CN203169411U - 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 Google Patents
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69411U CN203169411U CN 201320096861 CN201320096861U CN203169411U CN 203169411 U CN203169411 U CN 203169411U CN 201320096861 CN201320096861 CN 201320096861 CN 201320096861 U CN201320096861 U CN 201320096861U CN 203169411 U CN203169411 U CN 2031694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ler lever
- ceasma
- localizer
- main handle
- barr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寻找裂孔并可精确定位的裂孔定位器。其包括可伸入眼眶内触压巩膜的带有顶压头的器具,该器具形状为细长条杆件,其中部为利于单手握持的主柄,主柄的左右两端设有左探杆和右探杆,在左探杆的端头设有外凸的顶压头,在右探杆的端头设有外凸的形状为圆桶的定位头,所述圆桶的外端面为外凸的圆滑面,圆桶的轴向长度为1.5—2.5mm,外径为1.5—2.0mm,内径为1.4—1.9mm。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桶形的定位头,使得手术医师用顶压头在对视网膜脱离裂孔进行检查寻找并确定裂孔发生位置后,再用该圆桶形的定位头对巩膜施压并留下清晰可辨并保持较久不消失的圆环标志,从而使医师们手术时,确保手术定位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用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时定位裂孔的器具。
背景技术
视网膜是眼内一层半透明的膜,它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共分为十层,靠里面的九层为神经上皮层,外面的一层称为色素上皮层,两层之间存在一定的潜在间隙。当某种液体进入此间隙时或神经上皮层受到玻璃体方面的牵拉时,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便容易分开,即发生视网膜脱离。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RD),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如不及时修复,患者将会失明。自Gonin(1920)成功地用热凝封闭视网膜破孔治疗RRD以来,各种手术方法改进,使解剖复位率达到90%以上。
通常,视网膜裂孔与病灶发生在眼球相应的赤道部位或其后部,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目的在于寻找并封闭所有的视网膜裂孔,促使脱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重新贴附,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视功能,因此,术前认真查找视网膜裂孔,术中准确定位并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用镊子、电凝头或冷凝头寻找并确定裂孔位置,其具体操作是:是用镊子、电凝头或冷凝头伸入眼眶,在眼球的赤道部位或其后部与裂孔位置相对的巩膜表面顶压巩膜,以此确定裂孔发生的位置。该方法存在如下不足:
1)顶压痕迹容易消逝
上述镊子、电凝头或冷凝头的顶压端为圆滑状凸起,用其顶压对应的巩膜后,手术时,医师是根据事前采用顶压寻找方法留在巩膜上的顶压痕迹来判断裂孔所在位置的,通常,从顶压寻找到裂孔位置,到牵拉眼外肌翻转眼球,再到准备手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此时,所述顶压端留在巩膜上的顶压痕迹会随着巩膜弹性的恢复渐渐消失而难以辨认。
2)易产生对裂孔位置的判断误差
用镊子、电凝头或冷凝头定位,由于在巩膜上顶压面积大,痕迹往往不明显,即便有些顶压痕迹依稀可以辨认,但由于其分辨率较低,当对该裂孔进行修复手术时,会因手术医师辨认上的差别而导致有些医师对裂孔发生位置的错误判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寻找裂孔并可精确定位的裂孔定位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包括可伸入眼眶内触压巩膜并带有顶压头的器具,所述器具由不锈金属所制,其形状为细长条杆件,该细长条杆件的中部为利于单手握持的主柄,主柄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与其连接的圆台形的过渡段,在每个过渡段上远离主柄的一端设有逐渐变细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探杆,分别为左探杆和右探杆,在左探杆的端头垂直于左探杆的方向上,设有向其圆弧表面方向外凸的顶压头,在右探杆的端头垂直于右探杆的方向上,设有向其圆弧表面方向延伸外凸的形状为圆桶的定位头,所述圆桶的外端面在其轴线方向上为外凸的圆滑面,圆桶的轴向长度为1.5—2.5mm,外径为1.5—2.0mm,内径为1.4—1.9mm。
所述圆桶的内端面与右探杆的平直表面齐平且其内圆孔为通孔。
所述圆桶的轴向长度2.0mm,其外径为1.7mm,其内径为1.5mm。
所述左探杆的圆弧表面和右探杆的圆弧表面相背设置。
所述主柄的截面形状为上下侧边为圆弧形的矩形,其前后面为平滑表面,在其上下表面设有凹凸感的交叉型防滑刻痕线。
所述主柄为带有凹凸感交叉型防滑刻痕线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的杆件。
所述不锈金属为不锈钢或不锈钛。
所述主柄长度为4-5cm。
