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8591U - 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8591U
CN203138591U CN 201320054619 CN201320054619U CN203138591U CN 203138591 U CN203138591 U CN 203138591U CN 201320054619 CN201320054619 CN 201320054619 CN 201320054619 U CN201320054619 U CN 201320054619U CN 203138591 U CN203138591 U CN 203138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lay film
film frame
wire leading
leading pipe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546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家华
杨凡
徐靖
钱兆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546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38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8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85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包括沿轴向具有一空腔的导向头,一端同导向头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同导向头内的空腔相连通的导丝管;护套套置于导丝管的外壁上且可沿其轴向移动,护套的一端与导向头的后端相连接;外管套置于导丝管的外壁上且可沿导丝管的轴向滑动,外管套置于至少部分护套的外壁上;固定器,套置于导丝管的外壁上且沿导丝管的轴向移动;特点在于,固定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适于覆膜支架部分嵌入其中,并且该嵌入部分的前、后端恰好与凹槽的槽壁相抵触,护套与导丝管之间形成容纳嵌入部分的空间,固定器上设置有凹槽的部分位于护套内。本装置适用于在手术中将覆膜支架输送进体内并进行释放。

Description

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近端”是指沿血流方向靠近心脏的一端,“远端”是指沿血流方向远离心脏的一端,“端部”是指“近端”和“远端”中至少一处位置,“两端”是指“近端”和“远端”两处位置。 
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异常扩张所形成的压迫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瘤体。这种瘤体的瘤壁在血流的不断冲击下会逐渐膨大,当瘤壁膨大到一定程度后极易因血流的冲击而发生破裂,引起主动脉大出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一直以来所采用的主动脉瘤外科手术切除方法成功率低,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因主动脉出血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而近年来多采用新兴的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主动脉病变部位植入覆膜支架进行治疗。覆膜支架的植入方法是将覆膜支架压缩进输送释放装置后,再将该装置沿着事先植入人体的导丝引导输送进人体,并在显影设备的辅助下输送至准确的病变部位后,将覆膜支架释放植入至病变部位。覆膜支架的覆膜起到了血管的作用,血液会绕过主动脉瘤而沿着覆膜流动,避免了主动脉瘤的瘤壁在血流冲击下易发生破裂的问题。主动脉覆膜支架一般由若干个波浪形柱状单圈组成的裸支架和缝有覆膜的主支架组成,此外,在用于治疗分叉血管瘤时,主动脉覆膜支架还包括与主支架相连接并且缝有覆膜的分支支架。 
覆膜支架植入人体的输送装置包括导向头和与其相连接的导丝管、活动套在导丝管外用于固定覆膜支架的固定器、套在覆膜支架和固定器外的护套、以及控制上述各部件运动的调节机构。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065800A公开了一种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及使用方法,该输送系统包括:鼻锥组件、心轴组件以及支架捕捉组件,鼻锥组件具有鼻锥和鼻锥轴,所述心轴组件限定心轴组件内腔,所述鼻锥轴能滑动通过所述心轴组件内腔,所述心轴组件具有心轴配件和螺纹地附连到所述心轴配件上的心轴轴;所述支架捕捉组件限定支架捕捉组件内腔,所述心轴轴能滑动通过所述支架捕捉组件内腔,所述支架捕捉组件具有支架捕捉配件和螺纹地附连到所述支架捕捉配件上的支架捕捉轴;所述心轴配件可滑动地与所述支架捕捉配件匹配,以将所述覆膜支架的一端保持处在输送直径。支架植入系统还可以包括护套,当覆膜支架的近端被保持在心轴配件和支架捕捉配件之间时,该护套可在支架捕捉组件和覆膜支架上滑动,该护套可将覆膜支架保持处在压缩的输送直径,直到展开为止。 
上述输送系统通过心轴配件和支架捕捉配件滑动地相互匹配将覆膜支架的一端保持在压缩状态,但是可相互配合的心轴配件和支架捕捉配件的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而且在释放覆膜支架时,需要先将护套撤出,再将相匹配的心轴配件和支架捕捉配件分离开才可以释放覆膜支架的一端,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相互配合的心轴配件和支架捕捉配件的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而且在释放覆膜支架时的操作复杂;进而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加工简便并且便于释放支架的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包括导向头,所述导向头内沿轴向具有一空腔; 
导丝管,其一端同所述导向头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同所述导向头内的空腔相连通;
护套,套置于所述导丝管的外壁上,并且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所述护套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头的后端相连接;
外管,所述外管套置于所述导丝管的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所述外管的前端与所述护套的后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或者所述外管套置于至少部分所述护套的外壁上;
