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13790U - 锁心结构 - Google Patents

锁心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13790U
CN202913790U CN2012206163403U CN201220616340U CN202913790U CN 202913790 U CN202913790 U CN 202913790U CN 2012206163403 U CN2012206163403 U CN 2012206163403U CN 201220616340 U CN201220616340 U CN 201220616340U CN 202913790 U CN202913790 U CN 202913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earl
hole
bea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6163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世敏
陈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Fu Hsing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13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137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57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 E05B27/0071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by means preventing opening by using the bump-techniqu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441Key
    • Y10T70/7486Single key
    • Y10T70/7508Tumbler type
    • Y10T70/7559Cylinder type
    • Y10T70/7565Plural tumbler set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锁心结构,包含一个锁壳、一个锁仁及一个锁珠组,该锁壳具有一个容置空间,该锁仁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锁仁具有一个外侧壁、多个第一下锁珠孔、一个第二下锁珠孔,各该第一下锁珠孔具有一个第一挡止唇缘,该第二下锁珠孔具有一个第二挡止唇缘,该第一挡止唇缘与该外侧壁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深度,该第二挡止唇缘至该外侧壁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深度,该第二深度小于该第一深度,借由该第一挡止唇缘与该第二文件止唇缘位置的高度差,使得非正确钥匙无法以撞击方式碰触到该第二下锁珠而造成解锁,进而达到防盗的效果。

Description

锁心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锁心结构,特别是一种防盗锁心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7及图8,为一种现有习知锁心结构300,其包含一个锁壳310、一个锁仁320、多个弹簧330、多个上锁珠340及多个下锁珠350,该锁仁320设置于该锁壳310中,该锁壳310具有多个上锁珠孔311,该锁仁320具有多个下锁珠孔321及一个钥匙孔322,各该下锁珠321孔对应各该上锁珠孔311,各该弹簧330及各该上锁珠340设置于各该上锁珠孔311,各该下锁珠350设置于各该下锁珠孔321,各该下锁珠350显露于该钥匙孔322的位置是一致的,请参阅图8,当一个非正确钥匙400以瞬间撞击方式插入该钥匙孔322时,由于各该下锁珠350显露于该钥匙孔322的位置是一致的,因此该钥匙322的多个钥匙齿410会瞬间撞击所述下锁珠350,使各该下锁珠350向上弹跳并撞击各该上锁珠340,当各该上锁珠340与各该下锁珠350的接触面因弹跳而位于该锁壳310与锁仁320的转动界面时,若同时转动该钥匙400则会造成解锁,因而丧失防盗的效果。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锁心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锁心结构,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锁心结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锁心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锁心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锁心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锁心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借由文件止唇缘设置于下锁珠孔中的位置不一致,使得装设于下锁珠孔的下锁珠显露于钥匙孔的高度不一致,因此无法利用撬锁工具或非正确钥匙解锁,进而达到防盗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锁心结构,其中包含:一个锁壳,其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一个锁仁,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锁仁