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8945U -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及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及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8945U
CN202758945U CN2012203479809U CN201220347980U CN202758945U CN 202758945 U CN202758945 U CN 202758945U CN 2012203479809 U CN2012203479809 U CN 2012203479809U CN 201220347980 U CN201220347980 U CN 201220347980U CN 202758945 U CN202758945 U CN 202758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battery
battery pack
cooling wat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479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
罗宗祥
张英涛
李潇
肖宁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Branch Of Baic Yunnan Ruil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3479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58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8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89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及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车辆。所述电池组包括:壳体;多个电池单体模组,多个电池单体模组沿前后方向依次相连地设在容纳腔内;多个散热片组,每个散热片组包括至少一个L形的散热片;缓冲减震件,缓冲减震件设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之间;电极耳连接片,电极耳连接片设在容纳腔内;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设在容纳腔内且分别与多个电池单体模组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具有使用寿命长、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及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具有该电池组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节能和环保是21实际汽车技术发展的重点,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而电池组是电动汽车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车辆的电池组存在以下问题:电池单体模组在充、放点过程中会发热膨胀,因相互挤压而损坏,而且电池组普遍采用风冷式散热,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寿命长、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电池组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电池组组件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多个电池单体模组,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具有正极耳组且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个具有负极耳组,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沿前后方向依次相连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多个散热片组,多个所述散热片组分别对应地设在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下端且每个所述散热片组包括至少一个L形的散热片;缓冲减震件,所述缓冲减震件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之间;电极耳连接片,所述电极耳连接片设在所述容纳腔内,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通过所述电极耳连接片串联连接;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之间设置所述缓冲减震件,从而可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柔性接触,所述缓冲减震件可以对所述电池单体模组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发热膨胀进行缓冲,这样可以避免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模组因相互挤压而损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所述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具有使用寿命长、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包括:固定框架;第一和第二电池单体,每个所述散热片组包括两个L形的散热片,其中一个所述散热片的竖直肢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相连且另一个所述散热片的竖直肢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相连,两个所述散热片的竖直肢相连;第一紧压框架,所述第一紧压框架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前表面相连,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封边夹持在所述第一紧压框架和所述固定框架之间,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伸出所述第一紧压框架;和第二紧压框架,所述第二紧压框架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后表面相连,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封边夹持在所述第二紧压框架和所述固定框架之间,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伸出所述第二紧压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正极耳相连以便形成所述正极耳组,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负极耳相连以便形成所述负极耳组。由此不仅可以增加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容量、提高所述电池组的安全性,还可以使所述电池单体模组实现模块化装配,大大地提高了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装配效率。
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还包括单体电压采集线,所述单体电压采集线设在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单体电压采集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耳组和所述负极耳组中的一个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通过设置所述单体电压采集线可以便于所述控制单元采集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电压,从而使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池组。
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线槽,所述单体电压采集线设在所述线槽内。这样可以便于对所述单体电压采集线进行布置。
所述固定框架的侧沿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固定框架的槽口,所述电极耳连接片设在所述槽口内。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容易地安装所述电极耳连接片。
