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29864U - 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29864U
CN202829864U CN2012203326767U CN201220332676U CN202829864U CN 202829864 U CN202829864 U CN 202829864U CN 2012203326767 U CN2012203326767 U CN 2012203326767U CN 201220332676 U CN201220332676 U CN 201220332676U CN 202829864 U CN202829864 U CN 202829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fermentation apparatus
continuous
sur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326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天学
席北斗
李英军
赵越
张列宇
魏自民
夏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2203326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29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29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298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干式厌氧发酵的连续厌氧发酵装置,所述连续厌氧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体、出气口、进料缓冲室和出料缓冲室;其中所述发酵罐体由主仓室和保温层构成,所述保温层在所述主仓室外侧;所述发酵罐体的一侧为进料端,所述进料缓冲室设置于所述进料端;所述发酵罐体的另一侧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缓冲室设置于所述出料端。所述连续发酵装置还可以包括制动环,所述制动环位于发酵罐体的外侧,所述主仓室可以随所述制动环的转动而转动。所述连续发酵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分别连接至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通过所述支架可以调节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出料端之间的相对高度,从而改变所述罐体的倾斜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地涉及到能够实现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就地、及时资源化处理,实现物质等的循环利用。
背景技术
固体废弃物若不能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蚊蝇孽生、散发臭味,成为各种病源微生物的孳生地,影响环境卫生和危害人休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中集约化比重的上升,固体废物污染日益严重。
干式厌氧发酵又称为高固体厌氧消化,是指总固体含量大约在20%至40%的情况下,利用厌氧菌将其分解为CH4、CO2、H2S等气体的发酵工艺,干式厌氧发酵过程极其复杂,需要多种微生物参与反应,并且要分步分段进行。在发酵过程中,不同的微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与湿式发酵相比,干发酵工艺主要具有节约用水,节约管理沼气池所需的工时,池容产气率较高等优点,但干式厌氧发酵技术由于微生物活性等影响,物质的降解效率较蚯蚓堆肥和高温好氧发酵要差,特别是纤维素、木质素类物质的降解效率和降解程度较低(参见[1]李想,赵立欣,韩捷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方向——沼气干发酵技术[J],中国沼气,2006,24(4):23-27;[2]李东,马隆龙,袁振宏等,华南地区稻秸常温干式厌氧发酵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以及[3]Weiland P.,Anaerobic waste digestion in germany-status andrecentdevelopments[J],Biodegradation,2000,11(6):415-421)。
因此,设计针对有机固体废弃物,尤其是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果蔬垃圾、畜禽粪便、秸秆等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处理利用的干式厌氧发酵装置,开发成本低、操作方便的降解难降解物质、降低物料中的含水率的预处理技术、充分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对于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发酵装置,以求在干发酵技术、理论发展及实际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同一台发酵设备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干式厌氧产沼发酵,在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进行连续式进料发酵,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日产日清,通过太阳能装置与发酵装置水浴加热层的联合使用,实现干式厌氧发酵的低温启动及过程的增温保温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连续发酵装置,所述连续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体、出气口;其中所述发酵罐体由主仓室和保温层构成,所述保温层在所述主仓室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连续发酵装置还包括制动环,所述制动环位于发酵罐体的外侧,所述主仓室可以随所述制动环的转动而转动。