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17655U -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 Google Patents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17655U
CN202917655U CN 201220520780 CN201220520780U CN202917655U CN 202917655 U CN202917655 U CN 202917655U CN 201220520780 CN201220520780 CN 201220520780 CN 201220520780 U CN201220520780 U CN 201220520780U CN 202917655 U CN202917655 U CN 202917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terminal
wi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nductive sleeve
distribu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207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小飞
付茂金
汤久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Ruichi Guoti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uat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Ruichi Guoti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uat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Ruichi Guoti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uat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rp filed Critical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to CN 20122052078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17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17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176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端子,其中,该固定端子包括导电套、具有第一外螺纹的内固定件和具有第二外螺纹的外固定件,所述导电套包括具有第一螺纹孔的内侧端和具有第二螺纹孔的外侧端,所述内固定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孔中,所述外固定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孔中。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固定端子的电源箱。所述固定端子包括与导电套螺纹配合的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通过内固定件可以将导线固定在固定板的内侧,通过外固定件可以将电子元件固定在固定板的外侧。需要更换导线时,拆除内固定件即可,需要更换电子元件时拆除外固定件即可,二者不会相互影响。

Description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导线的固定端子和一种包括该固定端子的配电箱。
背景技术
该配电箱内设置有固定板、元件固定端子、电子元件(例如,开关、防雷模块等)、电源线和导线,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外侧,所述电子元件通过所述元件固定端子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外侧,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固定板内侧,且所述导线将所述元件固定端子和所述电源线电连接。
目前的元件固定端子的结构与螺栓相似,固定端子可以穿过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导线连接在元件固定端子位于所述固定板内侧的部分上,而电子元件则连接在元件固定端子位于所述固定板外侧的部分上。如果固定板外侧的电子元件发生损坏或者固定板内侧的导线发生损坏,需要将松动固定端子,更换损坏的电子元件或导线。但是,如果需要更换导线,则必须先将固定板外侧的电子元件同时拆除,而如果需要更换电子元件,固定板内侧的导线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如何防止更换导线或电子元件中的一个时影响到导线或电子元件中的另一个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端子和一种包括该固定端子的配电箱。在利用该固定端子固定电子元件和导线的配电箱中,当电子元件或导线中的一者发生故障需要给更换时,不会影响到电子元件或导线中的另外一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固定端子,其中,该固定端子包括导电套、具有第一外螺纹的内固定件和具有第二外螺纹的外固定件,所述导电套包括具有第一螺纹孔的内侧端和具有第二螺纹孔的外侧端,所述内固定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孔中,所述外固定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孔中。
优选地,所述导电套上还形成有沿该导电套径向贯穿该导电套的导线孔。
优选地,所述内固定件包括第一顶丝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顶丝位于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中,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中。
优选地,所述外固定件包括第二顶丝和螺母,所述第二顶丝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导电套,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顶丝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固定端子包括绝缘帽,该绝缘帽设置在所述外固定件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互相贯通。
