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16366U - 一种自散热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散热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16366U
CN202616366U CN 201220081538 CN201220081538U CN202616366U CN 202616366 U CN202616366 U CN 202616366U CN 201220081538 CN201220081538 CN 201220081538 CN 201220081538 U CN201220081538 U CN 201220081538U CN 202616366 U CN202616366 U CN 202616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olant
device body
radiating element
adsorptiv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815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mt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mt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mt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mt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08153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16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16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163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E60/12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散热器件,包括器件本体和位于器件本体上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位于器件本体上的吸附性载体以及位于吸附性载体上的散热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散热器件散热效果好,能有效抑制器件本体的温度上升,提高了器件本体的寿命及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散热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散热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对各种能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使人类活动变得越来越方便,但同时,在对各种能源的利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热量,例如电子元器件发热、机械部件的摩擦生热等,其中以电子器件工作过程中的发热问题最为普遍。而这部分热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对器件本身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甚至产生安全问题。
以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电池为例,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发热,随着热量的积蓄,电池温度升高,而电池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电池容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电池的性能和寿命。而作为动力电池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大电流的充放电,电池发热的问题更加显著。同时,电池的不当操作,例如过度充放电、短路等也会导致电池温度迅速升高。如果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掉,会使电池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影响电解液、正、负极活性物质及粘结剂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池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对电子器件进行降温的方式通常为风冷,但是风冷通常只能将器件冷却至环境温度,并且需要另外对器件结构进行设计,而且风冷的冷却速度慢,对于如电池过充等问题导致的温度急剧上升的冷却效果差,不能有效的防止电池温度过高导致的爆炸等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器件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散热器件,其散热效果好,能有效抑制器件的温度上升,提高了器件的寿命及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散热器件包括器件本体和位于器件本体上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位于器件本体上的吸附性载体以及位于吸附性载体上的散热剂。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吸附有散热剂的吸附性载体形成于器件本体表面,当器件本体发热时,位于器件本体表面的散热件能迅速将热量吸收,有效的降低了器件本体的温度,保证了器件本体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件的剖视图。
其中,1、器件本体;2、散热件;3、导热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散热器件包括器件本体和位于器件本体上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位于器件本体上的吸附性载体以及位于吸附性载体上的散热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散热剂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散热剂,可通过商购得到。也可以自行配置。
对于上述散热剂,若自行配置,则该散热剂包括碳原子数为12-18的烷氧基叔胺、碳原子数为6-12的脂肪酸、碳原子数为7-12的脂肪醇和水。
所述烷氧基叔胺具有的碳原子数为12-18,优选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烷氧基叔胺为碳原子数为12-18的乙氧基叔胺,具体的,所述烷氧基叔胺选自乙氧基牛脂胺、乙氧基椰子胺、乙氧基醚胺、乙氧基丙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的,烷氧基叔胺中烷氧基含量为2-10mol/mol。当烷氧基叔胺中烷氧基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对提高散热效果更有利。
上述各种烷氧基叔胺均可为化学领域公知的物质,可通过商购得到,例如所述乙氧基椰子胺又称乙氧基化椰子脂肪胺或椰子胺聚氧乙烯醚。为透明液体,在矿物油、苯、三缩四乙二醇中可形成透明溶液;在水中形成浑浊液。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乙氧基椰子胺在化学工业中通常用作起始原料,如制造染料和纺织品助剂、矿物油添加剂、杀虫剂、农药、化妆品基质或胶黏剂等。具体可由椰子胺与环氧乙烷加成制得。
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剂中的烷氧基叔胺的含量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动,优选情况下,以体积份数计,烷氧基叔胺的含量为0.02-2%,进一步优选为0.2-2%。可以理解,当采用的烷氧基叔胺包括以上各种物质中的多种时,上述含量为各种烷氧基叔胺的总量。
所述碳原子数为6-12的脂肪酸为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优选情况下,所述脂肪酸为壬酸和/或辛酸。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辛酸可以为正辛酸和/或异辛酸,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正辛酸或异辛酸均可。同样的,壬酸采用正壬酸和/或异壬酸均可。上述辛酸或壬酸均可通过商购得到。
上述脂肪酸在散热剂中的含量同样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动,优选情况下,以体积份数计,脂肪酸的含量为0.005-0.71%,进一步优选为0.05-0.71%。同样的,当采用的脂肪酸包括以上各种物质中的多种时,上述含量为各种脂肪酸的总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散热剂中,采用的脂肪醇为碳原子数为7-12的脂肪醇,本领域通常理解为高级脂肪醇,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情况下,所述脂肪醇为辛醇和/或癸醇,如本领域知晓的,辛醇可以为正辛醇和/或异辛醇,癸醇可以为正癸醇和/或异癸醇。
上述脂肪醇在散热剂中的含量同样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动,优选情况下,以体积份数计,脂肪醇的含量为0.005-0.29%,进一步优选为0.05-0.29%。更优选情况下,所述脂肪醇包括正辛醇和正癸醇,以脂肪醇的体积为100份计,所述脂肪醇中正辛醇的含量为40-60%,正癸醇的含量为60-40%。同样的,当采用的脂肪醇包括以上各种物质中的多种时,上述含量为各种脂肪醇的总量。
同时,上述散热剂中还含有水,优选情况下,以体积份数计,水的含量为97-99.7%。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剂中还包括低级醇,所述低级醇选自乙醇、丙醇或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散热剂的体积份数计,所述散热剂中低级醇的含量小于0.5%。通过添加散热剂一方面有利于散热剂中各组分的均匀分散,同时对提高热传导,提高散热效果非常有利。