通过制动环的转动,可以实现主仓室内发酵物的搅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连续发酵装置还包括进料缓冲室和出料缓冲室;所述发酵罐体的一侧为进料端,所述进料缓冲室设置于所述进料端;所述发酵罐体的另一侧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缓冲室设置于所述出料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连续发酵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分别连接至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通过所述支架可以调节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出料端之间的相对高度,从而改变所述罐体的倾斜角度。通过角度的改变,解决了进料端与出料端发酵产物的混合问题,使得不同阶段的发酵物充分混合,提高了发酵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发酵罐体还包括水浴加热层,所述水浴加热层在所述主仓室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浴加热层通过与加热器相连接而实现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加热器为太阳能装置、燃烧加热器或电加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水浴层之间还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控制所述太阳能装置与所述水浴加热层之间的水流流通,从而控制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发酵罐体的内壁上具有分布于所述主仓室和所述水浴层的多个温度探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连续发酵装置下方还设置有轮,以使得可以移动所述连续发酵装置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连续发酵装置用于干式厌氧发酵的连续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发酵罐可以是直径为0.5m至2m,高度为1.5m至3m的小型装置;直径为2m至5m,高度为3m至5m的中型装置;或者直径为5m至10m,高度为5m至10m的大型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一般为20cm至1m,所述水浴加热层的厚度一般为20cm至1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料缓冲室的体积一般为每日需要处理的有机固体废弃物体积的120%至150%,所述出料缓冲室的体积为每日需要处理的有机固体废弃物体积的60%至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加热系统由太阳能装置及罐体内的水浴加热层共同组成,其中太阳能装置与加热层由管道相连通,管道上设置有阀门,由阀门控制太阳能装置与水浴层的水流流通,从而间接控制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发酵装置是用于连续进行干式厌氧发酵的连续发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发酵装置,以求在厌氧发酵技术、理论发展及实际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发酵装置的关键部位进行创新设计,以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日产、日清的需求及厌氧发酵生产中出现的有待完善的问题,扩大固体废弃物实时实地处理的范围和水平。能够实现农村、城镇居民区、畜禽养殖场等地的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等固体废弃物得到就地、及时、方便地处理处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描述仅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应该以任何方式将以下详细描述解释为对于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发酵装置,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仓室1、水浴加热层2、保温层3、进料口4、进料盖5、进料缓冲室6、进料缓冲室阀门7、出料口8、出料盖9、出料缓冲室10、出料缓冲室阀门11、太阳能装置12、阀门13、制动环14、支架15、轮16、出气口17。
罐体由主仓室1、水浴加热层2、保温层3共三层组成,主仓室位于发酵罐的最内侧,中间层为保温层,在小型装置的情况下,发酵罐的直径为0.5m至2m,高度为1.5m至3m;在中型装置的情况下,发酵罐的直径为2m至5m,高度为3m至5m;在大型装置的情况下,发酵罐的直径为5m至10m,高度为5m至10m。中间层为水浴加热层2,厚度一般为5cm至10cm。最外侧为保温层3,厚度一般为5cm至10cm。
罐体的一端设立进料功能相关装置,体积一般为日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体积的120%至150%,该装置由进料口4、进料盖5、进料缓冲室6,进料缓冲室阀门7构成,物料可通过进料口4添加到进料缓冲室6,进料盖5的开启与关闭控制进料缓冲室与外界的连通和封闭,进料缓冲室阀门7控制进料缓冲室与主仓室间的连通和封闭。
罐体的另一端设立出料功能装置,体积为日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体积的60%至80%,该装置由出料口8、出料盖9、出料缓冲室10,出料缓冲室阀门11构成,已经发酵完毕的物料可通过出料缓冲室阀门11控制流入出料缓冲室10,出料缓冲室阀门11关闭后,打开出料盖,物料由出料口8取出。装置的加热系统由太阳能装置12及罐体内的水浴加热层2共同组成,其中太阳能装置与加热层由管道相连通,管道上设置有阀门13,由阀门控制太阳能装置与水浴层的水流流通,从而间接控制温度。
罐体可以随制动环14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实现发酵罐中发酵物的搅拌混合。制动环14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转动,也可以在一种或多种动力源的作用下转动,所述动力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机、内燃机、太阳能电机、风车、水车等。
