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8716B -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 Google Patents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8716B
CN103168716B CN201210535798.0A CN201210535798A CN103168716B CN 103168716 B CN103168716 B CN 103168716B CN 201210535798 A CN201210535798 A CN 201210535798A CN 103168716 B CN103168716 B CN 103168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bottle
bottle
cave
hole
ree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57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8716A (zh
Inventor
宋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12105357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68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68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8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造礁。一种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包括洞穴附着体和若干瓶口带螺纹且去除了瓶底的第一塑料瓶,所述洞穴附着体为杆材搭建而成的棱台形架,所述第一塑料瓶通过瓶口上的螺纹同所述洞穴附着体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底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内腔构成洞穴,所述第一塑料瓶敞开的底端构成洞穴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方便地利用弃物制作的便于回收的防护性好的框架结构的瓶洞礁,解决了现有的鱼礁建造耗费有效资源、没有有效的洞穴或难以制作出密集数量的洞穴、回收不便、平稳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造礁,尤其涉及一种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背景技术
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通常采用在水域中投入人工礁的方法。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3469934、公开日为2012年7月25日、名称为“方形组合人工鱼礁”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现有的鱼礁都是钢材搭建而成的框架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以下不足:平稳性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洞穴或者难以制作出密集数量的洞穴,都是利用有用的材料制作且回收不便,重量笨拙,安装生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方便地利用弃物制作的便于回收的防护性好的框架结构的瓶洞礁,解决了现有的鱼礁建造耗费有效资源、没有有效的洞穴或难以制作出密集数量的洞穴、回收不便、平稳性差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包括洞穴附着体和若干瓶口带螺纹且去除了瓶底的第一塑料瓶,所述洞穴附着体为杆材搭建而成的棱台形架,所述第一塑料瓶通过瓶口上的螺纹同所述洞穴附着体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底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内腔构成洞穴,所述第一塑料瓶敞开的底端构成洞穴口。巧妙地利用塑料瓶制作成鱼礁的洞穴,在当下废弃的塑料瓶随去可见的情况下为实现废弃塑料瓶的高性价比再利用、为降低白色污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利用废弃塑料瓶作为制作鱼礁的材料,能降低鱼礁的制作成本,由于塑料瓶较轻,将鱼礁从制作场所运输到水中时方便。塑料瓶壁薄且强度好,能够在鱼礁上制作出高密度的洞穴(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则密度大时壁厚薄,强度差,洞穴容易破碎;同样用金属制造时不但制作洞穴不便、而且洞穴密度大时则壁厚薄,在水中尤其是海水中容易被腐蚀透,做防腐处理时也不便且制作成本高),有利于章鱼、螃蟹、虾、龟类的栖身和避难。巧妙地利用塑料瓶瓶口的螺纹实现塑料瓶同洞穴附着体的连接,提高了加工鱼礁时的方便性,使得鱼礁能够在工厂中进行备料、运到使用场所后再进行组装,生产时的方便性好。当人工鱼礁废弃不用时,可以方便地将其进行肢解后再次回收利用,资源再生利用效果好且回收打捞时方便。塑料瓶在水中不容易腐烂,不会造成水质污染,尤其是当鱼礁使用在水源附近时则意义尤为突出。塑料瓶通过切除瓶底而形成洞穴口,制作洞穴口时方便且洞穴的开放性好。
