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51455U -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 Google Patents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51455U
CN202851455U CN 201120449962 CN201120449962U CN202851455U CN 202851455 U CN202851455 U CN 202851455U CN 201120449962 CN201120449962 CN 201120449962 CN 201120449962 U CN201120449962 U CN 201120449962U CN 202851455 U CN202851455 U CN 202851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ectinid
gathering cover
vertical shaft
wind gath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4499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瑞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Jiling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Jiling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Jiling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Jiling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4499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51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51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514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包括风扇底座、立柱和扇风部;所述扇风部包括扇风壳体、聚风罩及扇叶;扇叶是轴流式风扇扇叶并且转轴中心线垂直于风扇底座;扇风壳体呈圆盘状由上扇风壳体和下扇风壳体组成;上扇风壳体的上侧壁为封闭壁体,下扇风壳体的下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聚风罩罩盖在进风口上;扇风壳体与立柱之间还设置有扇叶驱动部,扇叶驱动部包括驱动部壳体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扇叶同轴连接;在驱动部壳体上设置有主进风窗;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为敞口状并与进风口的周边壁体衔接,扇风壳体的侧边位置设置有出风口,聚风罩具有侧面的排风口,排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到电风扇产品中。

Description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落地式立柱式的电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立柱式电风扇,其一般结构包括底座、立柱和位于立柱上的风扇头。 
比较典型的结构如较早的中国ZL96232625.9,名称为“台式柱形电风扇”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该电风扇的电动机、扇叶及其主轴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扇叶轴则分别固定于电动机轴及外罩顶部的支承座上,使风扇在工作时可环水平方向360°柱面送风。虽然该产品克服了常规台扇工作时在扇体侧面及背面不能受风的缺陷,具有送风范围宽可在水平方向环形送风的特点,但是该种结构的风扇不仅从上到下送风面过宽不能集中送风,气流流动距离比较近,而且需要的马达功率大。 
其次中国ZL200520064782.1,名称为“立柱式电风扇送风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该风扇包括壳体、风轮、驱动电机、导风体、摇摆机构,驱动电机安装在与壳体联接的支承板上,摇摆机构的微电机固定在壳体的连接盘上,导风体套在风轮外,导风体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导风板和挡风板,风轮的上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壳体上,风轮的下轴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导风体的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网栅。该专利文献在风轮旁边的导风体3上设置有进风口20,导致所述导风体3很难积聚气压从而使送风距离比较近;其次从上到下送风面过宽 不能集中送风,而且需要的马达功率大。 
