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34303U - 蒸汽吹贯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蒸汽吹贯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34303U
CN203034303U CN 201220081203 CN201220081203U CN203034303U CN 203034303 U CN203034303 U CN 203034303U CN 201220081203 CN201220081203 CN 201220081203 CN 201220081203 U CN201220081203 U CN 201220081203U CN 203034303 U CN203034303 U CN 203034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ressure
drying cylinder
paper machine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812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亲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 Di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 Di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 Di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 Di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0812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34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34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343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吹贯控制系统。该蒸汽吹贯控制系统为造纸烘缸用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的两侧分别与差压传感器相连,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维持安装于系统中的孔板两侧具有固定的压差,使得在任何烘缸蒸汽压力的运转情况下,通过孔板的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为冷凝速率的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控制方法和系统以代替压差控制和蒸汽流量控制,从而克服压差控制和蒸汽流量控制所难以解决的烘缸内冷凝水排出的问题。使蒸汽系统能始终工作在安全、稳定状态,并节约大量优质能源,为造纸企业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Description

蒸汽吹贯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属于能源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造纸业方兴未艾,大小造纸企业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造纸业又以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二次能源(例如高温高压蒸汽)为主要技术支撑,在一次能源(煤、燃油)价格不断上涨而且供应日趋紧张的今日,如何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增加产量;或者在保证现有的产量的情况下降低能耗,已经成为造纸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
造纸工艺过程中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对纸品进行烘干作业是造纸工艺流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纸张烘干的过程实际上是高温高压蒸汽与湿纸上的水分不断的进行热交换的传热过程。高温高压蒸汽通过烘缸将热量传给湿纸,在热量不断的释放以后最终凝结成水。另一方面,湿纸在获取热量后,在其表面的水分蒸发而形成蒸汽。在这样一个汽液两相不断转换的状态下完成了热量的交换,同时也完成了纸张的烘干作业。
为很好的自动完成上述的传热过程,且工作在最佳状态(系统能安全、稳定运行且高温高压蒸汽消耗最少),目前已应用的蒸汽控制系统大致有以下两种。
为了很好的自动完成上述的传热过程,并且使得造纸系统的工作在最佳状态,也就是造纸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并且高温高压蒸汽的消耗最少,目前,已经应用的蒸汽控制系统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控制系统为压差控制系统。这种压差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蒸汽供应总管以及排放管之间维持一固定的压力差,以保证烘缸内部的冷凝水被及时的排出。然而,当纸机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例如当纸机速度提高或者烘缸内压力增加时,这种压差控制系统中,烘缸内的冷凝水难以及时排出,最终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另外,当断纸时,此时烘缸内蒸汽压力降低,大量的高温高压蒸汽会排放至冷凝器,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也就是说,压差控制系统的抗烘缸内压力变化的能力极差,从而使得这种控制系统需要人进行不断的干预以维持其正常运行,并且难以进一步减低能耗。
第二种控制系统为蒸汽流量控制系统蒸汽流量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控制吹贯蒸汽通过孔板的质量流量为一固定值(吹贯蒸汽是指新鲜蒸汽进入烘缸内,未被冷凝的部分,被用作烘缸排水的载体)。吹贯蒸汽通过孔板的质量流量反应的是烘缸进汽压力和烘缸冷凝水排水压力的差。事实上,蒸汽流量控制的“固定值”只对某一特定的烘缸压力有效。原因在于,当烘缸内压力变化时,蒸汽的密度也随之变化。例如,当烘缸压力降低时,为补偿由于密度减少而造成的质量流量的降低,烘缸的压差必然增大。实际上,蒸汽流量控制需要对每一特定的操作压力(这里的操作压力是指烘缸的进汽压力)给出特定的“固定值”,其操作才能有效。另一方面,单一的孔板只能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有效,如若超过这一孔板的流量范围,势必更换不同尺寸的孔板以满足需要,这在实际操作中是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无论是压差控制系统还是蒸汽流量控制系统,当纸机的运行状态变化时,例如当烘缸内蒸汽压力降低或升高时,都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调整,使得纸机运行进入正常平稳的状态。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蒸汽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克服压差控制和蒸汽流量控制所难以解决的烘缸内冷凝水排出的问题。使得蒸汽系统能始终运行在安全、稳定状态。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将提供一种与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控制系统对应的蒸汽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
一种蒸汽吹贯控制系统,该蒸汽吹贯控制系统为造纸烘缸用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孔板的两侧分别与差压传感器相连,所述差压传感器用于维持安装于系统中的孔板两侧具有固定的压差,使得在任何烘缸蒸汽压力的运转情况下,通过孔板的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为冷凝速率的一个固定的百分比。
技术方案2.
