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7477U - 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67477U
CN203167477U CN 201320105887 CN201320105887U CN203167477U CN 203167477 U CN203167477 U CN 203167477U CN 201320105887 CN201320105887 CN 201320105887 CN 201320105887 U CN201320105887 U CN 201320105887U CN 203167477 U CN203167477 U CN 203167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display device
light
section
over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058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文璋
陈韦君
林钦雯
黄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e View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e View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e View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me View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0588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67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67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674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包含盖体、电路板以及双稳态显示装置。盖体具有开口。电路板容设于盖体中。电路板具有第一连接部。双稳态显示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电路板上并暴露于盖体的开口。双稳态显示装置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由于双稳态显示装置可借由第二连接部与电路板的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故使用者仅需将原有的双稳态显示装置卸下,再将图案不同的双稳态显示装置设置于电路板上,即可得到不同的图案,而无须更换整个保护盖,从而帮助使用者省下更换保护盖所需的额外花费。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保护盖,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背景技术】
由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携带方便的优点,举凡手机、个人数位助理、平板电脑等等便携式电子装置,均广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便携式电子装置常常会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撞击或磨损,而破坏机身。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相关厂商遂开发出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盖,以保护便携式电子装置免于受到外力的冲击或磨损。
以手机为例,手机的背板可覆盖有一个保护盖。手机保护盖上通常会印有各种图案或文字。这些图案或文字是利用印刷方式印在保护盖上。然而,若欲更换不同的图案,则需更换整个手机保护盖,对消费者而言,无疑地会造成额外的花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可供使用者单独拆换保护盖中的显示装置,而无须更换整个保护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包含盖体、电路板以及双稳态显示装置。盖体具有开口。电路板容设于盖体中。电路板具有第一连接部。双稳态显示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电路板上并暴露于盖体的开口。双稳态显示装置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双稳态显示装置可借由第二连接部与电路板的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故使用者仅需将原有的双稳态显示装置卸下,再将图案不同的双稳态显示装置设置于电路板上,即可得到不同的图案,而无须更换整个保护盖,从而帮助使用者省下更换保护盖所需的额外花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可用以保护电子装置的背板。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包含盖体以及可拆卸结构。盖体抵顶电子装置的背板,且盖体具有缺角。可拆卸结构可拆卸地卡合于盖体的缺角中。可拆卸结构包含双稳态显示装置。双稳态显示装置具有抵顶背板的背面以及与背面相对的显示面。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双稳态显示装置的可拆卸结构可拆卸地卡合于盖体的缺角中,故使用者仅需将原有的可拆卸结构扳离盖体的缺角外,再将另一可拆卸结构设置于电路板上,即可得到具有不同图案的双稳态显示装置,而无须更换整个保护盖,从而帮助使用者省下更换保护盖所需的额外花费。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拆卸结构还包含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及电源模块设置于双稳态显示装置的背面。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及电源模块设置于电子装置的背板上,并用以电性连接双稳态显示装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保护盖还包含光传感器。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双稳态显示装置。光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模块,用以在接收到预定光强度之光下,命令控制模块启动双稳态显示装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双稳态显示装置包含基板、区段电极电路层、共用电极层、电泳显示介质层以及透光膜。区段电极电路层设置于基板上。区段电极电路层包含多个区段电极图案。电泳显示介质层位于共用电极层及区段电极电路层之间。透光膜位于共用电极层相对电泳显示介质层的一侧。透光膜具有多个图案区。区段电极图案正交投影至透光膜的位置与图案区重叠。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区段电极图案,用以控制各个区段电极图案具有不同极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泳显示介质层包含多个微胶囊,位于共用电极层及区段电极电路层之间。每一微胶囊包含多个浅色带电粒子以及多个深色带电粒子。浅色带电粒子与深色带电粒子具有不同极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透光膜为彩色透光膜。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组合图;
