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0051U - 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0051U
CN202750051U CN 201220246518 CN201220246518U CN202750051U CN 202750051 U CN202750051 U CN 202750051U CN 201220246518 CN201220246518 CN 201220246518 CN 201220246518 U CN201220246518 U CN 201220246518U CN 202750051 U CN202750051 U CN 202750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upled
transistor
input
amplifi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465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毅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Microelectronics Shenzhen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Microelectronics Shenzhen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Microelectronics Shenzhen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Microelectronics Shenzhen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465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50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0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00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一种放大器电路,包括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电流吸收晶体管包括耦合至输出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耦合至参考电源节点的第二导电端子。电压感测电路具有耦合至输入端子的第一输入以及耦合至输出端子的第二输入。电压感测电路的输出耦合至电流吸收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电压感测电路用于感测超出输入端子处电压的输出端子处的电压的上升,并且通过激活电流吸收晶体管而响应于此。

Description

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放大器电路,并且具体地涉及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
背景技术
参照图1,显示了配置为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器的传统运算跨导放大器100的电路图。
放大器100包括差分输入级101,差分输入级101包括作为差分晶体管配对104和106的尾电流源的第一电流源102。晶体管104和106包括n沟道型的MOSFET晶体管,晶体管104和106的源极端子在节点108处连接在一起。第一电流源102耦合在节点108与参考节点110(在所示电路中包括电路接地GND)之间。晶体管104的栅极耦合至放大器100的正输入端子IN+。晶体管106的栅极耦合至放大器100的负输入端子IN-。差分输入级101进一步包括p沟道型MOSFET晶体管114和116的配对形成的负载电路,p沟道型MOSFET晶体管114和116以电流镜配置连接。晶体管114具有在节点120处耦合至晶体管104的漏极端子的漏极端子,以及耦合至参考节点111(在所示电路中包括正电源节点VDD)的源极端子。晶体管116具有在节点122处耦合至晶体管106的漏极端子的漏极端子,以及耦合至参考节点111的源极端子。晶体管114和116的栅极连接于一起并且在节点120处连接至晶体管104和114的漏极端子。节点122形成差分输入级101的输出。
放大器100进一步包括单端输出级131。输出级131包括第二电流源134以及p沟道型的MOSFET晶体管136。第二电流源134和晶体管136串联耦合在参考节点111和参考节点110之间。具体而言,晶体管136的源极端子耦合至参考节点111,晶体管136的漏极端子耦合至输出节点140,以及第二电流源134耦合在输出节点140和参考节点110之间。晶体管136的栅极在差分输入级101的输出处耦合至节点122。
为了实现放大器100用作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器的配置,在输出节点140和放大器100的负输入端子IN-之间形成分路连接144。
电阻器148和电容器150串联耦合在输出节点140与节点122之间以形成密勒补偿网络。
放大器100的缺点在于,其并不响应于施加至输出节点140的电流I_sink而具有满意的电流吸收动作。这是因为施加至输出节点140的吸收电流I_sink由第二电流源134单独放电。存在电流源134吸收能力不足的危险,这将导致在输出节点140处的不期望的电压上升。在输出节点140处电压上升可能威胁耦合至输出节点的下游(例如下一级)电路。
本领域需要具有增强电流吸收能力的改进的单端输出级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包括:放大器电路,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电流吸收晶体管,具有耦合至输出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耦合至参考电源节点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控制端子;以及电压感测电路,具有耦合至输入端子的第一输入、耦合至输出端子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至电流吸收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输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包括: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电流吸收晶体管,具有耦合至输出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耦合至参考电源节点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控制端子;以及电压感测电路,耦合至控制端子并且配置为响应于感测到超出输入端子处的电压的输出端子处的电压的上升而激活电流吸收晶体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路包括: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电流吸收晶体管,具有耦合至输出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耦合至参考电源节点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控制端子;电阻器,耦合在控制端子和参考电源节点之间;第一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控制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耦合至输出端子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第二晶体管,具有耦合至输入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配置以接收参考电流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以电流镜配置连接。
通过结合所附附图阅读的实施例的以下具体详述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变得明显。具体描述以及附图仅作为公开的示例,而非限定了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未按照比例绘制的所附附图中的示例示出了一些实施例,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部件,并且其中:
图1是配置作为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器的传统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2是具有增强的电流吸收能力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电路图;以及