另外中国ZL200720060774.9,名称为“一种电风扇”的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该风扇包括底盘、立柱、下壳、风叶、上壳、罩在下壳外侧的导风轮及驱动风叶转动的电机,其中风叶安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电机轴与立柱设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下壳上设置有使导风轮在水平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虽然该专利由于设有使导向轮在水平方向转动的驱动装置,保证导风轮6能够朝着向下的方向做360度送风,可调整风扇的送风面积且其送风范围广,但是其上下壳体采用网罩结构导致安全性差特别是当异物滴落到上壳上时可能会发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在现有电风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包括风扇底座、设置在所述风扇底座上的立柱和位于所述立柱正上方的扇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风部包括扇风壳体、容纳在所述扇风壳体内的聚风罩及容纳在所述聚风罩内的扇叶;所述扇叶的转轴中心线垂直于所述风扇底座的水平面;所述扇风壳体呈圆盘状,由上扇风壳体和下扇风壳体上下扣合连接而成;所述上扇风壳体的上侧壁为封闭壁体,所述下扇风壳体的下侧壁中央部位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聚风罩罩盖在所述进风口上;所述扇风壳体与所述立柱之间还设置有扇叶驱动部,所述扇叶驱动部包括驱动部壳体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扇叶同轴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壳体上设置有主进风窗;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为敞口状并与所述进风口的周边壁体衔接,所述扇风壳体的侧边位置设置有出风口,所述聚风罩具有侧面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 
其中,所述风扇底座的水平面是指当所述风扇底座放置在地面上后与地面 基本平行的水平面。 
其中,所述扇风部设置在所述立柱的正上方,是指所述扇风部不仅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上方而且其重心落在所述立柱上,在所述扇风部的外部形状是对称的情况下,可以使所述扇风部的重心基本落在所述立柱的中心线上。 
其中,所述扇风壳体呈圆盘状,由上扇风壳体和下扇风壳体上下扣合连接而成,是指所述扇风壳体不仅由上扇风壳体和下扇风壳体上下扣合连接组成并具有一定容腔从而可以至少容纳所述聚风罩和所述扇叶;其次所述扇风壳体从外形看呈圆盘状,即所述扇风壳体水平方向的径向的长度远大于垂直方向的高度,从而使所述扇风部的重心不要过高,提高风扇整体的稳定性。所述上扇风壳体和下扇风壳体之间可以通过机械扣接方式扣合起来,还可以增加螺丝连接而扣合起来。 
其中,所述上扇风壳体至少具有上侧壁(即顶壁)罩盖在所述下扇风壳体上,也可以是,所述上扇风壳体具有侧壁和顶壁而呈盘状,所述上扇风壳体的侧壁扣合在所述下扇风壳体上。同理,所述下扇风壳体也可以采用与所述上扇风壳体适配的结构。另外,为了防止异物滴落到所述扇风壳体内,所述上扇风壳体的上侧壁采用封闭式结构,即没有向上敞开的用于进风的孔或洞,当然这样并不排除可以设置用于安装其它电控器件的定位通孔例如控制按键定位孔等。 
其中,所述下扇风壳体的下侧壁中央部位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聚风罩罩盖在所述进风口上,是指在所述下扇风壳体的下侧壁的中央部位上设置一个用于进风的进风口,当所述聚风罩罩盖在所述进风口上时,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被吸入所述聚风罩内的空间,即主气流从所述扇叶的下部并从轴向方向进入所述扇叶。所述进风口可以是敞开的孔洞,也可以是呈栅格状的孔洞。所述 聚风罩呈容腔状从而收容所述扇叶,所述聚风罩至少包括侧壁和顶壁,所述聚风罩的侧壁与所述进风口的周边壁体连接,所述聚风罩的顶壁可以是独立设置的壁体,也可以借用所述上扇风壳体的上侧壁作为所述聚风罩的顶壁。 
其中,在所述驱动部壳体上设置有主进风窗,是指所述驱动部壳体上设置有可以让外部气流进入所述驱动部壳体内容腔的窗口。所述驱动部壳体上的主进风窗间歇地排列在所述驱动部壳体上,从而不仅可以保证所述驱动部壳体本身的结构强度而支撑所述驱动电机及位于其上的所述扇风部,又不影响气流的流通。 
为了保证风扇使用的安全性,所述主进风窗的窗口可以采用穿插式结构,即所述主进风窗所在窗口的一个侧壁倾斜地向内延伸从而具有向内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的顶端部接近所述延伸壁对面的侧壁体的正投影;或者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主进风窗所在窗口中具有向内凹陷的断裂壁,所述断裂壁的两侧边分别接近邻近的窗口侧壁的正投影。这样从外面的正视方向基本不能看到所述驱动部壳体内的东西,但气流可以通过倾斜的气孔或由于断流面所形成的气孔进入所述驱动部壳体内。同时也可以防止杆状的物件、手指从外面直接插入所述驱动部壳体内。 