可以对制动环底部的支架15的高度进行调节。当进料端的支架相对于出料端的支架的高度降低时,罐体的倾斜度变小,而当出料端的支架升高至高于进料端时,出料端高于进料端,可以使得出料端的发酵物与进料端的发酵物充分混合,实现不同发酵阶段菌群的混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加速进料端加入的新鲜进料的发酵进程。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含量等按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2年12月1日颁布的《有机肥标准NY525-2002》中记载的测定方法测定,该标准一般用于衡量有机肥产品的质量。总固体质量分数(TS)、挥发性固体质量分数(VS)、碳氮比(C/N)、腐殖酸含量按照以下方法测定:
1、总固体质量分数(TS)
总固体质量分数(TS)是指将样品在100℃±5℃下烘至恒重后进行计算的固体质量分数,即指样品除去水分之后的部分,具体方法如下:
称取4g至6g已混合均匀的样品,置于烘至恒重的坩埚中,放入烘箱,于100℃±5℃下干燥4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重复干燥0.5h,冷却称重,直至恒重(前后质量差小于2mg)为止。
结果计算:
w ( TS ) = m 2 - m 0 m 1 - m 0 × 100 % ,
该式中:
w(TS)为总固体的质量分数,以百分比含量计;
m1为烘前坩埚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m2为烘后坩埚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m0为坩埚的质量。
2、挥发性固体质量分数(VS)
挥发性固体质量分数(VS)是指将测定TS的恒重样品置于550℃±5℃下灼烧30分钟,得到灰分质量量。
将测定总固体的恒重样品于550℃±5℃下灼烧30分钟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重复灼烧,冷却称重,直至恒重(前后质量差小于2mg)为止。
结果计算:
w ( VS ) = m 2 - m 3 m 1 - m 0 × 100 % ,
Figure BDA00001866714400062
该式中:
w(VS)为挥发分的质量分数,以百分比含量计;
w(灰分)为灰分的质量分数,以百分比含量计;
m1为烘前坩埚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m2为灼烧前坩埚和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m3为灼烧后坩埚和灰分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m0为坩埚的质量,单位为g。
3、碳氮比(C/N)
碳氮比(C/N)是指发酵原料中碳的质量分数与氮的质量分数的比值。
测定方法如下:
(1)碳的测定
1)样品制备:称取试样0.02g至0.025g(准确至0.0001g),置入150mL锥形瓶中,加入0.1g粉末状的Ag2SO4,然后用自动调零滴定管,准确加入10.00mL的0.4mol/L K2Cr2O7-H2SO4溶液摇匀。
2)消煮:将盛有试样的锥形瓶装上一简易空气冷凝管,置于已预热到200℃至230℃的电砂浴上加热,当简易空气冷凝管下端落下第一滴冷凝液时,开始计时,消煮5分钟±0.5分钟。
3)滴定:消煮完毕后,将锥形瓶从电砂浴上取下,冷却片刻,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内壁及其底端外壁,使洗涤液流入原锥形瓶,瓶内溶液的总体积应控制在60mL至80mL为宜,加3至5滴邻菲罗啉指示剂,用Fe2+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2Cr2O7。溶液的变色过程是由橙黄色变为蓝绿色,再变为棕红,即达到终点。如果试样滴定所用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不到空白所耗Fe2+标准溶液体积的三分之一时,则应减少称样量,重新测定。同时做空白试验。
结果计算:试样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01866714400071
该式中:
c(Fe2+)为Fe2+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mol/L;
V为试样滴定消耗Fe2+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mL;
V0为空白滴定消耗Fe2+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mL;
m为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mg;
12为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2)氮的测定
消化:称取0.4g至0.6g(准确至0.0002g)试样于凯氏消化瓶中,加入10mL消化剂,放置30分钟,加入1.5g还原剂,再放置30分钟或放置过夜,低温碳化至无泡沫,高温消化至呈黄褐色,加入3g至4g混合盐,继续高温消化至消化液呈亮蓝色。
蒸馏:将冷却的消化液定量转入凯氏蒸馏装置中,该装置由水蒸气发生器、反应瓶及冷凝管等组成。在1000mL大烧瓶内加入400mL蒸馏水和少许沸石,加5滴混合指示剂,加几滴酸液,使水呈紫红色,盖紧瓶盖,安装好装置并检查是否漏气。量取30mL的2%硼酸溶液,注入作为吸收瓶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指示剂1至2滴(溶液呈紫红色),置于冷凝管下面,使管尖插入硼酸溶液1cm深处。量取100mL的0.4g/mL NaOH溶液,由漏斗注入蒸馏瓶内,再用2mL至5mL水冲洗漏斗,旋转活塞,此时蒸馏瓶中的溶液总体积应不超过溶剂的一半。蒸馏20分钟后,用少量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冲洗管尖下端。
滴定:用0.05mol/L的HCl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吸收液至出现淡紫红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结果计算:试样中氮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w ( N ) = c ( HCl ) ( V - V 0 ) × 14 m × 1000 × 100 % ,
该式中:
w(N)为N的质量分数,以百分比含量计;
c(HCl)为HCl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mol/L;
