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46781U - 一种流体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体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46781U
CN202646781U CN 201120297648 CN201120297648U CN202646781U CN 202646781 U CN202646781 U CN 202646781U CN 201120297648 CN201120297648 CN 201120297648 CN 201120297648 U CN201120297648 U CN 201120297648U CN 202646781 U CN202646781 U CN 202646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luid
flow control
control components
valv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2976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阿纳格诺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Original Assignee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filed Critical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Priority to CN 2011202976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46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46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467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在此描述了一种流体阀。示例性流体阀,包括:阀体,其限定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一通道,以及在所述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的第二通道;第一流动控制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以控制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的流体流动;以及第二流动控制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以控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的流体流动,其中,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被可滑动地耦接到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

Description

一种流体阀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流体阀。 
背景技术
过程控制系统使用各种现场设备控制过程参数。例如,三通流体阀可用于汇流应用(即,将流体从两个入口中的一个入口引导至一个共同出口)、或分流应用(即,将流体从一个共同入口引导至两个出口中的一个出口)。三通阀通常包括阀体,其限定在流体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通道,以及在流体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通道。为控制通过各个第一和第二流体流动通道的流体流动,三通阀通常采用流动控制构件,其相对于第一通道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通道的第二阀座移动。 
但是,在三通阀中,阀塞一次只能与阀座中的一个密封接合。换而言之,流动控制构件并不能够同时与第一和第二阀座接合,以同时防止或限制通过两个通道的流体流动。因此,需要附加的上游和/或下游流体流动控制装置,以同时防止通过流体阀的所有端口的流体流动。 
实用新型内容
示例性阀内件装置包括:第一阀内件装置,用于控制通过流体阀的第一通道的流体流动,以及第二阀内件装置,用于控制通过流体阀的第二通道的流体流动。第一通道不同于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一阀 内件装置包括第一阀杆,以可滑动地容纳所述第二阀内件装置的第二阀杆。 
示例性流体阀包括阀体,其限定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一通道,以及在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的第二通道。第一流动控制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以控制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的流体流动,第二流动控制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以控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的流体流动。第二流动控制构件被可滑动地耦接到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用于分流应用的已知的三通阀。 
图2示出用于汇流应用的另一已知的三通阀。 
图3示出用于分流应用的在此描述的示例性三通阀。 
图4示出图3的示例性三通阀的阀内件装置的剖视图。 
图5示出用于汇流应用的在此描述的示例性三通阀。 
图6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在此描述的另一示例性三通阀。 
图7示出处于第一位置的在此描述的另一示例性三通阀。 
图8示出处于第二位置的图7的示例性三通阀。 
图9示出处于第三位置的图7的示例性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描述的示例涉及具有多个流体流动控制构件(例如,阀塞)或阀内件装置的流体阀。更具体地,在此描述的流体流动控制构件控制通过流体阀的多个小孔和/或通道的流体流动。特别地,在此描述的示例性流体流动控制构件可独立地控制通过各个流体流动通道的流体流动。通过这种方式,在此描述的示例性流动控制构件可同时定位,以同时地密封地接合各个阀座,以同时防止或限制通过流体阀的所有各个流体流动通道(例如,流体阀的关闭位置)的流体流动。因此, 不需要在流体阀的通道的上游和/或下游设置附加的关闭阀或流动控制装置以同时防止或限制通过所有通道的流体流动。相反,例如传统的三通流体阀一次只能够防止或限制通过一个通道的流体流动。 