作为一种配电箱,该配电箱包括固定板、元件固定端子、电子元件、电源线和导线,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外侧,所述电子元件通过所述元件固定端子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外侧,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固定板内侧,且所述导线将所述元件固定端子和所述电源线电连接,其中,所述元件固定端子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固定端子,所述电子元件通过所述外固定件与所述导电套电连接,所述导线通过所述内固定件与所述导电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配电箱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电子元件固定电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顶丝穿过所述连接孔,以利用所述螺母将所述连接件抵靠在所述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电子元件包括防雷模块,该防雷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元件固定端子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并且所述防雷模块通过所述元件固定端子与所述导线电连接,所述防雷模块的输出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配电箱包括输入固定端子和输出固定端子,该输入固定端子和输出固定端子均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固定端子,所述电源线包括电源输入线和电源输出线,所述电源输入线通过所述输入固定端子的外固定件与该输入固定端子的所述导电套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线通过所述输出固定端子的所述外固定件与该输出固定端子的所述导电套电连接,所述导线依次将所述输入固定端子、所述元件固定端子和所述输出固定端子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固定端子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出固定端子电连接,且中部穿过所述元件固定端子的所述导线孔以与所述元件固定端子的所述导电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元件固定端子的所述第一顶丝和所述元件固定端子的所述第二顶丝将所述导线夹持在所述导线孔中。
优选地,该配电箱还包括第一弹性垫圈,该第一弹性垫圈位于所述导电套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顶丝和所述导线之间;和/或该配电箱还包括第二弹性垫圈,该第二弹性垫圈位于所述导电套内,且位于所述第二顶丝和所述导线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子元件还包括开关,该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元件固定端子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雷模块电连接。
所述固定端子包括与导电套螺纹配合的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通过内固定件可以将导线固定在固定板的内侧,通过外固定件可以将电子元件固定在固定板的外侧。需要更换导线时,拆除内固定件即可,需要更换电子元件时拆除外固定件即可,二者不会相互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端子的装配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固定端子的分解图;
图3是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端子固定导线和电子元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示意图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雷箱的固定板的外侧的示意图;和
图6所示的是图5中所示的防雷箱的固定板的内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导电套           12     内固定件
13     外固定件         14     绝缘帽
15     导线孔           16     第一弹性垫圈
17     第二弹性垫圈     20     固定板
30     导线             40     电子元件
41     防雷模块         42     开关
50     电源线           51     电源输入线
52     电源输出线       60     连接件
10a    元件固定端子     10b    输入固定端子
10c    输出固定端子     11a    第一螺纹孔
11b    第二螺纹孔       12a    第一顶丝
12b    螺栓     13a    第二顶丝
13b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图3和图4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并且,在图5中展示的固定板的外侧,在图6中展示的是固定板的内侧。
如图1和图2中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固定端子,其中,该固定端子包括导电套11、具有第一外螺纹的内固定件12和具有第二外螺纹的外固定件13,导电套11包括具有第一螺纹孔11a的内侧端和具有第二螺纹孔11b的外侧端,内固定件1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螺纹孔11a中,外固定件13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螺纹孔11b中。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在利用图1中所示的固定端子固定导线30和电子元件40时,将所述固定端子的导电套11固定设置在固定板20上,并使第一螺纹孔11a位于固定板20的内侧,使第二螺纹孔11b位于固定板20的外侧。利用内固定件12将导线30固定在固定板20的内侧,利用外固定件13将电子元件40固定在固定板20的外侧。应当理解的是,内固定件12、外固定件13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由于内固定件12和外固定件13互相独立,因此,当通过拆卸内固定件12来更换导线30时,不会影响到固定在固定板20外侧的电子元件40;当通过拆卸外固定件13来更换电子元件40时,不会影响到固定在固定板20内侧的导线30。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端子来固定导线30和电子元件40时,一旦导线30或电子元件40中有一者发生故障需要更换,都可以方便的对发生故障的一者进行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导线30与导电套11电连接。如图3中所示,可以在导线30的一端设置具有连接孔的接线端子,内固定件12可以形成为螺栓。将与导线30电连接的接线端子套在内固定件12上,然后将内固定件12拧入第一螺纹孔11a中,并将导线30的接线端子抵靠在导电套11上。
