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9297U -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9297U
CN203119297U CN 201320041369 CN201320041369U CN203119297U CN 203119297 U CN203119297 U CN 203119297U CN 201320041369 CN201320041369 CN 201320041369 CN 201320041369 U CN201320041369 U CN 201320041369U CN 203119297 U CN203119297 U CN 203119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bus
carrying module
modul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413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友
刘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oulik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OULIK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OULIK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OULIK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413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9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9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92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包括总输入模块和主载流模块,所述总输入模块上设置有总输入端和总线集成端,总输入端为电流输入端与总开关连接,总线集成端为总输入模块的电流输出端,总输入端和总线集成端通过总线过渡器连通,总线集成端通过总线将电流输出连接到主载流模块;所述主载流模块上设置有总线输入端、电流主载板和子线集成输出端,总线与总线输入端连通,并通过总线输入端将电流引入电流主载板,子线集成输出端与电流主载板连通,子线一端与子线集成输出端连通,另一端连接分开关。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大电流输入、集成分流、大电流对接、标准化制造和安装的功能,并能节约空间、提高产品的标准化、一致性、减小电器元件连接的差异化。

Description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可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力配电、控制等安装领域中。 
背景技术
在民用、商用、工业建筑中,广泛使用各类电器装置、电器成套设备作为电能传输和分配的工具,如开关箱、配电箱、配电柜等,在这些箱柜内部布满了塑壳断路器、微型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器元件(后文统称为开关)。而在这些开关之间,数量众多的导线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连接系统,并最终与开关构成能量传输、电能分配、安全保护、功能控制的综合运用系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在现有技术中,开关箱、配电箱、配电柜等内的连接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在箱柜、开关和连接系统三者中,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连接系统,尤其是连接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以少控多的连接方式。以少控多是指一个总开关控制多个分开关,象在开关箱和配电箱、配电柜内,常常是需要一个总开关来控制很多个分开关,或是二三个(少数) 总开关分别控制属于自己的一组分开关,并用导线把总开关的输出端和分开关的输入端连接起来。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以下几种连接方式:1、总开关的输出端与某一个分开关的输入端用一条导线连接,再从这个分开关的输入端用短导线并线到旁边的第二个分开关的输入端,然后又从第二个分开关并到第三个分开关,一直到并连完所有的分开关。2、总开关的输出端与某二个分开关的输入端用二条导线连接,再从这二个分开关的输入端用短导线并线到它们各自旁边的第二个分开关的输入端,然后又从第二个分开关并到第三个分开关,一直到并连完所有的分开关。3、因分开关实在太多,总开关的输出端与某几个分开关的输入端用几条导线进行线首端合并和搪锡工艺连接,在线的末端后面再并连完所有的分开关。4、将多条导线(一般不会超过七八条)的头部用接线鼻和搪锡工艺压接到一块,把接线鼻接到总开关的输出端 ,导线的另一端接到几个分开关的输入端,再从其上并线到未能直接接线的其它分开关。5、从总开关的输出端接出一至二条导线,前往一至二个分开关的输入端。再用一条至多条梳状母线连接排将所有的分开关的输入端全部并连完。6、从总开关的输出端接出主母线排,主母线排接入分流主母排,所有分开关均使用单独的子母排或导线与分流主母排相连,分开关之间没有导线并连。 