其中,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为敞口状并与所述进风口的周边壁体衔接,是指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具有让气流通过的开口部,而且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壁体与所述进风口的周边壁体连接,最好保证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敞口处与所述进风口上下对应配合,从而不仅可以有利于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扇叶同轴连接,也能让所述驱动部壳体内的气流在尽可能小阻力的情况下进入所述聚风罩。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可以为完全敞开的结构,也可以在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增加设置一个顶壁体,在所述顶壁体上设置可以让气流从 所述驱动部壳体内流出的气孔,从而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其次,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可以直接嵌入所述进风口内,再加螺丝连接起来;也可以是,将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与所述进风口的周边壁体上下叠接,再通过螺丝连接起来。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撑架固连在所述驱动部壳体内,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源线穿过所述立柱延伸到所述风扇底座内。其次作为等同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驱动部壳体与所述扇风壳体之间的中间空间内。 
其中,所述扇风壳体的侧边位置设置有出风口,是指在所述扇风壳体的侧壁上设置一个缺口用作出风口,或在所述扇风壳体的侧壁上所设置的缺口位置中再设置一个专门用于排风通道的装置,例如下面将要提及的出风风道,而所述出风风道的出口也是所述出风口。 
其中,所述聚风罩具有侧面的排风口,是指在所述聚风罩的侧壁部上并与所述出风口对应的位置设置的一个用于排出所述聚风罩内气流的缺口,为此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并可以排出所述聚风罩内气流。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1)由于所述上扇风壳体的上侧壁为封闭壁体,所述扇叶收容在所述扇风壳体内从而使用安全; 
(2)由于所述扇风部设置在所述立柱的正上方,所述扇叶的转轴中心线垂直于所述风扇底座的水平面,从而使整个风扇稳固不易倾倒; 
(3)由于所述扇风壳体呈圆盘状,从而使所述扇风部的重心不会过高,提高风扇整体的稳定性。 
(4)所述下扇风壳体的下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聚风罩罩盖在所述进风口上,从而使气流从轴向进入所述聚风罩,以便所述聚风罩积聚气压从而使 气流吹出更远; 
(5)在所述驱动部壳体上设置有主进风窗,不仅便利于气流从轴向进入所述聚风罩,也可以利用气流冷却所述驱动电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聚风罩包括侧壁和独立设置的顶壁,所述聚风罩的侧壁与所述进风口的周边壁体衔接,所述聚风罩的顶壁中央部位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内径小于所述扇叶的外径,并且所述聚风罩的顶壁与所述上扇风壳体的上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独立设置的顶壁是指所述顶壁不是借用所述上扇风壳体的上侧壁作为聚风罩的顶壁;所述顶壁既可以单独制造后与所述聚风罩的侧壁固连,也可以与所述聚风罩的侧壁一体化制造。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开口部的内径小于所述扇叶的外径,为此所述聚风罩的顶壁在可以帮助所述扇叶形成气压的同时,又能让位于所述聚风罩外面的气体从所述顶壁的开口部进入所述聚风罩。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扇风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上部补风口,从所述上部补风口进入的气流可以穿过所述上扇风壳体与所述聚风罩之间的间隙、所述聚风罩的顶壁中央部位的开口部后被吸入所述聚风罩内。根据该技术方案,从所述上部补风口进入的气流可以弥补从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主进风窗所进风量不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从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主进风窗进风的风速及其进风噪音,使风扇使用时比较安静,也大大提高了风扇的出风量。其次所述上部补风口也可以采用与所述主进风窗的窗口同样的穿插式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出风风道;在所述出风风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顺着气流方向的导风片,所述导风片呈弧状,其内凹侧为背风面;它们在沿所述扇叶旋转的方向上呈前后阶梯式错 位排列,其中位于前面的导风片比位于后面的导风片远离所述扇叶。根据该方案,前面的导风片相对地远离所述扇叶,这样可以将所述扇叶扇出的风均匀地引导到外面并使吹出的风尽可能沿所扇风壳体的径向方向吹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出风风道的上下壁体在沿气流方向上同时向中心收缩使它们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根据该结构,实际上所述出风风道就像鸭嘴状,所述出风风道的进风部位的口径大而出风口处的口径小,并且使气流尽可能地沿水平方向吹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聚风罩的侧壁部与所述扇风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空腔,所述间隙空腔内容纳有电控元器件。