或者,可以在导电套11上设置贯穿沿导电套11的径向该导电套11的导线孔15,在固定导线30时,可以将导线30穿过导线孔15。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内固定件12可以包括第一顶丝12a和螺栓12b,第一顶丝12a位于螺栓12b的一端,并位于第一螺纹孔11a中,螺栓12b的一端位于第一螺纹孔11a中。螺栓12b可以用于将设置有接线端子的导线30压靠在导电套上,而第一顶丝12a可以用于将设置在导线孔15中的导线30保持在导线孔15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外固定件13可以是普通的螺栓,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式。例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外固定件13包括第二顶丝13a和螺母13b,第二顶丝13a的一端位于第二螺纹孔11b内,另一端突出于导电套11,螺母13b设置在第二顶丝13a的另一端。利用外固定件13固定电子元件40时,可以将电子元件40与第二顶丝13a相连,然后将螺母13b拧紧在第二顶丝13a上,从而将电子元件40固定设置在固定板20的外侧。
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优选地,所述固定端子还可以包括绝缘帽14,该绝缘帽14设置在外固定件13的另一端,如图1至图4中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纹孔11a和第二螺纹孔11b可以互不相通,也可以互相贯通。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优选地,第一螺纹孔11a和第二螺纹孔11b互相贯通,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螺纹孔11a和第二螺纹孔11b具有相同的直径。
第一螺纹孔11a和第二螺纹孔11b互相贯通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当导线30穿过导线孔15时,内固定件12和外固定件13可以在导线30的两侧将导线30保持在导线孔15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配电箱,如图3至图6中所示,该配电箱包括固定板20、元件固定端子10a、电子元件40、电源线50和导线30,电源线50设置在固定板20的外侧,电子元件40通过元件固定端子10a固定在固定板20的外侧,导线30位于固定板20内侧,且导线30将元件固定端子10a和电源线50电连接,其中,元件固定端子10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固定端子,电子元件40通过外固定件13与导电套11电连接,导线30通过内固定件12与导电套11电连接。
电子元件40通过导线30与电源线50电连接。当电子元件40发生故障时,只需将外固定件13从导电套11上拆下即可,并不会影响到固定板20内侧的导线30,因此,对电子元件40更换完毕后,不需要重新设置导线30。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电子元件40自身设置有连接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电子元件40与固定端子连接。在电子元件40不具有连接件的情况下,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电箱还可以包括连接件60,该连接件60的一端与电子元件40固定电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第二顶丝13a穿过连接孔,以利用螺母13b将连接件60抵靠在固定板20上。容易理解的是,连接件60由可以导电的材料制成。如图3和图4中所示,可以利用螺钉将连接件60固定在电子元件40上。
为了避免在雷电天气受到损坏,优选地,设置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电箱中的电子元件40可以包括防雷模块41,该防雷模块41的输入端通过元件固定端子10a固定在固定板20上,并且防雷模块41通过元件固定端子10a与导线30电连接,防雷模块41的输出端接地。
当外部电压或电流发生较大波动时,防雷模块41可以将过大的电流导入地下,从而保护电源线50以及与电源线连接的负载不受损坏。将所述防雷模块41设置在配电箱中之后可以在雷电天气以及电压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保护负载不被破坏。并且,将防雷模块41设置在配电箱中之后无需再在配电箱外部单独设置防雷箱,简化了施工步骤。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防雷模块41与电源线50连接。例如,可以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线50和防雷模块41之间。
优选地,可以采用“凯文接线法”将防雷模块41与电源线50电连接。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电箱可以包括输入固定端子10b和输出固定端子10c,该输入固定端子10b和输出固定端子10c均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固定端子,电源线50包括电源输入线51和电源输出线52,电源输入线51通过输入固定端子10b的外固定件13与该输入固定端子10b的导电套11电连接,电源输出线52通过输出固定端子10c的外固定件13与该输出固定端子10c的导电套11电连接,导线30依次将输入固定端子10b、元件固定端子10a和输出固定端子10c电连接。元件固定端子10a为V字形的底部。利用“凯文接线法”将防雷模块41与电源线50电连接可以消灭导线30上因雷电流通过时自身的寄生电阻电感产生的电压降,可以起到保护负载的作用。
如图5中所示,可以利用输入端子排固定电源输入线51,该输入端子排包括设置输入固定端子10b和设置在该输入固定端子上方的第一保持件,输入固定端子10b的功能是固定电源输入线51并将电源输入线51与导线30电连接,而第一保持件的功能则是将电源输入线51固定在固定板20的外侧。
同理,也可以利用输出端子排固定电源输出线52,该输出端子排包括设置输出固定端子10c和设置在该输出固定端子上方的第二保持件,输出固定端子10c的功能是固定电源输出线52并将电源输出线52与导线30电连接,而第二保持件的功能则是将电源输出线52固定在固定板20的外侧。
