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18300U - 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18300U CN202818300U CN201220382733.2U CN201220382733U CN202818300U CN 202818300 U CN202818300 U CN 202818300U CN 201220382733 U CN201220382733 U CN 201220382733U CN 202818300 U CN202818300 U CN 2028183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ceiver
- electronic equipment
- reflecting
- data transmission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用于在电子设备内部的多个功能模块之间传输数据,包括接收和发送光信号的收发器和传输光信号的光传导组件,所述收发器与功能模块一一对应并与所述功能模块连接,所述光传导组件设于收发器之间,并在传输数据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反射和透射方式传递光信号。还公开一种使用上述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的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内部的功能模块通过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进行反射和折射光信号来传输数据,减少了线缆的使用,能够避免使用线缆带来的诸多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内部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结构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比较复杂的大型电子设备内部,具有较多的模块(通常是基于PCB板的功能模块)。模块之间的连接采用大量的线缆,这通常会使内部接线情况复杂,导致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复杂的接线也容易出错,线缆与插座之间也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以解决采用线缆连接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此外,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用于在电子设备内部的多个功能模块之间传输数据,包括接收和发送光信号的收发器和传输光信号的光传导组件,所述收发器与功能模块一一对应并与所述功能模块连接,所述光传导组件设于收发器之间,并在传输数据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反射和透射方式传递光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器包括调制解调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调制解调模块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光调制和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解调,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和发送光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和发送红外光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所采用的红外光信号的波特比为9.6K~115.2K。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收发器包括一个主收发器和至少两个从收发器,所述光传导组件包括一组半反半透镜;所述主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两个从收发器之间通过半反半透镜将红外光信号进行多次反射和透射进行数据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传导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半反半透镜、第二半反半透镜和全反射镜;所述至少两个从收发器为第一收发器、第二收发器和第三收发器;所述主收发器和所述第一收发器相对设置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半反半透镜,所述第一半反半透镜相对于所述主收发器和第一收发器的通信光路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半反半透镜的反射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收发器的受光或出光光路倾斜设置;所述全反射镜的反射面相对于所述第三收发器的受光或出光光路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半反半透镜和全反射镜的反射面均面向所述第一半反半透镜的反射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反半透镜的透射率为30%、第二半反半透镜的透射率为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收发器、第一收发器、第二收发器以及第三收发器都包括将出射的红外光信号转换为平行光或者将入射的平行光汇聚的准直透镜。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多个功能模块和上述的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所述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的每个收发器与功能模块一一对应连接。
上述电子设备内部的功能模块通过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进行反射和折射光信号来传输数据,减少了线缆的使用,能够避免使用线缆带来的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数据传输结构的模块结构及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2为多级分支的光信号传输光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数据传输结构和电子设备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数据传输结构的模块结构及数据传输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0包括多个功能模块,具体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包括主模块102、第一从模块104、第二从模块106以及第三从模块108。每个功能模块配置一个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光信号,其中主模块102配置主收发器210、第一从模块104配置第一收发器220、第二从模块106配置第二收发器230、第三从模块108配置第三收发器240。