图2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3绘示图2的双稳态显示装置的仰视图;
图4绘示图2的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5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稳态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6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组合图;
图7绘示图6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8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组合图;
图9绘示图8的可拆卸结构在拆卸时的一示意图;
图10绘示图8的可拆卸结构在拆卸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1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图;
图12绘示图11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摊开的一仰视图;
图13绘示图11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摊开的另一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组合图。图2绘示图1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可包含一盖体200、一电路板300以及一双稳态显示装置100。盖体200具有一开口202。电路板300容设于盖体200中。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可拆卸地设置于电路板300上并暴露于盖体200的开口202。双稳态显示装置100框设于一缓冲框体500内,以缓冲外力的影响。缓冲框体500的底面520抵顶电路板300的表面302,而顶面510抵顶壳体200。双稳态显示装置100暴露于缓冲框体500在顶面510上的开口512,而缓冲框体500的开口512与壳体200的开口202对齐,以便双稳态显示装置100能够暴露于盖体200的开口202,以供使用者观看。
图3绘示图2的双稳态显示装置100的仰视图。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具有一第二连接部110。缓冲框体500的背面520具有一开槽522。第二连接部110暴露于缓冲框体500的开槽522。图4绘示图2的电路板300的俯视图。电路板300具有一第一连接部310。第一连接部310设置于电路板300上被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可参阅图2)所覆盖的位置。双稳态显示装置100的第二连接部110(可参阅图3)可拆卸地连接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部310。举例来说,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110可分别为公接头及母接头,两者可借由插入的方式相结合,亦可借由拔出的方式分离。第一连接部310及第二连接部110均可包含电极于其中,以利两者结合时,双稳态显示装置100能够电性连接电路板300。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此电子装置的保护盖还可包含一控制模块410、一光传感器420以及一电源模块430。控制模块410、光传感器420以及电源模块430均设置于电路板300的表面302上。电源模块430电性连接控制模块410及光传感器420,以提供电力给控制模块410及光传感器420。控制模块410电性连接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光传感器420电性连接控制模块410,用以在接收到预定光强度的光下,命令控制模块410启动双稳态显示装置100。
当电路板300的第一连接部310(可参阅图4)与双稳态显示装置100的第二连接部110(可参阅图3)结合时,电路板300上的控制模块410可电性连接双稳态显示装置100,以根据光传感器420的感测结果,启动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并控制双稳态显示装置100的亮暗状态。具体来说,当光传感器420接收到足够光强度的光时,可命令控制模块410启动双稳态显示装置100;相对地,当光传感器420所接收到的光的光强度不足时,控制模块410不会启动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如此一来,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可根据环境光的光强度来运作,而并非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中,如此便能节省能源(如电力)的耗损。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壳体200上开设一通孔204。当盖体200覆盖于电路板300上时,通孔204位于光传感器420的正上方,以利环境光能够穿过通孔204而照射到光传感器42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通孔204与光传感器420的形状与尺寸可相同。
图5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稳态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可为一电泳显示装置(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pparatus)。具体来说,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可包含一基板120、一区段电极电路层130、一共用电极层140、一电泳显示介质层150以及一透光膜160。区段电极电路层130设置于基板120上。区段电极电路层130包含多个区段电极图案132、134以及136。电泳显示介质层150位于共用电极层140及区段电极电路层130之间。透光膜160位于共用电极层140相对电泳显示介质层150的一侧。透光膜160具有多个图案区162、164以及166。区段电极图案132正交投影(orthogonal projection)至透光膜160的位置与图案区162重叠。相似地,区段电极图案134正交投影至透光膜160的位置与图案区164重叠。再相似地,区段电极图案136正交投影至透光膜160的位置与图案区166重叠。
