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3007U - 微波炉 - Google Patents

微波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63007U
CN203163007U CN 201320076106 CN201320076106U CN203163007U CN 203163007 U CN203163007 U CN 203163007U CN 201320076106 CN201320076106 CN 201320076106 CN 201320076106 U CN201320076106 U CN 201320076106U CN 203163007 U CN203163007 U CN 203163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heating chamber
wave oven
antenna
micro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761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相伟
欧军辉
黎晓云
张尔雄
彭定元
张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Microwave Ove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Microwave Ove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761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63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63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630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波炉,包括:本体,本体内限定有加热腔;微波源,微波源设在本体内且用于向加热腔内输入微波;和天线,天线设在加热腔内且与微波源相连以将微波源发出的微波馈入加热腔内。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通过天线实现微波馈入加热腔内,以致可以省略安装波导结构,因此,这不仅简化了微波炉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避免了在波导口发生打火现象,防止了因波导结构漏波而导致的微波损耗的问题,提升了微波炉的能效。

Description

微波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波导微波炉。
背景技术
现有微波炉均采用矩形波导结构将微波从微波发生器处馈入到微波炉加热腔中,以便加热食物。
然而,由于波导结构内的微波场强高,因此在波导口处经常发生打火现象。波导结构的存在还直接导致微波漏波现象以及微波损耗大的问题,从而导致微波炉的效率降低,电能增大。
另外,波导结构需要通过焊接等常用连接方式与加热腔和微波发生器相连,因此导致微波炉的装配步骤复杂,降低了装配效率,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波导且提高能效的微波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限定有加热腔;微波源,所述微波源设在所述本体内且用于向所述加热腔内输入微波;和天线,所述天线设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与所述微波源相连以将所述微波源发出的微波馈入所述加热腔内。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通过天线实现微波馈入加热腔内,以致可以省略安装波导结构,因此,这不仅简化了微波炉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避免了在波导口发生打火现象,防止了因波导结构漏波而导致的微波损耗的问题,提升了微波炉的能效。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加热腔具有向外延伸的拉伸部且所述天线位于所述拉伸部内。
所述微波源为设在所述加热腔周壁上的磁控管且所述天线与所述磁控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还包括设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的玻璃盘和驱动所述玻璃盘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拉伸部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后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还包括设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的承物台,所述拉伸部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壁上。
所述微波源为设在所述加热腔外的半导体功率发生器且所述半导体功率发生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天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还包括设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的承物台,所述拉伸部位于所述承物台的下部。
所述连接件为一对公、母插头或电缆线。
所述天线为矩形天线。
所述天线的长度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1个波长,宽度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高度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的十分之一。
所述天线为圆形天线。
所述天线的直径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到1.5个波长范围内,高度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的十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天线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天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微波源;20:天线;30:加热腔;31:拉伸部;32:后壁;33:底壁;40:玻璃盘;50:驱动组件;60:承物台;7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5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包括:本体、微波源10和天线20。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微波炉本体内限定出用于加热食物的加热腔30,微波源10设在本体上且用于向加热腔30输入微波,天线20可直接安装在加热腔30内且与微波源20相连,以便将微波源20发出的微波馈入加热腔30内,进而可以取代现有微波炉中波导结构。
采用天线20将微波馈入加热腔30内,因此不会发生打火现象,而且不会造成微波漏波、损失,能够有效提高微波炉能效1%-2%。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通过天线20实现微波馈入加热腔30内,以致可以省略安装波导结构,因此,这不仅简化了微波炉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避免了在波导口发生打火现象,防止了因波导结构漏波而导致的微波损耗的问题,提升了微波炉的能效。
另外,加热腔30的壁上具有向外(即远离加热腔30中心点的方向)延伸的拉伸部31,并且天线20位于拉伸部31内。通过在拉伸部31不仅形成了容纳天线20的空间,使得天线20不会占用加热空间,而且拉伸部31对于微波通过天线20馈入还能起到增强微波导向的作用,使微波馈入更均匀。
天线20的形状可以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矩形天线或圆形天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为转盘式微波炉,即微波炉包括设在加热腔30内且位于加热腔30底部的玻璃盘40和驱动玻璃盘40转动的驱动组件50。
拉伸部31位于加热腔30的后壁32上,微波源10可以为设在加热腔30的后壁32上的磁控管,并且天线20位于拉伸部31内并直接与磁控管相连,以便将磁控管发出的微波从加热腔30的后部馈入加热腔30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为平板式微波炉,即微波炉包括设在加热腔30内且位于加热腔30底部的承物台60。
拉伸部31位于加热腔30的底壁33上,微波源10可以为设在加热腔30底壁33上的磁控管,并且天线20位于拉伸部31内并且直接与磁控管相连,以便将磁控管发出的微波从加热腔30的底部馈入加热腔30内。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微波源10采用磁控管,而磁控管涉及工作相位的限制,因此根据具体需要通过调节天线20的高度H来调节磁控管的工作相位。天线高度H也可以理解为天线20的下边沿与拉伸部31的上边沿之间的距离。
另外,磁控管的功率输出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天线20的尺寸和高度H来进行调节。当天线为矩形天线时,如图4所示,天线20的长度L约为微波炉工作频段的1个波长,宽度W约为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而高度H约为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的十分之一。另外,矩形天线的长度L与宽度W的尺寸允许±20mm的误差。
当天线为圆形天线时,如图5所示,天线20的直径Φ约为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到1.5个波长范围内,高度H约为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的十分之一。
