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58524U - 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 Google Patents

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58524U
CN202858524U CN 201220510975 CN201220510975U CN202858524U CN 202858524 U CN202858524 U CN 202858524U CN 201220510975 CN201220510975 CN 201220510975 CN 201220510975 U CN201220510975 U CN 201220510975U CN 202858524 U CN202858524 U CN 202858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
district
bag distric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109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珏
范立涛
尤勇
彭小龙
田剑书
张彤
李乐
李素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UANGSHI INDUSTRY GROUP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UANGSHI INDUSTRY GROUP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UANGSHI INDUSTRY GROUP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UANGSHI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109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58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58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585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包括气囊层,气囊层具有多个气囊,气囊层划分为至少四个气囊区,每个气囊区内的各个气囊之间是连通的,但任意两个相邻的气囊区之间的气囊不连通;气道层,气道层位于气囊层下方并且气道层内具有多条气道,其中每条气道连接气囊区的至少一个并与之连通;基底层,气道层和气囊层设置在该基底层上;多个导气管,每个导气管的一端连通对应的气道,另一端延伸到坐垫外并设置有接头,并且每个导气管上具有各自的阀门;以及自动调压装置,自动调压装置流体连通所述多个导气管的各个接头,并且电性连接每个导气管上的各个阀门,从而使所述调压装置能够对各个导气管进行充气或放气。

Description

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垫,特别是涉及一种由于患病或受伤而需要长期保持坐姿的人群使用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背景技术
压疮(pressure sores)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或者长期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例如,局部组织受持续垂直压力,也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不是原发病,它大多是因其他的原发病未经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绝大多数的压疮都是能够预防的。但是在实际病例中,潮湿、高热、年龄和肥胖都会大大增加压疮的发病率。因此,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预防压疮的发生。目前,主要使用的有分隔式气圈、防压疮凉液垫或者其它复合式坐垫等等来预防压疮产生,但是这些产品都存在着坐垫对人体持续施压、无法使体表温度稳定的不足之处。
此外,如图1A和图1B所示,公开号为5052068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起伏状的坐垫,其在可弯曲的基板2上设置了多个气囊,这些气囊有短气囊4、中等气囊6和长气囊8,并且这些气囊划分成外区域x以及内区域y,外区域x内的气囊彼此连通,内区域y内的气囊彼此连通,但是外区域x的气囊和内区域y的气囊之间是不连通的。当使用者坐在该坐垫上的时候,可以通过打开分别连通外区域x和内区域y的阀门42和44,而释放外区域x和内区域y的气囊内压力,从而调整各个区域内气囊的高度,以适应于坐在该坐垫上的人体臀部的形状,进而获得最舒适的坐姿以及感受。
另外,如图2A和图2B所示,公开号为5502885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区气囊坐垫,其在基板2上设置了多个气囊,这些气囊分为r、s、t、u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各个气囊之间是连通的,这四个区域之间通过歧管24是可以连通的,并且,通过关闭单独的导气管20、21、22、23也可以使这四个区之间不连通。在使用该坐垫之前,通过充气气门26对各个区域的气囊进行充气,此时夹子型软管阀门30是打开的,即,r、s、t、u这四个区域通过歧管24连通。当足够的空气被充入到坐垫中之后,关闭充气气门26。然后,使用者坐在该坐垫上,并且通过充气气门26缓慢地释放空气,随着空气的释放,使用者的臀部陷入到气囊中,当使用者获得所希望的陷入深度时,关闭充气气门26。此外,使用者可以关闭单独的导气管20、21、22、23,从而防止空气在上述四个区域之间流动。该专利的优点与上一专利相似,通过使用者自己释放空气,可以获得十分贴近于人体形状的坐垫,进而获得最舒适的坐姿以及感受。
上述两个专利的坐垫应用于长期保持坐姿的人群时,虽然其可以带来十分舒适的坐姿及感受,但是这两个坐垫仍然会对人体持续地施压,因此依然会有很高的引发压疮的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通过交替性地对不同气囊区进行充气和放气,从而避免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持续地施压,进而降低引发压疮的几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包括: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具有多个气囊,所述气囊层划分为至少四个气囊区,每个气囊区内的各个气囊之间是连通的,但任意两个相邻的气囊区之间的气囊不连通;气道层,所述气道层位于所述气囊层下方并且所述气道层内具有多条气道,其中每条气道连接所述气囊区的至少一个并与之连通;基底层,所述气道层和所述气囊层设置在该基底层上;多个导气管,每个导气管的一端连通对应的气道,另一端延伸到坐垫外并设置有接头,并且每个导气管上具有各自的阀门;以及自动调压装置,所述自动调压装置流体连通所述多个导气管的各个接头,并且电性连接每个导气管上的各个阀门,从而使所述调压装置能够对各个导气管进行充气或放气;其中,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装置和多个调节按钮,所述显示装置和多个调节按钮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以及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并受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且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多个导气管的各个接头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每个导气管上的各个阀门,并能够控制各个阀门打开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气道的数量少于所述气囊区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顺时针等面积依次划分为四个气囊区,即A气囊区、B气囊区、C气囊区及D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两条气道,即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气囊区和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气囊区和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以如下的阵列划分为A气囊区、B气囊区、C气囊区、D气囊区以及E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气囊区和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气囊区和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E气囊区并与之连通;上述阵列为: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A