上述连接方式中,前五种连接方式主要在开关箱、配电箱等中广泛运用,第六种连接方式主要在配电柜中运用。除第六种基本没有问题外,其余的五种均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导线的物理特点、开关的接线端口结构、并连方式的缺陷、人为因素等方面所引起的。在导线的运用上,前面四种方式中基本使用的是单芯硬质导线连接,第五种方式中使用单芯硬质导线或多芯硬质导线进行连接。所有连接方式所关联到的最基本的开关有塑壳断路器、微型断路器、隔离开关三种。上述连接方式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种和第二种:第一个分开关输入端口承载着所有分开关的电流总和,其它分开关的输入端口按着并连的前后顺序,电流分布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如果最后一个分开关前面的某一分开关输入端压线不够紧,就会产生故障,影响到自身和其它所有的分开关。分开关顺序越靠前,其端口所能造成的影响越大。而且使用单芯硬线时,由于其压接特性原因,并连时更容易出问题。并连点位越多,可靠性越差,检测维护难度越大。
第三种:有些制造者会使用此连接方式。将几条导线的首端合并成一个大头并加以搪锡处理 (这种加工工艺无法控制连接质量),使得头部合并后尺寸很大又不平整,根本无法接入总开关的输出端,还必须打磨掉头部多出来的部分材料,而且还有打磨面不平整、不规则的问题。压接面极其不匹配,压接力量超过标准负荷,压接面电流分布极不均为、尤其混乱,这是一种极差的连接方式,极易损坏压接装置和烧毁压接端口;搪锡施工时,因导线众多,容易产生锡流不均匀,以及虚接现象。 
第四种:操作难度大,费时费力,还需要在分开关上并连导线。 
第五种:比前四种好,但是还是需要有一至二条总线连接至分开关,存在着此分开关输入端口电流值很大的情况,而且梳状线母线排的压接面是平整的,而导线是圆形的,二者之间也是压接面呈点线接触,电流分布太过集中于极小的压接接触面。并且,如果同时需要压接不同类型的分开关,功能单一的梳状母线排也无法胜任,例如当单极开关、一体化1P+N漏电开关、漏电开关组合运用时。 
第六种:配电柜用,应用场合与前五种不一样,问题不大。但这种连接方式很难运用于开关箱和配电箱中。 
因此,现有电器装置、电器成套设备,如开关箱、配电箱等中的连接系统均存在安装性不强、安全性差、可靠性差、标准化低、加工复杂、人为因素难掌控、电气性能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器装置、电器成套设备,如开关箱、配电箱等中的连接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大电流输入、集成分流、大电流对接、标准化制造和安装的功能,并能节约空间、提高产品的标准化、一致性、减小电器元件连接的差异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输入模块和主载流模块,所述总输入模块上设置有总输入端和总线集成端,总输入端为电流输入端与总开关连接,总线集成端为总输入模块的电流输出端,总输入端和总线集成端通过总线过渡器连通,总线集成端通过总线将电流输出连接到主载流模块;所述主载流模块上设置有总线输入端、电流主载板和子线集成输出端,总线与总线输入端连通,并通过总线输入端将电流引入电流主载板,子线集成输出端与电流主载板连通,子线一端与子线集成输出端连通,另一端连接分开关。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扩展载流模块,扩展载流模块设置有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电流分载板和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所述主载流模块上设置有扩展输出端,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分别与扩展输出端和电流分载板连通将电流从主载流模块引入到电流分载板,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一端与电流分载板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子线。 
所述总输入模块和主载流模块为一个或多个,总输入模块和主载流模块均为多个时,一个总输入模块分别连接一个总开关和一个主载流模块,主载流模块通过子线连接分开关。 
所述主载流模块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扩展载流模块,扩展载流模块通过子线连接到分开关。 
所述主载流模块上设置有一个与电流主载板连通的备用输入端,备用输入端的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125A,且与总输入端的额定电流载流量不相等。 
所述总线为一根或多根,总线最大额定电流载流量≤225A,为多根时,单根线芯横截面积为10~50mm2,额定电流载流量为40~125A。 
所述总输入端连接有总开关,总输入端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250A,总输入端与总开关压接或螺栓连接。 
所述总输入端与总开关压接时,总输入端与与总开关压接处的上下表面设置有导流齿槽。 
所述总线过渡器的厚度为1.5~5 mm,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250A。 
