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95230U - 三向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三向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95230U
CN202695230U CN 201220333696 CN201220333696U CN202695230U CN 202695230 U CN202695230 U CN 202695230U CN 201220333696 CN201220333696 CN 201220333696 CN 201220333696 U CN201220333696 U CN 201220333696U CN 202695230 U CN202695230 U CN 202695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ovable contact
aforementioned
contact spring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336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福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i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336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95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95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952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向开关,包括基座、上盖及按压单元,其中,该上盖组装于基座上,并上盖顶端具有一开孔,该按压单元穿过该开孔并伸出上盖外;该基座内设置有共用端子、三个接触端子及分别与接触端子对应连接的三个动触片;该共用端子上对应各动触片的自由端形成有三个相应的常开端;该按压单元包括有按压部、第一抵压部、第二抵压部及第三抵压部;藉此,利用微动开关叠加式设计,其反应灵敏度佳,且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组装方便之优点;其共用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一次性镶嵌成型于基座内,其各端子及基座的结构及布置巧妙合理,其占用空间小,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微型化电子产品中。

Description

三向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开关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三向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应用到鼠标中使用的三向开关一般系采用滑动接触式设计,其存在按键开关寿命不长等问题,尤其是网吧行业更为突出;以及,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开关反应不够灵敏、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较多、组装不便、占用空间大、不适用于小型化鼠标采用。
藉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向开关,其利用微动开关叠加式设计,其反应灵敏度佳,且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组装方便之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三向开关,包括有基座、上盖及按压单元,其中,该上盖组装于基座上,并上盖顶端具有一开孔,该按压单元穿过该开孔并伸出上盖外;
该基座内设置有共用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并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一动触片、第二动触片及第三动触片;该共用端子上对应第一动触片的自由端、第二动触片的自由端及第三动触片的自由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常开端、第二常开端及第三常开端,自然状态下,该第一常开端、第二常开端及第三常开端分别与第一动触片、第二动触片及第三动触片保持常开式连接;
该按压单元包括有按压部和用于对应驱动第一动触片、第二动触片及第三动触片的第一抵压部、第二抵压部及第三抵压部;该按压部伸出上盖外,该第一抵压部、第二抵压部及第三抵压部位于上盖内并分别连接于按压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横向端子埠、第二横向端子埠及连接于第一横向端子埠、第二横向端子埠之间的竖向端子埠,并该第一横向端子埠与第二横向端子埠之间于竖向端子埠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
所述共用端子包括横向连接部和自横向连接部中间部位往左斜向上一体延伸设置的斜向连接部,该横向连接部镶嵌于第一横向端子埠的中间位置,前述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开端分别设置于横向连接部的左、右端并分别向上露于第一空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内;该斜向连接部镶嵌于竖向端子埠内及第二横向端子埠的左端位置,前述第三常开端设置于斜向连接部的顶端并露于第二横向端子埠的顶端面上方;
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镶嵌于第一横向端子埠内且分别位于共用端子的左、右侧,所述第一动触片的自由端及第二动触片的自由端分别伸入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三端子镶嵌于第二横向端子埠的左端位置,该第三端子的引脚自第二横向端子埠底端伸出并向后弯折避让第二容置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压单元包括有主动件、扭力弹簧及从动件;该从动件包括有连接座,前述第一抵压部和第二抵压部分别自该连接座两侧缘向下延伸而成,该连接座上开设有贯穿其顶、底端的通孔;该主动件包括有上下延伸而成的摆臂,该摆臂穿过前述通孔,该摆臂上设置有防止从动件向下掉出的限位部,并该摆臂侧面上凸设有凸柱,前述按压部设置于该摆臂的上端,并前述第三抵压部设置于摆臂的下端;该扭力弹簧的簧体套设于摆臂的凸柱上,并该扭力弹簧两端的扭力杆分别抵于上盖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从动件上凸设有枢接轴,该枢接轴垂直于摆臂的摆动平面,相应地,前述上盖上开设有枢接孔,该枢接轴嵌于枢接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动件的摆臂侧面凸设有防误动作的凸块,相应地,前述上盖的开孔内形成有与该凸块相应的配合槽,该配合槽的左右宽度大于凸块的左右宽度,该凸块伸于该配合槽内,并配合槽的左、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摆动限位部和第二摆动限位部;以及,前述从动件的通孔内形成有与该凸块吻合的限位槽;
