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4638A - 配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54638A
CN108054638A CN201711427698.5A CN201711427698A CN108054638A CN 108054638 A CN108054638 A CN 108054638A CN 201711427698 A CN201711427698 A CN 201711427698A CN 108054638 A CN108054638 A CN 108054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sub
total
distribution system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76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寅
吴国亮
张小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Glory (tianjin)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Glory (tianjin)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Glory (tianjin)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Glory (tianjin)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276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54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54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4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015Boards, panels, desk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04Mounting thereon of switches or of other devices in general, the switch or device having, or being without,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6Boxe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8Mounting of device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系统,其包括:总开关,其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总接线端;多台分开关,各所述分开关均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分接线端;多个总导体板,所述总导体板连接在所述总接线端上;至少八个分导体,各所述分导体连接在同极或同相位的所述总导体板和各所述分接线端之间;其中,各所述总导体板上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压接装置,至少四个所述分导体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压接装置压接于一个所述总导体板。本发明的配电系统,采用布局方式多样化的总导体板和多个分导体的连接结构,该配电系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箱体空间,使汇流箱箱体小型化,减小了系统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配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步加强。电能的供给则越来越多样化,由传统的水电和火电增加了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配电也有新的要求提出。
在电能传输过程中,分为分流和汇流两种,第一种是在大型电厂发出电能后,经过主干网分流到各个区域电网,经过区域电网分流到各个用电单位。第二种是在新能源领域,特别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每个光伏发电单元经过汇流后并网到区域电网或主电网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系统,采用布局方式多样化的总导体板和多个分导体的连接结构,该配电系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箱体空间,使汇流箱箱体小型化,减小了系统安装空间。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系统,其包括:
总开关,其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总接线端;
多台分开关,各所述分开关均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分接线端;
多个总导体板,所述总导体板连接在所述总接线端上;
至少八个分导体,各所述分导体连接在同极或同相位的所述总导体板和各所述分接线端之间;
其中,各所述总导体板上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压接装置,至少四个所述分导体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压接装置压接于一个所述总导体板。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导体板上设有与各所述分导体的外轮廓形状相配合的多个第一安装部。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接装置上设有与各所述分导体的外轮廓形状相配合的多个第二安装部,各所述分导体夹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安装槽。