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58082U - 树束形洞群 - Google Patents

树束形洞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58082U
CN203058082U CN201220685229XU CN201220685229U CN203058082U CN 203058082 U CN203058082 U CN 203058082U CN 201220685229X U CN201220685229X U CN 201220685229XU CN 201220685229 U CN201220685229 U CN 201220685229U CN 203058082 U CN203058082 U CN 203058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bottle
cave
inserting column
hole group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6852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巧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12206852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58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58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580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鱼礁。一种树束形洞群,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为杆材搭建而成的柱形架,所述基架的每一个侧面上都固接有若干干斜杆,所述干斜杆上设有若干支斜杆,所述支斜杆上设有若干洞群,所述洞群包括若干底端朝上且去除了瓶底的第一塑料瓶,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内腔构成洞穴,所述第一塑料瓶敞开的底端构成洞穴口。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方便地利用弃物制作的便于回收的防护性好的自重轻的水阻小的树束形洞群,解决了现有的鱼礁建造耗费有效资源、没有有效的洞穴或难以制作出密集数量的洞穴的问题。

Description

树束形洞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鱼礁,尤其涉及一种树束形洞群。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3469934、公开日为2012年7月25日、名称为“方形组合人工鱼礁”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由钢材搭建而成的框架结构的人工鱼礁。在中国专利号为2010201620367、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11月24日、名称为“一种组合式台阶状人工鱼礁”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一种由两个框架半壳合围而成的鱼礁。现有的鱼礁普遍存在以下不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洞穴或者难以制作出密集数量的洞穴,都是利用有用的材料制作且回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方便地利用弃物制作的便于回收的防护性好的自重轻的水阻小的树束形洞群,解决了现有的鱼礁建造耗费有效资源、没有有效的洞穴或难以制作出密集数量的洞穴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树束形洞群,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为杆材搭建而成的柱形架,所述基架的每一个侧面上都固接有若干干斜杆,所述干斜杆上设有若干支斜杆,所述支斜杆上设有若干洞群,所述洞群包括若干底端朝上且去除了瓶底的第一塑料瓶,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内腔构成洞穴,所述第一塑料瓶敞开的底端构成洞穴口。巧妙地利用塑料瓶制作成洞穴,在当下废弃的塑料瓶随去可见的情况下为实现废弃塑料瓶的高性价比再利用、为降低白色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利用废弃塑料瓶作为材料,能降低制作成本,由于塑料瓶较轻,从制作场所运输到水中时方便。塑料瓶壁薄且强度好,能够制作出高密度的洞穴(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则密度大时壁厚薄,强度差,洞穴容易破碎;同样用金属制造时不但制作洞穴不便、而且洞穴密度大时则壁厚薄,在水中尤其是海水中容易被腐蚀透,做防腐处理时也不便且制作成本高),有利于章鱼、螃蟹、虾、龟类的栖身和避难。通过多级杆柱,并将塑料瓶组成洞群单元,层层分叉,使得洞穴的密度大且不彼此干涉。塑料瓶在水中不容易腐烂,不会造成水质污染,尤其是当鱼礁使用在水源附近时则意义尤为突出。塑料瓶通过切除瓶底而形成洞穴口,制作洞穴口时方便且洞穴的开放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塑料瓶为螺口瓶,所述第一塑料瓶通过瓶口上的螺纹同所述支斜杆螺纹连接在一起。巧妙地利用塑料瓶瓶口的螺纹实现塑料瓶同支斜杆的连接,提高了加工鱼礁时的方便性,使得鱼礁能够在工厂中进行备料、运到使用场所后再进行组装,生产时的方便性好。当人工鱼礁废弃不用时,可以方便地将其进行肢解后再次回收利用,资源再生利用效果好且回收打捞时方便。