当摆臂向左摆动至接触于第一摆动限位部的状态下,前述主动件的凸块位于从动件的限位槽外,前述从动件的第一抵压部抵于第一动触片上,并第一动触片的自由端接触于共用端子的第一常开端上;当摆臂向右摆动至接触于第二摆动限位部的状态下,前述主动件的凸块位于从动件的限位槽外,前述从动件的第二抵压部抵于第二动触片上,并第二动触片的自由端接触于共用端子的第二常开端上;当向下按压前述按压部时,前述主动件的凸块伸入从动件的限位槽内,前述第三抵压部抵于第三动触片上,并第三动触片的自由端接触于共用端子的第三常开端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摆动限位面为斜向下设置的斜面,所述第二摆动限位面为斜向上设置的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臂侧面上凹设有收纳槽,前述凸柱凸设于该收纳槽的前端面,前述扭力弹簧的簧体嵌于该收纳槽内;对应前述扭力弹簧的两扭力杆,于收纳槽的底端面向上分别凸设有便于扭力弹簧组装与定位的两限位部,扭力杆位于相应限位部与收纳槽前端面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形成有两条形限位槽,前述扭力弹簧的扭力杆伸入相应的条形限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的引脚自基座底端伸出,且该三个端子的引脚的延伸末端均竖直向下或经弯折后水平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包括有彼此组装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基座前、后端面分别凸设有连接柱,并于前盖和后盖的相应位置形成有连接孔,该连接柱嵌于对应的连接孔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其利用微动开关叠加式设计,其反应灵敏度佳,且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组装方便之优点;
二、其共用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一次性镶嵌成型于基座内,其基座及各端子的结构及布置巧妙合理,其所占用空间小,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微型化电子产品中。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基座与镶嵌于其内的各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各端子及动触片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三向开关未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三向开关使用时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三向开关使用时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三向开关使用时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按压单元           11、主动件
111、摆臂              112、限位部
113、收纳槽            114、凸柱
115、第三抵压部        116、凸块
117、限位部
12、扭力弹簧           121、簧体
122、扭力杆            13、从动件
131、连接座            132、第一抵压部
133、第二抵压部        134、枢接轴
135、通孔              136、限位槽
20、上盖               21、前盖
22、后盖               23、开孔
24、条形限位槽         25、枢接孔
231、配合槽            26、第一摆动限位部     
27、第二摆限位部       28、连接孔
30、基座               31、第一横向端子埠
32、第二横向端子埠     33、竖向端子埠
34、第一容置空间       35、第二容置空间
36、连接柱
41、第一端子           42、第二端子
43、第三端子
51、第一动触片         52、第二动触片
53、第三动触片
60、共用端子           61、横向连接部
62、斜向连接部         63、第一常开端
64、第二常开端         65、第三常开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按压单元10、上盖20、基座30及设置于基座30内的若干端子;该上盖20组装于基座30上,该上盖20包括有彼此组装的前盖21和后盖22,所述基座30前、后端面分别凸设有连接柱36,并于前盖21和后盖22的相应位置形成有连接孔28,该连接柱36嵌于对应的连接孔28内;并上盖20顶端具有一开孔23,该按压单元10穿过该开孔23并伸出上盖20外。
如图3所示,该基座30包括第一横向端子埠31、第二横向端子埠32及连接于第一横向端子埠31、第二横向端子埠32之间的竖向端子埠33,并该第一横向端子埠31与第二横向端子埠32之间于竖向端子埠33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34及第二容置空间35。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基座30内设置有共用端子60、第一端子41、第二端子42、第三端子43,并第一端子41、第二端子42、第三端子43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一动触片51、第二动触片52及第三动触片53;该共用端子60上对应第一动触片51的自由端、第二动触片52的自由端及第三动触片53的自由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常开端63、第二常开端64及第三常开端65,自然状态下,该第一常开端63、第二常开端64及第三常开端65分别与第一动触片51、第二动触片52及第三动触片53保持常开式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该共用端子60包括横向连接部61和自横向连接部61中间部位往左斜向上一体延伸设置的斜向连接部62,该横向连接部61镶嵌于第一横向端子埠31的中间位置,前述第一常开端63和第二常开端64分别设置于横向连接部61的左、右端并分别向上露于第一空置空间34及第二容置空间35内;该斜向连接部62镶嵌于竖向端子埠33内及第二横向端子埠32的左端位置,前述第三常开端65设置于斜向连接部62的顶端并露于第二横向端子埠32的顶端面上方;前述第一端子41、第二端子42镶嵌于第一横向端子埠31内且分别位于共用端子60的左、右侧,所述第一动触片51的自由端及第二动触片52的自由端分别伸入第一容置空间34及第二容置空间35内;所述第三端子43镶嵌于第二横向端子埠32的左端位置,该第三端子43的引脚自第二横向端子埠32底端伸出并向后弯折避让第二容置空间35。
