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39166U -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39166U
CN203039166U CN 201220624666 CN201220624666U CN203039166U CN 203039166 U CN203039166 U CN 203039166U CN 201220624666 CN201220624666 CN 201220624666 CN 201220624666 U CN201220624666 U CN 201220624666U CN 203039166 U CN203039166 U CN 203039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main part
plastic cement
projection
cemen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246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永炽
郑杰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2466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39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39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391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件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件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件包括塑胶本体及安装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两侧的锁扣机构,所述塑胶本体的两外侧壁上设有扣合部,所述锁扣机构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扣合部相配合的抵接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塑胶本体与锁扣机构之间结构稳定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塑胶本体及一体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两侧的锁扣机构。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锁扣机构能够弹性扣持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以保证所述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之间对接稳定。在多次插拔之后,若所述锁扣机构或所述塑胶本体中任意一个单独损坏,则需要重新更换整个电连接器,进而不仅导致更换电连接器的工作困难,同时还导致成本较高。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件,该绝缘件的塑胶本体与锁扣机构单独设置,且所述塑胶本体与锁扣机构之间结构稳固性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件,包括塑胶本体及安装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两侧的锁扣机构,所述塑胶本体的两外侧壁上设有扣合部,所述锁扣机构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扣合部相配合的抵接部,以配合限制所述锁扣机构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进行位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一端沿所述塑胶本体对接方向延伸的对接部,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基部、与所述基部大致平行设置的扣臂以及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扣臂的连接部,以使得所述锁扣机构大致呈H型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部为自所述主体部后端沿所述塑胶本体对接方向凹陷形成的T型槽,所述抵接部为自所述基部的内侧壁向外突伸以与所述T型槽相配合的T型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T型槽向外暴露于空气中,且所述T型槽沿所述塑胶本体的对接方向逐渐变窄,所述T型块沿所述锁扣机构的插接方向亦逐渐变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部为自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向外突伸的突块,所述突块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向后延伸形成且逐渐变窄,所述抵接部为自所述基部的前端向后凹陷以收容所述突块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锁扣机构的插接方向逐渐变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沿所述塑胶本体对接方向凹陷的第一滑槽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向外突伸的第一凸块,所述抵接部包括自所述基部的内侧壁向外突伸以收容于所述第一滑槽中的第二凸块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前端沿所述锁扣机构的插接反方向凹陷以收容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凹陷的第一收容槽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底端沿竖直方向突伸于所述主体部外侧壁上的第一凸肋,所述抵接部包括自所述基部的顶端沿竖直方向突伸于所述基部内侧壁上的第二凸肋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凹陷以收容所述第一凸肋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凸肋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一凸肋临近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一凸肋的位置可对应互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向内凹陷的第一固定孔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向外突伸的第一卡块,所述抵接部包括自所述基部的内侧壁向外突伸以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的第二卡块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内侧壁向内凹陷以收容所述第一卡块的第二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结构稳固性较好,且更换方便、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上述绝缘件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件中的若干导电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通过将所述塑胶本体和所述锁扣机构单独设置,且在所述塑胶本体的两外侧壁上设置扣合部,在所述锁扣机构的内侧壁上设置与所述扣合部相配合的抵接部,从而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抵接部相配合,一方面使得所述塑胶本体和所述锁扣机构彼此限位,进而限制所述锁扣机构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进行位移,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结构稳固性;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塑胶本体或所述锁扣机构中任意一个单独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元件而不需要重新更换整个电连接器,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绝缘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绝缘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绝缘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6是图3所示绝缘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7是图3所示绝缘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8是图3所示绝缘件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9是图3所示绝缘件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0是图2所示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图11是图2所示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件10及收容于所述绝缘件10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件10包括塑胶本体11及安装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11两侧的锁扣机构12。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30。
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塑胶本体11内开设有若干收容槽用以分别收容所述第一端子20与所述第二端子30。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一端子20与所述第二端子30的形状不尽相同,因而用以收容所述第一端子20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3与用以收容所述第二端子30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4的形状也不尽相同。
