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20120U - 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20120U
CN203120120U CN 201320016417 CN201320016417U CN203120120U CN 203120120 U CN203120120 U CN 203120120U CN 201320016417 CN201320016417 CN 201320016417 CN 201320016417 U CN201320016417 U CN 201320016417U CN 203120120 U CN203120120 U CN 203120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rt
hollow tube
audio jack
electrod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164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宪政
林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ary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ar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ary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ar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1641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20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20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201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包括:一中空管体,由导电材质所构成,中空管体的前段为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一导电部,中空管体的后段设成与第一导电部绝缘的第一绝缘部,中空管体的整个外径仍维持预定音频插头的标准规格;一头部,由绝缘材料构成,其前段部外形符合音频插头规格的锥型颈状体,而后段部具备一可嵌入第一开口的筒状结合部,使其相互衔接组合,并使前段部凸伸于中空管体前侧,该头部前段部中间设有一轴向间隙,可供一导电的板体嵌入结合,以使该头部至少一侧表面形成一第二导电部;一电子元件,具备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第一、二电极分别耦接于第二导电部及第一导电部。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不占空间及便于携带的功效。

Description

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尤指一种该插头能由音频插孔中取得电源或信号,且勿须拔出亦不影响电子产品的声音由喇叭正常输出。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及通讯科技的迅速发展,3C电子产品已变得普及化,尤其移动电话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装置之一,且业者为了提升使用者更佳的使用便利性及实用性,各种功能的新款手机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智能型手机已成为市场主流,且其包罗万象的应用程序,更是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次者,图1所示是现有一种耳机及其3.5mm音频捅头的外观图,利用该音频插头10可插入该手机11的耳机孔(音频插孔)12来使用,而该音频插头10的主要功能是在传输音频信号。图2所示为苹果公司(Apple Inc)所申请的US Patent No.7,912,501B2专利案,其揭示一种Audio I/OHeadset Plug,该插头400包括由绝缘环405隔开的四个信号传导区(Signal Conducting Regions),如图2中1~4数字所标示,插头400可为3.5mm插头,其中信号传导区2~4的外径即为Ψ3.5mm,视捅头400连接至那一型耳机或头戴式耳机系统,各信号传导区可用于不同信号传导目的,图2附表揭示各信号传导区对于不同系统的信号传导功能。例如:对于非立体耳机,信号传导区1可用于单一喇叭,信号传导区2及3可作为接地(GND),而信号传导区4可用于麦克风(Mic)。此外,对于不同耳机系统,其插头的信号传导区功能亦不同,例如立体声耳机其信号传导区1、2分别为左、右声道,至于头载式耳机则信号传导区3、4皆作为接地(GND)。而前揭Apple Inc的US Patent No.7,912,501 B2专利案,其主要在提供一种插头及其侦测电路(Plug Detection Circuitry)。
但查,上揭现有的音频插头10或400,其由数个金属杆件配合三个绝缘环405穿套所组成的实心构造,其主要功能如图1B所示,捅入音频插孔12内,使该信号传导区1~4分别与音频插孔12内预定位置的第一~第四端子121~124形成电性连接及导通,依其耳机系统取得对应的信号。然,如此一来,该手机11的声音(包括来电声响)会经该信号传导区传至外部的耳机或麦克风,所以不会由其喇叭13发出,形成静音,也就是说,如果耳机的音频插头10没有拔出音频插孔12,当有来电时,虽可听到来电声响,但按下接听键后,声音讯号即传送到耳机孔(音频插孔)12,不会由其喇叭13发出声音。此外,该音频插头10为实心,内部无空间可供运用,也就是仅能由音频插孔12取得音频信号,除此之外,无法作为其它用途。
