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75267U -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75267U
CN202675267U CN 201220147242 CN201220147242U CN202675267U CN 202675267 U CN202675267 U CN 202675267U CN 201220147242 CN201220147242 CN 201220147242 CN 201220147242 U CN201220147242 U CN 201220147242U CN 202675267 U CN202675267 U CN 202675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air
hangs down
temperature according
coal f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472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玉明
贾明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QIAO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QIAO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QIAO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QIAO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472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75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75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752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包括喷燃器、燃烧室、捕渣装置,喷燃器设置在燃烧装置的后端,喷燃器与燃烧室相对接,燃烧室的前侧设有捕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燃器内侧为圆锥体形状,喷燃器外侧设置有多级出风口,第一级别出风口设置在喷燃器内侧的后部,喷燃头设置于第一级出风口中,后续级别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喷燃器的头部、中间或后部位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煤粉气流点火容易,燃烧装置内实现分级燃烧、贫氧燃烧,NOX排放量低,捕渣率高,燃尽率高,火焰洁净度高,适应不同煤种和负荷变动的能力强,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属于煤粉清洁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被认为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NOX除了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环境,还能形成光化学烟雾,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目前,NOX在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SO2的大气污染物。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国家,预计在未来的30~50年内,以煤为主要能源结构不会改变。燃煤将产生大量的NOX,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研究开发先进的燃烧技术,以减少NOX等污染物的排放。现在控制NOX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改善燃烧,具体措施是改进燃烧方式和改变运行条件。 
在目前的煤粉燃烧方式和燃烧温度下,煤燃烧生成的NOX中,NO占90%以上,NO2占5%~10%,而N2O占1%左右,因此NOX的排放量主要由NO决定。煤燃烧生成NO途径主要有三种:(1)燃料型NO(Fuel NO)。由燃料中的氮化合物热解后又接着氧化而生成。煤燃烧过程由挥发分燃烧和焦炭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氮化合物中的氮在这两个阶段中析出的比例随着燃烧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当煤的挥发分增大,热解温度和加热速度提高时,煤中的母氮在挥发分燃烧阶段释放出的比例增加。在这一阶段,母氮以HCN和NH3形式释放后,氧化成NO,生成的NO在缺氧的环境中会还原出N2。挥发分析出后,残留在焦炭中的母氮也会在焦炭燃烧阶段通过异相反应生成NO,同时焦炭表面炭的还原作用还会将部分NO变成N2;(2)热力型NO(Thermal NO)。由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氧化生成,它强烈地依赖火焰温度和氧气浓度,当温度低于1350℃时,几乎没有热力型NO的生成,只有当温度超过1600℃且富氧燃烧时,如传统的液态排渣煤粉炉中,热力型NO才可能占到20%~30%;(3)快速型NO(Prompt NO)。主要是指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在燃料浓度较高区域燃烧时所产生的烃(CHi)等与燃烧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形成的CN、HCN,继续氧化而生成的NOX。因此,快速型NO主要依赖于温度,且一般在富燃料碳氢火焰中占更大的优势,在燃煤锅炉中其生成量占总NO比例通常在5%以下。 