A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D D D D D C C C C C D D D D D C C C C C D D D D D C C C C C D D D D D C C C C C .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以如下的阵列划分为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C气囊区、D气囊区以及E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及第五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1、A2、A3及A4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1、B2、B3及B4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四气道连接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五气道连接所述E气囊区并与之连通;上述阵列为: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A 4 A 4 A 4 A 4 A 4 B 4 B 4 B 4 B 4 B 4 A 4 A 4 A 4 A 4 A 4 B 4 B 4 B 4 B 4 B 4 B 3 B 3 B 3 B 3 B 3 A 3 A 3 A 3 A 3 A 3 B 3 B 3 B 3 B 3 B 3 A 3 A 3 A 3 A 3 A 3 A 1 A 1 D D D D D D B 1 B 1 A 1 A 1 D D D D D D B 1 B 1 A 1 A 1 B 2 B 2 C C A 2 A 2 B 1 B 1 A 1 B 2 B 2 B 2 C C A 2 A 2 A 2 B 1 .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以如下的阵列划分为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C气囊区、D气囊区、E气囊区以及F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第五气道及第六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1、A2及A3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1、B2及B3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四气道连接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五气道连接所述E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六气道连接所述F气囊区并与之连通;上述阵列为: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A 3 A 3 A 3 A 3 A 3 B 3 B 3 B 3 B 3 B 3 A 3 A 3 A 3 A 3 A 3 B 3 B 3 B 3 B 3 B 3 B 2 B 2 B 2 B 2 B 2 A 2 A 2 A 2 A 2 A 2 B 2 B 2 B 2 B 2 B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1 A 1 C C C D D D B 1 B 1 A 1 A 1 C C C D D D B 1 B 1 A 1 A 1 C C F F D D B 1 B 1 A 1 C C C F F D D D B 1 .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以如下的阵列划分为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A5气囊区、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B5气囊区以及C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1、A2、A3、A4及A5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1、B2、B3、B4及B5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上述阵列为:
优选的,所述多个导气管设置在所述气道层内或所述基底层内。
优选的,所述气囊层中的每个气囊为柱状气囊,该柱状气囊包括有柱状的外罩层以及设置在该外罩层内的气囊柱,气囊柱可以是弹簧、海绵、棉花、泡沫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更优选的,气囊柱是海绵直接发泡成型,贴合度、牢固度高,同时提升气囊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保持气囊的形状。并且在该气囊柱顶端设置有水凝胶层,所述气囊柱顶端与所述水凝胶层之间设置有密封层,空气填充在所述外罩层、所述气囊柱与所述密封层之间的空间中。密封层与外罩层的内壁紧密接触,使得直接成型的水凝胶不会在重力作用下和人体挤压下掉下来或泄漏出去。
外罩层的顶部呈向上凸起的弧面,这样减少棱角并增大了接触面积。当人体接触到顶部圆弧形状的水凝胶层时,不会出现不适感或疼痛感。
所述柱状气囊呈圆柱体状、棱柱体状、正方体柱状或长方体柱状任意一种或它们之间的组合形状。
所述柱状气囊的横截面呈四角星形状,且柱状气囊的四周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气囊层划分为不同的且交错分布的气囊区,并分别控制这些气囊区内气囊的压力以及该压力的持续时间,从而使得人体臀部间歇性地受到压力,防止皮肤的血液循环不畅。进一步地,柱状气囊由于具有位于气囊柱上面的水凝胶层和位于气囊柱顶端与水凝胶层之间的密封层,使得柱状气囊能够很好防止气囊被彻底的划破,具有多重保护功能。柱状气囊中的水凝胶层和恒温相变材料使得使用者的臀部表面保持在舒适的温度,具有使人体感觉凉快、能够产生很好的均压作用。同时呈向上凸起的弧面的水凝胶层上面没有明显的棱角,接触面积更大,避免因锐角而造成应力集中等弊病,分散了载荷,在长久的接触过程中不会感受到疼痛感。柱状气囊的四周为圆弧形,增强及充分发挥坐垫的机械强度,改善塑胶熔体的流动性,便于充满与脱模,消除壁部转折处的凹陷等缺陷,便于模具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从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气囊柱具有支撑稳定气囊形状的作用,不会因为稳定性不够而坍塌导致外形受损。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坐垫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坐垫的气囊区的分布示意图。