具有一个外侧壁、多个第一下锁珠孔、一个第二下锁珠孔及一个钥匙孔,各该第一下锁珠孔及该第二下锁珠孔凹设于该外侧壁,各该第一下锁珠孔具有一个第一孔壁及一个形成于该第一孔壁的第一挡止唇缘,该第二下锁珠孔具有一个第二孔壁及一个形成于该第二孔壁的第二挡止唇缘,该第一挡止唇缘与该外侧壁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深度,该第二挡止唇缘至该外侧壁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深度,该第二深度小于该第一深度;以及一个锁珠组,其包含多个第一下锁珠及一个第二下锁珠,各该第一下锁珠设置于各该第一下锁珠孔,该第二下锁珠设置于该第二下锁珠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壳另具有多个第一上锁珠孔及一个第二上锁珠孔,各该第一下锁珠孔连通各该第一上锁珠孔及该钥匙孔,该第二下锁珠孔连通该第二上锁珠孔及该钥匙孔。 
前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珠组另包含多个第一上锁珠及一个第二上锁珠,各该第一上锁珠设置于各该第一上锁珠孔,该第二上锁珠设置于该第二上锁珠孔。 
前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止唇缘延伸形成有一条基准线,该第二挡止唇缘至该基准线之间具有间距。 
前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含多个第一弹性件及一个第二弹性件,各该第一弹性件设置于各该第一上锁珠孔,各该第一上锁珠位于各该第一弹性件及各该第一下锁珠之间,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二上锁珠孔,该第二上锁珠位于该第二弹性件及该第二下锁珠之间。 
前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性件的顶推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推力。 
前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上锁珠为一个工字型锁珠。 
前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下锁珠的长度是小于该第二深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内容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心结构包含一个锁壳,其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一个锁仁,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一个锁仁具有外侧壁、多个第一下锁珠孔、一个第二下锁珠孔及一个钥匙孔,各该第一下锁珠孔及该第二下锁珠孔凹设于该外侧壁,各该第一下锁珠孔具有一个第一孔壁及一个形成于该第一孔壁的第一挡止唇缘,该第二下锁珠孔具有一个第二孔壁及一个形成于该第二孔壁的第二挡止唇缘,该第一挡止唇缘与该外侧壁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深度,该第二挡止唇缘至该外侧壁之间 具有一个第二深度,该第二深度小于该第一深度;以及一个锁珠组,其包含多个第一下锁珠及一个第二下锁珠,各该第一下锁珠设置于各该第一下锁珠孔,该第二下锁珠设置于该第二下锁珠孔。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锁心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借由该第二挡止唇缘至该外侧壁的该第二深度小于该第一挡止唇缘至该外侧壁的该第一深度,使得设置于各该第一下锁珠孔的各该第一下锁珠与设置于各该第二下锁珠孔的各该第二下锁珠显露于该钥匙孔的高度不一致,因此当一个非正确钥匙插入钥匙孔时,该非正确钥匙的钥匙齿无法撞击该第二下锁珠而造成解锁,进而达到防盗的效果。而且在自动化生产时,仍可以生产不同长度的下锁珠,只要将较短的下锁珠放入特定的第二下锁珠孔即可,无需特别制作不同型态的下锁珠,不会影响生产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一种锁心结构的局部剖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锁心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一个非正确钥匙撬锁的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对该锁心结构撬锁的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一个正确钥匙插入该锁心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正确钥匙转动一个锁仁的立体剖视图。 
图7是现有习知锁心结构插入一个非正确钥匙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现有习知该非正确钥匙撬锁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锁心结构 
110:锁壳 
111:容置空间            112:第一上锁珠孔 
113:第二上锁珠孔 
120:锁仁 
121:外侧壁              122:第一下锁珠孔 
122a:第一孔壁           122b:第一挡止唇缘 
123:第二下锁珠孔        123a:第二孔壁 
123b:第二挡止唇缘       124:钥匙孔 
130:锁珠组 
131:第一上锁珠          132:第二上锁珠 
133:第一下锁珠          134:第二下锁珠 
140:第一弹性件 
150:第二弹性件 
200A:钥匙               210A:钥匙齿 
200B:钥匙               210B:钥匙齿 
300:锁心结构 
