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4557U - 一种煤炭港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炭港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4557U
CN202754557U CN 201220366848 CN201220366848U CN202754557U CN 202754557 U CN202754557 U CN 202754557U CN 201220366848 CN201220366848 CN 201220366848 CN 201220366848 U CN201220366848 U CN 201220366848U CN 202754557 U CN202754557 U CN 202754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silo
belt
granary
control set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668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信
苏志国
潘攀
陈祖武
吴立新
王荣明
刘仲松
柳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or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Co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CCCC First Harbour Consultants Co Ltd
Shenhua Tianjin Coal D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or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Co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CCCC First Harbour Consultants Co Ltd
Shenhua Tianjin Coal D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or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Co,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CCCC First Harbour Consultants Co Ltd, Shenhua Tianjin Coal D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or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Co
Priority to CN 2012203668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54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4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45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炭港口,其中该煤炭港口具有翻车机房(100)和码头泊位(700),其中,在所述翻车机房(100)和码头泊位(700)之间具有包括多个筒仓(301)的筒仓群(300),将所述翻车机房(100)的煤炭输送到所述筒仓群(300)的筒仓(301)中的进仓输送系统(200),以及将所述筒仓群(300)的筒仓(301)中的煤炭输送到所述码头泊位(700)的运煤船上的出仓输送系统(400)。通过在煤炭转运时采用筒仓群进行储存煤炭,实现了港口煤炭的封闭储运,避免了港口周围环境的污染,且通过设置筒仓中出料口的个数实现了在转运煤炭时对不同种类的煤炭进行按比例的混配。

Description

一种煤炭港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港口行业,具体地,涉及一种煤炭港口。
背景技术
港口是交通运输大动脉的枢纽,为了在港口实现安全且有效地货运枢转功能,专业化、自动化的存储、运输以及装船工艺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物料的特性、货运的规模以及物料存储运输的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当今港口运输中采用了多种物料存储调度方案来对货运进行协调。比如,对于粮食、水泥等物料多采用筒仓存储的方式,而对煤炭矿石等多采用露天堆场存储的方式。
对于运煤港口来讲,露天堆场存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且堆放的煤炭容易受天气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煤炭港口,从而能够解决传统煤炭堆场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提供一种煤炭港口,该煤炭港口具有翻车机房和码头泊位,其中,在所述翻车机房和码头泊位之间具有包括多个筒仓的筒仓群,将所述翻车机房的煤炭输送到所述筒仓群的筒仓中的进仓输送系统,以及将所述筒仓群的筒仓中的煤炭输送到所述码头泊位的运煤船上的出仓输送系统。
优选地,所述筒仓群中的所述多个筒仓以阵列的形式排列。
优选地,所述筒仓群中的每个所述筒仓的顶部均设有卸料口,底部均设有出料口。
优选地,该煤炭码头还包括与码头泊位相对应的装船线,所述筒仓群的排数与所述码头泊位的数量相等,且每排所述筒仓通过相应的所述装船线与所述码头泊位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进仓输送系统包括进仓皮带和串联在该进仓皮带上的卸料小车,每排所述筒仓的顶部均设置有一条进仓皮带。
优选地,所述每排所述筒仓的顶部均设置有沿该排筒仓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廊道,所述卸料小车和所述进仓皮带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廊道内部。