图2A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坐垫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图2A所示坐垫的气囊区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关于自动调压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柱状气囊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柱状气囊的放大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柱状气囊的放大横向截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柱状气囊的第一种变形结构的放大横向截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柱状气囊的第二种变形结构的放大横向截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包括:
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具有多个气囊,所述气囊层划分为至少四个气囊区,每个气囊区内的各个气囊之间是连通的,但任意两个相邻的气囊区之间的气囊不连通;
气道层,所述气道层位于所述气囊层下方并且所述气道层内具有多条气道,其中每条气道连接所述气囊区的至少一个并与之连通;基底层,所述气道层和所述气囊层设置在该基底层上;
多个导气管,每个导气管的一端连通对应的气道,另一端延伸到坐垫外并设置有接头,并且每个导气管上具有各自的阀门;以及
自动调压装置,所述自动调压装置流体连通所述多个导气管的各个接头,并且电性连接每个导气管上的各个阀门,从而使所述调压装置能够对各个导气管进行充气或放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装置和多个调节按钮,所述显示装置和多个调节按钮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以及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并受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且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多个导气管的各个接头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每个导气管上的各个阀门,并能够控制各个阀门打开或关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微处理器可以控制充气装置并配合控制打开阀门,从而通过导气管对坐垫进行充气,或者打开阀门通过导气管排气。在实际实施时,该充气装置可以是受控制的电动充气装置(例如气泵),上述的阀门可以是受控制的电动阀门,从而可以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并配合电动充气装置使用。
此外,所述气道的数量少于所述气囊区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顺时针等面积依次划分为四个气囊区,即A气囊区、B气囊区、C气囊区及D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两条气道,即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气囊区和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气囊区和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划分为A气囊区、B气囊区、C气囊区、D气囊区以及E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气囊区和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气囊区和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E气囊区并与之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划分为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C气囊区、D气囊区以及E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及第五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1、A2、A3及A4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1、B2、B3及B4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四气道连接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五气道连接所述E气囊区并与之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划分为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C气囊区、D气囊区、E气囊区以及F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第五气道及第六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1、A2及A3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1、B2及B3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四气道连接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五气道连接所述E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六气道连接所述F气囊区并与之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划分为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A5气囊区、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B5气囊区以及C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1、A2、A3、A4及A5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1、B2、B3、B4及B5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气管设置在所述气道层内或所述基底层内。
上述的实施例中,气囊层中的每个气囊为柱状气囊,该柱状气囊包括有柱状的外罩层以及设置在该外罩层内的气囊柱,外罩层的材料一致,并且为一体结构,外罩层的壁厚由底往上皆保持一致。气囊柱是海绵直接发泡成型。并且在该气囊柱顶端设置有水凝胶层,水凝胶层在气囊柱的顶部直接成型,贴合度与粘合度非常好。空气填充在所述外罩层、所述气囊柱与所述密封层之间的空间中,与气囊内部进行气体的交换从而控制气囊的湿度和温度。气囊柱顶端与所述水凝胶层之间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与外罩层的内壁紧密接触。密封层与外罩层的材料一致,可以经二次硫化工艺后形成一个与外罩层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密封层,保证水凝胶层的密封性、牢固度与美观性。