是以,如何克服现有音频插头的问题点,进而增加其使用效能,乃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当插头插置在音频插孔时,只要转动一预定角度即可形成ON/OFF的切换效果,完全不影响电子产品的声音由喇叭正常输出,可避免影响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功能,借此,该插头可以长久置于插孔内,勿须经常插拔具有使用便捷,且可当防尘盖使用,增加电子产品或手机的使用寿命;该音频插头的外观尺寸符合国际的外径Ψ2.5mm、3.5mm或6.5mm等标准规格,可插入对应的音频插孔内,并与插孔内预定位置的端子形成接触,且该插头内部可设成中空体,供预定的电子元件装设,使该插头可以衍生除了传递音频信号以外的其它多样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管体,由导电材质所构成,该中空管体的前段为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一导电部,而该中空管体的后段设成与该第一导电部绝缘的第一绝缘部,且令该中空管体的整个外径仍维持预定音频捅头的标准规格,且前方形成一第一开口,后方形成一第二开口;一头部,由绝缘材料所构成,其前段部外形符合预定音插头规格的锥型颈状体,而后段部具备一可嵌入该第一开口的筒状结合部,使其相互衔接组合,并使前段部凸伸于该中空管体前侧,且该头部前段部中间设有一轴向间隙,可供一导电的锥型颈状板体嵌入结合,以使该头部至少一侧表面形成一第二导电部,使该头部除该第二导电部外,其余表面形成一第二绝缘部,且借由该筒状结合部,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中空管体的第一导电部形成绝缘;以及一电子元件,具备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且该第一、二电极分别耦接于该第二导电部及第一导电部。
借此,该音频插头能插入一预定电子产品的音频插孔内,分别以第二导电部及第一导电部与该音频插孔内预定位置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接触导通,以供应该电子元件所需的电源或信号,并以该第一绝缘部抵触于该音频插孔内该第一、二端子以外的端子;且当该音频插头转动一角度时,则形成该第二导电部及第一导电部脱离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以使该音频捅头切断与该音频插孔的电性连接。
借助上揭技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音频插头利用导电部及绝缘部的复合构造,利用转动角度设计,能由音频插孔中取得电源或信号,且不影响电子产品的声音由喇叭正常输出;且音频插头只要转动一预定角度即可形成ON/OFF的切换效果,犹如一个切换开关;再者,该音频插头内部或外部皆可装设预定的电子元件,利用其由音频插孔中取得的电源或信号,可以衍生出除了传递音频信号以外的其它多样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捅头插置在音频插孔时,只要转动一预定角度即可形成ON/OFF的切换效果,完全不影响电子产品的声音由喇叭正常输出,可避免影响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功能,借此,该插头可以长久置于插孔内,勿须经常插拔具有使用便捷,且可当防尘盖使用,增加电子产品或手机的使用寿命;该音频插头的外观尺寸符合国际的外径Ψ2.5mm、3.5mm或6.5mm等标准规格,可插入对应的音频插孔内,并与插孔内预定位置的端子形成接触,且该插头内部可设成中空体,供预定的电子元件装设,使该插头可以衍生除了传递音频信号以外的其它多样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A是现有音频插头的示意图。
图1B是实用音频插孔及插头组合剖视图。
图2是揭示US Patent No.7,912,501B2专利案的插头信号传导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图3所示的组合立体图。
图3B是图3A所示构造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入音频插孔的正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将电子元件设于音频插头外部的一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将电子元件设于音频插头外部的另一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插入音频插孔的俯视图,其显示不导电。
图5B是本实用新型捅入音频插孔的俯视图,其显示导电。
图6A是图5A中6A-6A断面剖视图。
图6B是图5B中6B-6B断面剖视图。
图6C是该电子元件设于该音频插头外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标号说明:
20音频插头
30中空管体
31第一导电部
311绝缘面
32第一绝缘部
33第一开口
34第二开口
35封盖
351出光孔
36造型封盖
37长型封盖
40头部
41前段部
42筒状结合部
43轴向间隙
44板体
44a第二导电部
44b第二绝缘部
50电子元件
50a发光元件
51第一电极
52第二电极
60音频插孔
61第一端子
62第二端子
63第三端子
64第四端子
70电子产品
71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项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当知识者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项当中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因此导电部若文中描述一第一导电部耦接于一第二导电部,则代表该第一导电部可直接电性连接于该第二导电部,或者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导电部,再者,虽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音频插头包含标准Ψ2.5mm、3.5mm或6.5mm等规格。但以下实施例是以Ψ3.5mm规格作说明。
