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89921U - 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89921U
CN202989921U CN 201220746624 CN201220746624U CN202989921U CN 202989921 U CN202989921 U CN 202989921U CN 201220746624 CN201220746624 CN 201220746624 CN 201220746624 U CN201220746624 U CN 201220746624U CN 202989921 U CN202989921 U CN 202989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t
main
lateral
main root
lateral r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466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7466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89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89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899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属于固定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适于固定地面物体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提供一种简便,低廉,又较为牢固的地面物体固定装置。所述人造根的构造包括主根,与主根活动连接的侧根,控制侧根活动范围的限位装置。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较容易取出,可以反复使用。所述人造根还包括控制侧根从主根表面或主根内部向外伸出的启动装置,使启动装置与主根固定在一起的锁定装置。为加强固定,还包括防倾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能牢固的固定地面物体,应用广泛。如固定线杆或告示牌,搭建了望台或空中帐篷,山体滑坡防护,固定沙袋等防汛物资,泊船,临时防盗,落差救援,固定篱笆等等。

Description

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适于固定地面物体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固定地面物体,都是采用挖坑埋桩或将桩直接砸入地下,借助桩子加以固定的方法,如固定篱笆,又如在空旷的地方防止堆高的物体滑落;或者在地下先打上地基,再将地面物体固定在该地基上,如安装较大的告示牌。这些方法,或者不牢固,或者费时费力,成本高,或者难以取出反复利用。
对现有专利文献进行了初步的检索,未发现相关专利文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又较为牢固的地面物体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较容易取出,可以反复使用的地面物体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为了便于说明,先定义几个结构名称。
主根上用于连接被固定物体的部分,称为连接部分,通常位于地上,又称上部,连接好被固定物体后,也可埋入地下。上部靠近端面的部分称为顶部,其端面称为顶端。主根用于连接侧根的部分,称为固定部分,位于地下,又称下部,下部靠近端面的部分称为底部,其端面称为末端。
限制部件活动范围的装置称为限位装置。
对侧根施加一个力,使其向主根外部伸出至设定的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启动。
使侧根启动的装置简称启动装置。
在主根表面或内部设置的能使侧根向外伸出的通道称为启动通道。
侧根未启动时靠近主根中心那一端与启动装置相接触或者连接,称为受力端;侧根远离主根中心那一端,在侧根受力后向主根外部伸出插入土地中,称为固定端。侧根通过一个轴活动的连接在主根或启动装置上,侧根可以绕该轴转动。该轴称为侧根连接轴。
根据启动装置与主根的位置关系,可将启动装置分为两类,即安装在主根表面的外启动装置,和安装在主根内部的内启动装置,而每一类根据启动装置的数量又可分为单个启动装置和多个启动装置两类。
使侧根启动,所施加的力有两种,一种是向上的拉力,一种是向下的压力。根据对侧根施加力的方式,可将启动装置分为压力启动装置和拉力启动装置。只能使用拉力的启动装置,包括一条固定在侧根靠近主根中心那一端,即受力端的绳索。既能使用压力也能使用拉力的启动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侧根受力端的连杆;或包括一种与侧根受力端相接触并对其施加力的部件,该部件称为触控部件。
固定在主根中心,用于安装多个触控部件的轴,称为中心轴。
启动装置顶部,接受人为产生的拉力或压力,称为启动端。启动装置与侧根靠近主根中心那一端接触或连接的部分,连带侧根一起运动,将侧根启动到设定的位置,称为连动端。
将启动装置定位后,用于安装锁定装置,使启动装置和主根锁定在一起的孔称为定位孔。在主根上设置的用于连接被固定物体的孔,称为安装孔。
让某一部件沿着固定的线路往复滑动的通道,称为滑道。设置在滑道内使部件在上面往复滑动的轴,称为滑动轴。
防止主根倾斜歪倒的装置称为防倾装置。
将一个部件安装在一个物体表面,或将多个部件围绕物体表面安装时,为了限制部件在物体上的移动范围,用一个框将部件和物体圈起来的装置,就是框架式限位装置。