众所周知,煤炭中的氮含量一般在0.5%~2.5%左右,它们以氮原子的状态与各种碳氢 化合物结合成氮的环状化合物或链状化合物。由于煤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的N-C和N-H键能较空气中N≡N的键能小得多,燃料型NO是煤燃烧时产生NO的主要来源,约占NOX生成总量的75%~90%。因此,要控制煤燃烧过程NOX的排放,主要是控制燃料型NO的生成。由燃料型NO的生成机理可知,按以下原则组织燃烧有利于NOX排放的极小化。(1)在挥发分析出和燃烧的初期,促使煤粉气流与热烟气尽可能快地混合,提高煤粉细度,这样可以提高热解温度和加热速度,使更多的母氮在这个阶段得到释放;(2)在挥发分燃烧阶段,减小局部过量空气系数,创造局部的缺氧环境,使释放出的母氮尽可能多地通过NO的还原反应生成N2,这时虽然燃料中的母氮析出较多,但由于还原性气氛的存在,NO的生成量却大大减少;(3)在挥发分的燃烧基本结束的同时,焦炭开始燃烧,火焰温度将逐渐达到最大,继续保持局部的缺氧环境,有利于NO被还原充分,同时,在缺氧的条件下,即使火焰温度达到1600℃以上,形成的热力型NO也较少;(4)燃料在还原区作充分的停留后,接着进入下一区段,在该区段内送入完全燃烧所需的剩余空气。这就是空气分级燃烧的基本原理,分级燃烧能同时降低热力型NO和燃料型NO。 
由热力型NO的生成机理可知,影响NO生成量的主要因素是火焰温度、氧气的浓度和停留时间。长期以来,本领域的传统观点认为:炉内温度越高则热力型NOX生成量越多。其实此种观点是存在一定技术偏见的,只有当过剩空气系数α>1时才是正确的。而当燃烧区α<1时,温度越高,保持还原性气氛时间越长,越能促使NOX的还原反应生成N2的有利因素。因此,组织空气分级燃烧时,应根据煤质特性将燃烧区的温度控制在最有利于降低NO范围。 
基于以上燃烧过程中NOX的控制措施,采用低NOX燃烧技术,其核心思想之一是在燃烧装置内创造有利于NOX还原成N2越充分的转化条件。 
在现有燃煤锅炉中,要实现低NOX排放的目的,则将会带来以下问题:(1)碳的燃尽率下降,降低了锅炉效率;(2)CO排放量升高;(3)低NOX燃烧导致飞灰特性变化,使飞灰再利用困难;(4)低NOX燃烧造成炉内局部强的还原性气氛,导致炉膛结渣的可能性增加;(5)低NOX燃烧造成的还原性气氛使炉膛水冷壁发生高温腐蚀的趋势增加。因此,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量所采用的降低原则往往与煤粉锅炉降低飞灰含炭量、提高燃尽率的原则相矛盾,同时具有高效、稳燃、防结渣、防高温腐蚀和低污染的煤粉燃烧技术在我国尚属空白,因为这五方面的要求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难以同时满足。因此必须寻求新的燃烧组织方式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燃煤锅炉存在的不足,实用新型了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煤粉采用旋风分级高温燃烧,燃烧装置内具有较大的回流区,能够形成稳定的还原气氛,通过控制还原区域内局部过量空气系数较小,促使产生的NOX还原成N2,碳的燃尽率达到99.5%以上,实现了强化燃烧与污染控制的双重功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包括喷燃器、燃烧室、捕渣装置,喷燃器设置在燃烧装置的后端,喷燃器与燃烧室相对接,燃烧室的前侧对接有捕渣装置,所述喷燃器内侧为圆锥体形状,喷燃器侧壁设置有多级进风口,第一级别出风口设置在喷燃器侧壁的后部,喷燃头设置于第一级出风口中,后续级别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喷燃器的后部、中间或前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级出风口以后级别的出风口,均设置于旋流装置。 
优选地,所述各级旋流装置的旋转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级出风口和/或第二级出风口设置有旋流装置。 
优选地,所述旋流装置为旋流导流叶栅或者旋流导流管。 
优选地,各级旋流装置的旋流导流叶栅或旋流导流管的出口射流与燃烧装置轴心线的角度在50°~90°之间,与圆周截面的角度在0°~40°之间,而在圆周截面上的切向角投影在0°~45°之间。 
优选地,各级旋流装置的旋流导流叶栅或旋流导流管的数量均为3~40个,旋流导流叶栅的长度为100mm~500mm,宽度为20mm~150mm,高度为50mm~250mm,板厚为1.5mm~8mm,旋流导流管的长度为30mm~250mm,通径为20mm~125mm,壁厚为。2mm~8mm。 
优选地,还包括多级风室,每个风室与对应级别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每个风室由对应级别圆锥喇叭状隔板及带有圆孔或圆孔装置隔板隔开形成,其中,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设置在喷燃器内侧的后部,形成第一级别风室,第一级别风室入口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相连。 
优选地,从第二级别风室开始的后续风室对应的进风口均设置调风装置,从第三级别风室开始的后续风室对应的出风口均设置旋流装置。 
优选地,所述喷燃器中的喷燃头的导杆与燃烧装置同轴心,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的出口通向该管内部,其位移通过增减导杆上的卡环来调节。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多级进风口进风采用单独进风或共用一个风道进口,当有多级进风口共用一台风机或一个风道时,风量的大小及比例通过进口处调风装置来调节。当多级进风口采用多个风机时,每个进风口有每个风机来调节。 
优选地,所述捕渣装置设有流渣槽,捕渣装置为直筒状或缩口状,流渣槽呈平行状或梯形状。 
