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83356U - 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83356U
CN203083356U CN 201220746950 CN201220746950U CN203083356U CN 203083356 U CN203083356 U CN 203083356U CN 201220746950 CN201220746950 CN 201220746950 CN 201220746950 U CN201220746950 U CN 201220746950U CN 203083356 U CN203083356 U CN 203083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heater
combustion chamber
chamber body
transverse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469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浩
高源�
郭雷
乔娇
方祥
田霖
徐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101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People's Rupublic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101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People's Rupublic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101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People's Rupublic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101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People's Rupublic Of China
Priority to CN 2012207469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83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83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833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包括主燃室炉体、副燃室炉体、后处理设备,主燃室炉体与副燃室炉体后部之间设置有空隙,该空隙中安装有前导轨、后导轨和液压提升、横移装置,液压提升、横移装置由横移架、液压控制系统以及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组成,主燃室炉体的炉顶的上方固接有前、后悬挂梁,前悬挂梁与一号、三号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后悬挂梁与二号、四号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主、副燃室炉体的炉墙表面设置有炉壳,炉壳由型钢支架和安装在型钢支架上的面板构成。该实验炉可以作为火化设备耐火材料及筑炉工艺专用的实验平台,从而研发出使用寿命长、保温效果好、便于运输的新式筑炉材料和具有结构简单、砌筑快捷、维修方便等优点的新式筑炉工艺。

Description

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殡仪馆使用的火化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
背景技术
目前,殡仪馆使用的火化机以及遗物祭品焚烧炉大都采用传统的筑炉材料和筑炉工艺,其缺点是体积大、重量大,不便于运输,保温效果差,耗油量大,不节能,不耐烧,使用寿命短,及待升级改造,随着科技的进步,轻质、低导热、低膨胀、长寿命的耐火材料层出不穷,将这些新出现的耐火材料应用于火化机和焚烧炉中,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特别是要进行反复焚烧实验,例如进行预成型耐火材料、耐火浇筑材料和耐火纤维等不同材料的高温焚烧实验,以及进行筑炉通用预制构件和特种预制构件的砌筑及焚烧实验,从而研发出使用寿命长、保温效果好、砌筑快捷、维修方便等优点的新式筑炉工艺。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火化设备耐火材料及筑炉工艺专用的实验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该实验炉可以作为火化设备专用耐火材料及筑炉工艺的实验平台,能进行预成型耐火材料,耐火浇筑材料和耐火纤维等不同材料的高温焚烧实验,从而研发出使用寿命长、保温效果好、便于运输的新式筑炉材料和具有结构简单、砌筑快捷、维修方便等优点的新式筑炉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包括主燃室炉体、副燃室炉体、后处理设备,后处理设备由冷却器、布袋除尘器、喷淋塔、烟囱组成,副燃室炉体的后部设置有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的出口与冷却器的入口连接,冷却器的出口与布袋除尘器的入口连接,布袋除尘器的出口与喷淋塔的入口连接,喷淋塔的出口与烟囱的入口连接,其特征是:副燃室炉体设置在主燃室炉体正上方,主燃室炉体与副燃室炉体的前部之间通过垂直烟道连接,主燃室炉体与副燃室炉体后部之间设置有空隙,该空隙中安装有前导轨、后导轨和液压提升、横移装置,液压提升、横移装置由横移架、液压控制系统以及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组成,横移架为方框形,横移架布置在主燃室炉体的炉顶的正上方,横移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滚轮、后滚轮,前滚