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92362U -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92362U
CN202692362U CN 201220381672 CN201220381672U CN202692362U CN 202692362 U CN202692362 U CN 202692362U CN 201220381672 CN201220381672 CN 201220381672 CN 201220381672 U CN201220381672 U CN 201220381672U CN 202692362 U CN202692362 U CN 202692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eflector
wind
distance
guiding breach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816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芳斌
艾大云
黄泽
肖彪
王立垚
祁伟
洪志
张星
孔飞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 2012203816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92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92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923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其中,导风板包括主导风板(10)以及与主导风板(10)并行设置的辅助导风板(30),主导风板(10)与辅助导风板(30)之间通过加强件(20)连接,辅助导风板(30)设置有导风缺口(31),导风缺口(31)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和/或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风板的辅助导风板出现严重凝露现象的问题。

Description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包括主导风板10’和辅助导风板30’,辅助导风板30’往往和主导风板10’并行设置,主导风板10’通过多个加强板20’固定辅助导风板30’。导风板通过主导风板10’和辅助导风板30’共同配合以达到改变出风风速方向的目的,满足用户各个方向送风的需求。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结构中存在以下不足点,当导风板为竖直方向进行向下导风时,导风板靠近出风口一侧的出风为高风速,导风板远离出风口一侧的出风是低风速,这样造成在导风板的辅助导风板30’所在位置容易出现风向卷吸,导致冷热风交汇,导风板的辅助导风板30’上出现严重凝露现象,其中,图2和图3通过流体仿真模拟的方式显示了在辅助导风板处出现的风向卷吸及紊流现象,图2和图3中所示的线条及闭合线条S’表示为空调出风气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风板的辅助导风板出现严重凝露现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包括主导风板以及与主导风板并行设置的辅助导风板,主导风板与辅助导风板之间通过加强件连接,辅助导风板设置有导风缺口,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和/或靠近辅助导风板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导风缺口的位置设置在辅助导风板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总长度的0.1至0.35倍处。
进一步地,导风缺口沿辅助导风板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辅助导风板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比值在0.1至0.25之间。
进一步地,导风缺口沿垂直于辅助导风板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辅助导风板沿垂直于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比值在0.25至0.45之间。
进一步地,导风缺口包括:第一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第二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第一导风缺口与第二导风缺口相对辅助导风板的轴线中点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缺口延伸至辅助导风板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第二导风缺口延伸至辅助导风板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缺口与第二导风缺口均为多个。
进一步地,导风缺口的边缘呈圆弧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导风板为上述的导风板。
进一步地,导风板通过导风板的主导风板枢转连接在空调器的壳体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导风板包括主导风板、与主导风板并行设置的辅助导风板,主导风板与辅助导风板之间通过加强件连接,辅助导风板设置有导风缺口,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和/或靠近辅助导风板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导风板中的辅助导风板主要处在低风速区域,通过在辅助导风板上设置用于进行导风的导风缺口,使导风板靠近空调器出风口的一侧和远离空调器出风口的一侧风速基本持平,不会出现在辅助导风板上形成风向卷吸的现象,避免了低温出风和高温环境热风的交汇,从而避免了在辅助导风板上出现严重凝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的流体仿真模拟的流体分布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流体仿真模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仿真模拟的流体分布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流体仿真模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第一实施例的风量与现有技术的对比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第一实施例的噪音量与现有技术的对比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导风板的第一实施例导风板,包括主导风板10以及与主导风板10并行设置的辅助导风板30,主导风板10与辅助导风板30之间通过加强件20连接,辅助导风板30设置有导风缺口31,导风缺口31分别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和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
导风板中的辅助导风板主要处在低风速区域,通过在辅助导风板上设置用于进行导风的导风缺口,使导风板靠近空调器出风口的一侧和远离空调器出风口的一侧风速基本持平,不会出现在辅助导风板上形成风向卷吸的现象,避免了低温出风和高温环境热风的交汇,从而避免了在辅助导风板上出现严重凝露的问题。
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导风缺口31不仅限于分别设置在辅助导风板30的两端,导风缺口31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或者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时,均可以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避免了辅助导风板上出现严重凝露的问题。优选地,假设辅助导风板的长度为L,该导风缺口位于辅助导风板的0.1L~0.35L处,优选为0.125L或者0.2L处,开口边沿均进行倒圆角,这样气流更顺畅。
优选地,导风缺口31沿辅助导风板3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比值在0.1至0.25之间,优选为0.15或0.20。导风缺口31沿垂直于辅助导风板3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三距离,辅助导风板30沿垂直于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比值在0.25至0.45之间,优选为0.30或0.40。其中,第一距离即导风缺口31的长度,第二距离即辅助导风板30的长度,第三距离即导风缺口31的宽度,第四距离为辅助导风板的宽度。而本实施例中导风缺口的尺寸与辅助导风板的尺寸关系为最优选的实施例,防止凝露现象的效果为最佳。参见图6和图7所示的流体仿真模拟图中,空调器出口的一些线条以及闭合线条S表示的为空调器出风气流,可以明确看出辅助导风板没有出现风向卷吸及紊流的现象,这样有效地避免了低温出风和高温环境热风的交汇,从而消除导风板凝露。
优选地,导风缺口31包括第一导风缺口和第二导风缺口,第一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第二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第一导风缺口与第二导风缺口相对辅助导风板30的轴线中点对称设置。第一导风缺口延伸至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第二导风缺口延伸至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其中,本实施例的导风板沿其轴线方向以加强件20为分隔线被分隔形成五格部分,第一导风缺口的位置在导风板的第一格处,第二导风缺口的位置在导风板的第五格处,导风板中间的部分为默认位置(即导风板的第三格处)。
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第一实施例的防凝露的实验数据具体如下:
实验数据对比了国标工况下本实施例的导风板与现有技术导风板的凝露现象对比,以及在环境温度为35℃时压缩机频率44Hz,出风温度14.2℃的条件下的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01962264000041
从实验数据可以明显得出,本实施例的导风板具有突出的防止凝露的特点。而且本实施例的导风板还具有增加出风量和降低噪音的效果,其中,具体参见图8和图9;在干球25℃,湿球18℃的条件下测得的风量(m3/h)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1,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25时):
Figure BDA00001962264000042
在内侧干球27℃,湿球19℃,外侧干球35℃,湿球24℃的条件下测得的噪音(dBA)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
  导风板位置   默认   第一格   第三格   第五格
  风档   超强风档   高风档   低风档   超低风档
  本实用新型   43.8   37.8   30   29.7
  现有技术   44.1   38.5   30.2   29.7