优选地,所述流渣槽呈平行状时,两侧壁间的间距在100mm~600mm之间,侧壁的长度在100mm~600mm之间;所述流渣槽呈梯形状时,从轴线剖面看,两侧壁的夹角在5°~120°之间,从圆周剖面看,两侧壁的夹角在5°~90°之间。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外筒的结构为直筒状或后部是缩口状。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其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有旋流管。 
优选地,所述旋流管形成旋流风的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内筒及捕渣装置内壁上覆盖有工作衬,工作衬包括不定性耐火材料层和柱形导热金属锚固件,柱形导热金属锚固件被浇注在不定性耐火材料层中,并与燃烧室内筒及捕渣装置内壁紧密连接。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外筒的后端顶部设有出水管,捕渣装置的前部偏底端设有进水管。 
优选地,所述喷燃器的点火装置、观火装置及火检装置设置在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的周围或者喷燃器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燃烧室的倾斜角在5°~90°之间。 
优选地,根据燃烧装置的容量大小,出风口的级别数量为二级、三级、四级、或者五级。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液排渣旋风燃烧器的切向引入二次风的位置由燃烧室内壁集中到喷燃器上,与燃烧室的后端相连接,同时增加了三次风、四次风或五次风,结构更合理,这种布置方式更有效地完善了公开号为CN2050929U的专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煤粉与空气混合的强度更稳定、点火更容易,风口不易结渣、燃烧强度及燃烧效果更佳、更充分),非常有利于增强煤粉与空气混合强度,缩短点火时间,实现煤粉的分级燃烧,充分利用燃烧室的空间提高燃烧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煤粉/空气混合气体在燃烧器内分级燃烧、贫氧燃烧,从而产生还原反应,使氮氧化物还原: 
CO+NO→CO2+N2
H2+NO→N2+H2
CHi+NO→HCN+O 
HCN+NO→N2...过量空气系数α<1) 
NO+C→N2+CO 
从上述反应物的生成物可看出,NOX的生成被抑制,达到洁净燃烧,NOX减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煤粉通过一次风送粉之后进入喷燃器后部的出风口,煤粉空气流经过出风口通过喷燃头进入喷燃器,在喷燃头的作用下产生第一较大回流区,进而使得煤粉在与若干次风混合的作用下能够更加均匀,并形成第二较大回流区,在一定的高温环境下煤粉析出水分和挥发分,煤粉挥发分首先着火燃烧,煤粉在几次风的旋转输送作用下不断旋转前进的过程中,挥发分逐渐燃烧完全的同时,固定碳也同时燃烧,随着燃烧温度持续升高,在强旋风的作用下,大部分煤粉贴壁燃烧并燃尽,进而在高温环境下形成液态渣,因自重和粘滞作用,使液态熔渣贴壁下移,在捕渣屏的作用下沿设定的渣槽排出燃烧器。 
由于在高温、贫氧、分级、旋风燃烧情况下,通过控制过量空气系数α<1,实现抑制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量的目的,进一步在两大回流区的作用下,使得前述燃烧过程中已生成的NOX通过回流在高温下发生还原反应,并还原成N2。 
两大回流区中,第一较大回流区使燃烧装置具备很强的着火稳燃能力,煤粉急剧燃烧,火焰中氧浓度因此急剧减少,形成富燃火焰,煤中挥发分大量释出,煤中的母氮在挥发分燃烧阶段氧化成NO,生成的NO在缺氧的环境中会还原出N2。第二较大回流区使燃烧装置内气流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还原气氛,在高温及空气分级燃烧条件下有利于抑制NOX生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温、贫氧、分级、旋风燃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偏见,具有煤粉/空气流扰动大、混合均匀、点火容易、NOX排放量低、捕渣率高、燃尽率高、火焰洁净度高、适应不同煤种和负荷变动的能力强、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液态排渣,其液态渣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液态渣中SiO2的含量达60%左右),进一步实现资源充分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能使80~300目的小颗粒煤粉与热空气混合充分,其燃烧速度快,火焰洁净度高,燃尽率高达99.5%,液态捕渣率高于90%以上,降低排烟中的粉尘浓度,减少烟尘排放量,NOX排放量达到200mg/Nm3以下,节能效率可达30%。 
目前,全国使用的6~35吨蒸汽、热水锅炉、炉窑上百万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进行改造,将会产生巨大的节能减排社会效益和惊人的节能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B-B视图即为捕渣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四次风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B-B视图即为捕渣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喷燃器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煤粉的燃烧反应主要在燃烧装置内完成,燃烧装置内的高温还原性火焰喷入炉膛后烟气流温度急剧下降,需要补充部分空气与还原性火焰中CO等成分燃烧完全,此燃烧阶段不利于NOX生成。因此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方法不会导致CO排放量升高,也不会导致炉膛结渣、炉膛水冷壁发生高温腐蚀的趁势增加。