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28293U - 一种缓冲包装纸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包装纸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28293U
CN202828293U CN201220465504.7U CN201220465504U CN202828293U CN 202828293 U CN202828293 U CN 202828293U CN 201220465504 U CN201220465504 U CN 201220465504U CN 202828293 U CN202828293 U CN 202828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trip
side plate
interior
side board
stationary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655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凤英
郝元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655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28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28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282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包装纸盒,该包装纸盒通过缓冲包装纸板上的压痕线经折叠、固定而成,其包括盒体与内部缓冲结构,在盒体的外后侧板的内表面上设置固定条,外前侧板的内表面上设置固定面;在内部缓冲结构的内前侧板的外表面上设置固定面,内右侧板和内左侧板的外表面上设置固定条;固定条和固定条折叠固定在一起,固定面与固定面折叠固定在一起;在内右侧板和内前侧板的底端设置切穿部位,该切穿部位折叠后形成底部横梁和底部横梁支撑部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塑杯在流通过程中易出现挤压变形、易碎裂、易掉盖的问题,不仅可以降低塑杯克重,节约成本,而且外观上与普通纸盒没有区别。

Description

一种缓冲包装纸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冻饮品包装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包装纸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冷冻饮品品种繁多,包装更是各式各样,所以在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包装,因为好的包装不但可起到保护产品使之保持卫生和便于携带、存放的作用,还可提升产品的美观效果,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增加他们的购买欲望。现有的塑杯类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存在挤压变形、易碎裂、易掉盖等问题,目前的处理方法仅仅是通过增加克重来提高塑杯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包装纸盒,解决了冷冻饮品塑杯类产品易变形、易碎裂、易掉盖的技术问题,并能降低塑杯类产品包装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冲包装纸盒,该包装纸盒包括盒体与内部缓冲结构,盒体包括上盖2、外后侧板3、下盖5、外左侧板6、外前侧板9与外右侧板13;内部缓冲结构包括内右侧板15、内前侧板17与内左侧板19;
其中,所述外后侧板3、外左侧板6、外前侧板9与外右侧板13的底端立于下盖5上,形成垂直于下盖5的四个侧面,上盖2位于四个侧面的顶端;所述内部缓冲结构位于盒体内部,所述内右侧板15与外右侧板13平行并垂直于下盖5,内前侧板17与外前侧板9平行并垂直于下盖5,内左侧板19与外左侧板6平行并垂直于下盖5,所述内右侧板15和内左侧板19垂直于下盖5的一端固定于外后侧板3的内表面上,内前侧板17的外表面固定于外前侧板9的内表面上。
所述盒体还可以包括第一上舌板7和第二上舌板11,所述第一上舌板7位于外左侧板6的顶部,第二上舌板11位于外右侧板13的顶部。
所述盒体还可以包括第一下舌板8和第二下舌板12,所述第一下舌板8位于外左侧板6的底部,第二下舌板12位于外右侧板13的底部。
所述盒体的外后侧板3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条1和第二固定条4,外前侧板9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面10;所述内部缓冲结构的内右侧板15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三固定条14,内前侧板17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固定面18,内左侧板19的外表面上设置第四固定条20。
所述第二固定条4和第四固定条20固定在一起,第一固定面10与第二固定面18固定在一起,第一固定条1和第三固定条14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固定条1、第二固定条4、第三固定条14和第四固定条20为条形施胶面,所述第一固定面10和第二固定面18为五边形施胶面。
所述内右侧板15和内前侧板17的底端还可以设置切穿部位16,所述切穿部位16折叠后形成底部横梁21和底部横梁支撑部位22。
所述切穿部位形成的底部横梁可以对包装盒内的物品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能进一步的防止盒内物品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特殊的纸盒模切图,同时在模切图上设置固定条或固定面,通过沿着纸板上的压痕线,边折叠边固定,即可实现外观呈立方体,内部有缓冲结构的纸盒,而且该纸盒平时在统一平面内,装盒时,在装盒机吸盘的作用下,成立方体结构,将产品装进去之后,两端封口即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冷冻饮品塑杯在流通过程中易出现挤压变形、易碎裂、易掉盖的问题,不仅可以降低塑杯克重,节约成本,而且外观上与普通纸盒没有区别,同时塑杯和纸盒的双重包装,可以更好的保护内装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包装纸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包装纸盒的内部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包装纸盒的外部展开图;
