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1114U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防烫恒温水龙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31114U CN203131114U CN 201220740012 CN201220740012U CN203131114U CN 203131114 U CN203131114 U CN 203131114U CN 201220740012 CN201220740012 CN 201220740012 CN 201220740012 U CN201220740012 U CN 201220740012U CN 203131114 U CN203131114 U CN 2031311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valve body
- center tube
- hot water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烫恒温水龙头。包括阀体(2)、流量阀芯(5)、恒温阀芯(6)、温控手轮(1)、流量手轮(4)、中心管(3);中心管(3)还具有热水过水孔(32)、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在阀体(2)内表面和中心管(3)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7),与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连通;阀体热水进水口(21)和恒温阀芯(6)的热水控制口(62)之间形成热水水道;中心孔(31)与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之间形成密闭的混合水出水水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水流量大、成本低廉且具有表面防烫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暖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部结构优化的防烫恒温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防烫恒温水龙头为实现外表面防烫功能,内部采用中心管与联接管配合的结构。例如,中国CN202065505U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烫恒温水龙头,包括:阀体、流量阀芯、恒温阀芯、温控手轮、流量手轮、中心管(包括中心管本体和温控内阀体)、联接管;中心管和联接管均为中空结构;联接管套在中心管内,中心管套在阀体内;流量阀芯和恒温阀芯分别设置在阀体的两端,联接管设置在恒温阀芯和流量阀芯之间;阀体内表面和中心管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一空腔,与阀体冷水进水口和中心管的冷水进水口连通,即为冷水水道;在中心管内表面和联接管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二空腔,与阀体出水口连通,即为出水水道;中心管热水进水口直接与阀体热水进水口连通。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零部件多、结构复杂,由于采用了三层套接的结构,导致阀体内部水道狭窄,限制了水流量的提高,同时,该防烫恒温水龙头装配也较为复杂,阀体采用锻造铜材,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水流量大且成本低廉的防烫恒温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烫恒温水龙头,包括阀体、流量阀芯、恒温阀芯、温控手轮、流量手轮、中心管;所述流量阀芯连接有流量手轮;所述恒温阀芯连接有温控手轮;阀体上设有阀体热水进水口、阀体冷水进水口和阀体混合水出水口;所述阀体和中心管均为中空结构,中心管套装并固定在阀体内;流量阀芯的进水端和恒温阀芯的出水端分别设置在中心管的中心孔两端内;在阀体内表面和中心管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与阀体冷水进水口和中心管冷水进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管还具有热水过水孔、中心管热水进水口、中心孔热水进水口、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
所述热水过水孔开设在中心管的管壁;所述中心管热水进水口、热水过水孔、中心孔热水进水口依次相通;所述中心孔热水进水口与恒温阀芯的热水控制口对应连通,所述中心管热水进水口与阀体热水进水口密封对接,使阀体热水进水口和恒温阀芯的热水控制口之间形成热水水道;
所述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与流量阀芯的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阀体混合水出水口与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对应连通,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与阀体混合水出水口密封对接。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阀体上还设有阀体冷水出水口。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与所述阀体混合水出水口通过锁紧螺栓连接。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孔偏心设置,所述热水过水孔开设于所述中心管管壁较厚的部位。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阀体、中心管均为工程塑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心管开设热水过水孔、中心管热水进水口、中心孔热水进水口、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形成中心管热水水道和混合水出水水道,以代替在中心管内套联接管的现有技术,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水流量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冷水从阀体冷水进水口进入阀体后,流经中心管外表面、阀体内表面形成的空腔再进入恒温阀芯,使得冷水水道是环绕在水龙头的外周,故使水龙头具有表面防烫功能。另外,由于阀体、中心管均为工程塑料,使本实用新型的防烫恒温水龙头成本低廉。进一步地,由于阀体还设有阀体冷水出水口,使本实用新型的防烫恒温水龙头还具有冷水三通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防烫恒温水龙头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提供的防烫恒温水龙头的中心管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防烫恒温水龙头的阀体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防烫恒温水龙头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提供的防烫恒温水龙头的阀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防烫恒温水龙头包括:阀体2、流量阀芯5、恒温阀芯6、温控手轮1、流量手轮4、中心管3、热水三通10、过渡螺栓11、压紧盖13、锁紧螺栓14、中心管端部密封圈12及其它各种不同规格形状的密封圈。流量阀芯5和恒温阀芯6分别设置在阀体2内部两端,恒温阀芯6通过外螺纹与阀体2端部的内螺纹密封固定连接。流量阀芯5连接有流量手轮4,恒温阀芯6连接有温控手轮1。
