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9500U - 循环水冷却池和冷却螺旋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循环水冷却池和冷却螺旋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09500U
CN202609500U CN 201220296268 CN201220296268U CN202609500U CN 202609500 U CN202609500 U CN 202609500U CN 201220296268 CN201220296268 CN 201220296268 CN 201220296268 U CN201220296268 U CN 201220296268U CN 202609500 U CN202609500 U CN 202609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pond
circulating water
pond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9626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敏
舒春亮
罗文刚
陶湘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9626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09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09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095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冷却池和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其中,循环水冷却池包括第一冷却池(10)和第二冷却池(20),循环水冷却池还包括入口(11)和出口(21),入口设置在第一冷却池上,出口设置在第二冷却池上,第一冷却池和第二冷却池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2)和第二连通孔(22),入口和第一连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冷却池的下部和上部,出口和第二连通孔分别设置在第二冷却池的上部和下部。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冷却池能够延长循环水的流动距离,从而延长循环水在循环水冷却池中流动的时间,使得循环水携带的热量能够充分消散并提高冷却效率,以便在循环水冷却后循环用于冷却。

Description

循环水冷却池和冷却螺旋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冷却池和具有该循环水冷却池的冷却螺旋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却螺旋输送机中,冷却主要分内冷却和外冷却两种方式。内冷却仅适用于有轴螺旋输送机,且螺旋叶片中空冷却对工艺要求较高,制作成本高。相比之下,外冷却制作成本不高,但运行中需要的冷却水多,运行成本较高。现有的冷却水循环使用技术中,大多采用冷却塔对循环用水进行降温,投入成本高,运行能耗高,且需提供后续的服务和设备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具有良好冷却效果的循环水冷却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池,其中,所述循环水冷却池包括第一冷却池和第二冷却池,所述循环水冷却池还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上,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上,所述第一冷却池和所述第二冷却池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的下部和上部,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的上部和下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孔的过孔能力大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过孔能力。
优选地,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的立体对角线上,并且/或者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的立体对角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池,其中,所述循环水冷却池包括第一冷却池、第二冷却池和至少一个中间冷却池,所述循环水冷却池还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上,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上,所述第一冷却池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冷却池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中间冷却池上设置有两个第三连通孔,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的下部和上部,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中间冷却池通过所述第三连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通孔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连通孔或第二连通孔位于相同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中间冷却池为多个并依次通过相应的第三连通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孔的过孔能力大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过孔能力。
优选地,所述入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的立体对角线上,并且/或者所述出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的立体对角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其中,该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包括螺旋输送机、设置在该螺旋输送机外侧的夹套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冷却池,所述夹套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池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池的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二冷却池的出口将水泵送到所述夹套的入水口的水泵。
优选地,所述入水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水口的尺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水冷却池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延长循环水的流动距离,从而延长循环水在循环水冷却池中流动的时间,使得循环水携带的热量能够充分消散并提高冷却效率,以便在循环水冷却后循环用于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冷却池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冷却池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螺旋输送系统的螺旋输送机和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冷却池    11:入口    12:第一连通孔
20:第二冷却池    21:出口    22:第二连通孔
30:中间冷却池    31:第三连通孔