所述第一紧压框架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紧压框架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芯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紧压框架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二紧压框架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芯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其中所述缓冲减震件设在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芯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芯中的至少一个上。这样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可以通过所述缓冲减震件来传递热量,从而可以使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温度均匀,防止某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温度过高而发生坏损。
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固定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通过设置所述固定件可以便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安装。
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中的一个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由此可以便于所述控制单元采集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温度,从而使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温度控制所述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所述电池组组件包括:冷却管;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冷却管容纳槽,所述冷却管设在所述冷却管容纳槽内;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设在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上且所述上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冷却管接触,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冷却管相对的凹槽;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设在所述上固定板上且所述电池组的散热片的水平肢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通过在所述下固定板上设置与所述上固定板的下表面接触且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凹槽相对的所述冷却管,从而可以利用所述冷却管对所述散热片组的每个所述散热片的水平肢进行冷却,进而可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冷却(即对所述电池组中的所述第一电池单体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进行冷却)。换言之,可以利用所述冷却管内的流水带走所述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与现有的电池组组件采用风冷式散热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组件的散热效果更加显著、散热效率更高。
所述电池组为多个且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所述凹槽,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散热片的水平肢与一个所述凹槽的底壁接触。这样可以增加所述电池组的容量以满足车辆的行驶,并且可以同时对多个所述电池组进行散热。
多个所述电池组排列成两个一维线性阵列且所述冷却管包括:两个U形冷却管,每个所述U形冷却管包括左直段、右直段和分别与所述左直段和所述右直段相连的弧形段,其中两个所述U形冷却管彼此平行且两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弧形段连通;多个第一冷却支管,每个所述第一冷却支管的左端与一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左直段连通且右端与另一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左直段连通;和多个第二冷却支管,每个所述第二冷却支管的左端与一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右直段连通且右端与另一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右直段连通。由此不仅可以使多个所述电池组并行散热,而且可以使流经每个所述电池组的流水的温度均匀,使多个所述电池组达到均匀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主体;电池组组件,所述电池组组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且所述电池组组件设在所述车辆主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从而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的电池单体模组和散热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的电池单体模组和散热片组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和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的下固定板和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4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40包括壳体100、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多个散热片组300、缓冲减震件400、电极耳连接片500和控制单元600。
壳体100内具有容纳腔(图中未示出)。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具有正极耳组210,且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个具有负极耳组220(其中左右方向A如图1-图6和图8中的箭头方向所示),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沿前后方向依次相连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其中前后方向B如图1-图8中的箭头方向所示)。换言之,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中的一个的正极耳组210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中的另一个的负极耳组220位于同一侧,即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串联在一起。多个散热片组300分别对应地设在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的下端且每个散热片组300包括至少一个L形的散热片310(其中上下方向C如图1-图4和图5-图7中的箭头方向所示)。缓冲减震件400设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之间。电极耳连接片500设在所述容纳腔内,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200通过电极耳连接片500串联连接(即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200分别与电极耳连接片500相连)。控制单元600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控制单元600分别与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相连。换言之,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都与控制单元600相连。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电极耳连接片500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单体模组200的数量而定,即电极耳连接片500的数量比电池单体模组200的数量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40通过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之间设置缓冲减震件400,从而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200柔性接触,缓冲减震件400可以对电池单体模组200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发热膨胀进行缓冲,这样可以避免相邻的电池单体模组200因相互挤压而损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电池组40的使用寿命。