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49683U - 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49683U
CN202949683U CN 201220577561 CN201220577561U CN202949683U CN 202949683 U CN202949683 U CN 202949683U CN 201220577561 CN201220577561 CN 201220577561 CN 201220577561 U CN201220577561 U CN 201220577561U CN 202949683 U CN202949683 U CN 202949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cavity
cooler
cooling
framework
vibrating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775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乐平
张雨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7756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49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49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496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器,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框架和冷却单体。所述框架包括围成收容收容空间的侧边,所述框架中间设有一挡壁并将所述框架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冷却单体包括第一冷却单体和与所述第一冷却单体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二冷却单体。所述第一冷却单体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振动系统和第一磁路系统,所述侧边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收容腔包括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相通的第二出风口。与相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的整体厚度小,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器,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小型电子设备中用来散热降温的冷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电子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其体积也越来越小,特别是小型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掌上电脑、PSP游戏机等。而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会存在长时间工作后设备温度升高的问题,电子设备内的元器件温度过高时则会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一般的电子设备中都会装设有用于冷却其元器件的冷却器,最常见的冷却器即冷却风扇,冷却风扇向电子设备内吹风,以降底电子设备工作时的温度以达到冷却电子设备的目的。 
然而,相关技术的冷却风扇体积较大,功耗较高,不适合运用在小型或微形的电子设备中。而且,相关技术的冷却风扇若长时间工作后易贴附很多灰尘,使得所述冷却风扇工作时发出噪声,进而导致其使用周期短。 
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冷却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整体厚度小,功耗小的冷却器。 
根据上述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冷却器,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框架和固定收容在所述框架内的冷却单体。所述框架包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侧边,所述框架中间设有一挡壁,所述挡壁将所述框架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冷却单体包括固定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冷却单体和固定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并与所述第一冷却单体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二冷却单体,所述第一 冷却单体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振动系统和第一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振膜和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磁碗和收容在所述第一磁碗内的第一磁钢。所述侧边包括围成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侧边和围成所述第二收容腔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侧边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相通的第二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碗包括第一底壁和由所述第一底壁垂直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通的第一泄压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膜的中央位置远离所述第一磁路系统的一面贴设有第一硬膜。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钢上贴设有第一极芯。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膜的工作频率不高于200Hz。 
优选的,所述第一硬膜为铜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单体和所述第二冷却单体的工作频率相同,相位相反。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冷却器整体厚度小,功耗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沿图1的A-A线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冷却器10,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框架1和固定收容在框架1内的冷却单体(未标号)。框架包围成收容空间的侧边(未标号),框架1中间设有一挡壁4,挡壁4将框架1分隔成第一收容腔11和第二收容腔12。冷却单体包括固定收容在第一收容腔11的第一冷却单体2 和固定收容在第二收容腔12的并与第一冷却单体2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二冷却单体3。第一冷却单体2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的第一振动系统21和第一磁路系统22,第一振动系统21包括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的第一振膜211和驱动第一振膜211振动的第一线圈212,第一磁路系统22包括固定在第一收容腔11的第一磁碗221和收容在第一磁碗221内的第一磁钢222。本实用新型冷却器10的第一冷却单体2的结构实际上与扬声器结构类似,即第一磁碗221与第一磁钢222之间会形成第一磁间隙223,第一线圈212则悬置在第一磁间隙223内。 
本实用新型冷却器10其第二冷却单体3与第一冷却单体2的结构是一样的,因此,第二冷却单体3也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二收容腔12的第二振动系统31和第二磁路系统32,第二振动系统31包括固定在第二收容腔12的第二振膜311和驱动第二振膜311振动的第二线圈312,第二磁路系统32包括固定在第二收容腔12的第二磁碗321和收容在第二磁碗321内的第二磁钢322。第二磁碗321与第二磁钢322之间会形成第二磁间隙323,而第二线圈312则悬置在第二磁间隙323内。 
上述结构使得第一振膜211、第一收容腔11和第一磁碗221共同围成第一造风腔(未标号),即第一振膜211和第一磁碗221相当于第一收容腔11的上、下盖板,从而三者围成第一造风腔。同理,第二振膜311、第二收容腔12和第二磁碗321共同围成第二造风腔(未标号)。 
侧边包括围成第一收容腔11的第一侧边111和围成第二收容腔12的第二侧边121,第一侧边111上开设有与第一收容腔11相通的第一出风口1111。第二侧边121上开设有与第二收容腔12相通的第二出风口1211。也即,第一出风口1111与第一造风腔相通,第二出风口1211与第二造风腔相通。 
当给本实用新型冷却器10通电时,第一线圈212和第二线圈312得电后分别使第一磁路系统22和第二磁路系统32各自形成磁场,磁场使得第一线圈212和第二线圈312分别驱动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311振动,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311的振动则分别压缩第一造风腔和第二造风腔 内的气体,被压缩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一出风口1111和第二出风口1211被压出并形成气流。因此冷却器10持续吹出空气形成气流,可以为其它小型电子设备提供散热冷却功能。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第一冷却单体2和第二冷却单体3的工作频率相同,相位相反,即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311二者的工作频率相同,相位相差180度。 
更优的,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311的工作频率皆不高于200Hz。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器10工作时声音很低。而又因为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311的工作频率相同,相位相反,二者产生的噪音和振动相互抵消,使得冷却器10工作时静音效果更好。当然,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311的工作频率不相同也是可行的。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碗221包括第一底壁2211和由第一底壁2211垂直延伸的第一侧壁2212,第一侧壁2212上开设有与第一出风口1111相通的第一泄压口2212a。又因为第一冷却单体2与第二冷却单体3结构相同,因此第二磁碗321也包括第二底壁3211和由第二底壁3211垂直延伸的第二侧壁3212,第二侧壁3212上开设有与第二出风口1211相通的第二泄压口3212a。第一泄压口2212a和第二泄压口3212a的开设其实是为了能让第一造风腔和第二造风腔内的气体被压缩后能更顺利的通过第一出风口1111和第二出风口1211被压出形成气流。 
另外,本实用新型冷却器10中,第一磁钢222上贴设有第一极芯224,第二磁钢322上同样贴设有第二极芯324。第一极芯224和第二极芯324的增设分别提高了第一磁路系统22和第二磁路系统32的驱动力,进而增强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311的振动力度,也即可增强了第一造风腔和第二造风造内的气流输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器10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 
更优的,第一振膜211的中央位置远离第一磁路系统22的一面还贴设有第一硬膜213,第二振膜311的中央位置远离第二磁路系统32的一面也贴设有第二硬膜313。所谓硬膜,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刚性比振膜刚性高的膜片,而且其材料为非导磁材料。第一硬膜213和第二硬膜313的设置 可以分别调整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311的谐振频率,而且,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311振动时为球面形曲面,第一硬膜213和第二硬膜313的设置则可将球面形曲面压成球台面,从而可增加第一造风腔和第二造风腔的腔体体积变化度,提高气流输出量,提高冷却效果。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硬膜213和第二硬膜313皆为铜片。当然,硬膜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其它膜片,但其原理都一样。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器整体厚度小,散热冷却效果好,能使用在各种小型电子设备中为其散热冷却,冷却器使用交流电信号,功耗小,而且工作时第一、第二冷却单体的频率相同,相位相反,使得冷却器的静音效果更优,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框架和固定收容在所述框架内的冷却单体,所述框架包围成所述收容空间的侧边,所述框架中间设有一挡壁,所述挡壁将所述框架分隔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冷却单体包括固定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冷却单体和固定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并与所述第一冷却单体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二冷却单体,所述第一冷却单体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振动系统和第一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振膜和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磁碗和收容在所述第一磁碗内的第一磁钢,所述侧边包括围成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侧边和围成所述第二收容腔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通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侧边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相通的第二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碗包括第一底壁和由所述第一底壁垂直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通的第一泄压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的中央位置远离所述第一磁路系统的一面贴设有第一硬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钢上贴设有第一极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的工作频率不高于200Hz。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膜为铜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单体和所述第二冷却单体的工作频率相同,相位相反。
CN 201220577561 2012-11-05 2012-11-05 冷却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49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77561 CN202949683U (zh) 2012-11-05 2012-11-05 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77561 CN202949683U (zh) 2012-11-05 2012-11-05 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49683U true CN202949683U (zh) 2013-05-22

