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0196U - 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60196U CN203160196U CN 201320142502 CN201320142502U CN203160196U CN 203160196 U CN203160196 U CN 203160196U CN 201320142502 CN201320142502 CN 201320142502 CN 201320142502 U CN201320142502 U CN 201320142502U CN 203160196 U CN203160196 U CN 2031601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servancy diversion
- water conservancy
- bank
- bend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包括在弯道底板上设置多组导流坎构成导流区和过流区,导流坎一端与弯道凹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渠中部,导流坎与凹岸边墙倾斜设置,包括挡水面和背水面,挡水面与凹岸和过流侧面平滑连接;背水面由平滑连接的凸形弧面和凹形弧面构成,过流侧面沿水流方向F布置。本实用新型在水渠弯道的底板上布置导流坎,导流坎的挡水面和背水面分别设计,顶部圆弧防止水流飞溅;背水面两段圆弧平滑连接,水流平顺地过渡到渠底,便于下一个导流坎有效地导流。本实用新型导流坎将水流顺利导到凸岸,流畅地流向下游,泄洪弯道能充分降低超高,同时又能顺利泄流,保证水流平顺和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属于水利工程技术中河流河床治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布置与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在实际水利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的原因,急流弯道广泛地存在于溢洪道、泄洪涵洞、引水工程、河流航道、溃坝等工程。急流弯道一般由于坡度陡、水流速度快、水流冲刷厉害等原因,导致生产事故频发。如部分弯道水流贴着凹岸壁面流动,而凸岸基本上却处于无水状态,导致凹岸水流翻出边墙,将下游泄水道冲毁,将陡坡底板基础掏空,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
目前,对于弯道水流的超高更多的是关注其控制超高,而对于其过流能力和综合运行能力关注不够,如斜槛法不能有效地过流、复合曲线法只能适用于特定渠道,斜底法过流比较小等。导流坎设计结构也简单,如中国专利CN200720033539.2,其底坎由所述的长坎和短坎构成,其不符合流线型设计,容易遭到破坏,水流很难平顺地落在底部,导流的效果不好。底坎背面悬空,更容易遭受空蚀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 导流坎结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最大可能减少过流影响、结构更合理、控制水流超高更有效的弯道导流坎布置与设计技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弯道底板上设置多组导流坎构成导流区和过流区;
所述导流坎一端与弯道凹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渠中部与弯道凸岸最小距离为水渠宽度的二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导流坎纵向与弯道凹岸边墙半径方向的夹角θ为35°至65°;多组导流坎自水渠进口直道与弯道连接处开始布置至弯道出口,相邻两导流坎在弯道凹岸边墙上的间距为弯道半径的0.08倍至0.2倍;
进一步所述导流坎包括挡水面和背水面,挡水面是一垂直设置的平面,平面一端有凹形弧面与凹岸平滑连接,另一端有凸形弧面与导流坎过流侧面平滑连接;背水面顶部到底部由平滑连接的凸形弧面和凹形弧面构成,过流侧面沿水流方向F布置。
更进一步导流坎挡水面的高度是水渠水深的0.1至0.6倍。优选导流坎挡水面的高度是水渠水深的0.4倍。
更进一步导流坎挡水面有顶部圆弧过度面。
上述导流坎背水面凸形弧面的弧面半径是挡水面高度的1至5倍。
上述导流坎背水面凹形弧面的弧面半径是挡水面高度的3至9倍。
上述导流坎纵向与弯道凹岸边墙半径方向的夹角θ优选为50°。
上述导流坎延伸至水渠中部优选与弯道凸岸最小距离为水渠宽度的三 分之一。
上述相邻两导流坎在弯道凹岸边墙上的间距为弯道半径的0.1倍。
上述背水面顶部到底部的凸形弧面半径是挡水面高度的1至2.5倍、凹形弧面半径是挡水面高度的1.5至6倍。
本实用新型有益性:本实用新型在水渠弯道的底板上,布置导流坎,导流坎将弯道底板分成2个区,即导流区和过流区,方便水流顺利通过。同时导流坎的挡水面和背水面分别设计,导流坎挡水面的顶部可以用圆弧过渡,防止水流飞溅;导流坎的背水面用两段圆弧平滑连接,水流平顺地过渡到渠底,便于下一个导流坎有效地导流。本实用新型导流坎技术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将水流导到凸岸,水流能比较流畅地流向下游,泄洪弯道能充分降低超高,同时又能顺利泄流,保证水流平顺和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弯道和导流坎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弯道和导流坎标示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流坎底面形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流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流坎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即图4EE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流坎横截面另一结构示意图,即图4EE截面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导流坎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即图4CC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导流坎,2是导流区,3是过流区,4是挡水面,5是背水面,6是弯道凹岸,7是弯道凸岸,8是凹岸连接侧面,9是过流侧面,B是河床宽度,B1是挡水面厚度,B2是背水面厚度,D是过流侧面与弯道凸岸最小距离,F是水流方向,L是导流坎长度,h2是导流坎挡水面高度,R是弯道凹岸半径,R1是挡水面凸形弧面,R2是背水面凸形弧面,R3是背水面凹形弧面,R4是挡水面顶部弧面,R5是挡水面凹形弧面,θ是导流坎纵向与弯道凹岸边墙半径方向的夹角,S是相邻两导流坎在弯道凹岸边墙上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本实用新型技术在水渠弯道底板上设置多组导流坎1使水渠弯道构成导流区2和过流区3。