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40具有使用寿命长、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图3和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40。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可以包括固定框架230、第一电池单体240、第二电池单体250、第一紧压框架260和第二紧压框架270。每个散热片组300可以包括两个L形的散热片310,其中一个散热片310的竖直肢311可以与第一电池单体240相连且另一个散热片310的竖直肢311可以与第二电池单体250相连,两个散热片310的竖直肢311可以相连。换言之,散热片组300中的散热片310的数量与电池单体模组200中的电池单体的数量相等。有利地,一个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可以与另一个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平齐,即一个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和另一个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可以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一紧压框架260可以与固定框架230的前表面相连,第一电池单体240的封边241可以夹持在第一紧压框架260和固定框架230之间,第一电池单体240的正极耳242和第一电池单体240的负极耳243可以伸出第一紧压框架260。第二紧压框架270可以与固定框架230的后表面相连,第二电池单体250的封边251可以夹持在第二紧压框架270和固定框架230之间,第二电池单体250的正极耳252和第二电池单体250的负极耳253可以伸出第二紧压框架270。
其中,第一电池单体240的正极耳242可以与第二电池单体250的正极耳252相连以便形成正极耳组210,第一电池单体240的负极耳243可以与第二电池单体250的负极耳253相连以便形成负极耳组220。通过设置第一电池单体240和第二电池单体250可以增加电池单体模组200的容量。而且,利用固定框架230、第一紧压框架260和第二紧压框架270,可以更加牢固地将第一电池单体240和第二电池单体250固定在一起,并且对第一电池单体240和第二电池单体250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电池组40的安全性。而且,通过设置固定框架230、第一紧压框架260和第二紧压框架270,从而可以使电池单体模组200实现模块化装配,这样不仅使电池单体模组200的装配更加方便,而且大大地提高了电池单体模组200的装配效率。
具体而言,固定框架230上可以设有卡勾和卡扣中的一个(图中未示出),且第一紧压框架260可以设有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扣中的另一个,第二紧压框架270上可以设有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扣中的另一个。固定框架230、第一紧压框架260和第二紧压框架270通过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扣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
有利地,如图2-图4所示,固定框架230上可以设有固定件233,控制单元600可以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固定件233上。具体而言,固定件233上可以设有螺纹孔,控制单元600上可以设有螺纹孔,所述紧固件可以是螺栓或螺钉,所述紧固件可以依次穿过控制单元600上的螺纹孔和固定件233上的螺纹孔以将控制单元600固定在固定件233上。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框架230的侧沿可以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固定框架230的槽口232,电极耳连接片500可以设在槽口232内。通过在固定框架230的侧沿设置槽口232,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容易地安装电极耳连接片500。
具体而言,固定框架230的左沿可以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固定框架230的槽口232,且固定框架230的右沿可以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固定框架230的槽口232。电池单体模组200的正极耳组210可以设在固定框架230的左沿的槽口232和固定框架230的右沿的槽口232中的一个内,电池单体模组200的负极耳组220可以设在固定框架230的左沿的槽口232和固定框架230的右沿的槽口232中的另一个内。位于电池单体模组200左侧的电极耳连接片500可以容纳在固定框架230的左沿的槽口232内,位于电池单体模组200右侧的电极耳连接片500可以容纳在固定框架230的右沿的槽口232内。具体地,一个电极耳连接片500的一部分可以容纳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中的一个的固定框架230的槽口232内,且这个电极耳连接片500的另一部分可以容纳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中的另一个的固定框架230的槽口232内。
有利地,第一紧压框架260的左沿可以设有第一左紧压件262,且第一紧压框架260的右沿可以设有第一右紧压件263,第二紧压框架270的左沿可以设有第二左紧压件272,且第二紧压框架270的右沿设有第二右紧压件273。其中,第一左紧压件262和第二左紧压件272可以设在固定框架230的左沿的槽口232内,且正极耳组210和负极耳组220中的一个的一部分可以夹持在第一左紧压件262和第二左紧压件272之间,正极耳组210和负极耳组220中的一个的另一部分可以伸出第一左紧压件262和第二左紧压件272。第一右紧压件263和第二右紧压件273可以设在固定框架230的右沿的槽口232内,且正极耳组210和负极耳组220中的另一个的一部分可以夹持在第一右紧压件263和第二右紧压件273之间,正极耳组210和负极耳组220中的另一个的另一部分可以伸出第一右紧压件263和第二右紧压件273。
通过设置第一左紧压件262和第二左紧压件272,可以将正极耳组210和负极耳组220中的一个夹持在固定框架230的左沿的槽口232内。通过设置第一右紧压件263和第二右紧压件273,可以将正极耳组210和负极耳组220中的另一个夹持在固定框架230的右沿的槽口232内。
有利地,第一紧压框架260、第一左紧压件262和第一右紧压件263可以一体形成,第二紧压框架270、第二左紧压件272和第二右紧压件273可以一体形成。这样可以加强电池单体模组200的结构强度,简化电池单体模组200的生产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紧压框架260上可以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第一紧压框架260的第一通孔261且第一电池单体240的电芯244可以设在第一通孔261内,第二紧压框架270上可以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第二紧压框架270的第二通孔271且第二电池单体250的电芯254可以设在第二通孔271内。其中,缓冲减震件400可以设在第一电池单体240的电芯244和第二电池单体250的电芯254中的至少一个上。也就是说,缓冲减震件400可以设在第一电池单体240的电芯244上,缓冲减震件400也可以设在第二电池单体250的电芯254上,也可以在第一电池单体240的电芯244和第二电池单体250的电芯254上均设有缓冲减震件400。
通过在第一紧压框架260上设置第一通孔261且在第二紧压框架270上设置第二通孔271,从而可以将缓冲减震件400设在第一电池单体240的电芯244和第二电池单体250的电芯254中的至少一个上,这样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可以通过缓冲减震件400来传递热量,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的温度均匀,防止某个电池单体模组200的温度过高而发生坏损。
其中,缓冲减震件400上可以设有单面背胶,这样可以便于将缓冲减震件400粘贴在第一电池单体240的电芯244和第二电池单体250的电芯254中的至少一个上。
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40。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还可以包括单体电压采集线280,单体电压采集线280可以设在固定框架230上,单体电压采集线280的一端可以与正极耳组210和220负极耳组中的一个相连,且单体电压采集线280的另一端可以与控制单元600相连。通过设置单体电压采集线280可以便于控制单元600采集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的电压,从而使控制单元600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的电压控制电池组40。