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包括连接在所述总导体板上的主干导体以及与所述主干导体垂直相连的分支导体,所述分支导体与所述分开关的分接线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在同一所述总导体板上的各所述分导体的所述分支导体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分导体的所述分支导体还具有与所述分开关的分接线端相连的分支连接导体,所述分支连接导体与所述分支导体垂直设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分支导体的末端形成有与所述分开关的分接线端相连接的连接端子。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总开关的两侧分别布置有所述分开关的状态下,位于所述总导体板两侧且相对设置的各所述分导体的主干导体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所述压接装置压接在一个所述总导体板上的多个所述分导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导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分导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具有第一主干导体和第一分支导体,所述第二分导体具有第二主干导体和第二分支导体,所述第一主干导体与所述第二主干导体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分支导体与所述第二分支导体沿垂直所述第一主干导体和所述第二主干导体的方向向相反方向延伸设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通过所述压接装置垂直压接于所述总导体板。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包含一根导电体或多根导电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总导体板的横截面面积的50%。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的横截面为圆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导体为实心导体或空心导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导体板与所述总接线端之间连接有电缆。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台分开关的位置独立地选择位于所述总开关的正上方、正下方、左上方、左方、左下方、右上方、右方、右下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电系统还包括外壳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防雷器及保护装置开关,所述防雷器与所述保护装置开关相连,所述保护装置开关连接在所述分导体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总导体板上连接有测量单元互感器。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总导体板沿所述总开关的纵向方向前后并排布置。
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总导体板和各分导体采用压接方式相连为一体式的排骨导电体,其可根据配电系统中的总开关和各分开关的实际位置需要调整布局结构,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布局设计;另外,各分导体采用型材制作,其材料利用率高,即节约了工时又降低了材料成本。
二、分导体设有与分开关的分接线端相连的连接端子,通过该连接端子可直接将分导体紧固到分开关的分接线端上,减少了二次转接操作,减少了连接点,降低了内阻和功耗,节约了成本。
三、连接在同极或同相位的各分接线端的各分导体直接汇流至同极或同相位的总导体板,各分导体与总导体板之间无软线连接结构,减少了连接点,降低了内阻,适合户外操作,增加了连接可靠性。
四、由于总导体板与各分导体的连接结构具有多种布局形式,使得该配电系统的各电器元件的布置能更加多样化,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配电系统的箱体空间,使配电系统的箱体小型化,减小了安装空间。
五、该总导体板与总开关的同极或同相位的总接线端相连,并通过各分导体与各分开关的同极或同相位的分接线端相连,免去现有技术中需将各分开关的同极或同相位的分接线端先经过汇流后,再连接到总开关的同极或同相位的总接线端的繁琐结构,本发明通过总导体板就能够有效增加导体表面积,降低了系统温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总导体板与分导体相接的实施方式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总导体板与分导体相接的实施方式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实施例五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的实施例六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配电系统中的各分导体由两个导电体组成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系统5,其包括总开关3、多台分开关4、多个总导体板1和至少八个分导体2,其中:总开关3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总接线端31;各所述分开关4均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分接线端41;所述总导体板1连接在所述总接线端31上;各所述分导体2连接在同极或同相位的所述总导体板1和各所述分接线端41之间;各所述总导体板1上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压接装置11,至少四个所述分导体2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压接装置11压接于一个所述总导体板1。
