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46123U - 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46123U
CN202746123U CN2012204804075U CN201220480407U CN202746123U CN 202746123 U CN202746123 U CN 202746123U CN 2012204804075 U CN2012204804075 U CN 2012204804075U CN 201220480407 U CN201220480407 U CN 201220480407U CN 202746123 U CN202746123 U CN 202746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porizer
steam
temperature
heat
refl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804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erocod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erocod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erocod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Inc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erocod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Inc
Priority to CN2012204804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46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46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461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属于传热设备领域,是一种利用液体-蒸汽的相变连续地输送高温地热到地面并进行发电的装置,包括一个蒸发器、一个冷凝器、一个排气阀、一个电控节气阀、一个带电控节气阀的蒸汽管、一个电控节流阀、一个带电控节流阀的主回流管、一个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一个汽轮机机组。将蒸发器直接置于地下高温地热区内,使用高传热系数的工质,直接汲取高温地热至地面。通过一个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使得在蒸发器的腔体内的两相流工质产生旋转运动,并与蒸发器的几何形状相配合,该使得地热发电设备可以在较高温度下高效、安全、可靠地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发电设备领域,是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利用气体-液体的相变连续地输送高温地热到地面并进行发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资源是地球上洁净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能,就像发现煤炭、石油能够燃烧一样,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新纪元。所谓的地热资源一般是指在当前条件下有经济开发利用价值的、埋藏深度在地下10km以内的地热资源。在此范围内,全球地热资源热储含量约是地球上全部煤炭储藏的可释放热量的1.7亿倍。温度在150℃以下的地热资源被称作中低温地热资源,可以直接利用,而高于150℃的地热资源主要用来发电,因为按照热机循环理论,较高的温度差可以产生较高的热机效率,因而高温地热是新一代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清洁能源。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下热水或蒸汽为动力源的一种新型的发电技术,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化学、钻井、材料科学、发电工程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其基本原理同火力发电类似,也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首先把地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目前用于发电的大部分为高于200℃的地下地热水或干蒸汽。