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25872U - 倍力防滑剪 - Google Patents

倍力防滑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25872U
CN202825872U CN 201220504577 CN201220504577U CN202825872U CN 202825872 U CN202825872 U CN 202825872U CN 201220504577 CN201220504577 CN 201220504577 CN 201220504577 U CN201220504577 U CN 201220504577U CN 202825872 U CN202825872 U CN 202825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nk
cutter hub
chute
scissors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045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瑞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5045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25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25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258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倍力防滑剪,其包含:第一刀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剪刀端与第一连接端,该第一剪刀端形成有第一刀刃,且与该第一连接端之间形成有具有曲度的第一滑槽;第二刀体,具有相对的第二剪刀端与第二连接端,该第二剪刀端形成有第二刀刃;第一柄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二柄部,具有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三端与该第二连接端连接;枢件,穿设于第一滑槽并可转动地穿过第二刀体,使第一刀体与第二刀体能相对枢摆,且该枢件能于第一滑槽内的较靠近第一剪刀端的第一位置与较远离第一剪刀端的第二位置间滑动。本实用新型在夹剪时,该二刀体因该滑轨而产生交错位移,可省力并避免待剪物滑脱。

Description

倍力防滑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剪具,特别是一种能达到省力、防滑脱并符合人体工学的剪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剪具9如图11所示,其包含二刀具91、92,其中一刀具91包含互相连接的一第一刀体911与一第一柄部912,另一刀具92则包含互相连接的一第二刀体921与一第二柄部922,该第一刀体911与该第二刀体921分别具有一刀刃,该第一刀体911与该第二刀体921被一枢件93穿过而能相对枢摆,当一待剪物A被置于该第二刀刃间,使用者按压该第一柄部912与该第二柄部922即可对待剪物A进行剪切。
然而,这种结构有一长久存在的问题,由于剪切的动作是自待剪物A靠近枢件93的一端开始,故待剪物A会随剪切动作而被朝外推,使待剪物A容易滑脱而造成不便。此外,尺寸较大的待剪物连置于二刀刃间都相当困难,更不必说要进行剪切,通常在剪切动作一开始即滑脱而无法剪切。另一方面,待剪物在剪切过程中渐远离枢件,使用者必须耗费更大的力量才能将其剪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倍力防滑剪,能达到省力且防止待剪物滑脱的功效,更能符合人体工学,而更利于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倍力防滑剪,其包含:
一第一刀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剪刀端与一第一连接端,该第一剪刀端形成有一第一刀刃,该第一剪刀端与该第一连接端之间形成有一具有曲度的第一滑槽;
一第二刀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二剪刀端与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二剪刀端形成有一与该第一刀刃相对的第二刀刃;
一第一柄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一刀体的第一连接端连接;
一第二柄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该第三端与该第二刀体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一枢件,该枢件穿设于该第一滑槽并可转动地穿过该第二刀体,使该第一刀体与该第二刀体能相对枢摆,且该枢件能于该第一滑槽内的一较靠近该第一剪刀端的第一位置与一较远离该第一剪刀端的第二位置间滑动。
如上所述的倍力防滑剪,优选地,所述第二剪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形成有一具有曲度的第二滑槽,该第一滑槽与该第二滑槽不平行,且该枢件能于该第二滑槽内的一较靠近该第二剪刀端的第三位置与一较远离该第二剪刀端的第四位置间滑动。
如上所述的倍力防滑剪,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第一剪刀端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抵顶于该第一滑槽周壁与所述枢件之间而使该枢件有朝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第二剪刀端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抵顶于该第二滑槽周壁与所述枢件之间而使该枢件有朝所述第三位置移动的趋势。
