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61994U - 触控单元 - Google Patents

触控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61994U
CN202661994U CN 201220345210 CN201220345210U CN202661994U CN 202661994 U CN202661994 U CN 202661994U CN 201220345210 CN201220345210 CN 201220345210 CN 201220345210 U CN201220345210 U CN 201220345210U CN 202661994 U CN202661994 U CN 202661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electrode
connecting line
induction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452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3452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61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61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619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触控单元,包含: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及第二轴向电极,所述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第一轴向电极包含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感应电极并形成有一中空区,并该第一感应电极具有一第一延伸端及一第二延伸端及连通所述中空区的中空通道,而该第二轴向电极的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中空区内并连接一通过所述中空通道的第二连接线,通过本实用新型第一轴向电极及第二轴向电极的设计,可有效达到降低触控单元制造成本及减少整体厚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触控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单元,尤指一种兼具有大幅减少厚度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的触控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渐渐普及于个人,相对的触控面板也同时迅速发展,现今触控面板依其感应原理的不同,主要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磁式以及光学式等四种,其中电容式触碰面板结构具防尘、防火以及高分辨率等特性,因而广泛地被采用,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作用原理,主要是依据电容量变化来确认接触点位置,利用触控物(如手指等导体)的接近对电极间产生电容性的电性变化,而确定接触点的坐标。
电容式触控面板已渐渐的成为触控技术中的主流,并应用在各项电子信息产品当中,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随身听、手持式电子装置(设备)、各种显示器、监视器等等,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电子信息产品其原理为应用感应人体微弱电流所形成的电容值变化的方式来达到触控的目的,进而测得手指的位置变化与点选状况,与达成操控的目的。
而一般电容式的多点式触控面板主要应用为双层式触控面板,其双层式触控面板均于各透明导电基板上进行多道网版印刷制程或黄光蚀刻制程有可相互对应配合的氧化铟锡(ITO)层,该类透明导电基板的材质多为玻璃,由于透明导电基板单价高,制造时会重复耗费较多的生产材料,当触控面板制程中产生不良品时,必须将整个触控面板报废,且无法回收,进而造成成本浪费,更且各透明导电基板需分别进行有所述氧化铟锡(ITO)层,而其进行多道网版印刷制程或黄光蚀刻制程且对应时其制造步骤繁琐与制造成本同时大幅提升,又且其双层式的触控面板亦会使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增加,无法满足可携式电子装置轻薄短小的需求,因此整体厚度较厚等缺点势必需要有所改良;故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厚度较厚;
2.制造繁琐;
3.制造成本较高。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实用新型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减少整体厚度的触控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触控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及多个第二轴向电极,所述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第一轴向电极包含有多个个第一感应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沿该第一方向相互连接设置,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中央位置处形成有一中空区,并该第一感应电极一端缘往该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一延伸端,另一端缘相反该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与第二延伸端间形成有一中空信道,该中空信道连通所述中空区,而该第二轴向电极包含有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中空区内,而所述第二连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中空通道,通过本实用新型第一轴向电极及第二轴向电极的设计,可有效达到降低触控单元制造成本及减少整体厚度的效果。
具体而言,本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包括:
多个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第一轴向电极包含多个个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沿该第一方向相互连接设置,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中央位置处形成有一中空区,而一端缘往该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一延伸端,另一端缘相反该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与第二延伸端间形成有一中空信道,该中空信道连通所述中空区;
多个第二轴向电极,其中各第二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中空区内,而所述第二连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中空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的触控单元中,所述各第一轴向电极还具有一第一轴向连接线,该第一轴向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
优选的是,所述的触控单元中,所述第二轴向电极还具有多个第二轴向连接线,该第二轴向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该第二连接线另一端。
优选的是,所述的触控单元中,所述第一轴向电极及第二轴向电极披覆(成形)于一透明基板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触控单元中,所述透明基板的材质选择为玻璃、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环烯烃共聚物其中任一材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触控单元1
第一轴向电极10
第一感应电极101
中空区102
第一延伸端103
第二延伸端104
中空通道105
第一轴向连接线106
第二轴向电极11
第二感应电极111
第二连接线112
第二轴向连接线113
透明基板12
第一方向Y
第二方向X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触控单元1,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是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及局部示意图,该触控单元1具有多个第一轴向电极10及多个第二轴向电极11及一透明基板12,所述第一第一轴向电极10及第二轴向电极11披覆(成形)于所述透明基板12上,其中该透明基板12的材质于该较佳实施是以玻璃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亦可选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环烯烃共聚物(cyclo olefin coplymer,COC)其中任一材质。