图3A至图3D是示出了图2的电路的操作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2,其显示了具有增强电流吸收能力的运算跨导放大器200的电路图。
图2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图1所示的相似部件。在此不再赘述图2中这类部件,而是参考之前参照图1提供的描述。
放大器200与放大器100的区别在于,第二电流源134已替换为电流吸收电路202。电流吸收电路202包括参考电流源IC1,参考电流源IC1耦合成将电流发源进由晶体管M4和M5形成的电流镜电路206。晶体管M4和M5是n沟道型MOSFET晶体管。晶体管M4和M5的源极端子耦合至参考节点110。晶体管M5的漏极端子耦合以接收由参考电流源IC1发源的电流。晶体管M4和M5的栅极端子耦合于一起并且耦合至晶体管M5的漏极端子。来自参考电流源IC1的电流因此根据由晶体管M4和M5的相对尺寸设定的比例因子由电流镜电路206反射至晶体管M4的漏极端子。
电流吸收电路202进一步包括p沟道型的MOSFET晶体管M2和M3的配对。晶体管M3的源极端子耦合至放大器200的正输入端子IN+。晶体管M2的源极端子耦合至输出节点140。晶体管M2和M3的栅极端子耦合于一起并且耦合至晶体管M3的漏极端子。因为放大器200配置具有以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器操作模式的分路连接144,因此输出节点140处的电压通常将等于放大器200的正输入端子IN+处的电压。晶体管M2和M3因此用于根据由晶体管M2和M3的相对尺寸设定的比例因子,将晶体管M2漏极端子处(从电流镜206接收)的电流镜像反射至晶体管M2的漏极端子。
电流吸收电路202进一步包括电阻器R1,电阻器R1耦合在晶体管M2的漏极端子与参考节点110之间的中间节点V1处。
电流吸收电路202进一步包括n沟道型的MOSFET晶体管M1,其栅极端子耦合至中间节点V1。晶体管M1的漏极端子耦合至输出节点140。晶体管M1的源极端子耦合至参考节点110。设计电路202以使得晶体管M1尺寸定制为支持大电流吸收能力。
电路202用作选择性激活晶体管M1,以便当施加电流I_sink至输出节点140时更好地吸收电流I_sink。该选择性激活是响应于电路202感测到在输出节点140处的电压不可接受的上升(由所施加的电流I_sink引起)而做出的。当所施加的电流I_sink为零时,电路202处于睡眠模式,其中晶体管M1关断。在这种情况下,中间节点V1处的电压接近于参考节点110电压(例如接地)。当输出节点140处的电压等于放大器200的正输入端子IN+处的电压时,该睡眠模式状态的操作由偏压电路设定,该偏压电路由参考电流源IC1、晶体管M2-M5以及电阻器R1形成。
施加至输出节点140的电流I_sink的增加导致输出节点140处的电压的相应增加。这增大了晶体管M2的Vgs,并且晶体管M2将相应地传导附加的电流。流过晶体管M2的、跨电阻器R1施加的电流的增加导致中间节点V1处电压的增加。当中间节点V1处的电压上升到晶体管M1的阈值电压之上时,晶体管M1导通并且从输出节点140至参考节点110吸收电流。流经晶体管M1的电流的吸收引起输出节点140处电压的降低。随着输出节点140电压的这种降低,流经晶体管M2的电流降低并且中间节点V1处电压下降,继而导致晶体管M1截止。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因此知晓,电路202用于仅响应于施加至输出节点140的电流I_sink的峰值。在所有其他情况下,电路202是非操作的(也即睡眠),并且不影响放大器电路200的操作。
现参照图3A至图3D,其示出了图2的电路的操作的波形图。
参照图3A,附图标记300是放大器200的正输入端子IN+处的电压,而附图标记302是输出节点140处的电压。附图标记304显示了以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器配置的放大器电路200的操作,其中输出电压302跟随输入电压300。在时刻306处,吸收电流I_sink的峰值施加至输出节点140。该电流峰值显示在图3B中。该吸收电流I_sink的峰值导致输出节点140处电压302的相应增大(附图标记308)。电流202从睡眠模式唤醒,并且通过导通晶体管M1而响应于电压增加308。图3D示出了晶体管M1的栅极端子处的电压V1响应于吸收电流I_sink峰值而上升。图3C示出了因增加图3D的控制电压V1而导致的流经晶体管M1的电流310。晶体管M1的激活导致流经晶体管M1的电流增大(附图标记312),晶体管M1用于吸收所施加的电流I_sink并且减少在输出节点处的电压302(附图标记314)。随着电压降低314,电路202截止晶体管M1,并且放电电流相应地降低(附图标记316)。一旦输出节点140处电压302的峰值308由于吸收电流I_sink而被处理,则电路202恢复睡眠模式,并且处于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器配置的放大器的操作继续,其中输出电压302跟随输入电压300。
前面通过示例性和非限定性的示例提供了对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全面和信息性的描述。然而鉴于结合所附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阅读的前面描述,各种修改和适配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变得明显。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所有这些教导及其类似修改仍将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大器电路,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
电流吸收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耦合至参考电源节点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控制端子;以及
电压感测电路,具有耦合至所述输入端子的第一输入、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第二输入、以及耦合至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端子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感测电路配置为感测在所述输出端子处的电压的上升,并且通过激活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以从所述输出端子至所述参考电源节点吸收电流而响应于所述上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电路包括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电路包括:
差分输入级,包括正输入端子和负输入端子;以及
单端输出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输入端子是所述放大器电路的所述输入端子,并且所述负输入端子连接至所述放大电路的所述输出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感测电路包括如下电路,该电路配置成当耦合至所述输入端子的所述第一输入处的电压等于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输入处的电压时偏置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为截止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感测电路的所述电路被进一步配置成当耦合至所述输入端子的所述第一输入处的电压小于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所述第二输入处的电压时偏置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为导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感测电路被配置成感测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第二输入处的电压超出耦合至所述输入端子的所述第一输入处的电压,并且通过激活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以从所述输出端子至所述参考电源节点吸收电流而响应于所述超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感测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耦合至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端子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