对于地下干蒸汽发电,需要把干蒸汽从地下中引出,然后将蒸汽通入汽轮机做功。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首先需要通过净化设备以分离出其中的固体杂质。对于地下热水发电,也称为双循环地热发电,需要利用地下热水加热某种低沸点工质(如氯乙烷、氟利昂),使其产生蒸汽,再进入汽轮机工作。图1是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原理图。图中表示地热井中的高温地热水由地热泵抽出,被送入蒸发器,为蒸发器提供热量。另一端,低沸点工质由工质循环泵输送至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工质受热汽化,成为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发电机组做功,之后经过冷凝器再次成为液态工质。高温地热水在加热工质后流出蒸发器,经过回灌系统排入地下。
上述地热发电系统中,由于低沸点工质传热性差,因而需要大的金属换热面积,致使蒸发器和冷凝器体积较大,制造成本高。低沸点工质的物性不稳定,且易燃、有毒,容易发生泄露,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开采地热资源的同时,需要在汲取地热水或干蒸汽的地方建立水源回灌系统,使得目前的地热利用成本有所增加。此外,地下热水和蒸汽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腐蚀性物质和结垢的成分。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它们进入汽轮机、管道和附属设备内部,使其受到强烈的腐蚀。硅、钙、镁等物质产生的结垢经常以碳酸钙、二氧化硅等化合物出现。这些现象都对地热发电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目前使用的高温地热发电设备存在建设、维护成本高,工质工作热效率低、可靠性差的不利因素。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更高效地利用地热资源,需要采用结构更加简单实用、廉价高效、可靠耐久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首先排除将高温地热水抽吸到地面使用的传统方案,而是将蒸发器置于地下,蒸发器中注入工质,直接利用高温地热水或蒸汽加热蒸发器,使工质直接汽化为蒸汽,由绝热管道输送至地表的汽轮机中做功,后经冷凝器成为液态工质,再被输送回地下的蒸发器中,继续循环往复。利用工质的气体-液体的连续相变过程输送高温地热能量的原理与热导管的工作原理相同。这种传热方法有很多优势。首先,它的热传导效率高,一般是固体金属热传导率的数倍甚至几十倍,因而可以以较小的热损失将热量输送至较远的地方。再有,可以通过改变传热面积使热流密度改变。例如,以较小的加热面积输入热量,而以较大的冷却面积输出热量,反之亦可。工程上,利用工质的气体-液体的连续相变过程输送热能的原理,也就是热导管的工作原理,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各种方案,方便使用。例如,图2给出的根据热导管的传热原理设计的用于汲取高温地热的方案图。如图中所示,蒸发器在低端(地下高温地热区)、冷凝器在高端(地面上),中间用绝热的蒸汽管和回流管管路连接。管道里面注入工质。当热源被施加到蒸发器,输入的热量将热导管内的液体工质加热、汽化、蒸发。变成高压蒸汽的工质,向低温、低压的上方(冷凝器方向)运动。中间的绝热管路意味着此段的热量的输出和输入均可以忽略不计。在冷凝器的放热过程会导致工质蒸汽释放潜热,并凝结成液体。由于冷凝器在高端形成液体压头,液态工质自动回流到蒸发器。利用工质在冷、热两端的相变,实现了热量传递。如果加入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保持恒定,这个相变过程将持续进行,并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如果采用图2中的工作原理、方法和相应的装置汲取高温地热,则不再需要传统的地热泵和回灌系统,使得高温地热发电的整体方案简单,同时避免了地热水或蒸汽进入管道等设备中,防止了设备的内部腐蚀和结垢的发生,减小了维护成本。