本发明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一塑料瓶的瓶口并连接在所述洞穴附着体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瓶口带螺纹且去除了瓶底的第二塑料瓶,所述第二塑料瓶通过瓶口上的螺纹同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塑料瓶穿设在所述第一塑料瓶内,所述第二塑料瓶将所述洞穴分割为成鱼洞穴和仔稚鱼洞穴。通过塑料瓶套设的方式形成不同大小的洞穴,有利于对仔稚鱼和虾的保护。鱼礁受到暗流冲击的为第一塑料瓶,故第一塑料瓶同洞穴附着体的连接处的受力大,将连接杆设计为穿过第一塑料瓶的瓶口,连接杆能够限制第一塑料瓶的摆动幅度、起到降低第一塑料瓶同洞穴附着体连接处的受力的作用,使得第一塑料瓶同洞穴附着体之间不容易产生脱离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设有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一塑料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套上,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设有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上,所述第二塑料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套上。将第一塑料瓶和第二塑料瓶连接到洞穴附着体上时方便,可方便地控制仔稚鱼洞穴大小,以适应对不同大小的仔稚鱼的保护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塑料瓶上连接有可将第二塑料瓶浮起的第二浮子。将第二塑料瓶从洞穴附着体上脱落时,在第二浮子的作用下,第二塑料瓶能够漂浮到水面上。便于第二塑料瓶的回收,能够杜绝塑料瓶沉积在水底而对水域造成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塑料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仔稚鱼穿过孔。“仔稚鱼穿过孔”是指仔稚鱼能够穿过成鱼不能够穿过的孔。当仔稚鱼受到攻击误入到成鱼洞穴时,能够经仔稚鱼穿过孔进入到仔稚鱼洞穴中,避免仔稚鱼被断了后路而无去逃生。对仔稚鱼的保护效果好,有利于鱼的数量的稳定增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底端设有向外弯折的指爪,所述指爪为所述第一塑料瓶的侧壁分割而成。设计指爪,能够拦挂住在水中漂流的水草等物体,使得洞穴周围的食物丰富,有利于鱼礁中的鱼类等动物的生长、索饵,还能起到吸引鱼等动物迁移到鱼礁的作用,使得鱼类受到攻击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鱼礁中而逃生,避难效果好,能提高鱼礁的利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塑料瓶通过加强杆固定在一起。受到水流冲击时第一塑料瓶会产生摆动弯折而导致的从洞穴附着体上脱落的现象,设计加强杆能够限制第一塑料瓶的摆动幅度、起到降低第一塑料瓶同洞穴附着体连接处的受力的作用,使得第一塑料瓶同洞穴附着体之间不容易产生脱离现象;加强杆还能够拦挂住在水中漂流的水草等物体,使得洞穴周围的食物丰富,有利于鱼礁中的鱼类等动物的生长、索饵,还能起到吸引鱼等动物迁移到鱼礁的作用,使得鱼类受到攻击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鱼礁中而逃生,避难效果哈,能提高鱼礁的利用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杆为柔性体,所述加强杆内设有沿加强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密封腔内填充有气体。加强杆设计为柔性体,储运和固定到塑料瓶上时方便,但柔性体由于钢性不足,对第一塑料瓶的支撑固定效果较差。在加强杆内设置密封腔并填充有气体,加强杆进入水中受到水压的作用时,密封腔的体积会缩小,使得气体的压力增大为同水压加水面上的大气压之和,气体起到胀硬加强杆的作用,使得加强杆的强度提高。故该设计的加强杆能兼具刚性杆和绕线索的优点。当使用在深海中时加强杆受压变硬的效果尤为明显,钢性提升显著。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塑料瓶上连接有可将第一塑料瓶浮起的第一浮子。将第一塑料瓶从洞穴附着体上脱落时,在第一浮子的作用下,第一塑料瓶能够漂浮到水面上。便于第一塑料瓶的回收,能够杜绝塑料瓶沉积在水底对水域造成污染。
本发明还设有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所述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包括一端开口的耐腐性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若干由可被相应水域的水耗费一年时间腐蚀破的隔板分割出的密封的种子储存腔,所述隔板沿外壳的开口端向封闭端依次分布,所述种子储存腔内储存有海藻孢子。当本发明存放在水里历时一年时,从外壳的开口端开始数的第一层隔板被腐蚀透、第一个种子储存腔内的海藻孢子释放出来,在鱼礁周围的区域生长,以便生活在鱼礁及其周边区域的鱼有充足的食物;历时两年时,从外壳的开口端开始数的第二层隔板被腐蚀透、第二个种子储存腔内的海藻孢子释放出来,在鱼礁周围的区域生长。以此类推,使得鱼礁周围每年都有海藻生长。当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设定年长到后,在鱼礁上再更换一个新的即可。