首先,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头20一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中空管体30,由导电材质所构成,该中空管体30的前段为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一导电部31,而该中空管体30的后段设成与该第一导电部31绝缘的第一绝缘部32,且使该中空管体30的整个外径仍维持现行音频插头的规格,且该中空管体30的前方形成一第一开口33,后方形成一第二开口34。
一头部40,由绝缘材料所构成,该头部40的绝缘材料包括由塑胶、橡胶材质所构成。其前段部41外形符合现行音插头规格的锥型颈状体,而后段部具备一可嵌入该第一开口33的筒状结合部42,使其相互衔接组合,并使前段部41凸伸于该中空管体30前侧,且该头部40前段部中间设有一轴向间隙43,可供一导电的锥型颈状板体44嵌入结合,以使该头部40至少一侧表面形成一第二导电部44a,本实施例所揭示的第二导电部44a形成于该头部40对应的二侧面,但不限定于此;是以,该头部40除该第二导电部40a外,其余表面形成一第二绝缘部44b,且借由该筒状结合部42,使该第二导电部44a与该中空管体30的第一导电部31形成绝缘。
一电子元件50,具备一第一电极51及一第二电极52,且该第一、二电极51、52分别耦接于该第二导电部44a及第一导电部31。
本发明的该电子元件50包括可为一发光元件,发声元件、发电磁波元件及或光学元件等所构成。图3、图6A及图6B所示的电子元件50为一发光元件50a,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D)。本实施例中,该发光元件50(50a)嵌套在该中空管体30内,且以其接脚51a及基座52a作为第一电极51及第二电极52分别耦接于该第二导电部44a及第一导电部31。此外该该中空管体30内部空间亦可依功能需求设置其它电子元件,容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音频插头20插入音频捅孔60时,当其位置如图5A及图6A所示时,该音频插头20呈现不导电(OFF),亦即音频插孔60内的第一端子61接触于音频插头20的第二绝缘部44b,致使未能与第二端子62形成导电回路;且该第三端子63及第四端子64接触于第一绝缘部32,如此一来,即使音频插头20在音频插孔60内,此时电子产品(手机)70的声音不会由音频捅孔60来输出,仍然由喇叭71正常的来输出,所以完全不影响电子产品(手机)70的正常接听及使用。
又,如图5B、图6B所示,当音频插头20旋转90°时,该第二导电部44a及第一导电部31分别与该第一端子61及第二端子62形成电性接触而导通(ON),于是发光元件50a以其接脚51a及基座52a分别为第一、二电极51、52取得电源,致使该发光元件50a被驱动而发出光源,经该封盖35的出光孔351而投射出来,形成光源笔或激光笔,此时可如图7所示,可作为简报或教学使用,非常方便。
借此,该音频插头20能插入一预定电子产品70的音频捅孔60内,以第二导电部44a及第一导电部31分别与该音频插孔60内预定位置的第一端子61及第二端子62接触导通,以供应该电子元件50所需的电源或信号,并以该第一绝缘部32抵触于该音频捅孔60内第一、二端子61、62以外的第三、四端子63、64;且当该音频插头20转动一角度时,则令该第二导电部44a及第一导电部31脱离该第一端子61及第二端子62,以使该音频插头20切断与该音频插孔60的电性连接。
此外,如图3B所示,该中空管体30的第一导电部31表面,可有一小区域形成不导电的绝缘面311,此绝缘面311为配合市售有一部分手机的音频插孔内其第二端子的结构及回路设计(图中末示,例如samsung等手机),当该音频插头20转动一角度形成不导电(OFF)时,除该音频插孔60内的第一端子61接触于音频插头20的第二导电部44b,且同时亦使此类型的第二端子此时形成接触于不导电的绝缘面311,如此使第一及第二端子同时绝缘才能形成不导电回路;于是当有来电时,按下接听键后,声音讯号不会传送到耳机孔(音频插孔)12,才能由其喇叭13发出声音。但该绝缘面311为选项,非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依需求设置。
是以,本实施例所揭示的音频捅头20的构造,巧妙地融入手机等电子产品现有的3.5mm音频插孔60内部,可将LD或LED隐藏在耳机孔。
又,如图3c及图6c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将该电子元件50设于该中空管30体外部,且其以二条导线51b、52b为该第一电极51及第二电极52分别耦接于该第二导电部44a及第一导电部31。于是,以上述实施例中转动该音频插头20的相同手段,使该于中空管30外部的电子元件50亦可由音频插孔60内取得电源,或与电源断路。另如图4A及图6c所示,该中空管30体的第二开口34可设有一预定造型的造型封盖36,或如图4B所示,设成长型封盖37或其中几何图形,且可将该电子元件50设置在其内部,增进使用范围。
是以,本实用新型上揭技术构成的音频捅头20,利用导电部及绝缘部的复合构造,利用转动角度设计,能由音频插孔中取得电源或信号,且不影响电子产品的声音由喇叭正常输出;且音频插头只要转动一预定角度即可形成ON/OFF的切换效果,犹如一个切换开关;再者,该音频捅头内部或外部皆可装设预定的电子元件,利用其由音频捅孔中取得的电源或信号,可以衍生出除了传递音频信号以外的其它多样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Claims (6)

1.一种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空管体,由导电材质所构成,该中空管体的前段为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一导电部,而该中空管体的后段设成与该第一导电部绝缘的第一绝缘部,且令该中空管体的整个外径仍维持预定音频插头的标准规格,且前方形成一第一开口,而后方形成一第二开口;
一头部,由绝缘材料所构成,其前段部外形符合音频捅头规格的锥型颈状体,而后段部具备一可嵌入该第一开口的筒状结合部,使其相互衔接组合,并使前段部凸伸于该中空管体前侧,且该头部前段部中间设有一轴向间隙,可供一导电的极体嵌入结合,以使该头部至少一侧表面形成一第二导电部,使该头部除该第二导电部外,其余表面形成一第二绝缘部,且借由该筒状结合部,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中空管体的第一导电部形成绝缘;以及