该电子设备10还包括光传导组件300。光传导组件300在传输数据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反射和透射方式传递光信号。上述的收发器和光传导组件300即构成功能模块间的数据传输结构。本实施例中,主模块102分别与第一从模块104、第二从模块106以及第三从模块108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以主收发器210为例说明收发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收发器210包括收发模块211和调制解调模块(图未示)。其中调制解调模块接收主模块102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并与载波进行调制,之后经由收发模块211向外发送。收发模块211接收外部的光信号并送入调制解调模块进行解调,得到数据。本实施例中收发模块211和调制解调模块的功能由芯片KIO601C完成。芯片KIO601C与主模块102之间以串口通信,并且以红外信号发送和接收信息。
具体地,收发模块211包括前端的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接收和发送红外信号。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分别采用一个准直透镜213将红外光转换为平行光或者将平行光汇聚。其他的收发器,例如本实施例的第一收发器220、第二收发器230以及第三收发器240采用与主收发器210相同的结构。
上述红外信号的波特率根据系统需要进行选择,优选为在9.6K~115.2K之间。红外信号的载波采用880±45nm波长的红外光。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采用一个主模块102和三个从模块的系统结构,主模块102与三个从模块之间进行单工传输。每个功能模块(包括主模块102和三个从模块)配置一个唯一的设备地址,在传输数据时,数据中携带目标模块的地址信息即可将数据传输到正确的功能模块。
例如,可以定义传输的数据格式为:包头+地址+指令+数据。
另外,主模块102与三个从模块之间的采用轮流查询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即主模块102轮流询问从模块是否需要传输数据,避免主从模块同时发起数据传输时相互之间产生干扰。
继续参考图1,对应上述的系统结构,光传导组件30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半反半透镜310、第二半反半透镜320以及全反射镜330。
主收发器210和第一收发器220相对设置,第一半反半透镜310设于主收发器210和第一收发器220之间并且相对二者之间的传输光路倾斜设置,优选为倾斜45度角。
第二半反半透镜320的反射面相对于第二收发器230倾斜设置,用于将从第一半反半透镜310反射的光再次反射至第二收发器230,或者将从第二收发器230发出的红外信号反射到第一半反半透镜310并经第一半反半透镜310再次反射到主收发器210。
全反射镜330的反射面相对于第三收发器240倾斜设置,用于将从第二半反半透镜320透射的光再次反射至第三收发器240,或者将从第三收发器230发出的红外信号反射到第二半反半透镜320,透射后经第一半反半透镜310再次反射到主收发器210。
图1中,红外信号是从主收发器210发出,分别到达第一收发器220、第二收发器230以及第三收发器240。可以实现主收发器210向第一收发器220、第二收发器230以及第三收发器240发送光信号。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第一收发器220、第二收发器230以及第三收发器240也可以向主收发器210发送光信号。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半反半透镜310的透射率为30%,反射率为70%,第二半反半透镜320的透射率为50%,反射率为50%,全反射镜330的透射率为0%,反射率为100%,且均镀有红外反射膜。
上述实施例中,主收发器210和第一收发器220之间是采用透射光进行通信,反射光用于与其他收发器通信。可以理解,主收发器210和第一收发器220之间也可以采用反射光通信,而透射光则用于与其他收发器之间的通信。
另外,从模块的数量也可以添加或减少。
上述实施例的光路还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设计,而不限于一个主模块加三个从模块的系统。例如将光信号进行多级分支、对透射光或反射光进行充分利用。如图2所示,收发器A的光信号经过两次透射到达收发器B,中间的两次反射分别到达一个半反半透镜和收发器F,第一次反射的光信号经过透射和反射又分别到达收发器D和收发器E。依次类推,各反射和透射的光信号都可以再次进行分支。
此外,改变光线反射的角度还可以方便功能模块设置位置。
上述电子设备内部的功能模块通过反射和折射的光信号传输数据,减少了线缆的使用,能够避免使用线缆带来的诸多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用于在电子设备内部的多个功能模块之间传输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和发送光信号的收发器和传输光信号的光传导组件,所述收发器与功能模块一一对应并与所述功能模块连接,所述光传导组件设于收发器之间,并在传输数据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反射和透射方式传递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包括调制解调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调制解调模块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光调制和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解调,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和发送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和发送红外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所采用的红外光信号的波特比为9.6K~115.2K。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收发器包括一个主收发器和至少两个从收发器,所述光传导组件包括一组半反半透镜;所述主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两个从收发器之间通过半反半透镜将红外光信号进行多次反射和透射进行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导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半反半透镜、第二半反半透镜和全反射镜;所述至少两个从收发器为第一收发器、第二收发器和第三收发器;
所述主收发器和所述第一收发器相对设置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半反半透镜,所述第一半反半透镜相对于所述主收发器和第一收发器的通信光路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半反半透镜的反射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收发器的受光或出光光路倾斜设置;