所述护套与导丝管之间形成容纳至少部分覆膜支架的空间,其余部分的覆膜支架位于所述外管与导丝管之间;
固定器,套置于所述导丝管的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通过限定该固定器的位置以限定覆膜支架的位置;
所述固定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适于覆膜支架部分嵌入其中,并且该嵌入部分的前、后端恰好与所述凹槽的槽壁相抵触;
至少所述固定器上嵌有所述覆膜支架的部分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护套内,其余部分的所述固定器位于所述护套或外管内。
所述护套与导丝管之间形成的空间适于容纳至少部分覆膜支架的裸支架。 
所述固定器上设置有多个凹槽。 
所述凹槽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覆膜支架设置,并且适于覆膜支架通过所述开口部分嵌入所述凹槽中。 
所述凹槽恰好适于容纳覆膜支架的嵌入部件。 
所述固定器靠近覆膜支架的一端连接设置有防止覆膜支架位置发生偏转的锥形防转器,所述锥形防转器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适于覆膜支架的架体嵌入的嵌槽,所述锥形防转器位于所述外管中且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 
还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设置在所述导丝管与固定器之间,所述固定管与固定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套在所述导丝管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 
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外管沿其轴向移动的外管位移调节机构,所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套置于所述外管后端的外侧壁上。 
所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包括外壳和用于控制所述外管移动的外管位移调节部件;所述外壳套置于所述外管的后端,所述外管位移调节部件包括套置于所述外壳外侧的手柄、套置于所述手柄外侧的外导动套、与所述外管后端相连接的外管座,以及套置于所述外壳和手柄之间的移动套、弹性壳和卡位套; 
所述外管座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管座两侧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外壳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开启的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同所述弹性壳相连接,所述卡位套的内侧壁上沿圆周设置有嵌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嵌入所述嵌槽中且可沿所述嵌槽移动。
所述手柄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开启的第二长条孔,所述外导动套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开启的长条形的通孔,所述移动套的两侧设置有套柄,所述套柄贯穿所述第二长条孔和通孔且可沿其移动;所述外导动套的内侧壁上沿圆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位套的两侧设置有卡柄,所述卡柄穿过所述第二长条孔嵌入所述卡槽中;所述手柄与外导动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套柄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柄相连接; 
所述移动套可沿其轴向移动并靠近所述弹性壳的一端,所述弹性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弹性壳与所述外壳的轴线成夹角α,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外壳的轴线;所述手柄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凸起部适于嵌入所述螺纹中且可沿所述螺纹移动;
所述套柄沿所述通孔移动时,所述弹簧逐渐压缩,所述移动套逐渐靠近所述凸起部并压紧所述弹性壳的外侧壁,该压紧作用使所述夹角α变小,从而适于使所述凸起部脱离出所述螺纹。
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导丝管沿其轴向移动的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所述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套置于所述导丝管后端的外侧壁上。 
所述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之后,其包括:螺纹连接件和调节转柄;所述外壳延伸至所述导丝管的后端,所述调节转柄套置在所述外壳的后端,所述螺纹连接件与所述导丝管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后端成型有沿所述导丝管轴向开启的第三长条孔,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外壳的后端的第三长条孔并通过螺纹套接在所述调节转柄中,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转柄使所述导丝管沿其轴向移动。 
所述固定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对应于覆膜支架两端的位置。 
所述固定器为一个,设置在对应于覆膜支架的近端并且靠近所述导向头的位置。 
还包括用于限定覆膜支架远端位置的后固定部件,所述后固定部件对应设置于所述覆膜支架的远端,所述后固定部件套置于所述导丝管的外壁上并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后固定部件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 