为实现此种燃烧方法,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低NOX、强稳燃的具有二次以上旋流风的煤粉燃烧方法及装置,它适用于工业锅炉、工业窑炉、锻造炉等,即可实现稳定高效燃烧,又易实现低NOX燃烧技术的应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外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具有三次风的结构,而且每一次风都是旋流风,可以使得煤粉在燃烧器停留的时间更长,燃尽率更高,而捕渣装置设计成流渣槽成梯形状,且其本身相对于燃烧室是缩口状的结构,可有效提高捕渣率,并使得燃烧器排渣顺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喷燃器9、燃烧室12、捕渣装置17,喷燃器设置在燃烧装置的后端,喷燃器与燃烧室相对接,燃烧室的前侧对接有捕渣装置,喷燃器9的出口法兰与燃烧室12的进口法兰相连接。喷燃器9的进口端面4上设有一次风/煤粉输送管1,锥体喷燃头20的导杆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1的出口端通向该管内部,在锥体喷燃头20的导杆上装有旋流导流叶栅2,以作为一次风旋流装置,保证导杆与输送管同轴线安装,锥体喷燃头20可以通过增减导杆卡环19的数量来调节其位移,同时在喷燃器9的进口端面4上还设有点火装置5、火检装置22及观火管道21,点火装置5的点火枪可以伸到锥体喷燃头20端面的前部。沿燃烧装置的轴心线方向设有两级圆锥喇叭状隔板和一块带有圆孔装置的隔板, 两级圆锥喇叭状隔板与喷燃器侧壁26及进口端面4构成一个大风室,带有圆孔装置的隔板将整个大风室分成两个级别风室,从喷燃器的进口端方向开始,依次为第二级别风室3、第三级别风室6,其中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与喷燃头及一次风/煤粉输送管构成了第一级别风室,在带有圆孔装置的隔板上设有共用的风通道调节隔板23,风通道调节隔板可以通过螺杆的推拉实现对二、三次风比例的调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布置,当供煤粉点距离锅炉较远时,可采用独立高压风机远距离一次风浓相送粉;当供煤粉点与锅炉较近时,可采用一次风与二、三次风共用风机输送煤粉的方式,从而实现锅炉的灵活布置。根据需要,如果二、三次风需要共用一台鼓风机和一个总风道时,二次风和三次风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风通道调节隔板来控制二者风量的配比。风通道调节隔板与手动调节螺杆铰接,二次风进风通道和三次风进风通道分别与二次风进风口和三次风进风口相连通。 
锥体喷燃头20上设有一次风旋流叶栅30,煤粉直接在一次风的旋流作用下进入锥体喷燃头20与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4所形成的圆环内,同时在两个风室的出口处也都设置了旋流装置,从风道过来的风通过风室出口的旋流装置形成旋转风送入燃烧器中参与燃烧,其中二次风旋流装置7是导流叶栅结构,设置在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4的大口端,并与第二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5的小口端连接,三次风旋流装置10是旋流导流管结构,设置在第二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5的大口端,并靠近喷燃器出口法兰。燃烧室12的内筒15和外筒16为简单的直筒状,捕渣装置17的外壁相对于燃烧室是缩口的形式,其内壁设有流渣槽18,流渣槽呈梯形状的结构,从燃烧装置的轴心线方向看,两侧壁的夹角在5°~120°之间,流渣槽18高度在100mm~300mm之间,流渣槽18底部宽度在100mm~600mm之间。在燃烧室内筒壁面及捕渣装置的内壁面上设有大量的柱形导热金属锚固件13,再浇注上一层比锚固件长度稍高的不定性耐火材料层形成工作衬14,这样,通过柱形导热金属锚固件可以将热量传导到由所述燃烧室及捕渣装置的内、外壁所构成的水冷套中。燃烧室外筒16后端顶部设有出水管11,捕渣装置17前部偏底端设有进水管29。同时在燃烧室的下部设有支撑后腿27和支撑前腿28,所述燃烧室,其倾斜角为5°~90°。其中,通过燃烧装置的倾斜放置,有利于燃烧时产生的液态渣,由捕渣装置通过流渣槽集中到固定的收集装置。 
如图1所示,所述二次风旋流装置7的导流叶栅数量在3~12片之间,长度在100mm~500mm之间,高度在50mm~250mm之间,厚度在1.5mm~8mm之间。所述三次风旋流装置10的导流管数量在12~30个之间,长度在30mm~250mm之间,通径在20mm~ 125mm之间,壁厚在2mm~8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优选地采用远距离高压一次风浓相送粉,且二、三次风量可以很方便地调节,从而使得这种远距离浓相送粉方式的煤粉与空气混合更加均匀,更容易调整负荷大小,可以在40%~100%的负荷范围内任意变动而不降低燃烧状况,同时可以燃烧多种不同的煤种,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另外,由于一次风所携带的煤粉浓度高,当煤粉与三次风混合均匀后容易点火,燃烧强烈。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一次风作为输送煤粉的动力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经第一级出风口送入,第二级别风室出口设在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的大口端,而后续各级风的出口位置均设在相应圆锥喇叭状隔板的大口端,在这种结构下,二次风与一次风粉不提前混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实施例二理解为实施例一的一个变化例,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一次风作为输送煤粉的动力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经第一级出风口送入,第二级别风室出口设在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的小口端,并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的出口连接,从而使二次风与一次风粉提前混合,进一步地,后续的三、四次风量能够使得这种远距离浓相送粉方式的煤粉与空气混合更加均匀,更容易调整负荷大小。