换句话说,透光膜160的图案区162、164及166分别位于区段电极电路层130的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的正上方。如此一来,只要区段电极图案132、134或136与共用电极层140之间的电场改变,图案区162、164或166便可产生亮暗变化,从而使透光膜160上的图像呈闪烁的动态变化。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电泳显示介质层150包含多个微胶囊152。这些微胶囊152均位于共用电极层140及区段电极电路层130之间。每一微胶囊152包含多个浅色带电粒子156以及多个深色带电粒子154。浅色带电粒子156与深色带电粒子154具有不同极性。举例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浅色带电粒子156可为带负电荷的白色粒子,而深色带电粒子154可为带正电荷的黑色粒子。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410(可参阅图4)电性连接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其可改变共用电极层140与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之间的电场,使浅色带电粒子156位于深色带电粒子154的上方(亦即,浅色带电粒子156较深色带电粒子154更靠近透光膜160),或使深色带电粒子154位于浅色带电粒子156的上方(亦即,深色带电粒子154较浅色带电粒子156更靠近透光膜160),从而改变图案区162、164及166的亮暗状态。
举例来说,当区段电极图案132的极性呈负极时,在区段电极图案132上方的微胶囊152中,带负电荷的浅色带电粒子156会被区段电极图案132排斥,而带正电荷的深色带电粒子154会被区段电极图案132所吸引,使得浅色带电粒子156位于深色带电粒子154上方,此时,此微胶囊152可利用浅色带电粒子156反射环境的入射光,以利光在反射后通过此微胶囊152上方的图案区162,而使图案区162呈亮态。相反地,当区段电极图案132的极性呈正极时,位于区段电极图案132上方的微胶囊152中,带负电荷的浅色带电粒子156会被区段电极图案132所吸引,而带正电荷的深色带电粒子154会被区段电极图案132所排斥,而使得深色带电粒子154位于浅色带电粒子156上方,此时,此微胶囊152可借由深色带电粒子154吸收环境的入射光,而使得图案区162呈暗态。
如此一来,当区段电极电路层130以及共用电极层140之间的电场产生变化时,即可驱使浅色带电粒子156与深色带电粒子154移动,以改变图案区162、164或166的亮暗状态。虽然本实施方式是以浅色带电粒子156带负电荷,而深色带电粒子154带正电荷做为范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方式中,浅色带电粒子156可带正电荷,而深色带电粒子154可带负电荷。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410(可参阅图4)可用以控制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具有不同极性。举例来说,在第一时距内,控制模块410可控制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的极性分别为负极、正极及正极,则透光膜160的图案区162、164及166可分别呈亮态、暗态及暗态。接着,在第二时距内,控制模块410可控制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的极性分别为正极、负极及正极,则透光膜160的图案区162、164及166可分别呈暗态、亮态及暗态。接着,在第三时距内,控制模块410可控制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的极性分别为正极、正极及负极,则透光膜160的图案区162、164及166可分别呈暗态、暗态及亮态。
如此一来,在同一时距下,图案区162、164及166间的亮暗状态可为不同。也就是说,图案区162、164及166可不同步地呈亮态,故可帮助透光膜160所呈现的图像更为活泼生动。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彼此绝缘,故可阻隔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之间发生电流的交换,而影响控制模块410(可参阅图4)对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的控制。进一步来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区段电极图案132与134之间可相隔一间隙131,此间隙131可为空腔,亦可填入绝缘材料,以使区段电极图案132与134相绝缘。相似地,区段电极图案134与136之间可相隔一间隙133,此间隙133可为空腔,亦可填入绝缘材料,以使区段电极图案134与136相绝缘。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透光膜160为一彩色透光膜。如此一来,即便电泳显示介质层150仅呈现黑白或灰阶的亮暗变化,透光膜160亦能提供此双稳态显示装置100呈现彩色的图像。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双稳态显示装置100还可包含一保护膜170(Protective sheet)。保护膜170可设置于共用电极层140与透光膜160之间,而用以保护共用电极层140。保护膜170的材质可为透光材料,以利光通过。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双稳态显示装置100还可包含一贴合层180,贴合层180可贴合于电泳显示介质层150与区段电极电路层130之间,以保护区段电极电路层130中的区段电极图案132、134及136。
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双稳态显示装置100亦可为胆固醇液晶显示装置(ChLCD),或其他可自发光的显示装置,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可用来保护如手机、平板电脑、或个人数位助理等电子装置。上述电子装置仅为例示,本实用新型所能应用的电子装置并不以此为限。
第二实施方式
图6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组合图。图7绘示图6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分解图。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所示,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可用以保护一电子装置的背板700a。此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包含一盖体200a以及一可拆卸结构600a。盖体200a抵顶电子装置的背板700a。盖体200a具有一缺角206a。可拆卸结构600a可拆卸地卡合于盖体200a的缺角206a中。可拆卸结构600a包含一双稳态显示装置100a。如图7所示,双稳态显示装置100a具有一背面102a以及一显示面104a。双稳态显示装置100a的背面102a抵顶背板700a。显示面104a与背面102a相对。当可拆卸结构600a卡合于盖体200a的缺角206a中时,双稳态显示装置100a的显示面104a可被显露出来,以供使用者观看。