为使在此描述的第一流动控制构件独立于且相对于在此描述的第二流动控制构件移动,在此描述的示例可包括第一阀内件装置,其被可滑动地相对于第二阀内件装置耦接。例如,在此描述的第一阀内件装置可具有第一控制构件,其通过第一阀杆被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一致动器,并且在此描述的第二阀内件装置可具有第二流动控制构件,其通过第二阀杆被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二致动器,其中,第一阀杆被可滑动地耦接到第二阀杆。特别地,所述第一阀杆可包括孔口,以可滑动地容纳所述第二阀杆,以便所述第二阀杆相对于所述第一阀杆滑动、或滑过所述第一阀杆、抑或在所述第一阀杆内滑动,且所述第一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阀杆滑动、或围绕所述第二阀杆滑动、抑或在所述第二阀杆上方滑动。在一些示例中,在此描述的第一阀杆可提供套筒状结构,从而可滑动地容纳具有杆状结构的第二阀杆。 
附加地,由于致动器中的每个可以独立于第二阀杆移动第一阀杆,因此,第一流动控制构件可相对于第一阀座定位,以提供通过第一通道的第一流体流动开口或速率,所述第一流体流动开口或速率独立于通过第二通道的第二流体流动开口或速率而改变,根据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阀座的位置来提供所述第二流体流动开口或速率。 
图1示出已知的三通流体阀100。流体阀100包括的阀塞102(例如,双阀塞),该阀塞102具有相对于第一阀座104移动的第一侧102a,以控制通过阀体108在第一端口或入口110与第二端口或入口112之间的第一流体通道106的流体流动。阀塞102具有第二侧102b,其相对于第二阀座114移动,以控制通过阀体108在第一端口110与第三端口或入口118之间的第二流体通道116的流体流动。 
在操作中,致动器(未示出)相对于第一阀座104和第二阀座114移动阀塞102。例如,在致动器的0%冲程长度位置上,阀塞102 密封地接合第一阀座104,以限制通过第一通道106的流体流动,并且阀塞102相对于第二阀座114处于完全打开位置,从而允许通过第二通道116的流体流动。在致动器的100%冲程长度位置上,阀塞102相对于第一阀座104处于完全打开位置,从而允许通过第一通道106的流体流动,并且密封地接合第二阀座114,以限制通过第二通道116的流体流动。 
因此,阀塞102仅能够密封地接合阀座104、114中的一个,以在同一时刻或特定情况下防止或限制通过流体流动通道106或116中的仅一个的流体流动。 
为同时防止或限制通过两个流体流动通道106和116的流体流动,一个或多个关闭阀或流动控制装置120、122和/或124被流体地耦接到各个流体端口110、112和/或118的上游和/或下游。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当阀塞102密封地接合第一阀座104时,端口110的上游的关闭阀120和/或端口118的下游的关闭阀124可移动至关闭位置,以在阀塞102与第一阀座104密封接合时防止通过第二通道116的流体流动。这种附加的流动控制装置120、122、124会增加制造成本和/或增加过程系统的复杂性和设计。 
附加地或替代地,假设致动器的0%冲程长度位置使得阀塞102移动到相对于第一阀塞104的关闭位置而相对于第二阀座114的完全打开位置,则当阀塞102的位置移动到相对于第一阀座104处于25%冲程长度位置时,阀塞102也相对于第二阀座114位于75%冲程长度位置。因此,通过第一通道106的流体流动开口或速率与通过第二通道116的流体流动开口或速率相反地改变。 
图1的已知的阀100被配置成用作流动分流流体阀,其将来自共同入口110的流体流动引导到出口112、118中的一个或两个。然而,在其它示例中,已知的流体阀可被配置成流动汇流流体阀200,如图2所示,其用于将来自各个入口202、204的流体流动混合并汇流至共同出口206。与图1的阀100一样,附加的流动控制装置120、122、124也可用于图2的流体阀200,以同时防止或限制在两个入口 202、204与出口206之间通过流体阀200的流体流动。 
图3示出在此描述的示例性三通流体阀300,其可用于分流应用。特别地,示例性流体阀300实现了同时关闭,以防止或限制通过所述流体阀300的所有流体流动。 
图3的流体阀300包括具有第一端口304、第二端口306和第三端口308的阀体302。阀体302限定在所述第一端口304与所述第二端口306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或通道310,以及限定在所述第一端口304与所述第三端口308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或通道312。例如,如图所示,所述第一端口304可以是通过管道314流体地耦接到上游流体源的入口,并且所述第二和第三端口306和308可以是通过各自的管道316和318流体地耦接到下游流体源的出口端口。 
与图1的流体阀100不同,图3的示例性流体阀300包括第一阀内件装置或组件320,用于控制通过第一通道310的流体流动;以及包括第二阀内件装置或组件322,用于控制通过第二通道312的流体流动。特别地,所述第一阀内件装置320被相对于所述第二阀内件装置322可滑动地耦接,以使得所述阀内件装置320和322能够相对于彼此滑动。如图所示,所述第一阀内件装置320相对于所述第二阀内件装置322滑动,并且所述第二阀内件装置322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内件装置320滑动。附加地或替代地,如下文更详细地说明,所述第一阀内件装置320和所述第二阀内件装置322能够相对于彼此独立移动。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第一阀内件装置320包括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例如,阀塞)、第一或外部阀杆326和第一阀座328。第二阀内件装置322包括第二流动控制构件330(例如,阀塞)、第二或内阀杆332和第二阀座334。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例如,阀塞)可滑动地容纳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330。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阀杆326是套筒状结构,其可滑动地容纳杆状结构的所述第二阀杆332。 
