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08872U -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08872U
CN202708872U CN 201220392798 CN201220392798U CN202708872U CN 202708872 U CN202708872 U CN 202708872U CN 201220392798 CN201220392798 CN 201220392798 CN 201220392798 U CN201220392798 U CN 201220392798U CN 202708872 U CN202708872 U CN 202708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backlight
lgp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927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927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08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08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088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源包括:光源组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两侧的导光板和散热装置,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光源的电路板,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一端部上,所述散热装置具有由所述端部延伸而形成的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上方,所述延伸部的下表面上具有一用于将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至少部分反射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的一反射面。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将光源向上发射的光反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从而防止光源向上发射的光泄露出去,避免漏光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技术的不断成熟,要求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需要具有越来越小的混光距离,现有技术中,如果背光源采用的是光源为LED,通常在LED上增加球形灯罩以增大LED的发光角度,进而缩短混光距离。或者,直接采用能够360度发光的CCFL(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萤光灯管)作为背光源的光源。
使用带有球形灯罩的LED或者直接使用CCFL作为光源时,在增大左右方向的发光角度的同时,也增大了上下方向的发光角度,现有技术中,可以在导光板下方设置反射片以反射向下方向的光,使得向下方向的光被再次利用,而向上方向的光则由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最后会通过显示装置的框架与最上层膜片之间的空隙发射出去,形成漏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能够将光源向上发射的光反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从而防止光源向上发射的光泄露出去,避免漏光现象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
光源组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两侧的导光板和散热装置,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光源的电路板,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一端部上,所述散热装置具有由所述端部延伸而形成的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上方,所述延伸部的下表面上具有一用于将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至少部分反射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的一反射面。
优选的,所述反射面为一弧形曲面。
优选的,所述弧形曲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反射面上涂布有反光涂层。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的顶端与所述导光板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的末端的下表面上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与所述电路板顶端的尺寸相配合,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散热装置上时,所述电路板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一球形灯罩。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的下方还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光源向下发射的光至少部分反射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的一反射片。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采用铝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能够将光源向上发射的光反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从而防止光源向上发射的光泄露出去,避免漏光现象的发生,另外,同时提高了背光源的光线的利用率。
同时,还能够将光源向下发射的光反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进一步提高了背光源的光线的利用率。
能够保证光源的发光中心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中心处于同一平面内,提高光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反射面对光源发射的光的反射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源的一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源包括:光源组件10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101两侧的导光板102和散热装置103。
其中,所述光源组件101包括:光源(图未示出)、用于固定所述光源的电路板1011以及设置于所述光源上方的球形灯罩1012。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本实施例中的光源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球形灯罩1012的使用能够增大所述光源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发光角度,从而缩短所述背光源的混光距离;所述电路板1011固定于所述散热装置103的一端部上。所述电路板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电路板,例如金属电路板(Metal Core PCB,MCPCB)、软性电路板等,采用金属电路板(例如铝板)可以提高光源的散热效果。
所述导光板102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射的光导出,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正对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且所述光源的发光中心与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中心处于同一平面内,以保证光的利用率。
所述散热装置103用于固定所述光源组件101,并用于为所述光源组件101散热,所述散热装置103可以采用铝板或其他散热材质制成。为了防止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泄露出去,所述散热装置103上具有由所述端部(与所述电路板1011连接的端部)延伸而形成的一延伸部1031,所述延伸部1031位于所述光源组件101的上方,所述延伸部1031的下表面上具有一用于将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至少部分反射到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上的一反射面103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反射面对光源发射的光的反射效果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反射面可以将分光源向上发射的光的其中一部分反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图中600指的是光线。
通过所述反射面10311,可以将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上,从而防止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泄露出去,避免漏光现象的发生,另外,同时提高了背光源的光线的利用率。
上述实施例中的光源组件101中包括一球形灯罩1011,以缩短所述背光源的混光距离,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反射面10311的散热装置103,同样适用于不包括球形灯罩的光源组,即光源组仅包括:光源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光源的电路板,该光源可以是能够360度发光的CCFL,或者,其他类型的光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10311为一弧形曲面,优选的,所述弧形曲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到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之间的距离。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1031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的反射面,例如,为一斜平面等,只有具有能够将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上的功能即可。
此外,为了提高所述反射面10311的光反射率,还可以在所述反射面上涂布反光涂层,例如白漆等反光涂层。
为了进一步防止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泄露出去,所述散热装置103的上的延伸部1031的顶端与所述导光板102相抵触,也就是说,所述散热装置103与所述导光板102之间的空隙无限接近为零,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漏光现象。