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支斜杆设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一插柱穿设在所述第一塑料瓶的瓶口内,所述第一插柱设有防止第一塑料瓶从第一插柱上脱落的第一弹性倒钩,第一弹性倒钩位于第一塑料瓶的内部。将第一塑料瓶连接到斜支杆上的方法为,使瓶口朝向第一插柱而套设到第一插柱上,瓶口挤压第一弹性倒钩,第一弹性倒钩弹性收缩而通过瓶口,第一弹性倒钩通过瓶口后弹性复位而卡在第一塑料瓶内,使得第一塑料瓶和第一插柱不能够分开。将第一塑料瓶连接到支斜杆上时方便快速。第一插柱穿过第一塑料瓶的瓶口,第一插柱能够限制第一塑料瓶的摆动幅度、起到降低第一塑料瓶同支斜杆连接处的受力的作用,使得第一塑料瓶同支斜杆之间不容易产生脱离现象,故连接牢固。第一弹性倒钩位于第一塑料瓶内部,能够在第一插柱不贯穿第一塑料瓶的情况下将塑料瓶固定住,为结构的紧凑设计奠定了基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塑料瓶内穿设有去除了瓶底的第二塑料瓶,第二塑料瓶同所述支斜杆相连接,所述第二塑料瓶将所述洞穴分割为成鱼洞穴和仔稚鱼洞穴。通过塑料瓶套设的方式形成成鱼洞穴和仔稚鱼洞穴,有利于对仔稚鱼的保护。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塑料瓶的内部空间构成所述成鱼洞穴,所述仔稚鱼洞穴位于第二塑料瓶和第一塑料瓶之间,所述第二塑料瓶设有若干第二仔稚鱼穿过孔,所述第一塑料瓶设有若干第一仔稚鱼穿过孔,第一仔稚鱼穿过孔和第二仔稚鱼穿过孔错开。“仔稚鱼穿过孔”是指只有仔稚鱼能够穿过的孔。当仔稚鱼受到攻击误入到成鱼洞穴或在洞穴外受到攻击时,都能够经仔稚鱼穿过孔快速方便地进入仔稚鱼洞穴且不会在慌乱之中错误地经仔稚鱼穿过孔离开仔稚鱼洞穴,对仔稚鱼的防护效果好,有利于种群的保护,有利于鱼的数量的稳定增长。
作为优选,第二塑料瓶的瓶口内穿设有第二插柱,所述第二插柱设有防止第二塑料瓶从第二插柱上脱落的第二弹性倒钩,第二弹性倒钩位于第二塑料瓶的内部,所述第二插柱同所述支斜杆相连接在一起。将第二塑料瓶连接到斜支杆上的方法为,使瓶口朝向第二插柱而套设到第二插柱上,瓶口挤压第二弹性倒钩,第二弹性倒钩弹性收缩而通过瓶口,第二弹性倒钩通过瓶口后弹性复位而卡在第二塑料瓶内,使得第二塑料瓶和第二插柱不能够分开。将第二塑料瓶连接到支斜杆上时方便快速;第二插柱穿过第二塑料瓶的瓶口,第二插柱能够限制第二塑料瓶的摆动幅度、起到降低第二塑料瓶同支斜杆连接处的受力的作用,使得第二塑料瓶同支斜杆之间不容易产生脱离现象,故连接牢固。第二弹性倒钩位于第二塑料瓶内部,能够在第二插柱不贯穿第二塑料瓶的情况下将塑料瓶固定住,为结构的紧凑设计奠定了基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底端设有向外弯折的指爪,所述指爪为所述第一塑料瓶的侧壁分割而成。设计指爪,能够拦挂住在水中漂流的水草等物体,使得洞穴周围的食物丰富,有利于鱼礁中的鱼类等动物的生长、索饵,还能起到吸引鱼等动物迁移到鱼礁的作用,使得鱼类受到攻击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鱼礁中而逃生,避难效果好,能提高鱼礁的利用效果。指爪利用第一塑料瓶的壁构成,指爪同第一塑料瓶之间的连接牢固且制作方便。
作为优选,同一个洞群中的第一塑料瓶通过加强杆固定在一起。受到水流冲击时第一塑料瓶会产生摆动弯折而导致的从支斜杆上脱落的现象,设计加强杆能够限制第一塑料瓶的摆动幅度、降低第一塑料瓶同支斜杆连接处的受力,使得第一塑料瓶同支斜杆之间不容易产生脱离现象;加强杆还能够拦挂住在水中漂流的水草等物体,使得洞穴周围的食物丰富,有利于鱼类等动物的生长、索饵,还能起到吸引鱼等动物迁移到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鱼类受到攻击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洞穴中而逃生,避难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杆为柔性体,所述加强杆内设有沿加强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密封腔内填充有气体。加强杆设计为柔性体,储运和固定到塑料瓶上时方便,但柔性体由于钢性不足,对第一塑料瓶的支撑固定效果较差。在加强杆内设置密封腔并填充有气体,加强杆进入水中受到水压的作用时,密封腔的体积会缩小,使得气体的压力增大为同水压加水面上的大气压之和,气体起到胀硬加强杆的作用,使得加强杆的强度提高。故该设计的加强杆能兼具刚性杆和绕线索的优点。当使用在深水中时加强杆受压变硬的效果尤为明显,钢性提升显著。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所述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包括一端开口的耐腐性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若干由可被相应水域的水耗费一年时间腐蚀透的隔板分割出的密封的种子储存腔,所述隔板沿外壳的开口端向封闭端依次分布,所述种子储存腔内储存有海藻孢子。当本实用新型存放在水里历时一年时,从外壳的开口端开始数的第一层隔板被腐蚀透、第一个种子储存腔内的海藻孢子释放出来,在本实用新型所在区域生长,以便生活在本实用新型中及其周边区域的鱼有充足的食物;历时两年时,从外壳的开口端开始数的第二层隔板被腐蚀透、第二个种子储存腔内的海藻孢子释放出来,在本实用新型所在区域生长。以此类推,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在区域每年都有海藻生长。当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设定年长到后,在鱼礁上再更换一个新的即可。