优选地,所述卸料小车包括具有开口的出料斗,所述筒仓群中,位于同一排的所述筒仓的多个所述卸料口均沿与所述进仓皮带平行的直线排列,以使所述卸料口能够与所述出料斗的开口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卸料小车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出料斗,所述筒仓群中的每一排所述筒仓的所述多个卸料口在该排的筒仓的顶部沿与所述卸料小车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的方向排列为两排,且位于同一排的所述筒仓的多个所述卸料口在与所述卸料小车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互相对齐。
优选地,该煤炭港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仓中的料位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出仓输送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每排所述筒仓底部的出仓皮带。
优选地,每个所述筒仓内均设置有出料漏斗,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出料漏斗的底部。
优选地,每个所述筒仓中设置有多个出料漏斗,位于同一排的所述筒仓的多个出料漏斗均沿与所述出仓皮带平行的直线排列。
优选地,所述筒仓的每个所述出料漏斗的所述出料口均能够互相独立地打开。
优选地,该煤炭港口还包括出料口控制装置,该出料口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以控制所述出料口的开启/关闭和/或出料量。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仓群中的位于同一排的筒仓的所述出料漏斗沿与所述出仓皮带平行的方向排列为两排,且在所述筒仓群中,位于同一排的所述筒仓的所述出料漏斗在与所述出仓皮带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互相对齐,且每排所述筒仓对应两条所述出仓皮带。
优选地,所述出仓皮带下方与所述出料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皮带秤。
优选地,所述出仓输送系统还包括给料机,该给料机设置在该筒仓的出料口和所述出仓皮带之间。
优选地,所述煤炭港口还包括:
堆场,该堆场设置在所述翻车机房和码头泊位之间;
第一煤炭运输装置,该第一煤炭运输装置用于将所述翻车机房中的煤炭运送至所述堆场。
优选地,所述第一煤炭运输装置为皮带机,该皮带机从所述翻车机房延伸至所述堆场。
优选地,所述煤炭港口还包括:
倒仓区,该倒仓区位于所述筒仓群外部;
第二煤炭输送装置,该第二煤炭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所述煤炭输送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优选地,所述第二煤炭输送装置为皮带机,该皮带机从所述筒仓的所述出料口延伸至所述倒仓区。
优选地,所述煤炭港口还包括:
可燃气体浓度红外检测装置,该可燃气体浓度红外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筒仓内,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筒仓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可燃气体浓度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优选地,所述煤炭港口还包括可燃气体浓度采样检测装置,该可燃气体浓度采样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筒仓内CO和碳氢化合物的复合浓度或链烷比,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复合浓度或链烷比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所述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优选地,所述煤炭港口还包括烟雾浓度检测装置,该烟雾浓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筒仓内的烟雾浓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烟雾浓度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优选地,所述煤炭港口还包括:
倒仓区,该倒仓区位于所述筒仓群外部;
第三煤炭输送装置,该第三煤炭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温度检测装置,该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筒仓内的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煤炭输送装置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筒仓内的温度和/或升温速率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所述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测温点,该多个测温点位于所述筒仓的筒仓壁下部及底部,用于检测该筒仓壁下部及底部的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在一个或多个测温点所检测的温度和/或升温速率高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优选地,所述第三煤炭输送装置为皮带机,该皮带机从所述筒仓的所述出料口延伸至所述倒仓区。
通过在煤炭转运时采用筒仓群进行储存煤炭,实现了港口煤炭的封闭储运,避免了港口周围环境的污染,且通过设置筒仓中出料口的个数实现了在转运煤炭时对不同种类的煤炭进行按比例的混配。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港口煤炭转运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港口煤炭转运系统的筒仓群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筒仓群沿出仓皮带的运输方向的剖视图;和
图4是图2中的筒仓群沿垂直于出仓皮带的运输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翻车机房    200    进仓输送系统
200a   进仓皮带    201    卸料小车
300    筒仓群      301    筒仓