所述总输入模块设置在总输入模块外壳中,主载流模块设置在主载流模块外壳中,扩展载流模块设置在扩展载流模块外壳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在主载流模块和扩展载流模块上,均设有子线即多芯软导线与分开关相连,多芯软导线线芯的圆导丝很多,圆导丝有效通过电流的表面积总和很大,受“集肤效应”影响小,电流承载力大;多芯软导线整体较软、线芯的圆导丝之间相互作用良好(如弹性、热胀冷缩特性、缓冲间隙等),压接面积大,压接可靠且很有弹性,受外部力量、温度因素、机械震动影响很小,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很好;多芯软导线被弯曲时平滑流畅,不会被做成很小的直角弯,不会影响到圆导丝内部金属的晶格结构,线芯的圆导丝表面也不会发生裂纹;电流在线芯的圆导丝表面分布均匀、流动平稳,没有电流突变,压接点不易松动,接线方便,电气性能稳定、良好,而且多芯软导线电流承载力很大。
二、本实用新型中,总输入模块上有一个总输入端,为整体式的压接适配结构,呈上平面、下弧面形状(专用于直接压接连接方式),并且在上平面、下弧面两面上均匀分布有导流齿槽,采用此种结构后,无论微型断路器、微型隔离开关接线端压接装置是方形还是圆形的,都能保证总输入端的上平面与与压接装置的上平面完全贴合,在压紧装置时,总输入端上上平面的导流齿槽完全与微型断路器、微型隔离开关压接装置上平面原有的导流齿槽或导流点阵相互嵌入,嵌入处的原子间隙变得非常小,压接非常均匀,在上平面上呈整面连接,在上平面上单位面积的电流变得比较小、而且分布均匀,就降低了接触面发热系数;总输入端的下弧面与压接装置配合时,其导流齿槽也与微型断路器、微型隔离开关压接装置下面的导流齿槽发生与上面配合近似相同的作用,且尤其是与下方为圆形的压接装置贴合导流效果更好。 
三、本实用新型中,在主载流模块和扩展载流模块上,分别与每一个模块相关的每一个分开关都有一条单独的子线(多芯软导线)相连,分开关之间没有并连线的存在,分开关之间几乎没有与导线相关的相互影响,每一个分开关的输入端口的电流都是自身所使用的电流,没有过多电流的产生,所以变得非常安全。 
四、本实用新型中,因为模块上的多芯软导线都是多种标准大小和多种长短的,操作者不用再去拿着一圈长线来剪切很多条不同长短的导线,也不用去想着怎么把若干条导线的头部做成什么样,才能连接到总开关的输出端口。只需要把总输入端连接至总开关的输出端,把模块上的一条条多芯软导线连接进相关的分开关就可以;每一个分开关只压接一条导线,其压紧力是一致的,操作者很容易判断压接质量;采用子线连接,如果分开关压接装置漏压导线头部时,软线本身的弹性使得导线头部从压接装置中移位滑出,操作者很容易发现;整个连接操作变得简单,操作时间短,操作者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来检测产品,通过拉拽导线就可以检测导线头部是否被压住,用较大且相同的力量来检测压接装置,就能检测所有分开关输入端是否压紧,因此检测也变得特别直观、简单,人为因素对产品的性能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五、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结构、多芯软导线运用,标准输入方式、标准输出导线线径、长度、数量,不同的制造厂商和操作者使用的是相同的、标准的连接系统,所能达到的连接效果、外观和生产质量都非常标准。 
六、采用模块化结构,模块之间可以按需组合运用,适用性强,所有的分开关都能得到一对一的的连接,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检修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输入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总输入模块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载流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载流模块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载流模块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载流模块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载流模块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扩展载流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扩展载流模块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0、导流齿槽,1、总线,2、总输入端,3、总线过渡器,4、总线集成端,5、总输入模块外壳,6、子线,7、子线分接端,8、压接头,9、标号,10、电流主载板,11、主载流模块固定点,12、总线输入端,13、子线集成输出端,14、备用输入端,15、扩展输出端,16、主载流模块外壳,17、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18、电流分载板,19、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20、扩展载流模块外壳,21总开关,22,分开关,A、总输入模块,B、主载流模块,C、扩展载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特别适用于电器装置、电器成套设备等的安装制造领域中,尤其是制造、安装开关箱和配电箱时,将总开关21和众多分开关22进行高效连接的一种连接系统。包括总输入模块A和主载流模块B,以及可附加、也可不附加的扩展载流模块C。