310:锁壳                311:上锁珠孔 
320:锁仁                321:下锁珠孔 
322:钥匙孔 
330:弹簧                340:上锁珠 
350:下锁珠 
400:钥匙                410:钥匙齿 
A:基准线 
L1:第一深度 
L2:第二深度 
D: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锁心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锁心结构100包含一个锁壳110、一个锁仁120、一个锁珠组130、多个第一弹性件140及一个第二弹性件150,该锁壳110具有一个容置空间111、多个第一上锁珠孔112及一个第二上锁珠孔113,各该第一上锁珠孔112及该第二上锁珠孔113连通该容置空间111,该锁仁120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11,该锁仁120具有一个外侧壁121,多个第一下锁珠孔122、一个第二下锁珠孔123及一个钥匙孔124,各该第一下锁珠孔122及该第二下锁珠孔123凹设于该外侧壁121,各该第一下锁珠孔122连通各该第一上锁珠孔112及该钥匙孔124,该第二下锁珠孔123连通该第二上锁珠孔113及该钥匙孔124,各该第一下锁珠孔122具有一个第一孔壁122a及一个形成于该第一孔壁122a的第一挡止唇缘 122b,该第二下锁珠孔123具有一个第二孔壁123a及一个形成于该第二孔壁123a的第二挡止唇缘123b,该第一挡止唇缘122b与该外侧壁之间121具有一个第一深度L1,该第二挡止唇缘123b至该外侧壁121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深度L2,该第二深度L2小于该第一深度L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深度L1为7mm-7.5mm,该第二深度L2为4.5mm-5.5mm。 
请参阅图1及图2,该锁珠组130包含多个第一上锁珠131、一个第二上锁珠132、多个第一下锁珠133及一个第二下锁珠134,各该第一上锁珠131设置于各该第一上锁珠孔112,该第二上锁珠132设置于该第二上锁珠孔113,各该第一下锁珠133设置于各该第一下锁珠孔122,且各该第一挡止唇缘122b挡止各该第一下锁珠133,该第二下锁珠133设置于该第二下锁珠孔123,且该第二挡止唇缘123b挡止该第二下锁珠134,本实施例中,该第二上锁珠132可为一个工字型锁珠,该第二下锁珠134的长度是小于该第二深度L2,通常是选自第1、2或3号锁珠。 
请参阅图2,各该第一弹性件140设置于各该第一上锁珠孔112,各该第一上锁珠131位于各该第一弹性件140及各该第一下锁珠133之间,各该第一弹性件140顶推各该第一上锁珠131,使各该第一上锁珠131可限制该锁仁120转动,该第二弹性件150设置于该第二上锁珠孔113,该第二上锁珠132位于该第二弹性件150及该第二下锁珠134之间,该第二弹性件150顶推各该第二上锁珠132,使该第二上锁珠132可限制该锁仁120转动。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挡止唇缘122b延伸形成有一条基准线A,该第二挡止唇缘123b至该基准线A之间具有一个间距D,因此,该第二下锁珠134的位置较所述第一下锁珠133为高,请参阅图3,当以一个非正确钥匙200A以瞬间撞击方式插入该锁仁120的该钥匙孔124时,由于该第二挡止唇缘123b至该外侧壁121的该第二深度L2小于各该第一挡止唇缘122b与该外侧壁之间121的该第一深度L1,使得设置于各该第一下锁珠孔122的各该第一下锁珠133与设置于各该第二下锁珠孔123的各该第二下锁珠133显露于该钥匙孔124的高度不一致,因此该钥匙200A的多个钥匙齿210A无法碰撞该第二下锁珠134而造成该第二下锁珠134在该第二下锁珠孔123中弹跳,进而达到防盗的效果,再搭配该第二下锁珠134的长度是小于该第二深度,通常是号码较小的第1、2或3号锁珠,所以该第二上锁珠132是会落入该第二下锁珠孔123中而使该锁仁120卡制于该锁壳110内,同样也能保有防盗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自动化生产时,仍可以生产不同长度的下锁珠,只要将较短的下锁珠134放入特定的第二下锁珠孔123即可,无需特别制作不同型态的下锁珠,不会影响生产效率。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件150的顶推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 140的顶推力,可借由改变该第二弹性件150材料的钢性系数、圈数或线径来增加该第二弹性件150的顶推力,使得该第二上锁珠132及该第二下锁珠134被限制于该第二弹性件150及该第二挡止唇缘123b之间,如此一来,该第二上锁珠132及该第二下锁珠134由于是被强力的弹簧所顶推,使得该第二上锁珠132及该第二下锁珠134并不容易弹跳到该锁壳110与该锁仁120之间的转动界面,而达到防盗的功效。 
再者,该第二上锁珠132为一个工字型锁珠,请参阅图4,对该锁心结构100撬锁时,该第二上锁珠132会因为该锁仁120的旋转而卡止于该锁壳110及该锁仁120之间,使得该锁仁120无法再继续旋转,进而达到防盗的功效。 
请参阅图5及图6,将一个正确钥匙200B插入该锁仁120的该钥匙孔124中,该钥匙200B的多个钥匙齿210B可分别将所述锁珠组130的所述第一上锁珠131、该第二上锁珠132、所述第一下锁珠133及该第二下锁珠134顶推至该锁壳110及该锁仁120之间的转动界面,并以该钥匙200B转动该锁仁120而达成解锁。 
本实用新型借由该第二挡止唇缘123b至该外侧壁121的该第二深度L2小于各该第一挡止唇缘122b至该外侧壁121的该第一深度L2,使得各该第一下锁珠133与各该第二下锁珠133显露于该钥匙孔124的高度不一致,因此非正确钥匙无法碰触到该第二下锁珠134,进而达到防盗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锁壳,其具有一个容置空间;