所述塑胶本体11的两外侧壁上均设有扣合部15。所述塑胶本体11包括主体部111及自所述主体部111一端沿所述塑胶本体11对接方向延伸的对接部1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扣合部15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1的两外侧壁上。
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3和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4分别前后贯穿所述塑胶本体11,且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3和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4的位于所述对接部112一侧的前端均分别设置有抵挡块16,以防止所述第一端子20的前端超出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3,同时防止所述第二端子30的前端超出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4。
所述锁扣机构12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扣合部15相配合的抵接部17,以通过所述扣合部15与所述抵接部17的配合,限制所述锁扣机构12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11进行位移。所述锁扣机构12包括基部121、与所述基部121大致平行设置的扣臂123以及连接所述基部121与所述扣臂123的连接部122,以使得所述锁扣机构12大致呈H型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部17设置于所述基部121的内侧壁上。
所述塑胶本体11扣合部15与所述锁扣机构12抵接部17的配合限位方式可以有多种,本说明书将对其中六种配合限位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一: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扣合部15为自所述主体部111后端沿所述塑胶本体11对接方向凹陷形成的T型槽151。所述T型槽151向外暴露于空气中,且所述T型槽151沿所述塑胶本体11的对接方向逐渐变窄。于所述塑胶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T型槽151的内侧宽于外侧。所述抵接部17为自所述基部121的内侧壁向外突伸以与所述T型槽151相配合的T型块171。所述T型块171沿所述锁扣机构12的插接方向亦逐渐变窄。于所述锁扣机构12的宽度方向上所述T型块171的外侧宽于内侧。从而藉由所述T型槽151与所述T型块171的配合,可限制所述锁扣机构12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11进行位移。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1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上下排列的两个所述T型槽151,所述基部121的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上下排列的两个所述T型块171。
实施方式二: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扣合部15为自所述主体部111的外侧壁向外突伸的突块152。所述突块152自所述主体部111的前端向后延伸形成且逐渐变窄。所述抵接部17为自所述基部121的前端向后凹陷以收容所述突块152的凹槽172。所述凹槽172向外暴露于空气中,且所述凹槽172沿所述锁扣机构12的插接方向逐渐变宽。从而藉由所述突块152与所述凹槽172的配合,可限制所述锁扣机构12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11进行位移。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1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上下排列的两个所述突块152,所述基部121的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上下排列的两个所述凹槽172,且所述突块152为于所述塑胶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上外侧宽于内侧的T型块,所述凹槽172为于所述锁扣机构12的宽度方向上内侧宽于外侧的T型槽。
实施方式三: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扣合部15包括自所述主体部111的后端沿所述塑胶本体11对接方向凹陷的第一滑槽153以及自所述主体部111的外侧壁向外突伸的第一凸块154。所述第一滑槽153向外暴露于空气中,所述第一凸块154自所述主体部111的前端沿所述塑胶本体11对接反方向向后延伸形成。所述抵接部17包括自所述基部121的内侧壁向外突伸以收容于所述第一滑槽153中的第二凸块173以及自所述基部121的前端沿所述锁扣机构12的插接反方向凹陷以收容所述第一凸块154的第二滑槽174。从而藉由所述第一滑槽153与所述第二凸块173的配合及所述第一凸块154与所述第二滑槽174的配合,可限制所述锁扣机构12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11进行位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槽153与所述第一凸块154上下排列,且所述第一滑槽153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块154的上方;所述第二凸块173与所述第二滑槽174对应上下排列,且所述第二凸块173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174的上方。所述第一凸块154与所述第二凸块173为于所述绝缘件10的宽度方向上外侧宽于内侧的T型块,所述第一滑槽153与所述第二滑槽174为于所述绝缘件10的宽度方向上内侧宽于外侧的T型槽。
实施方式四: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扣合部15包括自所述主体部111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凹陷的第一收容槽155以及自所述主体部111的底端沿竖直方向突伸于所述主体部111外侧壁上的第一凸肋156。所述抵接部17包括自所述基部121的顶端沿竖直方向突伸于所述基部121内侧壁上的第二凸肋175以及自所述基部121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凹陷以收容所述第一凸肋156的第二收容槽176。所述第一收容槽155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76向外暴露于空气中,且所述第二凸肋175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55中。从而藉由所述第一收容槽155与所述第二凸肋175的配合及所述第一凸肋156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76的配合,可限制所述锁扣机构12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11进行位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肋156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55与所述对接部112之间,所述第二凸肋175对应所述第一收容槽155设置,所述第二收容槽176对应所述第一凸肋156设置。所述第一凸肋156与所述第二凸肋175为于所述绝缘件10的宽度方向上外侧宽于内侧的T型块,所述第一收容槽155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76均为于所述绝缘件10的宽度方向上内侧宽于外侧的T型槽。
实施方式五:请参阅图8并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四大体相同,两者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肋156自所述主体部111的顶端沿竖直方向突伸于所述主体部11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收容槽155自所述主体部111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凸肋175自所述基部121的底端沿竖直方向突伸于所述基部12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收容槽176自所述基部121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凹陷形成。综上所述,所述第一收容槽155与所述第一凸肋156临近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1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收容槽155与所述第一凸肋156的位置可对应互换。
实施方式六:请参阅图9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扣合部15包括自所述主体部111的外侧壁向内凹陷的第一固定孔157以及自所述主体部111的外侧壁向外突伸的第一卡块158。所述抵接部17包括自所述基部121的内侧壁向外突伸以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57相配合的第二卡块177以及自所述基部121的内侧壁向内凹陷以收容所述第一卡块158的第二固定孔17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1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共同围设以形成方形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157和两个所述第一卡块158,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157和两个所述第一卡块158分别呈对角线设置。从而藉由所述第一卡块158卡持于所述第二固定孔178中、所述第二卡块177卡持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57中,可限制所述锁扣机构12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11进行位移。