采用这样的装置和方法汲取高温地热资源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将蒸发器置于地下,应尽量减小其体积。为了保证传热量,必须使用排除使用传统地热发电的低沸点工质,而使用高传热系数的工质,例如如水、甲醇等。此类在常温下的液态工质,在高温环境的情况下,在蒸发器内腔壁面会形成蒸汽薄膜,大量的蒸汽气泡在壁面生成,使得壁面上的液体离开壁面。因为蒸汽气泡的传热系数较液体的低很多,因而降低了壁面的传热量。所以,很多热导管在高温环境使用时,传热效率并不高。再有,蒸发器中向上运动的蒸汽与从冷凝器回来的液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彼此产生剪切力。蒸汽可能将液体卷吸带走一部分。工作环境温度越高,蒸汽压力越大,与液体的剪切力越大,越容易卷吸带走液体工质。如果卷吸的液体过多,蒸发器内没有足够的液体回归,蒸发器可能会被烧干,造成零部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廉价高效、可靠耐久的装置和方法,用于汲取高温地热(包括高温地热水和高温地热干蒸汽)进行发电。该装置包括一个蒸发器、一个冷凝器、一个排气阀、一个蒸汽管、一个电控节气阀、一个主回流管、一个电控节流阀、一个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一个汽轮发电机组。
本发明创新点:在方法上,将蒸发器直接置于地下高温地热区内,使用高传热系数的工质,直接汲取高温地热至地面;在结构上:通过一个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使得在蒸发器的腔体内的两相流工质产生旋转运动,并与蒸发器的几何形状相配合,以消除蒸汽薄膜。这个内回流管插入到蒸发器的腔体底部,避免了液体卷吸。以上特点使得地热发电设备可以在较高温度下高效、安全、可靠地工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在工作时,蒸发器在最下面的高温地热区内,冷凝器和发电机组在地上面,高度差根据使用场合决定,二者由绝热管道连接。蒸发器外观上是圆柱形或者是圆锥台形的金属管。图3是本发明提出用于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中表示:
蒸发器上端有一个蒸汽出口和一个液体入口;
汽轮机组有一个蒸汽入口和一个蒸汽出口;
冷凝器有蒸汽入口和一个液体出口;
一个蒸汽管将蒸发器的蒸汽出口和汽轮机组的蒸汽入口相连,使得蒸汽进入汽轮机组。蒸汽管管路上安装电控节气阀,可以调节气体流量;
汽轮机组的蒸汽出口蒸汽流连接管连接冷凝器的蒸汽入口,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工后进入冷凝器;
冷凝器的上部的排气阀,目的是防止冷凝器中有气体堵塞;
一个主回流管一端连接到冷凝器的液体出口,另一端连接到一个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的一端;主回流管管路上安装电控节流阀,可以控制进入冷凝器的蒸汽流量,控制传热量;
内回流管的另一端从蒸发器的液体入口深入到蒸发器内腔底部。
蒸发器内腔形状呈倒圆锥台形或是圆柱形;
液体工质通过主回流管、内回流管从冷凝器进入蒸发器。将内回流管直接插入到蒸发器的低端,意味着直接将液体工质引导至蒸发器内,避免和大量蒸汽相对运动以产生剪切力,避免了液体卷吸现象的发生,防止蒸发器内烧干现象。所有管路外表面裹有绝热材料。
内回流管内表面刻有多条来复线,外表面有螺纹形状的沟槽。因为冷凝器的高度高于蒸发器,所以存在液体压头,液体工质在内回流管中向下流动。由于内表面的来复线的引导作用,液体会产生旋转。具有一定转动惯量的液体流出内回流管,进入蒸发器,此时,因为外界的高温产生的蒸发作用,液体工质在蒸发器内逐渐被汽化,变成了气液两相流。随着蒸发器内压力上升,两相流开始向上运动,仍保持着旋转离心力。内回流管外表面的螺纹形状的沟槽与来复线的旋向一致,将引导气液两相流以旋转向上的方式运动。图4是内回流管与蒸发器的结构关系的局部详细图,表示了图3中内回流管和蒸发器底部的详细结构。如果此时处在高温环境,蒸发器内壁会产生蒸汽薄膜,大量蒸汽泡附着在蒸发器壁面,降低了壁面的传热效率。但是,气液两相流中因为液体颗粒的密度相对蒸汽的大,所以液体颗粒因为旋转离心力的作用飞向蒸发器的壁面。而飞来的液体颗粒将会击碎蒸汽薄膜,消除气泡,在当地形成液体薄膜,使得壁面传热量损失得以恢复。
如果采用倒圆锥台形的蒸发器,意味着蒸发器是倾斜的壁面。飞来的液体颗粒在壁面受到几个作用力的合力。图5给出倒圆锥台形蒸发器内壁面上液体颗粒受力分析。可见,水滴在一定的离心力作用下,受到沿壁面向上的合力。意味着液体薄膜沿着蒸发器壁面向上移。这种运动使液体与蒸发器的热表面更充分接触,有利于液体蒸发。采用倒圆锥台形意味着蒸发器上部的内径大,使得两相流在蒸发器内旋转速度越往上越小,因而离心力随之减小。如果离心力过小,以致液体颗粒无法飞到壁面,无法形成水膜。在这种情况下,则采用圆柱形蒸发器,使其内部的离心力得以保持,但形成的水膜无法向上移动。选择采用倒圆锥台形还是圆柱形的蒸发器,由液体压头的大小决定。冷凝器与蒸发器的的高度差是液体压头的决定性因素。液体压头越大,则内回流管出口处的转动惯量越大,此时蒸发器宜采用圆锥台形,反之,以圆柱形为宜。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原理图;
图中,1蒸发器、2冷凝器、3地热井、4地热水、5地热泵、6低沸点工质、7汽轮机组、8工质泵、9回灌系统、10电力输出。
图2是利用热导管的传热原理汲取高温地热的方案图;
图中,1蒸发器、2冷凝器、11热源、12蒸汽管道、13蒸汽流、14液体回流、15液体管道、16放热.
