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67928U - 多功能软水阀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软水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67928U
CN202867928U CN 201220474883 CN201220474883U CN202867928U CN 202867928 U CN202867928 U CN 202867928U CN 201220474883 CN201220474883 CN 201220474883 CN 201220474883 U CN201220474883 U CN 201220474883U CN 202867928 U CN202867928 U CN 202867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alve plate
blowdown
filter core
je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748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霄宗
胡继宗
涂泽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YAD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47488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67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67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679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盖子、射流器、定阀片和动阀片,软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吸盐口,在软水阀内还设置有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定阀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一通孔与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互相连通并与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射流器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射流器出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出水口相连通,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邻,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相邻,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相邻;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有益效果:实用,流量大,节盐环保,延长阀体寿命。

Description

多功能软水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软水阀。
技术背景
在水处理应用中,经常要用到多功能控制阀,特别是在软化水领域中,常用多功能软水阀来实现五种功能:软化、反冲洗、吸盐逆流再生或吸盐顺流再生、原水补水或软水补水、正洗等功能。由于平面密封多路阀结构简洁,可靠性高,近年来日渐成为多功能控制阀领域的主要阀种之一。首先,由于平面阀的结构限制的原因,吸盐逆流再生软水补水平面阀和吸盐顺流再生软水补水平面阀较难设计;其次,平面阀的等分数越大,阀体内部流道越小,水流受阻,影响平面阀的供水量;第三,现有软水补水两片阀,难以实现在动阀片转动一圈之中按次序实现软化、反冲洗、顺流或逆流吸盐再生、正洗、软水补水的五大功能,如果不能按次序实现,就导致软水阀为了实现一个再生流程动阀片要来回转动数次,影响软水阀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软水阀,以克服现有逆流软水阀中平面等分数较大导致流量较小、软水补水软水阀中五大功能次序不理想造成的阀体寿命较短以及在不需要排污的工位上排污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盖子、射流器、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控制所述动阀片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软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吸盐口,在软水阀内还设置有与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软水阀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邻,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邻,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邻,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相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邻;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定阀片与所述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所述驱动装置为阀杆,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所述排污口。
进一步,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盲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盖子、射流器、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控制所述动阀片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软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吸盐口,在软水阀内还设置有与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软水阀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邻,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邻,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相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邻,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邻;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定阀片与所述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所述驱动装置为阀杆,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所述排污口。
进一步,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盲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盖子、射流器、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控制所述动阀片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软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吸盐口,在软水阀内还设置有与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软水阀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邻,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邻,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相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邻,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邻;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定阀片与所述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六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所述驱动装置为阀杆,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所述排污口。
