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4589U - 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64589U
CN203164589U CN2013201554119U CN201320155411U CN203164589U CN 203164589 U CN203164589 U CN 203164589U CN 2013201554119 U CN2013201554119 U CN 2013201554119U CN 201320155411 U CN201320155411 U CN 201320155411U CN 203164589 U CN203164589 U CN 203164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orama screen
screen
panorama
projector
round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554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卫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1554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64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64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6458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一种全景屏幕,所述全景屏幕围绕形成倒立圆台的全部或部分侧面。一种全景屏幕系统,包括:全景屏幕和多个投影机,所述投影机位于所述全景屏幕的上方。观众可以距离更靠近屏幕的地方观察,换言之就是在同等的面积大小下,可以容纳更多的观众人数。

Description

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的全景投影技术通常采用洞穴状自动虚拟系统(CaveAutomatic 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CAVE),CAVE是一种基于投影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显示系统,其特点是分辨率高,沉浸感强,交互性好。CAVE沉浸式虚拟现实显示系统的原理比较复杂,它是以计算机图形学为基础,把高分辨率的立体投影显示技术、多通道视景同步技术、音响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个被三维立体投影画面包围的供多人使用的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但是这种技术的屏幕由多个呈一定夹角的侧面幕构成,图像投影到呈一定夹角的侧面幕,相邻两个侧面幕的交线导致图像会有尖锐感,影响观察者的视觉效果;由该屏幕构成的投影系统采用背投方式,投影机位于屏幕的后方,造成整个投影系统占地面积较大,只能容纳较少的观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全景屏幕,所述全景屏幕围绕形成倒立圆台的全部或部分侧面。
优选的,所述全景屏幕为无缝整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倒立圆台的部分侧面包括:
圆台母线旋转120°-330°形成的部分。
优选的,所述圆台的锥度为5°-12°,高度为1800-5000毫米,底面半径为2500-5000毫米,顶面半径为2800-5600毫米。
优选的,所述圆台的锥度为5°,高度为2800毫米,底面半径为3050毫米,顶面半径为3300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景屏幕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全景屏幕和多个投影机,所述投影机位于所述全景屏幕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投影机呈弧形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的全景屏幕系统还包括激光点阵组件,用于向所述全景屏幕投影形成激光基准网格;所述投影机设有基准点矩阵组件,用于向所述全景屏幕投影形成基准点网格。
优选的,所述的全景屏幕系统还包括机械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全景屏幕的水平向倾角和竖直向倾角。
优选的,所述投影机位于所述全景屏幕上方500-1500毫米高度处。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全景屏幕,其围绕形成倒立锥侧面,相当于整个屏幕为弧形过渡,从而全景屏幕上各处的图像均为平滑过渡,不会出现尖锐感,画面柔和,观众观感度高。包含该全景屏幕的全景屏幕系统,还包含一个以上的投影机,投影机位于全景屏幕的上方,通过倒仰的屏幕及光路,观众可以距离更靠近屏幕的地方观察,换言之就是在同等的面积大小下,可以容纳更多的观众人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全景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包含该全景屏幕的全景屏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全景屏幕系统中机械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全景屏幕,所述全景屏幕围绕形成倒立圆台的全部或部分侧面。
该全景屏幕弧形过渡,从而全景屏幕上各处的图像均为平滑过渡,不会出现尖锐感,画面柔和,观众观感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全景屏幕系统,其包括:上述全景屏幕和一个以上的投影机,所述投影机位于所述全景屏幕的上方。
通过倒仰的屏幕及光路,观众可以距离更靠近屏幕的地方观察,换言之就是在同等的面积大小下,可以容纳更多的观众人数。
接下来,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该全景屏幕,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全景屏幕,为了防止图像投影到该屏幕上构成尖锐的过渡效果,该全景屏幕围绕形成倒立圆台部分侧面,其中,倒立圆台的部分侧面包括:圆台母线旋转120°-330°形成的部分。另外,为了保持图像的完整性,尽量避免因为屏幕的拼接线导致的画面效果,提高观感,该全景屏幕采用整体无缝结构。结合实际的视觉效果,其中包括观众观察点,观众的头的倾斜角度,观众的视角范围,所述圆台的锥度为5°-12°,优选为5°,高度为1800-5000毫米,优选2800毫米,底面半径为2500-5000毫米,优选为3050毫米,顶面半径为2800-5600毫米,优选为3300毫米。方便全景屏幕能接收到所有的投影,并且投影能够均匀分布,进而提高全景屏幕的可投影效果。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该全景屏幕围绕形成倒立圆台的全部侧面。
接下来,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全景屏幕系统,如图2,所示:
一种全景屏幕系统,由上述全景屏幕和多个投影机3构成,为了节约整个全景屏幕系统的占地面积,将投影机3放置在全景屏幕的上方。通过倒仰的屏幕及光路,观众可以距离更靠近屏幕的地方观察,换言之就是在同等的面积大小下,可以容纳更多的观众人数。
在该全景屏幕系统中采用了上述的全景屏幕,从而使由投影机3投射到全景屏幕上的图像平滑过渡,无断点,观感效果好。
为了方便对全景屏幕的安放位置进行调整,调节全景屏幕的锥度,该全景屏幕系统需要配备机械调节结构,以调节全景屏幕在水平向、竖直向的倾角,优选为使全景屏幕保持横平竖直。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机械调节结构通常采用螺栓结构,如图3,所示。通过螺母在螺柱上的位置对全景屏幕进行调节。
任何的投影系统均有影像清晰度调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全景屏幕系统针对其独特的结构设计,采用的方式为:全景屏幕系统配有激光点阵组件,该激光点阵组件可以向全景屏幕投影以形成激光基准网格,而投影机3则设有基准点矩阵组件,该基准点矩阵组件可以向全景屏幕投影以形成基准点网格,在清晰度调整中,将基准点网格与激光基准网格进行重合调整进而完成几何校正。