在前面的背景技术的描述中,可以知道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现有的坐垫应用于长期保持坐姿的人群时,虽然其可以带来十分舒适的坐姿及感受,但是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那两个坐垫仍然会对人体持续地施压,因此依然会有很高的引发压疮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主要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坐垫不能实现使人体臀部间歇性地受到压力、防止皮肤的血液循环不畅做出的改进。下面分别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更为详细地说明。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10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气囊层101、气道层102、基底层103,气道层102和气囊层101设置在该基底层103上,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10还包括多个导气管105和气道104。其中气囊层101具有多个气囊100,在图中是以10×10的气囊构成一个气囊阵列,当然这是示意性的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其也可以是10×15的阵列、15×15的阵列,15×20的阵列或者20×20的阵列等等其它形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如图4所示,气囊层101等面积地划分为四个气囊区,即A气囊区110、B气囊区111、C气囊区112、D气囊区113,每个气囊区内的各个气囊之间是连通的,但任意两个相邻的气囊区之间的气囊不连通;气道层102内具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其中第一气道与A气囊区110和C气囊区112连接,第二气道与B气囊区111和D气囊区113连接。如图3所示,导气管105的一端连通对应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另一端延伸到坐垫外并设置有接头,并且每个导气管105上具有各自的阀门106。在本实施例中,导气管105设置在气道层102内,但其也可以设置在基底层103内。
另配合图5所示,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还包括自动调压装置140。自动调压装置140包括微处理器130、控制面板120、充气装置11。控制面板120上设置有显示装置121和多个调节按钮122,显示装置121和多个调节按钮122与微处理器130电性连接;充气装置11与微处理器130电性连接并受微处理器130的控制,且充气装置11与多个导气管105的各个接头流体连通;微处理器130电性连接每个导气管105上的各个阀门106,并能够控制各个阀门打开或关闭,从而配合充气装置11对不同的导气管105进行充气或者放气,也就是说,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的气囊区进行充气或放气。例如,自动调压装置可以控制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同时对B气囊区和D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这样的状态例如可以持续1-10分钟,然后自动调压装置可以控制对B气囊区和D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同时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这样的状态同样可以持续1-10分钟,然后再改变为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同时对B气囊区和D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在对不同的气囊区进行充气或放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患者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说可以根据自身的移动能力和体重对充气或放气的压力和时间通过控制面板上的调节按钮进行设置和调节。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充气或放气时间、不同气囊区压力等各种参数对其进行选择性的调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能够承受50-70公斤的压力数值,当A气囊区和C气囊区的压力低于所能承受的50公斤压力的时候,微处理器将与A气囊区和C气囊区对应的阀门打开,并控制充气装置通过导气管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进行充气,当A气囊区和C气囊区的压力达到能够承受70公斤压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微处理器控制充气装置停止充气,可以将与A气囊区和C气囊区对应的阀门关闭,让其保持70公斤的压力,当保持一定时间之后可以将与A气囊区和C气囊区对应的阀门打开,让其在人体压力的作用下自动放气,当A气囊区和C气囊区的压力低于能够承受的50公斤压力的时候(也可以是在50公斤压力保持一定时间之后),微处理器再次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进行充气,以此往复的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进行充气和放气,从而对人体交替地进行加压。上述只是实例性的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的自动调压进行了说明,其还可以对B气囊区和D气囊区进行相同的充气或放气,对不同坐垫上的不同气囊区还可以设置不同的充气或放气时间、不同的充气或放气压力。对不同气囊区的充气或放气速度可以是固定的一个数值,还可以是变化的数值。上述的交替地对不同的气囊区进行加压,可以实现对久坐于坐垫上人的臀部的不同区域交替地进行加压,从而避免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持续地施压,进而降低引发压疮的几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6、图7所示,气囊层101中的每个气囊为柱状气囊100,每个柱状气囊100可以是一样的长度,还可以是不同长度的柱状气囊。该柱状气囊100包括有柱状的外罩层13以及设置在该外罩层13内的气囊柱14,外罩层13的材料一致,并且为一体结构,外罩层13的壁厚由底往上皆保持一致。气囊柱14是海绵直接发泡成型,其贴合度、牢固度高,同时提升气囊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保持气囊的形状。并且在该气囊柱14顶端设置有水凝胶层15,水凝胶层15在气囊柱14的顶部直接成型,贴合度与粘合度非常好。水凝胶中的高含水量和恒温相变材料可以持续的保持冰凉感。空气填充在所述外罩层13、所述气囊柱14与所述密封层16之间的空间中,与气囊内部进行气体的交换从而控制气囊的湿度和温度。
外罩层13的顶部呈向上凸起的弧面,这样减少棱角并增大了接触面积,当人体接触到顶部圆弧形状的水凝胶层15时,不会出现不适感或疼痛感。
气囊柱14顶端与水凝胶层15之间设置有密封层16。密封层16与外罩层13的内壁紧密接触。密封层16与外罩层13的材料可以一致,可以经二次硫化工艺后形成一个与外罩层13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密封层16,保证水凝胶层15的密封性、牢固度与美观性。使得直接成型的水凝胶不会在重力作用下和人体挤压下掉下来或泄漏出去。