布置采用导流坎1一端与弯道凹岸6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渠中部与弯道凸岸7最小距离D为水渠宽度B的二分之一至六分之一,最佳是三分之一;导流坎1纵向与弯道凹岸6边墙半径方向的夹角θ为35°至65°, 最佳是50°;多组导流坎1自水渠进口直道与弯道连接处开始布置至弯道出口,相邻两导流坎1在弯道凹岸边墙上的间距S为弯道半径R的0.08倍至0.2倍,优选0.1倍。
具体每组导流坎1包括挡水面4和背水面5,挡水面是垂直设置的平面,平面一端有凹形弧面R5与凹岸6平滑连接,另一端有凸形弧面R1与导流坎过流侧面9平滑连接;背水面5顶部到底部由平滑连接的凸形弧面R2和凹形弧面R3构成;过流侧面9沿水流方向F布置。
导流坎挡水面4的高度h2是水渠水深的0.1至0.6倍。优选导流坎挡水面4的高度h2是水渠水深的0.4倍。
导流坎背水面5凸形弧面R2的弧面半径是挡水面4高度h2的1至5倍,凹形弧面R3的弧面半径是挡水面4高度h2的3至9倍。
背水面5顶部到底部的凸形弧面R2半径是挡水面4高度h2的1至2.5倍、凹形弧面R3半径是挡水面4高度h2的1.5至6倍。
B1为挡水面厚度,取导流坎挡水面4高度h2的0.1至1倍。
B2为背水面的底部厚度,背水面底部厚度为导流坎挡水面4的高度h2的4至2倍,导流坎背面符合流线型单位为米。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7。
如图1、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弯道和导流坎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弯道和导流坎标示示意图。图中导流坎1从水渠进口直道与弯道连接处开始布置至弯道出口,导流坎1一端与弯道凹岸6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渠中部,沿水流方向F布置的过流侧面9与凸岸7最小距离D 本例为三分之一水渠宽度B,导流坎1与水流方向F倾斜布置纵向与弯道凹岸6边墙半径方向的夹角θ本例为50°,相邻两导流坎1在弯道凹岸边墙上的间距S为弯道半径R的0.08倍至0.2倍,根据上述要求,图中标示出4组导流坎1。
如图3所示,导流坎1的底面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导流坎1的一侧面是与凹岸6连接的凹岸连接侧面8,挡水面4与凹岸6连接侧面8有凹形弧面R5连接,在图4中表示出凹形弧面R5为柱状弧形与凹岸6平滑连接;挡水面4与过流侧面9有凸形弧面R1连接,在图4中表示出凸形弧面R1为柱状弧形平滑连接挡水面4与过流侧面9。
如图4所示,导流坎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挡水面4的CC纵截面、即沿长度L方向的截面为矩形,挡水面4表面包括两端柱状弧形的凹形弧面R5和凸形弧面R1;结合图5,背水面5顶部到底部由平滑连接的凸形弧面R2和凹形弧面R3构成。
如图5、图7所示,图5是导流坎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即图4EE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导流坎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即图4CC截面结构示意图。
根据实验证明如果过流侧面与弯道凸岸最小距离D小于B/6,则水流不顺畅,大于B/2则导流效果不好,本实用新型D为水渠宽度B的二分之一至六分之一最佳;根据理论计算推导实验数据及工程实例总结θ取值35°至65°,最佳50°为最佳布置角度。
实施例2
本例与实施例1各结构相同,不同在于如图6所示,导流坎1挡水面4顶部是圆弧过度的顶部弧面R4,导流坎1挡水面4的顶部用圆弧过渡,防止水流飞溅,减少阻力,更有利于过流。
具体工程例
某弯道设计水深为4米,弯道为急流,水渠宽度B为18米,弯道的转角为36°,弯道凹岸6半径R为108.5米。现在取θ为50°,D为1/3渠道宽度,即6米。导流坎1长度L为18.67米,取导流坎1的高度h2为0.4倍水深,即为1.6米。导流坎1间距S取0.1R为18.5米,整个弯道可设计4条综合导流坎,从进口开始布置,一直到出口结束。挡水面厚度B1取挡水面高度h2的0.25倍,即0.4米。背水面的厚度B2取挡水面高度h2的2倍,即3.2米。背水面顶部圆弧R2半径取挡水面高度h2的1倍,即1.6米。背水面底部圆弧R3半径取挡水面高度h2的1.5倍,即2.4米。挡水面顶部圆弧R4的半径取挡水面厚度B1的1倍,即0.4米。
经数值模拟,本实用新型斜坎形成的相对动水压强均大于0。这样减少负压的可能性,便于水流流畅;同时也有利于导流,减少超高。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水渠弯道底板上设置多组导流坎(1)构成导流区(2)和过流区(3);
