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13574U - 一种热泵投退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泵投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13574U
CN202813574U CN2012204814630U CN201220481463U CN202813574U CN 202813574 U CN202813574 U CN 202813574U CN 2012204814630 U CN2012204814630 U CN 2012204814630U CN 201220481463 U CN201220481463 U CN 201220481463U CN 202813574 U CN202813574 U CN 202813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steam
heat pump
valve
steam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814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家耕
周俊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UANGSHI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UANGSH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UANGSHI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UANGSH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814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13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13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135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投退系统,包括:汽轮机(101)、空冷凝汽器(102)、凝结水泵(103)、热网加热器(104)、热网循环水泵(105)及热网加热器疏水泵(106),所述的热泵投退系统还包括: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吸收式热泵(108),乏汽控制阀(114),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驱动蒸汽控制阀(122),驱动蒸汽旁路阀(123),热网水进口阀(124),热网水出口阀(125),乏汽出口阀(126),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及DCS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热泵系统乏汽余热的利用,并能够灵活的控制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投退。

Description

一种热泵投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热泵投退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供暖需求日益增加,供需矛盾也将日趋显现。如何在不新增热源的情况下,增加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减少政府在集中供热热源方面的大量投资,为城市集中供热做出贡献,是很多发电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充分利用电厂乏汽余热供热,可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符合节能减排的国策,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不断恶化的大气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热电厂汽轮机101产生的乏汽是直接进入空冷凝汽器102,通过空气自然及强制换热的方式,直接将乏汽的热量散热至大气环境中。汽轮机的冷端损失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最大损失,所以汽轮机排汽进入空冷凝汽器,通过空气冷却方式直接将乏汽的热量排向大气,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投退系统,以实现热泵系统乏汽余热的利用,并灵活的控制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投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投退系统,该热泵投退系统包括:汽轮机101、空冷凝汽器102、凝结水泵103、热网加热器104、热网循环水泵105及热网加热器疏水泵10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泵投退系统还包括: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吸收式热泵108,乏汽控制阀114,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驱动蒸汽控制阀122,驱动蒸汽旁路阀123,热网水进口阀124,热网水出口阀125,乏汽出口阀126,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及DCS系统;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的热水出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热水进口连接;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进口连接所述的汽轮机101的乏汽管道109;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凝结水出口通过乏汽凝结水管路110连接所述的凝结水泵103;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进口连接所述的汽轮机101的采暖管道111;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出口连接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路112;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热水出口连接到热网回水管道113;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的热水进口连接所述的热网回水管道113;所述的乏汽控制阀114安装在所述的乏汽管道109上;所述的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安装在连接于所述乏汽管道109与所述吸收式热泵108之间的热泵乏汽入口管道129上;所述的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安装在连接于所述乏汽管道109与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之间的凝汽器乏汽入口管道130上;所述的驱动蒸汽控制阀122设于汽轮机抽汽管道131上;所述的驱动蒸汽旁路阀123设于所述的采暖管道111上;所述的热网水进口阀124设于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与热网回水管道113之间的热网水进水管道132上;所述的热网水出口阀125设于所述吸收式热泵108与热网回水管道113之间的热网水出水管道133上;所述的乏汽出口阀126设于所述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上;所述的热泵乏汽出口阀127设于所述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与所述吸收式热泵108之间的乏汽出口管路134上;所述的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设于所述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与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之间的乏汽出口管路133上;所述的DCS系统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的乏汽控制阀114,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驱动蒸汽控制阀122,驱动蒸汽旁路阀123,热网水进口阀124,热网水出口阀125,乏汽出口阀126,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及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用于控制阀门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泵投退系统还包括:低压缸115,设于所述汽轮机与所述乏汽管道109之间的主乏汽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蒸汽凝结水管路112上设有驱动蒸汽疏水泵116。