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如图2、3所示,为一具有四次风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装置具有旋风的结构,可以使得煤粉在燃烧器停留的时间更长,燃尽率更高,而捕渣装置设计成流渣槽成平行状,且其本身外侧壁是与燃烧室外筒连接的直筒状结构,可有效提高捕渣率,并使得燃烧器排渣顺畅。具体地,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喷燃器9、燃烧室12、捕渣装置17,喷燃器设置在燃烧装置的后端,喷燃器与燃烧室相对接,燃烧室的前侧对接有捕渣装置,喷燃器9的出口法兰与燃烧室12的进口法兰相连接,喷燃器9的内侧为圆锥体形状,喷燃器9的外侧设置有多级出风口,第一级出风口设置在喷燃器9的后部,喷燃头20设置于第一级出风口中,后续级别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喷燃器9的后部、中间或前部位置,也就是说,后续级别出风口可以设置在喷燃器9的后部、中间以及前部位置中的任一个或任多个位置。 
更为具体地,喷燃器9的进口端面4中心处设有一次风/煤粉输送管1,所述喷燃头20为锥体喷燃头,如图2所示,所述喷燃器9中的喷燃头20的导杆与燃烧装置同轴心,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1的出口通向该管内部,其位移通过增减导杆上的卡环19的数量来调 节。同时在喷燃器9的进口端面4上还设有点火装置5、火检装置22及观火管道21,点火装置5的点火枪可以伸到锥体喷燃头20端面的前部。优选地,所述喷燃器的点火装置、观火装置及火检装置设置在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的周围或者喷燃器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四级风室,每个风室与对应级别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每个风室由对应级别圆锥喇叭状隔板及带有圆孔或圆孔装置的隔板隔开形成,其中,沿燃烧装置的轴心线方向设有两级圆锥喇叭状隔板和两块带有圆孔或圆孔装置的隔板,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4设置在喷燃器9的后部,与喷燃头及一次风/煤粉输送管形成第一级别风室,第一级别风室入口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1相连,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4、第二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5与喷燃器侧壁26及进口端面4构成一个大的风室,整个大风室被圆锥状喇叭隔板和带有圆孔或圆孔装置的隔板隔开成4个小风室,从喷燃器的进口端方向开始,依次为第二级别风室3、第三级别风室6、第四级别风室8,其中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与喷燃头及一次风/煤粉输送管构成了第一级别风室,从第一级别风室开始(本实施例中指包括第一级别风室)的后续风室对应的进风口都设有独立的调风装置23,其中,多级进风口进风采用单独进风或共用一个风道进口,当有多级进风口共用一个风道时,风量的大小及比例通过进口处调风装置来调节。同时从第一级别风室开始(本实施例中指包括第一级别风室)的后续风室的出口也都设置了旋流装置,各级旋流装置的旋转方向一致。 
从风道过来的风通过风室出口的旋流装置形成旋转风送入燃烧装置,其中,二次风旋流装置2设置在一次风/煤粉输送管1的出口端,并与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4对接,实现二次风与一次风粉的提前混合,混合后的风粉进入锥体喷燃头20与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4形成的圆环内,三次风旋流装置7设置在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4的大口端,并与第二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5对接,四次风旋流装置10设置在第二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5的大口端,并靠近喷燃器9出口法兰。 
进一步地,燃烧室12的内筒15和外筒16为简单的直筒状,捕渣装置17的外壁是与燃烧室外筒连接的直筒状结构,其内壁设有流渣槽18,流渣槽侧壁呈平行状的结构,两侧壁间的间距在100mm~600mm之间,侧壁的长度在100mm~600mm之间;而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流渣槽呈梯形状时,从轴线剖面看,两侧壁的夹角在5°~120°之间,从圆周剖面看,两侧壁的夹角在5°~90°之间。 
所述燃烧室内筒上覆盖有工作衬,工作衬14包括不定性耐火材料层和柱形导热金属锚固件13,柱形导热金属锚固件被浇注在不定性耐火材料层中,并与燃烧室内筒15及捕渣装置的内壁紧密连接,具体地,在燃烧室内筒壁面及捕渣装置的内壁面上设有大量的柱 形导热金属锚固件13,再浇注上一层比锚固件长度稍高的不定性耐火材料层形成工作衬14,在所述燃烧室外筒的后端顶部设有出水管11,捕渣装置的前部偏底端设有进水管29,这样,通过柱形导热金属锚固件可以将热量传导到由所述燃烧室及捕渣装置的内、外壁所构成的水冷套中。同时在燃烧室的下部设有支撑后腿27和支撑前腿28,通过调节两腿的高度差来控制燃烧室的倾斜角,其倾斜角一般在5°~90°。 