所述第一阀座328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310内,以限定所述第 一通道310的第一小孔336,并且所述第二阀座334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312内,以限定所述第二通道312的第二小孔338。在操作中,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座328移动,以控制或调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310的流体流动,并且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330相对于所述第二阀座334移动,以控制或调整通过所述第二通道312的流体流动。特别地,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说明,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相对于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330独立地移动。 
所示出的示例的所述第一阀内件装置32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或填密系统340,用于防止流体经由所述第一阀杆326泄漏至环境。相似地,所示出的示例的所述第二阀内件装置322包括第二密封件或填密系统342,用于防止流体经由所述第一阀杆332泄漏至环境。 
图4示出图3的示例性阀内件装置320和322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阀杆326具有外表面402,其可滑动地接合流体阀300的阀帽406的开口404。所述第一填密系统340(例如,现场装载填密)包括填密或密封件408(例如,石墨环、PTFE环等),其被设置在阀帽406的邻近所述开口404的空腔410中。填密保持件或从动件412将填密408保持在空腔410内。填密系统324对第一阀杆326的外表面或外径和开口404的内表面或内径进行密封,以防止或限制流体沿着所述第一阀杆326泄漏以及经由所述阀帽406的开口404泄漏至环境。 
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被耦接到第一阀杆326的第一端414a。附加地,所述第一阀杆326和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具有各自的孔口416和418,以可滑动地容纳所述第二阀杆332。例如,阀杆332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各自的孔口416和418中的每个具有开口或直径,其尺寸适于容纳(例如,小于)第二阀杆332的外表面或外径420。通过这种方式,第二阀杆332相对于第一阀杆326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滑动、或在第一阀杆326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中滑动、抑或滑过第一阀杆326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如图4所示,第一阀杆326的孔口416邻近于第一端414a,并与第一流动控制构件 324的孔口418轴向对齐。 
第一阀杆326还包括空腔422,该空腔422邻近于所述第一阀杆326的第二端414b,以容纳所述第二填密系统342。所述第二填密系统342(例如,现场装载填密)包括填密或密封件424(例如,石墨环、PTFE环等),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杆326的空腔422中。填密保持件或从动件426将填密422保持在空腔424内。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填密系统342包括内开口或内径,其尺寸适于可滑动地接合所述第二阀杆332的外表面420;并且包括外表面或外径,其尺寸适于匹配所述空腔422的内开口或内径430。第二填密系统342对第二阀杆332的外表面和第一阀杆330的内表面或内径进行密封,以防止流体经由阀帽406以及第一阀杆326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各自的孔口416和418沿第二阀杆332泄漏并且泄漏至环境。 
因此,第一阀杆326相对于阀帽406的开口404和填密系统340移动或滑动,并且第二阀杆332相对于填密系统342、以及第一阀杆326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的孔口416和418移动或滑动。 
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阀杆326和332具有圆柱形轮廓或圆形截面形状。但是,在其它示例中,阀杆326和322中每个均可具有正方形轮廓或截面形状、长方形轮廓或截面形状、抑或其它任意合适的一个或多个轮廓和/或截面形状。 
图3的示例性阀300被配置成用作流动分流流体阀,其将来自共同入口304的流体流动引导到出口306、308中的一个(或两个)。但是,在其它示例中,在此描述的示例性阀内件装置320和322可利用用于汇流应用的示例性三通流体阀500,其如图5所示,用于将来自两个各自的入口502、504的流体流动混合到共同出口506。 
图6示出在此描述的示例性流体控制阀组件600。所述流体控制阀组件600包括致动器602(例如气动致动器、液压致动器等),其通过阀帽606耦接到流体阀604。所述流体阀604具有阀体608,其限定在第一端口612与第二端口614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或通道610,并限定在所述第一端口612与第三端口618之间的第二流体 流动路径或通道616。示例性流体阀604包括第一阀内件装置620和第二阀内件装置622。更具体地,阀内件装置620和622彼此可滑动地耦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阀内件装置620相对于所述第二阀内件装置622滑动。 
第一阀内件装置620包括耦接到第一阀杆626(例如,套筒)的流动控制构件624(例如,阀塞),并且第二阀内件装置622包括耦接到第二阀杆630(例如,杆)的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例如,阀塞)。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阀杆626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可滑动地容纳所述第二阀杆630。虽然未示出,但图6的阀内件装置620和622中的每个均使用密封件或填密系统(例如,与图3的填密系统340和342相似)来防止流体经由第一和第二阀杆626和627的外表面泄漏到环境中。 