所述后固定部件与固定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包括导向头,所述导向头内沿轴向具有一空腔;导丝管,其一端同所述导向头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同所述导向头内的空腔相连通;护套,套置于所述导丝管的外壁上,并且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所述护套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头的后端相连接;外管,所述外管套置于所述导丝管的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所述外管的前端与所述护套的后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或者所述外管套置于至少部分所述护套的外壁上;所述护套与导丝管之间形成容纳至少部分覆膜支架的空间,其余部分的覆膜支架位于所述外管与导丝管之间;固定器,套置于所述导丝管的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通过限定该固定器的位置以限定覆膜支架的位置;所述固定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适于覆膜支架部分嵌入其中,并且该嵌入部分的前、后端恰好与所述凹槽的槽壁相抵触;至少所述固定器上嵌有所述覆膜支架的部分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护套内,其余部分的所述固定器位于所述护套或外管内。
使用时,保持固定器不动,外管沿其轴向后移,同时导丝管带动导向头和护套一起沿轴向前移至露出固定器和容纳覆膜支架的空间;将覆膜支架套在导丝管外壁上并使覆膜支架部分嵌入固定器外侧壁的凹槽中,并使嵌入部分的前后端恰好与所述凹槽的槽壁相抵触;然后后移导丝管,使护套至少包覆在覆膜支架嵌入凹槽部分的外侧,然后向前沿轴向移动外管,使外管的前端与护套的后端密封连接或者使外管套置在至少部分护套的外壁上;向体内输送覆膜支架时,由于覆膜支架嵌入部分的前、后端恰好与凹槽的前后槽壁相抵触,因此在输送过程中,能够通过限定固定器的位置来固定覆膜支架;当需要释放支架时,先向后移动外管,使覆膜支架的后端展开,准确确定释放位置后,操作导丝管带动导向头和护套一起前移至露出固定器的凹槽部分,所述覆膜支架的前端展开,覆膜支架的嵌入部分在支架展开弹力的作用下脱离出所述凹槽,展开的覆膜支架固定在准确的病变部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相互配合的心轴配件和支架捕捉配件的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而且在释放覆膜支架时,需要先将护套撤出,再将相互匹配的心轴配件和支架捕捉配件相分离才能够释放覆膜支架所带来的操作复杂问题。而且,当覆膜支架上的嵌入部分为非孔状结构的嵌入部件时,本实用新型固定器上的凹槽可以容纳该嵌入部件,而现有技术中的心轴配件为凸起的部件,无法与支架捕捉配件相配合来限定非孔状嵌入部件的位置,因而也就无法固定住覆膜支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也可用于通过各种形状的嵌入部件来固定、输送,从而准确释放覆膜支架。 
(2)本实用新型所述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所述护套与导丝管之间形成的空间适于容纳至少部分覆膜支架的裸支架。裸支架设置在覆膜支架的端部,将裸支架部分嵌入到凹槽中可以固定裸支架的位置,从而限定住覆膜支架的位置。由于裸支架上没有设置覆膜,因此在固定和释放覆膜支架的过程中,起限定位置作用的部件不会直接接触到覆膜,因此不会对覆膜产生破坏作用。 
所述凹槽设置有开口,适于覆膜支架通过所述开口部分嵌入所述凹槽中;覆膜支架部分嵌入凹槽的同时,与嵌入部分相连接的支架本体嵌入所述开口中,从而能够增大覆膜支架嵌入凹槽中的深度,提高覆膜支架嵌入凹槽中的稳定性,牢固地限定了覆膜支架的位置。 
(3)本实用新型所述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定覆膜支架远端位置的后固定部件,所述后固定部件对应设置于所述覆膜支架的远端,所述后固定部件套置于所述导丝管的外壁上并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后固定部件可沿所述导丝管的轴向移动。后固定部件能够抵住覆膜支架的后端,从而能够进一步限定住覆膜支架的装配位置,避免覆膜支架在输送的过程中相对于输送装置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拆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拆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拆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外管位移调节机构的装配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所述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导向头,2-护套,3-固定器,4-凹槽,5-开口,6-锥形防转器,7-覆膜支架,8-固定管,9-导丝管,10-嵌入部件,11-弯折部,12-控制棒,13-外管,14-后固定部件,15-中间管,16-外壳,17-手柄,18-外导动套,19-外管座,20-移动套,21-弹性壳,22-卡位套,23-中间管座,24-外壳固定套,25-螺纹连接件,26-调节转柄,27-支撑管,28-加强管,29-支撑管座,30-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第一长条孔,33-嵌槽,34-凸起部,35-第二长条孔,36-通孔,37-套柄,38-卡槽,39-卡柄,40-弹簧,41-第三长条孔,42-卡扣,43-衬套,44-排气管,45-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导向头1,所述导向头1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头1为圆锥形;所述导向头1内沿轴向具有一贯穿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为圆柱形;
导丝管9,其一端同所述导向头1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同所述导向头1内的空腔相连通,所述导丝管9与导向头1的连接部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导丝管9前端的外壁与导向头1大头端空腔的内壁相连接;
护套2,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的外壁上,并且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所述护套2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头1的后端相连接;所述护套2的连接位置、形状和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选用覆膜支架7的两端均设置为裸支架,所述护套2的前端与所述导向头1的大头端相连接,所述护套2为管状。