进一步,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盲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盖子、射流器、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控制所述动阀片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软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吸盐口,在软水阀内还设置有与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软水阀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邻,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相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邻,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邻,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邻;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定阀片与所述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六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所述驱动装置为阀杆,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所述排污口。
进一步,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盲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首先,在八等分平面软水阀中,实现了吸盐逆流再生功能,具有三个等分的进水口,相比九等分软水阀,八等分平面阀的流量较大,而且相比顺流再生,吸盐逆流再生功能有效地提高了树脂的再生效率,降低了盐耗;其次,在九等分平面软水阀中,实现了逆流再生软水补水功能和顺流再生软水补水功能,软水制成的再生盐水不但能使再生效率提高,而且不会在盐箱中留下残余硬度和污迹;第三,在八等分平面软水阀中,实现了吸盐顺流再生功能,相比吸盐逆流再生,吸盐顺流再生可以有效防止再生时的树脂乱层;第四,实现了在动阀片转动一圈之中按次序实现软化阀的五大功能,减少了由于动阀片来回转动造成的动、定阀片间的过度摩擦,有效地保证了软水阀的寿命;第五,做到了在五个有效工位上,不需要排污时不无效排水,不需要补水时不过度补水,有利于节约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阀体俯视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动阀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在软化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在反冲洗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在吸盐逆流再生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在盐箱补水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一在正洗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二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二的动阀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二在反冲洗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三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三的动阀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三在软化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三在反冲洗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三在吸盐逆流再生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三在正洗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三在盐箱软水补水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四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四的动阀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28是实施例四在反冲洗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五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实施例五的动阀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五在软化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五在反冲洗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2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34是实施例五在吸盐顺流再生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36是实施例五在盐箱补水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38是实施例五在正洗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39是实施例六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实施例六的动阀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41是实施例六在反冲洗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图41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43是实施例七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4是实施例七的动阀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45是实施例七在软化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图45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47是实施例七在反冲洗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48是实施例七在吸盐顺流再生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49是实施例七在盐箱软水补水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0是图49中的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51是实施例七在正洗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52是实施例八的定阀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3是实施例八的动阀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54是实施例八在反冲洗运行状态下动阀片相对于定阀片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4所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软水阀安装到水处理罐40上,滤芯44设置在水处理罐40中,或者在水处理罐40中直接填充过滤材料构成滤芯44,阀体30的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和滤芯44的外侧相连通,滤芯第二接口39通过中心管42和下集伞43与滤芯44相连通。将进水口31连接到水源,将排污口33连接到排水处,将吸盐口36通过软管50和盐箱51中的盐阀52相连通。如将本实用新型作为过滤阀使用时,只需把吸盐口36封闭。通过电动或手动来旋转阀杆61,即可转动动阀片20来切换和定阀片10不同的重叠状态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功能。下面通过使用树脂滤料为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可以是阀杆或者齿轮,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均选用阀杆作为驱动装置。