如图8至图10所示,柱状气囊100的横截面分别呈四角星形状、圆柱体状或长方体柱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柱状气囊100的横截面并不限于以上三种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五角星形等等其他形状。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从图11和下面的阵列可以看出,气囊层101中的气囊划分为E气囊区210、B气囊区211、C气囊区212、D气囊区213以及A气囊区214。在图11中仍然是以10×10的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对应于下面的阵列,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表示其它数量的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另外,气道层102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C气囊区212和A气囊区214并与之连通,第二气道连接B气囊区211和D气囊区213并与之连通,第三气道连接E气囊区210并与之连通。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A A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D D D D D C C C C C D D D D D C C C C C D D D D D C C C C C D D D D D C C C C C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同样具有导气管和自动调压装置,其连接方式与第一个实施例相类似。从而使得自动调压装置的微处理器可以控制阀门和充气装置,以实现对不同的气囊区进行充气或放气。例如,自动调压装置可以控制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同时对B气囊区和D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这样的状态例如可以持续1-10分钟;然后自动调压装置可以控制对B气囊区和D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同时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这样的状态同样可以持续1-10分钟;然后再改变为对A气囊区和C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同时对B气囊区和D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在使用的过程中,E气囊区是人体大腿下侧所接触的地方,自动调压装置可以控制单独对E气囊区进行充气或放气,充气或放气的频率和气压可以与其他气囊区不同,或者,该E气囊区的气压可以是一旦充气之后就保持恒定的。在对不同的气囊区进行充气或放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患者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说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移动能力和体重对充气或放气的压力和时间通过控制面板上的调节按钮进行设置和调节。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充气或放气时间、不同气囊区压力等各种参数对其进行选择性的调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我们设置了一个能够承受60-70公斤的压力数值,当E气囊区的压力低于所能承受的60公斤压力的时候,微处理器将与E气囊区对应的阀门打开,并控制充气装置通过导气管对E气囊区进行充气,当E气囊区的压力达到能够承受70公斤压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微处理器控制充气装置停止充气,可以将与E气囊区对应的阀门关闭,让其保持70公斤的压力,由于气体可能会缓慢的泄漏,当E气囊区的压力低于60公斤压力的时候,自动调压装置再次对E气囊区进行充气,以保持所需的60-70公斤压力。上述只是示例性的对E气囊区的自动调压(或者认为是自动充压)进行了说明,还可以对其他气囊区进行相似或不同的充气或放气,对不同坐垫上的不同气囊区还可以设置不同的充气或放气时间、不同的充气或放气压力、对不同气囊区的充气或放气速度可以是固定的一个数值,还可以充气或放气的速度是变化的。上述的对不同的气囊区分别进行充气或放气,可以实现对久坐于坐垫上人的臀部的不同区域交替地进行加压,从而避免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持续地施压,进而降低引发压疮的几率。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从图12和下面的阵列可以看出,气囊层101中的气囊划分为A1气囊区310、A2气囊区311、A3气囊区312、A4气囊区313、B1气囊区320、B2气囊区321、B3气囊区322、B4气囊区323、C气囊区330、D气囊区340以及E气囊区350。在图12中仍然是以10×10的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对应于下面的阵列,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表示其它数量的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另外,气道层102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及第五气道。其中,第一气道连接A1气囊区310、A2气囊区311、A3气囊区312和A4气囊区313并与之连通,第二气道连接B1气囊区320、B2气囊区321、B3气囊区322和B4气囊区323并与之连通,第三气道连接C气囊区330并与之连通,第四气道连接D气囊区340并与之连通,第五气道连接E气囊区350并与之连通。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A 4 A 4 A 4 A 4 A 4 B 4 B 4 B 4 B 4 B 4 A 4 A 4 A 4 A 4 A 4 B 4 B 4 B 4 B 4 B 4 B 3 B 3 B 3 B 3 B 3 A 3 A 3 A 3 A 3 A 3 B 3 B 3 B 3 B 3 B 3 A 3 A 3 A 3 A 3 A 3 A 1 A 1 D D D D D D B 1 B 1 A 1 A 1 D D D D D D B 1 B 1 A 1 A 1 B 2 B 2 C C A 2 A 2 B 1 B 1 A 1 B 2 B 2 B 2 C C A 2 A 2 A 2 B 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同样具有导气管和自动调压装置,其连接方式与第一个实施例相类似。从而使得自动调压装置的微处理器可以控制阀门和充气装置,以实现对不同的气囊区进行充气或放气。例如,自动调压装置可以控制对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同时对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说1-10分钟;之后再对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而同时对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如此往复交替的进行充气或放气。同时,自动调压装置还以一定的频率分别对C气囊区、D气囊区和E气囊区进行充气和放气,以配合上述的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和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的充气和放气。C气囊区、D气囊区和E气囊区的充气和放气的频率和压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者进行相应的调节,并且,该E气囊区的气压可以是一旦充气之后就保持恒定而不再进行变化的。此外,上述充气或放气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充气或放气的速度、所需的气体容量以及压强等参数进行可选择性的调节。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充气或放气时间、不同气囊区压力等各种参数对其进行选择性的调节。对上述气囊区频繁交替的进行充气和放气,这样使得不同气囊区的压力经常变化,可以实现对久坐于坐垫上人的臀部的不同区域交替地进行加压,从而避免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持续地施压,进而降低引发压疮的几率。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从图13和下面的阵列可以看出,气囊层101中的气囊划分为A1气囊区410、A2气囊区411、A3气囊区412、B1气囊区420、B2气囊区421、B3气囊区422、C气囊区430、D气囊区440、E气囊区450以及F气囊区460。