方案一: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根的构造包括主根,与主根活动连接的侧根,控制侧根活动范围的限位装置。
所述主根是一个长方体或锥体或一根管,其表面或内部设置有能使侧根向外伸出的启动通道。
为了使主根的固定部分容易深入地下,可以将主根底部直接制作成锥体,或者单独制作一个锥体连接到主根底部。为了便于安装被固定的物体,主根的连接部分可以制作的很长,高于地面,直将被固定物体固定在上面;主根的连接部分也可以制作的很短,顶部设置安装孔,配合紧固件将被固定物体固定在上面。
所述侧根至少有1个,其剖面为矩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每个侧根都通过一个轴活动安装在主根表面或主根内部,都通过限位装置使其只能在设定的范围内活动。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销子。
此方案为基础的方案。此方案中不同实施例的侧根,都要通过在每个侧根的上下两侧,安装限位装置来控制侧根的活动范围,使其受到来自下方的力时,固定端始终向上倾斜并向主根外部伸出一部分,不与主根重合;受到来自上方的力时,固定端向外部伸出,与主根中心的距离渐远,到完全启动时最远。较佳方法是,侧根上边的限位装置,可以采用类似紧固件螺栓的销子,将侧根固定端向上倾斜并向主根外部伸出一部分时,轻轻卡住。
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不易取出,适用于长期固定的物体,例如篱笆、告示牌、防洪时固定沙袋等防汛物资。
方案二:此方案是在上述方案一中增加,控制侧根从主根表面或主根内部向外伸出的启动装置,使启动装置与主根固定在一起的锁定装置。
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销子,限位块。
所述启动装置是活动的安装在主根表面或内部,可以上下移动,与侧根靠近主根中心那一端连接或接触的只对这一端施加力的部件。
所述启动装置,如上文所述,可以分为压力启动装置和拉力启动装置。既能使用压力也能使用拉力的启动装置,包括一种活动连接侧根受力端的连杆;或包括一种与侧根受力端相接触并对其施加力的触控部件。只能使用拉力的启动装置,包括一种固定在侧根受力端上的绳索。
具体的,所述启动装置包括,安装在主根表面或内部,连接着活动的侧根,启动端高于主根顶端,可上下活动的连杆。相应的,侧根的受力端需要设置一个滑道,并通过该滑道的长度和滑道内固定在主根上的滑动轴,限制侧根的活动路线。当使用压力启动方式时,侧根的固定端向下倾斜,在侧根的下方安装限位装置,以限制侧根的最大启动范围;当使用拉力启动方式时,侧根的固定端向上倾斜,在侧根的上方安装限位装置,以限制侧根的最大启动范围。
或,所述启动装置包括,活动的安装在主根表面或内部,能在主根表面或内部上下移动,与侧根的受力端相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的一个或多个触控部件。相应的,当使用压力启动方式时,触控部件的启动端高于主根顶端,触控部件的连动端位于侧根受力端上方,侧根通过限位装置使其固定端向下倾斜;当使用拉力启动方式时,触控部件的连动端位于侧根受力端下方,触控部件的启动端避开侧根向上延伸至高于主根顶端,侧根通过限位装置使其固定端向上倾斜。
或,所述启动装置包括,安装在主根表面或内部,一端固定在侧根受力端,另一端绕过一个固定在主根上位于侧根连接轴下方的轴,穿过主根顶部的绳索,相应的,侧根通过该绳索和限位装置使其固定端向下倾斜。
或,所述启动装置包括,安装在主根表面或内部,一端固定在侧根受力端,另一端穿过主根顶部的绳索,相应的,侧根的固定端须通过限位装置向上倾斜。
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用于启动装置定位后,将启动装置和主根锁定在一起。启动装置至少有2次定位,一次是在启动侧根前,便于使主根的固定部分深入地下,一次是在启动侧根后,是为了锁定侧根,防止其受力收回。相应的,为了安装紧固件,主根上部和启动装置上部需要设置相互对应的定位孔。因为启动装置至少有2次定位,所以启动装置上的定位孔至少有2个。各定位孔之间最大的距离,为触控部件将侧根启动时在主根上的位移长度。
设计制作触控部件结构的要点是,使启动端高于或接近主根顶端,便于对其施加一个力。去掉部件上限制侧根在设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的部分,去掉对侧根施力没有作用的多余部分,形成连动端。启动时,触控部件的连动端与侧根受力端相接触,带动侧根运动至设定位置,将侧根固定。
为了便于理解触控部件的构造,下面进一步说明使用压力启动方式时,触控部件的制作和几种安装方法。
当主根为长方体,在其表面活动安装多个侧根和单个触控部件时,可以利用一根能正好套在长方体外的方管制作触控部件。将方管顶端作为启动端,使其高于主根顶端,用底部制作连动端。方法是去掉方管每个面限制侧根在设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的部分,使连动端位于侧根未启动时受力端的上方,启动时连动端只能对侧根受力端施加压力,将侧根启动到设定位置,与限位装置一起将侧根固定,即形成连动端。
在侧根处于未启动状态时,在主根顶部和触控部件上各设置一个相互对应的定位孔,用触控部件将侧根启动至设定位置,然后在触控部件上再设置一个与主根相互对应的定位孔。主根和启动装置上的定位孔最好带有内螺纹,配合紧固件,可以将启动装置在侧根启动前后,与主根较为方便的固定在一起。下述各方案中定位孔的制定与此相同。
当主根为长方体,在其表面活动安装多个侧根和多个触控部件时,多个触控部件的制作,是将上述单个触控部件的每个面拆分即可,也就是制作多个长短不一的矩形片状触控部件。安装方法是在每个触控部件的两侧安装多个紧固件,限制每个触控部件的活动范围,或用框架式限位装置将所有触控部件一起限定在主根上,使每个触控部件只能在主根表面上下活动。