301a   卸料口      301b   出料口
302    廊道        400出  出仓输送系统
400a  出仓皮带     500    装船线
600   装船机       700    码头泊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煤炭港口,如图1所示,该煤炭港口具有翻车机房100和码头泊位700,其中,在翻车机房100和码头泊位700之间具有包括多个筒仓301的筒仓群300,将翻车机房100的煤炭输送到筒仓群300的筒仓301中的进仓输送系统200,以及将筒仓群300的筒仓301中的煤炭输送到码头泊位700的运煤船上的出仓输送系统400。
如图1中所示,从翻车机房100中的煤炭被进仓输送系统200运送至筒仓群300的筒仓301中,构成了煤炭的封闭存储,这样便不会因煤炭产生的粉尘而污染港口周围的环境。
将存储在筒仓群300中的煤炭时转运离开港口时,仅需通过出仓运输系统400将所述筒仓群300的筒仓301中存储的煤炭运送至与出仓系统400相连的装船线500,然后通过与该装船线500相连的装船机600将煤炭运送到停泊在头泊位700的运煤船中即可。
因此,通过在煤炭港口和翻车机房之间设置筒仓群300能够简化煤炭的出仓工艺,提高煤炭的装船效率,在获得较大的煤炭周转量的同时,极大程度上提高存储和运输的效率。而且,由于煤炭在封闭的环境内堆存,从而降低了天气变化对煤炭存放的影响。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筒仓群300中的多个筒仓301以阵列的形式排列。在煤炭进仓工艺中,可通过进仓输送系统200将煤炭分别运送至位于同一排的多个筒仓301中,在煤炭出仓工艺中可通过出仓运输系统400将位于同一排的多个筒仓301中的煤炭出仓,从而提高了煤炭进仓和出仓的效率。
通常,如图3和图4所示,进仓输送系统200可以包括进仓皮带200a和串联在该进仓皮带上的卸料小车201,出仓输送系统400可以包括出仓皮带400a,并且,优选地,进仓皮带200a和出仓皮带400a的运输方向平行。以阵列的形式排列的筒仓群300中的每排筒仓的方向可以与进仓皮带200a和出仓皮带400a的运输方向平行。
为了快速有序地将翻车机房100中的煤炭运送至筒仓群300中的各个筒仓301中,并将各个筒仓301中的煤炭出仓,优选地,每个筒仓301的顶部可以具有卸料口301a,底部具有出料口301b,进仓输送系统200通过卸料口301a将煤炭输入到筒仓内,出仓输送系统400通过出料口301b将煤炭从筒仓中输出。
优选地,该煤炭码头还包括与码头泊位700相对应的装船线500,筒仓群300的排数与码头泊位700的数量相等,且每排筒仓301通过相应的装船线500与码头泊位700一一对应。这种码头泊位-装船线-出仓装置-筒仓一一对应的设置方式有利于筒仓群300与码头泊位700的合理衔接,有利于整个港区集疏运及管理,因此具有相对较高的输送效率。
如上所述,通常进仓输送系统200包括进仓皮带200a和串联在该进仓皮带200a上的卸料小车201,每排筒仓301的顶部均设置有一条进仓皮带200a。卸料小车201能够随所述进仓皮带200a到达筒仓301顶部的各个卸料口301a。使用卸料小车201向筒仓301内供料的优势在于:卸料小车进仓能力大,且卸料小车容易控制,能够实现在预定点准确地停车卸料。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每排筒仓301的顶部均设置有沿该排筒仓301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廊道302,卸料小车201和进仓皮带200a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廊道302内部。在向筒仓301内供应煤炭时,廊道302将该廊道302外部的风挡住,从而不会因风大而产生粉尘,从而不会污染码头周围环境,并且,运输煤炭也不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卸料小车201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每种不同的卸料小车的形式将对应一种卸料口排列形式。例如,具有旋转布料机的卸料小车,与这种卸料小车对应的卸料口优选地排列为沿旋转布料机的旋转轨迹的环形。
优选地,卸料小车201包括具有开口的出料斗。具有出料斗的卸料小车的总体高度要低于包括旋转布料机的卸料小车。因此,具有出料斗的卸料小车201更稳定,也更加容易控制。相应地,在所述筒仓群300中,同一排的筒仓300的多个卸料口301a沿与进仓皮带200a平行的直线排列,从而使每个筒仓300的卸料口均能够与卸料小车201上的出料斗的开口对应。
优选地,为了运行更平稳,每个卸料小车201上可设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出料斗。相应地,筒仓群300中的每一排的多个筒仓301的多个卸料口301a在该排筒仓301的顶部沿与卸料小车201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为两排,且位于同一排的筒仓301的多个卸料口301a在与卸料小车201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互相对齐。为了使筒仓内煤炭均匀,每个筒仓301顶部优选地设置4~6个卸料口301a,当从并列的两个卸料口301a卸料一段时间后,进入筒仓内部的煤炭会堆积成山形堆,即,底部煤炭多、顶部煤炭少,因此,在筒仓内的料位达到一个预定高度后可向前或向后移动卸料小车201,从其他的卸料口301a向筒仓内供料,以使煤炭充满整个筒仓的内部空间,提高筒仓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此外,从多个卸料口对同一筒仓进行卸料还可以避免在一卸料口处的料位已达上限的情况下继续在该出料口所对应的位置处对筒仓进行卸料而造成煤炭溢出,可完全避免煤炭溢出的情形的发生。此时,可在筒仓301中设置料位检测装置,当从一个卸料口向筒仓内卸料达到预定的高度时,停止从该卸料口向筒仓内卸料,并移动卸料小车,转而从所述筒仓的其他卸料口向该筒仓内卸料。
同样地,当筒仓内的整体料位达到预定高度时,停止向该筒仓供料,并转而向其他筒仓供料。
上面介绍了向筒仓群300的筒仓301内卸料的过程,下面将详细地介绍如何将筒仓301内储存的煤炭卸出,并运送至码头泊位700。
优选地,出仓输送系统400包括分别设置在每排筒仓301底部的出仓皮带400a。这样筒仓301中的煤炭可直接卸在出仓皮带400a上,使整个港口煤炭转运系统结构更加简单。
筒仓301既可以是平底筒仓,即仓底为平面结构,也可以是锥底筒仓。优选地,筒仓301为锥底筒仓。即,每个筒仓301内均设置有出料漏斗301c,出料口301b设置在出料漏斗301c的底部。当出料口301b打开时,筒仓内部堆积的煤炭会顺着出料漏斗301c的斜壁流向出料口301b,因此,在不需要外部设备的帮助下,也能将筒仓301中的存储的所有煤炭全部卸出。