外管13,所述外管13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的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所述外管13的前端与所述护套2的后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或者所述外管13套置于至少部分所述护套2的外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13套置于整个护套2的外壁上,所述外管13的后端延伸至输送装置的后端,通过所述外管13的后端可以控制所述外管的位置; 
所述护套2与导丝管9之间形成容纳至少部分覆膜支架7的空间,其余部分的覆膜支架7位于所述外管13与导丝管9之间;所述护套2的长度和直径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套2的长度和内径使护套2与导丝管9之间形成的空间恰好适于容纳覆膜支架7近端的裸支架,覆膜支架7远端的裸支架和其余的覆膜部分位于所述外管13和导丝管之间;
固定器3,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的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所述固定器3的形状、数量、设置位置和限定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器3为管状,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对应于覆膜支架7近端和远端的位置上,连接两个固定器3设置有一根控制棒12,所述控制棒12向后延伸至输送装置的后端,通过控制棒12的后端可以限定固定器3的位置;
所述固定器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适于覆膜支架7部分嵌入其中,并且该嵌入部分的前、后端恰好与所述凹槽4的槽壁相抵触;所述凹槽4的数量、形状和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器3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多个所述凹槽4,所述凹槽4的位置对应于覆膜支架7的两端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覆膜支架7两端裸支架的端部向支架内部弯折形成多个弯折部11,所述凹槽4的形状与该弯折部11相适配,使该弯折部11恰好能够嵌入所述凹槽4中并使弯折部11的前、后端恰好与凹槽4的槽壁相抵触;至少所述固定器3上嵌有所述覆膜支架的部分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护套内,其余部分的所述固定器3位于所述护套或外管内;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覆膜支架7近端的所述固定器3整体位于所述护套2内,对应于覆膜支架7远端的固定器3位于所述外管13和导丝管9之间。
上述输送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1)装配覆膜支架7:通过操作控制棒12的后端使两个固定器3不动,同时通过外管13的后端使外管13沿其轴向向后移动,使导丝管9带动护套2前移至露出两个固定器3和容纳覆膜支架7的空间;将覆膜支架7套在所述导丝管9外使覆膜支架7两端裸支架的弯折部11嵌入所述固定器3的凹槽4中,并使该弯折部11的前后端恰好与所述凹槽4的前后槽壁相抵触;操作所述导丝管9带动所述护套2后移,使该护套2套置于覆膜支架7近端的固定器3及裸支架的外侧,然后使所述外管13沿其轴向向前移动,直至所述外管13套置于整个护套2的外侧;
(2)输送和释放覆膜支架7:输送时,沿导丝将输送装置送入体内,由于所述覆膜支架7两端裸支架的弯折部11的前后端恰好与所述凹槽4的槽壁相抵触,在输送过程中,所述覆膜支架7相对于所述输送装置不发生前后移动;释放覆膜支架7时,确定释放位置后,通过控制棒12保持所述固定器3不动,通过外管13的后端使所述外管13沿其轴向向后移动至露出覆膜支架7远端的固定器3,覆膜支架7远端裸支架上的弯折部11自动脱离出凹槽4,并展开覆膜支架7的远端,此时覆膜支架7近端的裸支架仍然束缚在所述护套2和固定器3之间;然后,操作所述导丝管9带动护套2前移,释放所述覆膜支架7的近端,覆膜支架7近端裸支架的弯折部11在支架展开弹力的作用下脱离出所述凹槽4,展开的覆膜支架7通过锚定脚固定在病变部位;最后向后移动所述导丝管9和护套2,同时向前移动所述外管13后,从体内取出所述输送装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法,所选用覆膜支架7的近端设置为裸支架,所述固定器3为一个,设置在对应于所述覆膜支架7近端并且靠近所述导向头1大头端的位置上,所述固定器3整体位于所述护套2内,并且所述覆膜支架7的裸支架整体位于所述护套2内。
上述固定装置在装配覆膜支架7时,向前移动护套2至露出固定器3后即可装配覆膜支架7,装配好后,向后移动护套2至裸支架的外侧,即可限制弯折部11位于所述凹槽4内;释放覆膜支架7时向前移动护套2直至露出固定器3上的凹槽4部分,裸支架上的弯折部11就会脱离出凹槽4,随即展开整个覆膜支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和5所示,所述凹槽4设置有开口5,适于覆膜支架7通过所述开口5部分嵌入所述凹槽4中,以将覆膜支架7的嵌入部分牢固限定在凹槽4中,避免嵌入部分滑脱出凹槽4,所述开口5的方向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4的开口5朝后设置;所述固定器3上设置有所述凹槽4和开口5的部分均位于所述护套2内,所述固定器3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护套2或外管13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器3整体位于所述护套2和外管13内;与覆膜支架7嵌入部分相连接的支架架体嵌入所述开口5中,在本实施例中,与所述覆膜支架7裸支架的弯折部11相连接的支架架体嵌入所述开口5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和7所示,所选用的覆膜支架7上也可设置嵌入部件10,嵌入部件10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固定覆膜支架7的位置,防止覆膜支架7相对于输送装置发生移动;所述凹槽4的大小恰好适于容纳嵌入部件10,所述凹槽4的形状可以根据嵌入部件10的形状进行选择,所述凹槽4可以选择为具有开口5或不具有开口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嵌入部件10为成型于覆膜支架7裸支架的近端且平行于支架轴线的椭圆形环状结构,所述凹槽4为朝后开口的椭圆形,该凹槽4恰好能容纳该嵌入部件10,并且使与嵌入部件10相连接的架体嵌入开口5中,避免覆膜支架7发生前后移位;