在图13中仍然是以10×10的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对应于下面的阵列,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可以表示其它数量的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另外,气道层102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第五气道及第六气道;其中,第一气道连接A1气囊区410、A2气囊区411和A3气囊区412并与之连通,第二气道连接B1气囊区420、B2气囊区421和B3气囊区422并与之连通,第三气道连接C气囊区430并与之连通,第四气道连接D气囊区440并与之连通,第五气道连接E气囊区450并与之连通,第六气道连接F气囊区460并与之连通。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A 3 A 3 A 3 A 3 A 3 B 3 B 3 B 3 B 3 B 3 A 3 A 3 A 3 A 3 A 3 B 3 B 3 B 3 B 3 B 3 B 2 B 2 B 2 B 2 B 2 A 2 A 2 A 2 A 2 A 2 B 2 B 2 B 2 B 2 B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1 A 1 C C C D D D B 1 B 1 A 1 A 1 C C C D D D B 1 B 1 A 1 A 1 C C F F D D B 1 B 1 A 1 C C C F F D D D B 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同样具有导气管和自动调压装置,其连接方式与第一个实施例相类似。从而使得自动调压装置的微处理器可以控制阀门和充气装置,以实现对不同的气囊区进行充气或放气。例如,自动调压装置可以控制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同时对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说1-10分钟;之后再对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而同时对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说1-10分钟;如此往复交替的进行充气或放气。同时,自动调压装置还以一定的频率分别对C气囊区、D气囊区、E气囊区和F气囊区进行充气和放气,以配合上述的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和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的充气和放气。与第三个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C气囊区、D气囊区、E气囊区和F气囊区的充气和放气的频率和压力也是可以进行调节的,并且,该E气囊区的气压可以是一旦充气之后就保持恒定而不再进行变化的。这样使得不同气囊区的压力经常变化,可以实现对久坐于坐垫上人的臀部的不同区域交替地进行加压,从而避免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持续地施压,进而降低引发压疮的几率。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气囊区分布示意图。从图14和下面的阵列可以看出,气囊层101中的气囊划分为A1气囊区510、A2气囊区511、A3气囊区512、A4气囊区513、A5气囊区514、B1气囊区520、B2气囊区521、B3气囊区522、B4气囊区523、B5气囊区524以及C气囊区530。在图14中是以20×20的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对应于下面的阵列,这与其它实施例中以10×10的气囊的表示不同,在其它实施例中,阵列中一个字母的位置就直接对应于一个气囊,而在本实施例中,下面阵列中的一个字母的位置对应于四个气囊,从而构成20×20的气囊阵列。当然,这只是示意性的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使用其它数量的气囊来对应下面阵列中的一个字母的位置,例如,三个气囊、五个气囊、九个气囊等等。因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虽然是以10×10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来图示的,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也可以以20×20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来图示,或者以其它数量的气囊构成的气囊阵列来图示。另外,气道层102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其中,第一气道连接A1气囊区510、A2气囊区511、A3气囊区512、A4气囊区513和A5气囊区514并与之连通,第二气道连接B1气囊区520、B2气囊区521、B3气囊区522、B4气囊区523和B5气囊区524并与之连通,第三气道连接C气囊区530并与之连通。
Figure BDA0000220497790018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同样具有导气管和自动调压装置,其连接方式与第一个实施例相类似。从而使得自动调压装置的微处理器可以控制阀门和充气装置,以实现对不同的气囊区进行充气或放气。例如,自动调压装置可以控制对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A5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而同时对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B5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说1-10分钟;之后对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A5气囊区进行放气,使其保持在较低的压力,而同时对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B5气囊区进行充气,使其保持在较高的压力,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说1-10分钟;如此往复交替的进行充气或放气。同时,自动调压装置还以一定的频率对C气囊区进行充气和放气,以配合上述的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A5气囊区和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B5气囊区的充气和放气,或者,该C气囊区的气压也可以是一旦充气之后就保持恒定而不再进行变化的。这样使得不同气囊区的压力经常变化,可以实现对久坐于坐垫上人的臀部的不同区域交替地进行加压,从而避免对人体的某一部位持续地施压,进而降低引发压疮的几率。上述各个气囊区的充气或放气的频率和气压可以根据不同患者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说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移动能力和体重对充气或放气的压力和时间进行设置。