一个锁仁,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锁仁具有一个外侧壁、多个第一下锁珠孔、一个第二下锁珠孔及一个钥匙孔,各该第一下锁珠孔及该第二下锁珠孔凹设于该外侧壁,各该第一下锁珠孔具有一个第一孔壁及一个形成于该第一孔壁的第一挡止唇缘,该第二下锁珠孔具有一个第二孔壁及一个形成于该第二孔壁的第二挡止唇缘,该第一挡止唇缘与该外侧壁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深度,该第二挡止唇缘至该外侧壁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深度,该第二深度小于该第一深度;以及
一个锁珠组,其包含多个第一下锁珠及一个第二下锁珠,各该第一下锁珠设置于各该第一下锁珠孔,该第二下锁珠设置于该第二下锁珠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壳另具有多个第一上锁珠孔及一个第二上锁珠孔,各该第一下锁珠孔连通各该第一上锁珠孔及该钥匙孔,该第二下锁珠孔连通该第二上锁珠孔及该钥匙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珠组另包含多个第一上锁珠及一个第二上锁珠,各该第一上锁珠设置于各该第一上锁珠孔,该第二上锁珠设置于该第二上锁珠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止唇缘延伸形成有一条基准线,该第二挡止唇缘至该基准线之间具有一个间距。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含多个第一弹性件及一个第二弹性件,各该第一弹性件设置于各该第一上锁珠孔,各该第一上锁珠位于各该第一弹性件及各该第一下锁珠之间,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二上锁珠孔,该第二上锁珠位于该第二弹性件及该第二下锁珠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性件的顶推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推力。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上锁珠为一个工字型锁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心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下锁珠的长度是小于该第二深度。 
CN2012206163403U 2012-11-01 2012-11-20 锁心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137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1193U TWM447910U (zh) 2012-11-01 2012-11-01 鎖心結構
TW101221193 2012-11-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13790U true CN202913790U (zh) 2013-05-01

Family

ID=4816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1634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13790U (zh) 2012-11-01 2012-11-20 锁心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16102A1 (zh)
CN (1) CN202913790U (zh)
TW (1) TWM447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5410A (zh) * 2014-03-03 2015-09-09 吴宝富 防技术开锁弹子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5410A (zh) * 2014-03-03 2015-09-09 吴宝富 防技术开锁弹子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7910U (zh) 2013-03-01
US20140116102A1 (en)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13790U (zh) 锁心结构
CN204941070U (zh) 一种多方向具有锁定功能的三钜形锁头
CN202324850U (zh) 液压弹子锁
CN201902053U (zh) 让弹子独立的离弦撞击式空转锁头
CN203066648U (zh) 多维组合防盗锁芯
CN201810052U (zh) 新型弯曲钥匙及其锁芯
CN202866431U (zh) 自锁式防盗锁芯
CN204402169U (zh) 四槽型叶片锁芯及钥匙
CN201539142U (zh) 三维防盗锁具
CN202520081U (zh) 一种新型锁芯
CN201406886Y (zh) 闸门式防盗弹子锁
CN201495844U (zh) 一种锁具
CN101126291B (zh) 锁具
CN201517317U (zh) 一种锁具
CN204590827U (zh) 榫卯式反弹子锁芯
CN203188701U (zh) 弹子锁锁芯和弹子锁以及钥匙
CN201090059Y (zh) 锁心构造和锁珠组的下锁珠
CN203891598U (zh) 一种双芯空转防盗锁芯结构
CN215407913U (zh) 一种弹子锁芯
CN104790737B (zh) 榫卯式反弹子锁芯
CN202483270U (zh) 一种叶片结构锁头
CN203271330U (zh) 机械磁性复合锁
CN209837943U (zh) 一种带有多种阶梯异形角度结构的复合锁
CN203547266U (zh) 一种锁具结构
CN201883779U (zh) 新型防盗锁头及钥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