其中,1、第一固定条;2、上盖;3、外后侧板;4、第二固定条;5、下盖;6、外左侧板;7、第一上舌板;8、第一下舌板;9、外前侧板;10、第一固定面;11、第二上舌板;12、第二下舌板;13、外右侧板;14、第三固定条;15、内右侧板;16切穿部位;17、内前侧板;18、第二固定面;19、内左侧板;20;第四固定条;21、底部横梁;22、底部横梁支撑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一种缓冲包装纸盒,通过缓冲包装纸板上的压痕线折叠、固定而成,该包装纸盒包括盒体与内部缓冲结构,其中,盒体包括上盖2、外后侧板3、下盖5、第一上舌板7、第二上舌板11、第一下舌板8、第二下舌板12、外左侧板6、外前侧板9与外右侧板13;内部缓冲结构包括内右侧板15、内前侧板17、内左侧板19、底部横梁21与底部横梁支撑部位22;在盒体的外后侧板3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条1和第二固定条4,外前侧板9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面10;在内部缓冲结构的内右侧板15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三固定条14,内前侧板17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固定面18,内左侧板19的外表面上设置第四固定条20;外后侧板3、外左侧板6、外前侧板9与外右侧板13沿压痕线折叠成盒体的四个面;第二固定条4和第四固定条20折叠粘贴在一起,第一固定面10与第二固定面18折叠粘贴在一起,第一固定条1和第三固定条14折叠粘贴在一起;内右侧板15和内前侧板17的底端设置切穿部位16,该切穿部位16折叠后形成底部横梁21和底部横梁支撑部位22;上盖2与第一上舌板7和第二上舌板11对顶部封口,下盖5与第一下舌板8和第二下舌板12对底部封口。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条选用条形施胶面,固定面选用五边形施胶面。
缓冲包装纸板折叠形成缓冲包装纸盒的过程为:首先,在纸板上压出上盖2、外后侧板3、下盖5、外左侧板6、第一上舌板7、第二上舌板11、第一下舌板8、第二下舌板12、外前侧板9、外右侧板13、内右侧板15、切穿部位16、内前侧板17、内左侧板19、底部横梁21和底部横梁支撑部位22,同时,在外后侧板3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条1和第二固定条4;在外前侧板9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面10;在内部缓冲结构的内右侧板15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三固定条14,内前侧板17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固定面18,内左侧板19的外表面上设置第四固定条20,沿盖、侧板结合部位的压痕线(比如外后侧板3与外左侧板6相交部位的实线)进行折叠,折叠后将第四固定条20涂上胶水,与第二固定条4进行粘贴,将第二固定面18涂上胶水,与第一固定面10进行粘贴,将第一固定条1涂上胶水,与第三固定条14进行粘贴。上述三个部位粘贴后,将切穿部位16弯折,使底部横梁21横亘在盒底部的中部,底部横梁支撑部位22可以贴于外后侧板3的底部,也可将底部横梁支撑部位22涂上胶水,粘贴于外后侧板3的底部。最后,将下盖5、第一下舌板8和第二下舌板12沿压痕线向内折叠,可以对底部进行封口,将上盖2、第一上舌板7和第二上舌板11沿压痕线向内折叠,可以对顶部进行封口。
本实施例中选用胶水对纸盒进行固定,操作方便,而且能够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在盒体内部设有缓冲结构,解决了塑杯在流通过程中易出现挤压变形、易碎裂、易掉盖的问题,不仅可以降低塑杯克重,节约成本,而且外观上与普通纸盒没有区别,同时塑杯和纸盒的双重包装,可以更好的保护内装产品,适合冷冻饮品的塑杯类包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盒外形为立方体,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包装盒的形状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而进行变化,如,替换为圆柱体或者其他形状皆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条或固定面的固定方式为胶水粘贴,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条或固定面可以为采用其他固定形式,比如,铆钉。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纸盒包括盒体与内部缓冲结构,所述盒体包括上盖(2)、外后侧板(3)、下盖(5)、外左侧板(6)、外前侧板(9)与外右侧板(13);所述内部缓冲结构包括内右侧板(15)、内前侧板(17)与内左侧板(19);
所述外后侧板(3)、外左侧板(6)、外前侧板(9)与外右侧板(13)的底端立于下盖(5)上,形成垂直于下盖(5)的四个侧面,上盖(2)位于四个侧面的顶端;所述内部缓冲结构位于盒体内部,所述内右侧板(15)与外右侧板(13)平行并垂直于下盖(5),内前侧板(17)与外前侧板(9)平行并垂直于下盖(5),内左侧板(19)与外左侧板(6)平行并垂直于下盖(5),所述内右侧板(15)和内左侧板(19)垂直于下盖(5)的一端固定于外后侧板(3)的内表面上,内前侧板(17)的外表面固定于外前侧板(9)的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包括第一上舌板(7)和第二上舌板(11),所述第一上舌板(7)位于外左侧板(6)的顶部,第二上舌板(11)位于外右侧板(13)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包括第一下舌板(8)和第二下舌板(12),所述第一下舌板(8)位于外左侧板(6)的底部,第二下舌板