根据该方案,从所述扇风壳体的侧壁的所述上部补风口流入的气流首先经过所述间隙空腔、穿过所述上扇风壳体与所述聚风罩之间的间隙后,再进入所述聚风罩的顶壁中央部位的开口部后被吸入所述聚风罩内。在气流流经所述间隙空腔时可以带走电控元器件的热量,从而为电控器件提供安全保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驱动部壳体内还设置有水平转动机构,所述水平转动机构驱动所述扇风部及所述扇叶驱动部在所述立柱上沿水平方向上转动。这样可以实现在水平方向上来回循环扫射风。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驱动部壳体内还设置有摇摆机构,所述摇摆机构驱动所述扇风部及所述扇叶驱动部在所述立柱上左右摆动。这样可以实现在轴向方向上来回扫射风。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立柱呈柱状其内具有容纳腔,所述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的部分电控器件容纳其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驱动部壳体所具有的容纳腔与所述立柱的容纳腔连通,在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下部辅助进风口。所述下部辅助进风口也 可以采用与所述主进风窗的窗口同样的穿插式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主进风窗口的气流流速,又能带走所述立柱内的电器件的热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立柱的容纳腔内还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具有出雾口,软管一端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扇风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出风口的下面设置喷雾口,所述软管连通所述喷雾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软管与所述喷雾口之间设置有雾气通道,所述雾气通道沿所述下扇风壳体的外表面分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风扇底座内设置有加热器及鼓风机,所述风扇底座上设置有热风出风口,所述加热器加热所生产的热风从所述热风出风口排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新型结构电风扇不仅可以吹风而且可以雾化加湿,还可以加热。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可以应用到电风扇产品或同时具有加湿、加热功能的多功能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所述扇风部及所述扇叶驱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所述扇风部(取消顶壁161)及所述扇叶驱动部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所述扇叶驱动部的主进风窗的第一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所述扇叶驱动部的主进风窗的第二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包括风扇底座4、设置在所述风扇底座4上的立柱3和位于所述立柱3正上方的扇风部1,所述扇风部1的重心基本落在所述立柱3的中心线上。所述立柱3上还设置有雾化装置5。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扇风部1包括呈盆状的上扇风壳体131和呈盆状的下扇风壳体132,它们之间上下扣合连接并再加螺丝紧固而成扇风壳体13;所述扇风壳体13呈对称的圆盘状,即所述扇风壳体13水平方向的径向长度远大于垂直方向的高度,从而使所述扇风部1的重心不要过高,提高风扇整体的稳定性。在所述上扇风壳体131的上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控制按钮,用于控制风扇的动作。 
所述上扇风壳体131的上侧壁为封闭壁体,从而防止异物滴落到所述扇风壳体13内。所述扇风壳体13内设置有聚风罩16及容纳在所述聚风罩16内的扇叶15,所述扇叶15是离心式或轴流式风扇扇叶,所述扇叶15的转轴中心线垂直于所述风扇底座4的水平面。所述风扇底座4的水平面是指当所述风扇底座4放置在地面上后与地面基本平行的水平面。所述立柱3既可以垂直设置在所述风扇底座4上,也可以以稍微倾斜的角度设置在所述风扇底座4上。 
所述下扇风壳体132的下侧壁的中央部位上设置有进风口142,所述聚风 罩16罩盖在所述进风口142上。 
所述下扇风壳体132与所述立柱3之间还设置有扇叶驱动部2,所述扇叶驱动部2包括驱动部壳体23及驱动电机22,所述驱动电机22容纳在所述驱动部壳体23与所述扇风壳体13之间的中间空间内。所述驱动电机22与所述扇叶15同轴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壳体23上设置有主进风窗21;所述驱动部壳体23的上端部为敞口状并与所述进风口142的周边壁体衔接,从而不仅可以有利于所述驱动电机22与所述扇叶15同轴连接,也能让所述驱动部壳体23内的气流在尽可能小阻力的情况下进入所述聚风罩16。所述驱动部壳体23的上端部也可以直接嵌入所述进风口142内,再通过螺丝连接起来;也可以是,将所述驱动部壳体23的上端部与所述进风口142的周边壁体上下叠接,再通过螺丝连接起来。 
所述驱动电机22通过支撑架固连在所述驱动部壳体23上,所述驱动电机22的电源线穿过所述立柱3延伸到所述风扇底座4内,当然也可以直接从所述驱动部壳体23内引出。 