所述总输入模块A上设置有总输入端2和总线集成端4,总输入端2为电流输入端,总输入端2上面有导流齿槽0,在总线集成端4为总输入模块A的电流输出端。总输入端2和总线集成端4通过总线过渡器3连通,总线集成端4通过总线1将电流输出连接到主载流模块B。 
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设置有总线输入端12、主载流模块固定点11、电流主载板10、子线集成输出端13、备用输入端14和扩展输出端15。总输入模块A上的总线1进入主载流模块B,与总线输入端12连通,并通过总线输入端12将电流引入电流主载板10;子线集成输出端13与电流主载板10连通,子线6与子线集成输出端13连通,电流通过子线6末端的子线分接端7和压接头8进入电气设备、电器装置、开关;备用输入端14为预留端口,可作为主载流模块B的预备输入端,它与电流主载板10连通;扩展输出端15与电流主载板10连通,此端口为预留端口,当使用时此端口可以与扩展载流模块C连接。 
所述扩展载流模块C设置有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17、电流分载板18、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17可连通至主载流模块B上的扩展输出端15,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17将电流从主载流模块B引入到扩展载流模块C的电流分载板18,子线6也设置在扩展载流模块C上,子线6和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连通,通过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将电流分载板18上的电流输出至扩展载流模块C上的子线6的末端分接端7,然后连接进入分开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总线1为一至多根,总线1最大额定电流载流量≤225A。总线1的单(一)根线芯横截面积为10~50mm2,额定电流载流量可达40~125A。 
a、单(一)根线芯横截面积最小为10、16mm2时,可以承截的额定电流能达到40、63A,在单相供电状态下能满足8、12KW及以下的负荷、在三相供电状态下能满足20、35KW及以下的负荷使用;如果小于10mm2,则额定电流量满足不了这些常规负荷使用的;例如:我国现行的户内开关箱的设计负荷一般为单相的,功率约为6KW~10KW,户型面积约为70~135平方米(户型涵盖两居室: 6kW; 三居室: 8kW;四居室: 10kW ),(均含空调)。而三相供电时,功率约为20KW~35KW,可为建筑面积约在240~400平方米及以下的提供足够用电电流(不含空调)。 
b、单(一)根线芯横截面积为25、35mm2时,可以承截的额定电流分别能达到80A、100A,在单相供电状态下分别能满足15、19KW及以下的负荷、在三相供电状态下分别能满足40、55KW及以下的负荷使用。例如:更大面积住宅户型(跃层、错层、小型别墅等)的开关箱,楼层、商业、工业配电箱等等使用,以上均含空调用电负荷。 
c、单(一)根线芯横截面积为50mm2时,可以承截的额定电流分别能达到125A,在三相供电状态下分别能满足70KW及以下的负荷使用(此电流强度等级一般不采用单相供电状态)。例如:极大面积的特别住宅户型(大中型别墅等)开关箱、配电箱,楼层、商业、工业、小型实验室配电箱等等使用,以上均含空调用电负荷。 
d、单(一)根线芯横截面积超过50mm2时,其导线的连接方便性、弹性、可塑性、自身热量的散失速率降低,所以本系统不采用超过50mm2的单根导线,单根导线最大额定电流载流量限定为≤125A;另一方面,但由于本系统的使用范围主要针对开关箱和配电箱,这些箱的负荷一般都有超过125A的时候,例如非常大范围区域的配电保护控制,不过,通常又不会超过225A的,对于这部分的负荷,总线1采用多根方式(如二根、三根等),同时,又将总线1的在采用多根模式时,最大额定电流载流量限定为≤225A,以满足开关箱和配电箱的负荷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总输入端2为多种样式,它与总开关相连,连接形式可直接压接、螺栓压接等,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250A。当总线1的额定电流载流量为40A时,总输入端2的接口容量比总线1高一个等级,达到63A;当总线1的额定电流载流量为≤225A时,总输入端2的接口容量比总线1高一个等级,达到最大250A,以保持电流通过的冗余量。例如,总输入端2接入额定电流为63A的总开关时,总线1为16 mm2,额定承截电流63A,总输入端2额定承截电流80A,总输入端2相对总开关21和总线1保持了承截电流冗余量。 