当主根是一根管,在管内活动安装1个侧根和单个触控部件时,触控部件可以用一根能插在主根内与主根相配合的管型材料制作。用该管的顶端作为启动端,使之高于主根顶端;其底端作为连动端,位于侧根受力端的上方。
当主根是一根管,在管内活动安装2个或2 个以上侧根和单个触控部件时,侧根围绕主根分层安装,上下重叠排列或上下交错排列。触控部件需要用限位装置限制其活动范围,使其只能在主根内部的中心位置纵向活动。触控部件可以用一根能插在该管内的圆柱体来制作,方法是去掉圆柱体每个面限制侧根在设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的部分,去掉对侧根施力没有作用的多余部分,并使启动端高于主根顶端,使连动端位于侧根未启动时受力端的上方,启动时连动端只能对侧根受力端施加压力,将侧根启动到设定位置,与限位装置一起将侧根固定,即形成连动端。简言之,就是去掉圆柱体上对启动侧根没有作用的多余部分,使每个侧根能在设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又能在启动时受到其压力,向主根外伸出,并且能与侧根下方的限位装置一起将侧根固定。
当主根是一根管,在主根内部安装多个触控部件,要在主根内部的中心位置上固定一根轴,即中心轴。将多个触控部件以活动方式,上下垂直顺序安装在中心轴上时,单个触控部件的制作与上述方法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有两个,一是触控部件中心有一个孔,能活动的套在中心轴上。二是给每个触控部件多设置一个第二启动端。其方法是,在每个触控部件连动端上方适当位置,设置一个长方体,使各长方体与中心轴的距离不等,且其顶端在触控部件顺序安装在中心轴上时,高于主根顶端,以该长方体的顶端作为第二启动端。当某一层的触控部件运行受阻时,通过第二启动端启动未受阻的侧根。
需要说明的是,各触控部件之间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各层面的侧根须以上下交错的方式,围绕主根安装在不同层面。相应的,各触控部件的连动端也须设置成上下交错的形式,主根上调动相应的启动通道。如此,每一个触控部件控制一个层面的多个侧根,各触控部件的第二启动端又相互错开,互不限制,才能达到上述分层控制的目的。
当主根是一根管,在主根内部安装多个触控部件,还可以采用将触控部件围绕中心轴顶端对齐,可上下活动的固定在中心轴周围的方式。此时,每个侧面的侧根用一个触控部件控制,则每个侧面内的侧根,可用上下交错或重叠的方式,安装在主根的不同层面上。这种方式可以控制不同侧面的侧根。
此方案中,侧根的设置与方案一有所不同,一是未启动时整个侧根位于主根表面或主根内部;二是如上文所述,侧根的安装位置和倾斜角度受到启动装置的限制。
当使用压力启动方式时,侧根通过限位装置和或启动装置使其固定端向下倾斜;当使用拉力启动方式时,侧根通过限位装置和或启动装置使其固定端向上倾斜;为了使侧根在未启动时,呈现倾斜状态,可以用类似紧固件螺栓的限位装置将侧根轻轻卡住,也可以把主根上的启动通道设置得较窄,与侧根略为紧密的配合,卡住侧根。
下面进一步说明触控部件使用拉力启动方式时,与压力启动方式的主要区别:触控部件的连动端都位于侧根受力端下方,启动端避开侧根向上延伸高于主根顶端。
有益效果:本方案可设计成多种实施例,每种的有益效果不同。但总体来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成本低,能更为牢固的固定地面物体,又较容易取出,可以反复使用,应用广泛。如泊船,搭建了望台,空中帐篷,防汛,固定线杆或告示牌,山体滑坡防护,临时防丢失,高山救援等等。
多个启动装置的人造根可适用于地下有石块等硬物较多的复杂地形,单个启动装置的人造根,结构相对来说更简单,适用于地下没有石块等硬物或硬物很少的地形。
方案三:此方案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中,增加:防止主根倾斜歪倒的防倾装置,安装被固定物体的连接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紧固件,固定在主根顶部的片状部件。也可以将主根的地上部分延长直接作为连接装置,如固定篱笆时,可将篱笆直接固定在延长的主根上。
所述防倾装置包括固定在主根周围,位于连接装置下方,处于地表的可拆卸的片状或条状部件。防倾装置也可以埋入地下,增强防倾效果。
有益效果:能有效防止人造根受外力影响倾斜歪倒,增强了人造根的牢固性。
上述三种方案中,在主根内部安装包括侧根、启动装置等部件时,为了安装方便,可将主根纵向剖开,安装好各部件后,再将两半主根合在一起,采用紧固件固定等方式,使主根再次成为一个整体。
上述三种方案中,主根为锥体的特点是容易深入地下,可以用木材制作;主根为管的优点是,容易制作多侧根,多个启动装置,采用多种启动方式;主根为长方体的优点是,选材范围更为广泛,如可以用木材来制作。并且容易安装启动装置。为了使侧根在将主根深入地下的过程中不被外力弹出,或者减小主根深入地下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以将主根上设定的侧根活动范围加工出凹槽,使侧根位于主根表面以下,进一步的,还可以将侧根在侧根连接轴以下的部分用铁板遮盖,相应的,需要在主根上将启动装置的活动范围,设置出与侧根相对应的凹槽,使启动装置也位于主根表面以下,和对应的侧根在同一垂直平面。