电阻器,耦合在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端子与所述参考电源节点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感测电路进一步包括:
第二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输入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耦合至参考电流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耦合至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控制端子;
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端子也耦合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子。
11.一种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
电流吸收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耦合至参考电源节点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控制端子;以及
电压感测电路,耦合至所述控制端子,并且配置为响应于超出在所述输入端子处的电压的在所述输出端子处的电压的上升而激活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感测电路包括电路,所述电路配置成当所述输入端子处的电压感测为小于所述输出端子处的电压时将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从截止状态偏置为导通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感测电路包括:
第一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耦合至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端子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
电阻器,耦合在所述电流吸收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端子与所述参考电源节点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感测电路进一步包括:
第二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输入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耦合至参考电流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耦合至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控制端子;
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所述控制端子也耦合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子。
16.一种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非反相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
电流吸收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耦合至参考电源节点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控制端子;
电阻器,耦合在所述控制端子与所述参考电源节点之间;
第一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控制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耦合至所述输出端子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
第二晶体管,具有耦合至所述输入端子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配置以接收参考电流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以电流镜配置连接。
CN 201220246518 2012-05-24 2012-05-24 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0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46518 CN202750051U (zh) 2012-05-24 2012-05-24 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46518 CN202750051U (zh) 2012-05-24 2012-05-24 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0051U true CN202750051U (zh) 2013-02-20

Family

ID=47709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465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0051U (zh) 2012-05-24 2012-05-24 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500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774A (zh) * 2012-05-24 2013-12-04 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增强的电流吸收能力的运算跨导放大器
CN109412541A (zh) * 2017-08-17 2019-03-01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和运算放大器中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774A (zh) * 2012-05-24 2013-12-04 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增强的电流吸收能力的运算跨导放大器
CN109412541A (zh) * 2017-08-17 2019-03-01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和运算放大器中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0950C (zh) 具有栅地阴地放大器控制的差动放大器
CN103427774A (zh) 具有增强的电流吸收能力的运算跨导放大器
CN101739054B (zh) 主动式电流限制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电源调节器
CN103309387A (zh) 电压调节器
CN103604974B (zh) 电流模式dc/dc转换器用低功耗电流检测电路
CN102882821B (zh) 一种ook射频接收机
CN101958692B (zh) 一种低压轨至轨运算放大电路
CN204650334U (zh) 一种超低静态功耗的线性稳压器
JP5088334B2 (ja) 光受信回路
CN101839941B (zh) 信号感测放大器
CN102769447A (zh) 全差分高速低功耗比较器
CN108646837A (zh) 一种用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瞬态响应改善电路
CN202750051U (zh) 运算跨导放大器电路
CN101763134B (zh) 并联稳压电路
CN202978247U (zh) 过电流保护电路
CN206339589U (zh) 电流检测电路
CN201813350U (zh) 低压轨至轨运算放大电路
CN201204568Y (zh)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CN202794317U (zh) 过零检测电路结构
CN103902009A (zh) 放电电路
CN102624362A (zh) 全差分高速低功耗比较器
CN103033669B (zh) 开关电源的极限峰值电流检测电路
CN102055421A (zh) 具有增益控制的差动转单端放大器
CN104506151A (zh) 一种用于医疗电子的运算放大器
CN101562426A (zh) 功率放大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