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不同气囊区的充气或放气状态只是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不同气囊区的充气或放气的频率或气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及做出各种可行性的变化方式。在以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气囊区中的多个气囊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多样化的,并不是唯一确定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保证每个气囊区内的各个气囊中的气体是连通的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可以配合地设置多种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压力,其可以设置在气道中也可以设置在阀门处,并且压力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而将其测量的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此外,对于某些可以测量压力的阀门而言,也可以省略掉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手段,不是本发明的重点,故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防止压疮的发生,作为一个使用示例,在使用过程中,当人体的臀部坐在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上时,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的气囊区进行充气和排气,分别对不同气囊区的压力和压力持续时间进行控制,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设定压力和压力持续时间,从而使得臀部的不同部位在不同的时间内或相同的时间内都能受到相同或不同的压力。自动调压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的人体的重量设置不同的参数,当压力高于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时,控制充气装置和阀门对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进行排气或充气。还可以通过自动调压装置对不同的气囊区交替的进行充气和排气。当患者的臀部长期的与坐垫接触时,可以增加其它装置对气囊进行吹气,可以降低气囊表面的温度和湿度。
上述实施例是用于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层,所述气囊层具有多个气囊,所述气囊层划分为至少四个气囊区,每个气囊区内的各个气囊之间是连通的,但任意两个相邻的气囊区之间的气囊不连通;
气道层,所述气道层位于所述气囊层下方并且所述气道层内具有多条气道,其中每条气道连接所述气囊区的至少一个并与之连通;
基底层,所述气道层和所述气囊层设置在该基底层上;
多个导气管,每个导气管的一端连通对应的气道,另一端延伸到坐垫外并设置有接头,并且每个导气管上具有各自的阀门;以及
自动调压装置,所述自动调压装置流体连通所述多个导气管的各个接头,并且电性连接每个导气管上的各个阀门,从而使所述调压装置能够对各个导气管进行充气或放气;
其中,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包括:
微处理器;
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装置和多个调节按钮,所述显示装置和多个调节按钮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以及
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并受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且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多个导气管的各个接头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每个导气管上的各个阀门,并能够控制各个阀门打开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的数量少于所述气囊区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顺时针等面积依次划分为四个气囊区,即A气囊区、B气囊区、C气囊区及D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两条气道,即第一气道及第二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气囊区和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气囊区和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以如下的阵列划分为A气囊区、B气囊区、C气囊区、D气囊区以及E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气囊区和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气囊区和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E气囊区并与之连通;上述阵列为: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A A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A A A A A B B B B B D D D D D C C C C C D D D D D C C C C C D D D D D C C C C C D D D D D C C C C C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以如下的阵列划分为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C气囊区、D气囊区以及E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及第五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1、A2、A3及A4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1、B2、B3及B4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四气道连接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五气道连接所述E气囊区并与之连通;上述阵列为: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A 4 A 4 A 4 A 4 A 4 B 4 B 4 B 4 B 4 B 4 A 4 A 4 A 4 A 4 A 4 B 4 B 4 B 4 B 4 B 4 B 3 B 3 B 3 B 3 B 3 A 3 A 3 A 3 A 3 A 3 B 3 B 3 B 3 B 3 B 3 A 3 A 3 A 3 A 3 A 3 A 1 A 1 D D D D D D B 1 B 1 A 1 A 1 D D D D D D B 1 B 1 A 1 A 1 B 2 B 2 C C A 2 A 2 B 1 B 1 A 1 B 2 B 2 B 2 C C A 2 A 2 A 2 B 1 .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以如下的阵列划分为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C气囊区、D气囊区、E气囊区以及F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第五气道及第六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1、A2及A3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1、B2及B3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四气道连接所述D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五气道连接所述E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六气道连接所述F气囊区并与之连通;上述阵列为: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A 3 A 3 A 3 A 3 A 3 B 3 B 3 B 3 B 3 B 3 A 3 A 3 A 3 A 3 A 3 B 3 B 3 B 3 B 3 B 3 B 2 B 2 B 2 B 2 B 2 A 2 A 2 A 2 A 2 A 2 B 2 B 2 B 2 B 2 B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1 A 1 C C C D D D B 1 B 1 A 1 A 1 C C C D D D B 1 B 1 A 1 A 1 C C F F D D B 1 B 1 A 1 C C C F F D D D B 1 .