如上所述的倍力防滑剪,优选地,所述第一刀体的第一连接端形成有一导引弧面,所述第二刀体背向所述第二刀刃的一侧凸设有一导引凸部,该导引弧面朝向所述第一剪刀端,该导引凸部能抵顶至该导引弧面并通过沿该导引弧面滑动而使该枢件复位至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三位置。
如上所述的倍力防滑剪,优选地,所述第一柄部背向所述第二柄部的一面形成有多个指槽,各指槽从该第一柄部的一侧环绕该第一柄部的外表面弧形延伸至该第一柄部的另一侧,其中该指槽具有一起点与一终点,该指槽的起点位于该第一柄部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端,该指槽的终点位于该第一柄部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端,令该指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该第一柄部的延伸方向。
如上所述的倍力防滑剪,优选地,所述各指槽包含数量相同的多个左手指槽与右手指槽,各左手指槽分别与其中一右手指槽重迭设置且分别朝相反的方向倾斜。
如上所述的倍力防滑剪,优选地,所述第二柄部背向该第一柄部的一面形成有一凹弧槽,该凹弧槽凹入的形状对应于握拳时掌丘凸出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上述设计,由于该枢件能于该二滑槽中滑动,故当待剪物被夹于二刀刃间受到剪切时,该第一刀体与该第二刀体因反作用力而产生交错位移,使待剪物更确实被二刀体包覆,达成省力的功效并避免待剪物脱离,且二柄部造型符合人体工学而极为舒适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使用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为现有剪具的示意图。
图12a为现有剪具的示意图。
图1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1a:第一刀体          25:导引凸部
11:第一剪刀端           3、3a:第一柄部
12:第一连接端           31:第一端
121:导引弧面           32:第二端
13:第一刀刃            33:第三弹性件
14:第一滑槽            4:第二柄部
141:第一弹性件          41:第三端
2、2a:第二刀体          42:第四端
21:第二剪刀端           43:凹弧槽
22:第二连接端           5:枢件
23:第二刀刃            6、6a:指槽
24、24a:第二滑槽         7:第四弹性件
241:第二弹性件          8、8a、8b、8c:待剪物
现有技术:
9:剪具
91:刀具              921:第二刀体
911:第一刀体           922:第二柄部
912:第一柄部           93:枢件
92:刀具              A:待剪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倍力防滑剪,包含一第一刀体1、一第二刀体2、一第一柄部3、一第二柄部4与一枢件5。
该第一刀体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剪刀端11与一第一连接端12,该第一剪刀端11形成有一第一刀刃13,该第一剪刀端11与该第一连接端12之间形成有一具有曲度的第一滑槽14。该第二刀体2具有相对的一第二剪刀端21与一第二连接端22,该第二剪刀端21形成一与该第一刀刃13相对的第二刀刃23,该第二剪刀端21与该第二连接端22之间形成有一具有曲度的第二滑槽24,其中该第二滑槽24与该第一滑槽14不平行。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施例中,该第一滑槽14与该第二滑槽24略呈弯月形且曲率中心分别位于靠近该第一连接端12与该第二连接端22的一侧,然而,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滑槽与该第二滑槽24a的曲率中心分别位于远离该第一连接端与该第二连接端的一侧也是可以的,如图4所示。
该第一柄部3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31与一第二端32,该第一端31与该第一刀体1的第一连接端12连接,该第二柄部4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端41与一第四端42,该第三端41与该第二刀体2的第二连接端22连接,其中,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柄部能与该第一刀体一体成型,该第二柄部也能与该第二刀体一体成型。此外,该第二柄部4的第四端42设有一可枢摆的勾环,该第二柄部4上形成有两条不平行的浅沟分别通过该勾环枢接处,当该勾环勾住该第一柄部3时,该勾环恰抵靠于其中一浅沟,以加强定位作用,当该勾环不勾住该第一柄部3时,该勾环可抵靠于另一浅沟,以避免勾环随意摆动。
该枢件5穿设于该第一滑槽14与该第二滑槽24中而使该第一刀体1与该第二刀体2能相对枢摆,且该枢件5能于该第一滑槽14内的一较靠近该第一剪刀端11的第一位置与一较远离该第一剪刀端11的第二位置间滑动,该枢件5也能于该第二滑槽24内的一较靠近该第二剪刀端21的第三位置与一较远离该第二剪刀端21的第四位置间滑动。其中,该第一滑槽14远离该第一剪刀端11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凸块,一第一弹性件141的其中一端套设于该第一凸块,该第二滑槽24远离该第二剪刀端21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凸块,一第二弹性件241的其中一端套设于该第二凸块,通过此种设计,该第一弹性件141抵顶于该第一滑槽14周壁与该枢件5之间而使该枢件5有朝该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该第二弹性件241抵顶于该第二滑槽24周壁与该枢件5之间而使该枢件5有朝该第三位置移动的趋势,因此该枢件5能常态性地维持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三位置。