为了提高筒301的出仓能力,优选地,筒仓301可以包括多个出料漏斗301c,位于同一排的筒仓301的多个出料漏斗301c均沿与出仓皮带400a平行的直线排列。
当煤炭用作燃料时,例如,用于火力发电时,除了极少量的优质煤外,为了保证煤炭的充分燃烧,优选地,绝大多数煤都可以经过混配再用作燃料。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港口煤炭转运系统具有混配煤功能,向筒仓群300的筒仓301内部卸料时,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煤炭分别卸入位于同一排的不同筒仓301内部,出仓时,储存有不同种类煤炭的筒仓可以同时向出仓输送系统400供料。
优选地,每筒仓301的每个出料漏斗301c的出料口301b均能够互相独立地打开,从而能够在混配煤的过程中控制不同种类的煤炭所占的比例。
更加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煤炭港口还可以包括出料口控制装置,该出料口控制装置设置在出料口301b处,以够控制出料口301b的开启/关闭和/或出料量,从而更加精确地按照预定的混配比例对不同种类的煤炭进行混配。例如,出料口控制装置可以是能够开关的阀门装置。
为了使筒仓301中能够开设有更多的出料口301b,以进一步提高该筒仓301的出仓能力,优选地,筒仓群300中的位于同一排的筒仓301的出料漏斗301c沿与出仓皮带400a平行的方向排列为两排,且在筒仓群300中,位于同一排的筒仓301的出料漏斗301c在与出仓皮带400a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互相对齐,且每排筒仓301对应两条出仓皮带400a。
优选地,出仓皮带400a下方与所述出料口301b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皮带秤,以测量从出料口301b供向出仓皮带400a的煤炭的重量。
优选地,出仓装置400还包括给料机,该给料机设置在该筒仓301的出料口301b和出仓皮带400a之间。所述给料机可以是活化给料机、振动给料机、环式给料机和叶轮给料机。优选地,采用活化给料机向出仓皮带400a进行供料。使用活化给料机的优势在于,活化给料机出力大、开口大,可有效防止堵煤,并且活化给料机无需闸门,电机停止时,筒仓内的煤炭自动锁死停止下滑。
下面参照图1和图2对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港口煤炭转运系统进行混配煤的过程作详细地描述。
如图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港口包括3个码头700,因此筒仓群300排列为3排,根据港口的吞吐量将筒仓群300排列为9列,为了便于描述,将该阵列的3排分别标记为J排、K排和L排,每排筒仓下方均对应两条出仓皮带400a。将该阵列的9列分别标记为A列、B列、C列、D列、E列、F列、G列、H列和I列。
利用筒仓群300进行不同种类的煤炭的混配可以包括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将不同种类的煤炭分别运往位于不同排的筒仓,例如,将两种不同的煤炭分别运送至J排和K排。当两种不同种类的煤炭按照1:1进行混配时,需要同时启动J排和K排下方的出仓皮带400a,且每排启动的出仓皮带400a的数量相同,例如,每排均启动一条出仓皮带400a。通过出料口控制装置控制J排和K排分别打开相同个数的出料口,并控制每个出料口的出料量相同,同时向位于J排和K排下方的出仓皮带400a进行供料,并通过设置在出仓皮带400a下方的皮带秤验证混配比例的精确性。然后在位于出仓皮带400a下游的装船线500上实现不同种类的煤炭的混配。同列,可以通过控制打开不同排的筒仓的出料口的数量和出料量来实现其他比例的不同种类的煤炭的混配。
第二种方法为将不同种类的煤炭分别运往位于同一排的不同列的筒仓中。例如,通过J列上方的进仓输送系统200将三种不同种类的煤炭分别运送至A-C列、D-F列和G-I列。将三种不同种类的煤炭按照1:1:1进行混配时,则通过出料口控制装置A-C列、D-F列和G-I列中的筒仓分别打开相同个数的出料口,并控制每个出料口的出料量相同,同时向位于J排的筒仓下方的出仓皮带400a进行供料,并通过设置在出仓皮带400a下方的皮带秤验证混配比例的精确性。同理,可以通过控制打开A-I列的筒仓的出料口的数量和出料量来实现其他比例的不同种类的煤炭的混配。
从上述描述可知,将不同种类的煤炭分别运往位于同一排的不同列的筒仓中能够更方便地实现不同种类的煤炭的混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煤炭港口还可以包括堆场,以作为筒仓群300的补充,该堆场可设置在翻车机房100和码头泊位700之间。当翻车机房100中的煤炭的量大于筒仓群300的容量时,可通过第一煤炭运输装置将所述翻车机房100中超出筒仓群300的容量的部分的煤炭运送至所述堆场。
优选地,所述第一煤炭运输装置为皮带机,该皮带机从翻车机房100延伸至所述堆场。
存储于筒仓内的煤炭会因长时间存放而产生自燃现象。为了防止该现象的产生,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港口煤炭转运系统还包括:倒仓区,该倒仓区位于所述筒仓群300外部;第二煤炭输送装置,该煤炭输送装置用于将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所述煤炭输送装置电连接,用于在存在发生自燃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优选地,所述第二煤炭输送装置为皮带机,该皮带机从筒仓301的出料口301b延伸至所述倒仓区。
筒仓是否存在发生自燃的可能性可由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可利用该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人为对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倒仓区;亦可由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自动控制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倒仓区。
优选地,可根据两种标准来判断储存在筒仓301中的煤炭是否可能发生自燃,一种是根据筒仓301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判断,另一种是根据筒仓301内的温度进行判断。