Family

ID=48425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7756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49683U (zh) 2012-11-05 2012-11-05 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4968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736A (zh) * 2014-05-12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加速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803655B2 (en) 2014-05-12 2017-10-31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Airflow accelera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364500A (zh) * 2018-04-09 2019-10-22 中原大学 微型散热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736A (zh) * 2014-05-12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加速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803655B2 (en) 2014-05-12 2017-10-31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Airflow accelera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5101736B (zh) * 2014-05-12 2019-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加速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364500A (zh) * 2018-04-09 2019-10-22 中原大学 微型散热系统
CN110364500B (zh) * 2018-04-09 2020-12-08 中原大学 微型散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69324U (zh) 发声器
CN203574855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5051863U (zh) 长冲程动圈式扬声器
AU2011250690B2 (en) Speaker having a horizontal former
CN202818588U (zh) 扬声器
CN202949683U (zh) 冷却器
US20160366509A1 (en) Electro-acoustic Device
US9723398B2 (en) Speaker
CN204069319U (zh) 发声器件
CN202135304U (zh) 被动辐射器
CN201227623Y (zh) 压电驱动振动器
CN202111838U (zh) 共振音箱
CN202210328U (zh) 双面压电陶瓷报警器
CN202652803U (zh) 冷却器
JP3175125U (ja) 固定装置を備えた振動スピーカ
CN102523726B (zh) 冷却器
CN202602883U (zh) 带双振子的三合一振动扬声器
CN205123969U (zh) 一种带无源辐射器的音箱
CN205081961U (zh) 发声器件
CN204069244U (zh) 电声器件
CN203883973U (zh) 三向式车用音响
CN202043276U (zh) 一种组合式无指向宽带平面扬声器
CN203039895U (zh) 发声器件
CN105142084A (zh) 平板扬声器
CN109874092A (zh) 一种新型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05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Ang Mo Kio 65 Street No. 10 techpoint Building 1 floor, No. 8

Co-patentee after: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Wujin Nanxiashu town Jiangsu city Changzhou province 213167

Co-patentee befor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befor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