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97143U - 鳍片组 - Google Patents

鳍片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97143U
CN202697143U CN 201220379832 CN201220379832U CN202697143U CN 202697143 U CN202697143 U CN 202697143U CN 201220379832 CN201220379832 CN 201220379832 CN 201220379832 U CN201220379832 U CN 201220379832U CN 202697143 U CN202697143 U CN 202697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conduction trough
conduction
link slo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798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晃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37983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97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97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971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一种鳍片组,包括至少一第一鳍片及至少一第二鳍片。第一鳍片具有一第一本体及设于第一本体的一第一导通槽结构、一第二导通槽结构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第二鳍片具有一第二本体及设于第二本体的一第三导通槽结构、一第四导通槽结构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当第一与第二鳍片相贴合,第二连接槽结构导通第一导通槽结构及第二导通槽结构,第一连接槽结构导通第三导通槽结构及第四导通槽结构,且第一导通槽结构、第二连接槽结构及第二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第三导通槽结构、第一连接槽结构及第四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

Description

鳍片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鳍片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热交换功效的鳍片组。
背景技术
热交换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或是各种电器设备上,其功用包括散热、冷却、冷热液交换或热能回收等,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热交换器,均有一共同点,即是由热交换面积来决定热交换效果。
然而,随着产品的精致化,各种热交换器除了需要有足够的热交换面积之外,无论是电子产品或是各种电器设备均存在着小型化或薄体化的要求,更连带让电子产品或是各种电器设备内的热交换器面临着热交换面积是否足够的重大考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鳍片组,其能大幅地增加鳍片与热交换流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地进行热交换作业。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鳍片组,包括:
至少一第一鳍片,各该第一鳍片具有一第一本体、一第一导通槽结构、一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一本体;以及
至少一第二鳍片,各该第二鳍片具有一第二本体、一第三导通槽结构、一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二本体;
其中,各该第一鳍片与各该第二鳍片沿一组装轴向相贴合,该第二连接槽结构导通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导通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且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为一矩形片体,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分别位于该第一本体的两侧,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分别位于该第二本体的两侧,且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流道与该第二导引流道互不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重叠,该第二鳍片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重叠,而该第二鳍片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大于或等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的面积,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鳍片与各该第二鳍片沿该组装轴向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沿一连接轴向分别配置于该第一本体以及该第二本体,该连接轴向与该组装轴向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流道为一ㄩ形导引流道,该第二导引流道为一ㄇ形导引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流道的流经区域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流经区域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流道的流体导引方向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流体导引方向同时为顺时针的流动轴向或同时为逆时针的流动轴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以该组装轴向为轴旋转180度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的倒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三鳍片以及一第四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三鳍片具有一第一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一出口结构,该第四鳍片具有一第二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出口结构,该第一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一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两端,该第二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二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三鳍片的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出口结构于该第四鳍片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二出口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四鳍片为该第三鳍片的倒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第五鳍片,各该第五鳍片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之间,各该第五鳍片具有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一第三通口以及一第四通口,该第一通口以及该第二通口与该第一导引流道相通,而该第三通口以及该第四通口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通口以及该第二通口的一侧分别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一通口以及该第二通口的另一侧分别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相通,该第三通口以及该第四通口的一侧分别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第三通口以及该第四通口的另一侧分别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为波浪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为锯齿状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鳍片组,包括:
至少一第一鳍片,各该第一鳍片具有一第一本体、一第一导通槽结构、一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一本体,其中该第一连接槽结构具有沿一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连接槽组;以及
至少一第二鳍片,各该第二鳍片具有一第二本体、一第三导通槽结构、一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二连接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连接槽组;
其中,各该第一鳍片以及各该第二鳍片沿一组装轴向排列相接,该些第二连接槽组导通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该些第一连接槽组导通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鳍片其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一端于一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重叠,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其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重叠,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鳍片其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组装轴向、该配置轴向以及该连接轴向为两两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导通槽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三导通槽组,该第二鳍片其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组相重叠,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其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组相重叠,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该些第一导通槽组与该些第一连接槽组沿该配置轴向交错排列,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该些第三导通槽组与该些第二连接槽组沿该配置轴向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导通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至少一第一导通槽单元,而各该第一连接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至少一第一连接槽单元,各该第三导通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至少一第三导通槽单元,而各该第二连接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至少一第二连接槽单元,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鳍片其另一该第一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而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鳍片其另一该第三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该第二鳍片其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与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相重叠的该二第一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相邻地排列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相重叠的该二第三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相邻地排列于该第二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流道与该第二导引流道互不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各该第一鳍片与各该第二鳍片沿该组装轴向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流道为一ㄩ形导引流道,该第二导引流道为一ㄇ形导引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流道的流经区域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流经区域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流道的流体导引方向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流体导引方向同时为顺时针的流动轴向或同时为逆时针的流动轴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以该组装轴向为轴旋转180度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的倒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三鳍片以及一第四