结合图1、图3所示,阀体2上设有阀体热水进水口21、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图中,阀体2主体横向布置,其中空且两端的端部均有内螺纹。
结合图1、图2所示,中心管3为中空结构,具有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中心孔31、热水过水孔32、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热水过水孔端部开口36。中心孔31在与流量阀芯5连接的一端的端部设有内螺纹。中心孔31偏心设置,热水过水孔32与中心孔31并排设置,并开设于中心管3管壁较厚的部位。中心管3套装在阀体2内,其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一端的端部抵顶在阀体2的内端,另一端由压紧盖13通过螺纹与阀体2密封固定连接而压紧,使中心管3固定在阀体2内。流量阀芯5进水端和恒温阀芯6的出水端分别伸入在中心管3的中心孔31两端内,流量阀芯5通过外螺纹与中心管3端部的内螺纹密封固定连接,恒温阀芯6位于中心管3外部的部分通过外螺纹与阀体2内壁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在阀体2内表面和中心管3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7,与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连通,即为冷水水道。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与恒温阀芯6的冷水控制口61对应连通。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开设在热水过水孔32的侧壁,与阀体热水进水口21对应连通并通过密封圈密封对接,热水过水孔端部开口36通过中心管端部密封圈12封堵,并由压紧盖13压紧,使阀体热水进水口21和恒温阀芯6的热水控制口62之间形成密闭的热水水道。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与恒温阀芯6的热水控制口62对应连通。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开设在中心管3管壁较薄的部位,与流量阀芯5的出水口51对应连通。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与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对应连通,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与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通过锁紧螺栓14密封对接,使中心孔31与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之间形成密闭的混合水出水水道。
阀体2为PC/ABS工程塑料,即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商品名为cycoloy。中心管采用PPS工程塑料,即聚苯硫醚。流量阀芯5为可从市场上买到的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阀芯,恒温阀芯6为可从市场上买到的具有恒温或恒温衡压功能的阀芯。
上述防烫恒温水龙头的工作原理是:
冷水经过阀体冷水进水口23进入阀体2后,流经中心管3外表面、阀体2内表面形成的空腔7再通过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进入恒温阀芯6内,使得冷水水道是环绕在水龙头的外周,这样使水龙头具有表面防烫功能。热水依次经过阀体热水进水口21、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热水过水孔32、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直接进入恒温阀芯6内。冷水、热水在恒温阀芯6内充分混合后,经中心孔31进入流量阀芯5内。流量阀芯5对混合水的流量调节后,经由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排出。当进入中心管3内的水温或水压发生变化时,恒温阀芯6内的温度传感器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使调节器移动,从而调节冷、热水的进水量,以达到恒定水温和平衡压力的作用。防烫恒温水龙头的水温和流量分别通过温控手轮1、流量手轮4设定。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阀体2还设有阀体冷水出水口24,过渡螺栓9与阀体冷水出水口24密封固定连接,安全阀8与过渡螺栓9密封固定连接,安全阀8的出水口与热水器的进水孔连接,即本实施例的防烫恒温水龙头还具有冷水三通的功能。
工作原理是:
冷水经过阀体冷水进水口23进入阀体2后,流经中心管3外表面、阀体2内表面形成的空腔7。一部分冷水通过阀体冷水出水口24、过渡螺栓9、安全阀8进入热水器,另一部分冷水通过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进入恒温阀芯6。使得冷水水道是环绕在水龙头的外周,这样使水龙头具有表面防烫功能。热水经过阀体热水进水口21、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热水过水孔32、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直接进入恒温阀芯6。冷水、热水在恒温阀芯6内充分混合后,经中心孔31进入流量阀芯5内。流量阀芯5对混合水的流量调节后,经由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排出。当进入中心管3内的水温或水压发生变化时,恒温阀芯6内的温度传感器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使调节器移动,从而调节冷、热水的进水量,以达到恒定水温和平衡压力的作用。防烫恒温水龙头的水温和流量分别通过温控手轮1、流量手轮4设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充分公开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完成的等效技术特征的替换或增减应当属于本申请公开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防烫恒温水龙头,包括阀体(2)、流量阀芯(5)、恒温阀芯(6)、温控手轮(1)、流量手轮(4)、中心管(3);所述流量阀芯(5)连接有流量手轮(4);所述恒温阀芯(6)连接有温控手轮(1);阀体(2)上设有阀体热水进水口(21)、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所述阀体(2)和中心管(3)均为中空结构,中心管(3)套装并固定在阀体(2)内;流量阀芯(5)的进水端和恒温阀芯(6)的出水端分别设置在中心管(3)的中心孔(31)两端内;在阀体(2)内表面和中心管(3)外表面之间形成空腔(7),与阀体冷水进水口(23)和中心管冷水进水口(34)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管(3)还具有热水过水孔(32)、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