一种蒸汽吹贯控制系统,该蒸汽吹贯控制系统为造纸烘缸用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蒸汽吹贯控制系统还包括高压蒸汽供应管、低压蒸汽供应管、热泵、孔板、汽水分离器、调节阀、液位传感器、差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差压控制器、压力控制器、液位控制器、压力指示器和纸机烘缸组;
所述高压蒸汽供应管通过热泵向所述纸机烘缸组供应高压蒸汽;
所述低压蒸汽供应管向所述纸机烘缸组供应低压蒸汽;
从所述纸机烘缸组与所述分离器连通,从所述纸机烘缸组出来的冷凝水、吹贯蒸汽两相流体能够一起进入到所述汽水分离器;
所述汽水分离器与所述孔板连通;
所述差压传感器和差压控制器组成一个差压控制回路,用于检测和控制所述孔板的差压;
所述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控制器组成一个压力控制回路,用于检测和控制纸机烘缸组的压力;所述压力指示器用于指示纸机烘缸组的压力;
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液位控制器组成一个液位控制回路,用于检测和控制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液位;
其中,所述孔板的两侧分别与差压传感器相连,所述差压传感器用于维持安装于系统中的孔板两侧具有固定的压差,使得在任何烘缸蒸汽压力的运转情况下,通过孔板的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为冷凝速率的一个固定的百分比。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机烘缸组由一个以上的纸机烘缸组成。
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固定的百分比,当纸机烘缸内蒸汽压力增加或减小,则蒸汽密度增加或减小,在所述固定的百分比的条件下,吹贯蒸汽的质量流量也会增加或减小。
技术方案5.
根据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机烘缸组由三个以上的纸机烘缸组成。
技术方案6.
一种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孔板的两侧分别与差压传感器相连,所述差压传感器用于维持安装于系统中的孔板两侧具有固定的压差,使得在任何烘缸蒸汽压力的运转情况下,通过孔板的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为冷凝速率的一个固定的百分比。
技术方案7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蒸汽吹贯控制系统是染整业用吹贯蒸汽控制系统、钢铁业用吹贯蒸汽控制系统、医药制造业用吹贯蒸汽控制系统或者酿造业用吹贯蒸汽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控制方法和系统以代替压差控制和蒸汽流量控制,从而克服压差控制和蒸汽流量控制所难以解决的烘缸内冷凝水排出的问题。使蒸汽系统能始终运行在安全、稳定状态,并节约大量优质能源,为造纸企业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吹贯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
液位传感器:LIC液位显示控制。其中L--液位,I---显示,C---控制,LT--液位传感器,LC为液位控制;
差压控制器:DPIC差压显示控制。其中DP--差压,I---显示,C---控制,DPT--差压传感器,DPC为差压控制;
压力传感器:PIC压力显示控制。其中P--压力,I---显示,C---控制,PT--压力传感器,PC为压力控制
Lsp:SP为选择控制,如果是LSP那么则是低选控制。图1中是指差压回路与压力回路输出信号比较,选择输出信号比较低的作为控制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解释说明。在这些解释说明中,并不能够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蒸汽吹贯方法及其系统,其特征在于维持安装于系统中的孔板两侧具有固定的压差,使得在任何烘缸蒸汽压力的运转情况下,通过孔板的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为冷凝速率的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原理和推导过程如下:
在一个固定的压力下,通过孔板的吹贯蒸汽质量流量qm(kg/s)与密度ρ存在如下关系:
q m = C 1 - β 4 ϵ π 4 d 2 2 Δpρ - - - ( 1 )
式中:C为孔板的流出系数;ε为孔板的可膨胀系数;β为直径比(
Figure BSA00000680193500052
d为孔板的孔径,D为孔板所在管道的内径);Δp为孔板两端的压差。由式(1)可见当孔板两端的压差Δp为一固定值时:
q m ∝ ρ - - - ( 2 )
或写成:
q m = k 1 ρ - - - ( 3 )
式中:k1为比例常数。
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在一定的压力下,烘缸内的冷凝速率
Figure BSA00000680193500055
与蒸汽密度ρ之间存在以下
关系:
Figure BSA00000680193500056
或写成:
Figure BSA00000680193500057
式中:k2为另一比例常数。比较式(3)和式(4),有下式成立:
Figure BSA00000680193500058
式中:k为又一比例常数。
由式(6)可知,蒸汽密度ρ的变化并不影响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与烘缸内冷凝速率之比,也就是说,只要在纸机运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孔板两端的压差为一固定值,则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与烘缸内冷凝速率之比始终为一常数。
