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40158U -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40158U
CN202640158U CN 201220296118 CN201220296118U CN202640158U CN 202640158 U CN202640158 U CN 202640158U CN 201220296118 CN201220296118 CN 201220296118 CN 201220296118 U CN201220296118 U CN 201220296118U CN 202640158 U CN202640158 U CN 202640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solid particle
grinding fluid
grinding
fuel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961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李长河
王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12202961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40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40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401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它包括油箱,油箱通过电磁铁与超声波振动发生器连接;油箱内部设有粗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和细粒径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个对应的供油口并与相应的液压管路连接;液压管路与电磁换向阀连接,电磁换向阀出口通液压管路与泥浆泵、溢流阀连接,溢流阀通过金属软管与超声波振动喷嘴连接;超声波振动发声器、电磁铁均与控制器连接。它在一个装置上连续进行磨削加工、研抛加工、在线修锐砂轮复合加工,充分利用了固体颗粒具有更强的冷却性能和冲击加工能力的优点,有效解决磨削烧伤,提高工件表面完整性和加工精度,实现高效、低耗、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低碳绿色清洁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Description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复合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在普通磨削中,由于高温和碾压产生的工件表层材料过度塑性变形、微裂纹、残余应力和表面层污染等,会在工件上形成表面缺陷层,增大表面粗糙度和波纹度。这将影响零件疲劳强度、抗蚀性能和接触刚度,使零件满足不了较高的使用要求。因此,重要零件需要在磨削后进行去除表面缺陷层、降低粗糙度和波纹度的研抛加工。
由强化换热理论可知,固体的传热能力远大于液体和气体。常温下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要比流体材料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悬浮有金属、非金属或聚合物固体颗粒的液体的导热系数要比纯液体大许多。在磨削介质中添加固体颗粒,如研抛加工中普遍采用的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磨料可进一步增加磨削介质的导热系数,提高对流热传递的能力。
为此,申请人在先申请了201010004222.2号纳米磨削工艺及纳米磨削液专利,它将固体颗粒加入磨削介质中制成固体颗粒磨削液,即固体颗粒与磨削液(矿物油、或乳化液)以一定体积分数含量配比混合。
但目前,磨削加工和研抛加工这两道工序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这不仅增加了工时和成本,而且工件在传输过程中,其表面容易发生不必要的磕破、划伤,影响到表面的加工质量和形位精度。工件的磨削和研抛加工不能在同一设备上连续进行的重要原因是:两个工序所用的介质不同,磨削加工时需要注入起冷却、润滑和清洗作用的磨削液,而研抛加工则需注入磨料与流体混合的研抛液,而目前尚没有能实现磨削与研抛一体化的加工设备以及在一台设备中能同时供应这两种加工所用液体介质的装置。若在同一磨床上装配两套供液装置,既不便安装,也不便操作,还会增加设备成本和作业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目前磨削和研抛加工不能设置在同一设备上的问题,提供一种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它将油箱内盛装的固体颗粒磨削液筛选成三个区域,分别是粗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和细粒径区域,细粒径区域含有的磨料粒径为5~10μm,中粒径区域含有的磨料粒径集中在11~50μm,粗粒径区域含有的磨料粒径集中在51~63μm。