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22680U -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22680U
CN202822680U CN 201220548711 CN201220548711U CN202822680U CN 202822680 U CN202822680 U CN 202822680U CN 201220548711 CN201220548711 CN 201220548711 CN 201220548711 U CN201220548711 U CN 201220548711U CN 202822680 U CN202822680 U CN 202822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ase
elastic force
joint por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487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敦基
符敦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 Dunjia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22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226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一弹性气囊、一气嘴、一底座,以及一弹性本体。由该气嘴对该弹性气囊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内部压力上升,该弹性气囊往垂直方向膨胀;因此该弹性气囊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与该底座之间的距离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本体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的弹力,以达到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特别是一种以气囊充气程度带动弹性体以调整技击训练装置的弹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技击训练器,受外力打击一被打击体(例如速度球或填充袋体等)时,利用该被打击体所连接的弹性体的弹力使该被打击体来回做摆动或吸收冲击,以达到技击训练的目的。
其中,该技击训练器的弹性体的弹力系数多数为固定,故无法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性强度与软硬程度,造成技击训练上有所不足;而少部份现有可调整弹性体弹力的训练器,要不为钢性的调整方法,例如使用螺旋套筒或螺丝去拉伸,在技击训练中有受到过度冲击时断裂及万一被使用者触击到的伤害性危险等;又或者单纯只用充气的弹性囊体,致使弹性无法达到训练所需的强度等问题。
故该技击训练器的弹性体仍有前述的问题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乃提供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使该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使符合特定技击运动的所需,且在整体结构上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冲击,及化解扭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该弹力调整组包括:
一打击体衔接组,该打击体衔接组中间设有一贯孔,且该打击体衔接组包括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是圆柱体,该第一结合部一端贯穿该贯孔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底部,另一端结合于一打击本体结合部;
一弹性气囊,该弹性气囊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下方;
一气嘴,该气嘴连通于该弹性气囊内部;
一底座,该底座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底部,且该底座设有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位于该底座下部;
一弹性本体,该弹性本体能够调整弹力,位于该弹性气囊侧面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与该底座之间。
较佳者,该弹性气囊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
较佳者,该弹性本体是一弹性柱或复数条弹性拉带。
较佳者,当弹性本体是一弹性柱时,该弹性柱贯穿该弹性气囊内层的中空部,该弹性柱进一步包括:
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是圆柱体且一端贯穿且止挡于该底座底部;
一第一杆体,该第一杆体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一结合部另一端;
一第二杆体,该第二杆体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另一端;
一弹性部,该弹性部是弹性体,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另一端,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另一端。
较佳者,该弹性柱还包括:
一第一固定组,该第一固定组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一端,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杆体另一端;
一第二固定组,该第二固定组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另一端,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杆体另一端。
较佳者,该第一杆体与该第二杆体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
较佳者,当弹性本体为弹性拉带时,弹性拉带位于该弹性气囊外侧,该弹性拉带顶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上方,或与该打击体衔接组上方一体成型,而采用后者时,只有侧面的弹性拉带具有弹性,该弹性拉带底部固接于该底座,且进一步包括:
一贯孔,该贯孔位于该弹性拉带顶部中央,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部另一端。
较佳者,该弹性拉带位于该弹性气囊外侧,该弹力调整组进一步包括:
一卡合套,该卡合套套设于该底座底部,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该固定贯孔贯穿该卡合套底部;
复数个底座固定孔,该底座固定孔位于该底座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位置;
复数个固定体,该固定体锁合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与该底座固定孔;
复数个卡合部,该卡合部位于该弹性拉带底端,且卡合于该卡合套与该底座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该弹力调整组包括:
一打击体衔接组,该打击体衔接组进一步包括复数个缺口与一第一结合部,该缺口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侧面底端,该第一结合部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上部且结合于一打击本体结合部;
一弹性气囊,该弹性气囊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下方;
一气嘴,该气嘴连通于该弹性气囊内部;
一底座,该底座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底部,且该底座设有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位于该底座下部;
一弹性本体,该弹性本体能够调整弹力,位于该弹性气囊外侧,一端套入该打击体衔接组缺口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底部。
较佳者,该弹性气囊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
较佳者,该弹性本体是复数条弹性拉带。
较佳者,该弹性拉带底部固接于该底座。
较佳者,该弹力调整组进一步包括:
一卡合套,该卡合套套设于该底座底部,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该固定贯孔贯穿该卡合套底部;
复数个底座固定孔,该底座固定孔位于该底座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位置;
复数个固定体,该固定体锁合于该卡合套固定贯孔与该底座固定孔;
