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5173U - 恒温出水阀 - Google Patents
恒温出水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15173U CN203115173U CN 201320159518 CN201320159518U CN203115173U CN 203115173 U CN203115173 U CN 203115173U CN 201320159518 CN201320159518 CN 201320159518 CN 201320159518 U CN201320159518 U CN 201320159518U CN 203115173 U CN203115173 U CN 2031151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water inlet
- valve body
- water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恒温出水阀,包括:一阀体,其上设有一热水进水口、一冷水进水口和一混合水出口;一感温棒,其下部通过一复位弹簧装设在阀体内;一温控活塞,套接感温棒,并活动设于阀体内对应热水进水口和冷水进水口的位置,以通过感温棒的热胀冷缩调节热水进水口和冷水进水口过水量的大小;一阀体上盖,盖设在阀体的上开口;和一调节件,可转动设置在阀体上盖中,其下端顶抵感温棒的上端;所述冷水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口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两者中心的上下连线与阀体的纵垂线具有夹角,以错开冷水水流和热水水流的进水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操作过程为无电,不存在潮湿环境下漏电的危险,安全性好且出水温度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浴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温出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可调温的冲洗盖板一般采用电路板来对出水温度进行控制,整个工作过程中由于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在潮湿的工作环境中存在漏电伤人的风险;如果采用无电的恒温调节方式,而冲洗盖板中的水流为小水流,进水压力不恒定,应用传统的恒温混合结构无法使这种小水流的冷热水均匀混合,造成出水温度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对冲洗盖板的小水流进行恒温调控的恒温出水阀,具有良好的混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恒温出水阀,包括:
一阀体,其上设有一热水进水口、一冷水进水口和一混合水出口;
一感温棒,其下部通过一复位弹簧装设在阀体内;
一温控活塞,套接感温棒,并活动设于阀体内对应热水进水口和冷水进水口的位置,以通过感温棒的热胀冷缩调节热水进水口和冷水进水口过水量的大小;
一阀体上盖,盖设在阀体的上开口;
和一调节件,可转动设置在阀体上盖中,其下端顶抵感温棒的上端;
所述冷水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口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两者中心的上下连线与阀体的纵垂线具有夹角,以错开冷水水流和热水水流的进水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件包括一调温螺母和一保护铜套,保护铜套的上部通过一保护弹簧装设在调温螺母内,保护铜套上端与调温螺母固接,保护铜套下端顶抵感温棒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调温螺母外周壁与阀体上盖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阀体内的热水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混水结构,以使冷热水充分混合且温度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混水结构为一混水环,该混水环沿其圆周依次设有多个混水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冷水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口的中心分别位于阀体的纵轴线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合水出口设置于热水进水口的下方,且该混合水出口的中心位于阀体的纵轴线的一侧,以辅助形成阀体内的旋转水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感温棒和温控活塞调节热水进水口和冷水进水口过水量的大小,实现不同水温的出水,整个操作过程为无电,不存在潮湿环境下漏电的危险,安全性好;
2、本实用新型的一柱状阀体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一冷水进水口、一热水进水口和一混合水出口,冷水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口中心的上下连线与阀体的纵垂线具有夹角,以错开冷水水流和热水水流的方向,使得冷水水流与热水水流进入阀体内相对冲,这样的结构保证了进入水流的充分混合,实现在低流量不同压力的出水温度的稳定,简化了结构;
3、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出水阀进出水倒接后,利用感温棒热胀冷缩的特性,还可以作为判温机构,具有自动识别温度的功能;
4、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出水阀内设有混水结构,进一步加强了水流的混合,增强了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同时在作为判温机构使用时,该混水结构可以更好的把温度反馈给感温棒;
5、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出水阀内设有调节件,该调节件包括一调温螺母和一保护铜套,保护铜套的上部通过一保护弹簧装设在调温螺母内,保护铜套上端与调温螺母固接,保护铜套下端顶抵感温棒的上端,可以保证感温棒的载荷在允许范围之内,实现机构保护作用。