于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410a及电源模块430a设置于电子装置的背板700a上,并用以电性连接双稳态显示装置100a。当使用者欲更换双稳态显示装置100a时,仅需将原本的可拆卸结构600a卸下,再将新的可拆卸结构600a卡合于盖体200a的缺角206a中,即可实现。盖体200a、控制模块410a及电源模块430a则无需连同更换,故可节省花费。
本实施方式的双稳态显示装置100a可为电泳显示装置、胆固醇液晶显示装置(ChLCD),或其他可自发光的显示装置,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电泳显示装置的详细结构如同图5及前文中相关叙述所载,在此不重复叙述。
第三实施方式
图8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组合图。如图8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此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包含一盖体200b以及一可拆卸结构600b。盖体200b抵顶电子装置的背板700b。盖体200b具有一缺角206b。可拆卸结构600b可拆卸地卡合于盖体200b的缺角206b中。可拆卸结构600b包含一双稳态显示装置100b、一控制模块410b以及一电源模块430b。如图8所示,双稳态显示装置100b具有一背面102b以及一显示面104b。双稳态显示装置100b的背面102b抵顶背板700b。显示面104b与背面102b相对。当可拆卸结构600b卡合于盖体200b的缺角206b中时,双稳态显示装置100b的显示面104b可被显露出来,以供使用者观看。
控制模块410b与电源模块430b设置于双稳态显示装置100b的背面102b。当使用者欲更换双稳态显示装置100b时,仅需将原本的可拆卸结构600b卸下,再将新的可拆卸结构600b卡合于盖体200b的缺角206b中,即可实现。控制模块410b及电源模块430b可与双稳态显示装置100b一同被更换。
图9绘示图8的可拆卸结构600b在拆卸时的一示意图。如图9所示,可拆卸结构600b可沿着平行盖体200b的长边的方向移动,而脱离缺角206b外。可拆卸结构600b可包含一第一卡合部610b于其短边。盖体200b可包含一第二卡合部210b,第二卡合部210b可位于缺角206b内壁的短边处。第一卡合部610b可为凸块,第二卡合部210b可为凹槽,两者可互相卡合,以利将可拆卸结构600b固定于盖体200b的缺角206b中。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610b可为凹槽,而第二卡合部210b可为凸块。
图10绘示图8的可拆卸结构600b在拆卸时的另一示意图。如图10所示,可拆卸结构600b可沿着平行盖体200b的短边的方向移动,而脱离缺角206b外。可拆卸结构600b可包含一第一卡合部610b于其长边。盖体200b可包含一第二卡合部210b,第二卡合部210b可位于缺角206b内壁的长边处。第一卡合部610b可为凸块,第二卡合部210b可为凹槽,两者可互相卡合,以利将可拆卸结构600b固定于盖体200b的缺角206b中。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610b可为凹槽,而第二卡合部210b可为凸块。
本实施方式的双稳态显示装置100b可为电泳显示装置、胆固醇液晶显示装置(ChLCD),或其他可自发光的显示装置,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电泳显示装置的详细结构如同图5及前文中相关叙述所载,在此不重复叙述。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此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包含一盖体200c以及一双稳态显示装置100c。盖体200c包含一第一子盖体220c、一第二子盖体230c以及一第三子盖体240c。第一子盖体220c枢接第二子盖体230c,第二子盖体230c枢接第三子盖体240c。第一子盖体220c及第三子盖体240c可相对第二子盖体230c旋转而立起,以共同构成一断面呈三角形的支架。第一子盖体220c具有一开口202c。双稳态显示装置100c暴露于开口202c。第三子盖体240c可用以容置一电子装置于其中,电子装置可为,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或个人数位助理等等。第一子盖体220c上远离第二子盖体230c之末端具有磁性物质222c于其中。磁性物质222c可与第一子盖体240c中的金属物质或磁性物质相吸,从而使盖体200c能够稳固地维持在断面呈三角形支架的状态。
图12绘示图11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摊开的仰视图。如图12所示,盖体200c还可包含一可移动门250c。可移动门250c位于开口202c旁,且可被移动至开口202c上方,而覆盖开口202c及双稳态显示装置100c(如图13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双稳态显示装置100c可为电泳显示装置、胆固醇液晶显示装置(ChLCD),或其他可自发光的显示装置,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电泳显示装置的详细结构如同图5及前文中相关叙述所载,在此不重复叙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包含:
盖体,具有开口;
电路板,容设于该盖体中,该电路板具有第一连接部;以及
双稳态显示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该电路板上并暴露于该盖体的该开口,该双稳态显示装置具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该第一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该双稳态显示装置;以及
光传感器,电性连接该控制模块,用以在接收到预定光强度的光下,命令该控制模块启动该双稳态显示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该双稳态显示装置包含:
基板;
区段电极电路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区段电极电路层包含多个区段电极图案;
共用电极层;
电泳显示介质层,位于该共用电极层及该区段电极电路层之间;以及
透光膜,位于该共用电极层相对该电泳显示介质层的一侧,且该透光膜具有多个图案区,这些区段电极图案正交投影至该透光膜的位置与这些图案区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这些区段电极图案,用以控制这些区段电极图案具有不同极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该电泳显示介质层包含多个微胶囊,位于该共用电极层及该区段电极电路层之间,其中每一所述微胶囊包含复多个浅色带电粒子以及多个深色带电粒子,其中这些浅色带电粒子与这些深色带电粒子具有不同极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膜为彩色透光膜。
