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89061U -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 - Google Patents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89061U
CN202689061U CN 201220310510 CN201220310510U CN202689061U CN 202689061 U CN202689061 U CN 202689061U CN 201220310510 CN201220310510 CN 201220310510 CN 201220310510 U CN201220310510 U CN 201220310510U CN 202689061 U CN202689061 U CN 202689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inner sleeve
outer sleeve
pile
side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105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亚军
张磊
栾和罡
李文茂
李栋
陈俊杰
李锋
徐玉飞
牛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105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89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89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890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除桩顶标高以上部分的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包括一内套筒和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内套筒外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套筒的直径,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和所述内套筒之间垫设有密封件。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除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实现了一种消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的双套管试桩结构,排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对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产生的影响,具有消除侧摩阻力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精度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套管,尤指一种消除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
背景技术
试桩的设计是根据地质报告及当地经验,选定桩型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目的一是进一步确定所选桩型的施工可行性,避免桩机全面进场后发现该桩型不适合本场地施工或发现桩基承载力远小于地质报告提供的计算值,此时再改桩型就会拖工期且增加费用。二是根据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于地质报告提供的数值往往偏于保守,且桩顶标高以上部分的杂填土不能及时外运,所以根据静载报告进一步确定地基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场地环境、地质以及施工工艺等的影响,桩顶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普遍存在高差,使得实际桩长大于设计桩长,而桩顶标高以上部分的桩长与地基接触会产生摩擦阻力,而这部分摩擦阻力并不包含在单桩竖向承载力中,且桩顶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高差越大,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对整个试桩侧阻力的贡献越大,此时正确估算出实际的侧阻力难度也越大。桩位处上部存在的砖渣等建筑垃圾孔隙率大,易出现塌孔,可能会出现扩径现象,造成承载力大幅提高。故在施工中如果能排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的影响对提高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的精确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消除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实现了一种消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的双套管试桩结构,排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阻力对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产生的影响,具有消除侧摩阻力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精度高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消除桩顶标高以上部分的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包括一内套筒和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内套筒外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套筒的直径,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和所述内套筒之间垫设有密封件。
上述内套筒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布设有一个环形肋板,所述环形肋板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的间距。
上述内套筒外壁均的中部均匀布设有复数个条形肋板,所述条形肋板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的间距。
上述密封件包括一橡胶止水带和海带;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向内形成一环形封底,所述橡胶止水带垫设于所述环形封底的内侧与所述内套筒之间,所述海带位于所述间隔空间的底部并缠绕设置于所述内套筒外。
上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的间距不大于2mm;内套筒的顶标高比外套筒的顶标高高1m;内套筒的底标高比外套筒的底标高低500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内套筒和外套筒分离,从而两者之间可实现自由滑动,实现了消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摩阻力的效果。环形肋板和条形肋板实现了对分离后的外套筒与内套筒限位的作用,防止内、外套筒由于外力而产生过度的偏移,从而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及桩身的垂直度。密封件,防止在后注浆过程中浆液进入间隔空间,保证了装置运作的有效性。具有消除桩顶标高位置以上的侧摩阻力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精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外套筒和内套筒连接为一整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节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节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的试桩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包括一内套筒1和一同轴套设于内套筒1外的外套筒2,外套筒2的直径大于内套筒1的直径,外套筒2和外套筒2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4,外套筒2的底部和内套筒1之间垫设有密封件。外套筒2与内套筒1的间距不大于2mm。