具体的,该配电系统5具有外壳51,外壳51内安装有安装板52,例如,在外壳51的底板上焊接三角支架,安装板52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该三角支架上,该三角支架与外壳51的底板以及安装板52均为面接触,因此可保证安装板52的安装牢固度。该总开关3和多台分开关4通过螺钉等连接件按照不同布局结构紧固到安装板52上,之后在各总导体板1上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压接装置11压接多个分导体2,从而实现将各分导体2连接在同极或同相位的总导体板1和各分接线端41之间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该配电系统5的总开关3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总接线端31。也即,当该总开关3为直流开关时,该总开关3具有二极总接线端31,即正极总接线端和负极总接线端;当该总开关3为交流开关时,该总开关3具有多相位的总接线端3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总开关3为交流开关,其具有三相位的总接线端31,分别为A相位总接线端、B相位总接线端和C相位总接线端。
同理,该配电系统5的分开关4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分接线端41。也即,当该分开关4为直流开关时,该分开关4具有二极分接线端41,即正极分接线端和负极分接线端;当该分开关4为交流开关时,该分开关4具有多相位的分接线端4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分开关4为交流开关,其具有三相位的分接线端41,分别为A相位分接线端、B相位分接线端和C相位分接线端。
在本发明中,该总导体板1与总开关3的总接线端31相连。也即,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总导体板1与总开关3的总接线端31一体成型,该总导体板1是总开关3的总接线端31的一部分;或者,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总导体板1可采用插接或螺栓连接于总开关3的总接线端31上,该总导体板1与总开关3的总接线端31分体设置;或者,在再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总导体板1与总开关3的总接线端31之间连接有电缆6,本发明在此不对总导体板1与总开关3的总接线端31的连接方式做限制。
下面以总开关3和分开关4分别为交流开关,且总导体板1通过插接或螺栓连接于总开关3的总接线端31的实施方式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配电系统5的结构。
如图2所示,将一个总导体板1连接在总开关3的A相位总接线端上,用螺栓固定紧后,再将与该总导体板1压接相连的各分导体2固定到各分开关4的A相位分接线端;之后,将另一总导体板1连接在总开关3的B相位总接线端上,用螺栓固定紧后,再将与该总导体板1压接相连的各分导体2固定到各分开关4的B相位分接线端;最后,将再一总导体板1连接在总开关3的C相位总接线端上,用螺栓固定紧后,再将与该总导体板1压接相连的各分导体2固定到各分开关4的C相位分接线端,这是此配电系统5的基本框架结构。
进一步的,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各总导体板1沿总开关3的纵向方向(如图6所示的Z轴的方向)前后并排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配电系统5具有三个总导体板1,三个总导体板1沿Z轴方向以不同间距呈前中后布置于配电系统5中,两两相邻的总导体板1之间的间距,在保证该配电系统5要求的最小电气间隙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环境来设定不同的数值,在此不做限制。
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在该配电系统5中,接入各分开关4的同极或同相位的分接线端41的多支路电流从各分开关4流入各分导体2,然后经过各分导体2汇入总导体板1,之后再经过该总导体板1流入总开关3的同极或同相位的总接线端31,由总开关3进入变压器,完成配电系统5的汇流使命;也即,在此过程中,该配电系统5可为汇流箱,电能从各分开关4的同极或同相位的分接线端41流向各分导体2,经各分导体2汇入总导体板1,之后接入总开关3的同极或同相位的总接线端31,实现电能的汇流。反之分流亦可行,也即,接入总开关3的同极或同相位的总接线端31的电流经总导体板1流入与之相连的各分导体2,电流经各分导体2分流至各分开关4的同极或同相位的分接线端41,之后流入各支路中;也即,在此过程中,该配电系统5可为配电箱,电能从总开关3的同极或同相位的总接线端31流向总导体板1,经总导体板1流向各分导体2,之后接入各分开关4的同极或同相位的分接线端41,实现电能的分流。
本发明的连接在同极或同相位的总导体板1和各分接线端41之间的各分导体2在接近总开关3处集中汇流到该总导体板1上,该总导体板1有效增加了导体表面积,能够保障最大的散热面积,且该总导体板1与各分导体2采用压接装置11以压接方式相连,使得各分导体2可根据实际需要任一布局于总导体板1,为配电系统5的各分开关4的布局方式多样化设计提供了前提保证。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该配电系统5还包括设置在外壳51内的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该防雷器53与保护装置开关531相连,该保护装置开关531连接在分导体2上;更进一步的,各总导体板1上还可连接有测量单元互感器54,以采集与各总导体板1相连的总开关3上对应相位处的各总接线端31处的电压及电流。该防雷器53和保护装置开关531以及测量单元互感器54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或不配置。
在本发明中,该总导体板1大体呈平板状,其可通过机加或冲压成型,各总导体板1上均连接有至少一个压接装置11,至少四个分导体2通过至少一个压接装置11压接于一个总导体板1。
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总导体板1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压接装置11,在该实施例中,该压接装置11为压板,至少四个分导体2压接于总导体板1与至少一个该压接装置11之间。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总导体板1上连接有两个压接装置11,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总导体板1上连接有一个压接装置11,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总导体板1上可连接有三个或更多个压接装置11,在此不做限制。