磨削加工使用细粒径区域的固体颗粒磨削液,进一步提高磨削介质的换热能力;研抛加工使用中粒径区域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对磨削加工后的工件进行研抛加工,进一步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与表面完整性;此外砂轮如果变钝,丧失磨削能力,可使用粗粒径区域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借助于超声波振动喷嘴给固体颗粒磨削液中悬浮的磨料以很大的速度和加速度撞击砂轮表面,去除砂轮磨料间的结合剂,进行在线修锐砂轮。它在一个装置上可连续进行磨削加工、研抛加工、在线修锐砂轮的复合加工过程,充分利用了固体颗粒具有更强的冷却性能和冲击加工能力的优点,有效解决磨削烧伤,提高工件表面完整性和加工精度,实现高效、低耗、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低碳绿色清洁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它包括油箱,油箱通过电磁铁与超声波振动发生器连接;油箱内部设有粗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和细粒径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个对应的供油口并与相应的液压管路连接;液压管路与电磁换向阀连接,电磁换向阀出口通液压管路与泥浆泵、溢流阀连接,溢流阀通过金属软管与超声波振动喷嘴连接;超声波振动发声器、电磁铁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油箱侧面设有液位计,在底部设有放油塞,顶部设有换气阀;同时在油箱内还设有回油区,回油区设有回油口,回油区由交错布置的隔板组成半包围区域;在该半包围区域外为细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以及粗粒径区域,其中,细粒径区域由孔径为粒径为5-10um的筛板围成,中粒径区域由粒径为11-50um的筛板围成,粗粒径区域为细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外的剩余区域,其磨料粒径在51-63um。
所述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它包括阀体和阀芯,在阀体上设有A、B、C三个入口,分别与粗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和细粒径区域相连接;还设有一个P出口与管路连接;阀芯安装在阀体的通道内,通过沿通道的运动打开或关闭A、B、C、P各口。
所述超声波振动喷嘴包括上端块和下端块,两者之间设有压电陶瓷,并由压紧螺栓将三者压紧;下端块通过螺栓与变幅杆固连,变幅杆下端为圆锥面,其内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喷孔II,沿高度方向,宽度不变为2~5mm,而长度逐渐变大;在喷孔II的上方为与其垂直设置的横向进孔I;压电陶瓷与镍片连接,镍片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超声波发生器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溢流阀与金属软管之间还设有压力表、流量计。
所述变幅杆为陶瓷材料变幅杆。
所述变幅杆的长度为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压电陶瓷加上下端块的长度为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变幅杆上部圆柱横截面积与下端块的横截面积相等,控制变幅杆下部圆锥横截面积,使圆锥下端面振幅放大1.2~2.6倍。
一种采用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的加工工艺,对工件进行普通磨削、研抛以及普通磨削过程中对砂轮修锐的操作过程如下:
对工件进行普通磨削:
(1)电磁铁通电,使其吸住油箱;
(2)超声波振动发生器通电,使油箱内的磨削液与磨料混合均匀;
(3)调整好超声波振动喷嘴角度;
(4)调节溢流阀的溢流压力,使其设置为0.4~0.5MPa;
(5)电磁换向阀的得电,阀芯移动,使油箱细粒径区域即磨料粒径为5~10μm的固体颗粒磨削液通过管路与泥浆泵相连接;
(6)工件定位、夹紧,启动砂轮与泥浆泵,固体颗粒磨削液经电磁换向阀、泥浆泵、流量计、金属软管、超声波振动喷嘴进入砂轮\工件之间,即进行普通磨削;普通磨削过程中,当工件表面粗糙度Ra为3.2~1.6μm时,即结束普通磨削,开始对工件进行研抛;在普通磨削过程中,若砂轮磨钝,工件的表面质量及精度都会下降,此时需要对砂轮进行在线修锐,去除磨料间的结合剂,此时转入步骤(9);
对工件进行研抛:
(7)电磁换向阀失电,阀芯回到中间位置,使油箱中粒径区域即磨料粒径为11~50μm的固体颗粒磨削液通过管路与泥浆泵相连接;
(8)砂轮停止切入进给,调节其他磨削参数,含有中粒径磨料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在砂轮拖拽作用下进入磨削区,开始对工件进行研抛;