结合图2和图4所示,该按压单元10包括有按压部和用于对应驱动第一动触片51、第二动触片52及第三动触片53的第一抵压部132、第二抵压部133及第三抵压部134;该按压部伸出上盖20外,该第一抵压部132、第二抵压部133及第三抵压部134位于上盖20内并分别连接于按压部上;
具体于本实施例中,该按压单元10设计为包括有主动件11、扭力弹簧12及从动件13;
其中,该从动件13包括有连接座131,前述第一抵压部132和第二抵压部133分别自该连接座131两侧缘向下延伸而成,该连接座131上开设有贯穿其顶、底端的通孔135,该通孔135内形成有与下述凸块116吻合的限位槽136;该连接座131侧面凸设有枢接轴134,该枢接轴134垂直于下述摆臂111的摆动平面,相应地,前述上盖20上开设有枢接孔25,该枢接轴134嵌于枢接孔25内。
该主动件11包括有上下延伸而成的摆臂111,该摆臂111侧面凸设有防误动作的凸块116,相应地,前述上盖20的开孔23内形成有与该凸块116相应的配合槽231,该配合槽231的左右宽度大于凸块116的左右宽度,该凸块116伸于该配合槽231内,并配合槽231的左、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摆动限位部26和第二摆动限位部27(如图1所示);该摆臂111穿过前述通孔135,该摆臂111上设置有防止从动件13向下掉出的限位部112,并该摆臂111侧面上凹设有收纳槽113,该收纳槽113的前端面凸设有凸柱114,前述按压部设置于该摆臂111的上端,并前述第三抵压部115设置于摆臂111的下端;
该扭力弹簧12包括有簧体121和连接于簧体121两端的扭力杆122,其簧体121套设于摆臂111的凸柱114上,并其簧体121嵌于该收纳槽113内,而扭力杆122则分别抵于上盖20的条形限位槽24内(如图4所示)。以及,对应前述扭力弹簧12的两扭力杆122,于收纳槽113的底端面向上分别凸设有便于扭力弹簧12组装与定位的两限位部117,扭力杆122位于相应限位部117与收纳槽113前端面之间。
另外,前述第一端子41、第二端子42及第三端子43的引脚自基座30底端伸出并竖直向下延伸设置(如图1所示),或者第一端子41、第二端子42及第三端子43的引脚自基座30底端伸出再弯折向前(如图5所示)或后方延伸设置,即呈90°或180°设置,当然,其引脚设计及布置以实际产品需要为准,在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中三向开关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结构;当摆臂111稍用力向左摆动至接触于第一摆动限位部26的状态下,前述主动件11的凸块116位于从动件13的限位槽136外,前述从动件13的第一抵压部抵132于第一动触片上,并第一动触片51的自由端接触于共用端子60的第一常开端63上(如图8所示);当摆臂111稍用力向右摆动至接触于第二摆动限位部137的状态下,前述主动件11的凸块116位于从动件13的限位槽136外,前述从动件11的第二抵压部抵133于第二动触片52上,并第二动触片52的自由端接触于共用端子60的第二常开端64上(如图9所示);当用较大力向下按压前述按压部时,前述主动件11的凸块116伸入从动件13的限位槽136内,前述第三抵压部115抵于第三动触片53上,并第三动触片53的自由端接触于共用端子60的第三常开端65上(如图10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系其利用微动开关叠加式设计,其反应灵敏度佳,且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组装方便之优点;以及,其共用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一次性镶嵌成型于基座内,其基座及各端子的结构及布置巧妙合理,其所占用空间小,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微型化电子产品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向开关,包括有基座、上盖及按压单元,其中,该上盖组装于基座上,并上盖顶端具有一开孔,该按压单元穿过该开孔并伸出上盖外,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内设置有共用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并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分别对应连接有第一动触片、第二动触片及第三动触片;该共用端子上对应第一动触片的自由端、第二动触片的自由端及第三动触片的自由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常开端、第二常开端及第三常开端,自然状态下,该第一常开端、第二常开端及第三常开端分别与第一动触片、第二动触片及第三动触片保持常开式连接;
该按压单元包括有按压部和用于对应驱动第一动触片、第二动触片及第三动触片的第一抵压部、第二抵压部及第三抵压部;该按压部伸出上盖外,该第一抵压部、第二抵压部及第三抵压部位于上盖内并分别连接于按压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横向端子埠、第二横向端子埠及连接于第一横向端子埠、第二横向端子埠之间的竖向端子埠,并该第一横向端子埠与第二横向端子埠之间于竖向端子埠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
所述共用端子包括横向连接部和自横向连接部中间部位往左斜向上一体延伸设置的斜向连接部,该横向连接部镶嵌于第一横向端子埠的中间位置,前述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开端分别设置于横向连接部的左、右端并分别向上露于第一空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内;该斜向连接部镶嵌于竖向端子埠内及第二横向端子埠的左端位置,前述第三常开端设置于斜向连接部的顶端并露于第二横向端子埠的顶端面上方;