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塑料瓶制作洞穴,有利于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能制作出高密度高强度且长寿命的洞穴;洞群以洞群的结构形式重复布局而成,使得洞穴的密度大且不彼此干涉且便于规模化生产;第一塑料瓶塑料瓶的底朝上倾斜,水中的鱼食即泥沙能够沉积到洞穴内,使得洞穴内食物充裕且快速沉积出泥沙层,有利于鱼的生存;基架采用框架结构且洞穴为塑料瓶,自重轻,水流能够穿过基架,水阻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洞群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强杆的沿长度方向进行剖视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塑料瓶、第二塑料瓶和支斜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塑料瓶、第二塑料瓶和支斜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的第一塑料瓶、第二塑料瓶和支斜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中的第一塑料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架1,干斜杆11,支斜杆12,横杆材13,竖杆材14,洞群2,第一塑料瓶21,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1,指爪212,内钩物层213,外钩物层214,第一仔稚鱼穿过孔215,第一塑料瓶的瓶肩216,第二塑料瓶22,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第二仔稚鱼穿过孔222,第二塑料瓶的瓶肩223,洞穴3,洞穴口31,成鱼洞穴32,仔稚鱼洞穴33,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4,外壳41,隔板42,种子储存腔43,海藻孢子44,加强杆5,密封腔51,第一浮子6,连接杆7,第一螺纹套71,第二螺纹套72,第一插柱73,第二插柱74,第一容纳槽75,第一弹性倒钩76,第二容纳槽77,第二弹性倒钩78,第二浮子8,锥面81,扎带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树束形洞群,包括基架1。基架1为通过横杆材13和竖杆材14搭建而成的四棱柱形架。横杆材13和竖杆材14为圆杆。横杆材13和竖杆材14为放弃的杆子。横杆材13和竖杆材14为塑料材质。
竖杆材14的下端固定有锥形支撑脚15。能使本实用新型牢固地固定在水底地面上。
基架1的每一个侧面上都固接有6根干斜杆11。每一根干斜杆12上设有2根支斜杆12。每一根支斜杆12上设有2个洞群2。
基架1的顶端上连接有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4。
参见图2,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耐腐性外壳41。外壳41内设有7层隔板42。隔板42从上向下分布。7层隔板42将外壳内部隔出7个密封的种子储存腔43。种子储存腔43内储存有海藻孢子44。隔板42的厚度可被相应水域的水耗费一年时间腐蚀透。
参见图3,洞群2包括四个底端朝上且去除了瓶底的第一塑料瓶21。第一塑料瓶21为收集回的废弃塑料瓶。第一塑料瓶21为螺口瓶。第一塑瓶21的内腔构成洞穴3。第一塑料瓶21敞开的底端构成洞穴口31。支斜杆12上设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上连接有第一螺纹套71。第一螺纹套71螺纹连接在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1上。
每一个第一塑料瓶21内穿设有第二塑料瓶22。第二塑料瓶22为收集回的废弃塑料瓶。第二塑料瓶22的瓶底被去掉使得底端敞开。第二塑料瓶22将洞穴3分割为成鱼洞穴32和仔稚鱼洞穴33。
成鱼洞穴32为第二塑料瓶22的内部空间。仔稚鱼洞穴33位于第二塑料瓶22和第一塑料瓶21之间。
同一个洞群2中的四个第一塑料瓶22通过加强杆5两两固定在一起。该连接方式使得加强杆5交错成网状结构,第一塑料瓶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撑效果好。
加强杆5为柔性体。
参见图4,加强杆5内设有沿加强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51,密封腔51内填充有气体。加强杆5可依靠自身所受的浮力浮起。
参见图5,连接杆7为螺纹杆。第一螺纹套71螺纹连接在连接杆7上。连接杆7的末端还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72。第二塑料瓶22为螺口瓶。第二塑料瓶22通过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上的螺纹配合第二螺纹套72的螺纹连接在连接杆7上。第二螺纹套螺纹连接在连接杆上能方便地改变第二塑料瓶插入第一塑料瓶的深度,可方便地控制仔稚鱼洞穴体积的大小,以适应仔稚鱼鱼群。
第一塑料瓶2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浮子6。第一浮子6可将第一塑料瓶21浮起。当第一塑料瓶从支斜杆上脱落时,在第一浮子的作用下,第一塑料瓶能够漂浮到水面上。便于第一塑料瓶的回收,能够杜绝塑料瓶沉积在水底对水域造成污染。
第二塑料瓶22连接有可将第二塑料瓶浮起的第二浮子8。当第二塑料瓶从支斜杆上脱落时,在第二浮子的作用下,第二塑料瓶能够漂浮到水面上。便于第二塑料瓶的回收,能够杜绝塑料瓶沉积在水底而对水域造成污染。
第二浮子8塞紧在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内。
第二浮子8远离第二塑料瓶瓶口的一端设有锥面81。设计锥面,使得对第二浮子的生产要求低,生产时方便。