(9)修锐时,先停止砂轮,关闭泥浆泵;
(10)调整喷嘴位置,使喷嘴垂直于砂轮外圆表面,并使喷嘴与砂轮外圆表面的距离为5~10mm;
(11)电磁换向阀5得电,阀芯移动,使油箱粗粒径区域即磨料粒径为51~63μm的固体颗粒磨削液通过管路与泥浆泵相连接;
(12)启动砂轮,砂轮转速不要太高,速度为20~60r/min;
(13)开启泥浆泵,使含粗粒径磨料的固体颗粒磨削液进入电磁换向阀、泥浆泵、流量计、金属软管、超声波振动喷嘴垂直喷向砂轮外圆;
(14)超声波发生器通电,使超声波振动喷嘴开始振动,为固体颗粒磨削液修锐砂轮提供能量;
(15)修锐结束时,依次关闭泥浆泵、超声波发生器、电磁换向阀、超声波振动发声器、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一个装置上可连续进行磨削加工、研抛加工、在线修锐砂轮的复合加工过程。将油箱内盛装的固体颗粒磨削液经过超声波振动混合均匀后筛选成三个区域,分别是粗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和细粒径区域,细粒径区域含有的磨料粒径为5~10μm,中粒径区域含有的磨料粒径为11~50μm,粗粒径区域含有的磨料粒径为51~63μm。通过改变电磁换向阀的不同工作位置,将油箱内三个区域的不同磨料粒径的固体颗粒磨削液通过管路与泥浆泵相连接,分别实现磨削加工、研抛加工、在线修锐砂轮的复合加工过程。为了提高固体颗粒磨削液的修锐能力和效果,粗粒径区域的固体颗粒磨削液不仅在泥浆泵的供液压力作用下,另外还借助于超声波振动喷嘴给固体颗粒磨削液中悬浮的磨料以很大的速度和加速度撞击砂轮表面,进一步提高修锐砂轮的能力。
磨削加工使用细粒径区域的固体颗粒磨削液,进一步提高磨削介质的换热能力;研抛加工使用中粒径区域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对磨削加工后的工件进行研抛加工,进一步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与表面完整性;此外砂轮如果变钝,丧失磨削能力,可使用粗粒径区域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借助于超声波振动喷嘴给固体颗粒磨削液中悬浮磨料的附加能量撞击砂轮表面,去除砂轮磨料间的结合剂,进行在线修锐砂轮。本实用新型不仅充分利用了固体颗粒的强大换热能力,避免了传统磨削加工中容易产生磨削烧伤,表面完整性恶化的难题,而且还使磨削加工、研抛加工和在线修锐砂轮在同一台设备上的同一个工位上完成,集成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和表面质量好,对于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装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
附图说明
图1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液压系统图;
图2油箱正二测视图;
图3油箱俯视剖面图;
图4油箱剖面旋转图;
图5电磁换向阀结构图;
图6电磁换向阀工作原理图;
图7超声波振动喷嘴结构剖视图;
图8偏离位移计算原理图。
表1电磁换向阀动作顺序表。
其中,1-油箱,2-电磁铁,3-超声波振动发生器,4-液压管路,5-电磁换向阀,6-泥浆泵,7-溢流阀,8-压力表,9-流量计,10-金属软管,11-超声波振动喷嘴,12-超声波振动喷嘴各截面振幅曲线,13-放油塞,14-粗粒径磨料供油口,15-中粒径磨料供油口,16-换气阀,17-细粒径磨料供油口,18-回油口,19-液位计,20-孔径为50μm的筛板,21-孔径为10μm的筛板,22-隔板,23-阀体,24-阀芯,25-超声波发生器,26-镍片,27-压紧螺栓,28-上端块,29-压电陶瓷,30-下端块,31-螺栓,32-变幅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工艺与装置,它主要由油箱1,电磁铁2,超声波振动发生器3,液压管路4,电磁换向阀5,泥浆泵6,溢流阀7,压力表8,流量计9,金属软管10以及超声波振动喷嘴11构成;其中油箱1固定在超声波振动发生器3上,油箱1底部设有电磁铁2,顶部有三个供油口,三个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4与电磁换向阀5三个入口相接,电磁换向阀5有三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其出口通过液压管路4依次与泥浆泵6、溢流阀7、压力表8、流量计9以及金属软管10相连,金属软管10最终与超声波振动喷嘴11相接。