从图8、图9及上述实验数据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比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风量大,噪音低。
在干球25℃,湿球18℃的条件下测得的风量(m3/h)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25,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45时):
在内侧干球27℃,湿球19℃,外侧干球35℃,湿球24℃的条件下测得的噪音(dBA)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
  导风板位置   默认   第一格   第三格   第五格
  风档   超强风档   高风档   低风档   超低风档
  本实用新型   43.7   37.7   30.5   29.5
  现有技术   44.1   38.5   30.2   29.7
从上述实验数据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比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风量大,噪音低。
在干球25℃,湿球18℃的条件下测得的风量(m3/h)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15,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30时):
Figure BDA00001962264000051
在内侧干球27℃,湿球19℃,外侧干球35℃,湿球24℃的条件下测得的噪音(dBA)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
  导风板位置   默认   第一格   第三格   第五格
  风档   超强风档   高风档   低风档   超低风档
  本实用新型   42.7   36.7   30.2   27.5
  现有技术   44.1   38.5   30.2   29.7
从上述实验数据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比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风量大,噪音低。
在干球25℃,湿球18℃的条件下测得的风量(m3/h)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20,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比值为0.40时):
Figure BDA00001962264000052
在内侧干球27℃,湿球19℃,外侧干球35℃,湿球24℃的条件下测得的噪音(dBA)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
  导风板位置   默认   第一格   第三格   第五格
  风档   超强风档   高风档   低风档   超低风档
  本实用新型   42.6   36.2   30.1   27.8
  现有技术   44.1   38.5   30.2   29.7
从上述实验数据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比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风量大,噪音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导风板的第二实施例,具体参见图10,导风板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导风缺口31包括第一导风缺口和第二导风缺口,第一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第二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第一导风缺口与第二导风缺口相对辅助导风板30的轴线中点对称设置。第一导风缺口与第二导风缺口均为两个,导风缺口31的边缘呈圆弧状。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与导风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基本一致,且实验数据也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导风缺口和第二导风缺口的数量不仅仅限制于两个,两个以上的数量可以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空调器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导风板为上述实施例的导风板。导风板通过导风板的主导风板10枢转连接在空调器的壳体上。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无凝露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风板,包括主导风板(10)以及与所述主导风板(10)并行设置的辅助导风板(30),所述主导风板(10)与所述辅助导风板(30)之间通过加强件(2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风板(30)设置有导风缺口(31),所述导风缺口(31)设置在靠近所述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和/或靠近所述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缺口(31)的位置设置在辅助导风板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总长度的0.1至0.35倍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缺口(31)沿所述辅助导风板(3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间的比值在0.1至0.2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缺口(31)沿垂直于所述辅助导风板(3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辅助导风板(30)沿垂直于轴线方向延伸的距离为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之间的比值在0.25至0.4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缺口(31)包括:
第一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所述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
第二导风缺口,设置在靠近所述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导风缺口与所述第二导风缺口相对所述辅助导风板(30)的轴线中点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缺口延伸至所述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风缺口延伸至所述辅助导风板(30)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缺口与所述第二导风缺口均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缺口(31)的边缘呈圆弧状。
9.一种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通过所述导风板的主导风板(10)枢转连接在所述空调器的壳体上。
CN 201220381672 2012-08-01 2012-08-01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92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81672 CN202692362U (zh) 2012-08-01 2012-08-01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81672 CN202692362U (zh) 2012-08-01 2012-08-01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92362U true CN202692362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4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816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92362U (zh) 2012-08-01 2012-08-01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923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4867A (zh) * 2012-08-01 2014-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4867A (zh) * 2012-08-01 2014-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CN103574867B (zh) * 2012-08-01 2016-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49449U (zh) 一种具有蜗舌构件的空调
CN203349451U (zh) 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203443040U (zh) 一种空调风道
CN202692362U (zh)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CN105805912A (zh) 引流部件及空调器
CN201259295Y (zh) 一种新型空调室外机出风格栅
CN203476811U (zh) 双离心风扇用风道及空调
CN107238189A (zh) 一种出风结构、壁挂机以及空调器
CN109668288A (zh) 一种可防回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3574867A (zh) 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CN206222455U (zh) 导风装置和空调柜机
CN204718031U (zh) 风道结构及空气处理设备
CN209541016U (zh) 一种可防回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615558U (zh) 变风量装置
CN203231476U (zh) 空调进风格栅及空调器
CN204100391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146599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191877U (zh) 低噪音中央空调
CN205332476U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02673785U (zh) 用于风机的扩散器
CN204902008U (zh) 一种单风机窗式空调
CN207230870U (zh) 一种出风结构、壁挂机以及空调器
CN2026754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2704649B (zh) 具有倾角保护的气流导向地板
CN208296191U (zh) 一种能同时实现送风与排风功能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