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三鳍片具有一第一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一出口结构,该第四鳍片具有一第二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出口结构,该第一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一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两端,该第二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二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三鳍片的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出口结构于该第四鳍片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二出口结构相重叠,且该第四鳍片为该第三鳍片的倒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入口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入口单元,该第二入口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入口单元,该些第一入口单元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而该些第二入口单元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入口单元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些第二入口单元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五鳍片以及一第六鳍片,该第五鳍片以及该第六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各该第一鳍片、各该第二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五鳍片具有一第一通口以及一第二通口,该第六鳍片具有一第三通口以及一第四通口,该第一入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一通口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二通口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三通口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一侧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四通口相通,且该第六鳍片为该第五鳍片的倒置状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鳍片组,包括:
至少一第一鳍片,各该第一鳍片具有一第一本体、一第一导通槽结构、一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一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具有沿一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导通槽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连接槽组,各该第一导通槽组具有沿一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导通槽单元,而各该第一连接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连接槽单元;以及
至少一第二鳍片,各该第二鳍片具有一第二本体、一第三导通槽结构、一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三导通槽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连接槽组,各该第三导通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三导通槽单元,而各该第二连接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连接槽单元;
其中,各该第一鳍片以及各该第二鳍片沿一组装轴向排列相接,该些第二连接槽组导通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该些第一连接槽组导通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各该第一导通槽组其第一导通槽单元与相邻的第一导通槽单元交错排列,各该第一连接槽组其第一连接槽单元与相邻的第一连接槽单元交错排列,各该第三导通槽组其第三导通槽单元与相邻的第三导通槽单元交错排列,各该第二连接槽组其第二连接槽单元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槽单元交错排列,而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鳍片其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重叠,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其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重叠,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鳍片其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鳍片其另一该第一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而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鳍片其另一该第三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该第二鳍片其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与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相重叠的该二第一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相邻地排列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相重叠的该二第三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相邻地排列于该第二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鳍片的该第二连接槽单元导通该第一鳍片上的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二相邻第一导通槽单元以及沿该连接轴向排列的二相邻第一导通槽单元,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连接槽单元导通该第二鳍片上的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二相邻第三导通槽单元以及沿该连接轴向排列的二相邻第三导通槽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通槽单元、该第三导通槽单元、该第一连接槽单元以及该第二连接槽单元为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二导通槽单元,各该第二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所对应的该第一导通槽组的一侧,该第四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四导通槽单元,各该第四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所对应的该第三导通槽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的倒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还包括一第一主流槽,而各该第一导通槽组构成支流槽道,其沿该连接轴向与该第一主流槽相接,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还包括一第二主流槽,而各该第一连接槽组构成支流槽道,其沿该连接轴向与该第二主流槽相接,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还包括一第三主流槽,而各该第三导通槽组构成支流槽道,其沿该连接轴向与该第三主流槽相接,该第二连接槽结构还包括一第四主流槽,而各该第二连接槽组沿该连接轴向与该第四主流槽相接,该第一主流槽与该第四主流槽相连通,该第三主流槽与该第二主流槽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为爪形或E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相互嵌合地设于该第一本体,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相互嵌合地设于该第一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导通槽结构设于该第二主流槽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之间,该第四导通槽结构设于该第四主流槽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三鳍片以及一第四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三鳍片具有一第一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一出口结构,该第四鳍片具有一第二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出口结构,该第一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一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两端,该第二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二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三鳍片的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出口结构于该第四鳍片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二出口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四鳍片为该第三鳍片的倒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出口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出口单元,该第二出口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出口单元,该些第一出口单元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而该些第二出口单元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一出口单元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些第二出口单元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五鳍片以及一第六鳍片,该第五鳍片以及该第六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各该第一鳍片、各该第二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五鳍片具有一第一通口以及一第二通口,该第六鳍片具有一第三通口以及一第四通口,该第一入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一通口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二通口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三通口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一侧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四通口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六鳍片为该第五鳍片的倒置状态。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鳍片组分别于至少二鳍片上设置多个导通槽结构以连接槽结构,各该鳍片上的导通槽结构与连接槽结构之间以及导通槽结构与导通槽结构之间彼此不相通,而在结合该些鳍片之后,一鳍片上的导通槽结构是能利用另一鳍片上的连接槽结构来与相邻的导通槽结构相通,进而让该些鳍片在组合之后,各该鳍片的导通槽结构能利用另一鳍片的连接槽结构来构成导引流道,而本实用新型的鳍片组即具有二导引流道,以供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热交换作业。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鳍片组是由至少二种鳍片交错地排列而组成,每一鳍片都设有多个导通槽结构以连接槽结构,因此热交换流体在流入鳍片组内时,热交换流体会被不断地被强破合流或是分流,以大幅地增加热交换流体与鳍片组的接触面积,增加热交换流体进行热交换作业的速率,以达到良好的热交换效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鳍片组的分解图;
图1B绘示图1A的鳍片组移除部的分鳍片后的组装示意图;
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鳍片组的立体图;
图2B绘示图2A的鳍片组的分解图;
图2C绘示图2B中R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2D绘示图2B的鳍片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2E绘示图2D中的第一鳍片的放大示意图;
图2F绘示图2D中的第二鳍片的放大示意图;
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鳍片组的立体图;
图3B绘示图3A的鳍片组的分解图;
图3C绘示图3B中R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D绘示图3B的鳍片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3E绘示图3D中的第一鳍片的放大示意图;
图3F绘示图3D中的第二鳍片的放大示意图;
图3G绘示图3E的第一鳍片与图3F的第二鳍片相叠合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20、30:鳍片组