实施例一:八等分逆流再生软水阀,采用从阀杆排污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使用图2和图3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30、盖子60、射流器37、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阀体30上设置有进水口31、出水口32、排污口33、射流器出口34、射流器入口35、滤芯第一接口38和滤芯第二接口3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34和射流器入口35与阀体30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36;定阀片10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在软水阀内,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第二通孔2和第五通孔5互相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第六通孔6与出水口32相连通;第一通孔1与第二通孔2相邻,第二通孔2与第三通孔3相邻,第三通孔3与第四通孔4相邻,第四通孔4与第五通孔5相邻,第五通孔5与第六通孔6相邻,第六通孔6与第一通孔1相邻;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1,动阀片20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22和排污通孔23,排污通孔23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连通到阀体30上的排污口33。
这样的阀片结构设计有以下优点:首先,在八等分平面阀片上实现了吸盐逆流再生功能,与吸盐顺流再生相比可以节约用盐量,提高树脂再生效率;其次,第一通孔1占了定阀片10的八分之三面积,进水口特别大,有利于增加进水通量;第三,使得软水阀的五种功能是按次序的,也就是说只需动阀片20顺着转一圈,五种功能就能按次序实现;第四,做到了在五个工位上,不需要排污时不无效排水,有利于节约水源。
下面详细说明定动阀片的不同重叠方式而产生有序的五种功能。
软化功能:如图4、5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通过动阀片20的导通盲孔22的导流,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六通孔6,由于第六通孔6和出水口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32。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和第四通孔4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虽然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着,但没有水流。
反冲洗功能:如图6、7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和第四通孔4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中,因为第五通孔5和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滤芯第二接口39,流经滤芯内侧45,流经下集伞43,反向冲洗滤芯44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三通孔3和第四通孔4的作用。
吸盐逆流再生功能:如图8、9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四通孔4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二通孔2和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四通孔4中,因为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射流器出口34,通过射流器37射流,在射流器37的吸盐口36处产生负压,把盐箱51中的盐水通过盐阀52和软管50吸入,原水和盐水的混合盐水流到射流器入口35,因为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所以混合盐水流到第三通孔3,通过导通盲孔22导流流到第二通孔2,因为第二通孔2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混合盐水流到滤芯第二接口39,然后流经滤芯内侧45,通过下集伞43流到滤芯44,从树脂层的下部向上流动,混合盐水逆流再生树脂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
盐箱补水功能:如图10、11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第二通孔2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三通孔3中,因为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射流器入口35,然后依次通过吸盐口36、软管50、盐阀52进入盐箱51。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四通孔4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而且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所以射流器出口34处无水流。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虽然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第二通孔2重叠连通,但是没有水流,虽然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但是没有水流。
正洗功能:如图12、13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也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冲洗残余的盐水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一通孔1的作用。
实施例二:八等分逆流再生软水阀,采用了通过定阀片的第七通孔再到阀体排污的技术方案。
如图14-16所示,在实施例二中,使用图14和图15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30、盖子60、射流器37、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阀体30上设置有进水口31、出水口32、排污口33、射流器出口34、射流器入口35、滤芯第一接口38和滤芯第二接口3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34和射流器入口35与阀体30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36;定阀片10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在软水阀内,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第二通孔2和第五通孔5互相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第六通孔6与出水口32相连通;第一通孔1与第二通孔2相邻,第二通孔2与第三通孔3相邻,第三通孔3与第四通孔4相邻,第四通孔4与第五通孔5相邻,第五通孔5与第六通孔6相邻,第六通孔6与第一通孔1相邻;定阀片10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7,第七通孔7设置在定阀片10的中心;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1,动阀片20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22和排污盲孔23B,排污盲孔23B的一端位于动阀片20的中心,排污盲孔23B通过定阀片10第七通孔7与排污口33相连通。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结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的定阀片10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七通孔7,动阀片20上设置有排污盲孔23B;而实施例一的定阀片上没有第七通孔,动阀片上设置的是排污通孔。这种结构区别使得排污方式的不同之处如下:实施例二的排污方式:通过动阀片20的排污盲孔23B导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七通孔7,再流到阀体30上的排污口33排水;实施例一的排污方式:通过动阀片的排污通孔,再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后,通过排污口排水。所以在这里仅举一例对反冲洗功能进行详细说明,其他四个功能不再赘述。