所述固定器3靠近覆膜支架7的一端连接设置有防止覆膜支架7位置发生偏转的锥形防转器6,所述锥形防转器6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适于覆膜支架7的架体嵌入的嵌槽,所述锥形防转器6位于所述外管13中且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防转器6与固定器3的后端相连接,所述嵌槽的数量和形状与覆膜支架7架体的设置相适配,通过限定固定器3的位置可以限定锥形防转器6的位置,从而能够限定已固定的覆膜支架7不发生转动。所述锥形防转器6的形状还可以替换为其它任意可防止覆膜支架7的架体相对于输送装置发生转动的形状。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还包括固定管8,所述固定管8设置在所述导丝管9与固定器3之间,所述固定管8套在所述导丝管9外侧并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所述固定管8与固定器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8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管8选择为螺纹管,所述固定管8的前端与固定器3的后端相连接、中部与所述锥形防转器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8的后端为操作端,通过固定管8的操作端可以限定住固定器3和锥形防转器6的位置。
还包括用于限定覆膜支架7远端位置的后固定部件14,所述后固定部件14对应设置于所述覆膜支架7的远端,所述后固定部件14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的外壁上并位于所述外管13内,所述后固定部件14与固定管8固定连接并且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滑动;所述后固定部件14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固定部件14为外侧圆周面带有纹理的中空管结构,所述固定管8贯穿所述后固定部件14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后固定部件14可以限定覆膜支架7后端的位置,从而避免覆膜支架7发生后移; 
还包括中间管15,所述中间管15的前端与所述后固定部件14的后端相抵触,所述中间管15套置于所述固定管8的外壁上,并与固定管8固定连接,通过中间管可以进一步限定后固定部件14的位置,避免其发生后移。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外管13沿其轴向移动的外管位移调节机构,所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套置于所述外管13后端的外侧壁上;所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现有技术中任何可控制外管13沿其轴向移动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包括外壳16和用于控制所述外管13移动的外管位移调节部件,所述外壳16套置于所述外管13的后端,所述外管位移调节部件包括套置于所述外壳16外侧的手柄17、套置于所述手柄17外侧的外导动套18、与所述外管13后端相连接的外管座19,以及套置于所述外壳16和手柄17之间的移动套20、弹性壳21和卡位套22;所述移动套20和卡位套22均可绕所述外壳16转动;所述外管座19、移动套20和卡位套22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座19、移动套20和卡位套22均为管状。
所述外管13的后端固定套置于管状的外管座19内,所述外管座19设置于所述外壳16内,所述外管座19两侧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31,所述外壳16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开启的第一长条孔32,所述第一连接件30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32同所述弹性壳21相连接,所述卡位套22的内侧壁上沿圆周设置有嵌槽33,所述第二连接件31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32嵌入所述嵌槽33中且可沿所述嵌槽33移动;所述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31的形状可以根据其与其它部件的配合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0为设置在外管座19两侧的槽状结构,所述弹性壳21部分嵌入槽中以与第一连接件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1为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嵌入到卡位套22内表面的嵌槽33中与之相配合且可沿该圆周形的嵌槽33移动。 
所述移动套20可相对于所述弹性壳21作轴向移动,当所述移动套20套置在弹性壳21外侧时,移动套20可压紧所述弹性壳21的外侧壁;所述弹性壳21上远离所述移动套20处设置有凸起部34,所述手柄17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凸起部34适于嵌入所述螺纹中且可沿所述螺纹移动;所述弹性壳21和凸起部34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壳21为可发生弹性形变且与外壳16外侧相配合的曲面,所述弹性壳21与外壳16的轴线成一小角度的夹角α,所述凸起部34设置在所述弹性壳21远离外壳16轴线的一端即弹性壳21的后端,所述凸起部34恰好能够嵌入所述螺纹中,所述移动套20套置在所述弹性壳21的前端。 
所述手柄17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开启的第二长条孔35,所述外导动套18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开启的长条形的通孔36,所述第二长条孔35和通孔36的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条孔35和通孔36均对应于第一长条孔32的位置设置,同时所述通孔36的设置还对应于所述移动套20的位置;所述移动套20的两侧设置有套柄37,所述套柄37贯穿所述第二长条孔35和通孔36且可沿其移动;所述外导动套18的内侧壁上沿圆周设置有卡槽38,所述卡位套22的两侧设置有卡柄39,所述卡柄39穿过所述第二长条孔35嵌入所述卡槽38中固定连接。 
所述手柄17与外导动套18之间设置有弹簧40,所述弹簧40的一端与所述套柄37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柄39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套20位于所述弹性壳21前端时,弹簧40保持自然状态,移动套20逐渐向弹性壳21的凸起部34移动时,弹簧40为压缩状态。 
所述套柄37沿所述通孔36移动时,所述弹簧40逐渐压缩,所述移动套20逐渐靠近所述凸起部34并压紧所述弹性壳21的外侧壁,该压紧作用使所述弹性壳21的外侧壁发生形变,夹角α逐渐减小,从而使所述凸起部34在形变作用下脱离出所述螺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柄37位于所述通孔36前端时,所述弹性壳21的形变量很小,所述凸起部34完全嵌入所述螺纹中,当所述套柄37移动至所述通孔36后端时,所述弹性壳21的形变量恰好能够使所述凸起部34脱离所述螺纹。 