所述导流坎(1)一端与弯道凹岸(6)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水渠中部与弯道凸岸(7)最小距离(D)为水渠宽度(B)的二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导流坎(1)纵向与弯道凹岸(6)边墙半径方向的夹角(θ)为35°至65°;多组导流坎(1)自水渠进口直道与弯道连接处开始布置至弯道出口,相邻两导流坎(1)在弯道凹岸边墙上的间距(S)为弯道半径(R)的0.08倍至0.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坎(1)包括挡水面(4)和背水面(5),挡水面是一垂直设置的平面,平面一端有凹形弧面(R5)与凹岸(6)平滑连接,另一端有凸形弧面(R1)与导流坎过流侧面(9)平滑连接;背水面(5)顶部到底部由平滑连接的凸形弧面(R2)和凹形弧面(R3)构成;过流侧面(9)沿水流方向(F)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坎挡水面(4)的高度(h2)是水渠水深的0.4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坎挡水面(4)有顶部圆弧(R4)过度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坎背水面(5)凸形弧面(R2)的弧面半径是挡水面(4)高度(h2)的1至5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坎背水面(5)凹形弧面(R3)的弧面半径是挡水面(4)高度(h2)的3至9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坎(1)纵向与弯道凹岸(6)边墙半径方向的夹角(θ)为5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坎(1)延伸至水渠中部与弯道凸岸(7)最小距离(D)为水渠宽度(B)的三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导流坎(1)在弯道凹岸边墙上的间距(S)为弯道半径(R)的0.1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水面(5)顶部到底部的凸形弧面(R2)半径是挡水面(4)高度(h2)的1至2.5倍、凹形弧面(R3)半径是挡水面(4)高度(h2)的1.5至6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42502 CN203160196U (zh) | 2013-03-26 | 2013-03-26 | 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42502 CN203160196U (zh) | 2013-03-26 | 2013-03-26 | 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60196U true CN203160196U (zh) | 2013-08-28 |
Family
ID=49021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4250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60196U (zh) | 2013-03-26 | 2013-03-26 | 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601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1924A (zh) * | 2017-07-27 | 2017-11-17 | 西华大学 | 一种风电叶片运输车专用防侧翻导流罩 |
-
2013
- 2013-03-26 CN CN 201320142502 patent/CN20316019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1924A (zh) * | 2017-07-27 | 2017-11-17 | 西华大学 | 一种风电叶片运输车专用防侧翻导流罩 |
CN107351924B (zh) * | 2017-07-27 | 2023-05-02 | 荆门天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叶片运输车专用防侧翻导流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95016B (zh) | 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 | |
CN201526037U (zh) | 宽尾墩跌坎底流消能结构 | |
CN206591500U (zh) | 一种用于转弯河道的横向阶梯整流式消力池 | |
CN101624818B (zh) | 差动分列式进口消能工 | |
CN107190712B (zh) | 一种趾坎跌坎消力池式底流消能工和设计方法 | |
CN210002360U (zh) | 一种高山峡谷筑坝泄洪结构 | |
CN109778800A (zh) | 渐变跌坎型消力池 | |
CN106930199B (zh) | 改善弧形排水箱涵出水流态的整流装置 | |
CN202530433U (zh) | 水利水电工程泄洪消能系统中的宽尾墩结构 | |
CN203160196U (zh) | 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结构 | |
CN204825802U (zh) | 一种复合线型溢流堰 | |
CN203429607U (zh) | 具有挑流结构的组合式高低坎消力池 | |
CN203160195U (zh) | 一种弯道导流坎结构 | |
CN104563067A (zh) | 消除窄缝坎水舌冲击波水股偏向的方法及自纠偏窄缝坎 | |
CN103132482B (zh) | 一种弯道导流坎结构 | |
CN110552331A (zh) | 一种适用于长距离、复杂地形坡面排水的复合消能工 | |
CN203383195U (zh) | 沿程分散消能的高低坎消力池 | |
CN116464004A (zh) | 一种泄洪渠与鱼道联合系统 | |
CN211948311U (zh) | 一种组合型冲击消能箱结构 | |
CN215290540U (zh) | 一种大流量高落差消能跌水井结构 | |
CN103437329A (zh) | 具有挑流结构的组合式高低坎消力池 | |
CN205077460U (zh) | 差动式挑流坎 | |
CN211646049U (zh) | 用于高挡墙涵洞的出口结构 | |
CN206428677U (zh) | 一种岸边式溢洪道进水口导墙结构 | |
CN210529624U (zh) | 一种多向适用于河道多层防渗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527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