该弹性拉带底部插设于该卡合套与该底座之间,且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卡合部,该卡合部位于该弹性拉带底端,且卡合于该卡合套与该底座之间。
较佳者,该弹力调整组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挡片组,该挡片组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缺口。
较佳者,该弹性气囊侧面设有一限制部,该限制部是复数个钢丝或塑形圈结构者,或无弹性或可垂直伸缩的织布结构者;该钢丝或塑形圈结构者用来限制该弹性气囊的宽度,该织布结构者如玻璃纤维衬布,或人造皮革等材质等等;该第一杆体与该第二杆体的长度可以不同且可对调,使该弹性本体朝上或朝下放置,以产生不同该打击本体摆动幅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该气嘴对该弹性气囊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内部压力上升,该弹性气囊因限制部限制了气囊侧面的膨胀而只往垂直方向膨胀;因此该弹性气囊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与该底座之间的距离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本体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的弹力,以达到技击训练器依不同需求而调整弹力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一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一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另一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又一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再一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另一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又一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一打击体衔接组与弹性拉带立体分解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的再一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弹力调整组;11-打击体衔接组;111-贯孔;112-第一结合部;113-缺口;12-弹性本体;121-弹性柱;1211-第一杆体;1212-第二杆体;1213-弹性部;1215-第二结合部;1216-第一固定组;1217-第二固定组;122-弹性拉带;1221-卡合部;1222-贯孔;13-弹性气囊;131-限制部;14-底座;141-结合部;142-固定孔;15-卡合套;151-固定贯孔;16-气嘴;20-打击本体;21-中心杆;211--结合部;30-座体;40-挡片组;41-第一挡片;42-第二挡片;50-固定体。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与图2,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图4、图5、图6、图7,以及图11,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8、图9、图10、图12、图13,以及图1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技击弹力调整结构的不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10,该弹力调整组10顶部固接于一打击本体20底部,该弹力调整组10底部固接于一座体30顶部,如图1与图2所示。
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11、一弹性气囊13、一气嘴16、一底座14,以及一弹性本体12,如图8、图9、图10,以及图12所示。
其中,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中间设有一贯孔111,且包括一第一结合部112,该第一结合部112是圆柱体;该弹性气囊13是可垂直伸缩的充气囊体结构;该底座14设有一结合部141,该结合部141位于该底座14下部;该弹性本体12是具弹力的一弹性柱121或复数条弹性拉带122,且该弹性柱121位于弹性气囊13之中央,该弹性拉带122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面。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131,该限制部131是复数个钢丝或塑形圈结构者,该弹性本体12为弹性柱121,该弹性柱121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结合部1215、一第一杆体1211、一第二杆体1212,以及一弹性部1213;该第二结合部1215是圆柱体;该第一杆体1211是圆柱体;该第二杆体1212是圆柱体;该弹性部1213是弹性体。
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该弹性气囊13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正下方;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该弹性柱121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
首先,该弹性部1213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1211一端,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1212一端,该弹性柱121贯穿该弹性气囊13内层的中空者。
然后,该第一结合部112一端贯穿该打击体衔接组11贯孔111,且固接该第一杆体1211另一端,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固接一打击本体20的中心杆21结合部211。
接着,该第二结合部1215一端贯穿于且止挡于该底座14底部,该第二结合部1215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1212另一端;该底座14结合部141固接于一座体30顶部。
最后,由该气嘴16对该弹性气囊13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13内部压力上升,该弹性气囊13因该限制部131限制往水平方向膨胀,而仅往垂直方向膨胀;因此该弹性气囊13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的距离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柱121弹性部1213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12的弹力。
图7与图6所示结构相似,但该弹性柱121更包括一第一固定组1216与一第二固定组1217;该第一固定组1216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一端外部,使该弹性部1213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杆体1211一端;该第二固定组1217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另一端外部,使该弹性部1213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杆体1212一端。
如图3所示,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限制部131,该限制部131是可垂直伸缩或无弹性的织布结构者;该弹性本体12为复数条弹性拉带122,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一卡合套15、复数个底座14固定孔142,以及复数个固定体50;该卡合套15底部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151;该底座14固定孔142位于该底座14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位置;该弹性拉带122进一步包括一贯孔1222与复数个卡合部1221;该贯孔1222位于该弹性拉带122顶部中央;该卡合部1221位于该弹性拉带122底端。
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该弹性气囊13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正下方;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该弹性拉带122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该固定贯孔151贯穿该卡合套15底部。