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一的第1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一的第1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一的第2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一的第2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一的第3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1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1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2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3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3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4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5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6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6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7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7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8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8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9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10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10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11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第12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三的第1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三的第2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省略了前面和后面的防倾装置,即条状部件82。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三的第3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根剖面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根剖面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触控部件的拉力启动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部件的框架式限定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下列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可以根据技术方案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用铁板制作多个侧根2,并分别通过侧根连接轴,即销子3L,活动的固定在用长方体制作的主根1上,并通过在每个侧根2上下两侧安装限位装置,即销子3A和3A2,控制侧根2的活动范围,使其受到下方的力时,固定端向上倾斜并向主根1外部伸出一部分,不能与主根1重合,受到来自上方的力时,固定端与主根1的中心距离渐至最远。其中,侧根上方的限位装置3A2,可以采用类似紧固件螺栓的销子,将侧根固定端向上倾斜并向主根外部伸出一部分时,轻轻卡住。
使用时,侧根2的固定端向上倾斜,用锤子等重物冲击主根1,使其固定部分深入地下。将被固定物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主根1上部的带内螺纹的安装孔7A上即可。如图2所示,如果主根受外力向上升起,则侧根2的固定端在土地的阻力下会向主根1外伸出,上升力越大阻力越大,直至侧根2完全打开被销子3A定位,此时固定端与主根的中心的距离最远,使阻力达到最大。因此主根1在上升过程中,在侧根的固定作用下会增加阻力,不易拔出,固定在地下。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主根1用管型材料制作,侧根2安装在主根1内部,在主根1上设置可以让侧根2伸出,并在设定的范围内活动的启动通道5。
当主根用管型材料制作时,为了安装侧根等内部构件,可以先将管纵向剖开,安装好侧根等内部构件后,再将两半主根合在一起,采用紧固件固定或用焊接等方法,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以下的方案中,涉及在主根内部安装侧根等部件时,均可采用此法。
实施例3: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主根1用锥体制作。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很简单,即将主根的固定部分深入地下,即可安装被固定物体。
实施例4:如图6所示,用管型材料做主根1,在主根1的侧壁两侧设置上述启动通道5,只制作一个侧根2,将其通过销子3L,活动的固定在主根1的内部,并通过在侧根2下面安装限位装置,即销子3A,使侧根2的固定端向下倾斜。启动装置即触控部件4,是一根插入主根1内部的管型材料,其顶部作为启动端并高于主根1的顶端,以便用锤子等重物来施加压力,其底部作为连动端,位于侧根2的受力端上方。
