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6251U - 高效电热水总成 - Google Patents
高效电热水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16251U CN203116251U CN 201320054509 CN201320054509U CN203116251U CN 203116251 U CN203116251 U CN 203116251U CN 201320054509 CN201320054509 CN 201320054509 CN 201320054509 U CN201320054509 U CN 201320054509U CN 203116251 U CN203116251 U CN 2031162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zzle
- water
- heat
- water inlet
- silica g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电热水总成,包括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的进水座以及出水座,进水座与出水座通过吸热罩连接,其特征在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导流管连通,导流管设置于吸热罩内,水经进水口流入且至少通过两级的循环加热从出水口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热罩的内部设置有通过电极卡得电加热的玻璃加热膜管,且于玻璃加热膜管两端设置有导流部,使水经进水口流入后至少通过两级的循环加热从出水口流出,有效提高热效率的同时,减小电能损耗,降低加热膜管的功衰,并且生产方便,易于实现。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能耗小,效率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热水器、取暖器、饮水机等机器上,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电热水总成。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102281653A于2011年12月14日公开一种带有电热膜发热管的液体发热棒,它从里到外包括电热膜发热管、导热绝缘管、腔体管,还包括依次套接的电极法兰、绝缘管法兰、腔体管法兰。导热绝缘管外套在两端开口的电热膜发热管外,其首端通过绝缘管密封环、法兰密封圈,封装于绝缘管法兰中;腔体管外套在导热绝缘管外,首端开口、尾端封闭,其首端通过腔体管密封环,封装于腔体管法兰中,其尾端与导热绝缘管的尾端之间、内侧管壁与导热绝缘管的外侧管壁之间,共同形成出液腔;电极法兰上设有与电热膜发热管管口相通的进液口,腔体管法兰上设有与出液腔相通的出液口。据称,该结构热效率高,节约能源,延长使用寿命,十分安全可靠;但是,内外管相互套设,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要考虑二者的定位问题,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相当高,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且容易出现漏水现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能耗小,效率高,且易于实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包括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的进水座以及出水座,进水座与出水座通过吸热罩连接,其特征在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导流管连通,导流管设置于吸热罩内,水经进水口流入且至少通过两级的循环加热从出水口流出。
所述导流管至少包括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第四导流管以及第五导流管,其中第一导流管与吸热罩连接,其余导流管与吸热罩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三、四、五导流管为通过电极卡得电加热的加热膜管,所述加热膜管的外壁两端涂抹有涂银电极,涂银电极之间的导流管外壁涂覆加热涂层,涂银电极与电极卡电连接。
所述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第四导流管以及第五导流管均以第一导流管为中心呈矩形或环形有序设置于吸热罩内,水经进水口流入通过上述五段导流管循环加热从出水口流出。
所述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第四导流管以及第五导流管延横向并排设置于吸热罩内,水经进水口流入通过上述五段导流管循环加热从出水口流出。
所述进水座以及出水座上均设置有导流部,相通的导流管之间通过导流部连接;所述导流部的内壁呈弧形、直角形或异形,水经进水口流入呈S形、Z形、U形或螺旋形从出水口流出。
所述进水座、出水座分别与导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槽;所述导流部与导流管之间通过导流硅胶及硅胶圈密封连接;导流硅胶、硅胶圈均放置于硅胶槽内。
所述进水座以及出水座上均设置有用于防触电的电极罩;所述电极卡放置于电极罩内、且设置于第二、三、四、五导流管的外壁,电极卡电力输入端与电源线连接,电极罩对应电源线于侧壁开设有出线口。
所述进水座、电极罩以及硅胶槽三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座、电极罩以及硅胶槽三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导流管以及吸热罩为玻璃、陶瓷、铝或不锈钢材质制造,所述导流管的第一导流管与吸热罩固定连接,其余导流管与吸热罩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热罩的内部设置有通过电极卡得电加热的玻璃加热膜管,且于玻璃加热膜管两端设置有导流部,使水经进水口流入后至少通过两级的循环加热从出水口流出,有效提高热效率的同时,减小电能损耗,降低加热膜管的功衰,并且生产方便,易于实现。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能耗小,效率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热水器、取暖器、饮水机等机器上,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D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高效电热水总成,包括分别设置有进水口E与出水口F的进水座8以及出水座12,进水座8与出水座12通过吸热罩18连接,其特征在于进水口E与出水口F之间通过导流管连通,导流管设置于吸热罩18内,水经进水口E流入且至少通过两级的循环加热从出水口F流出。