图2为油箱的正二测视图,油箱1顶部有换气阀16、回油口18和3个供油口,3个供油口分别是粗粒径磨料供油口14、中粒径磨料供油口15和细粒径磨料供油口17,液位计19位于油箱1前侧上方,放油塞13位于油箱1右侧面右下角处。油箱1内装着磨削液与微粉级固体磨料(粒径为5~63μm)均匀混合的固体颗粒磨削液,油箱1内部由孔径分别为5-10μm、11-50μm的细粒径筛板21、中粒径筛板20把固体颗粒磨削液筛选成三个区域,分别是粗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和细粒径区域,其中回油区与粗粒径区域相通,如图3所示,经各筛板筛选,细粒径区域含有的磨料粒径为5~10μm,中粒径区域含有的磨料粒径集中在11~50μm,粗粒径区域含有的磨料粒径集中在51~63μm,根据不同的磨削需要,使用不同区域的固体颗粒磨削液。中粒径区域和细粒径区域的一侧面靠着油箱壁,其余三个侧面都由相应筛板构成,如图3所示,细粒径区域筛板右侧面及中粒径区域筛板左侧面距油箱内壁为5~10mm,筛板高度为油箱内壁高度(图4)。回油口与粗粒径区域供油口分别置于油箱1两侧,并且在回油口18附近设置了两块隔板22,以加大液流循环的路径,提高散热及分离空气的效果,隔板22的高度为油箱1内壁高度的2/3~3/4。油箱1中液位计19位于细粒径区域,放油塞13位于粗粒径区域底部。油箱1与其下部的电磁铁2在油箱1底面外侧固连,如图4所示,电磁铁2不仅能牢牢吸住油箱1,而且使磨削液中的金属磨屑固定在油箱1底部,防止金属磨屑随磨削液进入砂轮/工件之间。油箱1和电磁铁2一起固定在超声波振动发生器3上。
超声波振动发生器3的作用是使油箱1内的磨削液与磨料混合均匀,它类似于超声波搅拌机,主要由超声波发生器25、换能器(上端块28、下端块30以及两者之间的压电陶瓷29)和变幅杆32构成,变幅杆32端面粘在油箱1底部的电磁铁2上,超声波发生器25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有一定功率输出的超声频电振荡,超声频电振荡通过换能器的压电效应转换成同频率的机械振荡,并以超音频机械波的形式传播到油箱1内固体颗粒磨削液中,在固体颗粒磨削液中产生高频、交变的液压正负冲击波和“空化”作用,从而使油箱1内的磨削液与磨料混合均匀。超声波振动发生器3所产生的超声波频率为16~20kHz。
电磁换向阀5是专门为本液压系统设计的三位四通阀,控制含有不同粒径磨料的固体颗粒磨削液进入液压系统,其结构图、工作原理图分别如图5、6所示,P口是出口,A、B、C是入口,A口与油箱1粗粒径磨料供油口14相连,B口与中粒径磨料供油口15相连,C口与细粒径磨料供油口17相连。当阀芯24处在图示中位时,通口P和B相通,通口A和C关闭,此时含有中粒径磨料(粒径为11~50μm)的固体颗粒磨削液进入液压系统;当阀芯24移向左端时,通口P和A相通,通口B和C关闭,此时含有粗粒径磨料(粒径为51~63μm)的固体颗粒磨削液进入液压系统;当阀芯移向右端时,通口P和C相通,通口A和B关闭,此时含有细粒径磨料(粒径为5~10μm)的固体颗粒磨削液进入液压系统;电磁换向阀动作顺序表如表1所示。
表1电磁换向阀动作顺序表
Figure BDA00001799843200061
泥浆泵6是本液压系统的动力部件,与普通液压泵相比,它更能承受磨削液中磨料的冲击;溢流阀7既能维持系统压力恒定,又能对系统起过载保护作用;压力表8用于测量系统压力;流量计9用于测量液压管路流量;金属软管10可自由弯曲,在液压管路4与超声波振动喷嘴11之间采用金属软管连接是为了缓冲对砂轮进行修锐时超声波振动喷嘴11振动对液压管路的影响,维持液压系统稳定。液压管路4起连接作用,它需要用耐磨的材料制造,如陶瓷、蒙乃尔铜镍合金等。
超声波振动喷嘴11的结构如图7所示。它主要由超声波发生器25、换能器(包括上端块28、下端块30以及两者之间的压电陶瓷29)和变幅杆32构成。超声波发生器25将工频交流电转变为有一定功率输出的超声频电振荡,其频率为16~20kHz。换能器将高频电振荡转换成机械振动,压电陶瓷29是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片压电陶瓷29叠在一起,正极在中间,负极在上侧,经上下端块28、30用压紧螺栓27压紧。为了导电引线方便,用镍片26夹在正、负极上作为接线端片。变幅杆32下侧呈锥形,其作用是将机械振动的振幅扩大。换能器与变幅杆通过螺栓31连接起来。本超声波振动喷嘴在变幅杆32圆锥面及下端面上钻孔,内部呈中空结构,如图7所示,其中喷孔Ⅱ的横截面为矩形,沿高度方向,宽度不变为2~5mm,而长度逐渐变大。变幅杆32与喷嘴整合为一体,液压管路4、金属软管10与变幅杆32依次采用螺纹连接,固体颗粒磨削液最终通过变幅杆32内的孔隙进入砂轮\工件之间。变幅杆32采用陶瓷材料制造,使其能够承受固体颗粒磨削液中磨料带来的磨损,提高超声波振动喷嘴的使用寿命。超声波发生器25只在固体颗粒磨削液修锐砂轮时通电,为固体颗粒磨削液修锐砂轮提供足够的能量,当进行普通磨削和对工件研抛时,超声波发生器25并不工作。
图7给出了超声波发生器工作过程中超声波振动喷嘴各截面振幅曲线12。当超声波从变幅杆32的一端向另一端传播时,在变幅杆32的端部将发生波的反射。所以在有限的变幅杆32中,实际存在着同周期、同振幅、传播方向相反的两个波,这两个完全相同的波从相反的方向会和,就会产生波的干涉。当变幅杆32长符合某一规律时,变幅杆32上有些点在波动过程中位置始终不变,其振幅为零(为波节),而另一些点振幅最大,其振幅为原振幅的两倍(为波腹)。如下图8所示,x表示变幅杆32任意一点b相距超声波入射端的距离,则入射波造成b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a1,反射波造成b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a2,则有
a 1 = A sin 2 π ( t T - x λ )
a 2 = A sin 2 π ( t T + x λ )
而两个波所造成b点的合成位移为ar
Figure BDA00001799843200081
式中x——b点距离入射端的距离;
λ——振动的波长;
T——振动的周期;
A——振动的振幅;
t——振动的某一时刻。
由上式可知:
Figure BDA00001799843200082
时,ar最大,b点为波腹时,ar为零,b点为波节
式中k为正整数,k=0,1,2,3,…
为了使变幅杆32处于最大振幅共振状态,应将变幅杆32设计成半波长的整数倍;而固定变幅杆32的支点应该选在振动过程中的波节处,这一点不振动。
超声波传播速度c、波长λ和频率f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λ = c f
为了获得最大的超声波强度,本装置的超声波振动喷嘴的换能器长度,即压电陶瓷29加上下端块30的长度为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变幅杆32的长度亦为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如图7所示,振幅曲线12上的A点处振幅为零,变幅杆32就在此截面上固定在磨床上。振幅曲线上的B点为波腹,此截面对应于变幅杆32内横向进孔I的顶部,当对砂轮进行修锐时,此处截面做超声振动,迫使工作液中悬浮的磨料以很大的速度和加速度撞击砂轮表面,去除砂轮磨料间的结合剂,达到修锐砂轮的目的。与此同时,磨削液受横向进孔I上部超声振动作用而产生的高频液压冲击波也强化了对砂轮的修锐。
变幅杆32之所以能扩大振幅,是由于通过它的每一截面的振动能量是不变的(略去传播损耗),截面小的地方能流密度大。由下式
A 2 = 2 J ρc ω 2
式中A——振动的振幅;
J——能流密度;
ρ——介质密度;
c——传播速度;
ω——振动的圆频率。
能流密度J正比于振幅A的平方,所以截面越小,能流密度就越大,振动振幅也就越大。对于变幅杆32,ρ、c、ω为定值,控制其下部圆锥横截面与上部圆柱横截面的面积之比,也就改变了相应位置处的能流密度J之比,从而改变了振幅A的放大倍数。本装置的变幅杆32上部圆柱横截面积与换能器端块的横截面积相等,控制变幅杆32下部圆锥横截面积,使圆锥下端面振幅放大1.2~2.6倍。
油箱1中的不同区域里,不同粒径的微粉级固体磨料与磨削液均匀混合。根据磨削需要,可选择不同区域的固体颗粒磨削液。所说的固体颗粒包括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磨料。磨料与磨削液的质量分数为2%~15%。本液压系统在磨削过程中可实现四项功能,既可用于对工件进行普通磨削(包括粗磨、半精磨及精磨)、研抛,又可用来对砂轮进行在线修锐即去除砂轮表面磨料之间的结合剂,同时在对工件磨削、研抛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强化换热及一定的润滑作用。其强化换热的功能作如下解释:由强化换热理论可知,固体的传热能力远大于液体和气体,常温下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要比流体材料大几个数量级。悬浮有固体粒子的液体的导热系数要比纯液体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磨削液中添加固体粒子,可显著增加流体介质的导热系数,提高对流热传递的能力,极大弥补纯液体冷却能力不足的缺陷。此外,微粉级固体磨料在润滑与摩擦学方面还具有特殊的抗磨减磨和高承载能力等摩擦学特性。由上所述,一套液压系统可完成多项工作,实现了多功能集成。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对工件进行普通磨削及研抛时,超声波发生器25不通电,即超声波振动喷嘴11不振动,它只是起到喷嘴的作用;当对砂轮进行修锐时,超声波发生器25才通电,借助于超声波振动喷嘴11给固体颗粒磨削液中悬浮的磨料以很大的速度和加速度撞击砂轮表面,去除砂轮表面磨料间的结合剂,进行在线修锐砂轮。
使用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对工件进行普通磨削、研抛以及普通磨削过程中对砂轮修锐的操作过程如下:
1、对工件进行普通磨削。
(1)电磁铁2通电,使其牢牢吸住油箱;
(2)超声波振动发生器3通电,使油箱内的磨削液与磨料混合均匀;
(3)调整好超声波振动喷嘴11角度;
(4)调节溢流阀7的溢流压力,使其设置为0.4~0.5MPa。
(5)电磁换向阀5的2DT得电,阀芯位于右侧,使油箱细粒径区域(磨料粒径为5~10μm)中的固体颗粒磨削液通过管路与泥浆泵相连接;
(6)工件定位、夹紧,启动砂轮与泥浆泵6,固体颗粒磨削液经电磁换向阀5、泥浆泵6、流量计9、金属软管10、超声波振动喷嘴11进入砂轮\工件之间,即可进行普通磨削。
(7)普通磨削过程中,当工件表面粗糙度Ra为3.2~1.6μm时,即结束普通磨削,开始对工件进行研抛。
2、对工件进行研抛。
(8)电磁换向阀5的2DT失电,阀芯位于中间位置,使油箱中粒径区域(磨料粒径为11~50μm)中的固体颗粒磨削液通过管路与泥浆泵相连接;
(9)砂轮停止切入进给,调节其他磨削参数,含有中粒径磨料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在砂轮拖拽作用下进入磨削区,开始对工件进行研抛。
(10)研抛结束后,依次关闭泥浆泵6、超声波振动发声器3、电磁铁2。
3、普通磨削过程中对砂轮在线修锐。
在普通磨削过程中,若砂轮磨钝,工件的表面质量及精度都会下降,此时需要对砂轮进行在线修锐,去除磨料间的结合剂。这里接着操作过程1中对工件进行磨削的步骤(1)~(6)继续说明修锐的操作步骤:
(7)修锐时,先停止砂轮,关闭泥浆泵6;
(8)调整喷嘴位置,使喷嘴垂直于砂轮外圆表面,并使喷嘴与砂轮外圆表面的距离为5~10mm;