主气流从所述扇叶15下部的所述驱动部壳体23内从轴向方向进入所述扇叶15所在的空间160(也是所述聚风罩16所包容的空间)。 
所述扇风壳体13的侧边位置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聚风罩16具有侧面的排风口165,所述排风口165连通所述出风口12。 
所述聚风罩16包括侧壁162和独立设置的顶壁161,所述聚风罩16具有的排风口165设置在所述侧壁162上;所述聚风罩16的侧壁162与所述进风口142的周边壁体衔接,所述聚风罩16的顶壁161中央部位具有开口部163,所述开口部163的内径小于所述扇叶15的外径,并且所述聚风罩16的顶壁161与所述上扇风壳体131的上侧壁之间具有间隙171。所述聚风罩的顶壁161与侧 壁162之间密封固连。由于所述开口部163的内径小于所述扇叶15的外径,为此所述聚风罩16的顶壁161在可以帮助所述扇叶15积聚气压的同时,又能让位于所述聚风罩16外面的气体从所述顶壁161的开口部171进入所述聚风罩16内的空间160。 
所述扇风壳体13的侧壁(所述上扇风壳体131或下扇风壳体13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上部补风口11,从所述上部补风口11进入的气流a1可以穿过所述上扇风壳体131与所述聚风罩16之间的间隙171、所述聚风罩16的顶壁161的中央部位的开口部163后被吸入所述聚风罩16内的空间160。根据该技术方案,从所述上部补风口11进入的气流可以弥补从所述驱动部壳体23的主进风窗21所进风量不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从所述驱动部壳体23的主进风窗21进风的风速和进风噪音。其次,所述上部补风口11也可以采用与所述主进风窗21的窗口同样的穿插式结构。 
在所述排风口165与所述出风口12之间设置有出风风道60;所述出风风道60的上下壁体(164、141)在沿气流方向上同时向中心收缩使它们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使所述出风风道60就像鸭嘴状,所述出风风道60的进风部位(也即所述聚风罩16上设置的所述排风口165)的口径大而所述出风口12处的口径小,并且使气流尽可能地沿水平方向吹出。所述出风风道60的上壁体164与所述聚风罩16的顶壁161连接为一体,也可以是所述聚风罩16的顶壁161向所述出风风道60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出风风道60的上壁体164。所述出风风道60的下壁体141就是所述下扇风壳体132的下侧壁的一部分。 
在所述出风风道60内设置有两个顺着气流方向的导风片6,它们呈弧状,其内凹侧(61、62)为背风面;如图5所示它们在沿所述扇叶15旋转的方向b上呈前后阶梯式错位排列,其中位于前面的导风片6(具有内凹侧61的导风片) 的顶端部610比位于后面的导风片6(具有内凹侧62的导风片)的顶端部620远离所述扇叶。根据该方案,前面的导风片6相对地远离所述扇叶15,这样可以将所述扇叶15扇出的风均匀地引导到外面并使吹出的风尽可能沿所扇风壳体13的径向方向吹出。 
所述聚风罩16的侧壁部162与所述扇风壳体13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空腔17,所述间隙空腔17内容纳有电控元器件(图中未画出),这些电控器件为电风扇的部分控制电器件。根据该方案,从所述扇风壳体13的侧壁上的所述上部补风口11流入的气流首先经过所述间隙空腔17、穿过所述上扇风壳体131与所述聚风罩16之间的间隙171后,再进入所述聚风罩16的顶壁161中央部位的开口部163后被吸入所述聚风罩16内。在气流流经所述间隙空腔17时可以带走电控元器件的热量,从而为电控器件提供安全保护。 
为了保证风扇使用的安全性,所述主进风窗21的窗口采用穿插式结构,即如图6所示,所述主进风窗21所在窗口的一个侧壁212倾斜地向内延伸从而具有向内的延伸壁211,所述延伸壁211的顶端部接近所述延伸壁211对面的侧壁212的正投影;或者是如图7所示,所述主进风窗21所在窗口中具有向内凹陷的断裂壁211,所述断裂壁211的两侧边分别接近邻近的窗口侧壁212的正投影,所述断裂壁211和侧壁212的上下端部共同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壳体23的上下边上。这样从外面的正视方向基本不能看到所述驱动部壳体23内的东西,但气流a可以通过倾斜的气孔(即所述主进风窗21)或由于断流面所形成的气孔(即所述主进风窗21)进入所述驱动部壳体23内。同时也可以防止杆状的物件、手指从外面直接插入所述驱动部壳体23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驱动部壳体23内还设置有水平转动机构24,所述水平转动机构24驱动所述扇风部1及所述扇叶驱动部2在所述立柱3 上沿水平方向上转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驱动部壳体23内还设置有摇摆机构(图中未画出),所述摇摆机构驱动所述扇风部1及所述扇叶驱动部2在所述立柱3上左右摆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立柱3呈柱状其内具有容纳腔,所述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的部分电控器件容纳其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驱动部壳体23所具有的容纳腔与所述立柱3的容纳腔连通,在所述立柱3上设置有下部辅助进风口31。所述下部辅助进风口31也可以采用与所述主进风窗21的窗口同样的穿插式结构。从所述下部辅助进风口31进入的风a2不仅可以带走所述立柱3内的热量而且可以弥补所述主进风窗21的进风量的不足,进一步减少所述主进风窗21的进风速度从而降低噪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立柱3的容纳腔内还设置有雾化装置5,所述雾化装置5包括雾化器51及雾化水箱52,所述雾化水箱52为所述雾化器5提供水源。