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中的气囊以如下的阵列划分为A1气囊区、A2气囊区、A3气囊区、A4气囊区、A5气囊区、B1气囊区、B2气囊区、B3气囊区、B4气囊区、B5气囊区以及C气囊区;所述气道层内具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及第三气道;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接所述A1、A2、A3、A4及A5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B1、B2、B3、B4及B5气囊区并与之连通,所述第三气道连接所述C气囊区并与之连通;上述阵列为:
Figure FDA00002204977800042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气管设置在所述气道层内或所述基底层内。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中的每个气囊为柱状气囊,该柱状气囊包括有柱状的外罩层以及设置在该外罩层内的气囊柱,并且在该气囊柱顶端设置有水凝胶层,所述气囊柱顶端与所述水凝胶层之间设置有密封层,空气填充在所述外罩层、所述气囊柱与所述密封层之间的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中的每个气囊为柱状气囊,该柱状气囊包括有柱状的外罩层以及设置在该外罩层内的气囊柱,并且在该气囊柱顶端设置有水凝胶层,所述气囊柱顶端与所述水凝胶层之间设置有密封层,空气填充在所述外罩层、所述气囊柱与所述密封层之间的空间中。
CN 201220510975 2012-07-18 2012-09-28 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58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10975 CN202858524U (zh) 2012-07-18 2012-09-28 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49346.9 2012-07-18
CN201220349346 2012-07-18
CN 201220510975 CN202858524U (zh) 2012-07-18 2012-09-28 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58524U true CN202858524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25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1097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58524U (zh) 2012-07-18 2012-09-28 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5852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479A (zh) * 2015-03-14 2015-06-10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可控双柱中空气囊垫
CN109620689A (zh) * 2019-01-10 2019-04-16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软体复合膜的柔性器及人体表面持续按摩方法
CN110946433A (zh) * 2019-12-24 2020-04-03 江苏爱护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压充气式坐垫
CN111544275A (zh) * 2020-05-08 2020-08-18 广东粤华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调压的自适应锁定坐垫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479A (zh) * 2015-03-14 2015-06-10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可控双柱中空气囊垫
CN109620689A (zh) * 2019-01-10 2019-04-16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软体复合膜的柔性器及人体表面持续按摩方法
CN109620689B (zh) * 2019-01-10 2020-06-0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软体复合膜的柔性器及人体表面持续按摩方法
CN110946433A (zh) * 2019-12-24 2020-04-03 江苏爱护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压充气式坐垫
CN111544275A (zh) * 2020-05-08 2020-08-18 广东粤华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调压的自适应锁定坐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5624A (zh) 防压疮坐垫
CN103565165A (zh) 自动调压的防压疮坐垫
CN106806077B (zh) 一种自动翻身气囊护理床垫
CA1304838C (en) Fluid pressurized cushion
JP2014018671A (ja) 圧力調整可能な床ずれ防止クッション
CN202858524U (zh) 自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CN202105130U (zh) 一种防褥疮气垫
CN207253435U (zh) 一种可调节病人身体受力位置的病床
CN202858525U (zh) 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CN202858514U (zh) 手动调压的具有分区气囊的防压疮坐垫
CN206166480U (zh) 内置有颈部气囊的智能枕头
CN209884587U (zh) 一种充气翻身气垫床
CN114699257B (zh) 一种基于气囊护理床垫小翻身运动的压疮预防方法
CN103565623A (zh) 手动调压的防压疮坐垫
CN212631104U (zh) 一种防褥疮床垫
US20110083275A1 (en) Temperature modulated inflated and deflated support cushion
CN210493426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床垫
CN2415745Y (zh) 换压蜂窝气囊床垫
CN201618053U (zh) 一种翻身枕垫
US20060168734A1 (en) Inflating and deflating cellular support cushion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211675005U (zh) 用于康复治疗的护理垫
CN210144903U (zh) 一种侧翻身气垫床
CN213157221U (zh) 一种卧床病人防褥疮用多腔充气圈
JPH0215465Y2 (zh)
CN217852242U (zh) 一种分体式便于调节多种高度可拆卸的颈椎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