在按照上述“凯文接线法”将电源线50和防雷模块41电连接时,导线30可以包括两段,一段连接在元件固定端子10a和输入固定端子10b之间,另一段连接在元件固定端子和输出固定端子10c之间。为了便于设置,优选地,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导线30:该导线30的一端与输入固定端子10b电连接,另一端与输出固定端子10c电连接,且中部穿过元件固定端子10a的导线孔15以与元件固定端子10a的导电套11电连接。
在按照上述方法设置导线30时,第一顶丝12a和第二顶丝13a将导线30夹持在导线孔15中,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线30窜动。
为了将导线30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导线孔15中,优选地,所述配电箱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垫圈16,该第一弹性垫圈16位于导电套11内,且位于第一顶丝12a和导线30之间。将导线30穿入导线孔15中之后,拧紧第一顶丝12a,第一顶丝压迫第一弹性垫圈16,使得该第一弹性垫圈16向导线30施加压力。由于第一弹性垫圈16具有弹性,因此即便第一顶丝12a发生松动,第一弹性垫圈16仍会将导线30抵靠在导线孔15中。同理,所述配电箱还包括第二弹性垫圈17,该第二弹性垫圈17位于导电套11内,且位于第二顶丝13a和导线30之间。第二弹性垫圈17的作用与第一弹性垫圈16相似,这里不再赘述。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只设置第一弹性垫圈16,也可以只设置第二弹性垫圈17,还可以同时设置第一弹性垫圈16和第二弹性垫圈17。
为了便于控制,优选地,电子元件40还可以包括开关42,该开关42的一端与元件固定端子10a电连接,另一端与防雷模块41电连接。如图5和图6中所示,开关42与防雷模块41串联。在不需要防雷41模块工作时,开关42断开,在需要防雷模块41工作时,开关42闭合。
所述固定端子包括与导电套螺纹配合的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通过内固定件可以将导线固定在固定板的内侧,通过外固定件可以将电子元件固定在固定板的外侧。需要更换导线时,拆除内固定件即可,需要更换电子元件时拆除外固定件即可,二者不会相互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4)

1.一种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端子包括导电套(11)、具有第一外螺纹的内固定件(12)和具有第二外螺纹的外固定件(13),所述导电套(11)包括具有第一螺纹孔(11a)的内侧端和具有第二螺纹孔(11b)的外侧端,所述内固定件(1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孔(11a)中,所述外固定件(1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孔(11b)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套(11)上还形成有沿该导电套(11)径向贯穿该导电套的导线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件(12)包括第一顶丝(12a)和螺栓(12b),所述第一顶丝(12a)位于所述螺栓(12b)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1a)中,所述螺栓(12b)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1a)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件(13)包括第二顶丝(13a)和螺母(13b),所述第二顶(13a)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螺纹孔(11b)内,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导电套(11),所述螺母(13b)设置在所述第二顶丝(13a)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包括绝缘帽(14),该绝缘帽(14)设置在所述外固定件(13)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1a)和所述第二螺纹孔(11b)互相贯通。
7.一种配电箱,该配电箱包括固定板(20)、元件固定端子(10a)、电子元件(40)、电源线(50)和导线(30),所述电源线(50)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的外侧,所述电子元件(40)通过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0)的外侧,所述导线(30)位于所述固定板(20)内侧,且所述导线(30)将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和所述电源线(50)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端子,所述电子元件(40)通过所述外固定件(13)与所述导电套(11)电连接,所述导线(30)通过所述内固定件(12)与所述导电套(11)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配电箱包括连接件(60),该连接件(60)的一端与所述电子元件(40)固定电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顶丝(13a)穿过所述连接孔,以利用所述螺母(13b)将所述连接件(60)抵靠在所述固定板(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40)包括防雷模块(41),该防雷模块(4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0)上,并且所述防雷模块(41)通过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与所述导线(30)电连接,所述防雷模块(41)的输出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包括输入固定端子(10b)和输出固定端子(10c),该输入固定端子(10b)和输出固定端子(10c)均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端子,所述电源线(50)包括电源输入线(51)和电源输出线(52),所述电源输入线(51)通过所述输入固定端子(10b)的外固定件(13)与该输入固定端子(10b)的所述导电套(11)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线(52)通过所述输出固定端子(10c)的所述外固定件(13)与该输出固定端子(10c)的所述导电套(11)电连接,所述导线(30)依次将所述输入固定端子(10b)、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和所述输出固定端子(10c)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