如图3所示,点火装置5、火检装置22及观火管道21位于同一圆周上,互成120°布置,各级风室中的调风装置可以通过螺杆单独推拉实现对风量的调节,二、三、四次风的旋流装置的旋向一致,且二、三次风的旋流装置为旋流导流叶栅结构,而四次风的旋流装置是旋流导流管结构。优选地,各级旋流装置的旋流导流叶栅或旋流导流管的数量均为3~40个,旋流导流叶栅的长度为100mm~500mm,高度为50mm~250mm,板厚为1.5mm~8mm,旋流导流管的长度为30mm~250mm,通径为20mm~125mm,壁厚为2mm~8mm。各级旋流装置的旋流导流叶栅或旋流导流管的出口射流与燃烧装置轴心线的角度在50°~90°之间,与圆周截面的角度在0°~40°之间,而在圆周截面上的切向角投影在0°~45°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风旋流装置2的导流叶栅数量在3~12片之间,长度在100mm~500mm之间,高度在50mm~250mm之间,厚度在1.5mm~8mm之间。所述三次风旋流装置7的导流叶栅数量在12~30片之间,长度在100mm~500mm之间,高度在50mm~250mm之间,厚度在1.5mm~8mm之间。所述四次风旋流装置10的导流管数量在12~30个之间,长度在30mm~250mm之间,通径为20mm~125mm之间,壁厚在2~8mm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第三次风和第四次风可以被省略,相应地,所述第三级别风室6、第四级别风室8、第三级出风口、第四级出风口可以被省略。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例中,第二次风可以被省略,相应地,所述第二级别风室3、第二级别风口可以被省略。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中,所述第二级别风室3的出口(即第二级出风口)处的二次风旋流装置2可以被省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中,第一级出风口设置有旋流装置,具体地,可以在所述一次风/煤粉输送管1内设置一个旋流装置,这样,使得从一次风通过所述一次风/煤粉输送管1后以旋风的方式进入第一风室,其中,所述第一风室为所述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24与喷燃器9之间的间隙空间。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有旋流管,所述旋流管形成旋流风的方向相同,这样可以提高第二较大回流区的回流强度,从而促使产生的NOX还原成N2。 

Claims (22)

1.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包括喷燃器、燃烧室、捕渣装置,喷燃器设置在燃烧装置的后端,喷燃器与燃烧室相对接,燃烧室的前侧对接有捕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燃器内侧为圆锥体形状,喷燃器侧壁设置有多级进风口,第一级别出风口设置在喷燃器侧壁的后部,喷燃头设置于第一级出风口中,后续级别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喷燃器的后部、中间或前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级出风口以后级别的出风口,均设置于旋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级旋流装置的旋转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出风口和/或第二级出风口设置有旋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装置为旋流导流叶栅或者旋流导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级旋流装置的旋流导流叶栅或旋流导流管的出口射流与燃烧装置轴心线的角度在50°~90°之间,与圆周截面的角度在0°~40°之间,而在圆周截面上的切向角投影在0°~4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级旋流装置的旋流导流叶栅或旋流导流管的数量均为3~40个,旋流导流叶栅的长度为100mm~500mm,宽度为20mm~150mm,高度为50mm~250mm,板厚为1.5mm~8mm,旋流导流管的长度为30mm~250mm,通径为20mm~125mm,壁厚为2mm~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级风室,每个风室与对应级别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每个风室由对应级别圆锥喇叭状隔板及带有圆孔或圆孔装置的隔板隔开形成,其中,第一级圆锥喇叭状隔板设置在喷燃器内侧的后部,形成第一级别风室,第一级别风室入口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第二级别风室开始的后续风室对应的进风口均设置调风装置,从第三级别风室开始的后续风室对应的出风口均设置旋流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燃器中的喷燃头的导杆与燃烧装置同轴心,从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的出口通向该管内部,其位移通过增减导杆上的卡环来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多级进风口进风采用单独进风或共用一个风道进口,当有多级进风口共用一台风机或一个风道时,风量的大小及比例通过进口处调风装置来调节;当多级进风口采用多个风机时,每个进风口有每个风机来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渣装置设有流渣槽,捕渣装置为直筒状或缩口状,流渣槽呈平行状或梯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渣槽呈平行状时,两侧壁间的间距在100mm