有利地,固定框架230上可以设有线槽231,单体电压采集线280可以设在线槽231内。这样可以便于对单体电压采集线280进行布置。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还可以包括温度检测器290,温度检测器29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电池单体240和第二电池单体250中的一个相连,且温度检测器290另一端可以与控制单元600相连。通过设置温度检测器290可以便于控制单元600采集电池单体模组200的温度,从而使控制单元600可以根据采集到的电池单体模组200的温度控制电池组40。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40。如图2所示,壳体100可以包括上面板110、正极端板120、负极端板130、左面板140和右面板150。其中,上面板110的左沿可以与左面板140的上沿相连,上面板110的右沿可以与右面板150的上沿相连,上面板110的前沿可以与正极端板120的上沿和负极端板130的上沿中的一个相连,且上面板110的后沿可以与正极端板120的上沿和负极端板130的上沿中的另一个相连。左面板140的前沿可以与正极端板120的左沿和负极端板130的左沿中的一个相连,左面板140的后沿可以与正极端板120的左沿和负极端板130的左沿中的另一个相连。右面板150的前沿可以与正极端板120的右沿和负极端板130的右沿中的一个相连,右面板150的后沿可以与正极端板120的右沿和负极端板130的右沿中的另一个相连。
上面板110、正极端板120、负极端板130、左面板140和右面板150只见之间可以限定出所述容纳腔。具体地,左面板140可拆卸地安装在正极端板120和负极端板130的左侧面上,右面板150可拆卸地安装在正极端板120和负极端板130的右侧面上,上面板110可拆卸地安装在正极端板120和负极端板130的顶面(即上表面)上,这样可以便于电池组40的装配和维修。
可选地,如图2-图4所示,电池组40还可以包括拉紧螺栓900,正极端板120、负极端板130和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上均可以设有与拉紧螺栓900相适配的连接孔234。具体而言,每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上的连接孔234可以设在固定框架230上。拉紧螺栓900可以沿前后方向依次穿过正极端板120和负极端板130中的一个上的连接孔234、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上的连接孔234以及正极端板120和负极端板130中的另一个上的连接孔234,由此可以沿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对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进行定位,使电池组40的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车辆的电池组40还包括正极片700和负极片800。正极片700可以设在正极端板120上,且正极片700可以与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中的邻近正极端板120的一个的正极耳组210相连。负极片800可以设在负极端板130上,且负极片800可以与多个电池单体模组200中的邻近负极端板130的一个的负极耳组220相连。通过设置正极片700和负极片800,可以便于电池组40向用电设备输出电力。
下面参照图5-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1。如图5-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1包括冷却管10、下固定板20、上固定板30和电池组。下固定板20的上表面上设有冷却管容纳槽(图中未示出),冷却管10设在所述冷却管容纳槽内。上固定板30设在下固定板20的上表面上且上固定板30的下表面与冷却管10接触,上固定板30的上表面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与冷却管10相对的凹槽31。所述电池组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40,电池组40设在上固定板30上且电池组40的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与凹槽31的底壁32接触。
下面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1的散热过程。如图7所示,电池组40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组300,即第一电池单体240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一个散热片310的竖直肢且第二电池单体250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另一个散热片310的竖直肢311。由于冷却管10与上固定板30的下表面接触且冷却管10在上下方向上与凹槽31相对,因此散热片组300的每个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通过凹槽31的底壁32将热量传递给冷却管10。换言之,冷却管10通过凹槽31的底壁32对散热片组300的每个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进行冷却。具体地,可以向冷却管10中通入冷却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1通过在下固定板20上设置与上固定板30的下表面接触且在上下方向上与凹槽31相对的冷却管10,从而可以利用冷却管10对散热片组300的每个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进行冷却,进而可以对电池组40进行冷却(即对电池组40中的第一电池单体240和第二电池单体250进行冷却)。换言之,可以利用冷却管10内的流水带走电池组40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与现有的电池组组件采用风冷式散热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组件1的散热效果更加显著、散热效率更高。
图5-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1。如图5-图8所示,电池组40可以为多个且上固定板30的上表面上可以设有多个凹槽31,一个电池组40的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可以与一个凹槽31的底壁32接触。通过设置多个电池组40,可以增加电池组组件1的容量以满足车辆的行驶。通过在上固定板30的上表面上设置多个凹槽31,可以同时对多个电池组40进行散热。
其中,下固定板20可以由金属铝制成,由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性,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组件1的散热效果。具体地,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例如螺栓或螺钉)将上固定板30和下固定板20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
可选地,每个散热片310的水平肢312与凹槽31的底壁32之间可以涂有导热膏,冷却管10与所述冷却管容纳槽的壁之间可以涂有导热膏,由此可以便于热量的传递。
有利地,如图8所示,多个电池组40可以排列成两个一维线性阵列且冷却管10可以包括两个U形冷却管11、多个第一冷却支管15和多个第二冷却支管16。
每个U形冷却管11可以包括左直段12、右直段13和分别与左直段12和右直段13相连的弧形段14,其中两个U形冷却管11可以彼此平行且两个U形冷却管11的弧形段14可以连通。每个第一冷却支管15的左端可以与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左直段12连通,且每个第一冷却支管15的右端可以与另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左直段12连通。每个第二冷却支管16的左端可以与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右直段13连通,且每个第二冷却支管16的右端可以与另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右直段13连通。
具体地,进水口17可以设在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左直段12的端部,且出水口18可以设在另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左直段12的端部。
