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16142U -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16142U
CN202616142U CN 201220214309 CN201220214309U CN202616142U CN 202616142 U CN202616142 U CN 202616142U CN 201220214309 CN201220214309 CN 201220214309 CN 201220214309 U CN201220214309 U CN 201220214309U CN 202616142 U CN202616142 U CN 202616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triode
relay
signal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143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信合
黄兵
房振
黄开平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Priority to CN 2012202143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16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16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1614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与继电器K第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控制支路、与继电器K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包括与继电器K第一输入端连接的三极管Q1和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口I/O1,第二控制支路包括与继电器输入端连接的三极管Q3和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口I/O2,三极管Q1和控制端口I/O1之间连接有控制三极管Q1导通或断开的信号控制电路,和/或三极管Q3和控制端口I/O2之间连接有控制三极管导Q3通的信号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电路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满足了新的CCC安规标准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适用于对电饭煲、压力锅、慢炖锅、煎烤机、蒸锅等电热器具中加热器的电子控制。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热器具,如电饭煲、压力锅、慢炖锅、煎烤机、蒸锅等电子产品,一般通过主控IC对继电器的控制来驱动加热器的动作,如图1示,主控IC的一个I/O端口控制一个三极管Q3,使继电器K动作,从而控制加热器W。这种控制电路简单易实现,但当三极管Q3或者I/0端口中的任意一个失效时,继电器K常闭的几率非常高,并会导致加热器W持续加热,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同时,这种控制电路不符合新的CCC安规标准GB4706.1-2005相关条款的要求:电子控制的电热器具,当其中某一个元件失效时,发热器不应通电加热,以确保产品在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性。
中国专利“CN03225875电热器具的控制装置”公开了由两个I/O端口共同输出高电平来控制继电器动作的电路,这种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当主控IC发生逻辑错误或者受到干扰后死机,就会输出固定低电平或者固定高电平,当主控IC输出固定高电平时,继电器就会一直处于闭合状态,发热器就会持续工作导致过温烧熔或者起火,进而导致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继电器常闭几率、提高控制安全性、可靠性、且符合CCC安规标准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与继电器K第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控制支路、与继电器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包括与继电器K第一输入端连接的三极管Q1和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口I/O1,第二控制支路包括与继电器输入端连接的三极管Q3和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口I/O2,其中,三极管Q1和控制端口I/O1之间连接有控制三极管Q1导通或断开的信号控制电路,和/或三极管Q3和控制端口I/O2之间连接有控制三极管Q3导通的信号控制电路。
上述信号控制电路包括隔直流电容C1、储能电容EC1、三极管Q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其中隔直流电容C1的一端与控制端口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三极管Q1或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储能电容EC1的正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负极接地。
上述信号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口输入的信号为脉冲信号或交流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路控制信号共同控制继电器的动作,只有当两路控制信号分别满足信号要求时,继电器才能闭合,大大降低了因元器件失效或控制IC失效而造成继电器常闭、加热器持续加热的几率,提高了电路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满足了新的CCC安规标准GB4706.1-2005条款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3至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控制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示,本实施例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与继电器K第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控制支路、与继电器K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储能电容EC1、隔直流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控制端口I/O1,隔直流电容C1一端与控制端口I/O1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储能电容EC1的正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负极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12V电压,集电极与继电器K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支路包括三极管Q3和控制端口I/O2,三极管Q3的基极与控制端口I/O2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继电器K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三极管Q2、储能电容EC1、隔直流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共同组成控制三极管Q1导通或断开的信号控制电路。二极管D1起钳位作用,二极管D2起整流作用。
本实施例中控制端口I/O1和控制端口I/O2的信号可以由一个控制IC提供或由两个控制IC提供,也可以由一个或两个信号发生器提供。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电路的控制可靠性,本实施例继电器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ZD1,其中,电阻R1一端连接隔直流电容C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2串联在储能电容EC1与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电阻R3连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于发射极之间;电阻R4连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电阻R5连接在控制端口I/O2与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二极管D3的负极与继电器K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正极与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与继电器K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控制端口I/O1输入脉冲信号或交流信号,使三极管Q2导通,进而控制三极管Q1导通,使继电器K的第一输入端与+12V的VDD电压导通;同时控制端口I/O2输入高电平直流信号,使三极管Q3导通,进而使继电器K的第二输入端与地导通;此时继电器K闭合,驱动加热器通电发热。
本实施例中控制端口I/O1输入的信号包括各种脉冲信号和交流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方波脉冲信号,如图4、图5所示的锯齿脉冲信号,如图6所示的正弦波信号等。
本实施例通过两路控制信号共同控制继电器的动作,只有当第一控制支路输入的控制信号为脉冲信号或交流信号、同时第二控制支路输入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直流信号时,继电器才能闭合,大大降低了因元器件失效或控制IC失效而造成继电器常闭、加热器持续加热的几率,提高了电路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满足了新的CCC安规标准GB4706.1-2005(对应于 IEC60335-1:2004)条款的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中都包括有信号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只有在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的控制端口输入的控制信号都是脉冲信号或交流信号时,继电器才能导通。