7.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盖,用以保护电子装置的背板,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包含:
盖体,抵顶该电子装置的该背板,该盖体具有缺角;以及
可拆卸结构,可拆卸地卡合于该盖体的该缺角中,该可拆卸结构包含双稳态显示装置,该双稳态显示装置具有抵顶该背板的背面以及与该背面相对的显示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该可拆卸结构还包含:
控制模块,设置于该双稳态显示装置的该背面;以及
电源模块,设置于该双稳态显示装置的该背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控制模块,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该背板上,并用以电性连接该双稳态显示装置;以及
电源模块,设置于该电子装置的该背板上,并用以电性连接该双稳态显示装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该双稳态显示装置包含:
基板;
区段电极电路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区段电极电路层包含多个区段电极图案;
共用电极层;
电泳显示介质层,位于该共用电极层及该区段电极电路层之间;以及
透光膜,位于该共用电极层相对该电泳显示介质层的一侧,且该透光膜具有多个图案区,这些区段电极图案正交投影至该透光膜的位置与这些图案区重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这些区段电极图案,用以控制这些区段电极图案具有不同极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该电泳显示介质层包含多个微胶囊,位于该共用电极层及该区段电极电路层之间,其中每一所述微胶囊包含多个浅色带电粒子以及多个深色带电粒子,其中这些浅色带电粒子与这些深色带电粒子具有不同极性。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该透光膜为彩色透光膜。
CN 201320105887 2013-03-08 2013-03-08 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67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5887 CN203167477U (zh) 2013-03-08 2013-03-08 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05887 CN203167477U (zh) 2013-03-08 2013-03-08 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67477U true CN203167477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2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05887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67477U (zh) 2013-03-08 2013-03-08 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674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3319A (zh) * 2021-11-16 2022-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膜片、壳体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3319A (zh) * 2021-11-16 2022-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膜片、壳体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224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4375695B (zh) 穿戴式显示设备、皮带扣及皮带
JP2008096543A (ja) 表示装置
CA2925859C (en) Dockable remote control for portable spas
CN103246098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102956184A (zh) 显示器切换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0646991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153026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03279973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取付構造
CN203167477U (zh) 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CN206331209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TW201348827A (zh) 變色保護裝置與可攜式裝置
CN10601973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3164566U (zh) 显示装置
CN205305294U (zh) 一种用于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防水仪表
CN107227866B (zh) 一种绿化带专用警示设备
KR100643196B1 (ko) 액정패널을 이용한 광고장치
CN206948388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5864401U (zh) Sim卡转接装置及智能学生卡三合一卡防水抗摔抗震结构
CN220438709U (zh) 一种易于静电释放的盖板结构
JP3241450U (ja) 制御可能なインクディスプレイを有するスマートフォンケース
CN213637099U (zh) 一种光能充电宝
CN205193400U (zh) 电子纸显示装置及具有该电子纸显示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CN107633966A (zh) 一种具有指示功能的开关按键及开关
JP2011203398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時計、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