通过设置两个彼此平行的U形冷却管11,可以使多个电池组40并行散热。其中,两个U形冷却管11内的流水的温度沿水流动的方向逐渐升高,通过在两个U形冷却管11的左直段12之间设置多个第一冷却支管15,可以使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左直段12内的流水与另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左直段12内的流水进行热交换。通过在两个U形冷却管11的右直段13之间设置多第二冷却支管16,可以使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右直段13内的流水与另一个U形冷却管11的右直段13内的流水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使流经每个电池组40的流水的温度均匀,使多个电池组40达到均匀散热的效果。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图中未示出),所述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图中未示出)和电池组组件。所述电池组组件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组件1,且电池组组件1设在所述车辆主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电池组组件1,从而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40具有使用寿命长、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
多个电池单体模组,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个具有正极耳组且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个具有负极耳组,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沿前后方向依次相连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
多个散热片组,多个所述散热片组分别对应地设在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的下端且每个所述散热片组包括至少一个L形的散热片;
缓冲减震件,所述缓冲减震件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之间;
电极耳连接片,所述电极耳连接片设在所述容纳腔内,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通过所述电极耳连接片串联连接;和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包括:
固定框架;
第一和第二电池单体,每个所述散热片组包括两个L形的散热片,其中一个所述散热片的竖直肢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相连且另一个所述散热片的竖直肢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相连,两个所述散热片的竖直肢相连;
第一紧压框架,所述第一紧压框架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前表面相连,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封边夹持在所述第一紧压框架和所述固定框架之间,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伸出所述第一紧压框架;和
第二紧压框架,所述第二紧压框架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后表面相连,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封边夹持在所述第二紧压框架和所述固定框架之间,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伸出所述第二紧压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正极耳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正极耳相连以便形成所述正极耳组,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负极耳相连以便形成所述负极耳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还包括单体电压采集线,所述单体电压采集线设在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单体电压采集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耳组和所述负极耳组中的一个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线槽,所述单体电压采集线设在所述线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的侧沿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固定框架的槽口,所述电极耳连接片设在所述槽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压框架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紧压框架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芯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紧压框架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二紧压框架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芯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其中所述缓冲减震件设在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电芯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电芯中的至少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固定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模组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体和所述第二电池单体中的一个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9.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管;
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冷却管容纳槽,所述冷却管设在所述冷却管容纳槽内;
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设在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上且所述上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冷却管接触,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冷却管相对的凹槽;和
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设在所述上固定板上且所述电池组的散热片的水平肢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为多个且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所述凹槽,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散热片的水平肢与一个所述凹槽的底壁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组排列成两个一维线性阵列且所述冷却管包括:
两个U形冷却管,每个所述U形冷却管包括左直段、右直段和分别与所述左直段和所述右直段相连的弧形段,其中两个所述U形冷却管彼此平行且两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弧形段连通;
多个第一冷却支管,每个所述第一冷却支管的左端与一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左直段连通且右端与另一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左直段连通;和
多个第二冷却支管,每个所述第二冷却支管的左端与一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右直段连通且右端与另一个所述U形冷却管的右直段连通。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主体;
电池组组件,所述电池组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电池组组件且所述电池组组件设在所述车辆主体内。
