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21806U -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21806U
CN202721806U CN 201220287772 CN201220287772U CN202721806U CN 202721806 U CN202721806 U CN 202721806U CN 201220287772 CN201220287772 CN 201220287772 CN 201220287772 U CN201220287772 U CN 201220287772U CN 202721806 U CN202721806 U CN 202721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audio
circuit
audio frequency
upwar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877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877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21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21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218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该装置中,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路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二电路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互为衰减电路。从而保证了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均可以接收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实现可以在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线序未明的情况下,使得音频上行信号也可以得到传输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音频接口,一般包括音频输出管脚AUDIO、地管脚GND以及麦克管脚MIC,音频输出管脚AUDIO一般包括左声道管脚和/或右声道管脚,通常为四段式音频接口的第三管脚和第四管脚,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MIC,第二管脚为地管脚GND,另一种是第一管脚为地管脚GND,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MIC。
而在音频接口传输数据时,音频下行信号通过音频输出管脚AUDIO进行传输,可以采用左声道管脚和右声道管脚中的一根或者两根,音频上行信号则通过麦克管脚MIC进行传输。
由于现有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在未测量时,无法得到它们的线序,因此,在传输音频上行信号时,需要对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的线序进行测量,得出麦克管脚MIC以进行音频上行信号的传输,而对音频接口的线序进行测量,需要额外的工作量,且使用不够方便。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在音频接口的线序未明情况下,也可以保证音频上行信号传输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路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二电路与所述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互为衰减电路。
此外,所述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或者地管脚中的一个;所述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或者地管脚中的另一个。
此外,所述第一电路采用滤波电路或分压电路;所述第二电路采用滤波电路或分压电路。
此外,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互为对称衰减电路。
此外,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互为非对称衰减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将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互为衰减的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可以将音频上行信号的幅值变小,从而保证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均可以接收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实现可以在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线序未明的情况下,使得音频上行信号也可以得到传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实施例1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实施例1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实施例1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实施例1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实施例1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实施例2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实施例2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实施例3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实施例3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或位置,进一步,“第一管脚”、“第二管脚”仅是对管脚进行区分,并不用于限定管脚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和方法。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包括:音频接口、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
音频接口通过麦克管脚MIC传输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
由于音频接口麦克管脚MIC和地管脚GND的线序未知,即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MIC和地管脚GND中的一个,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MIC和地管脚GND中的另一个。
此时,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路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二电路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
其中,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互为衰减电路。
另外,为了保证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向可以正常发送音频上行信号,需要令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或第二管脚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形成回路。
具体的,参见图2,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导通器件连接至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的信号端或者地端,第二管脚通过第二导通器件连接至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的信号端或者地,其中,第一导通器件和第二导通器件不同。
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的另一端口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音频接口的信号输出端的参考电平。另一端口包括信号端或者地。此时,在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音频上行信号时,由于第一管脚或第二管脚通过第三管脚连接至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并形成回路,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的传输。
具体的,参见图3,音频接口与音频上行信号接收装置相连,且音频接口第三管脚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或第二管脚的参考电平。
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的另一端口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音频接口的信号输出端的参考电平。另一端口包括信号端或者地。此时,在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音频上行信号时,由于第一管脚或第二管脚通过第三管脚连接至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并形成回路,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的传输。
当然,上述两种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方式,只要能实现令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或第二管脚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形成回路即可。
衰减电路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分压电路,参见图4,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阻R2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
当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MIC,第二管脚为地管脚GND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直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分压,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当第一管脚为地管脚GND,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MIC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直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阻R2的分压,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由此可见,无论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是哪种线序,通过本实施例的衰减电路,均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衰减电路还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分压电路,参见图5,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三电容C3和第二电容C2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
当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MIC,第二管脚为地管脚GND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交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分压,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当第一管脚为地管脚GND,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MIC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交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三电容C3和第二电容C2的分压,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由此可见,无论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是哪种线序,通过本实施例的衰减电路,均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分压电路可以为对称电路,即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电阻等效,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容C3的电容等效即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分压电路还可以为非对称电路,即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电阻不等,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容C3的电容不等即可。
当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分压电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示的电阻和电容电路,只要能实现衰减目的的对称电路或者非对称电路均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衰减电路采用滤波电路。
其中,衰减电路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滤波电路,参见图6,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阻R1以及第一电容C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
当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MIC,第二管脚为地管脚GND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滤波电路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滤波,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当第一管脚为地管脚GND,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MIC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的滤波,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由此可见,无论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是哪种线序,通过本实施例的衰减电路,均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衰减电路还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滤波电路,参见图7,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容C1以及第一电阻R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阻R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
当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MIC,第二管脚为地管脚GND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的滤波,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当第一管脚为地管脚GND,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MIC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阻R1的滤波,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由此可见,无论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是哪种线序,通过本实施例的衰减电路,均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滤波电路可以为对称电路,即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电阻等效,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容等效即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滤波电路还可以为非对称电路,即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电阻不等,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容不等即可。
当然,本实施例也应如实施例1,需令音频接口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形成回路,以保证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向可以正常发送音频上行信号。
当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滤波电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示的电阻和电容电路,只要能实现衰减目的的对称电路或者非对称电路均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衰减电路采用滤波电路和分压电路结合的方式。
其中,衰减电路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的滤波电路和分压电路结合的方式实现,参见图6,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阻R1以及第一电容C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容C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
当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MIC,第二管脚为地管脚GND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滤波电路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滤波,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当第一管脚为地管脚GND,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MIC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容C1的分压,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由此可见,无论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是哪种线序,通过本实施例的衰减电路,均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当然,本实施例中,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还可以通过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一电容C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还可以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
衰减电路还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的滤波电路和分压电路结合的方式实现,参见图7,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容C1以及第一电阻R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
当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MIC,第二管脚为地管脚GND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的滤波,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当第一管脚为地管脚GND,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MIC时,由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阻R1的分压,使得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的信号幅值变小,从而保证了音频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管脚,即麦克管脚MIC,实现了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由此可见,无论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是哪种线序,通过本实施例的衰减电路,均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上行传输。
当然,本实施例中,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还可以通过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一电阻R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连接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滤波电路可以为对称电路,即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容C2的电抗等效,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的阻抗等效即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滤波电路还可以为非对称电路,即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容C2的阻抗不等,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的阻抗不等即可。
当然,本实施例也应如实施例1,需令音频接口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形成回路,以保证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向可以正常发送音频上行信号。
当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滤波电路和分压电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示的电阻和电容电路,只要能实现衰减目的的对称电路或者非对称电路均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互为衰减的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
由于将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互为衰减的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可以将音频上行信号的幅值变小,从而保证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均可以接收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发送的音频上行信号,实现可以在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线序未明的情况下,使得音频上行信号也可以得到传输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5)