请参阅图10并结合图2与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0设有第一接触部21、第一尾部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1与所述第一尾部23的结合部22。所述第一接触部21包括呈平板状的第一接触片211和第二接触片2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片211与所述第二接触片212的第三接触片213,以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21大致呈U型设置。自所述第三接触片213的顶端向外撕破形成有第一悬臂214,且所述第一悬臂214朝向所述结合部22方向延伸。所述抵挡块16用以抵持所述第一接触部21,以限制所述第一端子20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3中脱落。所述结合部22与所述第一尾部23均大致呈C型设置。
请参阅图11并结合图2与图3所示,所述第二端子30包括第二接触部31以及自所述第二接触部31的一端向后延伸的第二尾部32。所述第二接触部31包括第一边311、第二边3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边311与所述第二边312的顶边313,以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31大致呈U型设置。自所述第一边311和所述第二边312的外表面分别向外撕破形成有第二悬臂33,且两个所述第二悬臂33相对且对称设置。自所述顶边31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有限位槽34,且所述限位槽34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悬臂33的上方。自所述顶边313的上表面向外撕破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尾部32方向延伸的第三悬臂35。所述第三悬臂35位于所述限位槽34的后方、靠近所述第二尾部32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尾部32自所述顶边313的后端向外延伸形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通过将所述塑胶本体11和所述锁扣机构12单独设置,且在所述塑胶本体11的两外侧壁上设置扣合部15,在所述锁扣机构12的内侧壁上设置与所述扣合部15相配合的抵接部17,从而藉由所述扣合部15与所述抵接部17的配合,一方面使得所述塑胶本体11和所述锁扣机构12彼此限位,进而限制所述锁扣机构12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11进行位移,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结构稳固性;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塑胶本体11或所述锁扣机构12中任意一个单独损坏时,只需更换损坏的元件而不需要重新更换整个电连接器100,节省了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绝缘件,包括塑胶本体及安装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两侧的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的两外侧壁上设有扣合部,所述锁扣机构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扣合部相配合的抵接部,以配合限制所述锁扣机构相对于所述塑胶本体进行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一端沿所述塑胶本体对接方向延伸的对接部,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基部、与所述基部大致平行设置的扣臂以及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扣臂的连接部,以使得所述锁扣机构大致呈H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为自所述主体部后端沿所述塑胶本体对接方向凹陷形成的T型槽,所述抵接部为自所述基部的内侧壁向外突伸以与所述T型槽相配合的T型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槽向外暴露于空气中,且所述T型槽沿所述塑胶本体的对接方向逐渐变窄,所述T型块沿所述锁扣机构的插接方向亦逐渐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为自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向外突伸的突块,所述突块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向后延伸形成且逐渐变窄,所述抵接部为自所述基部的前端向后凹陷以收容所述突块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锁扣机构的插接方向逐渐变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后端沿所述塑胶本体对接方向凹陷的第一滑槽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向外突伸的第一凸块,所述抵接部包括自所述基部的内侧壁向外突伸以收容于所述第一滑槽中的第二凸块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前端沿所述锁扣机构的插接反方向凹陷以收容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凹陷的第一收容槽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底端沿竖直方向突伸于所述主体部外侧壁上的第一凸肋,所述抵接部包括自所述基部的顶端沿竖直方向突伸于所述基部内侧壁上的第二凸肋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凹陷以收容所述第一凸肋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凸肋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一凸肋临近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一凸肋的位置可对应互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向内凹陷的第一固定孔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向外突伸的第一卡块,所述抵接部包括自所述基部的内侧壁向外突伸以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配合的第二卡块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内侧壁向内凹陷以收容所述第一卡块的第二固定孔。
10.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绝缘件以及收容于所述绝缘件中的若干导电端子。
CN 201220624666 2012-11-23 2012-11-23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9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4666 CN203039166U (zh) 2012-11-23 2012-11-23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4666 CN203039166U (zh) 2012-11-23 2012-11-23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39166U true CN203039166U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91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2466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9166U (zh) 2012-11-23 2012-11-23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391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301A (zh) * 2012-11-23 2014-06-0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301A (zh) * 2012-11-23 2014-06-0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67469U (zh) 电连接器
CN200941518Y (zh) 电连接器
CN10424194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5406235A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497411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3794915B (zh) 电源连接器
CN203536613U (zh) 插座连接器
JP3195220U (ja) 電池ボックス
CN201797120U (zh) 电连接器
CN203445319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039166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CN103840301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绝缘件
CN103311735B (zh) 卡连接器及具有该卡连接器的移动终端
CN202134683U (zh) 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
CN205985670U (zh) 转接器
CN205680874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04481191U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4103091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639020U (zh) 电连接器
CN204407560U (zh) 母接触端子、端子组合及扣合式电连接器
CN103794951A (zh) 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
CN204332885U (zh) 电器盒及电路熔断装置
CN203481479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349102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367605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