下面以该总导体板1上连接有一个压接装置11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该总导体板1具有用于连接各分导体2的安装部112以及一体成型于该安装部112的连接部113,在安装部112与连接部113之间可根据实际安装位置选择设有阶梯部114,通过该阶梯部114可使安装部112与连接部113相互平行设置但并不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该总导体板1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制。该压接装置11的结构与所述总导体板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在本发明中,该总导体板1上还可设有与各分导体2的外轮廓形状相配合的多个第一安装部111,该第一安装部111可为与各分导体2的外轮廓形状相配合的安装槽,该些第一安装部111设置在总导体板1的安装部112上,各第一安装部111相互平行设置;该总导体板1的连接部113上设有用于与总开关3的总接线端31相连的连接孔1131。在该实施例中,各分导体2例如可通过压接或焊接连接于总导体板1的各第一安装部111内,之后通过压接装置11压接于总导体板1。
进一步的,该压接装置11上也可设有与各分导体2的外轮廓形状相配合的多个第二安装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安装部也为安装槽,各第二安装部相互平行设置于压接装置11。当总导体板1与压接装置11对扣压接在一起时,各分导体2夹设在总导体板1与压接装置11之间,总导体板1与压接装置11上的各安装槽对应扣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容纳各分导体2的多个安装孔。在该实施例中,总导体板1与压接装置11上分别设有多个连接孔115,通过螺钉或铆钉等连接件116实现将各分导体2夹设压接于总导体板1与压接装置11之间的目的。当然,总导体板1与压接装置11之间也可通过焊接等方式相连,以达到紧固各分导体2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各分导体2连接在与总开关3的同极或同相位的总接线端31相连的同极或同相位的总导体板1和各分开关4的分接线端41之间,也即,在该总开关3的同极或同相位的总接线端31上连接总导体板1后,各分导体2连接在同极或同相位的总导体板1和各分开关4的分接线端4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各分导体2垂直连接在总导体板1上,也即沿总导体板1的长度方向(图4中所示的Y轴方向)或宽度方向(图4中所示的X轴方向),各分导体2可垂直总导体板1设置;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各分导体2也可不垂直总导体板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置,该分导体2可按配电系统5中的总开关3和各分开关4的整体布局结构任意选择设置在总导体板1的相应位置上,在此不做限制。
下面以各分导体2沿垂直总导体板1的长度方向,也即垂直图4中所示的Y轴方向,连接在总导体板1上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该分导体2包括连接在总导体板1上的主干导体21以及与主干导体21相连的分支导体22,该分支导体22与主干导体21垂直相连,该分支导体22与分开关4的分接线端41相连。
为了配合总导体板1的结构,该分导体2还可包括阶梯支导体222,该阶梯支导体222连接在分支导体22与主干导体21之间,且该阶梯支导体222与主干导体21垂直设置且与分支导体22位于同一平面内。通过该阶梯支导体222可实现调整分支导体22相对主干导体21间的空间垂直距离的目的,从而可以更加方便且灵活地调整分支导体22的安装位置,使得各分导体2与总导体板1之间具有多种连接布局方式。
进一步的,分支导体22的末端可形成有与各分开关4的分接线端41相连的连接端子221。该连接端子221例如可通过冲压工艺,在分支导体22从主干导体21弯折前,将分支导体22的自由端经压平、去料等,制成类似于圆形端子(如图3所示)、U端子(如图4所示)等,通过该连接端子221实现分导体2直接连接至分开关4的分接线端41,这样可以更加方便且快速地实现各分导体2与各分开关4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各分导体2由铜、铝、铝合金或铜包铝等材料制成,其可包含一根或多根导电体25,如图4和图13所示,当分导体2包含两根或多根导电体25时,该些导电体25之间例如可采用压接工艺制成合体式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分导体2的横截面可为圆形、长方形(该长方形包含正方形)或椭圆形等,或者该分导体2也可为长方形柱体与圆形柱体的结合体或局部为圆形柱体等,在此不做限制;该总导体板1的第一安装部111的形状与分导体2的形状相匹配。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各分导体2可为实心导体或空心导体,在此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分导体2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总导体板1的横截面的面积的50%。
在本发明中,分导体2的截面积根据单个分开关4的负荷电流大小和材料的电流密度设置,电流与分导体2的截面积关系根据所选分导体2的材质不同而不同,依据国家标准推荐值选取即可。总导体板1流经的电流等于各分路电流之和,总导体板1的截面积根据接入的所有分开关4的负荷电流大小总和及总导体板1的电流密度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各分导体2的分支导体2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配电系统5中安装的各分开关4的接线位置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因此,连接自同一总导体板1上的各分导体2的分支导体22设计为位于平行于X-Y平面的平面内,这样设置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各分开关4进行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分导体2的分支导体22还具有与分开关4相连的分支连接导体24,该分支连接导体24与分支导体22垂直设置。该分支连接导体24连接在分导体22的末端,其与主干导体21平行设置,通过该分支连接导体24能实现与分开关4的分接线端41相连,采用此结构的分导体2,可以更加灵活地在配电系统5中设置分开关4的摆放位置和方向,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总导体板1与各分导体2的连接结构更加灵活多样,以此可保证配电系统5中的各分开关4的纵横双向布局;更进一步的,在分支连接导体24与分导体22之间还可连接有上述的阶梯支导体222,从而可以更加方便且灵活地调整分支连接导体24的空间位置,使得本发明的总导体板1与各分导体2的连接结构形成多种连接布局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总开关3的两侧分别布置有分开关4的状态下,位于总导体板1两侧的相对设置的各分导体2的主干导体21一体成型。