所述左探杆和右探杆的长度均为3.5-4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桶形的定位头,使得手术医师用顶压头在对视网膜脱离裂孔进行检查寻找并确定裂孔发生位置后,再用该圆桶形的定位头在测知的裂孔发生位置对巩膜施压并留下清晰可辨的圆环形,由于圆环形压迫属于线型施压(即在同样的压力下,其在巩膜上留下的痕迹比面型压力留下的痕迹要深)且有明显的圆环标志,使得该标志的痕迹会保持较长的时间不变,从而使医师们手术时,能够精确定位裂孔发生的位置,确保手术定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D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E-E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记如下:
主柄1、防滑刻痕线11、平滑表面12、过渡段2、左探杆3、顶压头31、降起部、右探杆4、定位头5、圆桶51、通孔511、内端面512、外端面513、圆滑面514、圆弧表面6、平直表面7。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是用于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寻找裂孔并对其准确定位的医用器具,其由不锈钢或不锈钛合金制成,重约50克,形状为细长条杆件,总长度在12—14cm,优选为13.2cm,其由主柄1、过渡段2、左探杆3、右探杆4、顶压头31和定位头5构成。
主柄1位于其中间部,宽6mm,厚5mm,作用是利于医师手术时单手握持,如图7所示,其截面形状为上下侧边为圆弧形的矩形(以图7为参考方向),所构成的前后表面(以图1为参考方向,朝向纸面内为后表面,朝向纸面外为前表面)为平滑表面12,上下表面为设有凹凸感交叉型防滑刻痕线11的曲面。主柄1也可以为带有凹凸感交叉型防滑刻痕线11的圆柱体、矩形体或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的杆件。
主柄1的长度为4-5cm,优选4.6cm。
过渡段2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主柄1的两端并与其连为一体,其形状为圆台形,每个过渡段2的轴向长度在0.55—0.64mm,优选为6.0mm。
左探杆3和右探杆4分设于主柄1的左右两边,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过渡段2相连,其外形为逐渐变细的杆件,其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构成的表面为圆弧表面6和平直表面7,左探杆3的圆弧表面6和右探杆4的圆弧表面6相背设置(即朝向相反),而平直表面7处于同一轴截面上。
所述左探杆3和右探杆4的长度均为3.37-3.93cm,优选3.7cm。
如图3、5所示,顶压头31设于左探杆3的端头,其为沿垂直于左探杆3圆弧表面6方向延伸并外凸的具有圆滑曲面的隆起部32,该隆起部32的隆起高点与左探杆3平直表面7间的突起尺寸为2—4mm,优选2.5mm,作用是在借助眼底镜检查裂孔时,将其伸入眼眶内触压巩膜以此发现裂孔位置。
如图4、6所示,定位头5设于右探杆4的端头,其为沿垂直于右探杆4圆弧表面6方向延伸并外凸的形状为具有轴向通孔511的圆桶51,该圆桶51的内端面512与右探杆4的平直表面7齐平并连为一体,其外端面513在其轴线方向上为外凸的圆滑面514,圆桶51的轴向长度为1.5—2.5mm,优选为2.0mm,外径为1.5—2.0mm,优选为1.7mm,内径(即所述通孔511的内径)为1.4—1.9mm,优选为1.5mm。
定位头5的作用是:当使用顶压头31顶压巩膜寻找到裂孔的相对位置时,再使用定位头5以圆桶51外端面513触及所寻找到的裂孔位置相对的巩膜上施压,以此,在该处留下小圆环形的痕迹,当牵拉眼外肌将眼珠翻转后,及时用消毒后的色素如龙胆紫点缀于所述的小圆环中心,从而,准确、清晰并长时间记录裂孔所在位置,提高了手术定位的精确性,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圆桶51外端面513设为圆滑面514(即小圆孔边缘光滑),也可避免被顶压的巩膜受到损伤。
Claims (9)
1.一种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包括可伸入眼眶内触压巩膜并带有顶压头(31)的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由不锈金属所制,其形状为细长条杆件,该细长条杆件的中部为利于单手握持的主柄(1),主柄(1)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与其连接的圆台形的过渡段(2),在每个过渡段(2)上远离主柄(1)的一端设有逐渐变细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探杆,分别为左探杆(3)和右探杆(4),在左探杆(3)的端头垂直于左探杆(3)的方向上,设有向其圆弧表面(6)方向外凸的顶压头(31),在右探杆(4)的端头垂直于右探杆(4)的方向上,设有向其圆弧表面(6)方向延伸外凸的形状为圆桶(51)的定位头(5),所述圆桶(51)的外端面(513)在其轴线方向上为外凸的圆滑面(514),圆桶(51)的轴向长度为1.5—2.5mm,外径为1.5—2.0mm,内径为1.4—1.9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51)的内端面(512)与右探杆(4)的平直表面(7)齐平且其内圆孔为通孔(5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51)的轴向长度2.0mm,其外径为1.7mm,其内径为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探杆(3)的圆弧表面(6)和右探杆(4)的圆弧表面(6)相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柄(1)的截面形状为上下侧边为圆弧形的矩形,其前后面为平滑表面(12),在其上下表面设有凹凸感的交叉型防滑刻痕线(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柄(1)为带有凹凸感交叉型防滑刻痕线(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的杆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金属为不锈钢或不锈钛。
8.根据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柄(1)长度为4-5cm。