将第一塑料瓶、第二塑料瓶组装在一起的方法为:转动第一螺纹套71将第一螺纹套固定到连接杆7上。将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1套到连接杆7上,转动第一塑料瓶21使第一塑料瓶21通过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1上的螺纹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套71上。转动第二螺纹套72使第二螺纹套72螺纹连接到连接杆7上。将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套到连接杆7上,转动第二塑料瓶22使第二塑料瓶22通过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上的螺纹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套72上,将第二浮子8插紧在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内。
使用时,参见图1并结合图2,将本实用新型沉到水中,一年后从上端开始数的第一层隔板42被腐蚀透、使得从上端开始数的第一个种子储存腔43中的海藻孢子44散开到本实用新型附近水域,在该水域内生长出海藻。第二年后从上端开始数的第二层隔板42被腐蚀透、使得从上端开始数的第二个种子储存腔43中的海藻孢子44散开到本实用新型附近水域,使得该水域第二年内也一定能生长出海藻。依次类推,只需第八年更换上新的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4,如此循环,即能方便地保证年年有海藻生长。当然可以通过增加海藻种子腔的层数来延长自动播种海藻的年长。本实施例仅为一个例举。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加强杆为刚性连接杆。
参见图6,第一塑料瓶21设有第一仔稚鱼穿过孔215。第二塑料瓶22设有第二仔稚鱼穿过孔222。第二仔稚鱼穿过孔222和第一仔稚鱼穿过孔215错开。
连接杆7仅在自由端设置螺纹。第一螺纹套71和连接杆7位于支斜杆12的一端上都设有可对齐的通孔。第一螺纹套71套设在连接杆7上并通过扎带9穿过上述通孔后同连接杆7固定在一起。该方式装配时快速方便。
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7,连接杆7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插柱73和第二插柱74。第一插柱73和第二插柱74同轴。第一插柱73、第二插柱74和连接杆7为一体结构。第一插柱73穿设在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1内。第一插柱73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容纳槽75。第一容纳槽75内设有第一弹性倒钩76。第一弹性倒钩76位于第一塑料瓶21的内部。第二插柱74穿设在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内。第二插柱74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容纳槽77。第二容纳槽77内设有第二弹性倒钩78。第二弹性倒钩78位于第二塑料瓶22的内部。
第二浮子8固定在第二塑料瓶的瓶肩223的内表面上。
第一浮子6固定在第一塑料瓶的瓶肩216的内表面上。该连接方式使得第一浮子6还能够起到防止第一塑料瓶和第二塑料瓶轴向移动而抵靠在一起、保证仔稚鱼洞穴33有足够的空间和仔稚鱼洞穴33内的仔稚鱼免受意外伤害的作用,实现了一物二用。
将第一塑料瓶、第二塑料瓶组装在一起的方法为:使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1经套过第二插柱74后套到第一插柱73上,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1挤压到第一弹性倒钩76时,第一弹性倒钩76弹性合拢到第一容纳槽75内而使得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1能够通过,第一塑料瓶21离开后第一弹性倒钩76弹性复原而使得第一插柱73不能够从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1内退出。再使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套到第二插柱74上,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挤压到第一弹性倒钩78时,第二弹性倒钩78弹性合拢到第二容纳槽77内而使得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能够通过,第二塑料瓶22离开后第二弹性倒钩78弹性复原而使得第二插柱74不能够从第二塑料瓶的瓶口221内退出。
实施例四,同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8,第一塑料瓶21的底端设有向外弯折的指爪212。指爪212为第一塑料瓶21的侧壁分割弯曲定型而成。
指爪212的内表面设有内钩物层213。指爪212的外表面设有外钩物层214。设置钩物层能使海藻泥土等更好地附着在指爪212上,鱼类进食导致指爪上的物体晃动时物体不易从指爪上脱开而飘走,食物不飘走则不会产生鱼因去追随食物而远离鱼礁的现象,鱼在远离鱼礁处受到攻击时逃回鱼礁的时间长、鱼容易被捕猎者猎杀。故该结构对鱼的安全防护作用好。
内钩物层213和外钩物层214为通过滚花而形成的凹凸纹。

Claims (10)