100、100’、100”:第一鳍片
110、110’、110”:第一本体
120、120’、120”:第一导通槽结构
122’、122”:第一导通槽组
122a’、122a”:第一导通槽单元
124”:第一主流槽
130、130’、130”:第二导通槽结构
132a”:第二导通槽单元
140、140’、140”:第一连接槽结构
142’、142”:第一连接槽组
142a’、142a”:第一连接槽单元
144”:第二主流槽
200、200’、200”:第二鳍片
210、210’、210”:第二本体
220、220’、220”:第三导通槽结构
222’、222”:第三导通槽组
222a’、222a”:第三导通槽单元
224”:第三主流槽
230、230’、230”:第四导通槽结构
232a”:第四导通槽单元
240、240’、240”:第二连接槽结构
242’、242”:第二连接槽组
242a’、242a”:第二连接槽单元
244”:第四主流槽
300、300’、300”:第三鳍片
310、310’、310”:第一入口结构
312’:第一入口单元
320、320’、320”:第一出口结构
322”:第一出口单元
400、400’、400”:第四鳍片
410、410’、410”:第二入口结构
412’:第二入口单元
420、420’、420”:第二出口结构
422”:第二出口单元
500、500’、500”:第五鳍片
600’、600”:第六鳍片
510、510’、510”:第一通口
520、520’、520”:第二通口
530、610’、610”:第三通口
540、620’、620”:第四通口
A:槽单元排列
C1、C1’、C1”:第一导引流道
C2、C2’、C2”:第二导引流道
F1:热交换流体
F2:热交换流体
L1:组装轴向
L2:连接轴向
L3:配置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所附的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A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鳍片组的分解图,而图1B绘示图1A的鳍片组移除部的分鳍片后的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以及图1B,图1A的鳍片组10包括有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以及第五鳍片500。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以及第五鳍片500例如是矩形片体,且沿一组装轴向L1相贴合。其中,第三鳍片300以及第四鳍片400例如是分别沿着组装轴向L1设于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组合的两侧,而每一个第五鳍片500例如是沿着组装轴向L1设于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鳍片200例如是第一鳍片100的倒置状态。该倒置状态例如是第一鳍片100以组装轴向L1为轴旋转180度的状态。当然,第二鳍片200也可以是第一鳍片100的其他型式的倒置状态,本实用新型于此并不设限。另外,第四鳍片400也例如是第三鳍片300的倒置状态。
本实施例的鳍片组10主要是由至少一第一鳍片100以及至少一第二鳍片200所组成,本文将先针对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作详细说明。第一鳍片100具有一第一本体110、一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一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以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140。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以及第一连接槽结构140设于第一本体110,且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分别位于第一本体110的两侧,而第一连接槽结构140是沿一连接轴向L2配置于第一本体110。连接轴向L2例如是与组装轴向L1相垂直。
此外,第二鳍片200则具有一第二本体210、一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一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以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240,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以及第二连接槽结构240设于第二本体210,且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分别位于第二本体210的两侧,而第二连接槽结构240是沿连接轴向L2配置于第二本体21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以及第二连接槽结构240例如是波浪状结构。波浪状的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以及第二连接槽结构240可使流入鳍片组10的热交换流体能经由不断地碰撞波浪状的结构壁体而产生扰动现象,进而提升其与鳍片间的热交换效率。当然,其他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第二连接槽结构也可以是锯齿状或是其他能增加热交换流体扰动的适当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
承上所述,当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以及第五鳍片500沿组装轴向L1相贴合时,第二连接槽结构240导通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第一连接槽结构140导通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鳍片100的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于第二本体210的投影区域是分别与第二连接槽结构240重叠,第二鳍片200的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于第一本体110的投影区域是分别与第一连接槽结构140重叠。因此,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第二连接槽结构24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可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C1,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可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C2。
进一步地说,第一鳍片100的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于第二本体210的投影区域是分别与第二连接槽结构240的两端部重叠,而第二鳍片200的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于第一本体110的投影区域是分别与第一连接槽结构140的两端部重叠。其中,第一连接槽结构140的两端部于第二本体210的投影区域是分别大于或等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的面积,第二连接槽结构240的两端部于第一本体110的投影区域是分别大于或等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的面积。如此一来,一热交换流体能顺利地自第三导通槽结构220流至第一连接槽结构140,并自第一连接槽结构140顺利地流至第四导通槽结构230,另一热交换流体则能顺利地自第一导通槽结构120流至第二连接槽结构240,并自第二连接槽结构240顺利地流至第二导通槽结构130。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鳍片100的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于第二本体210的投影区域是不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重叠,第一鳍片100的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于第二本体210的投影区域不与第二连接槽结构240相重叠。也即,当第一鳍片100与第二鳍片200沿组装轴向L1相贴合时,第一导引流道C1与第二导引流道C2互不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流道C1例如可供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流动,第二导引流道C2例如可供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流动,第一导引流道C1例如为一「ㄩ」形导引流道,第二导引流道C2例如为一「ㄇ」形导引流道,第一导引流道C1的流经区域例如是横跨整个鳍片组10的横截面。同样地,第二导引流道C2的流经区域也例如是横跨整个鳍片组10的横截面,即第一导引流道C1的流经区域与该第二导引流道C2的流经区域实质上相同。如此一来,热交换流体F1以及热交换流体F2即能利用完整地流经整个鳍片组10来进行有效地热交换作业。上述第一导引流道C1的流体导引方向与第二导引流道C2的流体导引方向例如同时为顺时针的流动轴向或同时为逆时针的流动轴向。
接着,本文将再针对本实施例的其他鳍片做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三鳍片300则具有一第一入口结构310以及一第一出口结构320,第四鳍片400则具有一第二入口结构410以及一第二出口结构420。第三鳍片300以及第四鳍片400例如是分别沿着组装轴向L1设于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组合的两侧。每一个第五鳍片500则具有一第一通口510、一第二通口520、一第三通口530以及一第四通口540。每一个第五鳍片500例如是沿着组装轴向L1设于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之间。其中,第一通口510以及第二通口520的一侧例如分别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通,第一通口510以及第二通口520的另一侧例如分别与第二连接槽结构240的两端部相通,第三通口530以及第四通口540的一侧例如分别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通,第三通口530以及第四通口540的另一侧例如分别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140的两端部相通。
承上所述,第三鳍片300其第一入口结构310以及第一出口结构320例如是相接于第一导引流道C1的两端,第四鳍片400其第二入口结构410以及第二出口结构420例如是相接于第二导引流道C2的两端,且第三鳍片300其第一入口结构310与第一鳍片100其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相通,第三鳍片300其第一出口结构320与第一鳍片100其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通,第四鳍片400其第二入口结构410与第二鳍片200其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相通,第四鳍片400其第二出口结构420与第二鳍片200其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通。基于第一导引流道C1与第二导引流道C2互不相连通,第三鳍片300的第一入口结构310与第一出口结构320于第四鳍片400的投影区域不与第二入口结构410与第二出口结构420相重叠。
此外,第五鳍片500其第一通口510以及第二通口520与第一导引流道C1相通,而第五鳍片500其第三通口530以及第四通口540与第二导引流道C2相通。例如是设置在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之间的第五鳍片500可同时提供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以及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流经,以增加热交换流体F1以及热交换流体F2间的热交换作业。
除了第五鳍片500可同时提供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以及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流经之外,由于提供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流动的第一导引流道C1也包含第一鳍片100的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第二连接槽结构240,而提供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流动的第二导引流道C2也包含第一鳍片100的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与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也即,第一鳍片100与第二鳍片200也同时提供了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以及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流经,因此第一鳍片100与第二鳍片200的设计也能增加热交换流体F1以及热交换流体F2间的热交换作业。当然,设计于第一鳍片100的例如是波浪状结构的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以及设计于第二鳍片200的例如是波浪状结构的第二连接槽结构240更是提供了热交换流体能利用不断地扰动来增加热交换效率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鳍片组10有较佳的热交换效能。
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一第一鳍片100与一第二鳍片200沿组装轴向L1交错排列为例。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将多个第一鳍片100以及多个第二鳍片200分别组合后,在以交错排列的方式来让例如是多个为一组的第一鳍片组合与多个为一组的第二鳍片组合相贴合。关于第一鳍片100与第二鳍片200交错排列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此外,本实施例主要是由至少一第一鳍片100以及至少一第二鳍片200所组成,本文所述的关于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以及第五鳍片500相对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配设位置是为多种实施方式之一,凡能使第一导引流道C1以及第二导引流道C2能顺利地流通的适当配设方式均属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本文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图2A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鳍片组的立体图,图2B绘示图2A的鳍片组的分解图,图2C绘示图2B中R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2D绘示图2B的鳍片组的平面示意图,图2E绘示图2D中的第一鳍片的放大示意图,而图2F绘示图2D中的第二鳍片的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以及图2F,本实施例的鳍片组20包括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例如是矩形片体,且沿一组装轴向L1相贴合。