所述热水过水孔(32)开设在中心管(3)的管壁;所述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热水过水孔(32)、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依次相通;所述中心孔热水进水口(33)与恒温阀芯(6)的热水控制口(62)对应连通,所述中心管热水进水口(30)与阀体热水进水口(21)密封对接,使阀体热水进水口(21)和恒温阀芯(6)的热水控制口(62)之间形成热水水道;
所述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与流量阀芯(5)的出水口(51)对应连通,所述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与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对应连通,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与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密封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有阀体冷水出水口(2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烫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混合水出水口(35)与所述阀体混合水出水口(22)通过锁紧螺栓(14)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烫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31)偏心设置,所述热水过水孔(32)开设于所述中心管(3)管壁较厚的部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烫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中心管均为工程塑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40012 CN203131114U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40012 CN203131114U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31114U true CN203131114U (zh) | 2013-08-14 |
Family
ID=48939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74001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31114U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3111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5544A (zh) * | 2012-12-28 | 2013-05-01 | 珠海市舒丽玛温控卫浴设备有限公司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CN103672044A (zh) * | 2013-12-30 | 2014-03-26 | 宁波意特高水暖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水循环恒温龙头 |
CN105115166A (zh) * | 2015-09-22 | 2015-12-02 |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 防电装置及具有其的电热水器 |
-
2012
- 2012-12-28 CN CN 201220740012 patent/CN20313111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5544A (zh) * | 2012-12-28 | 2013-05-01 | 珠海市舒丽玛温控卫浴设备有限公司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CN103075544B (zh) * | 2012-12-28 | 2014-12-24 | 珠海市舒丽玛温控卫浴设备有限公司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CN103672044A (zh) * | 2013-12-30 | 2014-03-26 | 宁波意特高水暖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水循环恒温龙头 |
CN103672044B (zh) * | 2013-12-30 | 2016-01-06 | 宁波意特高水暖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式水循环恒温龙头 |
CN105115166A (zh) * | 2015-09-22 | 2015-12-02 |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 防电装置及具有其的电热水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65505U (zh)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
EP2664830B1 (en) | Single-handle dual-control thermostatic faucets | |
CN204176028U (zh) | 一种新型恒温龙头 | |
CN203131114U (zh)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
CN103075544B (zh)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
CN201954050U (zh) | 防烫恒温水龙头 | |
CN201802927U (zh) | 新型主体结构的恒温龙头 | |
CN201715026U (zh) | 恒温龙头 | |
CN201944342U (zh) | 新型结构节能恒温龙头 | |
CN203926923U (zh) | 热水器的多功能控制龙头 | |
CN203948714U (zh) | 一种具有两个单开关的冷热水混合阀 | |
CN206655985U (zh) | 恒温管道阀 | |
CN206682350U (zh) | 一种旋钮式控水阀 | |
CN202955282U (zh) | 淋浴龙头 | |
CN204201182U (zh) | 单边调温调流功能切换恒温龙头 | |
CN109667961A (zh) | 一种恒温水龙头 | |
CN202691158U (zh) | 双功能龙头 | |
CN201836459U (zh) | 一种电热水器用恒温衡压龙头 | |
CN203686241U (zh) | 单柄连续型限高温的恒温衡压阀芯 | |
CN203656275U (zh) | 新型防烫恒温水龙头 | |
CN208703183U (zh) | 一种用于恒温阀芯进出水的连接组件及其水龙头 | |
CN208907495U (zh) | 一种恒温恒压冷热混水阀芯及水龙头 | |
CN202266697U (zh) | 防烫防逆流的单柄恒温衡压阀芯 | |
CN204267784U (zh) | 单边调温调流恒温龙头 | |
CN202971985U (zh) | 静态快速测压的球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224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