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镶嵌于第一横向端子埠内且分别位于共用端子的左、右侧,所述第一动触片的自由端及第二动触片的自由端分别伸入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三端子镶嵌于第二横向端子埠的左端位置,该第三端子的引脚自第二横向端子埠底端伸出并向后弯折避让第二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单元包括有主动件、扭力弹簧及从动件;该从动件包括有连接座,前述第一抵压部和第二抵压部分别自该连接座两侧缘向下延伸而成,该连接座上开设有贯穿其顶、底端的通孔;该主动件包括有上下延伸而成的摆臂,该摆臂穿过前述通孔,该摆臂上设置有防止从动件向下掉出的限位部,并该摆臂侧面上凸设有凸柱,前述按压部设置于该摆臂的上端,并前述第三抵压部设置于摆臂的下端;该扭力弹簧的簧体套设于摆臂的凸柱上,并该扭力弹簧两端的扭力杆分别抵于上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上凸设有枢接轴,该枢接轴垂直于摆臂的摆动平面,相应地,前述上盖上开设有枢接孔,该枢接轴嵌于枢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的摆臂侧面凸设有防误动作的凸块,相应地,前述上盖的开孔内形成有与该凸块相应的配合槽,该配合槽的左右宽度大于凸块的左右宽度,该凸块伸于该配合槽内,并配合槽的左、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摆动限位部和第二摆动限位部;以及,前述从动件的通孔内形成有与该凸块吻合的限位槽;
当摆臂向左摆动至接触于第一摆动限位部的状态下,前述主动件的凸块位于从动件的限位槽外,前述从动件的第一抵压部抵于第一动触片上,并第一动触片的自由端接触于共用端子的第一常开端上;当摆臂向右摆动至接触于第二摆动限位部的状态下,前述主动件的凸块位于从动件的限位槽外,前述从动件的第二抵压部抵于第二动触片上,并第二动触片的自由端接触于共用端子的第二常开端上;当向下按压前述按压部时,前述主动件的凸块伸入从动件的限位槽内,前述第三抵压部抵于第三动触片上,并第三动触片的自由端接触于共用端子的第三常开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限位面为斜向下设置的斜面,所述第二摆动限位面为斜向上设置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侧面上凹设有收纳槽,前述凸柱凸设于该收纳槽的前端面,前述扭力弹簧的簧体嵌于该收纳槽内;对应前述扭力弹簧的两扭力杆,于收纳槽的底端面向上分别凸设有便于扭力弹簧组装与定位的两限位部,扭力杆位于相应限位部与收纳槽前端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形成有两条形限位槽,前述扭力弹簧的扭力杆伸入相应的条形限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三端子的引脚自基座底端伸出,且该三个端子的引脚的延伸末端均竖直向下或经弯折后水平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有彼此组装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基座前、后端面分别凸设有连接柱,并于前盖和后盖的相应位置形成有连接孔,该连接柱嵌于对应的连接孔内。
CN 201220333696 2012-07-11 2012-07-11 三向开关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95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3696 CN202695230U (zh) 2012-07-11 2012-07-11 三向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3696 CN202695230U (zh) 2012-07-11 2012-07-11 三向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95230U true CN202695230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5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33696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95230U (zh) 2012-07-11 2012-07-11 三向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952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674A (zh) * 2012-07-11 2012-11-14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三向开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674A (zh) * 2012-07-11 2012-11-14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三向开关
CN102779674B (zh) * 2012-07-11 2014-07-30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三向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30413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游戏摇杆开关
CN204130406U (zh) 可平稳下压的超薄键盘开关
CN202695230U (zh) 三向开关
CN204538354U (zh) 电连接器
CN102779674B (zh) 三向开关
CN203746727U (zh) 两向开关
CN203931883U (zh) 一种复位式指示开关
CN203119202U (zh) 单手可拔插头
CN205303282U (zh) 翘板开关
CN201754483U (zh) 电动摇把的可转向摇头
CN203607261U (zh) 新型防水开关连接器
CN205104408U (zh) 一种按键模块装配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1191697Y (zh) 电连接器
CN201107820Y (zh) 电子卡连接装置
CN212751250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电脑连接器
CN101271367A (zh) 可分离的变形鼠标
CN219833096U (zh) 一种pcb板对线材连接器
CN200941364Y (zh) 一种外卡式结构的继电器
CN209266749U (zh) 一种嵌入式两孔带指示灯插座
CN202816761U (zh) 开关及其旋转角度放大装置
CN202425227U (zh) 电子装置及其面板结构
CN220305578U (zh) 一种无螺丝弹簧铰链
CN202133827U (zh) 一种组合式运动眼镜
CN202651410U (zh) 耳机座连接器
CN203026421U (zh)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73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