导流管包括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以及第五导流管5;其中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以及第五导流管5均为通过电极卡7得电加热的玻璃加热膜管,所述玻璃加热膜管的外壁两端涂抹有涂银电极,涂银电极之间的导流管外壁涂覆加热涂层,涂银电极与电极卡7电连接,且分别以第一导流管1为中心呈矩形或环形有序设置于吸热罩18内,如图3、图4所示,水经进水口E流入通过上述五段导流管循环加热从出水口F流出。
上述中,进水座8以及出水座12上均设置有导流部19,导流部19分别与导流管连接;所述导流部19的内壁呈弧形、直角形或异形,水经进水口E流入第一导流管1呈S形、Z形、U形或螺旋形循环加热,最后从第五导流管5流出出水口F。进水座8、出水座12分别与导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槽9;所述导流部19与导流管之间通过导流硅胶11及硅胶圈13密封连接,导流硅胶11、硅胶圈13均放置于硅胶槽9内。
具体的,如图3所示,出水座12分别与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以及第五导流管5连接;其中出水座12与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连接有导流部19,且通过导流硅胶11密封连接,出水座12与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连接有导流部19,且通过导流硅胶11密封连接,出水座12与第五导流管5通过硅胶圈13密封连接;图中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如图4所示,进水座8分别与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以及第五导流管5连接;其中进水座8与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连接有导流部19,且通过导流硅胶11密封连接,进水座8与第四导流管4、第五导流管5连接有导流部19,且通过导流硅胶11密封连接,进水座8与第一导流管1通过硅胶圈13密封连接;图中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为了使产品更人性化,进水座8以及出水座12上均设置有用于防触电的电极罩15;所述电极卡7放置于电极罩15内、且设置于第二、三、四、五导流管的外壁,电极卡7的电力输入端连接有电源线17,电极罩15对应电源线17于侧壁开设有出线口16。进水座8、电极罩15以及硅胶槽9三者通过螺钉10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座12、电极罩15以及硅胶槽9三者通过螺钉10固定连接;并且,为了使产品的密封性更好,进水座8以及出水座12通过螺杆14固定连接,在螺杆14的作用下导流管与硅胶槽9、导流硅胶11以及硅胶圈13的连接更牢固,密封性更好。
本高效电热水总成为减少热量的散失,取得更高的热效率,第一导流管1以及吸热罩18为玻璃、陶瓷、铝或不锈钢材质制造,且二者固定连接,第二、三、四、五导流管与吸热罩18间隙配合,第二、三、四、五导流管通电加热状态下,所产生的热量由吸热罩18收集并传递给第一导流管1,使经过第一导流管1的冷水迅速将热量带走,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导流管的功衰。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5、图6,本实施例的高效电热水总成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地方在于:导流管包括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第五导流管5以及第六导流管6,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第五导流管5以及第六导流管6延横向并排设置于吸热罩18内,水经进水口E流入第一导流管1呈S形、Z形或螺旋形循环加热,最后从第六导流管6流出出水口F。
进水座8以及出水座12置于同一侧,进水座8以及出水座12的另一侧设置有导流部19’,导流部19’上设置有电极罩15,且分别通过导流硅胶11与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第五导流管5以及第六导流管6密封连接。
进水座8分别与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以及第三导流管3连接;其中进水座8与第一导流管1通过硅胶圈13密封连接,进水座8与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连接有导流部19,且通过导流硅胶11密封连接;
出水座12分别与第四导流管4、第五导流管5以及第六导流管6连接;其中出水座12与第四导流管4、第五导流管5连接有导流部19,且通过导流硅胶11密封连接,出水座12与第六导流管6通过硅胶圈13密封连接。
进水座8、出水座12以及导流部19’通过螺杆14固定连接。
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简单的变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电热水总成,包括分别设置有进水口(E)与出水口(F)的进水座(8)以及出水座(12),进水座(8)与出水座(12)通过吸热罩(18)连接,其特征在于进水口(E)与出水口(F)之间通过导流管连通,导流管设置于吸热罩(18)内,水经进水口(E)流入且至少通过两级的循环加热从出水口(F)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至少包括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以及第五导流管(5),其中第一导流管(1)与吸热罩(18)连接,其余导流管与吸热罩(18)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四、五导流管为通过电极卡(7)得电加热的加热膜管,所述加热膜管的外壁两端涂抹有涂银电极,涂银电极之间的导流管外壁涂覆加热涂层,涂银电极与电极卡(7)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