6、由于混合水出口的中心位于阀体的纵轴线的一侧,辅助形成了水流在阀体内的旋转,进一步增强了混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出水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出水阀进行小水流混水时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出水阀进行小水流混水时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出水阀进行自动判温的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出水阀进行自动判温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出水阀的混水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恒温出水阀,包括:
一阀体1,其上设有一热水进水口11、一冷水进水口12和一混合水出口13;
一感温棒2,其下部通过一复位弹簧21装设在阀体1内;
一温控活塞3,套接感温棒2,并活动设于阀体1内对应热水进水口11和冷水进水口12的位置,以通过感温棒2的热胀冷缩调节热水进水口11和冷水进水口12过水量的大小;
一阀体上盖4,通过螺钉固定盖设在阀体1的上开口;
和一调节件5,可转动设置在阀体上盖4中,其下端顶抵感温棒2的上端;
所述冷水进水口12和热水进水口1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两者中心的上下连线与阀体1的纵垂线具有夹角α,以错开冷水水流和热水水流的进水方向。这样的结构保证了进入水流的充分混合,实现在低流量不同压力的出水温度的稳定,简化了结构。优选的,所述冷水进水口12和热水进水口11的中心分别位于阀体1的纵轴线的两侧;所述混合水出口13设置于热水进水口11的下方,且该混合水出口13的中心位于阀体1的纵轴线的一侧,辅助形成了水流在阀体1内的旋转,进一步增强了混合的效果。所述阀体1内的热水进水口11的下方设有一混水环14,如图6所示,该混水环14沿其圆周依次设有多个混水通孔141,以使来自上方的冷热水在到达混合水出口13前充分混合,增强了出水温度的稳定性。
所述调节件5包括一调温螺母51和一保护铜套52,保护铜套52的上部通过一保护弹簧53装设在调温螺母51内,保护铜套52上端与调温螺母51固接,保护铜套52下端顶抵感温棒2的上端,可以保证感温棒2的载荷在允许范围之内,实现机构保护作用。所述调温螺母51外周壁与阀体上盖4细螺纹连接,以实现精确的温度设定;此外该调节件5通过一固定螺钉41和一固定圈42定位在阀体上盖4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图中箭头为水流方向,该恒温出水阀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通过调温螺母51设定好所需的温度,感温棒2带动温控活塞3保持初始状态;
(2)冷水水流和热水水流分别从冷水进水口12和热水进水口11进入,感温棒2通过其自身的热胀冷缩的特性带动温控活塞3在阀体1内运动,最终达到调温螺母51所设定的温度对应的冷热水水量比例;冷水水流和热水水流由于冷水进水口12和热水进水口11中心的连线与阀体1的纵垂线具有夹角α而进水方向错开并对冲,水流进入阀体1下部,在混水环14的作用下稳定了出水温度,并在混合水出口13的作用下形成旋转水流,进一步混合后,恒温良好的水流从混合水出口13流出。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图中箭头为水流方向,一种用实施例1中的恒温出水阀进行判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所述调节件5设定基准温度,感温棒2带动温控活塞3保持初始状态;
(2)将进水管接入所述混合水出口13,冷水出水管接入所述热水进水口11、热水出水管接入所述冷水进水口12;
(3)水流经进水管通过所述混合水出口13进入阀体1内,当进入的水流的温度高于设定的基准温度时,感温棒2带动温控活塞3封闭所述热水进水口11,开启所述冷水进水口12,使高于基准温度的水流从冷水进水口12流出;
(4)水流经进水管通过所述混合水出口13进入阀体1内,当进入的水流的温度低于设定的基准温度时,感温棒2带动温控活塞3运动开启所述热水进水口11,而封闭所述冷水进水口12,使低于基准温度的水流从热水进水口11流出。
在上述过程中,阀体1内的混水环14进一步加强了水流的混合,可以更好的把温度反馈给感温棒2。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恒温冲洗盖板的自动防冻功能。
实施例3
如2至图5所示,一种均匀混合冷热水流的方法,包括在一柱状阀体1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一冷水进水口12、一热水进水口11和一混合水出口13,冷水进水口12和热水进水口11中心的上下连线与阀体1的纵垂线具有夹角α,以错开冷水水流和热水水流的方向,使得冷水水流与热水水流进入阀体1内相对冲。
所述冷水进水口12和热水进水口11的中心分别位于阀体1的纵轴线的两侧。所述混合水出口13设置于热水进水口11的下方,且该混合水出口13的中心位于阀体1的纵轴线的一侧,以辅助形成阀体1内的旋转水流。
所述阀体1内的热水进水口11的下方设有一混水环14,该混水环14沿其圆周依次设有多个混水通孔141,以使冷热水充分混合且温度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恒温出水阀,包括:
一阀体,其上设有一热水进水口、一冷水进水口和一混合水出口;
一感温棒,其下部通过一复位弹簧装设在阀体内;
一温控活塞,套接感温棒,并活动设于阀体内对应热水进水口和冷水进水口的位置,以通过感温棒的热胀冷缩调节热水进水口和冷水进水口过水量的大小;
一阀体上盖,盖设在阀体的上开口;