锁定装置包括紧固件T。相应的,为了安装紧固件T,要在主根1和触控部件4上设置对应的定位孔6A。确定各定位孔6A所在位置的方法是,当侧根2处于未启动状态时,在主根1顶部和触控部件4上各设置一个相互对应的定位孔6A,用触控部件4将侧根2启动至设定位置,然后在触控部件4上再设一个与主根1相互对应的定位孔6A。即触控部件上的定位孔之间最大的距离,为触控部件将侧根启动时在主根上的位移长度。图中设置了3个垂直排列的定位孔6A。其中最上方的定位孔,用于侧根未启动时锁定主根和启动装置。最下方的定位孔,用于侧根启动后锁定主根和启动装置。中间的定位孔,是用于如果侧根受阻不能完全启动时,将主根和启动装置锁定。主根和启动装置上的定位孔6A最好带内有螺纹,配合紧固件,可以将启动装置在侧根启动前后,同主根更为牢固或较为方便的锁定在一起。
下述各种方案中,锁定装置,定位孔的设置,及定位的方法与此大至相同,不再赘述。
使用方法:将侧根2置于未启动状态,在主根1和触控部件4相互对应的定位孔6A上安装紧固件T,使两者锁定在一起,然后用锤子等重物对主根1的顶端,或触控部件4的启动端施加压力,使主根的固定部分深入地下,然后再将紧固件T取出,对触控部件4施加压力,使侧根2启动到设定位置,根据触控部件4启动端的长度,即可判断出侧根2是否完全启动。侧根2完全启动后,再次通过主根1和触控部件4相互对应的定位孔6A,安装紧固件T,将主根和启动装置锁定,则侧根同时也被锁定,最后安装被固定物体即可。
下述使用方法大致略同,如无特别需要,不再一一说明。即按照如下步骤:锁定主根和启动装置,将主根的固定部分深入地下,用启动装置将侧根启动,再次锁定主根和启动装置,使侧根锁定,安装被固定物体。使用完毕,取下紧固件,去掉启动装置对侧根的阻碍,即可用力向上拔起主根,此时各侧根处于活动状态,受到上方土地的阻碍会向下逐渐收回,使主根便于取出。
图7为触控部件4将侧根2启动后,与主根1锁定在一起,并将侧根锁定的示意图,即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实施例5: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侧根2有2个,触控部件4相应发生变化。触控部件4可以用一根能插在主根内的圆柱体来制作,其结构和制作方式为,去掉圆柱体每个面限制侧根2在设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的部分,去掉对侧根施力没有作用的多余部分,并使启动端高于主根1顶端,使连动端位于侧根2未启动时受力端的上方,启动时连动端只能对侧根2的受力端施加压力,让侧根2启动,向主根外伸出至设定位置,同时和限位装置3A一起使侧根2固定。即形成连动端。简言之,就是去掉圆柱体多余的部分,使每个侧根能在设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又能在启动时受到其压力,向主根外伸出,并且能与侧根下方的限位装置一起将侧根固定。如图所示,优选方案是触控部件的纵向剖面,即主视结构剖面图呈“十字架”状。为实现方案,触控部件4还需要用限位装置10K,限制其活动范围,使其只能在主根内部的中心纵向活动。
图中的限位装置10K是2个中心带孔的圆柱限位块,分别穿过触控部件4的两端,固定在主根1的内部。使触控部件4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上下活动。
此方案中,侧根也可以用4个,即可在图中主根的前面和后面各加一个侧根,同时在触控部件4上增加相对应的连动端即可。
实施例6:如图9所示,此实施例是实施例5的延伸,即不同之处在于以上下交错或重叠的方式,在主根的不同层面上安装了多个侧根。图9只给出了多个侧根2以上下重叠的方式,围绕主根1安装在不同层面上的示例,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侧根,也可以采用上下交错的形式,围绕主根安装在不同层面上,只要在制作触控部件时,将触控部件各层次的连动端也上下交错的设置,与侧根相对应,在主根上设置相应的启动通道即可。图10为侧根启动后的状态图,即工作状态示意图。启动装置的结构和制作方法,可参照实施例5,结合图9,即可很容易的得出,不再赘述。
实施例7:如图11所示,主根1为长方体,在其表面活动安装4个侧根2和1个触控部件4。为了容易将主根的固定部分深入地下,主根末端制成锥体Y。侧根2的构造和安装同实施例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每个面只安装一个侧根2,在每个侧根2的连接轴3L的下方,只用一个销子3A2,限制其活动范围,并使侧根2的固定端向下倾斜的同时,轻轻将其卡住。另外,整个侧根2都位于主根1表面。
触控部件4用一根能正好套在主根1外的方管制作而成。方管顶端作为启动端,使其高于高于主根1的顶端,用底部制作连动端,方法是去掉方管每个面限制侧根2在设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的部分,使连动端位于侧根2未启动时受力端的上方,启动时连动端只能对侧根2受力端施加压力,将侧根2启动到设定位置,与限位装置,即销子3A2,一起将侧根2固定,就形成连动端。
实施例8:如图12所示,主根1为长方体,在其每个侧面的表面活动安装1个侧根2和1个触控部件。触控部件的制作,是将实施例7中的单个触控部件4的每个面拆分,即成4个独立的触控部件。在主视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长短不一的触控部件41和42。总之,就是制作多个长短不一的矩形片状触控部件。其安装方法是在每个触控部件的两侧安装多个紧固件T1,限制每个触控部件的活动范围,或如图30所示,用框架式限位装置K将所有触控部件4一起限定在主根1上,使每个触控部件只能在主根表面上下垂直活动。
实施例9: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主根1为长方体时,可以在其每个侧面的表面,上下安装多个侧根2和1个触控部件4。根据实施例8,结合图13,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安装方法显而易见,不再赘述。