且所述第一轴向电极10及第二轴向电极11材质是为铟锡氧化物(IndiumTin Oxide,ITO)或锑锡氧化物(Antimony Tin Oxide,A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zinc oxide,IZO)薄膜,并所述第一轴向电极10及第二轴向电极11于该较佳实施例是以溅镀的方式形成在该透明基板12的一侧面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亦可选择以涂布凝胶、电镀或蒸镀的方式形成在该侧面上,合先陈明。
而所述第一轴向电极10沿一第一方向Y延伸,于本实施例中其第一方向Y以Y轴为实施方式,其中各第一轴向电极10包含多个个第一感应电极101,所述第一感应电极101沿该第一方向Y相互连接设置,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101呈ㄈ状,并于中央位置处形成有一中空区102,而一端缘往该第一方向Y具有一第一延伸端103,另一端相反该第一方向Y具有一第二延伸端104,该第一延伸端103与第二延伸端104往相互方向延伸,并该第一延伸端103与第二延伸端104间形成有一中空通道105,该中空通道105连通所述中空区102,又所述第一轴向电极10还具有一第一轴向连接线106,该第一轴向连接线106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101。
而所述第二轴向电极11包含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11及多个第二连接线112,所述第二感应电极111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感应电极101的中空区102内,而所述第二连接线11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111且沿一第二方向X延伸并通过所述中空通道105,于本实施例中其第二方向X以X轴为实施方式,又该第二轴向电极11还具有多个第二轴向连接线113,该第二轴向连接线113沿所述第二方向X延伸且连接该第二连接线112另一端,借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第一轴向电极10及第二轴向电极11的设计,可有效达到降低触控单元1制造成本及减少整体厚度的效果。
另,所述第一轴向电极10及第二轴向电极11对应贴合于该透明基板12一侧,并该第一轴向电极10及第二轴向电极11另一侧可贴合有保护层,其保护层材质为氮化硅(SiNx)、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其中任一;并所述保护层12于该较佳实施例以涂布凝胶、电镀、蒸镀、沉积或溅镀其中任一的方式所形成的薄膜结构在该第一轴向电极10及第二轴向电极11相对透明基板12另一侧并披覆保护。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的优点:
1.减少整体厚度;
2.制造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中请专利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各第一轴向电极包含多个个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沿该第一方向相互连接设置,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中央位置处形成有一中空区,而一端缘往该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一延伸端,另一端缘相反该第一方向具有一第二延伸端,该第一延伸端与第二延伸端间形成有一中空信道,该中空信道连通所述中空区;
多个第二轴向电极,其中各第二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及多个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中空区内,而所述第二连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中空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一轴向电极还具有一第一轴向连接线,该第一轴向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还具有多个第二轴向连接线,该第二轴向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该第二连接线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电极及第二轴向电极披覆成形于一透明基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材质选择为玻璃、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环烯烃共聚物其中任一材质。 
CN 201220345210 2012-07-16 2012-07-16 触控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61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45210 CN202661994U (zh) 2012-07-16 2012-07-16 触控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45210 CN202661994U (zh) 2012-07-16 2012-07-16 触控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61994U true CN202661994U (zh) 2013-01-09

Family

ID=47456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452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61994U (zh) 2012-07-16 2012-07-16 触控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619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3863A (zh) * 2012-07-16 2014-01-29 林志忠 触控单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3863A (zh) * 2012-07-16 2014-01-29 林志忠 触控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99774U (zh)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3970334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JP2009146373A (ja) 混合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76652A (zh)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76679A (zh) 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94267A (zh) 单层多点触控面板用导电结构及单层多点触控面板
JP3178844U (ja) タッチ制御ユニット
US8917254B2 (en) Touch unit
CN202995696U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
CN103019429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661994U (zh) 触控单元
CN203117951U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
CN202548810U (zh) 触控装置
TW201349073A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
CN103543889A (zh) 单层电容式触摸屏制作方法
US8987625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structure
US20140008200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nit
CN202584092U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单元
CN202661980U (zh) 触控面板
CN203164938U (zh) 电容式触控单元
CN203276227U (zh) 单层多点触控面板用导电结构及单层多点触控面板
CN202771409U (zh) 触控面板
US8816233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nit
CN103543863A (zh) 触控单元
TWI459448B (zh) 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