9.根据权利要求5-6中任一项所述的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探杆(3)和右探杆(4)的长度均为3.5-4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096861 CN203169411U (zh) | 2013-03-04 | 2013-03-04 | 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096861 CN203169411U (zh) | 2013-03-04 | 2013-03-04 | 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69411U true CN203169411U (zh) | 2013-09-04 |
Family
ID=4906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096861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69411U (zh) | 2013-03-04 | 2013-03-04 | 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6941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0475A (zh) * | 2013-03-04 | 2013-05-22 | 深圳市眼科医院 | 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
CN110338967A (zh) * | 2019-07-09 | 2019-10-18 | 张国明 | 一种眼内镊型新型撕囊镊及其使用方法 |
CN110731858A (zh) * | 2019-11-20 | 2020-01-31 | 侯亚南 | 一种fcb夹持镊 |
-
2013
- 2013-03-04 CN CN 201320096861 patent/CN20316941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0475A (zh) * | 2013-03-04 | 2013-05-22 | 深圳市眼科医院 | 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
CN103110475B (zh) * | 2013-03-04 | 2015-12-30 | 深圳市眼科医院 | 用于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
CN110338967A (zh) * | 2019-07-09 | 2019-10-18 | 张国明 | 一种眼内镊型新型撕囊镊及其使用方法 |
CN110338967B (zh) * | 2019-07-09 | 2022-07-08 | 张国明 | 一种眼内镊型撕囊镊及其使用方法 |
CN110731858A (zh) * | 2019-11-20 | 2020-01-31 | 侯亚南 | 一种fcb夹持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00419B (zh) | 雙徑向病人介面 | |
Ambrósio Jr et al. | Evaluation of corneal shape and biomechanics before LASIK | |
CN203169411U (zh) | 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 |
CN203749685U (zh) | 一种眼科开睑器 | |
US20080027462A1 (en) | Conductive Keratoplasty Probe Guide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 |
CN109966051B (zh) | 房角分离器 | |
CN103110475B (zh) | 用于修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裂孔定位器 | |
CN209154633U (zh) | 一种用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抽取膜下液体手术的可折弯针 | |
CN201200537Y (zh) | 一种双刃前房穿刺刀 | |
CN206777449U (zh) | 一种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板层巩膜瓣大小和形状标记器 | |
CN102014818B (zh) | 改变内部应力分布以重新整形材料的系统和方法 | |
Rao et al. | Understanding corneal topography | |
RU61129U1 (ru) | Отметчик роговицы | |
CN219963246U (zh) | 眼球周边玻璃体剥离器 | |
CN213098732U (zh) | 视网膜裂孔定位笔 | |
CN203555718U (zh) | 查找视网膜裂孔的巩膜顶压定位器 | |
CN221470150U (zh) | 用于玻璃体切除的弧形玻璃体切除探头 | |
CN203802653U (zh) | 玻璃体切割手术巩膜外顶压器 | |
CN217611436U (zh) | 一种双眼皮成型效果模拟辅助工具 | |
Gui et al. | Progress of corneal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biomechanical examination in preoperative screening for keratorefractive surgery | |
CN208145116U (zh) | 一种全飞秒激光边切辅助刀 | |
CN211156238U (zh) | 一种眼科手术铺巾 | |
KR102412618B1 (ko) | 자궁 경부 이미지 분석 방법 및 장치 | |
CN213788166U (zh) | 一种用于全飞秒近视矫正手术的分离器 | |
CN203400249U (zh) | 一种球后视神经暴露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30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