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塑料瓶制作鱼礁上的洞穴,有利于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能制作出高密度高强度且长寿命的洞穴;塑料瓶同洞穴附着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安装拆卸方便,回收方便,储运方便;洞穴附着体为棱台形,不容易产生侧翻,平稳性好;塑料瓶的平底朝上倾斜,水中的鱼食即泥沙能够沉积到洞穴内,使得洞穴内食物充裕且有泥沙层,有利于鱼的生存尤其是过冬;洞穴支撑架采用框架结构且洞穴为塑料瓶,自重轻,水流能够穿过洞穴支撑架,水阻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强杆的沿长度方向进行剖视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只画出一个第一塑料瓶、一个第二塑料瓶和洞穴附着体局部时的分体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四的第一塑料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洞穴附着体1,瓶口21,第一塑料瓶2,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指爪23,内钩物层24,外钩物层25,第一仔稚鱼穿过孔26,第一塑料瓶的瓶肩27,洞穴3,洞穴口31,成鱼洞穴32,仔稚鱼洞穴33,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4,外壳41,隔板42,种子储存腔43,海藻孢子44,加强杆5,密封腔51,第一浮子6,连接杆7,第一螺纹套71,第二螺纹套72,第二塑料瓶8,第二塑料瓶的瓶口81,第二仔稚鱼穿过孔83,第二浮子84,锥面841,第二塑料瓶的瓶肩85,扎带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包括洞穴附着体1。洞穴附着体1为通过横杆材11和竖杆材12搭建而成的四棱台形架。横杆材11和竖杆材12为圆杆。横杆材11和竖杆材12为放弃的杆子(含管子)。横杆材11和竖杆材12为塑料材质。洞穴附着体1通过塑料管搭建而成。
洞穴附着体1的四个侧面上密布有若干第一塑料瓶2。第一塑料瓶2为收集回的废弃塑料瓶。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带有螺纹(螺纹在图中没有画出)。第一塑料瓶2的内腔构成洞穴3。第一塑料瓶2的瓶底被去掉后使得底端敞开。第一塑料瓶敞开的底端构成洞穴口31。第一塑料瓶2通过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上的螺纹同洞穴附着体1螺纹连接在一起。第一塑料瓶2的底端向上倾斜。
第一塑料瓶2的中心线垂直于坠体的侧面。因为塑料瓶的瓶口的螺纹圈数较少。该设计能够使塑料瓶的瓶口上的螺纹拧入坠体的圈数最大化,连接强度好。
洞穴附着体1的顶端上连接有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4。
参见图2,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包括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耐腐性外壳41。外壳41内设有7层隔板42。隔板42从上向下分布。7层隔板42将外壳内部隔出7个密封的种子储存腔43。种子储存腔43内储存有海藻孢子44。隔板42的厚度可被相应水域的水耗费一年时间腐蚀透。
使用时,参见图1并结合图2,将洞穴附着体1和第一塑料瓶2分开运输到需要投放本发明的水域,将第一塑料瓶2螺纹连接在坠体上,然后使坠体的面积大的一端朝下将本发明投入水中,在坠体1的作用下本发明下沉到水底,一年后从上端开始数的第一层隔板42被腐蚀透、使得从上端开始数的第一个种子储存腔43中的海藻孢子44散开到本发明附近水域,在该水域内生长出海藻。第二年后从上端开始数的第二层隔板42被腐蚀透、使得从上端开始数的第二个种子储存腔43中的海藻孢子44散开到本发明附近水域,使得该水域第二年内也一定能生长出海藻。依次类推,只需第八年更换上新的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4,如此循环,即能方便地保证年年有海藻生长。当然可以通过增加海藻种子腔的层数来延长自动播种海藻的年长。本实施例仅为一个例举。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3,还包括若干加强杆5。加强杆5为柔性体。加强杆5交错成网状结构。第一塑料瓶2固定在加强杆之间的节点上。第一塑料瓶2上连接有第一浮子(第一浮子固定在第一塑料瓶的内部,在图中没有画出)。第一浮子可将第一塑料瓶2浮起。
参见图4,加强杆5内设有沿加强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51,密封腔51内填充有气体。加强杆5为可依靠自身所受的浮力浮起。
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5,还包括穿过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并连接在洞穴附着体1上的连接杆7。连接杆7上设有第一螺纹套71和第二螺纹套72。连接杆7的自由端设置有螺纹。第一螺纹套71和连接杆7位于洞穴附着体的一端上都设有可对齐的通孔。第一螺纹套71套设在连接杆7上并通过扎带9穿过上述通孔后同连接杆7固定在一起。第一塑料瓶2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套71上。第一浮子6固定在第一塑料瓶2的内表面上。
第二螺纹套72螺纹连接在连接杆7的自由端端部上。第二塑料瓶8通过瓶口上的螺纹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套72上。
第二塑料瓶8为收集回的废弃塑料瓶。第二塑料瓶8的瓶底被去掉使得底端敞开。第二塑料瓶8穿设在第一塑料瓶2内。第二塑料瓶8将洞穴3分割为成鱼洞穴32和仔稚鱼洞穴33。
成鱼洞穴32为第二塑料瓶8的内部空间。仔稚鱼洞穴33位于第二塑料瓶8和第一塑料瓶2之间。
第一塑料瓶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仔稚鱼穿过孔26。第一塑料瓶的瓶肩27上设有第一仔稚鱼穿过孔26。第二塑料瓶8的侧壁上设有第二仔稚鱼穿过孔83。第二塑料瓶的瓶肩85上设有第二仔稚鱼穿过孔83。
第二仔稚鱼穿过孔83和第一仔稚鱼穿过孔26错开。仔稚鱼能快速方便地从多个方向进入仔稚鱼洞穴33且不会在慌乱之中错误地从穿过孔离开仔稚鱼洞穴,对仔稚鱼的防护效果好。