1.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一电路与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
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通过第二电路与所述音频上行信号发生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互为衰减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频接口的第一管脚为麦克管脚或者地管脚中的一个;
所述音频接口的第二管脚为麦克管脚或者地管脚中的另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采用滤波电路或分压电路;
所述第二电路采用滤波电路或分压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互为对称衰减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互为非对称衰减电路。
CN 201220287772 2012-06-16 2012-06-16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21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87772 CN202721806U (zh) 2012-06-16 2012-06-16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87772 CN202721806U (zh) 2012-06-16 2012-06-16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21806U true CN202721806U (zh) 2013-02-06

Family

ID=47623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8777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21806U (zh) 2012-06-16 2012-06-16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218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188A (zh) * 2012-06-16 2012-10-17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188A (zh) * 2012-06-16 2012-10-17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和方法
CN102740188B (zh) * 2012-06-16 2013-08-28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和方法
WO2013185628A1 (zh) * 2012-06-16 2013-12-19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和方法
RU2580008C1 (ru) * 2012-06-16 2016-04-10 Тэндирон Корпорэ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для аудиосигнала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аудиоинтерфейс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00535A4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CN102740188B (zh)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和方法
CN202931466U (zh) Lvds输出调节装置及电视机
CN104702349B (zh) 应答器自动检测装置
CN202721806U (zh)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音频信号上行的装置
EP2720395A3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optic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sig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836595A (zh)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讯测试程控衰减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65489A (zh) 一种遥控电子万用表
CN104569654A (zh) 线缆自动化检测与调节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02883255A (zh) 转接装置、电子签名工具、检测装置和接口检测系统
CN201025711Y (zh) 一种光缆故障自检的波分传输系统
CN103079161A (zh) 手持设备音频口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3560841B (zh) 射频线路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02856737U (zh) 一种10g epon olt光模块测试仪
CN204405758U (zh) 滤波器的调试系统
CN205160517U (zh) 通信监视系统
CN103024657A (zh) 手持设备音频口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3135906U (zh) 超音频寻线器
CN208459796U (zh) 一种多路集中控制装置
CN108964703B (zh)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的测试装置
CN205263248U (zh) 一种绝缘击穿检测装置
CN203014651U (zh) 变频器输入电路及变频器
CN205388688U (zh) 基于同步串行总线技术的模拟量信号采样板
CN203482304U (zh) 用于四路复用器控制信号的抗干扰器
CN204089830U (zh) 一种vhf收发机综合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3, room 1810, block B, 38 clear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room 1810, block B, golden building, No. 17, Qinghua East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endyron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