该全景屏幕系统还包括了投影机3,为了使投影机3的投影能够覆盖整个全景屏幕,所以为了提高投影机3在全景屏幕上投影的均匀性,需要多个投影机3,投影机3呈弧形均匀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选用4个,分别位于全景屏幕的上方,其他实施例也可以选用5个、6个或更多。投影机3自上而下将图像投影到全景屏幕上,圆弧形过渡的全景屏幕,促进投影的画面较舒缓、图像呈现柔和感,能够提高观众的观感。
全景屏幕的锥度的设置以及投影机3的高度需要满足与投影机3能够投影到全景屏幕的下边缘1,而且,每一个投影机3的光路不能被处于视点上的观众阻挡。因此,投影机3的设置可以依照该原则执行。
所述投影机位于所述全景屏幕上方500-1500毫米高度处。
下面,本实用新型对应上述结构给出一个更为具体的全景屏幕系统,如图2,所示:全景屏幕系统的高为2800毫米;全景屏幕的上边缘2的半径(即顶部半径)为3300毫米;下边缘1的半径(及底部半径)为3050毫米,上边缘2的弧度为120°-330°(包括120°、140°、160°、200°、230°、260°、300°、330°或其它值。),所述投影机3位于全景屏幕上边缘2所在的高度以上700毫米。全景屏幕系统的眼点设于所述下边缘1所在的圆的圆心的上方1.75米处。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满足投影机的投影光路能够到达上边缘2和下边缘1,而且,投影机3的投影光路不被处于视点处的观众所阻挡,锥度、上、下边缘的半径的尺寸不会拘泥与上实施例中的各数值。
对应上述各实施例中全景屏幕系统的操作方法为:
101.将全景屏幕竖立放置,构成倒立圆台;
102.调节机械调节结构,使全景屏幕保持横平竖直;
103.将投影机置于所述全景屏幕的上方;
104.通过激光点阵组件向所述全景屏幕投影形成激光基准网格;操作投影机的基准点矩阵组件,向所述全景屏幕投影形成基准点网格;通过调整所述基准点网格与所述激光基准网格重合以进行几何校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屏幕围绕形成倒立圆台的全部或部分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景屏幕为无缝整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立圆台的部分侧面包括: 
圆台母线旋转120°-330°形成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的锥度为5°-12°,高度为1800-5000毫米,底面半径为2500-5000毫米,顶面半径为2800-560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景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的锥度为5°,高度为2800毫米,底面半径为3050毫米,顶面半径为3300毫米。 
6.一种全景屏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全景屏幕和多个投影机,所述投影机位于所述全景屏幕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景屏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呈弧形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全景屏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激光点阵组件,用于向所述全景屏幕投影形成激光基准网格;所述投影机设有基准点矩阵组件,用于向所述全景屏幕投影形成基准点网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景屏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全景屏幕的水平向倾角和竖直向倾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景屏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机位于所述全景屏幕上方500-1500毫米高度处。 
CN2013201554119U 2013-03-29 2013-03-29 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64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554119U CN203164589U (zh) 2013-03-29 2013-03-29 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554119U CN203164589U (zh) 2013-03-29 2013-03-29 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64589U true CN203164589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2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55411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64589U (zh) 2013-03-29 2013-03-29 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645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9786A (zh) * 2013-03-29 2013-06-12 北京臻迪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屏幕、全景屏幕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9786A (zh) * 2013-03-29 2013-06-12 北京臻迪科技有限公司 全景屏幕、全景屏幕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3149786B (zh) * 2013-03-29 2016-08-03 北京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景屏幕、全景屏幕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0907B (zh) 一种展现三维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89012A (zh) 设置有具有曲率的屏幕的影院以及用于此影院的座椅控制系统
CN206450953U (zh) 基于投影显示的cave式显示装置
CN102385238B (zh) 球幕投影放映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JP2004533003A (ja) 湾曲型スクリーン投影用装置及び方法
CN101930158B (zh) 一种360度整体式全球形银幕电影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US9470967B1 (en) Motion-based system using a constant vertical resolution toroidal display
CN204302651U (zh) 一种基于摄像头的投影仪自动梯形校正系统
CN201757829U (zh) 一种展现三维图像的装置
CN103114744B (zh) 一种全景式观影系统
CN106028012A (zh) 沉浸式虚拟现实屏幕投影系统
CN104991412B (zh) 超短焦投影装置
CN203164589U (zh) 全景屏幕及全景屏幕系统
CN103149786B (zh) 全景屏幕、全景屏幕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4765243B (zh) 一种基于平头锥形背投影屏幕的多通道广角无限显示设备
CN207882644U (zh) 一种穹幕视景系统
CN206515920U (zh) 一种新型柱幕正投视景系统
CN210745403U (zh) 一种展厅用多通道图像拼接融合系统
CN204832753U (zh) 超短焦投影装置
CN202443687U (zh) 多媒体正投影数字模型互动集成系统
CN107071377A (zh) 基于多路光机实现短焦距环幕输出的方法、设备、系统
CN206214792U (zh) 一种vr影院
CN102737567A (zh) 多媒体正投影数字模型互动集成系统
CN105629639A (zh) 一种基于超大视场角鱼眼镜头的球型显示系统
CN206074986U (zh) 一种弧幕投影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0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