(9)电磁换向阀5的1DT得电,阀芯位于左侧,使油箱粗粒径区域(磨料粒径为51~63μm)中的固体颗粒磨削液通过管路与泥浆泵相连接;
(10)启动砂轮,砂轮转速不要太高,速度为20~60r/min;
(11)开启泥浆泵6,使含粗粒径磨料的固体颗粒磨削液进入电磁换向阀5、泥浆泵6、流量计9、金属软管10、超声波振动喷嘴11垂直喷向砂轮外圆;
(12)超声波发生器25通电,使超声波振动喷嘴11开始振动,为固体颗粒磨削液修锐砂轮提供能量;
(13)修锐结束时,依次关闭泥浆泵6、超声波发生器25、电磁换向阀5、超声波振动发声器3、电磁铁2。

Claims (7)

1.一种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油箱,油箱通过电磁铁与超声波振动发生器连接;油箱内部设有粗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和细粒径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个对应的供油口并与相应的液压管路连接;液压管路与电磁换向阀连接,电磁换向阀出口通液压管路与泥浆泵、溢流阀连接,溢流阀通过金属软管与超声波振动喷嘴连接;超声波振动发声器、电磁铁均与控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油箱侧面设有液位计,在底部设有放油塞,顶部设有换气阀;同时在油箱内还设有回油区,回油区设有回油口,回油区由交错布置的隔板组成半包围区域;在该半包围区域外为细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以及粗粒径区域,其中,细粒径区域由孔径为粒径为5-10um的筛板围成,中粒径区域由粒径为11-50um的筛板围成,粗粒径区域为细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外的剩余区域,其磨料粒径在51-63u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磁换向阀为三位四通阀,它包括阀体和阀芯,在阀体上设有A、B、C三个入口,分别与粗粒径区域、中粒径区域和细粒径区域相连接;还设有一个P出口与管路连接;阀芯安装在阀体的通道内,通过沿通道的运动打开或关闭A、B、C、P各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超声波振动喷嘴包括上端块和下端块,两者之间设有压电陶瓷,并由压紧螺栓将三者压紧;下端块通过螺栓与变幅杆固连,变幅杆下端为圆锥面,其内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喷孔II,沿高度方向,宽度不变为2~5mm,而长度逐渐变大;在喷孔II的上方为与其垂直设置的横向进孔I;压电陶瓷与镍片连接,镍片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超声波发生器与控制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流阀与金属软管之间还设有压力表、流量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变幅杆为陶瓷材料变幅杆。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变幅杆的长度为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压电陶瓷加上下端块的长度为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变幅杆上部圆柱横截面积与下端块的横截面积相等,控制变幅杆下部圆锥横截面积,使圆锥下端面振幅放大1.2~2.6倍。
CN 201220296118 2012-06-22 2012-06-22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0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96118 CN202640158U (zh) 2012-06-22 2012-06-22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96118 CN202640158U (zh) 2012-06-22 2012-06-22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40158U true CN202640158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09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961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0158U (zh) 2012-06-22 2012-06-22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4015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9101A (zh) * 2012-06-22 2012-10-17 青岛理工大学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工艺与装置