上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具有两种使用方法: 
(1)扭动方法:扭动手柄17或外导动套18,此时外壳16、外管座19和弹性壳21保持不动,移动套20、弹簧40和卡位套22随之转动,此时弹簧40为压缩状态以使移动套20不能向后移动,弹性壳21的凸起部34与螺纹相配合,在手柄17扭动的过程中,弹性壳21会缓慢沿着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外管13沿轴向移动。
(2)推拉方法:向后拨动套柄37,弹簧40逐渐压缩,移动套20逐渐向凸起部34靠近并压紧弹性壳21的外侧壁,弹性壳21发生形变使夹角α变小,当套柄37移动至通孔36后端时,弹性壳21的形变恰好能够使凸起部34脱离出螺纹;之后向前或向后拉动外导动套18,外导动套18通过卡位套22带动外管13作轴向移动。 
上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的两种操作方法可根据手术需要择一或结合使用,以便于根据手术进行的情况及时调整、切换操作方式,方便灵活。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导丝管9沿其轴向移动的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所述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后端的外侧壁上;所述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现有技术中任何可控制导丝管沿其轴向移动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包括螺纹连接件25和调节转柄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连接件25为鲁尔接头;所述外壳16的长度延伸至所述导丝管9的后端,所述调节转柄26套置在所述外壳16的后端,所述螺纹连接件25与所述导丝管9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6的后端成型有沿所述导丝管9轴向开启的第三长条孔41,所述螺纹连接件25穿过所述外壳的后端的第三长条孔41并通过螺纹套接在所述调节转柄26中,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转柄26使所述导丝管9沿其轴向移动;所述外壳的后部还套置有外壳固定套24,以固定连接外壳16。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未标出弹簧40和夹角α),还包括卡扣42与衬套43,所述衬套43套置于所述外壳16和弹性壳21之间,以避免在转动操作时,由于零部件间的配合存在弹性,弹性壳21的凸起部34不能牢固地嵌在螺纹内,容易脱离出螺纹的缺陷;所述卡扣42套置在衬套43外侧,起到固定衬套43的作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还包括与所述外壳16固定连接的中间管座23,所述中间管座23与所述固定管8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座23位于所述外壳16内且沿轴向位于所述外管座21之后,所述固定管8和中间管15的后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管座23内。导丝管9或外管13沿轴向移动时,与外壳16相连接的中间管座23能够限制固定管8和中间管15不发生移动,从而限制固定器3、锥形防转器6和后固定部件14相对于输送装置的外壳16不发生移动。
所述中间管15的外侧壁上还可以进一步套置上支撑管27进行加固,所述支撑管27的后端靠近所述中间管15的后端并通过所述外壳16内的支撑管座29与所述外壳16相连接,所述支撑管座29位于所述外管座21和中间管座23之间;所述外管13的中部通过加强管28进行加固。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螺纹连接件25与中间管15和固定管8的后端固定连接,此装置中,所述导丝管9、导向头1和护套2固定不动,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中间管15、固定管8沿其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器3、锥形防转器6和后固定部件14作轴向移动。使用时,向后移动外管13至露出覆膜支架7的容置空间后,通过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控制固定器3、锥形防转器6和后固定部件14等向后移动,直至露出固定器3上的凹槽4,以便于装配覆膜支架7,装配完成后,向前移动固定管8使固定器3上嵌有裸支架的凹槽4部分装入护套2中,并向前移动外管13装配好整个覆膜支架7;释放覆膜支架7时,向后移动外管13释放覆膜支架7的后端,之后向后移动固定管8以带动固定器3向后移动,直至露出固定器3上的凹槽4,覆膜支架7的前端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释放,之后覆膜支架7锚定在血管病患处。
本实施例中,没有设置中间管座23,只设置有支撑管座29,而且还包括排气管44和排气阀45,所述排气管44的一端与排气阀4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管座29与支撑管27内相连通,所述排气管44用于排出支撑管27和中间管15之间的空气,以避免空气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包括
导向头(1),所述导向头(1)内沿轴向具有一空腔;
导丝管(9),其一端同所述导向头(1)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同所述导向头(1)内的空腔相连通;
护套(2),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的外壁上,并且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所述护套(2)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头(1)的后端相连接;
外管(13),所述外管(13)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的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所述外管(13)的前端与所述护套(2)的后端可拆卸密封连接,或者所述外管(13)套置于至少部分所述护套(2)的外壁上;
所述护套(2)与导丝管(9)之间形成容纳至少部分覆膜支架(7)的空间,其余部分的覆膜支架(7)位于所述外管(13)与导丝管(9)之间;