所述雾化器5具有出雾口,软管53一端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扇风部1。在所述出风口12的下面设置喷雾口55,在所述软管53与所述喷雾口55之间设置有由雾化壁54与所述下扇风壳体132共同组成的雾气通道540,所述雾气通道540沿所述下扇风壳体132的外表面分布。所述喷雾口55与所述出风口12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风扇底座4内设置有加热器及鼓风机,所述风扇底座4上设置有热风出风口42,所述加热器加热所生产的热风从所述热风出风口42排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产品不仅使用安全、整个风扇稳固不易倾倒,而且 能够形成较强的水平方向的气流,同时能够对空气予以加湿和加热。 

Claims (16)

1.一种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包括风扇底座、设置在所述风扇底座上的立柱和位于所述立柱正上方的扇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风部包括扇风壳体、容纳在所述扇风壳体内的聚风罩及容纳在所述聚风罩内的扇叶;所述扇叶的转轴中心线垂直于所述风扇底座的水平面;所述扇风壳体呈圆盘状,由上扇风壳体和下扇风壳体上下扣合连接而成;所述上扇风壳体的上侧壁为封闭壁体,所述下扇风壳体的下侧壁中央部位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聚风罩罩盖在所述进风口上;所述扇风壳体与所述立柱之间还设置有扇叶驱动部,所述扇叶驱动部包括驱动部壳体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扇叶同轴连接;在所述驱动部壳体上设置有主进风窗;所述驱动部壳体的上端部为敞口状并与所述进风口的周边壁体衔接,所述扇风壳体的侧边位置设置有出风口,所述聚风罩具有侧面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罩包括侧壁和独立设置的顶壁,所述聚风罩的侧壁与所述进风口的周边壁体衔接,所述聚风罩的顶壁中央部位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内径小于所述扇叶的外径,并且所述聚风罩的顶壁与所述上扇风壳体的上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风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上部补风口,从所述上部补风口进入的气流穿过所述上扇风壳体与所述聚风罩之间的间隙、所述聚风罩的顶壁中央部位的开口部后被吸入所述聚风罩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出风风道;在所述出风风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顺着气流方向的导风片,所述导风片呈弧状,其内凹侧为背风面;它们在沿所述扇 叶旋转的方向上呈前后阶梯式错位排列;其中位于前面的导风片比位于后面的导风片远离所述扇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上下壁体在沿气流方向上同时向中心收缩使它们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罩的侧壁部与所述扇风壳体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空腔,所述间隙空腔内容纳有电控元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风窗所在窗口的一个侧壁倾斜地向内延伸从而具有向内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的顶端部接近所述延伸壁对面的侧壁体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风窗所在窗口中具有向内凹陷的断裂壁,所述断裂壁的一侧或两侧边分别接近邻近的所述主进风窗所在窗口侧壁的正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壳体内还设置有水平转动机构,所述水平转动机构驱动所述扇风部及所述扇叶驱动部在所述立柱上沿水平方向上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壳体内还设置有摇摆机构,所述摇摆机构驱动所述扇风部及所述扇叶驱动部在所述立柱上左右摆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呈柱状且其内具有容纳腔,所述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的部分电控器件容纳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壳体所具有的容纳腔与所述立柱的容纳腔连通,在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下部辅助进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容纳腔内还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具有出雾口,软管一端连通所述出雾口,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扇风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口的下面设置喷雾口,所述软管连通所述喷雾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与所述喷雾口之间设置有雾气通道,所述雾气通道沿所述下扇风壳体的外表面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底座内设置有加热器及鼓风机,所述风扇底座上设置有热风出风口,所述加热器加热所生产的热风从所述热风出风口排出。 