图14为侧根启动状态图。如图所示,与实施例8一样,本实施例因为应用了4个启动装置,即触控部件4,所以能使主根应对复杂的地下情况,当主根1的一个面遇到石头等硬物无法启动侧根2时,其它侧面的侧根2仍然可以启动。
实施例10:如图15所示,与实施例6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有四点,一是将主根底部制成锥体Y,使主根的固定部分更容易深入地下。二是每个层面的侧根2都有自己的启动装置,即单独的触控部件,各触控部件上下垂直活动安装在一个轴上。三是不同层面的侧根2须以上下交错的方式,围绕主根1安装,且层与层之间的距离相等。图中列举了3个触控部件,从上至下分别为触控部件41,触控部件42,触控部件43。四是触控部件的结构略有变化。
单个触控部件4的制作方法大至与实施例5描述的方法相同,主要不同之处有三个,一是触控部件中心有一个孔,能活动的套在中心轴10上。二是中心轴10通过限位装置10K2,固定主根1内部的中心位置上,在中心轴上安装一个限位装置3A。其位置是在最底部的触控部件43的下面,并且与最底部的触控部件43的距离为,触控部件将侧根启动时在中心轴上的位移长度;三是给每个触控部件多设置一个第二启动端。其方法是,在每个触控部件连动端上方的适当位置,固定一个长方体F,使各长方体与中心轴的距离不等,且其顶端在触控部件顺序安装在中心轴10上时,高于主根1的顶端,以该长方体的顶端作为第二启动端。
因为侧根上下是交错安装,因而各触控部件的第二启动端,相互错开,互不限制,使各触控部件可以垂直顺序安装在中心轴10上。触控部件之间应留有适当的距离,以便于启动侧根时,判断哪一层的侧根受阻打不开,可以用侧根的受力端支撑触控部件来保持适当的距离,则主根上的启动通道的宽度应该设置得较窄,与侧根略为紧密的配合。
图中,限位装置10K2是1个中心有孔的圆柱限位块,因为只用1个,所以比限位块10K长,其中心穿过中心轴10,并与中心轴10紧密配合,固定在主根1的底部。
使用时,将以所有触控部件上下垂直顺序套在主根的中心轴10上,用紧固件T通过定位孔6A将触控部件41和主根1锁定在一起,用锤子等重物对主根顶部或触控部件41施加压力,使主根1的固定部分深入地下,松开紧固件T,再次敲击触控部件41,如果能下行至设定的位置,则说明侧根全部启动,再次将紧固件T安装并紧固,使侧根锁定无法收回,然后安装被固定物体即可。若触控部件41没有下行至设定的位置,说明某一层面的侧根受阻打不开,通过第二启动端的高度,即可判断是哪一层的侧根受阻打不开。此时,可以用工具,如扳手转动长方体F,使触控部件的连动端离开侧根的受力端,让该触控部件向下运动,放弃打开这一层面侧根,即可继续通过冲击的方式打开其它层面的侧根。如图16所示,最底部那一层的侧根打不开,转动长方体F,使触控部件43下行至限位装置3A,使其它触控部件可以继续向下移动,打开相对应的侧根。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触控部件无法旋转,可直接通过其它触控部件的第二启动端对侧根施力,将其启动。这种方式,需要在每个第二启动端所在的长方体上,和主根1上设置备用的对应定位孔6A2。启动未受阻的侧根后,通过第二启动端下方的备用定位孔6A2,和主根上对应的备用定位孔6A2及紧固件,将触控部件锁定,实现分层控制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直接利用第二启动端对侧根施力的方式,触控部件之间的距离,应设置成触控部件启动侧根时在中心轴上的位移距离。也就是说距离要比上述间接利用第二启动端时的距离大很多。两种方式不能同时使用。触控部件要根据所选择的方式来设置。而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间接利用第二启动端的方式,容易使所有未受阻那些层面的侧根启动,但受转动控制受阻层面侧根的触控部件费力;直接利用第二启动端的方式,启动未受阻层面的侧根时,会产生应力。
使用完毕,松开紧固件T,去掉启动装置对侧根的阻碍,即可用力向上拔起主根,此时各侧根处于活动状态,受上方的土地阻碍会向下逐渐收回,使主根便于取出。
如上所述,此方法实现了分层控制侧根的目的。
当主根是一根管,在管内活动安装多个侧根和多个触控部件时,触控部件还可以采用围绕中心轴顶端对齐,可上下活动的固定在中心轴周围的方式。此时,每个侧面的侧根用一个触控部件控制,则每个侧面内的侧根,可用上下交错或重叠的方式,安装在主根的不同层面上。相应的,需要把触控部件制作出对应的连动端;在主根上为侧根设置对应的启动通道。这种触控部件的具体制作安装方式,可参考上述“当主根为长方体,在其表面活动安装多个侧根和多个触控部件”的方法,不再赘述。
实施例11:如图17所示,与实施例10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启动装置改用绳索4S。这样,每一个侧根都有一个对应的启动装置。把绳索4S的一端固定在侧根2的受力端,另一端绕过一个位于侧根2的连接轴3L下方的定位装置,即销子3D,穿过主根顶部的限位装置10K3中部的孔,限制在主根1外部。通过在每个侧根2的下方侧安装限位装置,即销子3A,限制其活动范围。
限位装置10K3是固定在主根顶部的中心有孔的限位块。
使用时,对主根的顶端施加压力,使其固定部分深入地下,然后,拉动每根绳索,将侧根启动后,再将绳索通过紧固件T固定在主根的顶部。使用完毕后,将每根绳索松开,即可向上拔出主根。
图18是侧根启动时的状态,即工作状态示意图。
实施例12:如图19所示,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把绳索4S的一端固定在侧根2的受力端,另一端直接穿过主根1顶部的限位装置10K中部的孔,限制在主根1外部。通过在每个侧根2的上下两侧安装限位装置,即销子3A2和3A,限制其活动范围。其中,侧根2上边的销子3A2,采用类似紧固件螺栓的销子,将侧根2固定端向上倾斜并向主根外部伸出一部分时,轻轻卡住。当然也可以采用,通过主根1上的启动通道5夹持侧根的方式来控制其倾斜状态。