Claims (4)

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与继电器K第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控制支路、与继电器K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包括与继电器K第一输入端连接的三极管Q1和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口I/O1,第二控制支路包括与继电器K输入端连接的三极管Q3和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口I/O2,其特征在于,三极管Q1和控制端口I/O1之间连接有控制三极管Q1导通或断开的信号控制电路,和/或三极管Q3和控制端口I/O2之间连接有控制三极管Q3导通的信号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包括隔直流电容C1、储能电容EC1、三极管Q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其中隔直流电容C1的一端与控制端口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三极管Q1或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储能电容EC1的正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负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口输入的信号为脉冲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口输入的信号为交流信号。
CN 201220214309 2012-05-14 2012-05-14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16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14309 CN202616142U (zh) 2012-05-14 2012-05-14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14309 CN202616142U (zh) 2012-05-14 2012-05-14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16142U true CN202616142U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49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14309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16142U (zh) 2012-05-14 2012-05-14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1614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7313A (zh) * 2013-08-08 2015-02-11 江苏西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梯控制系统的继电器驱动模块的实现方法
CN107749372A (zh) * 2017-11-08 2018-03-02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系统
CN109585220A (zh) * 2018-10-31 2019-04-05 艾特仪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驱动继电器开启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69409A (zh) * 2020-02-21 2020-05-1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和车辆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7313A (zh) * 2013-08-08 2015-02-11 江苏西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梯控制系统的继电器驱动模块的实现方法
CN107749372A (zh) * 2017-11-08 2018-03-02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系统
CN107749372B (zh) * 2017-11-08 2020-11-13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系统
CN109585220A (zh) * 2018-10-31 2019-04-05 艾特仪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驱动继电器开启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69409A (zh) * 2020-02-21 2020-05-1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11169409B (zh) * 2020-02-21 2022-03-18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16142U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CN204243384U (zh) 一种智能安全插座
CN202839463U (zh) 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饭煲
CN203561857U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控制系统
CN203561847U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电路控制系统
CN201966455U (zh) 防触电插座
CN203539121U (zh) 饮水机防干烧装置及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02444132U (zh) 安全型防触电插座
CN103094887A (zh) 一种过流过温保护控制电路
CN104460362B (zh) 安全通电保护电路系统
CN208834987U (zh) 驱动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及烹饪器具
CN205429721U (zh) 一种整车控制器防反接防浪涌防过流的保护电路
WO2014155336A3 (en) Household appliance with a safety circuit
CN203617889U (zh) 可控硅驱动电路及电加热设备
CN201348379Y (zh) 一种电热水壶的加热控制装置
CN204012645U (zh) 家用过电压保护开关
CN203417104U (zh) 一种基于红外遥控的智能电饭锅
CN204268524U (zh) 一种断电强制关机的智能集成灶
CN207183694U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
CN204290074U (zh) 高压带电显示闭锁装置
CN205912023U (zh) 一种电磁锁脉冲控制发生盒
CN203693276U (zh) 电压力锅压力检测电路及电压力锅
CN204259198U (zh) 电磁谐振电路
CN206060160U (zh) 一种电磁锁脉冲保护电路
CN203797698U (zh) 锅炉火焰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MIDEA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MEIDI GROUP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8311 Guangdong, Foshan, Beijiao,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avenu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building B floor, District, 26-28

Patentee after: MIDEA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Beijiao, Foshan, Shunde District, the town of Guangdong, the United States Avenue, No. 6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