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17340U - 发声器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17340U
CN202617340U CN 201220174564 CN201220174564U CN202617340U CN 202617340 U CN202617340 U CN 202617340U CN 201220174564 CN201220174564 CN 201220174564 CN 201220174564 U CN201220174564 U CN 201220174564U CN 202617340 U CN202617340 U CN 202617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ng diaphragm
acoustical generator
voice coil
ripple
hold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745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绪东
Original Assigne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745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17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17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17340U/zh
Priority to US13/751,424 priority patent/US8891808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声器,其包括盆架以及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振膜和音圈,所述发声器在盆架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振膜的弹波,所述弹波和音圈位于振膜的同一侧,所述振膜设有向弹波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所述弹波包括弹性部以及分别连接弹性部两端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所述盆架设有底壁和自底壁向振膜延伸并位于盆架内的支撑壁,所述第一固持部固持于该支撑壁上,第二固持部固持于支撑部。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相比于相关技术的发声器的性能更优良且更薄型化。

Description

发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包括盆架、置于盆架上的振膜和与振膜相连的音圈。
为适应各种音响设备与信息通信设备的薄型化和大屏幕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应用于该类设备中的发声器薄型化,该类设备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发声器呈细长型。这样,振膜亦呈细长型,其在纵向的长度是其横向长度的几倍。
然而,工作时,振膜在纵向上受到的音圈的推力是其横向上受到的音圈的推力的几倍。这种现象容易导致振膜出现振动不平衡,甚至破损的现象。从而影响发声器的性能。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良好的发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声器,其包括盆架以及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振膜和音圈,所述发声器在盆架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振膜的弹波,所述弹波和音圈位于振膜的同一侧,所述振膜设有向弹波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所述弹波包括弹性部以及分别连接弹性部两端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所述盆架设有底壁和自底壁向振膜延伸并位于盆架内的支撑壁,所述第一固持部固持于该支撑壁上,第二固持部固持于支撑部。
优选的,所述发声器设有与振膜相连的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包括形成于其表面的导电线路,所述音圈电连接于所述定心支片的导电线路。
优选的,所述振膜包括球顶和折环,所述球顶设有向弹波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
优选的,所述球顶相对于折环更加靠近磁路系统,所述球顶包括振动部和自振动部边缘向弹波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
优选的,所述振膜包括球顶和折环,折环相对于球顶更加靠近磁路系统,所述折环设有向弹波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
优选的,所述振膜的支撑部与振膜的连接处至振膜边缘的长度占振膜中心至振膜边缘的长度的10%~30%。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共面。
优选的,所述盆架设有内壁、与内壁相对的外壁和连接内、外壁的底壁,所述内壁围成收容磁路系统的通孔,所述内壁远离底壁的一端向通孔凸设有限位块,所述磁路系统的磁碗的侧壁向盆架内壁延伸有固定块,所述限位块和固定块相互抵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利用弹波支撑振膜,有效解决了振膜工作时振动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改善了发声器的性能并且提升了发声器的承受功率,弹波不占用振动空间利于发声器的薄型化。
优选的,音圈通过定心支片的导电线路实现与外界驱动电路的电连接,有利于实现发声器的薄型化并可以提高发声器的整体功率。同时,定心支片可有效的支撑音圈,亦可以防止振膜出现振动不平衡的现象,从而改善了发声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100,其包括盆架1,收容于盆架1内的磁路系统4、振膜2和音圈3。
所述盆架1设有内壁11、与内壁11相对的外壁12和连接内、外壁的底壁13,所述内壁11围成收容磁路系统4的通孔14。所述外壁12设有由外壁12远离底壁13的一端向底壁13凹陷的台阶部121。
所述磁路系统4包括设有侧壁411的磁碗41,收容于磁碗41内的磁钢42和极片43。所述磁钢42和所述极片43叠合设置,所述磁钢42夹于所述磁碗41与所述极片43之间。所述盆架1的内壁11远离底壁13的一端向通孔14凸设有限位块111,所述磁路系统4的磁碗41的侧壁411向盆架1的内壁11延伸有固定块412,所述限位块111和固定块412相互抵接。
所述振膜2包括球顶21和折环22。所述折环22包括折环部主体220、位于所述折环部主体220内周的承接部221和位于所述折环部主体220外周的固定部222,所述固定部222固持于台阶部121上。
音圈3是一环状线圈,其在通电后能够对应产生磁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音圈3的一端与球顶21相连,另一端置于所述磁路系统4中。音圈3直接与振膜2的球顶21相连,这样音圈3的驱动力直接作用到振膜上,保证振膜获得足够的驱动力。其实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音圈3的一端也可以与后面即将阐述的定心支片6相连。优选的,将所述音圈3的直径设计的比球顶21的直径小很多,这样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所述发声器100在盆架1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振膜2的弹波5。所述弹波5和音圈3位于振膜2的同一侧。所述弹波5包括弹性部50以及分别连接弹性部50两端的第一固持部51和第二固持部52。所述振膜2设有向弹波5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211。所述振膜2的支撑部211与振膜2的连接处至振膜2的边缘的长度L1占振膜2的中心至振膜2的边缘的长度L2的10%~3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球顶21包括振动部210和自振动部210向弹波5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211,优选的,将球顶21设置在相对于折环22更加靠近磁路系统4的位置,所述球顶自其振动部210的边缘向弹波5所在侧延伸所述支撑部211。所述的振动部210可以做成平板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将折环22设置在相对于球顶21更加靠近磁路系统4的位置,折环22的承接部221向弹波5所在侧延伸有所述支撑部211(未图示)。弹波5的第二固持部52固持于所述支撑部211上。所述盆架1在其内壁11与外壁12之间设有自底壁13向振膜2延伸的支撑壁15,所述弹波5的第一固持部51固持于该支撑壁15上,优选的,弹波5的第一固持部51与第二固持部52共面,这样的支撑方式可以保证振动更加的平稳。利用弹波5支撑振膜2,有效解决了振膜2工作时振动不平衡甚至振动破损的问题从而改善了发声器的性能并且提升了发声器的承受功率,同时,弹波5不占用振动空间利于发声器的薄型化。