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相对于设置在第一通道610内的第一密封件或阀座636移动,以控制或调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610的流体流动,并且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相对于设置在第二通道612内的第二密封件或阀座636移动,以控制或调整通过所述第二通道612的流体流动。 
特别地,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密封接合第一通道610的阀座636,以限制或防止通过第一通道610的流体流动,而远离阀座636移动,以允许通过第一通道610的流体流动。同样地,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密封接合第二通道616的阀座638,以限制或防止通过第二通道616的流体流动,而远离阀座638移动,以允许通过第二通道616的流体流动。 
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致动器602使第一和第二控制构件624和628彼此独立地相对于各自的阀座636和638移动。图6所示的致动器602包括第一压强传感器640,其通过第一阀杆626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以及第二压强传感器642,其通过第二阀杆630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致动器602的压强传感器640和642分别示出为活塞644和646。但 是,在其它示例中,压强传感器640和642可以是隔膜或是其它任意合适的一个或多个压强传感器。 
第一活塞644被设置在第一致动器腔648内,以限定第一控制腔648a和第二控制腔648b。相似地,第二活塞646被设置在第二致动器腔650内,以限定第三控制腔650a和第四控制腔650b。致动器腔648和650与致动器602的外壳或壳体一体形成。 
致动器602还包括致动器杆652,以可操作地耦接第一阀杆626和第一活塞644。如图所示,致动器杆652可与活塞644一体形成和/或可在第一端652a通过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活塞644。致动器杆652的第二端652b通过连接器654耦接到第一阀杆626。附加地,致动器杆652和活塞644均包括孔口或开口(未图示),以可滑动地容纳第二阀杆630,所述第二阀杆630通过紧固件656耦接到第二活塞646。因此,第一活塞644通过第一阀杆626、致动器杆652和连接器654使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相对于阀座636移动。相似地,第二活塞646通过第二阀杆630使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相对于第二阀座638移动,所述第二阀杆630可滑动地移动经过第一活塞644、致动器杆652、第一阀杆626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 
第一活塞644能够独立于第二活塞646操作。因此,第一活塞644能够独立于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操作或移动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相似地,第二活塞646能够独立于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操作或移动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例如,如图6所示,两个流动控制构件624和628均处于各自的关闭位置658和660。因此,与图1和图2的流体阀100和200不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和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可位于它们各自的关闭位置658和660,以同时防止或限制通过两个通道610和616的流体流动。 
在操作中,由通过各自的活塞644和646上的压强差来控制活塞644和646的独立移动。更具体地,通过将流体(例如,加压流体)输送入或输送出端口662a和662b来控制第一活塞644的移动,进而控制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的移动,并且通过将流体(例如,加压流 体)输送入或输送出端口664a和664b来控制第二活塞646的移动,进而控制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的移动。 
例如,控制流体(例如,加压空气)通过各自的端口662a和662b供给至第一和第二腔648a和648b,或从其中排出,以提供通过第一活塞644的压强差,来使得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相对于第一阀座636和/或第二阀内件装置622移动。相似地,控制流体(例如,加压空气)通过各自的端口664a和664b供给至第三和第四腔650a和650b,或从其中排出,以提供通过第二活塞646的压强差,来使得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相对于第二阀座638和/或第一阀内件装置620移动。附加地,虽然未示出,但示例性流体阀组件600可包括双控制装置、定位器、和/或变送器,其可操作地耦接到流动控制装置624和628中的每个,以检测或提供对它们各自的位置(例如,冲程长度位置)的指示。 