(12)位于外右侧板(13)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外后侧板(3)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条(1)和第二固定条(4),外前侧板(9)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面(10);所述内部缓冲结构的内右侧板(15)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三固定条(14),内前侧板(17)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固定面(18),内左侧板(19)的外表面上设置第四固定条(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外后侧板(3)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条(1)和第二固定条(4),外前侧板(9)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固定面(10);所述内部缓冲结构的内右侧板(15)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三固定条(14),内前侧板(17)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固定面(18),内左侧板(19)的外表面上设置第四固定条(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条(4)和第四固定条(20)固定在一起,第一固定面(10)与第二固定面(18)固定在一起,第一固定条(1)和第三固定条(14)固定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条(4)和第四固定条(20)固定在一起,第一固定面(10)与第二固定面(18)固定在一起,第一固定条(1)和第三固定条(14)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条(1)、第二固定条(4)、第三固定条(14)和第四固定条(20)为条形施胶面,所述第一固定面(10)和第二固定面(18)为五边形施胶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条(1)、第二固定条(4)、第三固定条(14)和第四固定条(20)为条形施胶面,所述第一固定面(10)和第二固定面(18)为五边形施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包装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右侧板(15)和内前侧板(17)的底端设置切穿部位(16),所述切穿部位(16)折叠后形成底部横梁(21)和底部横梁支撑部位(22)。
CN201220465504.7U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缓冲包装纸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28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65504.7U CN202828293U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缓冲包装纸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65504.7U CN202828293U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缓冲包装纸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28293U true CN202828293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40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6550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28293U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缓冲包装纸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28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6494A (zh) 包装单元
CN202728702U (zh) 折叠型包装盒
CN205738785U (zh)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纸质包装盒
CN207536317U (zh) 一种用于音箱的缓冲衬垫
CN202828293U (zh) 一种缓冲包装纸盒
CN201597808U (zh) 新型凹翻盖卷烟盒
CN202244348U (zh) 用于冷冻饮品的包装纸盒
CN202279298U (zh) 棱角直桶包装盒
CN202828296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4096209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5221513U (zh) 碗包装结构
CN205186906U (zh) 一种新型布艺包装盒
CN203975404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集合四个储物空间的包装盒
CN200992314Y (zh) 一种内衬纸盒
CN103213769B (zh) 桥式瓷碟保护架
CN205499573U (zh) 双支酒瓶包装盒
CN204383894U (zh) 一种非管非盘式折叠纸盒坯
CN205738491U (zh) 具有缓冲作用的纸质包装箱
CN204473411U (zh) 一片式折叠成型包装内衬
CN201604848U (zh) 新型凸翻盖卷烟盒
CN204150325U (zh) 一种自带内衬的化妆品包装盒
CN209617733U (zh) 一种包装盒内衬
CN215400012U (zh) 一种异形包装盒
CN201686116U (zh) 一种包装袋
CN203581515U (zh) 一种包装盒的改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