所述全反射镜的反射面相对于所述第三收发器的受光或出光光路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半反半透镜和全反射镜的反射面均面向所述第一半反半透镜的反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反半透镜的透射率为30%、第二半反半透镜的透射率为5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收发器、第一收发器、第二收发器以及第三收发器都包括将出射的红外光信号转换为平行光或者将入射的平行光汇聚的准直透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功能模块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所述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的每个收发器与功能模块一一对应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382733.2U CN202818300U (zh) | 2012-08-02 | 2012-08-02 | 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382733.2U CN202818300U (zh) | 2012-08-02 | 2012-08-02 | 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18300U true CN202818300U (zh) | 2013-03-20 |
Family
ID=47877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38273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18300U (zh) | 2012-08-02 | 2012-08-02 | 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1830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34877A (zh) * | 2016-04-01 | 2016-06-01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状态信息获取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05743576A (zh) * | 2016-01-29 | 2016-07-06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 |
CN109067459A (zh) * | 2018-09-13 | 2018-12-21 | 天津大学 | 控制mems透镜解决水下可见光通信光路偏移的方法 |
CN115361610A (zh) * | 2021-05-17 | 2022-11-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耳机系统、耳机、耳机盒及通信方法 |
-
2012
- 2012-08-02 CN CN201220382733.2U patent/CN20281830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43576A (zh) * | 2016-01-29 | 2016-07-06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 |
CN105634877A (zh) * | 2016-04-01 | 2016-06-01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状态信息获取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09067459A (zh) * | 2018-09-13 | 2018-12-21 | 天津大学 | 控制mems透镜解决水下可见光通信光路偏移的方法 |
CN109067459B (zh) * | 2018-09-13 | 2021-04-13 | 天津大学 | 控制mems透镜解决水下可见光通信光路偏移的方法 |
CN115361610A (zh) * | 2021-05-17 | 2022-11-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耳机系统、耳机、耳机盒及通信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18300U (zh) | 电子设备内部模块间数据传输结构及电子设备 | |
US9396149B2 (en) | PCIE switch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nnection thereof | |
CN105281783A (zh) | 基于fpga和dsp平台的信号解码单元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4270196A (zh) | 一种基于反射的可见光通信系统和方法 | |
CN102026050A (zh) | 光纤can总线集线器及其组网方法 | |
CN102263594B (zh) | 在光网络单元以rs232和rs485两种通讯模式实现信息交互的方法 | |
CN109586790A (zh) | 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 |
CN209057229U (zh) | 一种can总线通讯信号光纤传输装置 | |
CN1956361B (zh) | 以太网电口转光口单向传输的实现方法及其光纤收发器 | |
CN103023825A (zh) | 一种微型千兆以太网交换装置 | |
CN105359432B (zh) | 一种数据中心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
CN203618007U (zh) | 一种带光口的多通道以太网电缆延长器主端 | |
CN203166928U (zh) | 基于sfp封装的两路光收发一体模块 | |
CN207067456U (zh) | 一种兼容gpon、10gpon的四向光电器件 | |
CN104639898A (zh) | 一种基于Rapidio交换网络的多功能业务传输装置 | |
CN210111996U (zh) | 一种实现plc载波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通信的装置 | |
CN203761399U (zh) | 单纤双向对称速率的光通信设备及系统 | |
CN106027150A (zh) | 一种基于单根光纤实现多信号双向传输的系统 | |
US8714837B2 (en) |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 |
CN206515815U (zh) | 一种一体化网络设备及系统 | |
CN201955506U (zh) | 一种gpon网络光线路终端用插拔型光组件及光模块 | |
CN202551047U (zh) | 专用网中以太网信号的传输系统 | |
CN205071230U (zh) | 基于camera_link工业相机光端机 | |
CN206212161U (zh) | 一种hdmi传输系统 | |
CN109542813A (zh) | 一种板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