固定器(3),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的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通过限定该固定器(3)的位置以限定覆膜支架(7)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器(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适于覆膜支架(7)部分嵌入其中,并且该嵌入部分的前、后端恰好与所述凹槽(4)的槽壁相抵触;
至少所述固定器(3)上嵌有所述覆膜支架(7)的部分所述凹槽(4)位于所述护套(2)内,其余部分的所述固定器(3)位于所述护套(2)或外管(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2)与导丝管(9)之间形成的空间适于容纳至少部分覆膜支架(7)的裸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3)上设置有多个凹槽(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设置有开口(5),所述开口(5)朝向所述覆膜支架(7)设置,并且适于覆膜支架(7)通过所述开口(5)部分嵌入所述凹槽(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恰好适于容纳覆膜支架(7)的嵌入部件(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3)靠近覆膜支架(7)的一端连接设置有防止覆膜支架(7)位置发生偏转的锥形防转器(6),所述锥形防转器(6)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适于覆膜支架(7)的架体嵌入的嵌槽,所述锥形防转器(6)位于所述外管(13)中且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管(8),所述固定管(8)设置在所述导丝管(9)与固定器(3)之间,所述固定管(8)与固定器(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8)套在所述导丝管(9)外壁上且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外管(13)沿其轴向移动的外管位移调节机构,所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套置于所述外管(13)后端的外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包括外壳(16)和用于控制所述外管(13)移动的外管位移调节部件;所述外壳(16)套置于所述外管(13)的后端,所述外管位移调节部件包括套置于所述外壳(16)外侧的手柄(17)、套置于所述手柄(17)外侧的外导动套(18)、与所述外管(13)后端相连接的外管座(19),以及套置于所述外壳(16)和手柄(17)之间的移动套(20)、弹性壳(21)和卡位套(22);
所述外管座(19)设置于所述外壳(16)内,所述外管座(19)两侧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31),所述外壳(16)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开启的第一长条孔(32),所述第一连接件(30)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32)同所述弹性壳(21)相连接,所述卡位套(22)的内侧壁上沿圆周设置有嵌槽(33),所述第二连接件(31)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32)嵌入所述嵌槽(33)中且可沿所述嵌槽(33)移动;
所述手柄(17)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开启的第二长条孔(35),所述外导动套(18)上成型有沿其轴向开启的长条形的通孔(36),所述移动套(20)的两侧设置有套柄(37),所述套柄(37)贯穿所述第二长条孔(35)和通孔(36)且可沿其移动;所述外导动套(18)的内侧壁上沿圆周设置有卡槽(38),所述卡位套(22)的两侧设置有卡柄(39),所述卡柄(39)穿过所述第二长条孔(35)嵌入所述卡槽(38)中;所述手柄(17)与外导动套(18)之间设置有弹簧(40),所述弹簧(40)的一端与所述套柄(37)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柄(39)相连接;
所述移动套(20)可沿其轴向移动并靠近所述弹性壳(21)的一端,所述弹性壳(21)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部(34),所述弹性壳(21)与所述外壳(16)的轴线成夹角α,所述凸起部(34)远离所述外壳(16)的轴线;所述手柄(17)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凸起部(34)适于嵌入所述螺纹中且可沿所述螺纹移动;
所述套柄(37)沿所述通孔(36)移动时,所述弹簧(40)逐渐压缩,所述移动套(20)逐渐靠近所述凸起部(34)并压紧所述弹性壳(21)的外侧壁,该压紧作用使所述夹角α变小,从而适于使所述凸起部(34)脱离出所述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导丝管(9)沿其轴向移动的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所述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后端的外侧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管位移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外管位移调节机构之后,其包括:螺纹连接件(25)和调节转柄(26);所述外壳(16)延伸至所述导丝管(9)的后端,所述调节转柄(26)套置在所述外壳(16)的后端,所述螺纹连接件(25)与所述导丝管(9)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6)的后端成型有沿所述导丝管(9)轴向开启的第三长条孔(41),所述螺纹连接件(25)穿过所述外壳的后端的第三长条孔(41)并通过螺纹套接在所述调节转柄(26)中,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转柄(26)使所述导丝管(9)沿其轴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或8或9或10或1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对应于覆膜支架(7)两端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或8或9或10或1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3)为一个,设置在对应于覆膜支架(7)的近端并且靠近所述导向头(1)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定覆膜支架(7)远端位置的后固定部件(14),所述后固定部件(14)对应设置于所述覆膜支架(7)的远端,所述后固定部件(14)套置于所述导丝管(9)的外壁上并位于所述外管(13)内,所述后固定部件(14)可沿所述导丝管(9)的轴向移动。