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泵投退系统还包括:抽真空管路119,连接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不凝结气体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热泵系统乏汽余热的利用,并能够灵活的控制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投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乏汽余热回收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投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投退系统,该热泵投退系统包括:汽轮机101、空冷凝汽器102、凝结水泵103、热网加热器104、热网循环水泵105及热网加热器疏水泵106。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热泵投退系统还包括: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吸收式热泵108(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可以合称为热泵系统),乏汽控制阀114,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驱动蒸汽控制阀122,驱动蒸汽旁路阀123,热网水进口阀124,热网水出口阀125,乏汽出口阀126,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及DCS系统(图中未示出DCS系统)。
如图2所示,首先介绍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连接关系。前置湿冷凝汽器107的热水出口与吸收式热泵108的热水进口连接;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进口连接汽轮机101的乏汽管道109;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凝结水出口通过乏汽凝结水管路110连接凝结水泵103;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进口连接所述的汽轮机101的采暖管道111;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出口连接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路112;吸收式热泵108的热水出口连接到热网回水管道113;前置湿冷凝汽器107的热水进口连接热网回水管道113。
下面简单介绍乏汽控制阀114,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驱动蒸汽控制阀122,驱动蒸汽旁路阀123,热网水进口阀124,热网水出口阀125,乏汽出口阀126,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及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在系统中位置及连接关系以及他们与DCS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
乏汽控制阀114安装在乏汽管道109上;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安装在连接于乏汽管道109与吸收式热泵108之间的热泵乏汽入口管道129上;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安装在连接于乏汽管道109与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之间的凝汽器乏汽入口管道130上;驱动蒸汽控制阀122设于汽轮机抽汽管道131上;驱动蒸汽旁路阀123设于所述的采暖管道111上;热网水进口阀124设于前置湿冷凝汽器107与热网回水管道113之间的热网水进水管道132上;热网水出口阀125设于吸收式热泵108与热网回水管道113之间的热网水出水管道133上;乏汽出口阀126设于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上;热泵乏汽出口阀127设于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与吸收式热泵108之间的乏汽出口管路134上;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设于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与前置湿冷凝汽器107之间的乏汽出口管路133上。
DCS系统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的乏汽控制阀114,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驱动蒸汽控制阀122,驱动蒸汽旁路阀123,热网水进口阀124,热网水出口阀125,乏汽出口阀126,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及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DCS系统用来控制阀门的开闭,以控制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等设备的投退。
DCS系统实现投入及推出的过程如下:
DCS系统实现热泵系统投入的一般顺序如下:开启驱动蒸汽旁路阀123→开启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及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开启热网水进口阀124→开启热网水出口阀125→开启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及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开启乏汽控制阀114→开启驱动蒸汽控制阀122,热泵系统将投入运行。
DCS系统实现热泵系统退出的一般顺序如下:关闭驱动蒸汽控制阀122→关闭乏汽控制阀114→关闭热网水进口阀124→关闭热网水出口阀125→关闭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及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关闭驱动蒸汽旁路阀123→关闭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及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
上述热泵系统投入及退出时阀门的关闭顺序并不是严格限定的,某些阀门之间的顺序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就DCS系统通过阀门控制指令控制阀门的开启及闭合的实现技术而言,为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本申请不再详细叙述。
进一步地,该热泵投退系统还包括:低压缸115及抽真空管路119,低压缸115设于汽轮机101与乏汽管道109之间的主乏汽管道上;抽真空管路119连接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不凝结气体出口。另外,驱动蒸汽凝结水管路112上设有驱动蒸汽疏水泵1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热泵系统乏汽余热的利用,并能够灵活的控制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投退。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热泵投退系统,包括:汽轮机(101)、空冷凝汽器(102)、凝结水泵(103)、热网加热器(104)、热网循环水泵(105)及热网加热器疏水泵(10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泵投退系统还包括: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吸收式热泵(108),乏汽控制阀(114),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驱动蒸汽控制阀(122),驱动蒸汽旁路阀(123),热网水进口阀(124),热网水出口阀(125),乏汽出口阀(126),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及DCS系统;