1.一种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所述基架为杆材搭建而成的柱形架,所述基架的每一个侧面上都固接有若干干斜杆,所述干斜杆上设有若干支斜杆,所述支斜杆上设有若干洞群,所述洞群包括若干底端朝上且去除了瓶底的第一塑料瓶,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内腔构成洞穴,所述第一塑料瓶敞开的底端构成洞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瓶为螺口瓶,所述第一塑料瓶通过瓶口上的螺纹同所述支斜杆螺纹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斜杆设有第一插柱,所述第一插柱穿设在所述第一塑料瓶的瓶口内,所述第一插柱设有防止第一塑料瓶从第一插柱上脱落的第一弹性倒钩,第一弹性倒钩位于第一塑料瓶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瓶内穿设有去除了瓶底的第二塑料瓶,第二塑料瓶同所述支斜杆相连接,所述第二塑料瓶将所述洞穴分割为成鱼洞穴和仔稚鱼洞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料瓶的内部空间构成所述成鱼洞穴,所述仔稚鱼洞穴位于第二塑料瓶和第一塑料瓶之间,所述第二塑料瓶设有若干第二仔稚鱼穿过孔,所述第一塑料瓶设有若干第一仔稚鱼穿过孔,第一仔稚鱼穿过孔和第二仔稚鱼穿过孔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第二塑料瓶的瓶口内穿设有第二插柱,所述第二插柱设有防止第二塑料瓶从第二插柱上脱落的第二弹性倒钩,第二弹性倒钩位于第二塑料瓶的内部,所述第二插柱同所述支斜杆相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底端设有向外弯折的指爪,所述指爪为所述第一塑料瓶的侧壁分割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洞群中的第一塑料瓶通过加强杆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为柔性体,所述加强杆内设有沿加强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密封腔内填充有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树束形洞群,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所述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包括一端开口的耐腐性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若干由可被相应水域的水耗费一年时间腐蚀透的隔板分割出的密封的种子储存腔,所述隔板沿外壳的开口端向封闭端依次分布,所述种子储存腔内储存有海藻孢子。
CN201220685229XU 2012-12-13 2012-12-13 树束形洞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8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85229XU CN203058082U (zh) 2012-12-13 2012-12-13 树束形洞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85229XU CN203058082U (zh) 2012-12-13 2012-12-13 树束形洞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58082U true CN203058082U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56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8522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8082U (zh) 2012-12-13 2012-12-13 树束形洞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580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5322U (zh)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CN203087263U (zh) 稳健型鱼礁
CN205455363U (zh) 一种多功能华贵栉孔扇贝养殖套网笼
KR101278858B1 (ko) 외해 수중 침하식 밀폐형 가두리 양식장
CN109275616A (zh) 一种便捷回收的水产养殖网箱用死鱼收集装置
CN103168716B (zh)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KR20170054021A (ko) 해중림 조성용 조립식 구조물
CN203058084U (zh) 洞穴密集体
CN203058081U (zh) 径离式人工鱼礁
CN103181349B (zh) 稳健型鱼礁
CN103168717B (zh) 径离式人工鱼礁
CN203058082U (zh) 树束形洞群
KR102030965B1 (ko) 해삼의 유집과 중간육성 및 어패류 산란조성을 위한 수중복합 양식장치
CN203136791U (zh) 一种陆基透水式养殖装置
KR101354408B1 (ko) 외해 수중 침하식 밀폐형 가두리양식장
CN103168714B (zh) 树束形洞群
JP4423512B1 (ja) 有機物漁礁及び有機物漁礁集合体
CN203087262U (zh) 轻量化人造鱼礁
Curtis et al. Overview of redclaw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 farming practices in northern Australia
CN216164603U (zh) 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
CN202773737U (zh) 石斑鱼池塘养殖收获装置
CN103181348B (zh) 洞穴密集体
CN210519821U (zh) 一种海水池塘综合养殖设施
CN208338753U (zh) 提取蚯蚓的料包
CN103181347B (zh) 轻量化人造鱼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