直接压接连接式的总输入端2的二个表面分布着导流齿槽0,其目的是总输入端2与总开关输出端进行压紧连接时,导流齿槽0在压紧力作用下,导流齿槽0与总输入端2相接触表面之间的金属原子有互相嵌入的趋势,从而减小了二者表面之间的原子间隙,等同于增大了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电流在导体上的传输中,因为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越大则电流通过时,电子所遇到的阻力就越小,电流就越容易通过;同时,在导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电流通过的能力也就越大。螺栓压接连接式的总输入端2的二个表面不做导流齿槽0,因为螺栓压接方式所提供的压紧力足以将总输入端2的表面金属原子与总开关输出端的表面金属原子相互嵌入,能直接达到电流大容量且快速传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总线过渡器3为总载流载体,其厚度为1.5~5 mm,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250A中的多个预选规格,以便和总线1、总输入端2进行容量匹配。例如,总输入端2接入额定电流为63A的总开关时,总线1为16 mm2,额定承截电流63A,总输入端2和总线过渡器3的额定承截电流均为80A,总输入端2和总线过渡器3相对总开关和总线1保持了承截电流冗余量;总输入端2接入额定电流为125A的总开关时,总线1为50mm2,额定承截电流125 A,总输入端2和总线过渡器3的额定承截电流均为150A,总输入端2和总线过渡器3相对总开关和总线1保持了承截电流冗余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总线1可为不同长短、不同线型。总线1设计为不同的长短规格,这样可以与不同外型、高度的总开关(如塑壳断路器、微型断路器、微型隔离开关)进行匹配连接;总线1设计为不同的线型类别,这样可以增加自身的可塑性,并能提高系统连接的方便性和迅速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总输入模块A具有保护外层----总输入模块外壳5,总输入模块外壳5为阻燃、耐温材料,目的在于使外壳的燃烧性能符合GB/T2408-2008的规定,使外壳具有防火阻燃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的总线输入端12,它与总输入模块A上的总线1的连接,连接形式可为多种形式,如直接压接、螺栓压接、熔接、焊接等,使连接形式具有多样性;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250A,目的在于使系统具备几种规格,这样能与不同电流等级的总开关匹配,不致于造成材料上的浪费。例如63A的总开关,与80A的总输入端2、总线过渡器3,以及63A的总线1匹配就能满足连接的安全和稳定要求,而不必要用100A的总输入端2、总线过渡器3,以及80A的总线1来匹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的备用输入端14和扩展输出端15,均分布在电流主载板10上。备用输入端14可与总输入模块A上的总线1之外的电流输入设备或装置、母线等进行连通,将外部电流从此端口引入主载流模块B,此端口也可在前后级运用的两套主载流模块B系统中得到应用,当一套主载流模块B作为前级时,可从此模块的子线6末端的子线分接端7将电流输入至本级所管辖的分开关等中。而另一套或多套主载流模块B,可由这个前级主载流模块B的一个或多个扩展输出端15,连接一套或多套扩展载流模块C,再由这些扩展载流模块C上的子线6的末端分接端7,将电流电能传输至其它的主载流模块B,最后从这些主载流模块B的子线分接端7将电流输入至所属级的开关或电器装置等中。这样,就实现了数量特别的多分开关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的备用输入端14最多为一个,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125A,且与总输入端2的额定电流载流量不相等,其只需保持预备使用时有足够的电流载流量。扩展输出端15为一至多个,可多方位设置,每一个端口的额定电流载流量为40~80A,使之能为连接在扩展输出端15之上的扩展载流模块C提供足够的电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的电流主载板10,其厚度为1.5~5 mm,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250A中的多个规格,与前端的总输入端2、总线1的额定截流量相匹配,可以为扩展输出端15和子线集成输出端13提供足够的输出电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的子线6和子线集成输出端13。子线集成输出端13为一至多个,子线集成输出端13与电流主载板10直接连接,子线集成输出端13设于主载流模块B上的不同方位;子线集成输出端13与子线6的连接方式有直接压接、铆接、螺栓压接、熔接、焊接等。子线集成输出端13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二种形式,集中式适合子线6集中连接方式,分散式适合子线6分开连接方式。子线6连接于子线集成输出端13上,子线6主要用于连接分开关,额定电流载流量为16~80A。子线6为一至多根, 子线6为多根时,子线之间有不同的长度,可以连接分布于不同位置的分开关;子线6为多根时,子线之间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大小截面积,相同截面积的子线6可以连接相同电流值的分开关,不同截面积的子线6可以连接不同电流值的分开关,这样能适用于分开关之间电流值有较大区别的情况,例如,有一组分开关,其中一部分是16A的,有一部分是25A的,还有少数的是63A的时候,如果子线6设计为全部是相同截面积的,必然就会需要每一根子线6都达到63A的截流量,这势必会使16A和25A的分开关所对应的子线6达到63A的截流量而所需的横截面积,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性浪费,非常不利于资源的合理运用和保护,在第一根子线6上设有标号9。