反冲洗功能:如图16、17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和第四通孔4重叠连通,排污盲孔23B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第七通孔7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中,因为第五通孔5和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滤芯第二接口39,流经滤芯内侧45,流经下集伞43,反向冲洗滤芯44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盲孔23B导流流到第七通孔7,由于第七通孔7和排污口33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三通孔3和第四通孔4的作用。
实施例三:九等分逆流再生、软水补水软水阀,采用从阀杆排污的技术方案。
如图18-19、图4所示,在实施例三中,使用图18和图19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30、盖子60、射流器37、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阀体30上设置有进水口31、出水口32、排污口33、射流器出口34、射流器入口35、滤芯第一接口38和滤芯第二接口3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34和射流器入口35与阀体30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36;定阀片10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在软水阀内,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第二通孔2和第五通孔5互相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第六通孔6与出水口32相连通;第一通孔1与第二通孔2相邻,第二通孔2与第三通孔3相邻,第三通孔3与第五通孔5相邻,第五通孔5与第六通孔6相邻,第六通孔6与第四通孔4相邻,第四通孔4与第一通孔1相邻;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1,动阀片20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22和排污通孔23,排污通孔23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连通到阀体30上的排污口33。
这样的阀片结构设计有以下优点:首先,实现了软水补水功能,使得进入盐箱的是经过软化后的软水,与注入到盐箱中的未经软化的原水相比,软水制成的再生盐水不但能使再生效率提高,而且不会在盐箱中留下残余硬度和污迹;其次,使得软水阀的五种功能是按次序的,也就是说只需动阀片顺着转一圈,五种功能就能按次序实现;第三,实现了吸盐逆流再生功能,与吸盐顺流再生相比可以节约用盐量,提高树脂再生效率;第四,第一通孔1占了定阀片10的九分之三面积,进水口大,有利于增加进水通量;第五,做到了在五个工位上,不需要排污时不无效排水,有利于节约水源。
下面详细说明定动阀片的不同重叠方式而产生有序的五种功能。
软化功能:如图4、20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通过动阀片20的导通盲孔22的导流,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六通孔6,由于第六通孔6和出水口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32。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和第四通孔4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虽然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着,但没有水流。
反冲洗功能:如图6、21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也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中,因为第五通孔5和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滤芯第二接口39,流经滤芯内侧45,流经下集伞43,反向冲洗滤芯44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一通孔1的作用。
吸盐逆流再生功能:如图8、22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四通孔4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二通孔2和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四通孔4中,因为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射流器出口34,通过射流器37射流,在射流器37的吸盐口36处产生负压,把盐箱51中的盐水通过盐阀52和软管50吸入,原水和盐水的混合盐水流到射流器入口35,因为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所以混合盐水流到第三通孔3,通过导通盲孔22导流流到第二通孔2,因为第二通孔2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混合盐水流到滤芯第二接口39,然后流经滤芯内侧45,通过下集伞43流到滤芯44,从树脂层的下部向上流动,混合盐水逆流再生树脂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
正洗功能:如图12、23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二通孔2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冲洗残余的盐水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三通孔3的作用。
软水补水功能:如图24、25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第三通孔3和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被树脂软化过滤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五通孔5,通过导通盲孔22导流流到第三通孔3,因为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射流器入口35,然后依次通过吸盐口36、软管50和盐阀52进入盐箱51。在此过程中,第二通孔2、第四通孔4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
实施例四:九等分逆流再生、软水补水软水阀,采用了通过定阀片的第七通孔再到阀体排污的技术方案。
如图26-27、图16所示,在实施例四中,使用图26和图27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30、盖子60、射流器37、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阀体30上设置有进水口31、出水口32、排污口33、射流器出口34、射流器入口35、滤芯第一接口38和滤芯第二接口3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34和射流器入口35与阀体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36;定阀片10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在软水阀内,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第二通孔2和第五通孔5互相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第六通孔6与出水口32相连通;第一通孔1与第二通孔2相邻,第二通孔2与第三通孔3相邻,第三通孔3与第五通孔5相邻,第五通孔5与第六通孔6相邻,第六通孔6与第四通孔4相邻,第四通孔4与第一通孔1相邻;定阀片10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7,第七通孔7设置在定阀片10的中心;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1,动阀片20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22和排污盲孔23D,排污盲孔23D的一端位于动阀片20的中心,排污盲孔23D通过定阀片10第七通孔7与排污口33相连通。
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三的结构区别在于:实施例四的定阀片10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七通孔7,动阀片20上设置有排污盲孔23D;而实施例三的定阀片上没有第七通孔,动阀片上设置的是排污通孔。这种结构区别使得排污方式的不同之处如下:实施例四的排污方式:通过动阀片20的排污盲孔23D导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七通孔7,再流到阀体30上的排污口33排水;实施例三的排污方式:通过动阀片的排污通孔,再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后,通过排污口排水。所以在这里仅举一例对反冲洗功能进行详细说明,其他四个功能不再赘述。
