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6683U - 隔振器 - Google Patents

隔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6683U
CN203146683U CN 201320167644 CN201320167644U CN203146683U CN 203146683 U CN203146683 U CN 203146683U CN 201320167644 CN201320167644 CN 201320167644 CN 201320167644 U CN201320167644 U CN 201320167644U CN 203146683 U CN203146683 U CN 203146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attraction element
attraction
vibration isolator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676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1676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6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6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66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振器,包括弹性元件、第一吸引元件和第二吸引元件,所述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彼此通过磁力相吸引,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通过采用负刚度的磁性吸引元件与正刚度的弹性元件并联的结构来达到准零刚度、无谐振峰特性的隔振效果,其隔振缓冲效果不但十分理想,而且结构十分简单。

Description

隔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构造简单的低刚度隔振器。
背景技术
隔振器是连接设备和基础的弹性元件,用以减少和消除由设备传递到基础的或由基础传递到设备的振动力。现有的隔振器由最开始的橡胶隔振器、金属隔振器、聚氨酯隔振器等,逐步发展成结构越来越复杂的隔振器,如申请号分别为85100564、200710092716.9、201010221136.7、200510049515.1等专利所述的隔振器,这些隔振器的复杂设计无非是为了达到低刚度、无谐振峰的目的。其实,为实现低刚度或准零刚度隔振这一技术通常有2中方法:一种是利用具有负刚度的弹性元件(机构)与传统的具有正刚度的弹性元件组合起来,构成一种刚度近乎于零的弹性元件。这里的准零刚度是指隔振系统在一个极小的力作用下,便发生很大的变形;而负刚度则是指隔振系统发生变形时,不仅不需要外加作用力,而且一旦发生变形则呈加速和不稳定状态,当它与常规隔振器组成准零刚度系统时,该隔振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支撑刚度,解决了稳定性问题,同时又具有极低的运动刚度,实现超低频隔振。
针对现有技术的隔振器结构复杂,且隔振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隔振器,该隔振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无论是低频还是高频隔振效果都十分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振器,该隔振器根据铁磁性材料在振动过程中吸收振动能量的原理设计而成,其结构十分简单,且无论是低频还是高频隔振效果皆十分理想,解决了现有隔振器结构复杂、隔振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还具有三维空间隔振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包括弹性元件、第一吸引元件和第二吸引元件,所述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彼此通过磁力相吸引,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吸引元件呈杯状,所述第一吸引元件与弹性元件固定设置于第二吸引元件的杯状结构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引元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隔振设备的螺纹孔或螺栓头。
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为金属弹簧、橡胶簧、聚氨酯簧、橡胶气囊或金属丝网。
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为由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构成的压缩气缸。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引元件和/或第二吸引元件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包括弹性元件、第一吸引元件和第二吸引元件,所述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彼此通过磁力相吸引,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与第二吸引元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通过采用负刚度的磁性吸引元件与正刚度的弹性元件串联的结构来达到准零刚度、无谐振峰特性的隔振效果,其隔振缓冲效果不但十分理想,而且结构十分简单;
2)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还具有空间三向隔振缓冲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结构简单、可被小型化,因此适合微型机械设备的隔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振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振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振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包括弹性元件1、第一吸引元件2和第二吸引元件3,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为磁体或永磁体,所述第二吸引元件3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元件1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之间。所述第二吸引元件3呈杯状结构,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与弹性元件1固定设置于第二吸引元件3的杯状结构中。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被隔振设备的螺栓头4;所述杯状第二吸引元件3的底部设置有与基础连接的螺纹孔5。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1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元件1还可以采用橡胶簧或金属丝网代替。由采用聚氨酯材料、橡胶簧或金属丝网制成的弹性元件1可为隔振器提供正刚度系数的弹力特性,以达到隔振缓冲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之间的吸引力随着二者之间的距离减少而增强,进而为系统提供理想的负刚度系数的弹力特性,将弹性元件1串联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之间,可使隔振器达到理想的准零刚度特性并可有效抑制谐振峰。