CN 201120449962 2011-11-14 2011-11-14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51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449962 CN202851455U (zh) 2011-11-14 2011-11-14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449962 CN202851455U (zh) 2011-11-14 2011-11-14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51455U true CN202851455U (zh) 2013-04-03

Family

ID=47982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44996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851455U (zh) 2011-11-14 2011-11-14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5145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0957A (zh) * 2011-11-14 2012-04-04 佛山市顺德区机灵电器有限公司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CN104454587A (zh) * 2014-11-12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
CN105041687A (zh) * 2014-04-17 2015-11-11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风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0957A (zh) * 2011-11-14 2012-04-04 佛山市顺德区机灵电器有限公司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CN102400957B (zh) * 2011-11-14 2013-09-04 佛山市顺德区机灵电器有限公司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CN105041687A (zh) * 2014-04-17 2015-11-11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风扇
CN104454587A (zh) * 2014-11-12 2015-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
US10161420B2 (en) 2014-11-12 2018-12-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a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0957B (zh)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KR102043068B1 (ko) 송풍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205561014U (zh) 落地空调的室内机及落地空调
CN1254645C (zh) 空气调节机
JP2003049760A (ja) 風力発電装置
CN202851455U (zh) 立柱式多功能电风扇
CN103542468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风扇防护格栅
CN106438466A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CN107940593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5064321U (zh) 吸顶循环风扇
CN106338103A (zh) 空气净化器
KR10191263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440077A (zh) 空气净化器
CN102287385A (zh) 离心式风机
CN206207687U (zh) 一种柜式空调的引风结构
CN106438502A (zh) 基座及无叶风扇
CN207342928U (zh) 一种离心雾化器
KR20120104784A (ko) 노즐관을 구비한 안전 선풍기
CN202500835U (zh) 落地式无扇叶风扇及其无扇叶风扇风道
CN107138302A (zh) 一种离心雾化器
CN208967999U (zh) 风道结构和空调
CN206320057U (zh) 一种分流散热的大风力离心式通风机
CN208073830U (zh) 送风装置及应用其的取暖换气扇
CN206845562U (zh) 车库诱导风机
CN20258155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90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