CN 201320054619 2013-01-31 2013-01-31 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38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4619 CN203138591U (zh) 2013-01-31 2013-01-31 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4619 CN203138591U (zh) 2013-01-31 2013-01-31 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8591U true CN203138591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66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461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38591U (zh) 2013-01-31 2013-01-31 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3859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6739A (zh) * 2013-01-31 2013-06-05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CN108392298A (zh) * 2018-05-11 2018-08-14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新型可控倒y型气道支架输送装置
CN110292462A (zh) * 2018-03-21 2019-10-01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变速缩回机构递送系统和方法
CN110939391A (zh) * 2019-12-22 2020-03-31 黑龙江北方双佳钻采机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械式外卡顶驱下套管装置
WO2021129285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输送释放装置及支架输送释放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6739A (zh) * 2013-01-31 2013-06-05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CN103126739B (zh) * 2013-01-31 2016-05-04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CN110292462A (zh) * 2018-03-21 2019-10-01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变速缩回机构递送系统和方法
CN108392298A (zh) * 2018-05-11 2018-08-14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新型可控倒y型气道支架输送装置
CN108392298B (zh) * 2018-05-11 2024-01-3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可控倒y型气道支架输送装置
CN110939391A (zh) * 2019-12-22 2020-03-31 黑龙江北方双佳钻采机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械式外卡顶驱下套管装置
CN110939391B (zh) * 2019-12-22 2021-06-29 黑龙江北方双佳钻采机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械式外卡顶驱下套管装置
WO2021129285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输送释放装置及支架输送释放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6739B (zh) 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CN203138591U (zh) 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
CN102202607B (zh) 用于在弯曲管腔中展开支架移植物的导引器
CN103083122B (zh) 一种覆膜支架的固定装置
CN101557776B (zh) 用于定位支架移植物的系统和方法
CN104394798B (zh) 用于治疗主动脉病变的杂交移植物及相关方法
CN104540473B (zh) 可翻转的组织瓣膜和方法
JP4414450B2 (ja) プロテーゼ及び該プロテーゼを配置する方法及び手段
US20040106974A1 (en) Thoracic introducer
CN101505682A (zh) 治疗血管分叉部的装置及方法
CN108403257A (zh) 使用膨胀式填充结构的模块化支架移植物系统和方法
CN101357088B (zh) 绑扎自弹式介入器械输送系统
GB2511981A (en) Delivery and release device for covered stent
CN102202606A (zh) 在弯曲管腔中展开支架移植物的导引器及其支架移植物
CN102166143A (zh) 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及主动脉弓术中支架的安装和释放方法
CN103356251A (zh) 冠状动脉支架内锚定球囊
EP2129325A1 (en) Stent graft with side arm
CN202313545U (zh) 主动脉覆膜支架
CN108245290A (zh) 输送系统
CN202397655U (zh) 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
CN104622607B (zh) 腹主动脉支架的输送系统
CN202128575U (zh) 一种术中支架输送装置
CN201664353U (zh) 一种主动脉分体式支架及其双导丝输送器
CN202313820U (zh) 一种用于扩张外周血管支架的球囊
CN207071112U (zh) 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