其中,该第一柄部3背向该第二柄部4的一面形成有多个指槽6,各该指槽6从该第一柄部3的一侧环绕该第一柄部3的外表面弧形延伸至该第一柄部3的另一侧,其中该指槽6具有一起点与一终点,该指槽6的起点位于该第一柄部3的一侧且靠近该第一端31,该指槽6的终点位于该第一柄部3的另一侧且靠近该第二端32,令该指槽6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该第一柄部3的延伸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施例中,这些指槽6包含数量相同的多个左手指槽与右手指槽,各左手指槽与各右手指槽朝相反方向倾斜,且各左手指槽分别与其中一个右手指槽重迭设置,因而形成了两侧较宽而渐扩、中央较窄的形态,通过这种设计,使用者不论使用左手或右手握持,手指中段均能妥适地置放于各该指槽6中,如图7至图9所示;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为适应使用者左、右手握持习惯不同,这些指槽可直接为左手指槽或右手指槽即可,如图10中即揭示了第一柄部3a上的指槽6a均为右手指槽的形态。
此外,该第二柄部4背向该第一柄部3的一面形成有一凹弧槽43,该凹弧槽43凹入的形状对应于握拳时掌丘凸出的形状,搭配上述指槽6,使用者握持于该第一柄部3与该第二柄部4时,手掌与手指能完全贴合而具有舒适的触感,且更利于施力而不感疼痛或疲累。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刀体1、1a的第一连接端12形成有一导引弧面121,该第二刀体2、2a背向该第二刀刃23的一侧凸设有一导引凸部25,该导引弧面121朝向该第一剪刀端11,该导引凸部25能抵顶至该导引弧面121而通过在该导引弧面121上滑动而使该枢件5复位至该第一位置,如图3或图4所示。
当本实用新型的倍力防滑剪处于原始状态时,该第一刀体1与该第二刀体2能由于设于该第二刀体2与该第一柄部3之间的一第三弹性件33或设于该第一柄部3与该第二柄部4之间的一第四弹性件7而保持张开状态,如图1与图6所示,从而可利于使用者以该第一刀体1与该第二刀体2夹持待剪物,并利于往复剪切。而当进行剪切动作时,剪切力量的反作用力会使该第一刀体1与该第二刀体2朝外撑张,进而使该枢件5朝该第二位置与该第四位置移动,使该第一剪刀端11与该第二剪刀端21互相更靠近,而该第一刀刃13与该第二刀刃23更佳地包夹待剪物8,使待剪物8向枢件5方向推移,直到该枢件5移动至该第二位置与该第四位置时,受到该第一凸块与该第二凸块的阻挡,该第一刀体1与该第二刀体2无法继续进行交错位移,故该第一刀刃13与该第二刀刃23能对待剪物8进行剪切动作。当待剪物8已被切断时,反作用力当然消失,而受到该第一弹性件141与该第二弹性件241抵顶的影响,该枢件5复位至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三位置。通过上述结构,当剪切动作进行时,待剪物8是往枢件5移动,造成抗力臂的缩小,使用者便可用较小的力量进行剪切,达成省力效果。
特别的是,由于上述结构与作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倍力防滑剪能供剪切外径较大的物件而不致滑脱,请参考图5,由于该第一刀体1与该第二刀体2受到反作用力时能相对朝外交错位移,故各种尺寸的待剪物8a、8b、8c皆能容纳于第一刀刃13与第二刀刃23间,且由于剪切时会造成待剪物8a、8b、8c朝枢件5推移,故即使是较大的待剪物8a也不会在剪切时往外滑脱,相当便利。进一步与其他剪具比较,请参考图12a、12b及12c,其中图12a为现有剪具,不具滑槽而无法交错滑移,且其中一刀刃为凸弧形,这种结构造成较大的待剪物8a无法深入刃口,且于剪切动作中易往外滑脱,更大的待剪物甚至无法置入刃口;再请参考图12b,此为一具有滑槽且具有相同形状剪刃的剪具,明显可看出较大的待剪物8a能较深入刃口而受到较佳的夹持,然而,由于刃口形状所影响,较大的待剪物8a仍稍有滑脱的危险;再请参考图12c,此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施例,其两个刀刃皆为凹弧形,使得待剪物能较佳地被包夹于刃口中,避免剪切时滑脱。
另外,由于这些指槽与该凹弧槽的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倍力防滑剪的柄部能完全贴合使用者的手掌与手指形状,符合人体工学,达到最佳的握持舒适度,更避免剪切施力时手部疼痛或疲累。
总结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倍力防滑剪不仅具有省力、防滑脱的优点,其握柄更符合人体工学而可以降低施力的难度并提高舒适度,确是其极具进步功效的证明。

Claims (8)

1. 一种倍力防滑剪,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第一刀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剪刀端与一第一连接端,该第一剪刀端形成有一第一刀刃,该第一剪刀端与该第一连接端之间形成有一具有曲度的第一滑槽;
一第二刀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二剪刀端与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二剪刀端形成有一与该第一刀刃相对的第二刀刃;
一第一柄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一刀体的第一连接端连接;
一第二柄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端与一第四端,该第三端与该第二刀体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一枢件,该枢件穿设于该第一滑槽并可转动地穿过该第二刀体,使该第一刀体与该第二刀体能相对枢摆,且该枢件能于该第一滑槽内的一较靠近该第一剪刀端的第一位置与一较远离该第一剪刀端的第二位置间滑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防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形成有一具有曲度的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不平行,且所述枢件能于该第二滑槽内的一较靠近该第二剪刀端的第三位置与一较远离该第二剪刀端的第四位置间滑动。