CN2012203479809U 2012-07-17 2012-07-17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及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8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479809U CN202758945U (zh) 2012-07-17 2012-07-17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及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479809U CN202758945U (zh) 2012-07-17 2012-07-17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及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8945U true CN202758945U (zh) 2013-02-27

Family

ID=47738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4798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8945U (zh) 2012-07-17 2012-07-17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及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58945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4429A (zh) * 2017-01-18 2017-05-31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软包电池
CN106784487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电池失稳保护的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
CN107068930A (zh) * 2017-03-30 2017-08-18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方型电池的串并联组合连接固定装置
CN107507939A (zh) * 2017-08-11 2017-12-22 安徽华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电动叉车用电池包
CN108321457A (zh) * 2017-12-20 2018-07-24 山西云度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池组
CN108448025A (zh) * 2018-05-28 2018-08-24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基础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112531267A (zh) * 2020-12-02 2021-03-19 黄河交通学院 一种轻量化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
CN112585026A (zh) * 2018-07-03 2021-03-30 丹尼尔·弗朗西斯·罗迪 便携式模块化储能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4487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电池失稳保护的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
CN106784429A (zh) * 2017-01-18 2017-05-31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软包电池
CN106784429B (zh) * 2017-01-18 2023-07-18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软包电池
CN107068930A (zh) * 2017-03-30 2017-08-18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方型电池的串并联组合连接固定装置
CN107507939A (zh) * 2017-08-11 2017-12-22 安徽华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电动叉车用电池包
CN108321457A (zh) * 2017-12-20 2018-07-24 山西云度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锂电池组
CN108448025A (zh) * 2018-05-28 2018-08-24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基础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112585026A (zh) * 2018-07-03 2021-03-30 丹尼尔·弗朗西斯·罗迪 便携式模块化储能器
CN112585026B (zh) * 2018-07-03 2024-01-16 丹尼尔·弗朗西斯·罗迪 便携式模块化储能器
CN112531267A (zh) * 2020-12-02 2021-03-19 黄河交通学院 一种轻量化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58945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组及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组组件和车辆
EP3907778A1 (en) Battery pack, vehicle,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5782113B2 (ja) 新規な構造の冷却部材及びその冷却部材を用い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02576831B (zh) 模块化电池结构
CN104604019A (zh) 电池模块
KR102023921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201160087Y (zh) 车用动力电池模块
CN102544619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单元的散热器以及使用该散热器的电池单元模块
CN102157761A (zh) 一种基于脉动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2751545A (zh) 电池组
CN103380534A (zh) 具有提高的冷却效率的冷却构件和采用该冷却构件的电池模块
CN203839482U (zh) 电池组和具有该电池组的电池包和车辆
CN107230757B (zh) 一种具有防水性能的电池包
CN110048049B (zh) 一种动力电动池组及其生产加工工艺
CN103346355A (zh) 一种锂离子软包装电池组结构
CN217562707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03779628A (zh) 电池单体和电池组
CN103367835A (zh) 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3594604A (zh) Ctr储能系统液冷快换电池模组
CN109301116A (zh) 一种带有插拔冷却板的动力电池模组
CN107958976A (zh) 一种液冷电池系统
CN219476785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
CN208352365U (zh) 一种电芯立式电池模组
CN208157468U (zh) 液冷电池系统
CN110600641A (zh) 一种48v系统锂离子蓄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29

Address after: Tianshui Songming County Yang Lin Industrial Park 651700 Yunnan city of Kunming province No. 4 Tai Jiaxin public rental building A Room 401

Patentee after: KUNM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0

Address after: Building 5, No. 11, Konggang Avenue, Yangl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ongming County,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ming Branch of BAIC Yunnan Ruili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Tianshui Songming County Yang Lin Industrial Park 651700 Yunnan city of Kunming province No. 4 Tai Jiaxin public rental building A Room 401

Patentee before: KUNM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