具体的,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在总导体板1的同一第一安装部111内的两个分导体2的两个主干导体21一体成型,也即,两个分导体2由一整根型材制成;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个分导体2的两个主干导体21分别压接在总导体板1的同一第一安装部111内,两个分导体2的两个主干导体21的一端分别与总导体板1相连,其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分支导体22,采用两个主干导体21的结构,可以减小一体式型材长度或加工不易的问题,便于运输及制作。本发明的各分导体2采用型材导体制成,生产过程中没有废料产生,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其体积小、材料利用率高且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一个压接装置11压接在一个总导体板1上的多个分导体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导体(例如上述的分导体2)和至少一个第二分导体(例如上述的具有分支连接导体24的分导体2),该第一分导体具有第一主干导体和第一分支导体,该第二分导体具有第二主干导体和第二分支导体,该第一主干导体与该第二主干导体相互平行设置,该第一分支导体与该第二分支导体沿垂直该第一主干导体和该第二主干导体的方向向相反方向延伸设置。
具体的,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在同一总导体板1上的多个分导体2具有三个第一分导体和一个第二分导体,其中,各第一分导体的第一分支导体均朝向与Y轴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而第二分导体的第二分支导体朝向与Y轴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采用此种结构,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布局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该多台分开关4的位置独立地选择位于总开关3的正上方、正下方、左上方、左方、左下方、右上方、右方、右下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具体的,总开关3和多台分开关4的布局方式可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优化利用箱体空间。在本发明中,总开关3的下级至少设置有四台分开关4。
如图7所示,多台分开关4可位于总开关3的两侧,也即位于总开关3的左方和右方,多台分开关4相对总开关3左右对称布置。采用该结构时,连接在同一总导体板1上的各分导体2可为一体式型材结构,也可为两段式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在此布局方案中,配电系统5的箱体接线方式为下进线,如果在该结构的配电系统5中安装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该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可布置于总开关3的上方;另外,也可在各总导体板1上电流汇集后的流经处设置测量单元互感器54,以采集总开关3上对应相位的总接线端31上的电压及电流。
如图8所示,多台分开关4位于总开关3的正下方、左下方和右下方。采用该结构时,连接在同一总导体板1上的各分导体2可为一体式型材结构,也可为两段式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在此布局方案中,配电系统5的箱体进线方式为上进线,如果在该结构的配电系统5中安装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该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可布置于总开关3的左方或右方;另外,也可在各总导体板1上电流汇集后的流经处设置测量单元互感器54,以采集总开关3上对应相位的总接线端31上的电压及电流。
如图9所示,多台分开关4位于总开关3的正上方、左上方和右上方,采用该结构时,连接在同一总导体板1上的各分导体2可为一体式型材结构,也可为两段式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在此布局方案中,配电系统5的箱体进线方式为下进线,如果在该结构的配电系统5中安装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该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可布置于总开关3的左方或右方;另外,也可在各总导体板1上电流汇集后的流经处设置测量单元互感器54,以采集总开关3上对应相位的总接线端31上的电压及电流。
如图10所示,多台分开关4位于总开关3的左方、右方、左上方和右上方,采用该结构时,连接在同一总导体板1上的各分导体2可为一体式型材结构,也可为两段式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在此布局方案中,配电系统5的箱体进线方式为下进线,如果在该结构的配电系统5中安装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该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位于总开关3的上方;另外,也可在各总导体板1上电流汇集后的流经处设置测量单元互感器54,以采集总开关3上对应相位的总接线端31上的电压及电流。
如图11所示,多台分开关4位于总开关3的正下方、左下方、右下方、左方和右方,采用该结构时,连接在同一总导体板1上的各分导体2可为一体式型材结构,也可为两段式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在此布局方案中,配电系统5的箱体进线方式为上进线;另外,也可在各总导体板1上电流汇集后的流经处设置测量单元互感器54,以采集总开关3上对应相位的总接线端31上的电压及电流。
如图12所示,多台分开关4位于总开关3的左下方和右下方,采用该结构时,连接在同一总导体板1上的各分导体2可为一体式型材结构,也可为两段式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在此布局方案中,配电系统5的箱体进线方式为上进线;如果在该结构的配电系统5中安装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该防雷器53及保护装置开关531可布置于总开关3的左方或右方;另外,也可在各总导体板1上电流汇集后的流经处设置测量单元互感器54,以采集总开关3上对应相位的总接线端31上的电压及电流。