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载流模块B具有保护外层----主载流模块外壳16,主载流模块外壳16为阻燃材料或耐温材料,目的在于使外壳的燃烧性能符合GB/T2408-2008的规定,使外壳具有防火阻燃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扩展载流模块C上的电流分载板18,将电流电能传输至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此模块上的子线6和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连通。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与子线6的连接方式有直接压接、铆接、螺栓压接、熔接、焊接等。电流分载板18厚度为1.5~5 mm,额定电流载流量为40~100A,可以为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和扩展载流模块C上的子线6提供足够的输出电流;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为一至多个,设于扩展载流模块C上的不同方位,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二种形式,集中式适合子线6集中连接方式,分散式适合子线6分开连接方式。子线6为一至多条,子线6连接于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上,子线6主要用于连接分开关,额定电流载流量为16~80A。子线6为一至多根, 子线6为多根时,子线之间有不同的长度,可以连接分布于不同位置的分开关;子线6为多根时,子线之间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大小截面积,相同截面积的子线6可以连接相同电流值的分开关,不同截面积的子线6可以连接不同电流值的分开关,这样能适用于分开关之间电流值有较大区别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扩展载流模块C上的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17连通于主载流模块B上的扩展输出端15,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17为一个,额定电流载流量为40~100A。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扩展载流模块C可以单套或多套地与其它模块组合运用。例如,有一个总开关与分开关的系统,这个系统略略有点复杂,是呈二级控制状态,总开关控制着数量较多的第一级分开关,在第一级分开关中,分开关的数量很多,并且,有个别的分开关也控制着少量的属于它的第二级分关,它自已又起着局部总开关的作用, 这个个别的第一级分开关的电流值通常都会比其它的第一级分开关要大很多。具体的线路连接是,总开关输出端与总输入模块A连接,主载流模块B上的子线6与大部分的第一级分开关的输入端连接,这时,第一级分开关中若因主载流模块B上的子线6用完而还不能连接完成的,则使用单套或多套扩展载流模块C,扩展载流模块C与主载流模块B上的扩展输出端15连通,电流从总输入模块A经主载流模块B流到扩展载流模块C上,再将扩展载流模块C上的子线6连接到其它未连接的第一级分开关的输入端;而第二级总、分开关之间的连接,也可通过单套或多套小电流等级的总输入模块A和主载流模块B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扩展载流模块C具有保护外层----扩展载流模块外壳20,扩展载流模块外壳20为阻燃材料或耐温材料,目的在于使外壳的燃烧性能符合GB/T2408-2008的规定,使外壳具有防火阻燃的功能。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总输入模块上连接的总线为单根,总输入端与与总开关压接处的上下表面设置有导流齿槽,采用直接压接方式的结构。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总输入模块上连接的总线为二根,总输入端采用螺栓压接方式的结构。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主载流模块上没有设置扩展输出端时的结构。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主载流模块上设置有扩展输出端时的结构,并且子线的连接方式也与实施例4不同。
实施例6 
如图5所示,主载流模块上设置扩展输出端时的,并且还设置有备用输入端。主载流模块固定点11主要是用于模块的固定。
实施例7 
如图6所示,主载流模块上没有设置扩展输出端、备用输入端、主载流模块固定点。并且子线的连接方式也都与实施例4和5不同。
实施例8 
如图7所示,主载流模块上没有设置扩展输出端、备用输入端、主载流模块固定点。并且子线与子线集成输出端的连接方式也都与实施例4、5、6不同。
实施例9 
如图8所示,扩展载流模块连接有一根子线的结构。
实施例10 
如图9所示,扩展载流模块连接有多根子线的结构。
实施例11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将二个总输入模块和二个主载流模块组合应用。
实施例12 
如图11所示,总输入模块A通过总线1连接主载流模块B,主载流模块B上连接有扩展载流模块C,扩展载流模块C通过子线6连接一个主载流模块B。
实施例13 
如图12所示,总输入模块A输入端连接总开关,输出端通过总线连接到主载流模块B,主载流模块B通过子线连接到第一级分开关,主载流模块B连接有两个扩展载流模块C,一个扩展载流模块C连接到第一级分开关,另一个扩展载流模块C通过子线连接到又一个第一级分开关,该第一级分开关通过又一总输入模块A连接又一个主载流模块B,该主载流模块B通过子线连接到第二级分开关。