图3是一种用于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蒸发器、17蒸发器内两相流的旋转方向、13蒸汽流、18电控节气阀、19带电控节气阀的蒸汽管、10电力输出、7汽轮机组、20蒸汽流连接管、2冷凝器、21排气阀、22带电控节流阀的主回流管、14液体回流、23电控节流阀、24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25内回流管内壁上的来复线、26内回流管外壁上的螺纹。
图4是内回流管的结构以及和蒸发器的结构关系的局部详细图;
图中,1蒸发器、24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25内回流管内壁上的来复线、26内回流管外壁上的螺纹。
图5是壁面上液体颗粒受力分析;
图中,27蒸发器壁面、28重力、29液体颗粒、30壁面力、31壁面力与离心力的合、32液体颗粒所受的力的合力、33离心力。
图6是具体实施方案中的一种用于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的部件的布局图;
图中,1蒸发器、19带电控节气阀的蒸汽管、18电控节气阀、34保护套筒、10电力输出、7汽轮机组、20蒸汽流连接管、35冷却系统、21排气阀、2冷凝器、22带电控节流阀的主回流管、23电控节流阀、24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一个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图6是具体实施方案中的一种用于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的部件的布局图,其工作原理图参见图3。
一种用于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和方法,包括个一个蒸发器、一个冷凝器、一个排气阀、一个蒸汽管、一个电控节气阀、一个主回流管、一个电控节流阀、一个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一个汽轮发电机组、一个冷却系统。
用水作为工质,传热系数大,资源丰富、成本低、不产生有毒物质。因为耐高温不锈钢材料与水不产生化学反应,不氧化、不变形,而且传热系数高,所以,冷凝器、蒸发器和各种连接管路均采用耐高温不锈钢材料制作。
在工作时,蒸发器在最下面的高温地热区内,其中高温地热资源以温度在200℃以上高温地热水和干蒸汽的形式存在,距离地面高度差取2000m至3000m左右。汽轮机组和冷凝器在地面上。蒸发器上端有一个蒸汽出口和一个液体入口;
汽轮机组有一个蒸汽入口和一个蒸汽出口;冷凝器下面有一个蒸汽入口和一个液体出口;一个蒸汽管将蒸发器的蒸汽出口和汽轮机组的蒸汽入口相连,使得蒸汽进入汽轮机组做功。蒸汽管管路上安装电控节气阀,可以调节气体流量;汽轮机组的蒸汽出口连接冷凝器的蒸汽入口,蒸汽在汽轮机内做工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器的上部的排气阀,目的是防止冷凝器中有气体堵塞;一个主回流管一端连接到冷凝器的液体出口,另一端连接到一个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的一端;主回流管管路上安装电控节流阀,可以控制进入冷凝器的蒸汽流量,从而控制传热量;内回流管的另一端从蒸发器的液体入口深入到蒸发器内腔底部。液体工质通过主回流管、内回流管从冷凝器进入蒸发器。所有管路外表面裹有绝热材料,并放置在一个防腐蚀、有一定硬度的保护套筒内。
将内回流管直接插入到蒸发器的低端,意味着直接将水引导回蒸发器内,避免和大量蒸汽相对运动时产生剪切力,避免了水被蒸汽卷吸的现象的发生,防止了蒸发器内烧干。内回流管外径0.3m,内径0.2m,内壁上刻有六条深0.01m的来复线,外壁上有深0.01m,螺距为0.01m螺纹沟槽。螺纹旋向有来复线的一致。因为冷凝器的高度很高于蒸发器,所以存在2000m至3000m的液压水头,水在内回流管中向下流动。由于其内表面的来复线的引导作用,水会产生旋转。具有较强转动惯量的水流出内回流管,进入蒸发器,成为蒸汽-水两相流。因蒸发作用,蒸发器内压力增加,两相流开始向上运动。因为水和水蒸气的粘性较小,与壁面的摩擦损失小,转动惯量损失小,所以两相流仍保持较强的旋转离心力。内回流管外表面有螺纹形状的沟槽将引导气-水两相流以旋转向上的方式运动。内回流管的结构以及它们内部流体流动的模式与图3、图4所示相同。
蒸汽-水两相流中因为水滴颗粒的密度相对蒸汽的大,所以液体颗粒因为旋转离心力飞向蒸发器的内壁面。此时如果蒸发器处在高温环境中,在蒸发器内壁产生蒸汽薄膜,降低壁面传热量。而飞来的液体颗粒将会击碎蒸汽薄膜,在当地形成水膜,使得壁面传热量的损失得以恢复。采用倒圆锥台形的蒸发器,意味着蒸发器是倾斜的壁面。参考图5给出壁面上水滴受力分析,可见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水滴受到沿壁面向上的合力。意味着水膜沿着蒸发器内壁面向上移。这种运动使水膜与蒸发器的热表面更充分接触,有利于水的蒸发。除了考虑上述因素,还要考虑制造和使用上的因素,例如倒圆锥台上底面的占地面积不宜过大。蒸发器内腔倒圆锥台形的底面外径为1m,高度1.5m,圆锥角取15°。
高温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组做功,汽轮机组转子旋转,热能装化为电力输出。冷凝器的功能是通过放热,将蒸汽转化为水。在冷凝器内部是一个以循环水为介质的冷却系统。循环水吸收蒸汽的热量,蒸汽降温,成为液态水,通过主回流管、内回流管,进入蒸发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和方法,直接将蒸发器放入地下高温地热区,用水做工质,并通过部件的结构设计改进,利用工质的连续相变,将高温地热传输至地面,用于发电。这种方法由于汲取地热的方法热效率高,作为发电装置的整体热机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实用、廉价高效、可靠耐久、维护成本低。

Claims (6)