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的热水出口与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热水进口连接;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进口连接所述的汽轮机(101)的乏汽管道(109);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乏汽凝结水出口通过乏汽凝结水管路(110)连接所述的凝结水泵(103);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进口连接所述的汽轮机(101)的采暖管道(111);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驱动蒸汽出口连接到驱动蒸汽凝结水管路(112);所述吸收式热泵(108)的热水出口连接到热网回水管道(113);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的热水进口连接所述的热网回水管道(113);
所述的乏汽控制阀(114)安装在所述的乏汽管道(109)上;所述的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安装在连接于所述乏汽管道(109)与所述吸收式热泵(108)之间的热泵乏汽入口管道(129)上;所述的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安装在连接于所述乏汽管道(109)与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之间的凝汽器乏汽入口管道(130)上;所述的驱动蒸汽控制阀(122)设于汽轮机抽汽管道(131)上;所述的驱动蒸汽旁路阀(123)设于所述的采暖管道(111)上;所述的热网水进口阀(124)设于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与热网回水管道(113)之间的热网水进水管道(132)上;所述的热网水出口阀(125)设于所述吸收式热泵(108)与热网回水管道(113)之间的热网水出水管道(133)上;所述的乏汽出口阀(126)设于所述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上;所述的热泵乏汽出口阀(127)设于所述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与所述吸收式热泵(108)之间的乏汽出口管路(134)上;所述的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设于所述乏汽凝结水管路(110)与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之间的乏汽出口管路(133)上;
所述的DCS系统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的乏汽控制阀(114),热泵乏汽入口阀(120),凝汽器乏汽入口阀(121),驱动蒸汽控制阀(122),驱动蒸汽旁路阀(123),热网水进口阀(124),热网水出口阀(125),乏汽出口阀(126),热泵乏汽出口阀(127)及凝汽器乏汽出口阀(128),用于控制阀门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投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蒸汽凝结水管路(112)上设有驱动蒸汽疏水泵(1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投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泵投退系统还包括:抽真空管路(119),连接所述前置湿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热泵(108)的不凝结气体出口。
CN2012204814630U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热泵投退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13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14630U CN202813574U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热泵投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14630U CN202813574U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热泵投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13574U true CN202813574U (zh) 2013-03-20

Family

ID=4787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8146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13574U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热泵投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135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961A (zh) * 2014-05-19 2014-07-30 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空冷机组高背压与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09654580A (zh) * 2019-01-29 2019-04-19 北京国电蓝天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低压缸光轴的供热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961A (zh) * 2014-05-19 2014-07-30 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空冷机组高背压与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09654580A (zh) * 2019-01-29 2019-04-19 北京国电蓝天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低压缸光轴的供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68089U (zh) 一种汽动给水泵乏汽回收利用系统
CN202482387U (zh) 退火炉用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9579108A (zh) 一种用于空冷机组的高背压耦合大温差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6949521B (zh) 一种实现汽轮机凝汽器高真空运行的供热改造方法
CN205957280U (zh) 一种吸收式热泵采暖抽汽供热系统
CN108049923A (zh) 三排汽200mw机组中低压缸联合零出力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0332026B (zh) 一种耦合凝抽背供热的抽汽发电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2074601U (zh) 直接空冷机组排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202813574U (zh) 一种热泵投退系统
CN107131545A (zh) 一种火电厂节能减排供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8040541U (zh) 燃气轮机循环烟气余热回收与进气冷却联合系统
CN203584484U (zh) 回收利用循环水余热的汽轮机发电机组凝水加热装置
CN203687075U (zh)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一次风系统
CN203478400U (zh) 提高低品位蒸汽热能利用效率的节能供热系统
CN203036658U (zh) 锅炉烟气余热多用途利用系统
CN209540988U (zh) 一种用于空冷机组的高背压耦合大温差供热系统
CN204629873U (zh) 应用全天候太阳能供热的空调改造系统
CN207674551U (zh) 一种用于汽轮机凝抽背供热的冷却塔防冻系统
CN202924954U (zh) 一种焦炉煤气初冷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5746945U (zh) 一种利用电动调节门的电厂烟冷器恒温可控排烟系统
CN203756246U (zh) 用于间接空冷机组的新型辅机冷却水系统
CN204268504U (zh) 一种利用循环水余热耦合传统暖风器预热空气的系统
CN103353241A (zh) 一种封闭式多通道强制通风冷却的空冷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8794547U (zh) 太阳能供热系统
CN203704106U (zh) 采暖热网循环水热交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