其中,第三鳍片300’以及第四鳍片400’分别沿着组装轴向L1设于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组合的两侧,而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则是分别沿着组装轴向L1设于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以及第四鳍片400’的组合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鳍片200’例如是第一鳍片100’的倒置状态。该倒置状态例如是第一鳍片100’以组装轴向L1为轴旋转180度的状态。当然,第二鳍片200’也可以是第一鳍片100’的其他型式的倒置状态,本实用新型于此并不设限。另外,第四鳍片400’也例如是第三鳍片300’的倒置状态,第六鳍片600’例如是第五鳍片500’的倒置状态。
本实施例的鳍片组20主要是由至少一第一鳍片100’以及至少一第二鳍片200’所组成,本文将先针对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作详细说明。第一鳍片100’具有一第一本体110’、一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一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以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140’,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以及第一连接槽结构140’设于第一本体110’。此外,第二鳍片200’则具有一第二本体210’、一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一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以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240’,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以及第二连接槽结构240’是设于第二本体210’。
当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沿组装轴向L1相贴合时,第二连接槽结构240’适于导通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第一连接槽结构140’则适于导通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槽结构140’是由沿一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多个第一连接槽组142’所构成,第二连接槽结构240’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多个第二连接槽组242’所构成,配置轴向L3例如是与组装轴向L1相垂直。第二鳍片200’其每一个第二连接槽组242’的一端于一连接轴向L2上与相邻的第一鳍片100’其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相重叠,该第二连接槽组242’的另一端与第一鳍片100’其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重叠,第一鳍片100’其每一个第一连接槽组142’的一端于连接轴向L2上与相邻的第二鳍片200’其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组142’的另一端与第二鳍片200’其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重叠。因此,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第二连接槽结构24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是可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C1’,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可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C2’。其中,上述的组装轴向L1、配置轴向L3以及连接轴向L2例如是两两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鳍片100’的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于第二本体210’的投影区域是不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槽结构230’相重叠,第一鳍片100’的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于第二本体210’的影区域不与第二连接槽结构240’相重叠。也即,当第一鳍片100’与第二鳍片200’沿组装轴向L1相贴合时,第一导引流道C1’与第二导引流道C2’互不相连通。如此一来,一热交换流体能顺利地自第三导通槽结构220’流至第一连接槽结构140’,并自第一连接槽结构140’顺利地流至第四导通槽结构230’,另一热交换流体则能顺利地自第一导通槽结构120’流至第二连接槽结构240’,并自第二连接槽结构240’顺利地流至第二导通槽结构130’。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以及第二连接槽结构240’分别由多个第一连接槽组14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槽组242’所构成,这些第一连接槽组142’以及第二连接槽组242’是分别提供流入第一导引流道C1’的热交换流体以及流入第二导引流道C2’的热交换流体进行分流作业,因此流入第一导引流道C1’的热交换流体以及流入第二导引流道C2’的热交换流体能经由分流而提升热交换流体与鳍片间的热交换效率,进而让第一导引流道C1’内的的热交换流体与第二导引流道C2’内的热交换流体之间有着良好的热交换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流道C1’例如可供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流动,第二导引流道C2’例如可供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流动,第一导引流道C1’例如为一「ㄩ」形导引流道,第二导引流道C2’例如为一「ㄇ」形导引流道,第一导引流道C1’的流经区域例如是横跨整个鳍片组20的横截面。同样地,第二导引流道C2’的流经区域也例如是横跨整个鳍片组20的横截面,即第一导引流道C1’的流经区域与该第二导引流道C2’的流经区域实质上相同。如此一来,热交换流体F1以及热交换流体F2即能利用完整地流经整个鳍片组20来进行有效地热交换作业。上述第一导引流道C1’的流体导引方向与第二导引流道C2’的流体导引方向例如同时为顺时针的流动轴向或同时为逆时针的流动轴向。
承上所述,为让鳍片组20能利用较频繁的分流作业而有较佳的热交换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也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多个第一导通槽组122’所构成,第三导通槽结构220’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多个第三导通槽组222’。其中,当第一鳍片100’与第二鳍片200’相贴合时,第二鳍片200’其每一个第二连接槽组242’的一端于连接轴向L2上与相邻的第一鳍片100’其第一导通槽组122’相重叠,该第二连接槽组242’的另一端于连接轴向L2上与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重叠。同样地,第一鳍片100’其每一个第一连接槽组142’的一端于连接轴向L2上与相邻的第二鳍片200’其第三导通槽组222’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组142’的另一端于连接轴向L2上与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重叠。
特别的是,为增加热交换流体与鳍片间的热交换面积,本实施例的每一个第一导通槽组122’是具有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至少一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而每一个第一连接槽组142’具有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至少一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每一个第三导通槽组222’具有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至少一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而每一个第二连接槽组242’具有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至少一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其中,上述连接槽单元或是导通槽单元例如是长条形结构或是其他适当的结构。
上述第二鳍片200’其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的一端适于与相邻的第一鳍片100’其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的一端相重叠,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的另一端适于与第一鳍片100’其另一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第一鳍片100’其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重叠,而第一鳍片100’其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的一端适于与相邻的第二鳍片200’其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的一端相重叠,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的另一端适于与第二鳍片200’其另一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第二鳍片200’其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重叠。其中,与该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相重叠的二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是沿连接轴向L2相邻地排列于第一本体110’,与该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相重叠的二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是沿连接轴向L2相邻地排列于第二本体210’。利用每一槽组包含了至少一个槽单元的设计更大幅地增加热交换流体与鳍片间的热交换面积,进而更提升了鳍片组20的热交换效率。本实施例的第一导通槽组122’是以两个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为例,第一连接槽组142’是以两个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为例,第三导通槽组222’是以两个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为例,第二连接槽组242’是以两个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为例,但均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是使两相接的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与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其端部部分重叠,使两相接的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与第二导通槽结构130’其端部部分重叠,使两相接的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与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其端部部分重叠以及使两相接的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与第四导通槽结构230’其端部部分重叠,因此流至任一连接槽单元或是导通槽单元的热交换流体在遇到槽壁之后即会被分流至与其部分重叠的二导通槽单元或是二连接槽单元中。当然,上述被分流至二导通槽单元或是二连接槽单元的热交换流体在遇到槽壁之后又会被合流至同时与这两个导通槽单元或是这两个连接槽单元部分重叠的连接槽单元或是导通槽单元中。也即,热交换流体流经各个散热槽单元时,会被不断的被强迫分流或合流。因此,热交换流体在流经鳍片组20的过程中,各个鳍片会与热交换流体之间即会产生最大的接触面积,热交换流体会在每一个连接槽单元或是导通槽单元与鳍片组20进行热交换作业,进而有使鳍片组20有着良好的热交换效率。
再者,为让第一导引流道C1’内的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与第二导引流道C2’内的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之间有着较直接且较简短的热交换路径,在本实施例中,排列于该第一本体110’的这些第一导通槽组122’与这些第一连接槽组142’是沿着配置轴向L3交错排列,而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这些第三导通槽组222’与这些第二连接槽组242’是同样沿着配置轴向L3交错排列。如此一来,第一导引流道C1’与第二导引流道C2’之间仅是相邻的上下层配置关系,第一导引流道C1’内的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与第二导引流道C2’内的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之间即有着直接且简短的热交换路径,进而让鳍片组20的热交换作业更有效率。