内套筒1外壁均的中部均匀布设有复数个条形肋板12,条形肋板12的凸起高度小于外套筒2与内套筒1的间距。条形肋板12长50厘米,厚3厘米,按照竖向间隔3米,横向间隔0.5米均匀间隔布置。
请参阅图1、图3,内套筒1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布设有一个环形肋板11,环形肋板11的凸起高度小于外套筒2与内套筒1的间距。
请参阅图4,密封件包括一橡胶止水带5和海带6;外套筒2的底部向内形成一环形封底7,橡胶止水带5垫设于环形封底7的内侧与内套筒1之间,海带6位于间隔空间4的底部并缠绕设置于内套筒1外。
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实现一种消除桩顶标高以上部分的侧摩阻力的双套管试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请参阅图2,通过一连接件3焊接内套筒1和外套筒2的顶部,使外套筒2和内套筒1成为一个整体;
然后,请参阅图5,将成为一整体的外套筒2和内套筒1吊装至试桩8预设位置,直至外套筒2的底部到达预设桩顶标高位置9;
接着,切割连接件3,分离内套筒1和外套筒2,分离后的外套筒2和内套筒1的结构如图1所示;
最后,做静载实验前可形成2个独立的双护筒。
连接件3采用环形钢板,外套筒2和内套筒1连接为一整体后,防止了在吊装至地面10的过程中内套筒1和外套筒2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在切割了连接件3后,内套筒1和外套筒2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套筒,从而两者之间可实现自由滑动,在外套管2底部位于桩顶标高位置9后,实现了在桩顶标高位置9以上部分的试桩8消除侧摩阻力的效果。
环形肋板11和条形肋板12实现了对分离后的外套筒2与内套筒1限位的作用,防止内套筒1、外套筒2由于外力而产生过度的偏移,从而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及桩身垂直度。密封件的采用防止在后注浆过程中浆液进入间隔空间4,保证了双套管运作的有效性。具有消除桩顶标高位置9以上部分侧摩阻力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精度高的特点。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的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套筒和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内套筒外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套筒的直径,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和所述内套筒之间垫设有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布设有一个环形肋板,所述环形肋板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外壁均的中部均匀布设有复数个条形肋板,所述条形肋板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一橡胶止水带和海带;所述外套筒的底部向内形成一环形封底,所述橡胶止水带垫设于所述环形封底的内侧与所述内套筒之间,所述海带位于所述间隔空间的底部并缠绕设置于所述内套筒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的间距不大于2mm。
CN 201220310510 2012-06-29 2012-06-29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89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10510 CN202689061U (zh) 2012-06-29 2012-06-29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10510 CN202689061U (zh) 2012-06-29 2012-06-29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89061U true CN202689061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44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105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89061U (zh) 2012-06-29 2012-06-29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890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221A (zh) * 2012-06-29 2012-10-1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及试桩方法
CN105297792A (zh) * 2015-10-27 2016-02-03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深孔桩桩基承载力测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221A (zh) * 2012-06-29 2012-10-1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及试桩方法
CN105297792A (zh) * 2015-10-27 2016-02-03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深孔桩桩基承载力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0221B (zh)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及试桩方法
CN106950070B (zh) 用于矩形顶管顶进施工全过程模拟的试验装置
CN102278117B (zh) 平行顶管顶进施工模拟装置
CN204456104U (zh) 一种用于岩土工程深层钻孔埋设套管的锤击式地锚装置
WO2018113488A1 (zh) 一种顶管冻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4555955U (zh) 一种磁环式分层沉降监测装置
CN104652419B (zh) 一种地下防渗墙内预留帷幕灌浆管的施工方法
CN103422495B (zh) 一种空心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02689061U (zh) 消除试桩桩顶标高以上部分侧摩阻力的双套管
CN206001201U (zh) 一种三氯蔗糖生产装置内高压蒸汽主管道固定装置
CN104110265A (zh) 大断面矩形顶管管道的触变泥浆注浆系统
CN201933477U (zh) 孔隙水压力计深层埋设装置
CN203808075U (zh) 适用于灌注桩斜桩灌注混凝土的导管
CN102155583A (zh) 矿浆管道在滑坡体、塌方体、泥石流区的敷设方法及结构
CN205100933U (zh) 一种水文地质勘探用止压力水塞子
CN206114063U (zh) 一种地下水位监测装置
CN103790173A (zh) 灰土挤密桩与cfg刚性桩联合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装置及方法
CN204825934U (zh) 一种边坡排水系统
CN104746522B (zh) 一种用于疏浚淤泥质土地区基坑的可智能变形调节的斜抛撑支护系统
CN203374268U (zh) 一种方便推送的煤矿地应力水平定向仪
CN204327185U (zh) 一种矿山充填钻孔插管
CN205189018U (zh) 深孔桩桩基承载力测试装置
CN201437632U (zh) 一种用于水中作业的满堂支架系统
CN202280854U (zh) 地埋式弹性座封闸阀
CN203755324U (zh) 大直径圆型钢板桩围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