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散热装置103上的反射面10311,能够可以将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上,从而防止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泄露出去,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率,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所述导光板102的下方设置一反射片104,用于将所述光源向下发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将所述光源向下发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上,例如,在所述散热装置103的与所述光源组件101接触的端部的下方,设置一与所述延伸部1031相对称的另一延伸部,该位于下方的延伸部上同样具有一反射面,用于将所述光源向下发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上,该位于所述光源组件101下方的反射面,与位于所述光源组件101下方的反射面10311,可以是相同结构的反射面,也可以是不同结构的反射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1011与所述散热装置103可以采用双面胶贴合固定在一起,当然,所述电路板1011与所述散热装置103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固定,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固定,均要保证所述电路板1011的位置摆正,从而保证所述光源的发光中心与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中心处于同一平面内,提高光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可以在所述延伸部1031末端的下表面上设置一凹槽10312,所述凹槽10312的尺寸与所述电路板1011顶端的尺寸相配合,以使得所述电路板1011固定于所述散热装置103上时,所述电路板1011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凹槽10312中。通过该结构,能够方便电路板1011的安装,保证所述电路板1011的位置摆正,从而保证所述光源的发光中心与所述导光板102的入光面中心处于同一平面内,提高光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比如电子纸)。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面板、液晶电视、手机、液晶显示器等。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外框架(Bezel)200、显示面板(Panel)300、上框架(up-Mold)400、背板(Back-Cover)50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光源组件101、导光板(LGP)102、散热装置103以及反射片104之外,还包括光学膜材(Films)105,所述光学膜材105位于所述导光板102的上方。所述背板500位于所述背光源的下方;所述上框架400为L型,一端位于所述背光源的上方,另一端位于所述背光源的一侧,与所述背板500配合,固定所述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300位于所述背光源的上方,所述外框架200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3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能够将光源向上发射的光反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从而防止光源向上发射的光泄露出去,防止漏光现象的发生,另外,同时提高了背光源的光线的利用率。
同时,还能够将光源向下发射的光反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进一步提高了背光源的光线的利用率。
能够保证光源的发光中心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中心处于同一平面内,提高光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组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两侧的导光板和散热装置,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光源的电路板,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一端部上,所述散热装置具有由所述端部延伸而形成的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上方,所述延伸部的下表面上具有一用于将所述光源向上发射的光至少部分反射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的一反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一弧形曲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曲面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光源的出光面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上涂布有反光涂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顶端与所述导光板相抵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末端的下表面上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与所述电路板顶端的尺寸相配合,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散热装置上时,所述电路板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一球形灯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还设置有一用于将所述光源向下发射的光至少部分反射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的一反射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采用铝板制成。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
CN 201220392798 2012-08-09 2012-08-09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08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92798 CN202708872U (zh) 2012-08-09 2012-08-09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92798 CN202708872U (zh) 2012-08-09 2012-08-09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08872U true CN202708872U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89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9279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08872U (zh) 2012-08-09 2012-08-09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088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793A (zh) * 2018-10-15 2018-12-1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CN109633807A (zh) * 2019-02-26 2019-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793A (zh) * 2018-10-15 2018-12-1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CN109031793B (zh) * 2018-10-15 2024-02-06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
CN109633807A (zh) * 2019-02-26 2019-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21565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807442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상기 백라이트 모듈을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15773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前記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WO2011080955A1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KR101671182B1 (ko) Led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led 모듈
US900754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CN104832837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KR102008076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US9753215B2 (en) Backlight,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439833A (zh) 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205049842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315418A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曲面显示装置
WO2014019258A1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2518984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2008688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KR2016008455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367258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电视机
US2019038411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CN202708872U (zh)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CN10551116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CN103953893A (zh) 调光单元、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984155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30257704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170168207A1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620218A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