40:螺旋输送机    50:夹套    51:入水口    5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循一种循环水冷却池,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水冷却池包括第一冷却池10和第二冷却池20,所述循环水冷却池还包括入口11和出口21,所述入口1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上,所述出口21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上,所述第一冷却池10和所述第二冷却池20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2和第二连通孔22,所述入口11和所述第一连通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下部和上部,所述出口21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上部和下部。
使用时,循环水从入口11首先流入第一冷却池10,直到第一冷却池10中的水位上涨到第一连通孔12的高度才会通过与第一连通孔12连通的第二连通孔22流入第二冷却池20。然后,直到循环水在第二冷却池20中的水位上涨到出口21所在的高度,循环水才会流出循环水冷却池。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冷却池,能够延长循环水的流动距离,从而延长循环水在循环水冷却池中流动的时间,使得循环水携带的热量能够充分消散并提高冷却效率,以便在循环水冷却后循环用于冷却。
其中,入口11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一冷却池10的底部的位置;第二冷却池20的顶部可以开放,并通过从顶部伸入的导管导出循环水,因而可以将导管的端部视为出口21。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孔12的过孔能力大于所述第二连通孔22的过孔能力,以进一步延长循环水保持在第一冷却池10中的时间,提高冷却效果。
另外,优选地,所述入口11和所述第一连通孔1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立体对角线上,并且/或者所述出口21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立体对角线上,以进一步延长循环水在第一冷却池10和/或第二冷却池20中流动的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池,所述循环水冷却池包括第一冷却池10、第二冷却池20和至少一个中间冷却池30,所述循环水冷却池还包括入口11和出口21,所述入口1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上,所述出口21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上,所述第一冷却池1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2,所述第二冷却池20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22,所述中间冷却池30上设置有两个第三连通孔31,所述入口11和所述第一连通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下部和上部,所述出口21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中间冷却池30通过所述第三连通孔31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孔12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连接。
使用时,循环水从入口11首先流入第一冷却池10,直到第一冷却池10中的水位上涨到第一连通孔12的高度才会通过与第一连通孔12连通的第三连通孔31流入中间冷却池30。然后,直到循环水在中间冷却池30中的水位上涨到与该中间冷却池30相邻的中间冷却池30的第三连通孔31或第二冷却池20的第二连通孔22连通的另一个第三连通孔31所在的高度,循环水才会通过相邻的中间冷却池30的第三连通孔31或第二冷却池20的第二连通孔22流到该中间冷却池30或第二冷却池20中。在流到第二冷却池20中以后,直到循环水在第二冷却池20中的水位上涨到出口21所在的高度,循环水才会流出循环水冷却池。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冷却池,能够延长循环水的流动距离,从而延长循环水在循环水冷却池中流动的时间,使得循环水携带的热量能够充分消散并提高冷却效率,以便在循环水冷却后循环用于冷却。
其中,入口11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一冷却池10的底部的位置;第二冷却池20的顶部可以开放,并通过从顶部伸入的导管导出循环水,因而可以将导管的端部视为出口21。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通孔31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连通孔12或第二连通孔22位于相同的高度,以尽可能延长循环水的流动时间。
另外,根据需要,所述中间冷却池30可以为多个并依次通过相应的第三连通孔31连接。如上所述,优选地,在与第一冷却池10连通的中间冷却池30中,该中间冷却池30的与第一连通孔12连通的第三连通孔31与第一连通孔12位于相同的高度;在与第二冷却池20连通的中间冷却池30中,该中间冷却池30的与第二连通孔22连通的第三连通孔31与第二连通孔22位于相同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孔12的过孔能力大于所述第二连通孔22的过孔能力,以进一步延长循环水保持在第一冷却池10和中间冷却池30中的时间,提高冷却效果。
另外,优选地,所述入口11和所述第一连通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立体对角线上,并且/或者所述出口21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立体对角线上,以进一步延长循环水在第一冷却池10和/或第二冷却池20中流动的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其中,该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包括螺旋输送机40、设置在该螺旋输送机40外侧的夹套50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冷却池,所述夹套50包括入水口51和出水口52,所述入水口51与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出口21连通,所述出水口52与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入口11连通。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冷却池可以有效地对提供到夹套50中、用于冷却螺旋输送机40所输送的物料的循环水实施冷却,以便循环利用所述循环水来冷却物料。
其中,所述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可以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出口21将水泵送到所述夹套的入水口51的水泵,以使循环水流动。
另外,优选地,所述入水口51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水口52的尺寸,以延长循环水保持在夹套50中的时间,从而对物料充分冷却。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循环水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却池包括第一冷却池(10)和第二冷却池(20),所述循环水冷却池还包括入口(11)和出口(21),所述入口(1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上,所述出口(21)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上,所述第一冷却池(10)和所述第二冷却池(20)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2)和第二连通孔(22),所述入口(11)和所述第一连通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下部和上部,所述出口(21)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上部和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12)的过孔能力大于所述第二连通孔(22)的过孔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11)和所述第一连通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立体对角线上,并且/或者所述出口(21)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立体对角线上。