~600mm之间,侧壁的长度在100mm~600mm之间;所述流渣槽呈梯形状时,从轴线剖面看,两侧壁的夹角在5°~120°之间,从圆周剖面看,两侧壁的夹角在5°~90°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外筒的结构为直筒状或后部是缩口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其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进风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有旋流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管形成旋流风的方向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内筒及捕渣装置内壁上覆盖有工作衬,工作衬包括不定性耐火材料层和柱形导热金属锚固件,柱形导热金属锚固件被浇注在不定性耐火材料层中,并与燃烧室内筒及捕渣装置内壁紧密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外筒的后端顶部设有出水管,捕渣装置的前部偏底端设有进水管。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燃器的点火装置、观火装置及火检装置设置在一次风/煤粉输送管的周围或者喷燃器侧壁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倾斜角在5°~90°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燃烧装置的容量大小,出风口的级别数量为二级、三级、四级、或者五级。
CN 201220147242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75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47242 CN202675267U (zh)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5416A CN102305397A (zh) 2011-09-08 2011-09-08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CN201110265416.2 2011-09-08
CN 201220147242 CN202675267U (zh)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75267U true CN202675267U (zh) 2013-01-16

Family

ID=4537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5416A Pending CN102305397A (zh) 2011-09-08 2011-09-08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CN2012101018573A Pending CN102661605A (zh)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CN 20122014724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75267U (zh)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
CN201210102414.6A Active CN102628589B (zh)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方法及装置
CN 20122014661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60534U (zh)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5416A Pending CN102305397A (zh) 2011-09-08 2011-09-08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CN2012101018573A Pending CN102661605A (zh)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2414.6A Active CN102628589B (zh)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方法及装置
CN 20122014661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60534U (zh) 2011-09-08 2012-04-09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10230539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8589A (zh) * 2011-09-08 2012-08-08 上海题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1578A (zh) * 2012-08-16 2014-02-19 郑州奥通热力工程有限公司 新型分解炉扩散型煤粉燃烧器
CN103851623B (zh) * 2014-03-28 2017-03-15 李延新 一种强制回焰的燃烧室
CN105927977A (zh) * 2016-06-28 2016-09-07 山东圣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微煤脱硫低氮涡轮燃烧器