接着,本文将再针对本实施例的其他鳍片做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三鳍片300’则具有一第一入口结构310’以及一第一出口结构320’,第四鳍片400’具有一第二入口结构410’以及一第二出口结构420’,第一入口结构310’以及第一出口结构320’相接于第一导引流道C1’的两端,第二入口结构410’以及第二出口结构420’相接于第二导引流道C2’的两端,且第一入口结构310’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相通,第一出口结构320’与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通,第二入口结构410’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相通,第二出口结构420’与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通。其中,第三鳍片300’的第一入口结构310’与第一出口结构320’于第四鳍片400’的投影区域不与第二入口结构410’与第二出口结构420’相重叠。同样地,为增加热交换流体与鳍片间的热交换面积,第一入口结构310’也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的多个第一入口单元312’所构成,第二入口结构410’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的多个第二入口单元412’所构成。其中,这些第一入口单元312’于第一本体110’的投影区域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相重叠,这些第二入口单元412’于第二本体210’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相重叠。也即,这些第一入口单元312’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相通,而这些第二入口单元412’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相通。
此外,第五鳍片500’则具有一第一通口510’以及一第二通口520’,第六鳍片600’具有一第三通口610’以及一第四通口620’,第一入口结构310’一侧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相通,另一侧与第一通口510’相通,第一出口结构320’一侧与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通,另一侧与第二通口520’相通,第二入口结构410’一侧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相通,另一侧与第三通口610’相通,第二出口结构420’一侧与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通,另一侧与第四通口相通620’。
如此一来,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可经由第一通口510’以及第一入口结构310’进入第一导引流道C1’,而在流出第一导引流道C1’之后再经由第一出口结构320’以及第二通口520’流出鳍片组20。另一方面,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可经由第三通口610’以及第二入口结构410’进入第二导引流道C2’,而在流出第二导引流道C2’之后再经由第二出口结构420’以及第四通口620’流出鳍片组20。经由上述的结构连接,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以及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即可于鳍片组20内完成热交换作业。在本实施例中,鳍片组20除了可由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所构成之外,也可于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的两侧沿组装轴向L1增设适当的第七鳍片700’和第八鳍片800’,而外界的热交换流体可由第七鳍片700’或是第八鳍片800’所设置的开口流入至鳍片组20内,或是自鳍片组20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以一第一鳍片100’与一第二鳍片200’沿组装轴向L1交错排列为例。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将多个第一鳍片100’以及多个第二鳍片200’分别组合后,再以交错排列的方式来让例如是多个为一组的第一鳍片组合与多个为一组的第二鳍片组合相贴合。关于第一鳍片100’与第二鳍片200’交错排列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此外,本实施例主要是由至少一第一鳍片100’以及至少一第二鳍片200’所组成,本文所述的关于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第六鳍片600’、第七鳍片700’以及第八鳍片800’相对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配设位置是为多种实施方式之一,凡能使第一导引流道C1’以及第二导引流道C2’能顺利地流通的适当配设方式均属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本文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鳍片组的立体图,图3B绘示图3A的鳍片组的分解图,图3C绘示图3B中R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D绘示图3B的鳍片组的平面示意图,图3E绘示图3D中的第一鳍片的放大示意图,图3F绘示图3D中的第二鳍片的放大示意图,而图3G绘示图3E的第一鳍片与图3F的第二鳍片相叠合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图3F以及图3G,本实施例的鳍片组30包括包括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例如是矩形片体,且沿一组装轴向L1相贴合。
其中,第三鳍片300”以及第四鳍片400”分别沿着组装轴向L1设于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组合的两侧,而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则是分别沿着组装轴向L1设于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以及第四鳍片400”的组合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鳍片200”例如是第一鳍片100”的倒置状态。该倒置状态例如是第一鳍片100”以组装轴向L1为轴旋转180度的状态。当然,第二鳍片200”也可以是第一鳍片100”的其他型式的倒置状态,本实用新型于此并不设限。另外,第四鳍片400”也例如是第三鳍片300”的倒置状态,第六鳍片600”例如是第五鳍片500”的倒置状态。
本实施例的鳍片组30主要是由至少一第一鳍片100”以及至少一第二鳍片200”所组成,本文将先针对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作详细说明。第一鳍片100”具有一第一本体110”、一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一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以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140”,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以及第一连接槽结构140”设于第一本体110”,其中第一导通槽结构120”具有沿一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多个第一导通槽组122”,第一连接槽结构140”具有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多个第一连接槽组142”,每一个第一导通槽组122”则具有沿一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多个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而每一个第一连接槽组142”具有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多个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此外,第二导通槽结构130”例如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多个第二导通槽单元132a”所构成,且每一个第二导通槽单元132a”例如是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所对应的第一导通槽组122”的一侧。
每一个第二鳍片200”则具有一第二本体210”、一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一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以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240”,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以及第二连接槽结构240”设于第二本体210”,其中第三导通槽结构220”具有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多个第三导通槽组222”,第二连接槽结构240”具有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多个第二连接槽组242”,每一个第三导通槽组222”具有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多个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而每一个第二连接槽组242”具有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多个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此外,第四导通槽结构230”例如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多个第四导通槽单元232a”所构成,每一个第四导通槽单元232a”例如是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所对应的第三导通槽组222”的一侧。
在上述实施例的鳍片组20中,槽单元例如是长条形结构,而在本实施例的鳍片组30中,槽单元例如为菱形结构。也即,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以及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例如是菱形结构。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槽单元除了为上文所述的长条形结构以及菱形结构之外,也可以是圆形或三角形等各种几何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
承上所述,于第一鳍片100”中,第一导通槽结构120”还包括一第一主流槽124”,而每一个第一导通槽组122”例如是支流槽道,这些由第一导通槽组122”所构成的支流槽道是沿连接轴向L2与第一主流槽124”相接。第一连接槽结构140”还包括一第二主流槽144”,而每一个第一连接槽组142”例如是支流槽道,这些由第一连接槽组142”所构成的支流槽道是沿连接轴向L2与第二主流槽144”相接。其中,第二导通槽结构130”即设于第二主流槽144”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之间。详细地说,每一个第二导通槽单元132a”即是设于第二主流槽144”与所对应的第一导通槽组122”之间。
同样地,于第二鳍片200”中,第三导通槽结构220”还包括一第三主流槽224”,而每一个第三导通槽组222”例如是支流槽道,这些由第三导通槽组222”所构成的支流槽道是沿连接轴向L2与第三主流槽224”相接。第二连接槽结构240”还包括一第四主流槽244”,而每一个第二连接槽组242”例如是支流槽道,这些由第二连接槽组242”所构成的支流槽道是沿连接轴向L2与第四主流槽244”相接。其中,第四导通槽结构230”设于第四主流槽244”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之间。详细地说,每一个第四导通槽单元232a”即是设于第四主流槽244”与所对应的第三导通槽组222”之间。
上述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第一连接槽结构140”、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第二连接槽结构240”例如为类「爪」形或是类「E」形结构,且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与第一连接槽结构140”是相互嵌合地设于第一本体110”,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与第二连接槽结构240”是相互嵌合地设于第一本体110”。也即,于第一本体110”上,一第一导通槽结构120”是位于二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之间,一第一连接槽结构140”是位于二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之间。同样地,于第二本体210”上,一第三导通槽结构220”是位于二第二连接槽结构240”之间,一第二连接槽结构240”是位于二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之间。
当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沿组装轴向L1相贴合时,第二连接槽结构240”于第一本体110”的投影区域是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重叠,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于第二本体210”的投影区域系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重叠。更进一步地说,第二鳍片200”其每一个第二连接槽组242”的一端于连接轴向L2上与相邻的第一鳍片100”其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相重叠,该第二连接槽组242”的另一端与第一鳍片100”其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重叠,而第一主流槽124”系与第四主流槽244”相连通。此外,第一鳍片100”其每一个第一连接槽组142”的一端于连接轴向L2上与相邻的第二鳍片200”其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组142”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鳍片200”其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重叠,而第三主流槽224”是与第二主流槽144”相连通。也就是说,这些第二连接槽组242”适于导通第一导通槽结构12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这些第一连接槽组142”适于导通第三导通槽结构22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