轮、后滚轮分别嵌入在前导轨、后导轨中,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分别布置在横移架的左前角、左后角、右前角、右后角四个角部,液压控制系统由油箱、油泵、电磁换向阀、分流管接头、上行管线、下行管线组成,分流管接头共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横移架的左前角、左后角、右前角、右后角四个角部,上行管线、下行管线围绕横移架的四个边框进行布置,上行管线与横移架四个角部的分流管接头上端的两个接口连通,下行管线与横移架四个角部的分流管接头下端的两个接口连通,横移架的右后角固接有支撑板,油箱、油泵、电磁换向阀都安装在支撑板上,油箱、油泵、电磁换向阀之间通过导管连接,连接方式为:油箱的出口与油泵的入口连接,油泵的出口与电磁换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阀口与上行管线连通,下行管线与电磁换向阀的回油阀口连通,电磁换向阀的回油阀口通过回油管与油箱连接,主燃室炉体的炉顶的上方固接有前、后悬挂梁,前悬挂梁的两端分别与一号、三号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后悬挂梁的两端分别与二号、四号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主、副燃室炉体的炉墙表面设置有炉壳,炉壳由型钢支架和安装在型钢支架上的面板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
1.主燃室炉体和副燃室炉体的前部为连体结构,通过垂直的烟道连为一体,主燃室炉体和副燃室炉体的后部为分体结构,主燃室炉体的炉顶可以打开,并通过液压提升、横移装置移出,在保持炉体整体不动的情况下方便进行炉顶、炉衬的更换。
2.主燃室炉体、副燃室炉体的炉壳可以打开,方便进行炉墙、炉衬的更换。
3.配置有完整的后处理设备,可以净化烟气,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液压提升、横移装置沿导轨横向移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主燃室炉体、副燃室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液压提升、横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后视图。
图10是图8的分解图。
图11是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横移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
1主燃室炉体     2副燃室炉体     3冷却器
4布袋除尘器     5喷淋塔         6烟囱
7空气预热器     8空隙           9液压提升、横移装置
10横移架        11一号液压缸    12二号液压缸
13三号液压缸    14四号液压缸    15前导轨
16后导轨        17前滚轮        18后滚轮
19支撑板        20炉顶
21分流管接头    22分流管接头    23分流管接头
24分流管接头    25油箱          26油泵
27电磁换向阀    28上行管线      29下行管线
30炉壳          31型钢支架      32面板
35前悬挂梁      36后悬挂梁      37耳板
38耳板          39耳板          40耳板
41支座          42支座          43支座
44支座
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包括主燃室炉体1、副燃室炉体2、后处理设备,后处理设备由冷却器3、布袋除尘器4、喷淋塔5、烟囱6组成,
副燃室炉体2的后部设置有空气预热器7,空气预热器7的出口与冷却器3的入口连接,冷却器3的出口与布袋除尘器4的入口连接,布袋除尘器4的出口与喷淋塔5的入口连接,喷淋塔5的出口与烟囱6的入口连接,副燃室炉体2设置在主燃室炉体1正上方,主燃室炉体1与副燃室炉体2的前部之间通过垂直烟道连接,主燃室炉体1与副燃室炉体2后部之间设置有空隙8,该空隙8中安装有前导轨15、后导轨16以及液压提升、横移装置9,液压提升、横移装置9由横移架10、液压控制系统以及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11、12、13、14组成。
请参照图8、图9、图10、图11、图12,横移架10为方框形,横移架10布置在主燃室炉体1的炉顶20的正上方,横移架1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滚轮、后滚轮17、18,前滚轮、后滚轮17、18分别嵌入在前导轨、后导轨15、16中,成滑动配合。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11、12、13、14分别布置在横移架10的左前角、左后角、右前角、右后角四个角部,请参照图12,在横移架10的左前角部固接有用于安装一号液压缸11的支座41,在横移架10的左后角部固接有用于安装二号液压缸12的支座42,在横移架10的右前角部固接有用于安装三号液压缸13的支座43,在横移架10的右后角部固接有用于安装四号液压缸14的支座44。
液压控制系统由油箱25、油泵26、电磁换向阀27、上行管线28、下行管线29以及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分流管接头21、22、23、24组成,分流管接头21、22、23、24分别安装在横移架10的左前角、左后角、右前角、右后角四个角部,上行管线28、下行管线29围绕横移架10的四个边框进行布置,上行管线28与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分流管接头21、22、23、24上端的两个接口连通,从而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11、12、13、14的有杆腔连通,下行管线29与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分流管接头21、22、23、24下端的两个接口连通,从而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11、12、13、14的无杆腔连通,设置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分流管接头21、22、23、24的目的在于实现四个液压缸同时供油,同时回油,使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11、12、13、14的活塞杆同时伸出或同时缩回。