反冲洗功能:如图16、28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排污盲孔23D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第七通孔7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中,因为第五通孔5和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滤芯第二接口39,流经滤芯内侧45,流经下集伞43,反向冲洗滤芯44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盲孔23D导流流到第七通孔7,由于第七通孔7和排污口33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一通孔1的作用。
实施例五:八等分顺流再生软水阀,采用从阀杆排污的技术方案。
如图4、图29-30所示,在实施例五中,使用图29和图30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30、盖子60、射流器37、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阀体30上设置有进水口31、出水口32、排污口33、射流器出口34、射流器入口35、滤芯第一接口38和滤芯第二接口3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34和射流器入口35与阀体30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36;定阀片10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在软水阀内,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第二通孔2和第五通孔5互相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第六通孔6与出水口32相连通;第一通孔1与第三通孔3相邻,第三通孔3与第四通孔4相邻,第四通孔4与第二通孔2相邻,第二通孔2与第六通孔6相邻,第六通孔6与第五通孔5相邻,第五通孔5与第一通孔1相邻;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1,动阀片20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22和排污通孔23,排污通孔23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连通到阀体30上的排污口33。
这样的阀片结构设计有以下优点:首先,在八等分平面阀片上实现了吸盐顺流再生功能,顺流再生可以有效防止再生时的树脂乱层;其次,第一通孔1占了定阀片10的八分之三面积,进水口特别大,有利于增加进水通量;第三,使得软水阀的五种功能是按次序的,也就是说只需动阀片20顺着转一圈,五种功能就能按次序实现;第四,做到了在五个工位上,不需要排污时不无效排水,不需要补水时不过度补水,有利于节约水源。
下面详细说明定动阀片的不同重叠方式而产生有序的五种功能。
软化功能:如图4、31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通过动阀片20的导通盲孔22的导流,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六通孔6,由于第六通孔6和出水口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32。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和第四通孔4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虽然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着,但没有水流。
反冲洗功能:如图32、33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二通孔2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和第四通孔4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中,因为第二通孔2和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滤芯第二接口39,流经滤芯内侧45,流经下集伞43,反向冲洗滤芯44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三通孔3和第四通孔4的作用。
吸盐顺流再生功能:如图34、35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四通孔4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四通孔4中,因为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射流器出口34,通过射流器37射流,在射流器37的吸盐口36处产生负压,把盐箱51中的盐水通过盐阀52和软管50吸入,原水和盐水的混合盐水流到射流器入口35,因为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所以混合盐水流到第三通孔3,通过导通盲孔22导流流到第一通孔1,因为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混合盐水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然后流经上集伞41,流入滤芯44内,混合盐水在滤芯44内顺流再生树脂后流经下集伞43,流经滤芯内侧45流到滤芯第二接口39,因为第五通孔5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五通孔5,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
盐箱补水功能:如图36、37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六通孔6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三通孔3中,因为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射流器入口35,然后依次通过吸盐口36、软管50、盐阀52进入盐箱51。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四通孔4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而且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所以射流器出口34处无水流。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和第五通孔5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虽然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六通孔6重叠连通,但是没有水流;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一通孔1的作用。
正洗功能:如图12、38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也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二通孔2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冲洗残余的盐水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一通孔1的作用。
实施例六:八等分顺流再生软水阀,采用了通过定阀片的第七通孔再到阀体排污的技术方案。
如图39-41所示,在实施例六中,使用图39和图40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30、盖子60、射流器37、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阀体30上设置有进水口31、出水口32、排污口33、射流器出口34、射流器入口35、滤芯第一接口38和滤芯第二接口3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34和射流器入口35与阀体30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36;定阀片10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在软水阀内,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第二通孔2和第五通孔5互相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第六通孔6与出水口32相连通;第一通孔1与第三通孔3相邻,第三通孔3与第四通孔4相邻,第四通孔4与第二通孔2相邻,第二通孔2与第六通孔6相邻,第六通孔6与第五通孔5相邻,第五通孔5与第一通孔1相邻;定阀片10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7,第七通孔7设置在定阀片10的中心;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1,动阀片20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22和排污盲孔23E,排污盲孔23E的一端位于动阀片20的中心,排污盲孔23E通过定阀片10第七通孔7与排污口33相连通。