此外,由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是具有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多个第一导通槽组122”,且每一个第一导通槽组122”具有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一本体110”的多个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因此第二鳍片200”其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的一端适于与相邻的第一鳍片100”其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的另一端适于与第一鳍片100”其另一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第一鳍片100”其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重叠。
同样地,由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系具有沿配置轴向L3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多个第三导通槽组222”,且每一个第三导通槽组222”具有沿连接轴向L2排列于第二本体210”的多个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因此第一鳍片100”其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的一端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200”其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的另一端适于与该第二鳍片200”其另一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该第二鳍片200”其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重叠。上述与该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相重叠的该二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是沿连接轴向L2相邻地排列于第一本体110”,与该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相重叠的该二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是沿连接轴向L2相邻地排列于该第二本体210”。
如此一来,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第二连接槽结构240”以及第二导通槽结构130”是可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C1”,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第一连接槽结构140”以及第四导通槽结构230”可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C2”。其中,组装轴向L1、配置轴向L3以及连接轴向L2例如是两两相互垂直。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流道C1”例如可供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流动,第二导引流道C2”例如可供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流动,第一导引流道C1’例如为一「ㄩ」形导引流道,第二导引流道C2’例如为一「ㄇ」形导引流道,第一导引流道C1”的流经区域例如是横跨整个鳍片组30的横截面。同样地,第二导引流道C2”的流经区域也例如是横跨整个鳍片组30的横截面,即第一导引流道C1”的流经区域与该第二导引流道C2”的流经区域实质上相同。如此一来,热交换流体F1以及热交换流体F2即能利用完整地流经整个鳍片组30来进行有效地热交换作业。
与上述实施例的鳍片组20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沿连接轴向L2排列的多个槽单元可定义为一槽单元排列,每一个槽组即是由多个槽单元排列A所构成,而这些相邻的槽单元排列A是以交错排列的方式来构成一槽组。也就是说,每一第一导通槽组122”其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是与相邻的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交错排列,每一第一连接槽组142”其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是与相邻的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交错排列,每一第三导通槽组222”其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是与相邻的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交错排列,每一第二连接槽组242”其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是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交错排列。
因此,当第一鳍片100”与第二鳍片200”沿组装轴向L1相贴合时,第二鳍片200”的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即能导通第一鳍片100”上的沿配置轴向L3排列的二相邻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以及沿连接轴向L2排列的二相邻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第一鳍片100”的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即能导通该第二鳍片200”上的沿配置轴向L3排列的二相邻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以及沿连接轴向L2排列的二相邻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也即,一第二连接槽单元242a”能导通第一鳍片100”上的四个相邻的第一导通槽单元122a”,一第一连接槽单元142a”能导通第二鳍片200”上的四个相邻的第三导通槽单元222a”。虽上述说明是以一连接槽单元来导通四个相邻的导通槽单元为例,但凡利用一连接槽单元来导通多个相邻的导通槽单元的设计均属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本文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承上所述,利用一连接槽单元来导通多个相邻的导通槽单元的设计,本实施例同样能利用较频繁的分流作业而有较佳的热交换效率,且每一槽组均是由多个槽单元所构成的设计更大幅地增加热交换流体与鳍片间的热交换面积,进而更提升了鳍片组30的热交换效率。此外,由于本实施例同样使两相接的槽单元其端部部分重叠,因此流至任一连接槽单元或是导通槽单元的热交换流体在遇到槽壁之后也如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会被不断的被强迫分流或合流。因此,热交换流体在流经鳍片组30的过程中,各个鳍片会与热交换流体之间也能产生最大的接触面积,而热交换流体会在每一个连接槽单元或是导通槽单元与鳍片组30进行热交换作业,进而有使鳍片组30有着良好的热交换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槽单元例如为一菱形结构,其内槽壁具有斜面结构,因此热交换流体在撞击槽单元末端壁面之后,热交换流体会往更多方向分流,进而形成程度更大的乱流现象,使得位于同一区段的热交换流体能更稳定地进行热交换。
接着,本文将再针对本实施例的其他鳍片做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三鳍片300”则具有一第一入口结构310”以及一第一出口结构320”,第四鳍片400”具有一第二入口结构410”以及一第二出口结构420”,第一入口结构310”以及第一出口结构320”相接于第一导引流道C1”的两端,第二入口结构410”以及第二出口结构420”相接于第二导引流道C2”的两端。其中,第三鳍片300”其第一出口结构320”例如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的多个第一出口单元322”所构成,第二出口结构420”例如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的多个第二出口单元422”所构成,且这些第一出口单元322”于第一本体110”的投影区域与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重叠,这些第二出口单元412”于第二本体210”的投影区域与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重叠,而第三鳍片300”的第一入口结构310”与第一出口结构320”于第四鳍片400”的投影区域不与第二入口结构410”与第二出口结构420”相重叠。
因此,当第三鳍片300”以及第四鳍片400”分别沿着组装轴向L1设于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组合的两侧时,这些第一出口单元322”与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通,而这些第二出口单元422”与第四导通槽结构220”相通。也即,第一出口结构320”与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通,第二出口结构420”与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通。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入口结构310”是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相通,第二入口结构410”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相通。上述第三鳍片300”其第一出口结构320”例如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的多个第一出口单元322”所构成,第二出口结构410”例如是由沿配置轴向L3排列的多个第二出口单元422”所构成的设计是可增加热交换流体与鳍片间的热交换面积。
此外,第五鳍片500”具有一第一通口510”以及一第二通口520”,第六鳍片600”具有一第三通口610”以及一第四通口620”,第一入口结构310”一侧与第一导通槽结构120”相通,另一侧与第一通口510”相通,第一出口结构320”一侧与第二导通槽结构130”相通,另一侧与第二通口520”相通,第二入口结构410”一侧与第三导通槽结构220”相通,另一侧与第三通口610”相通,第二出口结构420”一侧与第四导通槽结构230”相通,另一侧与第四通口620”相通。
如此一来,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可经由第一通口510”以及第一入口结构310”进入第一导引流道C1’,而在流出第一导引流道C1”之后再经由第一出口结构320”以及第二通口520”流出鳍片组30。另一方面,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可经由第三通口610”以及第二入口结构410”进入第二导引流道C2”,而在流出第二导引流道C2”之后再经由第二出口结构420”以及第四通口620”流出鳍片组30。经由上述的结构连接,温度较高的热交换流体F1以及温度较低的热交换流体F2即可于鳍片组30内完成热交换作业。与上述实施例的鳍片组20相同,本实施例的鳍片组30除了可由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所构成之外,也可于第一鳍片100’、第二鳍片200’、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以及第六鳍片600’的两侧沿组装轴向L1增设适当的第七鳍片700”和第八鳍片800”,而外界的热交换流体可由第七鳍片700”或是第八鳍片800”所设置的开口流入至鳍片组30内,或是自鳍片组30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主要系以一第一鳍片100”与一第二鳍片200”沿组装轴向L1交错排列为例。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将多个第一鳍片100”以及多个第二鳍片200”分别组合后,再以交错排列的方式来让例如是多个为一组的第一鳍片组合与多个为一组的第二鳍片组合相贴合。关于第一鳍片100”与第二鳍片200”交错排列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做任何限制。此外,本实施例主要是由至少一第一鳍片100”以及至少一第二鳍片200”所组成,本文所述的关于第三鳍片300”、第四鳍片400”、第五鳍片500”、第六鳍片600”、第七鳍片700”以及第八鳍片800”相对第一鳍片100”以及第二鳍片200”的配设位置是为多种实施方式之一,凡能使第一导引流道C1”以及第二导引流道C2”能顺利地流通的适当配设方式均属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本文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鳍片组是利用片构式的设计,以分别于至少二鳍片上分别设置导通槽结构以及连接槽结构,每一鳍片上的导通槽结构与连接槽结构之间以及导通槽结构与导通槽结构之间系彼此不相通,而在结合该些鳍片之后,一鳍片上的导通槽结构系能利用另一鳍片上的连接槽结构来与相邻的导通槽结构相通,这些导通槽结构可经由多样化的排列而得以绵密的布设于鳍片组内部,进而构成一热交换效率佳的流道。
此外,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槽单元的错位、不同形状的槽单元的结构设计以及相导通的多个槽单元系多层地设于鳍片组内部的设计,大幅地增加热交换流体与鳍片组的接触面积,再经由槽单元交错式的设计来让热交换流体产生乱流现象,使得鳍片组与热交换流体间的热交换得以稳定均匀的进行。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0)