V为试样滴定消耗HCl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mL;
V0为空白滴定消耗HCl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mL;
m为称取的试样质量,单位为g;
14为氮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3)碳氮比(C/N)的计算
Figure BDA00001866714400082
4、腐殖质含量
腐殖质中全碳量的测定,参见碳氮中碳的测定。
沼气发酵残留物中腐殖质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01866714400083
该式中,
V0-空白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V1-测定腐殖质全碳时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c(FeSO4)-FeSO4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mol/L;
12-碳原子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1.1-氧化校正系数;
m-试样质量,单位为g。
实施例1:
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选标准,将其中的餐厨、果蔬等有机垃圾分选出来,与集贸市场收集到的果蔬垃圾、秸秆等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粉碎,使物料粒径小于5cm后,经测定,物料的基本形状如表1:
表1原料基本性状
Figure BDA00001866714400091
按照餐厨垃圾28.3%(干重)、果蔬垃圾19.7%(干重)、秸秆17.2%(干重)、畜禽粪便34.8%(干重)进行混合,使物料含水率为75%。反应装置容积为130L。
将混合物料添加到连续式发酵装置内,装样体积为100L,然后封闭反应装置,发酵35天,之后每24h向反应装置内添加新鲜物料3.25L,同时,通过出料缓冲室取料1.5L,通过太阳能装置维持反应器内温度在维持在37℃进行连续发酵,通过对反应装置产气量连续90天的在线监测,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产气效率为178L/kg VS,对沼渣的检测结果表明,含水率降低为30.2%,有机质含量降低为25.6%,总氮(TN)、总磷(TP)和总钾(TK)含量分别为1.99%、1.86%和1.92%,腐殖酸含量为21.2%,远高于有机肥标准NY525-2002的要求。
实施例2:
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选标准,将其中的餐厨、果蔬等有机垃圾分选出来,与集贸市场收集到的果蔬垃圾、秸秆等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粉碎,使物料粒径小于5cm后,经测定,物料的基本形状如表1:
表2原料基本性状
Figure BDA00001866714400101
按照餐厨垃圾28.3%(干重)、果蔬垃圾19.7%(干重)、秸秆17.2%(干重)、畜禽粪便34.8%(干重)进行混合,使物料含水率为75%。反应装置容积为40m3
将混合物料添加到连续式发酵装置内,装样体积为30m3,然后封闭反应装置,发酵35天,之后每24h向反应装置内添加新鲜物料1m3,同时,通过出料缓冲室取料0.5m3,在冬季日均气温低于20℃的情况下,通过太阳能装置,使厌氧发酵装置的温度上升并维持在36℃±1℃进行连续发酵,通过对反应装置产气量连续180天的在线监测,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产气效率为159L/kg VS,对沼渣的检测结果表明,含水率降低为31.9%,有机质含量降低为29.0%,总氮(TN)、总磷(TP)和总钾(TK)含量分别为2.06%、1.76%和1.89%,腐殖酸含量为23.3%,远高于有机肥标准NY525-2002的要求。
从以上实施例中可以看出:
实例1在稳定运行后,每天实现添加新鲜物料3.25L,实例2处理中,在稳定运行期,可实现日处理新鲜有机固体废弃物1m3。这是通过进料与出料缓冲室的设置而实现的。在进料端设置的进料缓冲室和在出料端设置的出料缓冲室实现了连续操作的功能,从而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日产日清。
通过连续发酵装置设置的太阳能装置和水浴加热层,由太阳能装置提供热源,由水浴层实现热能传递,对主仓室中的物料进行加热,保证了气温低于20℃的情况下,厌氧发酵装置温度上升到36℃±1℃,连续运行过程中维持发酵系统温度控制在36℃±1℃,实现在干式厌氧发酵能够在低温下正常启动。
连续发酵装置同时设置了增温系统和保温系统,能够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由于冬季夜间时间最长可达到13个小时以上,但是太阳能装置中的热水能够维持在35℃以上的时间仅有4个小时,但是结合保温系统,可实现厌氧反应器的温度在夜间仅由37℃降低到33℃,弥补了太阳能昼夜周期性变化的不足。

Claims (10)

1.一种连续发酵装置,所述连续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体、出气口、进料缓冲室和出料缓冲室;
其中所述发酵罐体由主仓室和保温层构成,所述保温层在所述主仓室外侧;
所述发酵罐体的一侧为进料端,所述进料缓冲室设置于所述进料端;
所述发酵罐体的另一侧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缓冲室设置于所述出料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发酵装置,其中所述连续发酵装置还包括制动环,所述制动环位于发酵罐体的外侧,所述主仓室可以随所述制动环的转动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发酵装置,其中所述连续发酵装置还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分别连接至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通过所述支架可以调节所述进料端与所述出料端之间的相对高度,从而改变所述罐体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发酵装置,其中所述发酵罐体还包括水浴加热层,所述水浴加热层在所述主仓室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发酵装置,其中所述水浴加热层通过与加热器相连接而实现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发酵