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五的结构区别在于:实施例六的定阀片10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七通孔7,动阀片20上设置有排污盲孔23E;而实施例五的定阀片上没有第七通孔,动阀片上设置的是排污通孔。这种结构区别使得排污方式的不同之处如下:实施例六的排污方式:通过动阀片20的排污盲孔23E导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七通孔7,再流到阀体30上的排污口33排水;实施例五的排污方式:通过动阀片的排污通孔,再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后,通过排污口排水。所以在这里仅举一例对反冲洗功能进行详细说明,其他四个功能不再赘述。
反冲洗功能:如图41、42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二通孔2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三通孔3和第四通孔4重叠连通,排污盲孔23E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第七通孔7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中,因为第二通孔2和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滤芯第二接口39,流经滤芯内侧45,流经下集伞43,反向冲洗滤芯44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盲孔23E导流流到第七通孔7,由于第七通孔7和排污口33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三通孔3和第四通孔4的作用。
实施例七:九等分顺流再生、软水补水软水阀,采用从阀杆排污的技术方案。
如图43-45所示,在实施例七中,使用图43和图44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30、盖子60、射流器37、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阀体30上设置有进水口31、出水口32、排污口33、射流器出口34、射流器入口35、滤芯第一接口38和滤芯第二接口3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34和射流器入口35与阀体30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36;定阀片10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在软水阀内,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第二通孔2和第五通孔5互相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第六通孔6与出水口32相连通;第一通孔1与第四通孔4相邻,第四通孔4与第二通孔2相邻,第二通孔2与第六通孔6相邻,第六通孔6与第五通孔5相邻,第五通孔5与第三通孔3相邻,第三通孔3与第一通孔1相邻;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1,动阀片20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22和排污通孔23,排污通孔23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连通到阀体30上的排污口33。
这样的阀片结构设计有以下优点:首先,实现了软水补水功能,使得进入盐箱的是经过软化后的软水,与注入到盐箱中的未经软化的原水相比,软水制成的再生盐水不但能使再生效率提高,而且不会在盐箱中留下残余硬度和污迹;其次,使得软水阀的五种功能是按次序的,也就是说只需动阀片顺着转一圈,五种功能就能按次序实现;第三,实现了吸盐顺流再生功能,顺流再生可以有效防止再生时的树脂乱层;第四,第一通孔1占了定阀片10的九分之三面积,进水口大,有利于增加进水通量;第五,做到了在五个工位上,不需要排污时不无效排水,不需要补水时不过度补水,有利于节约水源。
下面详细说明定动阀片的不同重叠方式而产生有序的五种功能。
软化功能:如图45、46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经过树脂软化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通过动阀片20的导通盲孔22的导流,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六通孔6,由于第六通孔6和出水口3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出水口32。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和第四通孔4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排污通孔23被定阀片10封闭遮盖没有水流。
反冲洗功能:如图6、47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二通孔2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中,因为第五通孔5和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滤芯第二接口39,流经滤芯内侧45,流经下集伞43,反向冲洗滤芯44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二通孔2的作用。
吸盐顺流再生功能:如图34、48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四通孔4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第三通孔3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四通孔4中,因为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射流器出口34,通过射流器37射流,在射流器37的吸盐口36处产生负压,把盐箱51中的盐水通过盐阀52和软管50吸入,原水和盐水的混合盐水流到射流器入口35,因为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所以混合盐水流到第三通孔3,通过导通盲孔22导流流到第一通孔1,因为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混合盐水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然后流经上集伞41,流入滤芯44内,混合盐水在滤芯44内顺流再生树脂后流经下集伞43,流经滤芯内侧45流到滤芯第二接口39,因为第五通孔5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五通孔5,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
软水补水功能:如图49、50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第三通孔3和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与第六通孔6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被树脂软化过滤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五通孔5,通过导通盲孔22导流流到第三通孔3,因为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射流器入口35,然后依次通过吸盐口36、软管50和盐阀52进入盐箱51。在此过程中,第二通孔2和第四通孔4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排污通孔23与第六通孔6重叠连通但无水流。
正洗功能:如图12、51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排污通孔23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二通孔2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一通孔1中,因为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过滤芯第一接口38,通过上集伞41,流入到滤芯44的外侧,冲洗残余的盐水后流入到下集伞43,通过滤芯内侧45流入到滤芯第二接口39,由于滤芯第二接口39和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二通孔2,通过排污通孔23,再依次通过阀杆61上的第一排污通孔63和盖子60上的第二排污通孔64后通过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五通孔5的作用。