其中,根据筒仓301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倒仓时,本实用新型的煤炭港口可以包括可燃气体浓度红外检测装置,该可燃气体浓度红外检测装置位于筒仓301内,且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筒仓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所述可燃气体浓度大于预定值时,控制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倒仓区。藉此,可以以可燃气体浓度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发生自燃的可能性的指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煤炭港口还可以包括可燃气体浓度采样检测装置,该可燃气体浓度采样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筒仓301内CO和碳氢化合物的复合浓度或链烷比,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复合浓度或链烷比大于预定值时,控制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内的煤炭运至倒仓区。该可燃气体浓度采样检测装置可包括固定式现场采气头以及气体分析系统,所述固定式现场采气头可为多个,并固定于筒仓301内顶部,其所采集的气体通过管路及阀组被引至气体分析系统,该气体分析系统对所采集的气体进行分析(并于分析完之后对管道内的气体进行反吹,以避免残留气体影响下一次所采集的气体),得到CO和碳氢化合物(CH4、C2H4、C2H6以及CH3CH2CH3等)的复合浓度或链烷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煤炭港口还可以包括烟雾浓度检测装置,该烟雾浓度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筒仓内的烟雾浓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烟雾浓度大于预定值时,控制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内的煤炭运至倒仓区。藉此,可以以烟雾浓度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发生自燃的可能性的指标。
当根据筒仓301内的温度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倒仓时,需要检测筒仓301内的温度和/或升温速率,其中,所述升温速率指筒仓内的温度于单位时间内的增量,与温度和/或升温速率相比较的预定值为分别与温度和升温速率相对应的预定值,该预定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煤炭港口可以包括:倒仓区,该倒仓区位于筒仓群300外部;第三煤炭输送装置,该煤炭输送装置用于将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倒仓区;温度检测装置,该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筒仓301内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温度检测装置和煤炭输送装置电连接,用于在筒仓301内的温度和/或升温速率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所述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优选地,温度检测装置可包括多个测温点,该多个测温点位于筒仓301的筒仓壁下部及底部,用于检测该筒仓壁下部及底部的温度;控制装置在一个或多个测温点所检测的温度和/或升温速率高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所述测温点可为铂热测温点。
第三煤炭输送装置可为皮带机,该皮带机从筒仓的出料口301b延伸至倒仓区。筒仓301内的煤炭可通过该筒仓301的出料口301b而倾倒到至该皮带机的皮带上,进而被运至倒仓区。当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并不仅限于皮带机,其他可实现煤炭输送的装置亦可运用于此。
优选地,控制装置可在控制所述皮带机将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倒仓区时,控制在皮带机的运送方向上位于筒仓301前侧的不存在发生自燃可能性的筒仓卸料,以于所述皮带机的皮带上铺一层煤炭。藉此,可在将存在自燃可能性的筒仓301内的煤炭至于皮带上之前,预先于该皮带上铺一层不存在自燃可能性的筒仓301内的煤炭,以将存在自燃可能性的筒仓301内的煤炭与皮带相隔离,避免直接将存在自燃可能性的筒仓301内的煤炭置于皮带上所可能导致的致皮带融化或燃烧。
优选地,所述皮带机的皮带由阻燃型橡胶制成,以防止位于该皮带上的煤炭因温度较高而导致皮带融化或燃烧。
通过在煤炭转运时采用筒仓群进行储存煤炭,实现了港口煤炭的封闭储运,避免了港口周围环境的污染,且通过设置筒仓中出料口的个数实现了在转运煤炭时对不同种类的煤炭进行按比例的混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7)

1.一种煤炭港口,其中该煤炭港口具有翻车机房(100)和码头泊位(7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车机房(100)和码头泊位(700)之间具有包括多个筒仓(301)的筒仓群(300),将所述翻车机房(100)的煤炭输送到所述筒仓群(300)的筒仓(301)中的进仓输送系统(200),以及将所述筒仓群(300)的筒仓(301)中的煤炭输送到所述码头泊位(700)的运煤船上的出仓输送系统(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仓群(300)中的所述多个筒仓(301)以阵列的形式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仓群(300)中的每个所述筒仓的顶部均设有卸料口(301a),底部均设有出料口(301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该煤炭码头还包括与码头泊位(700)相对应的装船线(500),所述筒仓群(300)的排数与所述码头泊位(700)的数量相等,且每排所述筒仓(301)通过相应的所述装船线(500)与所述码头泊位(700)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仓输送系统(200)包括进仓皮带(200a)和串联在该进仓皮带(200a)上的卸料小车(201),每排所述筒仓(301)的顶部均设置有一条进仓皮带(200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排所述筒仓(301)的顶部均设置有沿该排筒仓(301)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廊道(302),所述卸料小车(201)和所述进仓皮带(200a)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廊 