第二塑料瓶8连接有可将第二塑料瓶浮起的第二浮子84。第二浮子84塞紧在第二塑料瓶的瓶口81内。
第二浮子84远离第二塑料瓶瓶口的一端设有锥面841。对第二浮子的生产精度要求低,生产时方便。
将第一塑料瓶第二塑料瓶组装到坠体上的方法为:将第一螺纹套71套设到连接杆7上并通过扎带8固定。将第一塑料瓶的瓶口21套到连接杆7上,转动第一塑料瓶2使第一塑料瓶2通过第一塑料瓶的瓶口上的螺纹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套71上。转动第二螺纹套72使第二螺纹套72螺纹连接到连接杆7上。将第二塑料瓶的瓶口81套到连接杆7上,转动第二塑料瓶8使第二塑料瓶8通过第二塑料瓶的瓶口上的螺纹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套72上。将第二浮子84插紧到第二塑料瓶的瓶口81内。
实施例四,同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6,第一塑料瓶2的底端设有向外弯折的指爪23。指爪23为第一塑料瓶2的侧壁分割弯曲定型而成。
指爪23的内表面设有内钩物层24。指爪23的外表面设有外钩物层25。设置钩物层能使海藻泥土等更好地附着在指爪23上,鱼类进食导致指爪上的物体晃动时物体不易从指爪上脱开而飘走,食物不飘走则不会产生鱼因去追随食物而远离鱼礁的现象,鱼在远离鱼礁处受到攻击时逃回鱼礁的时间长、鱼容易被捕猎者猎杀。故该结构对鱼的安全防护作用好。
内钩物层24和外钩物层25为通过滚花而形成的凹凸纹。

Claims (8)

1.一种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其特征在于,包括洞穴附着体和若干瓶口带螺纹且去除了瓶底的第一塑料瓶,所述洞穴附着体为杆材搭建而成的棱台形架,所述第一塑料瓶通过瓶口上的螺纹同所述洞穴附着体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底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内腔构成洞穴,所述第一塑料瓶敞开的底端构成洞穴口,所述第一塑料瓶上连接有可将第一塑料瓶浮起的第一浮子,所述框架结构的瓶洞礁还设有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所述腐透式海藻定期自动播种包包括一端开口的耐腐性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若干由可被相应水域的水耗费一年时间腐蚀破的隔板分割出的密封的种子储存腔,所述隔板沿外壳的开口端向封闭端依次分布,所述种子储存腔内储存有海藻孢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一塑料瓶的瓶口并连接在所述洞穴附着体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瓶口带螺纹且去除了瓶底的第二塑料瓶,所述第二塑料瓶通过瓶口上的螺纹同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塑料瓶穿设在所述第一塑料瓶内,所述第二塑料瓶将所述洞穴分割为成鱼洞穴和仔稚鱼洞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设有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一塑料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套上,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设有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上,所述第二塑料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套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料瓶上连接有可将第二塑料瓶浮起的第二浮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料瓶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仔稚鱼穿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瓶的底端设有向外弯折的指爪,所述指爪为所述第一塑料瓶的侧壁分割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瓶通过加强杆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结构的瓶洞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为柔性体,所述加强杆内设有沿加强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腔,密封腔内填充有气体。
CN201210535798.0A 2012-12-13 2012-12-13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Active CN103168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5798.0A CN103168716B (zh) 2012-12-13 2012-12-13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5798.0A CN103168716B (zh) 2012-12-13 2012-12-13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716A CN103168716A (zh) 2013-06-26
CN103168716B true CN103168716B (zh) 2014-07-02

Family