1.一种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第一鳍片,各该第一鳍片具有一第一本体、一第一导通槽结构、一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一本体;以及
至少一第二鳍片,各该第二鳍片具有一第二本体、一第三导通槽结构、一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二本体;
其中,各该第一鳍片与各该第二鳍片沿一组装轴向相贴合,该第二连接槽结构导通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导通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且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为一矩形片体,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分别位于该第一本体的两侧,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分别位于该第二本体的两侧,且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相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流道与该第二导引流道互不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重叠,该第二鳍片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重叠,而该第二鳍片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大于或等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的面积,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分别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鳍片与各该第二鳍片沿该组装轴向交错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沿一连接轴向分别配置于该第一本体以及该第二本体,该连接轴向与该组装轴向相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流道为一ㄩ形导引流道,该第二导引流道为一ㄇ形导引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流经区域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流经区域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流体导引方向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流体导引方向同时为顺时针的流动轴向或同时为逆时针的流动轴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以该组装轴向为轴旋转180度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的倒置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鳍片以及一第四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三鳍片具有一第一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一出口结构,该第四鳍片具有一第二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出口结构,该第一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一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两端,该第二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二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鳍片的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出口结构于该第四鳍片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二出口结构相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鳍片为该第三鳍片的倒置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五鳍片,各该第五鳍片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之间,各该第五鳍片具有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一第三通口以及一第四通口,该第一通口以及该第二通口与该第一导引流道相通,而该第三通口以及该第四通口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相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口以及该第二通口的一侧分别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一通口以及该第二通口的另一侧分别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相通,该第三通口以及该第四通口的一侧分别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第三通口以及该第四通口的另一侧分别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的两端部相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为波浪状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为锯齿状结构。
21.一种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第一鳍片,各该第一鳍片具有一第一本体、一第一导通槽结构、一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一本体,其中该第一连接槽结构具有沿一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连接槽组;以及
至少一第二鳍片,各该第二鳍片具有一第二本体、一第三导通槽结构、一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二连接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连接槽组;
其中,各该第一鳍片以及各该第二鳍片沿一组装轴向排列相接,该些第二连接槽组导通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该些第一连接槽组导通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其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一端于一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重叠,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其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重叠,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鳍片其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组装轴向、该配置轴向以及该连接轴向为两两相互垂直。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导通槽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三导通槽组,该第二鳍片其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组相重叠,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其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组相重叠,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该些第一导通槽组与该些第一连接槽组沿该配置轴向交错排列,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该些第三导通槽组与该些第二连接槽组沿该配置轴向交错排列。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导通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至少一第一导通槽单元,而各该第一连接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至少一第一连接槽单元,各该第三导通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至少一第三导通槽单元,而各该第二连接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至少一第二连接槽单元,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鳍片其另一该第一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而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鳍片其另一该第三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该第二鳍片其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与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相重叠的该二第一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相邻地排列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相重叠的该二第三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相邻地排列于该第二本体。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相重叠。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流道与该第二导引流道互不相连通。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鳍片与各该第二鳍片沿该组装轴向交错排列。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流道为一ㄩ形导引流道,该第二导引流道为一ㄇ形导引流道。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流经区域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流经区域相同。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流体导引方向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流体导引方向同时为顺时针的流动轴向或同时为逆时针的流动轴向。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以该组装轴向为轴旋转180度的状态。
3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的倒置状态。
3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鳍片以及一第四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三鳍片具有一第一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一出口结构,该第四鳍片具有一第二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出口结构,该第一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一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两端,该第二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二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鳍片的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出口结构于该第四鳍片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二出口结构相重叠,且该第四鳍片为该第三鳍片的倒置状态。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口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入口单元,该第二入口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入口单元,该些第一入口单元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而该些第二入口单元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入口单元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些第二入口单元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五鳍片以及一第六鳍片,该第五鳍片以及该第六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各该第一鳍片、各该第二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五鳍片具有一第一通口以及一第二通口,该第六鳍片具有一第三通口以及一第四通口,该第一入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一通口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二通口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三通口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一侧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四通口相通,且该第六鳍片为该第五鳍片的倒置状态。