本发明的配电系统5,多个分导体2和总导体板1组成一体排骨式导电体,其可在多个方向连接电路,在与总开关3并列可连接数路分开关4的配电系统5中,多个分导体2和总导体板1的连接结构可在总开关3的周围分出分支,用于多种连接布局方式,由此就构成了三维空间的线路连接。另外,多个分导体2和总导体板1通过至少一个压接装置11以铆接或焊接或压接相连,且不同相位的各总导体板1之间沿Z轴方向呈阶级状垂直排布,其中,如图6所示,与总开关3的A相总接线端和各分开关4的A相分接线端相连的总导体板1和各分导体2分别位于最下层,与总开关3的B相总接线端和分开关4的B相分接线端相连的总导体板1和各分导体2位于中间层,与总开关3的C相总接线端和分开关4的C相分接线端相连的总导体板1和各分导体2位于最上层,各相接线端的出线方式按一定角度错开,避免各总导体板1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各总导体板1间的电动力对各总导体板1的影响,可以提高总导体板1的抗动、热稳定能力。由于在此实施例中,电器元件的接线位置均在同一水平面内,因此各分导体2的连接端子221也都需在同一水平面上,各总导体板1在Z轴方向上也就依次递增。本发明的配电系统5,其分路开关布局方式多样化,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箱体空间,使分流或汇流箱箱体小型化,减小了系统安装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总开关,其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总接线端;
多台分开关,各所述分开关均具有二极或多相位的分接线端;
多个总导体板,所述总导体板连接在所述总接线端上;
至少八个分导体,各所述分导体连接在同极或同相位的所述总导体板和各所述分接线端之间;
其中,各所述总导体板上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压接装置,至少四个所述分导体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压接装置压接于一个所述总导体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导体板上设有与各所述分导体的外轮廓形状相配合的多个第一安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装置上设有与各所述分导体的外轮廓形状相配合的多个第二安装部,各所述分导体夹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安装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体包括连接在所述总导体板上的主干导体以及与所述主干导体垂直相连的分支导体,所述分支导体与所述分开关的分接线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在同一所述总导体板上的各所述分导体的所述分支导体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导体的所述分支导体还具有与所述分开关的分接线端相连的分支连接导体,所述分支连接导体与所述分支导体垂直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支导体的末端形成有与所述分开关的分接线端相连接的连接端子。
9.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总开关的两侧分别布置有所述分开关的状态下,位于所述总导体板两侧且相对设置的各所述分导体的主干导体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个所述压接装置压接在一个所述总导体板上的多个所述分导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导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分导体,所述第一分导体具有第一主干导体和第一分支导体,所述第二分导体具有第二主干导体和第二分支导体,所述第一主干导体与所述第二主干导体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分支导体与所述第二分支导体沿垂直所述第一主干导体和所述第二主干导体的方向向相反方向延伸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体通过所述压接装置垂直压接于所述总导体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体包含一根导电体或多根导电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体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总导体板的横截面面积的50%。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体的横截面为圆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体为实心导体或空心导体。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导体板与所述总接线端之间连接有电缆。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台分开关的位置独立地选择位于所述总开关的正上方、正下方、左上方、左方、左下方、右上方、右方、右下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系统还包括外壳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防雷器及保护装置开关,所述防雷器与所述保护装置开关相连,所述保护装置开关连接在所述分导体上。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导体板上连接有测量单元互感器。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总导体板沿所述总开关的纵向方向前后并排布置。
