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铝太阳能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铝太阳能支架,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力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边框组件安装于太阳能支架上。传统的太阳能支架采用钢铝混合结构,在强度以及安装上具有一定缺陷。因此寻求一种强度较高、安装快捷的太阳能支架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强度较高、安装快捷的全铝太阳能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铝太阳能支架,该太阳能支架为全铝多跨结构,它包括冲击桩、前立柱、后立柱、斜梁、斜支撑、横梁、导轨以及太阳能组件,所述冲击桩前后布置有两排,所述前立柱的底端通过与前排冲击桩的顶端连接,所述后立柱的底端与后排冲击桩的顶端连接,所述斜梁连接于前立柱的顶端以及后立柱的顶端之间,所述斜支撑连接于斜梁的中部以及后立柱的下部之间,所述横梁纵向布置有三根,三根横梁分别设置于斜梁的顶端、底端以及中间,所述导轨设置于横梁上,所述导轨与斜梁平行布置,所述太阳能组件通过压块固定于导轨上,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前立柱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前拉,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后立柱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后拉。
所述前立柱以及后立柱为C型钢,所述前拉以及后拉也为C型钢,所述斜支撑也为C型钢;
所述斜梁的截面包括竖段,所述竖段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T型槽I;
所述横梁的截面包括腹腔I,所述腹腔I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腹腔I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口I,所述腹腔I的顶部设有T型槽II;
所述导轨的截面包括腹腔II,所述腹腔II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口II,所述腹腔II的顶部设有T型槽III;
所述横梁的底部通过压块与斜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包括平板,所述平板的左右两端向下设有支撑脚,所述平板一端外侧设有向下的平板卡口,所述平板的中心设置有压板安装孔,所述横梁的卡口I与压板的平板卡口卡合,所述压板的压板安装孔与斜梁的T型槽I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与斜梁固定;
所述横梁的顶部也通过压块与导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轨的卡口II与压板的平板卡口卡合,所述压板的压板安装孔与横梁的T型槽II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与横梁固定;
所述横梁由多个横梁段首尾相连而成,相邻两个横梁段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板连接,所述横梁连接板包括竖板,所述竖板一侧的中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板,所述横梁连接板嵌置于相邻两横梁段之间的卡槽内,且凸板的方向向外,多个螺钉从凸板穿过横梁连接板至横梁段将相邻两个横梁段连接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全铝结构,前立柱、后立柱、斜梁、斜支撑、横梁以及导轨截面的独特设计使得米重降低,同时具有强度较高、安装快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铝太阳能支架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全铝太阳能支架的斜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全铝太阳能支架的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全铝太阳能支架的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全铝太阳能支架的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全铝太阳能支架的横梁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
冲击桩1
前立柱2
后立柱3
斜梁4、竖段41、支撑座42、T型槽I43
斜支撑5
横梁6、横梁段60、腹腔I61、卡槽62、加强筋63、卡口I64、T型槽II65
导轨7、腹腔II71、卡口II72,所述腹腔II71的顶部设有T型槽III73
太阳能组件8
压板9、平板91、支撑脚92、平板卡口93、压板安装孔94
横梁连接板10、竖板101、凸板10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全铝太阳能支架,该太阳能支架为全铝多跨结构,它包括冲击桩1、前立柱2、后立柱3、斜梁4、斜支撑5、横梁6、导轨7以及太阳能组件8,所述冲击桩1前后布置有两排,所述前立柱2的底端通过螺栓以及连接板与前排冲击桩1的顶端连接,所述后立柱3的底端通过螺栓以及连接板与后排冲击桩1的顶端连接,所述前立柱2的高度低于后立柱3的高度,所述斜梁4通过螺栓连接于前立柱2的顶端以及后立柱3的顶端之间,所述斜支撑5通过螺栓连接于斜梁4的中部以及后立柱3的下部之间,所述横梁6纵向布置有三根,三根横梁分别设置于斜梁4的顶端、底端以及中间,所述导轨7设置于横梁6上,所述导轨7与斜梁4平行布置,所述太阳能组件8通过压块固定于导轨7上,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前立柱2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前拉,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后立柱3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后拉。
所述前立柱2以及后立柱3为C型钢,所述前拉以及后拉也为C型钢,所述斜支撑5也为C型钢;
所述斜梁4的截面包括竖段41,所述竖段4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座42,所述支撑座42的顶部设置有T型槽I43;
所述横梁6的截面包括腹腔I61,所述腹腔I6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62,所述腹腔I61的中部设有横向的加强筋63,所述腹腔I6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口I64,所述腹腔I61的顶部设有T型槽II65;
所述导轨7的截面包括腹腔II71,所述腹腔II7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口II72,所述腹腔II71的顶部设有T型槽III73;
所述横梁6的底部通过压块9与斜梁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9包括平板91,所述平板91的左右两端向下设有支撑脚92,所述平板91一端外侧设有向下的平板卡口93,所述平板91的中心设置有压板安装孔94,所述横梁6的卡口I64与压板9的平板卡口93卡合,所述压板9的压板安装孔94与斜梁4的T型槽I43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9与斜梁4固定;
所述横梁6的顶部也通过压块9与导轨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轨7的卡口II72与压板9的平板卡口93卡合,所述压板9的压板安装孔94与横梁6的T型槽II65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9与横梁6固定;
所述横梁6由多个横梁段60首尾相连而成,相邻两个横梁段60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板10连接,所述横梁连接板10包括竖板101,所述竖板101一侧的中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板102,所述横梁连接板10嵌置于相邻两横梁段60之间的卡槽62内,且凸板102的方向向外,多个螺钉从凸板102穿过横梁连接板10至横梁段60将相邻两个横梁段60连接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