1.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包括一个蒸发器、一个冷凝器、一个排气阀、一个电控节气阀、一个带电控节气阀的蒸汽管、一个电控节流阀、一个带电控节流阀的主回流管、一个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一个汽轮机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器在工作时位于地下高温地热区;蒸发器外观上是圆柱形或者是圆锥台形的金属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带电控节气阀的蒸汽管是绝热的,连接蒸发器和汽轮机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电控节流阀的主回流管是绝热的,一端连接到冷凝器的液体出口,另一端连接到一个能产生旋流的内回流管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回流管的一端深入到蒸发器内腔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回流管内表面刻有多条来复线,外表面有螺纹形状的沟槽,螺纹的旋向与来复线的一致。
CN2012204804075U 2012-09-18 2012-09-18 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46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04075U CN202746123U (zh) 2012-09-18 2012-09-18 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04075U CN202746123U (zh) 2012-09-18 2012-09-18 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46123U true CN202746123U (zh) 2013-02-20

Family

ID=47705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8040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46123U (zh) 2012-09-18 2012-09-18 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461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9054A1 (zh) * 2012-11-26 2014-05-30 Lu Ming 一种基于热导管的高温地热发电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9054A1 (zh) * 2012-11-26 2014-05-30 Lu Ming 一种基于热导管的高温地热发电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13582A1 (zh) 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和方法
US8650875B2 (en) Direct exchange geothermal refrigerant power advanced generating system
CN101892964B (zh) 万米单深井重力真空辅助热管循环干热岩发电方法及装置
US20070289303A1 (en) Heat transfer for 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CN101696829A (zh) 地热能远距离传热储能的方法、其装置及应用
CN201555480U (zh) 一种重力真空热管传热装置
WO2020140406A1 (zh) 无积液效应的阶梯式重力热管地热开采系统
CN201858918U (zh) 万米单深井重力热管传热装置
CN105508160B (zh) 温差发电方法和温差发电设备
AU2010206101C1 (en) Isaakidis high temperature engineered geothermal systems (EGS)
CN202746123U (zh) 一种汲取高温地热进行发电的装置
Dambly et al.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 for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CN201858096U (zh) 万米单深井重力真空辅助热管循环干热岩发电装置
CN204386829U (zh) 温差发电设备
CN103147941A (zh) 利用地热热能的发电装置
CN112984847B (zh) 一种水热型地热综合利用系统及能量分配管控方法
CN106321376A (zh) 利用高温地热能进行发电的方法
CN103884007B (zh) 多阀门调控锅炉给水系统
Pumaneratkul et al. Optimum study on primary design of geothermal heat pipe with CO2 based Rankine cycle
CN110530182B (zh) 用于非能动orc系统的异型分离式热管余热回收蒸发装置
CN210564685U (zh) 一种地热阶梯举升装置
WO2013060340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геотермальной энергии скважин в электрическую
KR101239777B1 (ko) 폐가스와 용융염의 열 교환을 이용한 지열 발전 시스템
CN203488233U (zh) 汲取汽车发动机排气高温进行发电的微型装置
CN101956679B (zh) 地热能或太阳能温差发动机装置、其发电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