首先,该弹性拉带122顶部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该第一结合部112一端贯穿该弹性拉带122贯孔1222与该打击体衔接组11贯孔111,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另一端固接一打击本体20的中心杆21结合部211。
然后,该弹性拉带122卡合部1221置设于该底座14外侧,该卡合套15套设于该底座14底部,使该卡合部1221卡合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并以该固定体50锁合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与该底座14固定孔142;该底座14结合部141固接于一座体30顶部。
最后,由该气嘴16对该弹性气囊13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13内部压力上升,该弹性气囊13因该限制部131限制往水平方向膨胀,而往垂直方向膨胀;因此该弹性气囊13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的距离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拉带122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12的弹力。
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一打击体衔接组11、一弹性气囊13、一气嘴16、一底座14,以及一弹性本体12,如图13与图14所示。
其中,该打击体衔接组11进一步包括复数个缺口113与一第一结合部112,该缺口113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侧面底端,该第一结合部112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部;该弹性气囊13是可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该底座14设有一结合部141,该结合部141位于该底座14下部;该弹性本体12是可调整弹力的复数条弹性拉带122,且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面。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挡片组40,该挡片组40更包括一第一挡片41与一第二挡片42。
如图11所示,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131,该限制部131是仅可垂直伸缩或无弹性的织布结构者;该弹性本体12为复数条弹性拉带122,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一卡合套15、复数个底座14固定孔142,以及复数个固定体50;该卡合套15底部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151;该底座14固定孔142位于该底座14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位置;该弹性拉带122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卡合部1221;该卡合部1221位于该弹性拉带122底端。
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该固定贯孔151贯穿该卡合套15底部。
首先,该弹性拉带122一端套入该打击体衔接组11缺口113,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该挡片组40第一挡片41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缺口113,再以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下方的该挡片组40第二挡片42结合该挡片组40第一挡片41。该打击体衔接组11第一结合部112固接一打击本体20的中心杆21结合部211。该弹性气囊13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正下方。
然后,该弹性拉带122底部置设于该底座14外侧,该卡合套15套设于该底座14底部,使该弹性拉带122卡合部1221夹合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并以该固定体50锁合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与该底座14固定孔142;该底座14结合部141固接于一座体30顶部,该弹性拉带122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
最后,由该气嘴16对该弹性气囊13进行充气,使该弹性气囊13内部压力上升,该弹性气囊13因该限制部131限制往水平方向膨胀,而往垂直方向膨胀;因此该弹性气囊13高度提高,使得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的距离加大,同时将该弹性拉带122拉长,而改变该弹性本体12的弹力。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10),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
一打击体衔接组(11),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中间设有一贯孔(111),且该打击体衔接组(11)包括一第一结合部(112),该第一结合部(112)是圆柱体,该第一结合部(112)一端贯穿该贯孔(111)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另一端结合于一打击本体(20)结合部(211);
一弹性气囊(13),该弹性气囊(13)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下方;
一气嘴(16),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
一底座(14),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且该底座(14)设有一结合部(141),该结合部(141)位于该底座(14)下部;
一弹性本体(12),该弹性本体(12)能够调整弹力,位于该弹性气囊(13)侧面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与该底座(1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本体(12)是一弹性柱(121)或复数条弹性拉带(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柱(121)贯穿该弹性气囊(13)内层的中空部,该弹性柱(121)进一步包括:
一第二结合部(1215),该第二结合部(1215)是圆柱体且一端贯穿且止挡于该底座(14)底部;
一第一杆体(1211),该第一杆体(1211)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
一第二杆体(1212),该第二杆体(1212)是圆柱体且一端连接该第二结合部(1215)另一端;
一弹性部(1213),该弹性部(1213)是弹性体,一端固接该第一杆体(1211)另一端,另一端固接该第二杆体(1212)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柱(121)还包括:
一第一固定组(1216),该第一固定组(1216)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一端,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一杆体(1211)另一端;
一第二固定组(1217),该第二固定组(1217)一端固接于该弹性部(1213)另一端,另一端固接于该第二杆体(1212)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体(1211)与该第二杆体(1212)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带(122)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该弹性拉带(122)顶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或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一体成型,该弹性拉带(122)底部固接于该底座(14),且进一步包括:
一贯孔(1222),该贯孔(1222)位于该弹性拉带(122)顶部中央,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带(122)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
一卡合套(15),该卡合套(15)套设于该底座(14)底部,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151),该固定贯孔(151)贯穿该卡合套(15)底部;