实施例八:九等分顺流再生、软水补水软水阀,采用了通过定阀片的第七通孔再到阀体排污的技术方案。
如图52-53、图16所示,在实施例八中,使用图52和图53所示的定、动阀片组合。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30、盖子60、射流器37、置于阀体30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10和动阀片20,动阀片20和阀杆61相连接,阀体30上设置有进水口31、出水口32、排污口33、射流器出口34、射流器入口35、滤芯第一接口38和滤芯第二接口39,射流器37通过射流器出口34和射流器入口35与阀体30相连通,在射流器37上设置有吸盐口36;定阀片10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1、第二通孔2、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第五通孔5和第六通孔6,在软水阀内,第一通孔1与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第二通孔2和第五通孔5互相连通并且与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第三通孔3与射流器入口35相连通,第四通孔4与射流器出口34相连通,第六通孔6与出水口32相连通;第一通孔1与第四通孔4相邻,第四通孔4与第二通孔2相邻,第二通孔2与第六通孔6相邻,第六通孔6与第五通孔5相邻,第五通孔5与第三通孔3相邻,第三通孔3与第一通孔1相邻;定阀片10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7,第七通孔7设置在定阀片10的中心;动阀片20上设置有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21,动阀片20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22和排污盲孔23F,排污盲孔23F的一端位于动阀片20的中心,排污盲孔23F通过定阀片10第七通孔7与排污口33相连通。
实施例八和实施例七的结构区别在于:实施例八的定阀片10的中心还设置有第七通孔7,动阀片20上设置有排污盲孔23F;而实施例七的定阀片上没有第七通孔,动阀片上设置的是排污通孔。这种结构区别使得排污方式的不同之处如下:实施例八的排污方式:通过动阀片20的排污盲孔23F导流流到定阀片10的第七通孔7,再流到阀体30上的排污口33排水;实施例七的排污方式:通过动阀片的排污通孔,再依次通过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后,通过排污口排水。所以在这里仅举一例对反冲洗功能进行详细说明,其他四个功能不再赘述。
反冲洗功能:如图16、54所示,通过旋转阀杆61,将动阀片20上的进水通道21和定阀片10上的第五通孔5重叠连通,导通盲孔22与定阀片10上的第二通孔2重叠连通,排污盲孔23F与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第七通孔7重叠连通。在这种阀片重叠状态下,水流如下:进水口31进入的水流从动阀片20的进水通道21流入到定阀片10的第五通孔5中,因为第五通孔5和滤芯第二接口39相连通,所以水流流经滤芯第二接口39,流经滤芯内侧45,流经下集伞43,反向冲洗滤芯44后,流经上集伞41,流到滤芯第一接口38,因为定阀片10上的第一通孔1和滤芯第一接口38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第一通孔1,通过排污盲孔23F导流流到第七通孔7,由于第七通孔7和排污口33相连通,所以水流流到排污口33排水。在此过程中,定阀片10的第三通孔3、第四通孔4和第六通孔6被动阀片20封闭遮盖不通水;导通盲孔22正好起到了封闭遮盖第二通孔2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改变定、动阀片上孔的形状、调整动阀片上的进水通道、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的位置,这些简单改变、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盖子、射流器、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控制所述动阀片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软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吸盐口,在软水阀内还设置有与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软水阀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邻,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邻,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邻,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相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邻;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与所述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所述驱动装置为阀杆,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所述排污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盲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5.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盖子、射流器、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控制所述动阀片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软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吸盐口,在软水阀内还设置有与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软水阀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邻,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邻,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相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邻,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邻;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与所述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所述驱动装置为阀杆,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所述排污口。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盲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9.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盖子、射流器、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控制所述动阀片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软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吸盐口,在软水阀内还设置有与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软水阀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邻,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邻,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相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邻,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邻;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与所述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六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所述驱动装置为阀杆,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所述排污口。