30)的一端与所述输入固定端子(10b)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出固定端子(10c)电连接,且中部穿过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的所述导线孔(15)以与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的所述导电套(11)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的所述第一顶丝(12a)和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的所述第二顶丝(13a)将所述导线(30)夹持在所述导线孔(15)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配电箱还包括第一弹性垫圈(16),该第一弹性垫圈(16)位于所述导电套(1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顶丝(12a)和所述导线(30)之间;和/或该配电箱还包括第二弹性垫圈(17),该第二弹性垫圈(17)位于所述导电套(1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顶丝(13a)和所述导线(30)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40)还包括开关(42),该开关(42)的一端与所述元件固定端子(10a)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雷模块(41)电连接。
CN 201220520780 2012-10-11 2012-10-11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17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20780 CN202917655U (zh) 2012-10-11 2012-10-11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20780 CN202917655U (zh) 2012-10-11 2012-10-11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17655U true CN202917655U (zh) 2013-05-01

Family

ID=48165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2078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17655U (zh) 2012-10-11 2012-10-11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176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740A (zh) * 2012-10-11 2014-04-1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740A (zh) * 2012-10-11 2014-04-1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CN103730740B (zh) * 2012-10-11 2016-06-08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9518A (zh) 发电机定子铁芯拉紧螺杆绝缘在线监测和接地保护方法
CN202917655U (zh)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CN103730740A (zh) 固定端子和配电箱
CN204116486U (zh) 基于传感技术的开口式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
CN205212395U (zh) 一种耐张杆引流综合防雷防护装置
CN103645395A (zh) 应用于高压带电监测的隔离与保护电路
CN212062360U (zh) 多晶硅系统保护用熔断器
CN210722912U (zh) 一种基于pcb的航空断路器安装模块
CN208015328U (zh) 一种组合型防震锤
CN203084023U (zh) 电能表电源连接盒
CN203826952U (zh) 高压设备工频耐压放电装置及放电系统
CN201860106U (zh) 防止plc模块因输入高电压而烧坏的外接装置
CN206990634U (zh) 一种阶梯式t型头耐压测试连接装置
CN206640509U (zh) 一种整流器
CN105633895A (zh) 一种阻尼连接型多分裂导线扰流防舞器
CN205248733U (zh) 一种接地安全保护型母线固定金具
CN103700475A (zh) 电压互感器保险安装底座
CN203759139U (zh) 高压带电监测中的隔离与保护电路
CN210449523U (zh) 静电吸附双极净化设备
CN204030297U (zh) 一种具有绝缘老化状态监测功能的配电柜
CN212231822U (zh) 检测装置
CN202585749U (zh) 用电保护器
CN203490308U (zh) 一种双配置继电保护校验辅助装置
CN207765945U (zh) 一种可输入直流宽电压的电源电路
CN102287338A (zh) 一种避雷系统、组件及具有该避雷系统的风能发电机叶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 No. two, No. 2, Da Liu Shu Road, Beijing,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t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Communication sig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Railway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Ruichi Guoti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 No. two, No. 2, Da Liu Shu Road, Beijing,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Huati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eneral Co.,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ignal &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patentee before: Beijing Ruichi Guoti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