ID=48629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5798.0A Active CN103168716B (zh) 2012-12-13 2012-12-13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68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4102B (zh) * 2014-09-16 2016-07-1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礁
CN104920252B (zh) * 2015-05-22 2017-04-19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快速下沉式人工鱼礁
CN107343484A (zh) * 2017-08-17 2017-11-14 益阳华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蜂窝式龙虾、鳝鱼繁育器
CN107711637A (zh) * 2017-11-29 2018-02-23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海底养殖虾夷扇贝的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CN110326580B (zh) * 2019-08-02 2021-06-04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立体养殖的小龙虾打洞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6708A (en) * 1986-11-10 1988-04-12 Yoder Daniel C Portable habitat and havesting apparatus for stone crabs, lobster and crayfish
US4947791A (en) * 1988-08-19 1990-08-14 Laier James E Artificial reef system
UA73485C2 (en) * 2001-06-06 2005-08-15 Azov Branch Of South Res Inst Artificial reef for habitation of aquatic organisms
JP4489706B2 (ja) * 2006-01-23 2010-06-23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藻場増殖礁
KR20090096575A (ko) * 2008-03-08 2009-09-11 윤승환 속이 빈 도자기들이 밀집되게 붙은 세라믹 인공어초를형성하는 방법과 인공어초군락을 조성하는 방법.
US8020515B2 (en) * 2008-05-13 2011-09-20 Brad Franklin Metzler Fish habitat
CN101743919A (zh) * 2009-12-14 2010-06-23 大连水产学院 底栖水产品沉礁养殖方法及装置
RU2446682C2 (ru) * 2010-06-11 2012-04-10 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амарин Искусственная рифовая банка для разведения водных организмов
CN202396302U (zh) * 2011-12-22 2012-08-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
CN203105322U (zh) * 2012-12-13 2013-08-07 浙江海洋学院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716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5322U (zh)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CN203087263U (zh) 稳健型鱼礁
CN103168716B (zh) 框架结构的瓶洞礁
CN102972318B (zh) 一种适合于软质海底的海参底播养殖设施
AU2005302222B2 (en) Containment pens for finfish aquaculture
KR101278858B1 (ko) 외해 수중 침하식 밀폐형 가두리 양식장
CN205455363U (zh) 一种多功能华贵栉孔扇贝养殖套网笼
KR101002567B1 (ko) 해삼 양식용 인공 어초
CN103181349B (zh) 稳健型鱼礁
CN103168717B (zh) 径离式人工鱼礁
KR20100036837A (ko) 친환경 굴패각 해중림초
KR101354408B1 (ko) 외해 수중 침하식 밀폐형 가두리양식장
KR101883836B1 (ko) 해중림 조성용 조립식 구조물
KR101489428B1 (ko) 전복 가두리 양식장
CN203058081U (zh) 径离式人工鱼礁
KR101642777B1 (ko) 해상 가두리 중간 육성용 입체형 전복쉘터
KR102030965B1 (ko) 해삼의 유집과 중간육성 및 어패류 산란조성을 위한 수중복합 양식장치
JP4423512B1 (ja) 有機物漁礁及び有機物漁礁集合体
CN203087262U (zh) 轻量化人造鱼礁
JP2007159483A (ja) 稚魚(天然・放流)の成長と魚類の産卵を育む魚礁パート2
CN103181347B (zh) 轻量化人造鱼礁
CN103168714B (zh) 树束形洞群
KR101400497B1 (ko) 파군형 다층 해삼인공어초
CN203058084U (zh) 洞穴密集体
KR101613850B1 (ko) 전복 양식용 일렬식 가두리 양식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