一电子元件,具备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且该第一、二电极分别耦接于该第二导电部及第一导电部;
借此,该音频插头能捅入一预定电子产品的音频捅孔内,分别以第二导电部及第一导电部与该音频插孔内预定位置的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接触导通,以供应该电子元件所需的电源或信号,并以该第一绝缘部抵触于该音频插孔内该第一、二端子以外的端子;且当该音频捅头转动一角度时,则形成该第二导电部及第一导电部脱离该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以使该音频插头切断与该音频插孔的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体的第一导电部表面,有一小区域形成不导电的绝缘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绝缘材料由塑胶或橡胶材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为一发光元件、发声元件、发电磁波元件及光学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嵌套在该中空管体内部,且分别以该发光元件的接脚及基座为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分别耦接于该第二导电部及第一导电部,且该中空管体后方的第二开口设有一封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装设在该中空管体外部,且该电子元件以二条导线为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分别耦接于该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且该中空管体后方的第二开口设有一造型封盖或长型封盖,该电子元件设在该造型封盖或长型封盖的内部。
CN 201320016417 2013-01-14 2013-01-14 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20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16417 CN203120120U (zh) 2013-01-14 2013-01-14 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16417 CN203120120U (zh) 2013-01-14 2013-01-14 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20120U true CN203120120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900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1641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20120U (zh) 2013-01-14 2013-01-14 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20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7703A (zh) * 2016-06-27 2016-10-12 无锡迪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扬声器的手机防尘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7703A (zh) * 2016-06-27 2016-10-12 无锡迪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扬声器的手机防尘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1472B1 (en) Audio plug structure having an electronic element with electrodes
JP3182760U (ja) オーディオプラグ
CN103394200A (zh) 电子拼接件的连接块
CN101877450A (zh) 音频插座
CN203120120U (zh) 改进的音频插头结构
CN2836386Y (zh) 具分离传输插头的多功能耳机暨麦克风
US867884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mechanical switching function
RU137638U1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е структуры аудиоштекера
CN201536413U (zh) 一种耳机
CN103686507A (zh) 可拆装耳机
CN203406994U (zh) 可拆装耳机
KR20140004667U (ko) 오디오 플러그 구조의 개선
JP3182830U (ja) オーディオプラグ
CN108701927A (zh) 插头、插座和终端设备
CN201887215U (zh) 一种音频连接器
CN202455510U (zh) 一种线控和麦克一体的耳机
CN206332228U (zh) 焊线式耳机座装置
JP3170097U (ja) 未使用ジャック用防塵ダミープラグ
GB2510624A (en) Audio plug which can be rotated to act as switch
CN204104250U (zh) 通讯设备及用于通讯设备的壳体组件
CN204145919U (zh) 通讯设备及用于通讯设备的壳体组件
CN203457292U (zh) 一种多功能通用型耳机插头与插座
CN206060885U (zh) 一种手机套
CN202695827U (zh) 音频连接器构造
CN102438059A (zh) 一种耳机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