复数个底座(14)固定孔(142),该底座(14)固定孔(142)位于该底座(14)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位置;
复数个固定体(50),该固定体(50)锁合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与该底座(14)固定孔(142);
该弹性拉带(122)顶部套设于或固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或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方一体成型,底部插设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且进一步包括:
一贯孔(1222),该贯孔(1222)位于该弹性拉带(122)顶部中央,且贯穿于该第一结合部(112)另一端;
复数个卡合部(1221),该卡合部(1221)位于该弹性拉带(122)底端,且卡合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体(1211)与该第二杆体(1212)的长度不同且可对调。
10.一种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包括一弹力调整组(10),该弹力调整组(10)包括:
一打击体衔接组(11),该打击体衔接组(11)进一步包括复数个缺口(113)与一第一结合部(112),该缺口(113)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侧面底端,该第一结合部(112)位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上部且结合于一打击本体(20)结合部(211);
一弹性气囊(13),该弹性气囊(13)是能够垂直伸缩的囊体结构,且顶部连接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下方;
一气嘴(16),该气嘴(16)连通于该弹性气囊(13)内部;
一底座(14),该底座(14)顶部连接于该弹性气囊(13)底部,且该底座(14)设有一结合部(141),该结合部(141)位于该底座(14)下部;
一弹性本体(12),该弹性本体(12)能够调整弹力,位于该弹性气囊(13)外侧,一端套入该打击体衔接组(11)缺口(113)且止挡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气囊(13)侧面设有复数个限制部(13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本体(12)是复数条弹性拉带(1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带(122)底部固接于该底座(14)。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
一卡合套(15),该卡合套(15)套设于该底座(14)底部,且设有复数个固定贯孔(151),该固定贯孔(151)贯穿该卡合套(15)底部;
复数个底座(14)固定孔(142),该底座(14)固定孔(142)位于该底座(14)底部且对应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位置;
复数个固定体(50),该固定体(50)锁合于该卡合套(15)固定贯孔(151)与该底座(14)固定孔(142);
该弹性拉带(122)底部插设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且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卡合部(1221),该卡合部(1221)位于该弹性拉带(122)底端,且卡合于该卡合套(15)与该底座(14)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击弹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力调整组(10)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挡片组(40),该挡片组(40)套设于该打击体衔接组(11)缺口(113)。
CN 201220548711 2011-10-25 2012-10-24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226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20053 2011-10-25
TW100220053U TWM433891U (en) 2011-10-25 2011-10-25 Elasticity adjustment structure for combat train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22680U true CN202822680U (zh) 2013-03-27

Family

ID=46882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4871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22680U (zh) 2011-10-25 2012-10-24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22680U (zh)
TW (1) TWM4338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1486A (zh) * 2015-06-24 2015-10-1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一种可调式散打训练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6151B (zh) * 2021-07-02 2022-02-21 龐美運動器材實業有限公司 打擊練習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1486A (zh) * 2015-06-24 2015-10-1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一种可调式散打训练袋
CN104971486B (zh) * 2015-06-24 2017-03-29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一种可调式散打训练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33891U (en) 201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67115B2 (en) Punching elasticity adjustment structure
US10677232B2 (en) Pump with vibration isolators
CN206198533U (zh) 一种体育运动训练用缓冲垫
GB2461449A (en) Inflatable bed
CA2460937A1 (en) Helmet providing cervical spine protection
US20150182833A1 (en) Spring tension control device of boxing trainer
CN202822680U (zh) 技击弹力调整结构
CN206167710U (zh) 一种气柱充气式缓冲垫
CN205111850U (zh) 一种具有混合动力源的三自由度柔顺驱动器
CN203208637U (zh) 一种健身器
CN109043720A (zh) 一种具有撞击缓冲功能的头盔
CN107401579A (zh) 一种液压磁悬浮缓冲方法及其应用装置
CN202552233U (zh) 多功能护膝
CN107542824A (zh) 一种模仿环节动物的仿生减震结构
CN103654026A (zh) 一种自适应枕头
CN207902963U (zh) 生物降解塑料板
CN104712697B (zh) 舰船显控台用抗强冲击、抗倾斜隔振器
CN208389291U (zh) 一种球类器材使用前的充气装置
CN204246787U (zh) 一种新型吸盘式可调节高度立式沙袋
CN202161736U (zh) 体育用垫
JP3168590U (ja) ボール型パンチング用具
CN207804976U (zh) 一种充气人墙
CN218104949U (zh) 一种新型运动服
CN217067590U (zh) 一种篮球对抗阻力训练桩
CN202961734U (zh) 充气软式排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 DUNJIAN

Effective date: 20131016

Owner name: FU DUNJIA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 DUNJI

Effective date: 201310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16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after: Fu Dunjian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Fu Dunji

Patentee before: Fu Dunjia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