所述发声器100还包括一定心支片6。请结合图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球顶21相对于所述折环22的承接部221更加靠近磁路系统4。所述定心支片6夹设于球顶21和折环22的承接部221之间。其实在其他实施例中,定心支片6、承接部221和球顶21也可以以其他的叠合设置方式固持。定心支片6包括有形成于其表面的导电线路,所述音圈3电连接于所述定心支片6的导电线路。音圈3与所述定心支片6电连接,音圈3通过定心支片6的导电线路实现与外界驱动电路电连接,有利于实现发声器的薄型化并可以提高发声器的整体功率。同时,定心支片6可有效的支撑音圈3,防止振膜2出现振动不平衡的现象,从而改善了发声器的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发声器,其包括盆架以及收容于所述盆架内的磁路系统、振膜和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在盆架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振膜的弹波,所述弹波和音圈位于振膜的同一侧,所述振膜设有向弹波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所述弹波包括弹性部以及分别连接弹性部两端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所述盆架设有底壁和自底壁向振膜延伸并位于盆架内的支撑壁,所述第一固持部固持于该支撑壁上,第二固持部固持于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设有与振膜相连的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包括形成于其表面的导电线路,所述音圈电连接于所述定心支片的导电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球顶和折环,所述球顶设有向弹波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相对于折环更加靠近磁路系统,所述球顶包括振动部和自振动部边缘向弹波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球顶和折环,折环相对于球顶更加靠近磁路系统,所述折环设有向弹波所在侧延伸的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的支撑部与振膜的连接处至振膜边缘的长度占振膜中心至振膜边缘的长度的1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与第二固持部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设有内壁、与内壁相对的外壁和连接内、外壁的底壁,所述内壁围成收容磁路系统的通孔,所述内壁远离底壁的一端向通孔凸设有限位块,所述磁路系统的磁碗的侧壁向盆架内壁延伸有固定块,所述限位块和固定块相互抵接。
CN 201220174564 2012-04-03 2012-04-23 发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17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74564 CN202617340U (zh) 2012-04-23 2012-04-23 发声器
US13/751,424 US8891808B2 (en) 2012-04-03 2013-01-28 Micro-speak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74564 CN202617340U (zh) 2012-04-23 2012-04-23 发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17340U true CN202617340U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5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7456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17340U (zh) 2012-04-03 2012-04-23 发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1734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220A (zh) * 2013-01-04 2013-05-0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平板发声装置
CN109040925A (zh) * 2018-11-02 2018-12-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球顶、扬声器和耳机
CN109195078A (zh) * 2018-08-09 2019-01-1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09327778A (zh) * 2018-11-02 2019-02-1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耳机
CN109362022A (zh) * 2018-11-02 2019-02-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以及耳机
CN111405422A (zh) * 2019-11-21 2020-07-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220A (zh) * 2013-01-04 2013-05-0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平板发声装置
CN103096220B (zh) * 2013-01-04 2015-09-30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平板发声装置
CN109195078A (zh) * 2018-08-09 2019-01-1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09040925A (zh) * 2018-11-02 2018-12-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球顶、扬声器和耳机
CN109327778A (zh) * 2018-11-02 2019-02-1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耳机
CN109362022A (zh) * 2018-11-02 2019-02-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以及耳机
CN109040925B (zh) * 2018-11-02 2020-08-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耳机
CN111405422A (zh) * 2019-11-21 2020-07-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1405423A (zh) * 2019-11-21 2020-07-1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17340U (zh) 发声器
CN201682603U (zh) 一种耳机
CN202713598U (zh) 双驱动薄型扬声器
CN202841514U (zh) 扬声器单体
CN102711021A (zh) 微型发声器件
CN208638659U (zh) 扬声器
CN205051866U (zh) 发声装置
CN206481453U (zh) 一种音圈内带有支撑式弹波的超薄扬声器
GB2497596A (en) Loudspeaker suspension arrangement
CN204539461U (zh) 扬声器
CN209659603U (zh) 发声器件
CN202551336U (zh) 发声器
CN201967111U (zh) 换能器
CN202679604U (zh) 发声器
CN201947436U (zh) 发声器
CN202488700U (zh) 微型发声器件
CN202231853U (zh) 发声器
CN107493550A (zh) 一种可防外界磁干扰且可防断电的扬声器
CN204518068U (zh) 一种新型扬声器
CN102711022A (zh) 扬声器的磁路装置以及组合磁路扬声器
CN203279159U (zh) 一种具有弹性弹片桥接的磁路共振扬声器
CN202310082U (zh) 宽频带扬声器
CN202334875U (zh) 振动扬声器
CN202276462U (zh) 发声器
CN201550270U (zh) 并列双磁路、双音圈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28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Ang Mo Kio 65 Street No. 10 techpoint Building 1 floor, No. 8

Co-patentee after: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atentee after: AAC Technologies (Singapo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Wujin Nanxiashu town Jiangsu city Changzhou province 213167

Co-patentee befor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7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AAC Technologies (Singapo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Ang Mo Kio 65 Street No. 10 techpoint Building 1 floor, No. 8

Co-patentee before: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AC Technologies (Singapo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