4.一种循环水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冷却池包括第一冷却池(10)、第二冷却池(20)和至少一个中间冷却池(30),所述循环水冷却池还包括入口(11)和出口(21),所述入口(1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上,所述出口(21)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上,所述第一冷却池(1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12),所述第二冷却池(20)上设置有第二连通孔(22),所述中间冷却池(30)上设置有两个第三连通孔(31),所述入口(11)和所述第一连通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下部和上部,所述出口(21)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 却池(20)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中间冷却池(30)通过所述第三连通孔(31)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孔(12)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水冷却池,其中,所述第三连通孔(31)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连通孔(12)或第二连通孔(22)位于相同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循环水冷却池,其中,所述中间冷却池(30)为多个并依次通过相应的第三连通孔(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水冷却池,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孔(12)的过孔能力大于所述第二连通孔(22)的过孔能力。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水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11)和所述第一连通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立体对角线上,并且/或者所述出口(21)和所述第二连通孔(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立体对角线上。
9.一种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包括螺旋输送机(40)、设置在该螺旋输送机(40)外侧的夹套(50)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水冷却池,所述夹套(50)包括入水口(51)和出水口(52),所述入水口(51)与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出口(21)连通,所述出水口(52)与所述第一冷却池(10)的入口(11)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二冷却池(20)的出口(21)将水泵送到所述夹套的入水口(51)的水泵。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冷却螺旋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51)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水口(52)的尺寸。 
CN 201220296268 2012-06-21 2012-06-21 循环水冷却池和冷却螺旋输送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9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96268 CN202609500U (zh) 2012-06-21 2012-06-21 循环水冷却池和冷却螺旋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96268 CN202609500U (zh) 2012-06-21 2012-06-21 循环水冷却池和冷却螺旋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09500U true CN202609500U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4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9626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9500U (zh) 2012-06-21 2012-06-21 循环水冷却池和冷却螺旋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095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4138A (zh) * 2013-01-28 2014-08-06 昆山尚达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冷却水循环装置的螺旋输送机
CN108792460A (zh) * 2018-06-22 2018-11-13 浙江跃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水冷螺旋输送机
CN109650626A (zh) * 2018-12-26 2019-04-19 邓权塑业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可净化的节能循环水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4138A (zh) * 2013-01-28 2014-08-06 昆山尚达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冷却水循环装置的螺旋输送机
CN108792460A (zh) * 2018-06-22 2018-11-13 浙江跃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水冷螺旋输送机
CN109650626A (zh) * 2018-12-26 2019-04-19 邓权塑业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可净化的节能循环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09500U (zh) 循环水冷却池和冷却螺旋输送系统
CN203561211U (zh) 电熔炉热交换水冷却装置
CN204460243U (zh) 一种螺旋式滚筒冷渣机
CN202613826U (zh) 废弃热水余热的回收利用系统
CN202947336U (zh) 一种塔式太阳能电站吸热器
CN201945099U (zh) 一种布水器及无风机蒸发式冷凝器
CN204640733U (zh) 新型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02855872U (zh) 相变微乳液散热系统
CN204177243U (zh) 一种节水型闭式工业循环水干湿联合冷却塔
CN205002462U (zh) 一种循环水系统冷却装置
CN201803604U (zh) 一种自然散热冷却器
CN221225848U (zh) 一种自然对流冷却装置
CN103353201B (zh) 一种高压釜循环冷却系统及循环冷却方法
CN103658512A (zh) 一种宝珠砂循环冷却系统
CN202582263U (zh) 环形管式换热器
CN204285802U (zh) 承压式水箱和热水机
CN201465721U (zh) 一种具有余热利用功能的气体变压器水冷却系统
CN202562121U (zh) 冷却水热能回收再利用系统
CN103277896B (zh) 一种热水器水循环系统
CN103727834B (zh) 一种节能型双结合冷却循环水装置
CN204140499U (zh) 一种利用中水的鼓风机循环冷却系统
CN202081024U (zh) 水泥冷却系统
CN203221644U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冷却系统以及一种双螺杆挤出机
CN202254563U (zh) 一种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冷却供水系统
CN206454299U (zh) 一种苯和甲苯的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10000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Lin Yulu No. 288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13 Changsha provinc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No. 307 South Road, silver basin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