3. 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倍力防滑剪,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一设于所述第二刀体与所述第一柄部之间的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使该第一刀体与该第二刀体保持张开状态。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力防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第一剪刀端的一侧设有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抵顶于该第一滑槽周壁与所述枢件之间而使该枢件有朝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第二剪刀端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抵顶于该第二滑槽周壁与所述枢件之间而使该枢件有朝所述第三位置移动的趋势。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力防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体的第一连接端形成有一导引弧面,所述第二刀体背向所述第二刀刃的一侧凸设有一导引凸部,该导引弧面朝向所述第一剪刀端,该导引凸部能抵顶至该导引弧面并通过沿该导引弧面滑动而使该枢件复位至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三位置。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防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柄部背向所述第二柄部的一面形成有多个指槽,各指槽从该第一柄部的一侧环绕该第一柄部的外表面弧形延伸至该第一柄部的另一侧,其中,该指槽具有一起点与一终点,该指槽的起点位于该第一柄部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端,该指槽的终点位于该第一柄部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端,该指槽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该第一柄部的延伸方向。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倍力防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指槽包含数量相同的多个左手指槽与右手指槽,各左手指槽分别与其中一右手指槽重迭设置且分别朝相反的方向倾斜。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防滑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柄部背向该第一柄部的一面形成有一凹弧槽,该凹弧槽凹入的形状对应于握拳时掌丘凸出的形状。
CN 201220504577 2012-09-29 2012-09-29 倍力防滑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5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04577 CN202825872U (zh) 2012-09-29 2012-09-29 倍力防滑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04577 CN202825872U (zh) 2012-09-29 2012-09-29 倍力防滑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25872U true CN202825872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37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0457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5872U (zh) 2012-09-29 2012-09-29 倍力防滑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25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97783U (zh) 分级凹刃式防滑修枝剪
CN202825872U (zh) 倍力防滑剪
CN202668586U (zh) 具有斜角刀齿的剪刀
CN202462443U (zh) 两用剪刀
CN201669719U (zh) 一种安全易用剪刀
CN203527493U (zh) 一种折面剪刀
CN202059780U (zh) 一种绿篱剪
CN201388410Y (zh) 园艺剪
CN202846556U (zh) 一种胶柄剪刀
CN206795746U (zh) 多功能便携式组合小工具
CN201211935Y (zh) 塑料袋开口器
CN202750509U (zh) 便携式园艺剪刀
CN201645513U (zh) 一种与手指相适应的新型剪刀
CN204305683U (zh) 园艺剪省力导引机构
CN216067549U (zh) 一种厨房剪刀
CN204397855U (zh) 一种刀柄
JP3151094U (ja) 剪定鋏
CN204148622U (zh) 手持式切割机
CN204397913U (zh) 一种刀具
CN201493857U (zh) 安全防护菜刀
CN201736234U (zh) 可左右手操作的带类切割刀
CN202514859U (zh) 一种指甲刀
CN202979724U (zh) 改良型手持刀具
CN201380503Y (zh) 一种多功能宠物专用剪刀
CN202922606U (zh) 多功能食物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