实施例14 
如图13所示,二个总输入模块A输入端分别连接一个总开关,每一个输出端通过总线分别与一个主载流模块B连接,每一个主载流模块B通过子线连接到各自所管辖的分开关或对应功能的分开关接线端口。
实施例15 
如图14所示,二个总输入模块A输入端分别连接一个总开关,每一个输出端通过总线分别与一个主载流模块B连接,每一个主载流模块B通过子线连接到各自所管辖的分开关或对应功能的分开关接线端口。
实施例16 
如图15所示,三个总输入模块A输入端分别与同一个总开关的不同接线端口连接,每一个输出端通过总线分别与一个主载流模块B连接,每一个主载流模块B通过子线连接到各自所管辖的分开关或对应功能的分开关接线端口。
实施例17 
如图16所示,四个总输入模块A输入端分别与同一个总开关的不同接线端口连接,每一个输出端通过总线分别与一个主载流模块B连接,每一个主载流模块B通过子线连接到各自所管辖的分开关或对应功能的分开关接线端口。

Claims (9)

1.一种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输入模块(A)和主载流模块(B),所述总输入模块(A)上设置有总输入端(2)和总线集成端(4),总输入端(2)为电流输入端与总开关(21)连接,总线集成端(4)为总输入模块(A)的电流输出端,总输入端(2)和总线集成端(4)通过总线过渡器(3)连通,总线集成端(4)通过总线(1)将电流输出连接到主载流模块(B);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设置有总线输入端(12)、电流主载板(10)和子线集成输出端(13),总线与总线输入端(12)连通,并通过总线输入端(12)将电流引入电流主载板(10),子线集成输出端(13)与电流主载板(10)连通,子线(6)一端与子线集成输出端(13)连通,另一端连接分开关(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展载流模块(C),扩展载流模块(C)设置有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17)、电流分载板(18)和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设置有扩展输出端,扩展载流模块输入端(17)分别与扩展输出端和电流分载板(18)连通将电流从主载流模块(B)引入到电流分载板(18),扩展载流模块子线集成输出端(19)一端与电流分载板(18)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子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输入模块(A)和主载流模块(B)为一个或多个,总输入模块(A)和主载流模块(B)均为多个时,一个总输入模块(A)分别连接一个总开关(21)和一个主载流模块(B),主载流模块(B)通过子线连接分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扩展载流模块(C),扩展载流模块(C)通过子线连接到分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载流模块(B)上设置有一个与电流主载板(10)连通的备用输入端(14),备用输入端(14)的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125A,且与总输入端(2)的额定电流载流量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1)为一根或多根,总线最大额定电流载流量≤225A,为多根时,单根线芯横截面积为10~50mm2,额定电流载流量为40~125A。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输入端(2)连接有总开关(21),总输入端(2)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250A,总输入端(2)与总开关(21)压接或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输入端(2)与总开关(21)压接时,总输入端(2)与总开关(21)压接处的上下表面设置有导流齿槽。
9.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过渡器(3)的厚度为1.5~5 mm,额定电流载流量为63~250A。
CN 201320041369 2013-01-25 2013-01-25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9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1369 CN203119297U (zh) 2013-01-25 2013-01-25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1369 CN203119297U (zh) 2013-01-25 2013-01-25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9297U true CN203119297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9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41369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9297U (zh) 2013-01-25 2013-01-25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192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150A (zh) * 2013-01-25 2013-04-10 成都尤立科电器有限公司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CN108054638A (zh) * 2017-12-26 2018-05-18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