实施例13: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0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启动装置改用与侧根2活动连接的连杆4L。并且使用拉力启动方式。连杆4L通过固定在主根1顶部的限位装置10K3,和固定在主根1底部的限位装置10K,限制在主根内部,并且可以上下垂直活动。连杆4L高于主根的顶端,且顶部设有连接孔6N,以便对其施加拉力。侧根2的受力端,通过侧根连接轴3L,活动的固定在连杆4L上。侧根2的受力端还设置有一个滑道2H,并通过该滑道2H的长度,和固定在主根上的位于滑道内的滑动轴3A3,限制侧根2的活动路线。侧根2的固定端向上倾斜。在每个侧根的上方设置一个定位销子3A,限制侧根的最大启动范围。
图21为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参考图。
实施例14: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3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压力启动方式。侧根2的固定端向下倾斜,则在侧根2的下方安装限位装置,以限制侧根的最大启动范围。
实施例15:如图23所示,与实施例14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侧根2的活动范围,由连杆4L直接控制,即连杆4L既是启动装置,也是限位装置。因而既可使用拉力的启动方式,也可以同时使用压力的启动方式。使用哪方式,在将主根深入地下之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将连杆与主根锁定,然后就可以将主根固定部分深入地下,启动侧根,安装被固定物体了。
实施例16:如图2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主根末端制成锥体Y,并且安装被固定物体的连接装置,即固定在主根1顶部的片状部件71,该片状部件71上面设置有内螺纹孔72,以便使用紧固件连接被固定物体;还增加了防止主根1倾斜的防倾装置,即固定在主根1周围,位于连接装置71下方,处于地表的可拆卸的片状部件81。防倾装置也可以埋入地下,增强防倾效果。
实施例17:如图2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16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防倾装置,由片状部件换成固定在主根1周围,位于连接装置71下方,处于地表的可拆卸的条状部件82。
图中省略了前面和后面的防倾装置,即条状部件82。
实施例18:如图26所示,与上述实施例16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将主根1的地上连接部分延长,取代连接装置71,将被固定物体直接固定在上面。如固定篱笆时,可将篱笆直接固定在延长的主根上。
实施例19: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了侧根2剖面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的示例。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人造根上升的阻力,增强了人造根整体的固定性能。图28为侧根启动状态示意图。侧根的详细构造,根据图示即可知晓,但不限于图中给出的构造,使用方法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在赘述。
实施例20:启动装置,如技术方案所述,根据使用力的方式,可以分压力启动装置和拉力启动装置。上文已经给出了只能使用拉力的启动装置,即绳索的实施例。也给出了启动装置为连杆时,使用压力或使用拉力的实施例。还给出了,启动装置为触控部件时,使用压力的实施例。下面再给出启动装置为触控部件时,使用拉力启动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29所示,与图9,即实施例6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触控部件4的连动端位于侧根2受力端的下方,侧根2通过限位装置,即销子3A2使其固定端向上倾斜时,轻轻卡住。
这是多侧根,单个触控部件使用拉力方式的实施例。多侧根,多个触控部件,以及单侧根,单个触控部件,使用拉力的方式与此大至相同,即:触控部件的连动端位于侧根受力端下方,触控部件的启动避开侧根向上延伸高于主根的顶端,侧根固定端需要向上倾斜,可以在其上方设置限位装置,即类似螺栓的销子,将侧根卡住,也可以把主根上的启动通道设置得较窄,与侧根略为紧密的配合,将侧根卡住。具体实施例不在赘述。
固定大型物体,例如大型告示牌,可以同时安装多个人造根,扩大固定面积,增强固定效果。
本发也可以安装在水下,用于固定水面或水中的物体。如固定水中的桥墩。

Claims (8)

1.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根的构造包括:主根,与主根活动连接的侧根,控制侧根活动范围的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根是一个长方体或锥体或一根管,其表面或内部设置有能使侧根向外伸出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根至少有1个,其剖面为矩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每个侧根都通过一个轴活动安装在主根表面或主根内部,都通过限位装置使其只能在设定的范围内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销子,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侧根从主根表面或主根内部向外伸出的启动装置,使启动装置与主根固定在一起的锁定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装置是活动的安装在主根表面或内部,可以上下移动,与侧根靠近主根中心那一端连接或接触的只对这一端施加力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紧固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止主根倾斜歪倒的防倾装置,安装被固定物体的连接装置;