CN104875083A (zh) * 2015-06-03 2015-09-0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微小孔精密加工方法
CN112059916A (zh) * 2020-09-28 2020-12-11 杭州迹瑞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五金配件加工用可自动控制磨削液通入量的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9101A (zh) * 2012-06-22 2012-10-17 青岛理工大学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工艺与装置
CN102729101B (zh) * 2012-06-22 2015-03-18 青岛理工大学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工艺与装置
CN104875083A (zh) * 2015-06-03 2015-09-0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微小孔精密加工方法
CN112059916A (zh) * 2020-09-28 2020-12-11 杭州迹瑞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五金配件加工用可自动控制磨削液通入量的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9101B (zh)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工艺与装置
CN102430983B (zh) 双侧供料式高压磨料水射流抛光装置
CN101417401B (zh) 一种复杂表面光整加工设备及工艺
US10695889B2 (en) Multi-angle two-dimensional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nanofluid micro-lubrication grinding device
Cao et al.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a novel ultrasonic vibration plate sonotrode for grinding
CN202640158U (zh) 固体颗粒磨削液复合加工供给系统
CN205763916U (zh) 适用于难加工材料的数控车削用椭圆超声振动切削装置
CN202428012U (zh) 沿进给方向施加超声振动辅助铣削表面微造型装置
Lv et al. Investigation on flow field of ultrasonic-assisted abrasive waterjet using CFD with discrete phase model
Yu et al.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of two-dimensional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polishing Inconel718 nickel-based alloy
Han et al. Research on unbounded abrasive polishing process with assisted ultrasonic vibration of workpiece
CN202318016U (zh) 双侧供料式高压磨料水射流抛光装置
CN110238706B (zh) 一种基于空化和介电泳的多相流抛光方法及抛光系统
CN104708502B (zh) 一种超声波研磨微小凹模加工方法
Balamuth Ultrasonic assistance to conventional metal removal
CN101210170A (zh) 磁性研磨复合粒子及其研磨方法
CN110153075B (zh) 一种磁致伸缩超声水射流结构
CN201455815U (zh) 油箱本体打磨机
CN110202425B (zh) 超声单激励椭圆振动磨削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0076639B (zh) 一种磨粒流挤压及振荡残余应力消减系统及方法
CN104741980A (zh) 一种基于介电泳效应的超声波研磨微小凹模加工方法
CN115042022B (zh) 基于超声空化液态镓浸润增补的机械手视觉透镜磨削装置
Xu et al. Calculation of negative-pressure chip in suction-type internal chip removal system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CN111070071A (zh) 一种瀑布式多维度振动壳体零件加工表面处理设备
CN210701364U (zh) 一种磁致伸缩超声水射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