CN108019740A (zh) * 2017-11-20 2018-05-11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生物质燃料锅炉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050510B (zh) * 2017-11-30 2019-05-17 临沂兴源热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油锅炉的燃烧室配气系统及其方法
CN108050509B (zh) * 2017-11-30 2019-11-08 谢丽萍 一种基于液体乙醇-天然气组合燃料的燃烧炉及其方法
JP7240870B2 (ja) * 2018-12-20 2023-03-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燃焼バーナ収容装置及びダミーポート閉塞方法
CN114486273A (zh) * 2021-12-27 2022-05-1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园区灵活性改造机组氢混燃烧试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8548A (en) * 1979-04-17 1983-10-11 Jorg Schmalfeld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50929U (zh) * 1989-01-04 1990-01-10 东北工学院 粉煤旋风燃烧器
JP2000356309A (ja) * 1999-06-15 2000-12-26 Babcock Hitachi Kk 粉末固体燃料用バーナと燃焼装置
JP2006057903A (ja) * 2004-08-19 2006-03-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微粉炭バーナ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ボイラ
CN101482265B (zh) * 2009-02-24 2011-10-05 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 一种低NOx固态排渣煤粉燃烧器
CN101644431B (zh) * 2009-08-31 2011-02-02 中国计量学院 具有自稳能力的三级配风低NOx煤粉燃烧器
CN101915420B (zh) * 2010-05-19 2012-02-22 上海题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低NOx固液态排渣双旋流煤粉燃烧设备
CN201772450U (zh) * 2010-05-19 2011-03-23 上海题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低NOx固液态排渣双旋流煤粉燃烧设备
CN102305397A (zh) * 2011-09-08 2012-01-04 上海题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三次旋流风的低nox液排渣煤粉燃烧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8589A (zh) * 2011-09-08 2012-08-08 上海题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8589A (zh) 2012-08-08
CN102628589B (zh) 2014-09-17
CN102661605A (zh) 2012-09-12
CN202660534U (zh) 2013-01-09
CN102305397A (zh)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75267U (zh) 一种煤粉高温低NOx的燃烧装置
CN102777894B (zh) 一种逆向喷粉燃烧机
CN101846315B (zh) 煤粉浓缩装置和包含该煤粉浓缩装置的内燃式煤粉燃烧器
CN104406158B (zh) 一种管式炉膛生物质燃烧机
CN107559821B (zh) 烟气再循环和旋流煤粉燃烧器顶置的多行程工业煤粉锅炉
CN107606613A (zh) 燃气空气精确分级内置烟气再循环的低氮旋流燃气燃烧器
CN105805730B (zh) 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
CN202884901U (zh) 一种利用高温烟气实现乏气煤粉再燃并降低NOx 的锅炉
CN202002096U (zh) 水煤浆低氮旋流燃烧器
CN105570890A (zh) 热烟气自循环型超低nox燃烧器
CN206037029U (zh)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CN104154532A (zh) 中心风环浓缩型旋流燃烧器
CN207527582U (zh) 燃气空气精确分级内置烟气再循环的低氮旋流燃气燃烧器
CN105588115A (zh) 高效低氮低硫低尘大容量层燃锅炉及燃烧方法
CN109578993B (zh) 一种卧式燃煤炉及其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操作方法
CN106196044B (zh)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CN201875703U (zh) 一种煤粉燃烧器及煤粉锅炉
CN209263010U (zh) 一种旋流燃烧器及旋流燃烧器乏风喷入系统
CN105042593A (zh) 一种煤气燃烧系统
CN105910107A (zh) 一种同心轴流式低氮氧化物套管燃烧器
CN206861510U (zh) 立式煤粉锅炉
CN206803183U (zh) 一种cfb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系统
CN102032565B (zh) 一种煤粉燃烧器及使用该煤粉燃烧器的水泥回转窑
CN205383594U (zh) 高效低氮低硫低尘大容量层燃锅炉
CN105841144B (zh) 有效降低碳氧化物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