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紧固件,固定在主根上部的片状部件;
所述防倾装置包括固在定主根周围,位于连接装置下方,处于地表的可拆卸的片状或条状部件。
CN 201220746624 2012-12-31 2012-12-31 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89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46624 CN202989921U (zh) 2012-12-31 2012-12-31 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46624 CN202989921U (zh) 2012-12-31 2012-12-31 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89921U true CN202989921U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61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4662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89921U (zh) 2012-12-31 2012-12-31 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899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5790A (zh) * 2018-08-03 2018-11-06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新型挤扩抗拔桩倒伞骨锥形成孔器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5790A (zh) * 2018-08-03 2018-11-06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新型挤扩抗拔桩倒伞骨锥形成孔器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4810B2 (en) Ground mounting assembly
US107042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ecting tower with hydraulic cylinders
CN101545462B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重力式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
KR101879141B1 (ko) 태양광 발전 장치용 기초 보강 구조물
CN202689031U (zh) 深基坑支护挡墙
CN203034446U (zh) 属于固定装置的人造根
CN109024562A (zh) 一种分级推进的大直径长预制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KR101217233B1 (ko) 친환경 울타리 및 그 설치 방법
KR101484258B1 (ko) 에이치빔 변형방지용 스티프너
CN110011599B (zh) 接地安装组件
CN113136875B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2989921U (zh) 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
CN101148888B (zh) 气压沉箱锚桩自主纠偏装置
CN103898906A (zh) 用于固定物体的人造根
WO2015152826A1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multi-section suction caisson
CN208533542U (zh) 一种采用三级梯次联合体系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18597166U (zh) 松软地基防护装置
CN216108605U (zh) 一种桩板式挡土墙
CN110792095B (zh) 一种多桩承台-螺旋锚复合基础
RU83780U1 (ru) Свая забивна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е погружения
CN204385762U (zh) 一种岩石锚杆基础结构
CN201620514U (zh) 一种自锁式挡土块
CN205894088U (zh) 一种锚管和槽钢桩结合的土钉墙支护结构
CN104831748A (zh) 一种墙体及其快速简易的串接施工方法
CN213329047U (zh) 一种岩土工程单侧隔离基坑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