以及第五导流管(5)均以第一导流管(1)为中心呈矩形或环形有序设置于吸热罩(18)内,水经进水口(E)流入通过上述五段导流管循环加热从出水口(F)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1)、第二导流管(2)、第三导流管(3)、第四导流管(4)以及第五导流管(5)延横向并排设置于吸热罩(18)内,水经进水口(E)流入通过上述五段导流管循环加热从出水口(F)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座(8)以及出水座(12)上均设置有导流部(19),相通的导流管之间通过导流部(19)连接;所述导流部(19)的内壁呈弧形、直角形或异形,水经进水口(E)流入呈S形、Z形、U形或螺旋形从出水口(F)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座(8)、出水座(12)分别与导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硅胶槽(9);所述导流部(19)与导流管之间通过导流硅胶(11)及硅胶圈(13)密封连接;导流硅胶(11)、硅胶圈(13)均放置于硅胶槽(9)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座(8)以及出水座(12)上均设置有用于防触电的电极罩(15);所述电极卡(7)放置于电极罩(15)内、且设置于第二、三、四、五导流管的外壁,电极卡(7)电力输入端与电源线(17)连接,电极罩(15)对应电源线(17)于侧壁开设有出线口(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座(8)、电极罩(15)以及硅胶槽(9)三者通过螺钉(10)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座(12)、电极罩(15)以及硅胶槽(9)三者通过螺钉(1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电热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以及吸热罩(18)为玻璃、陶瓷、铝或不锈钢材质制造,所述导流管的第一导流管(1)与吸热罩(18)固定连接,其余导流管与吸热罩(18)间隙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054509 CN203116251U (zh) | 2013-01-30 | 2013-01-30 | 高效电热水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054509 CN203116251U (zh) | 2013-01-30 | 2013-01-30 | 高效电热水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16251U true CN203116251U (zh) | 2013-08-07 |
Family
ID=48896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05450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6251U (zh) | 2013-01-30 | 2013-01-30 | 高效电热水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16251U (zh) |
-
2013
- 2013-01-30 CN CN 201320054509 patent/CN2031162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85373U (zh) |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 |
CN105180484A (zh) | 太阳能中温集热管 | |
CN204350333U (zh) | 有机工质高温高压管道式电加热器 | |
CN203116251U (zh) | 高效电热水总成 | |
CN203964138U (zh) | 一种散热器 | |
CN202066176U (zh) | 光波高效节能热水器的即热式加热装置 | |
CN203274229U (zh) | 一种足浴盆电加热模块 | |
CN203336693U (zh) | 真空超导电暖器 | |
CN204349915U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
CN202835879U (zh) | 一种直通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装置 | |
CN209960740U (zh) | 一种耐腐蚀性电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 |
CN202149627U (zh) | 一种热管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1488353U (zh) | 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集热器及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4329292U (zh) | 一种厚膜加热装置 | |
CN105042884A (zh) | 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 |
CN202792490U (zh) | 螺旋式厚膜加热装置 | |
CN203571863U (zh) | 节能保暖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4593880U (zh) | 一种用于小流量高速流体的有机工质电加热器 | |
CN207665229U (zh) | 一种改进型四管型ptc型材加热器 | |
CN203240822U (zh) |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内胆 | |
CN201225842Y (zh) | 双介质两用散热器 | |
CN203216034U (zh) | 一种新型节能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3980232U (zh) | 一种新型蒸汽发生器 | |
CN203010898U (zh) | 太阳能辅助供暖高效电磁加热装置 | |
CN201527080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5013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