横移架10的右后角设置有支撑板19,油箱25、油泵26、电磁换向阀27都安装在支撑板19上,油箱25、油泵26、电磁换向阀27之间通过导管连接,连接方式为公知成熟技术,具体连接方式为:油箱25的出口与油泵26的入口连接,油泵26的出口与电磁换向阀27的进油阀口连通,电磁换向阀27的进油阀口与上行管线28连通,下行管线29与电磁换向阀27的回油阀口连通,电磁换向阀27的回油阀口通过回油管与油箱25连接。
请参照图10,主燃室炉体1的炉顶20上方固接有前、后悬挂梁35、36,前悬挂梁3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37、39,耳板37、39分别与一号、三号液压缸11、13的活塞杆铰接,后悬挂梁3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耳板38、40,耳板38、40分别与二号、四号液压缸12、14的活塞杆铰接。
当液压控制系统正向回路启动后,油泵26将油箱25的油液抽出,油液通过电磁换向阀27进入上行管线28,经过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分流管接头21、22、23、24向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11、12、13、14供油,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11、12、13、14的活塞杆伸出,将炉顶20抬起,离开主燃室炉体的顶部,横向推动横移架10,即可将炉顶20移出进行耐火材料更换,如图5所示,更换完耐火材料后,再次横向推动横移架10,使横移架10返回原位,再将液压控制系统逆向回路启动,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11、12、13、14中的油液经过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分流管接头21、22、23、24流入下行管线29中,经过下行管线29、电磁换向阀27返回到油箱25中。
火化烟气从主燃室炉体1的侧面排烟口排出后,沿两侧烟道垂直向上,进入副燃室炉体2内进行二次燃烧后,再通过空气预热器7换热降温,再经冷却器3冷却,然后通过布袋除尘器4、喷淋塔5除尘,通过烟囱6排入大气。
请参照图6、图7,主燃室炉体1、副燃室炉体2的炉墙表面设置有炉壳30,炉壳30由型钢支架31和安装在型钢支架上的面板32构成。将面板32打开后,就可以更换筑炉材料,从而研发出整体快装筑炉工艺。
本实验炉采用上排烟结构,副燃室炉体设置在主燃室炉体上方,中间设液压升降、横移装置,可以方便地进行主燃室炉体炉顶的分离,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筑炉材料,炉顶、炉墙以及炉衬耐火材料可做到实时拆卸更换。同时,预制炉衬模块构件,构件依力学原理组合成炉衬,即模块式筑炉法,模块式筑炉法的主要特点为:
①具有耐热温度高、耐热强度高、炉温均匀性好、绝热性好、导热系数低、保温效果好等优点。
②积木式拼装的炉衬模块构件,利于搬运和安装,可有效缩短现场施工周期。
③不定形耐火材料的粘结性较强,如炉衬模块局部出现破损,可直接用不定形耐火材料修补。
炉衬模块构件可以由耐火纤维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排列方式构成,耐火纤维是新型耐火材料,同时也是保温性能极佳的隔热材料。同普通的耐火砖相比,耐火纤维的热导率是耐火砖的8%,蓄热系数仅为耐火砖的7.6%,且容重小,反辐射热的能力强,同时它也可作为高温绝缘材料、高温气体过滤材料、高温增强材料和隔音材料。火化设备工作温度一般在600-1000℃,用耐火纤维做炉膛从结构上应着重考虑组装方法:保证彻体牢固,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不倒塌。实验时,耐火纤维的组装采用层铺+折叠单元块结构,背衬层采用硅酸铝纤维2-3层,面层折叠单元块采用含锆纤维材料,锚固件选用耐热钢螺栓组件。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折叠单元块采用并列式排列比地板式排列炉衬的整体密封效果更好,施工更方便,是较理想的耐火纤维炉体结构。

Claims (1)

1.一种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包括主燃室炉体、副燃室炉体、后处理设备,后处理设备由冷却器、布袋除尘器、喷淋塔、烟囱组成,副燃室炉体的后部设置有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的出口与冷却器的入口连接,冷却器的出口与布袋除尘器的入口连接,布袋除尘器的出口与喷淋塔的入口连接,喷淋塔的出口与烟囱的入口连接,其特征是:副燃室炉体设置在主燃室炉体正上方,主燃室炉体与副燃室炉体的前部之间通过垂直烟道连接,主燃室炉体与副燃室炉体后部之间设置有空隙,该空隙中安装有前导轨、后导轨和液压提升、横移装置,液压提升、横移装置由横移架、液压控制系统以及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组成,横移架为方框形,横移架布置在主燃室炉体的炉顶的正上方,横移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滚轮、后滚轮,前滚轮、后滚轮分别嵌入在前导轨、后导轨中,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液压缸分别布置在横移架的左前角、左后角、右前角、右后角四个角部,液压控制系统由油箱、油泵、电磁换向阀、分流管接头、上行管线、下行管线组成,分流管接头共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横移架的左前角、左后角、右前角、右后角四个角部,上行管线、下行管线围绕横移架的四个边框进行布置,上行管线与横移架四个角部的分流管接头上端的两个接口连通,下行管线与横移架四个角部的分流管接头下端的两个接口连通,横移架的右后角固接有支撑板,油箱、油泵、电磁换向阀都安装在支撑板上,油箱、油泵、电磁换向阀之间通过导管连接,连接方式为:油箱的出口与油泵的入口连接,油泵的出口与电磁换向阀的进油阀口连通,电磁换向阀的进油阀口与上行管线连通,下行管线与电磁换向阀的回油阀口连通,电磁换向阀的回油阀口通过回油管与油箱连接,主燃室炉体的炉顶的上方固接有前、后悬挂梁,前悬挂梁的两端分别与一号、三号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后悬挂梁的两端分别与二号、四号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主、副燃室炉体的炉墙表面设置有炉壳,炉壳由型钢支架和安装在型钢支架上的面板构成。