当烘缸内压力增加(或减小)时,烘缸内的冷凝水的凝结速率随之增加,根据上述式(6)可知,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也以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小),从而使孔板两端压差的输出值偏离了设定值,这一偏离信号由压差控制器送给了安装于烘缸进汽管前的热泵,调节热泵的开度,从而调节吹贯蒸汽的流量,使烘缸内的排水恢复正常。因此,纸机烘缸的压差也自动地升高(或下降),使得在纸机运转情况改变时,纸机的排水系统(虹吸管)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并且不浪费蒸汽;在纸机断纸时,也无需将多余的蒸汽排到大气中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吹贯蒸汽控制技术-的特征内容。
详细的连接方式请参见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在图1中,高压蒸汽通过高压蒸汽供应管进入到热泵,并且进入到造纸机烘缸组。低压蒸汽通过低压蒸汽供应管,也进入到造纸机烘缸组。然后高压蒸汽和低压蒸汽的混合气体通过造纸机烘缸组,进入到汽水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其中汽水分离器与孔板的右侧连接,孔板的左侧连接于热泵。孔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DPT(差压传感器)连接,DPT与DPC(差压控制器)连接,通过差压控制器DPC和差压传感器DPT检测并控制孔板两侧具有固定的压差,使得在任何烘缸压力的运转情况下,通过孔板的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为冷凝速率的一个固定的百分比。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纸机烘缸组包括多个纸机烘缸,对于纸机烘缸组两侧的压力,也可以通过差压传感器DPT进行检测,以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
在图1的下方,从纸机烘缸组出来的冷凝水、吹贯蒸汽两相流体一起进入到汽水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并且汽水分离器的上部和下部与液位控制器连接,从而可以控制汽水分离器的液位。
另外,在图1中,实线和实线箭头表示了蒸汽等的走向。虚线为与检测点、传感器、控制器的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造纸机烘缸内冷凝水是影响造纸机烘缸导热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排除造纸机烘缸内的冷凝水,是降低蒸汽消耗的关键。传统的方法是依靠造纸机烘缸两端压差来控制造纸机烘缸的排水,但存在很多问题。压差控制采用一个固定的压差,不能正确判断出冷凝速率,当冷凝速率变化时不能调整冷凝水的排出,造成造纸机烘缸内冷凝水淹没或者蒸汽直接排入大气,产生蒸汽的浪费。而蒸汽吹贯控制技术能及时检测出冷凝速率变化并作出及时反馈和相应的调整。
通过采用蒸汽吹贯控制,有效排除造纸机烘缸内的冷凝水,蒸汽吹贯控制技术能够正确的预测造纸机烘缸内冷凝水的凝结速率和造纸机烘缸内虹吸管排水特性曲线。采用蒸汽吹贯技术后,造纸机烘缸内冷凝水积聚量达到最少,造纸机烘缸的传热效率达到最高,造纸机烘缸运行稳定产能提高,单位产能蒸汽消耗降低。
蒸汽吹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吹贯蒸汽,采用热泵回收吹贯蒸汽,并控制速率孔板两侧的压差,通过控制速率孔板的压差间接控制吹贯蒸汽流量与冷凝速率比例,而且这一比例在正常操作之下,所有操作压力下都是恒定的,只有当造纸机烘缸故障,或产能变化等因素引起冷凝速率变化,随之热泵调整吹贯蒸汽流量,很快又恢复到平衡。
蒸汽吹贯控制优点有:
1.单位产能蒸汽消耗低;
2.提高造纸机烘缸的产能;
3.造纸机烘缸运行稳定;
4.干燥系统维修少,维修费用低;
5.操作简便,易学易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贯蒸汽是指,进入造纸机烘缸中的蒸汽未被冷凝的部分,它是冷凝水排出造纸机烘缸的载体。关于吹贯蒸汽适用于本领域的基本概念。
关于原理再简单说明一下,主要是通过热泵来控制吹贯蒸汽通过孔板时的压差,间接的控制烘缸的冷凝水的排放,而不是控制通过孔板的蒸汽流量。系统中不凝气体通过排不凝气体孔板做到连续排放,不会造成不凝气体聚集而影响烘缸的传热。原理点是吹贯蒸汽通过速率孔板时的质量流量与冷凝速率为一个固定的百分比。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在纸机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蒸汽系统能很快自动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即在纸机运转速度提高或断纸时,烘缸内不会产生虹吸管排水动力不足而无法继续作业或不得不将优质高温高压蒸汽排放到大气中而浪费能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实施例进行了说明,这些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均是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较为明晰的了解,并不能够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常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润饰和改进应当认为这些润饰和改进被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蒸汽吹贯控制系统,该蒸汽吹贯控制系统为造纸烘缸用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孔板的两侧分别与差压传感器相连,所述差压传感器用于维持安装于系统中的孔板两侧具有固定的压差,使得在任何烘缸蒸汽压力的运转情况下,通过孔板的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为冷凝速率的一个固定的百分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蒸汽吹贯控制系统还包括高压蒸汽供应管、低压蒸汽供应管、热泵、孔板、汽水分离器、调节阀、液位传感器、差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差压控制器、压力控制器、液位控制器、压力指示器和纸机烘缸组; 