微波炉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频段,其波长也会不同,例如,当微波炉工作频段为2.45G时,1个波长约为12.7cm。
按上述尺寸配置的天线20能够进一步提高磁控管的功率输出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为平板式微波炉,即微波炉包括设在加热腔30内且位于加热腔30底部的承物台60。
拉伸部31位于加热腔30的底壁33上。
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微波源20为设在加热腔30外侧的半导体功率发生器,并且半导体功率发生器通过连接件70与位于拉伸部31内的天线20相连,以便将半导体功率发生器发出的微波从加热腔30的底部馈入加热腔30内。
连接件70可以是一对分别与天线20和半导体功率发生器相连的公插头和母插头,通过公插头和母插头的配合连接使天线20与半导体功率发生器相连。另外,如图3所示,连接件70还可以是一根电缆线,其两端分别与天线20和半导体功率发生器相连。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由于微波源10采用工作相位无限制的半导体功率发生器,因此无需通过调节天线20的高度H对半导体功率发生器工作相位进行调节。
另外,半导体功率发生器的功率输出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天线20的尺寸和高度H来进行调节。
当天线为矩形天线时,如图4所示,天线20的长度L约为微波炉工作频段的1个波长,宽度W约为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而高度H约为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的十分之一。另外,矩形天线的长度L与宽度W的尺寸允许±20mm的误差。
当天线为圆形天线时,如图5所示,天线20的直径Φ约为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到1.5个波长范围内,高度H约为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的十分之一。
按上述尺寸配置的天线20能够进一步提高磁控管的功率输出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限定有加热腔;
微波源,所述微波源设在所述本体上且用于向所述加热腔内输入微波;和
天线,所述天线设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与所述微波源相连以将所述微波源发出的微波馈入所述加热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具有向外延伸的拉伸部且所述天线位于所述拉伸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源为设在所述加热腔周壁上的磁控管且所述天线与所述磁控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的玻璃盘和驱动所述玻璃盘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拉伸部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后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的承物台,所述拉伸部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源为设在所述加热腔外的半导体功率发生器且所述半导体功率发生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天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的承物台,所述拉伸部位于所述承物台的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一对公、母插头或电缆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为矩形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长度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1个波长,宽度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个高度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的十分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为圆形天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直径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到1.5个波长范围内,高度约为所述微波炉工作频段的0.5个波长的十分之一。
CN 201320076106 2013-02-18 2013-02-18 微波炉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63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76106 CN203163007U (zh) 2013-02-18 2013-02-18 微波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76106 CN203163007U (zh) 2013-02-18 2013-02-18 微波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63007U true CN203163007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24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76106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63007U (zh) 2013-02-18 2013-02-18 微波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630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5339A (zh) * 2013-04-30 2013-10-02 芦雷 一种家用微波炉
CN103994480A (zh) * 2013-02-18 2014-08-2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4480A (zh) * 2013-02-18 2014-08-2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3994480B (zh) * 2013-02-18 2016-11-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3335339A (zh) * 2013-04-30 2013-10-02 芦雷 一种家用微波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31007B1 (en) Microwave processing device
CN104676675B (zh) 微波炉及用于微波炉的激励器
CN203163007U (zh) 微波炉
CN203757795U (zh) 微波炉的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和微波炉
CN103912900A (zh) 微波炉的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和微波炉
EP3121519B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input/output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microwave generator for microwave oven, and microwave oven
CN205332285U (zh) 微波炉
CN204313328U (zh) 微波炉及用于微波炉的激励器
CN203757797U (zh) 微波炉的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输入输出连接结构和微波炉
CN103994480A (zh) 微波炉
CN104373971B (zh) 微波炉及用于微波炉的激励器
CN106642232A (zh) 微波炉
CN105491702A (zh) 用于微波加热设备的天线和微波炉
CN204857927U (zh) 一种用于微波加热的天线及微波加热设备
CN205336572U (zh) 用于微波加热设备的天线和微波炉
CN203273984U (zh) 蒸汽微波炉
US20140292195A1 (en) Plasma wavguide using step part and block part
CN203884015U (zh) 一种微波炉用散热高压二极管
CN104676674A (zh) 微波炉及其激励器、波导
CN102767854B (zh) 一种微波炉
CN204006180U (zh) 微波炉及其激励器、波导
CN203273983U (zh) 蒸汽微波炉
CN101660675A (zh) 紫外线照射装置
CN103165401A (zh) 一种小型化的微波等离子无电极金卤灯
CN203134987U (zh) 具有分级反射板的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GUANGDONG MIDEA MICROWAVE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11 Yongan Road, Beijiao Town, Guangdong District, Foshan, No. 6, No.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atentee after: Midea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Yongan Road, Beijiao Town, Guangdong District, Foshan, No. 6,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Midea Microwave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