CN 201220746950 2012-12-28 2012-12-28 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83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46950 CN203083356U (zh) 2012-12-28 2012-12-28 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46950 CN203083356U (zh) 2012-12-28 2012-12-28 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83356U true CN203083356U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29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4695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83356U (zh) 2012-12-28 2012-12-28 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833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9567A (zh) * 2014-09-09 2015-01-14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一种蓄热式火化机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9373758A (zh) * 2018-10-19 2019-02-22 张淑芳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
CN109751607A (zh) * 2019-01-23 2019-05-14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一种带烟气净化系统的祭品焚烧炉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9567A (zh) * 2014-09-09 2015-01-14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一种蓄热式火化机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4279567B (zh) * 2014-09-09 2016-08-31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一种蓄热式火化机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9373758A (zh) * 2018-10-19 2019-02-22 张淑芳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
CN109751607A (zh) * 2019-01-23 2019-05-14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一种带烟气净化系统的祭品焚烧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54555U (zh) 一种火化机炉体结构及密封装置
CN203083356U (zh) 组合式高温焚烧实验炉
CN102679303B (zh) 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
CN102251094B (zh) 燃烧低热值煤气的蓄热式均热炉
CN202008289U (zh) 辊道式环保脱硝催化剂脱脂煅烧炉
CN202671592U (zh) 移动后墙超大型台车式燃气热处理炉
CN2893600Y (zh) 节能辊道窑
CN201476597U (zh) 陶瓷窑炉烟气净化及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CN201462837U (zh) 轻型分段式蓄热燃烧器
CN201000274Y (zh) 高效节能隧道窑
CN106123590A (zh) 天然气梭式节能窑
CN2317454Y (zh) 隧道窑烧成带保温装置
CN103032864A (zh) 一种立式煤粉角管式锅炉
CN107902870A (zh) 一种环保单元玻璃棉节能窑炉
CN204787795U (zh) 一种双蓄热熔铝炉装置
CN2859347Y (zh) 立式无烟洗浴锅炉
CN210832076U (zh) 一种无窜风蓄热式空气预热器
CN201348250Y (zh) 一种防漏火蓄热式烧嘴
CN205037736U (zh) 烧制仿古建筑产品的辊道窑
CN204058574U (zh) 一种热镀锌锌锅用纤维炉炉体
CN208071568U (zh) 一种环保单元玻璃棉节能窑炉
CN203203007U (zh) 一种立式煤粉角管式锅炉
CN201706527U (zh) 组合式空气预热器
CN205579547U (zh) 一种低氮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
CN202938642U (zh) 双蓄热式加热炉炉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