41.一种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第一鳍片,各该第一鳍片具有一第一本体、一第一导通槽结构、一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一连接槽结构,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一本体,其中该第一导通槽结构具有沿一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导通槽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连接槽组,各该第一导通槽组具有沿一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导通槽单元,而各该第一连接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一连接槽单元;以及
至少一第二鳍片,各该第二鳍片具有一第二本体、一第三导通槽结构、一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一第二连接槽结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四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连接槽结构设于该第二本体,其中该第三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三导通槽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连接槽组,各该第三导通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三导通槽单元,而各该第二连接槽组具有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二连接槽单元;
其中,各该第一鳍片以及各该第二鳍片沿一组装轴向排列相接,该些第二连接槽组导通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该些第一连接槽组导通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各该第一导通槽组其第一导通槽单元与相邻的第一导通槽单元交错排列,各该第一连接槽组其第一连接槽单元与相邻的第一连接槽单元交错排列,各该第三导通槽组其第三导通槽单元与相邻的第三导通槽单元交错排列,各该第二连接槽组其第二连接槽单元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槽单元交错排列,而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一导引流道,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构成一第二导引流道。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其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重叠,各该第二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鳍片其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一端于该连接轴向上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重叠,各该第一连接槽组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鳍片其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鳍片其另一该第一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而该第一鳍片其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的一端与相邻的该第二鳍片其该第三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鳍片其另一该第三导通槽单元的一端相重叠或是与该第二鳍片其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与该第二连接槽单元相重叠的该二第一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相邻地排列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一连接槽单元相重叠的该二第三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相邻地排列于该第二本体。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的该第二连接槽单元导通该第一鳍片上的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二相邻第一导通槽单元以及沿该连接轴向排列的二相邻第一导通槽单元,该第一鳍片的该第一连接槽单元导通该第二鳍片上的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二相邻第三导通槽单元以及沿该连接轴向排列的二相邻第三导通槽单元。
4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通槽单元、该第三导通槽单元、该第一连接槽单元以及该第二连接槽单元为菱形结构。
47.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一本体的多个第二导通槽单元,各该第二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所对应的该第一导通槽组的一侧,该第四导通槽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于该第二本体的多个第四导通槽单元,各该第四导通槽单元沿该连接轴向排列于所对应的该第三导通槽组的一侧。
48.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为该第一鳍片的倒置状态。
49.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还包括一第一主流槽,而各该第一导通槽组构成支流槽道,其沿该连接轴向与该第一主流槽相接,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还包括一第二主流槽,而各该第一连接槽组构成支流槽道,其沿该连接轴向与该第二主流槽相接,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还包括一第三主流槽,而各该第三导通槽组构成支流槽道,其沿该连接轴向与该第三主流槽相接,该第二连接槽结构还包括一第四主流槽,而各该第二连接槽组沿该连接轴向与该第四主流槽相接,该第一主流槽与该第四主流槽相连通,该第三主流槽与该第二主流槽相连通。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第一连接槽结构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以及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该第一连接槽结构、该第三导通槽结构、该第二连接槽结构为爪形或E形结构。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与该第一连接槽结构相互嵌合地设于该第一本体,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与该第二连接槽结构相互嵌合地设于该第一本体。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设于该第二主流槽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之间,该第四导通槽结构设于该第四主流槽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之间。
5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鳍片以及一第四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该第一鳍片以及该第二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三鳍片具有一第一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一出口结构,该第四鳍片具有一第二入口结构以及一第二出口结构,该第一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一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一导引流道的两端,该第二入口结构以及该第二出口结构相接于该第二导引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鳍片的该第一入口结构与该第一出口结构于该第四鳍片的投影区域不与该第二入口结构与该第二出口结构相重叠。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鳍片为该第三鳍片的倒置状态。
57.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口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出口单元,该第二出口结构具有沿该配置轴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出口单元,该些第一出口单元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而该些第二出口单元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出口单元于该第一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重叠,该些第二出口单元于该第二本体的投影区域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重叠。
59.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五鳍片以及一第六鳍片,该第五鳍片以及该第六鳍片分别沿着该组装轴向设于各该第一鳍片、各该第二鳍片、该第三鳍片以及该第四鳍片的组合的两侧,该第五鳍片具有一第一通口以及一第二通口,该第六鳍片具有一第三通口以及一第四通口,该第一入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一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一通口相通,该第一出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二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二通口相通,该第二入口结构一侧与该第三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三通口相通,该第二出口结构一侧与该第四导通槽结构相通,另一侧与该第四通口相通。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鳍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鳍片为该第五鳍片的倒置状态。
CN 201220379832 2012-08-01 2012-08-01 鳍片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97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79832 CN202697143U (zh) 2012-08-01 2012-08-01 鳍片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79832 CN202697143U (zh) 2012-08-01 2012-08-01 鳍片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97143U true CN202697143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5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7983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97143U (zh) 2012-08-01 2012-08-01 鳍片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971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6302A (zh) * 2013-03-22 2014-09-24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6302A (zh) * 2013-03-22 2014-09-24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66302B (zh) * 2013-03-22 2016-12-28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66301U (zh) 具有热交换装置的电池组、电池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CN102483307B (zh) 热交换器
WO2014104576A1 (ko) 핀-튜브 방식의 열교환기
CN101551208A (zh) 具有波浪形插入件的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RU2005137857A (ru) Сердцевина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CN105101734B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CN105890408B (zh) 多路多程管壳式气液换热器
WO2013057953A1 (ja) 熱交換器
CN104718424A (zh) 板式热交换器板和板式热交换器
CN202697143U (zh) 鳍片组
CN202885598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02734355U (zh) 一种换热器
CN106643255A (zh) 一种高效换热翅片
CN101738100A (zh) 用于汽车采暖的热交换器
CN102434286B (zh) 一种高效低压损紧凑型一次表面回热器
CN1875235B (zh) 热交换器,特别是增压空气/冷却液冷却器
CN103424014A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16308669U (zh) 一种快速混合均匀的气气混合式热交换器
JP2013130300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209689453U (zh) 换热器
JP6465651B2 (ja) 熱交換器
CN104677152B (zh) 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
CN209287264U (zh) 微通道模块
CN203595441U (zh) 一种板管式波纹板束
CN207763554U (zh) 一种介质流道蜂窝状排布的聚热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