图7示出处于第一位置700的图6的示例性流体控制阀600。例如,在第一位置700上,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位于远离第二阀座638的位置而位于打开位置702,以允许通过第二通道616的流体流动,并且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位于关闭位置658,以防止或限制通过第一通道610的流体流动。为了使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远离阀座638移动并且移动到打开位置702,通过端口664a在第三腔650a中提供的加压流体具有比第四腔650b中的流体的压强大的压强,从而通过活塞646的压强差使得活塞646朝第四腔650b(例如,图7方向中的朝上方向)移动。当活塞646朝第四腔650b移动时,活塞646使得第二阀杆630朝第四腔650b移动,由此使得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朝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且远离阀座638移动。特别地,第二阀杆630相对于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第一阀杆626、致动器杆652和第一活塞644滑动和/或滑动穿过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第一阀杆626、致动器杆652和第一活塞644,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第一阀杆626、致动器杆652和第一活塞644中的每个均具有向轴对齐的孔口或开口,以容纳第二阀杆630。 
图8示出处于第二位置800的图6的示例性流体控制阀600。在第二位置800上,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处于打开位置802(远离阀座636),以允许通过第一通道610的流体流动,并且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处于关闭位置660,以限制或防止通过第二通道616的流体流动。例如,为了使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远离第一阀座636移动并且移动到打开位置802,通过端口662b提供到第二腔648b的加压流体的压强比第一腔648a中的流体的压强大,从而通过第一活塞644的压强差使得第一活塞644朝第一腔648a(例如,图8方向中的朝下方向)移动。当活塞644朝第一腔648a移动时,致动器杆652通过连接器654使第一阀杆626朝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移动,由此使得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朝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且远离阀座636移动。特别地,第一阀杆626相对于第二阀杆630滑动、或在其上方滑动、抑或围绕第二阀杆630滑动。特别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第一阀杆626、致动器杆652和第一活塞644可滑动地围绕第二阀杆630移动、或是在其上方移动、抑或相对于其移动。因此,当第一阀内件装置620相对于第二阀内件装置622可滑动地移动时,第二阀杆630可对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第一阀杆626和致动器杆652的提供引导。 
图9示出处于第三位置900的图6的示例性流体控制阀600。例如,在第三位置900上,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可位于远离第一阀座636的第一位置或距离902(例如,第一活塞644的冲程长度),以允许通过第一通道610的流体流动,并且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可位于远离第二阀座638的第二位置或距离904(例如,第二活塞646的冲程长度),以允许通过第二通道616的流体流动。特别地,第一活塞644的冲程长度位置独立于第二活塞646的冲程长度位置。因此,提供的通过第一通道610的第一流速与提供的通过第二通道616的第二流速实质上相等或不同。与图1和图2的流体阀100和200不同,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相对于第一阀座636的位置不取决于第二流体流动控制构件628相对于第二阀座638的位置。 
例如,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可位于第一活塞644的10%冲程长度位置,并且第二流体流动控制构件628可位于第二活塞646的30%冲程长度位置。在其它示例中,流动控制构件624和628的位置可互补或一致,以便第一冲程长度位置为第一活塞644的10%冲程长度,而第二冲程长度位置为第二活塞646的90%冲程长度。附加地或替代地,流动控制构件624和628可相对于彼此和/或它们各自的阀座636和638位于任意位置。 
因此,与图1和图2的示例性流体阀100和200不同,在此描述的示例性流体阀300和600包括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624和第二流动控制构件330、628,它们彼此独立地定位或操作。通过这种方式,流体阀300和600可移动到关闭位置,以防止或限制通过流体阀300和600的流体流动,而无需类似于图1和图2的流体阀100和200需要附加的关闭装置或配置。 
附加地或替代地,与图1和图2的流体流动阀100和200不同,在此描述的流体阀300和600的示例性阀内件装置320、322、620和622使得通过第一通道(例如,通道310、610)的开口或流速独立于通过第二通道(例如,通道312、616)的开口或流速。例如,如果第一流动控制构件624位于第一活塞644的25%冲程长度位置,则第二流动控制构件628并不必然如图1和图2的流体流动阀100和200需要的那样位于第二活塞的75%冲程长度位置。因此,示例性第一流动控制构件324、624可独立于第二流动控制构件330、628相对于第二阀座334、638的位置而相对于第一阀座328、636定位。 
尽管在此描述了某些示例性方法、装置和制造品,但本申请的覆盖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相反,本申请覆盖从字面上或在等同原则下完全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方法、装置和制造产品。 

Claims (10)

1.一种流体阀,包括:
阀体,其限定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第一通道,以及在所述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的第二通道;
第一流动控制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以控制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的流体流动;以及