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杯状的第二吸引元件3,其杯口边缘部位与第一吸引元件2之间亦填充所述弹性元件1,当第一吸引元件2径向振动时,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杯口边缘部位之间亦形成吸引力,进而有效地降低了隔振器径向上的刚度系数,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具有三维空间的隔振缓冲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包括弹性元件1、第一吸引元件2和第二吸引元件3,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彼此通过磁力相吸引,所述弹性元件1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之间。所述第二吸引元件3呈杯状结构,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与弹性元件1固定设置于第二吸引元件3的杯状结构中。其中,所述弹性元件1采用金属弹簧,该金属弹簧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和第二吸引元件3为一对相互吸引的磁铁,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被隔振设备的内螺纹7,所述第二吸引元件3由柱状磁铁和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的杯状壳体8组成,所述第二吸引元件3杯状结构的上边缘与第一吸引元件2之间填充有弹性橡胶6。本实施例所述的隔振器尤其适合载荷量较大的隔振环境。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包括弹性元件1、第一吸引元件2和第二吸引元件3,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彼此通过磁力相吸引,所述弹性元件1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相互间隔穿插设置并通过硫化工艺固封在弹性元件1中,其中位于最上层的吸引元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被隔振设备的螺栓9;位于最下层的吸引元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基础的螺栓10。本实施例所述的隔振器最大允许位移值大,承载量高,低频隔振效果好,尤其适合应用于车载发动机或电子设备上的隔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元件(1)、第一吸引元件(2)和第二吸引元件(3),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彼此通过磁力相吸引,所述弹性元件(1)设置于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引元件(3)呈杯状,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与弹性元件(1)固定设置于第二吸引元件(3)的杯状结构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隔振设备的螺纹孔或螺栓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1)为金属弹簧、橡胶簧、聚氨酯簧、橡胶气囊或金属丝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1)为由第一吸引元件(2)与第二吸引元件(3)构成的压缩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引元件(2)和/或第二吸引元件(3)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
CN 201320167644 2013-04-07 2013-04-07 隔振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6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67644 CN203146683U (zh) 2013-04-07 2013-04-07 隔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67644 CN203146683U (zh) 2013-04-07 2013-04-07 隔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6683U true CN203146683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4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676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6683U (zh) 2013-04-07 2013-04-07 隔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66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1836A (zh) * 2015-03-03 2015-07-01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一种磁力负刚度吸声装置及吸声方法
CN106704272A (zh) * 2015-08-17 2017-05-24 天津海莱姆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橡胶复合弹簧隔离式蓄能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1836A (zh) * 2015-03-03 2015-07-01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一种磁力负刚度吸声装置及吸声方法
CN106704272A (zh) * 2015-08-17 2017-05-24 天津海莱姆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橡胶复合弹簧隔离式蓄能器
CN106704272B (zh) * 2015-08-17 2024-03-15 天津海莱姆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橡胶复合弹簧隔离式蓄能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02559U (zh) 一种无源低频隔振器
CN201461842U (zh) 一种磁流变液弹性减振器
CN102853025B (zh) 一种六自由度低频微振动隔离机械装置
CN205678006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汽车离合器从动盘
CN203146683U (zh) 隔振器
CN102518741A (zh) 一种无源低频隔振器
CN104295659B (zh) 振动吸收装置
CN106025851B8 (zh) 一种多维减震式智能电力配电柜
CN103629283A (zh) 一种可变刚度磁悬浮减震装置
CN109458426B (zh) 一种隔振器
CN203098710U (zh) 一种保护式减震器
CN207921196U (zh) 一种基于异形弹簧的减振器
CN109681572A (zh) 一种主被动隔振器及动力设备
CN203463534U (zh) 复合式隔振器
CN106763410B (zh) 一种超低频无谐振金属隔振器
CN210882657U (zh) 一种无人机中使用且具备减震功能的功率设备
CN202991983U (zh) 一种侧装结构金属丝网隔振器
CN202750045U (zh) 一种抗振晶体振荡器组件
CN201651153U (zh) 一种摩托车用减震器
CN206145361U (zh) 一种电容膜切脚机底座
CN201615174U (zh) 组合式隔振器
CN105156577A (zh) 一种采用倾斜磁体产生负刚度的超阻尼隔振器
CN210853330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总成料架
CN202531706U (zh) 一种汽车用电磁减震器
CN201627872U (zh) 一种动力吸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