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器为太阳能装置、燃烧加热器或电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发酵装置,其中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水浴层之间还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控制所述太阳能装置与所述水浴加热层之间的水流流通,从而控制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发酵装置,其中所述发酵罐体的内壁上具有分布于所述主仓室和所述水浴层的多个温度探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发酵装置,其中所述连续发酵装置下方还设置有轮,以使得可以移动所述连续发酵装置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发酵装置用于干 式厌氧发酵的连续进行。 
CN2012203326767U 2012-07-09 2012-07-09 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9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326767U CN202829864U (zh) 2012-07-09 2012-07-09 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326767U CN202829864U (zh) 2012-07-09 2012-07-09 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29864U true CN202829864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4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3267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9864U (zh) 2012-07-09 2012-07-09 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298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1589A (zh) * 2018-02-27 2018-06-01 浙江正德宏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发酵装置
CN108975960A (zh) * 2018-08-17 2018-12-11 福州大学 一种利用厨余物制备有机肥料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1589A (zh) * 2018-02-27 2018-06-01 浙江正德宏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发酵装置
CN108975960A (zh) * 2018-08-17 2018-12-11 福州大学 一种利用厨余物制备有机肥料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5275B (zh) 一种污泥与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
CN105861306B (zh) 固液两阶段厌氧发酵装置及方法
Hammad et al. Evaluating variable organic waste to produce methane
Aremu et al. Comparison of Biogas production from Cow dung and Pig dung under Mesophilic condition
CN201433176Y (zh) 一种污泥好厌氧堆肥综合反应器
CN103496834B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脱水方法
CN201567328U (zh) 一种自动控温沼气实验装置
CN102603379A (zh) 一种用于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CN102795899B (zh) 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方法
CN201386100Y (zh) 带有压力自动控制功能的沼气实验装置
CN102827760B (zh) 一种控温好-厌氧耦合生物制氢装置和制氢方法
CN107935345A (zh) 一种生活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培育有机营养土的方法及系统
Subramani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bio-gas from sewage water and kitchen waste
CN205576158U (zh) 一种固液两阶段厌氧发酵装置
CN107880968A (zh) 一种利用城镇生活污泥制备生物质燃料的方法
CN101629139B (zh) 规模化太阳能中温固液联合厌氧发酵和储气装置
CN108570481A (zh) 一种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沼气的方法
CN107353069A (zh) 一种甲烷/氢气联产有机肥一体化发酵装置及发酵方法
CN207787252U (zh) 垃圾处理车
CN202829864U (zh) 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CN103183540B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Meiramkulova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n anaerobic co-digestion of cattle manure and agro-industrial by-products
CN207391302U (zh) 一种甲烷/氢气联产有机肥一体化发酵装置
CN207775039U (zh) 一种生活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培育有机营养土系统
CN101701224B (zh) 用于制沼气的发酵物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