第二流动控制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以控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的流体流动,其中,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被可滑动地耦接到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流体流动控制构件独立地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可通过第一阀杆相对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小孔移动,并且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可通过第二阀杆相对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小孔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包括孔口,以可滑动地容纳所述第二阀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控制构件通过所述第一阀杆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一致动器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流动控制构件通过所述第二阀杆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二致动器部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杆被可滑动地设置在阀帽的开口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或填密系统,其被设置在所述阀帽的所述开口内,以提供对所述第一阀杆的密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或填密系统,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杆的空腔中,以提供对所述第二 阀杆的密封,其中,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阀杆的所述孔口轴向对齐。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的第一阀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的第二阀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控制构件密封地接合所述第一阀座,以防止或限制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的流体流动,并且所述第二流体控制构件密封地接合所述第二阀座,以在特定情况中同时防止或限制通过所述第二通道的流体流动。 
CN 201120297648 2011-08-11 2011-08-11 一种流体阀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46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297648 CN202646781U (zh) 2011-08-11 2011-08-11 一种流体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297648 CN202646781U (zh) 2011-08-11 2011-08-11 一种流体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46781U true CN202646781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15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29764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46781U (zh) 2011-08-11 2011-08-11 一种流体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467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4900A (zh) * 2021-07-12 2021-09-17 韩军蕊 一种调温水龙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4900A (zh) * 2021-07-12 2021-09-17 韩军蕊 一种调温水龙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2677B (zh) 先導式提動閥
CA2844005C (en) Fluid valves having multiple fluid flow control members
CN103672136B (zh) 具有环形流动控制元件的轴向流体阀
CN102939484B (zh) 用于与旋转阀一起使用的阀轴杆装置
CN102606784B (zh) 用于三通阀的阀帽
US9395002B2 (en) Pressure equalizing valve
MX2011012617A (es) Aparato para asiento de valvula, para uso con valvulas para fluidos.
JP6317255B2 (ja) 複数の流体流動制御部材を有する流体弁
US20150013790A1 (en) Axial fluid valves
WO2016161529A8 (de) Ventil zum steuern eines fluidstroms
CN105698880A (zh) 用于孔口配件的多-双断流泄流系统
CN202646781U (zh) 一种流体阀
CN104583654A (zh) 具有阀座清洗功能的双座阀
CN202301990U (zh) 具有多个流体流动控制构件的流体控制装置和蝶阀
CN205745574U (zh) 一种无泄漏气动截止阀
TR201809925T4 (tr) Eş eksenli bir valfe sahip doldurma adaptörü.
CN110925255A (zh) 一种比例流量阀
RU133238U1 (ru) Многоходовой клапанный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
WO2007045241A1 (en) A valve
RU120176U1 (ru) Запорно-регулирующий дисковый клапан
SE524445C2 (sv) Ventilkropp för en fluidmanövrerad sätesvent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