道(302)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小车(201)包括具有开口的出料斗,所述筒仓群(300)中,位于同一排的所述筒仓(301)的多个所述卸料口(301a)均沿与所述进仓皮带(200a)平行的直线排列,以使所述卸料口(301a)能够与所述出料斗的开口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小车(201)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出料斗,所述筒仓群(300)中的每一排所述筒仓(301)的所述多个卸料口(301a)在该排的筒仓(301)的顶部沿与所述卸料小车(201)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的方向排列为两排,且位于同一排的所述筒仓(301)的多个所述卸料口(301a)在与所述卸料小车(201)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互相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该煤炭港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仓(301)中的料位检测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仓输送系统(400)包括分别设置在每排所述筒仓(301)底部的出仓皮带(400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筒仓(301)内均设置有出料漏斗(301c),所述出料口(301b)设置在所述出料漏斗(301c)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筒仓(301)中设置有多个出料漏斗(301c),位于同一排的所述筒仓(301)的 多个出料漏斗(301c)均沿与所述出仓皮带(400a)平行的直线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仓(301)的每个所述出料漏斗(301c)的所述出料口(301b)均能够互相独立地打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该煤炭港口还包括出料口控制装置,该出料口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料口(301b)处,以控制所述出料口(301b)的开启/关闭和/或出料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仓群(300)中的位于同一排的筒仓(301)的所述出料漏斗(301c)沿与所述出仓皮带(400a)平行的方向排列为两排,且在所述筒仓群(300)中,位于同一排的所述筒仓(301)的所述出料漏斗(301c)在与所述出仓皮带(400a)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互相对齐,且每排所述筒仓(301)对应两条所述出仓皮带(400a)。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仓皮带(400a)下方与所述出料口(301b)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皮带秤。
17.根据权利10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仓输送系统(400)还包括给料机,该给料机设置在该筒仓(301)的出料口(301b)和所述出仓皮带(400a)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该煤炭港口还包括:
堆场,该堆场设置在所述翻车机房(100)和码头泊位(700)之间;
第一煤炭运输装置,该第一煤炭运输装置用于将所述翻车机房(100) 中的煤炭运送至所述堆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煤炭运输装置为皮带机,该皮带机从所述翻车机房(100)延伸至所述堆场。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该煤炭港口还包括:
倒仓区,该倒仓区位于所述筒仓群(300)外部;
第二煤炭输送装置,该第二煤炭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所述煤炭输送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煤炭输送装置为皮带机,该皮带机从所述筒仓(301)的出料口(301b)延伸至所述倒仓区。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该煤炭港口还包括:
可燃气体浓度红外检测装置,该可燃气体浓度红外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筒仓内,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筒仓(301)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可燃气体浓度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该煤炭港口还包 括可燃气体浓度采样检测装置,该可燃气体浓度采样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筒仓(301)内CO和碳氢化合物的复合浓度或链烷比,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复合浓度或链烷比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所述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该煤炭港口还包括烟雾浓度检测装置,该烟雾浓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筒仓内的烟雾浓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烟雾浓度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该煤炭港口还包括:
倒仓区,该倒仓区位于所述筒仓群(300)外部;
第三煤炭输送装置,该第三煤炭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筒仓(301)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温度检测装置,该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筒仓(301)内的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煤炭输送装置电连接,用于在所述筒仓(301)内的温度和/或升温速率大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所述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测温点,该多个测温点位于所述筒仓的筒仓壁下部及底部,用 于检测该筒仓壁下部及底部的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在一个或多个测温点所检测的温度和/或升温速率高于预定值时,控制所述煤炭输送装置将筒仓内的煤炭运至所述倒仓区。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煤炭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煤炭输送装置为皮带机,该皮带机从所述筒仓(301)的出料口(301b)延伸至所述倒仓区。 
CN 201220366848 2012-07-26 2012-07-26 一种煤炭港口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54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66848 CN202754557U (zh) 2012-07-26 2012-07-26 一种煤炭港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66848 CN202754557U (zh) 2012-07-26 2012-07-26 一种煤炭港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4557U true CN202754557U (zh) 2013-02-27

Family

ID=47733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6684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54557U (zh) 2012-07-26 2012-07-26 一种煤炭港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545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6923A (zh) * 2012-07-26 2012-10-3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港口煤炭转运方法和煤炭港口
CN110902402A (zh) * 2018-09-17 2020-03-24 北京冠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储料功能的多物料转运站及转运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6923A (zh) * 2012-07-26 2012-10-3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港口煤炭转运方法和煤炭港口
CN102756923B (zh) * 2012-07-26 2015-01-21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港口煤炭转运方法和煤炭港口
CN110902402A (zh) * 2018-09-17 2020-03-24 北京冠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储料功能的多物料转运站及转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6923B (zh) 港口煤炭转运方法和煤炭港口
CN103922154A (zh) 一种封闭煤场
CN202754557U (zh) 一种煤炭港口
US2281497A (en) Method of mixing fuels
CN102756926B (zh) 料位平衡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774629A (zh) 筒仓的出料控制方法及筒仓的出料控制系统
CN104495414B (zh) 一种多缓冲仓大流量多煤种快速配仓系统和方法
CN102756927B (zh) 料位平衡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2704469U (zh) 一种筒仓的料位检测系统
CN106429487B (zh) 一种最优路径输送系统及其原料储存与混匀并联生产工艺
CN112707181B (zh) 一种散改集自动化装箱装置及系统
CN102774666B (zh) 料位平衡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774630A (zh) 一种换仓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3714849U (zh) 一种封闭煤场
CN207917756U (zh) 隔仓式原煤储藏系统
CN102745515B (zh) 一种倒仓系统及方法
CN202668764U (zh) 干混砂浆主楼系统及包含其的干混砂浆成套生产设备
CN202670774U (zh) 一种倒仓系统
CN112361370B (zh) 一种多燃料燃烧用喂料系统
CN215045870U (zh) 一种便于扩建的储料系统
CN202670775U (zh) 一种倒仓系统
CN205257521U (zh) 一种布置优化的圆形筒仓出料机构
CN213509799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机组煤仓间布置结构
CN104386210B (zh) 一种新型船用自动化散装化工粉料链板输送系统
CN203780748U (zh) 一种新型船用自动化散装化工粉料链板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