CN112467526A (zh) * 2020-12-17 2021-03-09 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端子过渡装置及实现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150A (zh) * 2013-01-25 2013-04-10 成都尤立科电器有限公司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CN103036150B (zh) * 2013-01-25 2015-05-20 成都尤立科电器有限公司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CN108054638A (zh) * 2017-12-26 2018-05-18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
CN112467526A (zh) * 2020-12-17 2021-03-09 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端子过渡装置及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8534U (zh) 一种保护器开关接线端子
US1142871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necting and metering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vices
CN203119297U (zh)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JP2022551497A (ja) 分散型エネルギ資源デバイスで使用するためのメータ及びソケット
US20140247537A1 (en) Medium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in Data Centers
CN205122461U (zh) 一种交流高压隔离开关
CN109671344A (zh) 一种用于直流输配电工程动态模拟实验系统的拓扑结构
CN108923524A (zh) 一种离线式ups电源控制系统
CN211377605U (zh) 一种中压电源车的不停电并机并网系统
CN204348926U (zh) 导电铜排的接线结构
CN210142847U (zh) 配网侧电化学储能系统快速响应接入装置
CN103036150B (zh)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CN110661295A (zh) 逆变器和光伏发电系统
CN215184649U (zh) 基于弹性结构的便捷式插接取电结构
CN204992751U (zh) 一种备自投装置
CN204947516U (zh) 一种智能母线槽转换装置
CN110556794B (zh) 一种多端混合直流系统的汇流母线保护配置方法
CN116599032B (zh) 一种两进线两母联电气控制系统
CN204905673U (zh)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系统
CN208111924U (zh) 35kV总降压变电的电源进线系统
CN205882437U (zh) 一种可带电拼柜的环网开关柜
CN105353238A (zh) 一种10kV分界型自动化终端用模拟开关及实现方法
CN204315932U (zh) 多相汇流母排连接系统
CN215897311U (zh) 分配式配电系统
CN212751537U (zh) 12路户外手提式航空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2

Address after: 610081, No. 7, building 1, building 2, building 260, 709 South Temple Road, Chenghua District, Sichuan, Zhaojue, Chengdu

Patentee after: CHENGDU YOULIK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Sichuan city of Chengdu province Chenghua District two East 3rd Ring Rd section of Longtan Hua Guan Industrial Park Road No. 191 6 floor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YOULIK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