所述高压蒸汽供应管通过热泵向所述纸机烘缸组供应高压蒸汽; 
所述低压蒸汽供应管向所述纸机烘缸组供应低压蒸汽; 
从所述纸机烘缸组与所述分离器连通,从所述纸机烘缸组出来的冷凝水、吹贯蒸汽两相流体能够一起进入到所述汽水分离器; 
所述汽水分离器与所述孔板连通; 
所述差压传感器和差压控制器组成一个差压控制回路,用于检测和控制所述孔板的差压; 
所述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控制器组成一个压力控制回路用于检测和控制纸机烘缸组的压力;所述压力指示器用于指示纸机烘缸组的压力; 
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液位控制器组成一个液位控制回路用于检测和控制所述汽水分离器的液位; 
其中,所述孔板的两侧分别与差压传感器相连,所述差压传感器用于维持安装于系统中的孔板两侧具有固定的压差,使得在任何烘缸蒸汽压力的运转情况下,通过孔板的吹贯蒸汽质量流量为冷凝速率的一个固定的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机烘缸组由一个以上的纸机烘缸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吹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机烘缸组由三个以上的纸机烘缸组成。 
CN 201220081203 2012-03-05 2012-03-05 蒸汽吹贯控制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34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81203 CN203034303U (zh) 2012-03-05 2012-03-05 蒸汽吹贯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81203 CN203034303U (zh) 2012-03-05 2012-03-05 蒸汽吹贯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34303U true CN203034303U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86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8120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34303U (zh) 2012-03-05 2012-03-05 蒸汽吹贯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343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3507A (zh) * 2013-09-03 2013-12-18 张家港市胜达钢绳有限公司 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3507A (zh) * 2013-09-03 2013-12-18 张家港市胜达钢绳有限公司 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3526B (zh) 乙醇回收自动化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204585963U (zh) 一种二次利用蒸汽节能系统
CN207279601U (zh) 一种高温冷凝水回收系统
CN203034303U (zh) 蒸汽吹贯控制系统
CN206073764U (zh)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系统
CN102392383A (zh) 一种基于尾气流量检测的蒸汽冷凝水热泵系统
CN110848657B (zh) 一种控制干燥用蒸汽含水率的装置及方法
US2049050A (en) Evacuation of condensate
CN207501127U (zh) 一种锅炉排污水余热与水资源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5279058U (zh) 工艺用热设备乏汽完全回收装置
CN206837535U (zh) 一种闪蒸罐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AU2008307020B2 (en)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directly heating slurry
CN214000760U (zh) 一种瓦楞纸板蒸汽加热系统
CN104264525B (zh) 一种造纸机烘缸积水自动预警和消除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947397A (zh) 一种脱硫废水多效蒸发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305994A (zh) 一种利用管网虹吸能力的节能装置及方法
CN210206346U (zh) 一种氯乙烯尾气处理系统
CN203541475U (zh) 一种连铸机二冷室
CN220503555U (zh) 尾气流量控制系统
CN210241532U (zh) 疏放水回收装置
CN220321057U (zh) 一种无泄漏在线监测自控疏水装置
CN106440756A (zh) 蒸汽烘筒电控疏水装置
CN101717129B (zh) 一种电镀废水处理装置
CN220061458U (zh) 一种蒸汽疏水系统
CN211987143U (zh) 一种节能的苯干燥脱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