对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散热剂,优选情况下,其比重为0.98-1g/cm3,pH为6.9-7.1。当散热剂满足上述条件时,对提高散热剂在吸附性载体上的附着以及扩大其使用范围有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吸附性载体上的散热剂的含量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均能保证其散热效果。优选情况下,所述吸附性载体上散热剂的含量为1.5-5g/cm3。当吸附性载体中的散热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使其散热效果更好,同时散热剂能吸附性载体上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吸附性载体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具有吸附性的材料,优选情况下,所述吸附性载体为吸附性纤维布,例如可以为吸水纸或吸水棉,上述吸水纸或吸水棉均为吸附性植物纤维,能很好的保证散热剂在其中的分散附着。上述吸附性载体可通过商购得到。可以理解的,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与上述吸附性纤维布类似的其他材料。
对于吸附性载体,其厚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动,优选情况下,所述吸附性载体的厚度为0.4-2mm。
进一步优选情况下,所述吸附性载体的面密度为77-87g/m2。发明人发现,当采用的吸附性载体的面密度在上述范围内并且吸附性载体上散热剂的含量为1.5-5g/cm3时,可更稳定的吸附散热剂,保证散热效果,同时,可有效的防止散热剂散热降温过程中的汽化,大大提高了散热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散热器件的吸附性载体和器件本体之间具有导热胶层。通过该导热胶层将散热件和器件本体牢固衔接,同时,该导热胶层的加入并不会导致散热性能的下降。
为了更好的保证散热效果,优选情况下,所述导热胶为玻璃纤维,其导热系数为1.2-1.4W/m-k。上述导热胶层只需将散热件器件本体粘结即可,对其厚度没有太大要求,优选情况下,所述导热胶层的厚度为0.05-0.4mm。上述导热胶可通过商购得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散热器件覆盖范围非常广,其中器件本体可以为各种需要散热的器件,例如电池、线路板、LED灯等均可。
对于上述自散热器件,其制备方法没有特殊要求,例如可以为:将散热剂附着于吸附性载体上,得到散热件;然后将散热件设置于器件本体上;所述散热剂为前述的散热剂。
具体的,先根据吸附性载体的面积,获得一定的散热剂,然后将散热剂通过滴或浸的方法附着于吸附性载体上,形成散热件。其中,选用的吸附性载体和散热剂以及各种物质的用量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然后将获得的散热件设置于器件本体上即可得到所述自散热器件。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自散热器件的稳定性,还可在散热件和器件本体之间设置导热胶层,具体可以为:在器件本体上形成导热胶层,然后将散热件附着于导热胶层上。在器件本体上形成导热胶层的方法是公知的,如可以讲导热胶涂覆于器件本体上,或采用导热胶布,将导热胶布黏贴于器件本体上。
可以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与上述类似的制备方法,例如:吸附性载体设置于器件本体上;然后将散热剂附着于吸附性载体上。所述将吸附性载体设置于器件本体上的方法和将散热剂附着于吸附性载体上的方法与前述方法相同。
同样,还可以在吸附性载体和器件本体之间设置导热胶层,具体方法如前所述。在器件本体上设置导热胶层后,将吸附性载体覆盖于导热胶层上,然后将散热剂吸附于吸附性载体上即可。
通过以上方法即可制备得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子散热器件,其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作为器件本体的1表面附着有导热胶层3,导热胶层表面粘附有散热件2。器件本体1发热产生的热量经过导热胶层3传导至散热件2,由散热件2进行冷却散热。
可以理解的,上述结构的自散热器件为优选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导热胶层3也可以去除,即所述自散热器件只包括器件本体1以及位于其表面的散热件2。
对于上述自散热器件,优选情况下,散热件2面积小于器件本体1的表面积。进一步的,当含有导热胶层3时,导热胶层3的面积不小于散热件2的面积,且小于器件本体1的表面积。更优选为导热胶层3和散热件2的面积相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件本体和位于器件本体上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位于器件本体上的吸附性载体以及位于吸附性载体上的散热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剂的比重为0.98-1g/cm3,pH为6.9-7.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性载体上散热剂的含量为1.5-5g/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吸附性载体为吸附性纤维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吸附性载体的面密度为77-87g/m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性载体的厚度为0.4-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性载体和器件本体之间具有导热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为玻璃纤维,其导热系数为1.2-1.4W/m-k。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厚度为0.05-0.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本体为电池、线路板、LED灯中的一种。
CN 201220081538 2012-03-07 2012-03-07 一种自散热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16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81538 CN202616366U (zh) 2012-03-07 2012-03-07 一种自散热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81538 CN202616366U (zh) 2012-03-07 2012-03-07 一种自散热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16366U true CN202616366U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50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8153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16366U (zh) 2012-03-07 2012-03-07 一种自散热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16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16368U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
CN203000289U (zh) 节能水杯
CN201757303U (zh) 一种插接式led灯
CN20667300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结构
CN205488163U (zh) 一种中空双玻璃光伏组件
CN202616366U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
CN207489846U (zh) 一种半导体封装件
CN2036912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余热利用装置
CN202601806U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
CN209329105U (zh) 一种提高新能源电池高效储能的散热结构
CN202617572U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
CN103367829B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67828B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2601807U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
CN103311596B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2616369U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
CN103369912B (zh) 一种自散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2949020U (zh) 一种小型动力电池组保护板散热结构
CN202930949U (zh) 一种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专用热管散热器
CN207624675U (zh) 一种贴片式瞬间抑制二极管芯片
CN202712234U (zh) 具有散热封装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7201062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超薄线路板
CN206023697U (zh) 一种防尘散热的高效太阳能板
CN202442299U (zh) 散热灯杯
CN204511782U (zh) 混合液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