和一调节件,可转动设置在阀体上盖中,其下端顶抵感温棒的上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口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两者中心的上下连线与阀体的纵垂线具有夹角,以错开冷水水流和热水水流的进水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出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一调温螺母和一保护铜套,保护铜套的上部通过一保护弹簧装设在调温螺母内,保护铜套上端与调温螺母固接,保护铜套下端顶抵感温棒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出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螺母外周壁与阀体上盖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出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的热水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混水结构,以使冷热水充分混合且温度稳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温出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结构为一混水环,该混水环沿其圆周依次设有多个混水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出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口的中心分别位于阀体的纵轴线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恒温出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水出口设置于热水进水口的下方,且该混合水出口的中心位于阀体的纵轴线的一侧,以辅助形成阀体内的旋转水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59518 CN203115173U (zh) | 2013-04-01 | 2013-04-01 | 恒温出水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59518 CN203115173U (zh) | 2013-04-01 | 2013-04-01 | 恒温出水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15173U true CN203115173U (zh) | 2013-08-07 |
Family
ID=48895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59518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5173U (zh) | 2013-04-01 | 2013-04-01 | 恒温出水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1517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0731A (zh) * | 2013-04-01 | 2014-10-15 | 李飞宇 | 一种恒温出水阀 |
CN106051214A (zh) * | 2016-07-12 | 2016-10-26 | 江门市君顺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水温的混水阀 |
-
2013
- 2013-04-01 CN CN 201320159518 patent/CN20311517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0731A (zh) * | 2013-04-01 | 2014-10-15 | 李飞宇 | 一种恒温出水阀 |
CN106051214A (zh) * | 2016-07-12 | 2016-10-26 | 江门市君顺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水温的混水阀 |
CN106051214B (zh) * | 2016-07-12 | 2018-05-08 | 江门市君顺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水温的混水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31476B (zh) | 电极式热水锅炉 | |
CN207006540U (zh) | 一种节能即热式开水器 | |
CN106354180A (zh) | 一种快速调节燃料电池测试台气体温湿度的系统 | |
CN104100731A (zh) | 一种恒温出水阀 | |
CN203115173U (zh) | 恒温出水阀 | |
CN206130192U (zh) | Y型智能恒温出水阀 | |
CN201561569U (zh) | 一种热水器用恒温水箱 | |
CN207582582U (zh) | 一种淋浴控制装置及淋浴设备 | |
CN208205445U (zh) | 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热水器 | |
CN204004746U (zh) | 动态压差平衡一体阀 | |
CN203454260U (zh) | 一种电热地板的智能控制系统 | |
CN108204627B (zh) | 水暖炕板温度控制加热器 | |
CN206944459U (zh) | 一种速热式开水器 | |
CN205402905U (zh) | 温泉水智能恒温系统 | |
CN205831654U (zh) | 触摸式水电联动节能饮水机 | |
CN210748945U (zh) | 一种新型壁挂式沐浴露器 | |
CN204592427U (zh) | 具有上水和调温功能的太阳能龙头 | |
CN203323428U (zh) | 太阳能热水器与燃气热水器自动切换装置 | |
CN104089325A (zh) | 一种简易型自动恒温电暖器 | |
CN101975419B (zh) | 使用自力式三通混水温度调节阀的供暖系统 | |
CN104452928A (zh) | 一种用于智能马桶的调温水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452383U (zh) | 暖气床板 | |
CN204062014U (zh) | 一种燃气热水器用四分段比例阀 | |
CN204165115U (zh) | 一种简易型自动恒温电暖器 | |
CN205717948U (zh) | 一种循环截止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XIAMEN WDI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Li Feiyu Contract record no.: 201435000002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onstant-temperature water outlet valv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08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