CN201711427698.5A 2017-12-26 2017-12-26 配电系统 Pending CN108054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7698.5A CN108054638A (zh) 2017-12-26 2017-12-26 配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7698.5A CN108054638A (zh) 2017-12-26 2017-12-26 配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4638A true CN108054638A (zh) 2018-05-18

Family

ID=62131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7698.5A Pending CN108054638A (zh) 2017-12-26 2017-12-26 配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546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5717A (zh) * 2020-11-12 2021-02-23 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配电自动化系统环网图中设备起始点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7096Y (zh) * 2006-01-09 2007-03-07 深圳市惠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开关转接器
CN203085975U (zh) * 2013-03-12 2013-07-24 成都尤立科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开关箱和配电箱的标准化安装连接系统
CN203119297U (zh) * 2013-01-25 2013-08-07 成都尤立科电器有限公司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CN104821786A (zh) * 2015-04-27 2015-08-05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纵、横双向式汇流排及光伏汇流箱
CN204992267U (zh) * 2015-09-07 2016-01-20 苏州长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无断点连接的汇流箱
CN205429433U (zh) * 2015-11-26 2016-08-03 上海天正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汇流排的开关柜
CN207602991U (zh) * 2017-12-26 2018-07-10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7096Y (zh) * 2006-01-09 2007-03-07 深圳市惠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开关转接器
CN203119297U (zh) * 2013-01-25 2013-08-07 成都尤立科电器有限公司 多回路集成综合连接系统
CN203085975U (zh) * 2013-03-12 2013-07-24 成都尤立科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开关箱和配电箱的标准化安装连接系统
CN104821786A (zh) * 2015-04-27 2015-08-05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纵、横双向式汇流排及光伏汇流箱
CN204992267U (zh) * 2015-09-07 2016-01-20 苏州长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无断点连接的汇流箱
CN205429433U (zh) * 2015-11-26 2016-08-03 上海天正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汇流排的开关柜
CN207602991U (zh) * 2017-12-26 2018-07-10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5717A (zh) * 2020-11-12 2021-02-23 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配电自动化系统环网图中设备起始点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395717B (zh) * 2020-11-12 2023-05-30 山东鲁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配电自动化系统环网图中设备起始点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6693B (zh) 一种高集成变流器模块
CN207602991U (zh) 配电系统
CN202905752U (zh) 多功能智能光伏汇流箱
CN108054638A (zh) 配电系统
CN205453028U (zh) 一种转角式铜质母线槽
CN204633078U (zh) 一种纵、横双向式汇流排及光伏汇流箱
CN204118479U (zh) 直流配电柜
CN107086516B (zh) 一种大电流光伏电站用直流汇流电缆及其安装敷设方法
CN104821786B (zh) 一种纵、横双向式汇流排及光伏汇流箱
CN202550291U (zh) 一种接触器模块与光伏并网逆变装置
CN201039389Y (zh) 通信电源装置
CN208939367U (zh) 一种接线简单的配电装置
CN209419008U (zh) 配电柜
CN208209279U (zh) 高压直流配电柜
CN208062495U (zh) 一种智能交流列头柜输出分路铜排及电流互感器安装结构
CN106100571A (zh) 一种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交流并联接线结构及光伏并网单元
CN207134806U (zh) 一种光伏防雷汇流箱
CN218867580U (zh) 抗拉网状汇流母排组件
CN206432665U (zh) 矩形空心铜母线系统
CN209562427U (zh) 一种由双t型拓扑逆变桥构成的分体式并联谐振逆变器
CN208939388U (zh) 一种新型交流汇流箱
CN208445108U (zh) 一种全正面操作架顶电源
CN209120126U (zh) 一种智能光伏交流汇流箱
CN103208750A (zh) 一种光伏防雷汇流箱
CN214544232U (zh) 一种四旁路五出头二极管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