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盲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13.一种多功能软水阀,包括阀体、盖子、射流器、置于阀体内的采用端面转动密封配合的定阀片和动阀片、控制所述动阀片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软水阀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滤芯第一接口、滤芯第二接口和吸盐口,在软水阀内还设置有与射流器相连通的射流器出口和射流器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软水阀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滤芯第一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互相连通并且与所述滤芯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射流器出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邻,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相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邻,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邻,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邻;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动阀片上还设置有导通盲孔和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与所述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六通孔相连通;或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通盲孔与所述第五通孔相连通,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通孔,所述驱动装置为阀杆,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通孔依次通过所述阀杆上的第一排污通孔和盖子上的第二排污通孔连通到所述排污口。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多功能软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通道为排污盲孔,所述定阀片上还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排污盲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排污口相连通。
CN 201220474883 2012-09-17 2012-09-17 多功能软水阀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67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74883 CN202867928U (zh) 2012-09-17 2012-09-17 多功能软水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74883 CN202867928U (zh) 2012-09-17 2012-09-17 多功能软水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67928U true CN202867928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34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74883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67928U (zh) 2012-09-17 2012-09-17 多功能软水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6792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0362A (zh) * 2012-09-17 2012-12-26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多功能软水阀
WO2015078414A1 (zh) * 2013-11-28 2015-06-04 胡霄宗 控流器
CN105179747A (zh) * 2015-10-06 2015-12-23 龙口诚峰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床顺流再生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105909829B (zh) * 2016-06-17 2018-05-01 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软水机控制阀及其工作方法
CN115403085A (zh) * 2022-02-28 2022-11-29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0362A (zh) * 2012-09-17 2012-12-26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多功能软水阀
CN102840362B (zh) * 2012-09-17 2014-02-19 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多功能软水阀
WO2015078414A1 (zh) * 2013-11-28 2015-06-04 胡霄宗 控流器
CN105179747A (zh) * 2015-10-06 2015-12-23 龙口诚峰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床顺流再生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105179747B (zh) * 2015-10-06 2017-08-11 龙口诚峰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床顺流再生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105909829B (zh) * 2016-06-17 2018-05-01 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软水机控制阀及其工作方法
CN115403085A (zh) * 2022-02-28 2022-11-29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水处理装置
CN115403085B (zh) * 2022-02-28 2023-07-18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5705B (zh) 一种多功能软水阀
CN102840362B (zh) 多功能软水阀
CN102788172B (zh) 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
CN105927758B (zh) 软水机控制阀及其操控方法
CN102635706B (zh) 一种软水补水多功能软水阀
CN202867928U (zh) 多功能软水阀
CN102635707B (zh) 一种多功能软水阀
CN103925392B (zh) 水处理控制阀
CN102644769B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5298660U (zh) 一种多功能软化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104876301B (zh) 一种软水机
CN202768945U (zh) 一种持续供水多功能控制阀
CN201973291U (zh) 多路控制阀、水处理器及水处理系统
CN201679998U (zh) 多路一体阀
CN2892243Y (zh) 具有正、反双冲洗功能的过滤器
CN204083361U (zh) 一种节能型多功能软水阀
CN202937839U (zh) 一种软水补水多功能软水阀
CN206600510U (zh) 一种水处理多功能软化阀的阀体、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105909829B (zh) 软水机控制阀及其工作方法
CN202937840U (zh) 一种多功能软水阀
CN213271131U (zh) 一种双静片多功能软化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104455552B (zh) 一种水处理控制阀
CN204459282U (zh) 一种水处理控制阀
CN202708196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205781074U (zh) 软水机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21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